2025年华师大新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华师大新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华师大新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华师大新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华师大新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华师大新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542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下列关于物质的检验方法正确的是()

A.用新制Cu(OH)2可检验人的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B.用紫色石蕊试液测定酸雨的pH

C.往固体中加入稀盐酸;出现气体说明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D.用KI溶液检验食品中是否含有淀粉。

2、2012年1月28日广西处置龙江镉超标事件中利用石灰粉和聚合氯化铝,打响一场应对镉污染的“阻击战”.其中将石灰粉投入河水会发生以下反应:CaO+H20═Ca(OH)2,该反应属于()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复分解反应D.置换反应3、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维生素C有防癌作用.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维生素C是氧化物。

B.维生素C是由6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和6个氧元素组成的。

C.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9:1:2

D.青少年应多吃蔬菜水果;切勿偏食。

4、(2007•江宁区二模)本次质量检测考试用的纸张,其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可燃B.不溶于水C.白色D.易撕碎5、有关氢氧化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氢氧化钠俗称为烧碱、火碱、苛性钠B.氢氧化钠在农业上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C.氢氧化钠在生活中可用于去除油污,是炉具清洁剂中的成分D.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易吸收水分而潮解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6、7.以下内容请你用最合适的化学式或微粒符号填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2)硫酸钠中的阴离子;

(3)温度计中填充的液态金属;(4)改良酸性土壤时常用的一种碱:.7、(1)按图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要达到实验目的,反应物或装置方面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该实验还可说明氮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要求两条).

(2)在探究两种未知的银白色金属X和Y的活动性顺序时;某小组同学做了下列实验:

①请你一同完成好如下实验报告;并回答下列问题.

8、中国网新闻中心报道,2014年3月30日菲律宾向联合国国际海洋法法庭递交所谓的南海主权仲裁请求,中方表示不接受仲裁.南海是我国的固有领海,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

(1)南海海底蕴含大量新型矿产资源-“可燃冰”,它是天然气(主要成分CH4)和水形成的冰状固体,极易燃烧,是一种清洁能源.写出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属于____反应类型.(从“置换”;“复分解”、“化合”、“氧化”中选择)

(2)我国化学科学家侯德榜创立的侯氏制碱法,就是以海水“晒盐”得到的氯化钠为原料制得Na2CO3.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Na2C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NaCl的.(填“大于”“小于”“等于”之一)

②生活在盐碱湖附近的人们有一句谚语“夏天晒盐,冬天捞碱”,请结合溶解度曲线,说明这句谚语的原理:____.9、以下是今年我市实验操作考察的内容;请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且生成了新物质;

【实验原理】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药品仪器】

【实验步骤】

①取____(选填“A”或“B”)中试剂加入至D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②用____(填仪器名称)向①中溶液滴加稀盐酸;直至红色消失;

③向②中溶液继续滴加过量稀盐酸;溶液保持无色;

④用F蘸取③中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有白色固体产生.

【思考拓展】

(1)步骤③的目的是:____;

(2)如不使用酸碱指示剂,进一步确认步骤④中的白色固体不是氢氧化钠的方法是:____;

(3)已知酚酞试液在不同pH时的变色情况如下表.某同学发现:向某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后,溶液显无色;逐滴滴加稀盐酸,溶液先变红,后褪至无色.你认为该氢氧化钠溶液滴加酚酞试液显无色的原因可能是:____.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写出简要的操作步骤与现象:____.

。pH<8.28.2~10.0>10.0颜色无色红色无色10、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请结合下图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你要选用的装置是(填装置代号),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2)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氨气(NH3)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当你选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米制取氨气时,若选择B装置作发生装置,需进行的改动是.

(3)你认为应选择收集氨气的装置最好是(填序号),该装置收集有害气体对的突出优点是.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1、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应预先加少量水.____(判断对错)12、气体分子间有间隔,固体、液体分子间无间隔.____.(判断对错)13、食盐(主要含氯化钠)中如果混有蔗糖,也可以先加水,再通过过滤的方法去除蔗糖.____.1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核外的电子数____.(判断对错)15、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化合物.____.(判断对错)16、在制取或拆卸有毒气体的实验装置时,应在通风橱内进行.____.评卷人得分四、计算题(共2题,共16分)17、(2014•湘潭)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钡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钡溶液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Ⅰ.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BaCl2、Ba(OH)2和HCl;

猜想二:BaCl2和Ba(OH)2;

猜想三:____;

猜想四:BaCl2和HCl.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②____一定不成立。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实验现象:____

结论:猜想二不成立。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实验现象:____

结论:猜想三不成立;猜想四成立。

反思与拓展】

(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

(2)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____(写一条即可).要处理烧杯内的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B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____.

Ⅱ.取10g烧杯中的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3.25%的碳酸钠溶液.测得溶液pH与加入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通过如图可知,当碳酸钠溶液质量加到____g时;溶液中盐酸恰好处理完.

(2)请计算原烧杯溶液中氯化钡的质量分数.(要有必要的解题过程)18、上海世博园区低碳馆全面采用了石头纸环保垃圾袋;顺利完成了零碳的中国实践,成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最大试验田.为测定石头纸中碳酸钙的含量,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称取50g碎纸样品,分别在5只烧杯中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纸张其他成分既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烧杯①烧杯②烧杯③烧杯④烧杯⑤加入样品的质量/g1010101010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1020304050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质量/g0.881.76X3.523.52则求:

(1)表格中X的值为______;

(2)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烧杯④中物质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多少g?

评卷人得分五、推断题(共2题,共10分)19、生产;生活中常需配制溶液。

(1)配制一瓶如图所示溶液需氯化钠______g。

(2)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哪些操作会导致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请说明偏小的原因。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②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溅出;③称量含不溶性杂质的氯化钠来配制溶液;④将配制好的溶液往试剂瓶中转移时有少量溅出。20、有一包固体粉末,是氧化铜或铁粉中的一种或两种.往这粉末中加入过量盐酸,其现象是:产生气泡,有红色固体物质.请推断:气泡是____气,这包固体粉末含有____,红色固体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产生上述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是:①____;②____;③____.评卷人得分六、科普阅读题(共4题,共36分)21、我国青藏高原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解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试说明理由:____.22、(2006•威海)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同一类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的原子是以简单的整数比相结合.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西瓜式”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瓤”中.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做了一个实验:用一束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带正电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还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据此他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汤姆生发现了原子中的电子,这在当时是件很了不起的事,但由于受到那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他们的理论中存在一些缺陷甚至错误,按照目前初中阶段你学的原子结构的理论,你认为道尔顿的原子论存在的缺陷是____;

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的缺陷是____.

(2)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____.

A.原子核体积很小B.原子核质量较大C.原子核带有正电D.核外电子带有负电。

(3)通过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你对科学的发展有哪些感想?____.23、物质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时,____数目越多,反应就越____.24、通过学习;我们应该会从微观的角度看世界.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用分子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滴水里大约有17万亿亿个水分子.

材料二:在加压的情况下,25m3的石油气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

材料一说明:____;

材料二说明:____.

请写出说明分子另一条性质的一个实例: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A【分析】

A、用新制的Cu(OH)2溶液检验;加热如果出现砖红色沉淀就说明含有葡萄糖,故A正确;

B;测定酸雨的pH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不能用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只能测出酸碱性,不能测出酸碱度,故B错;

C;往固体中加入稀盐酸;出现气体可能是氢气,这时固体就是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能是二氧化碳,这时固体是碳酸盐,故C错;

D;碘遇淀粉变蓝;而KI溶液中含有的是碘离子,不是碘单质,故D错.

故选A.

【解析】【答案】A;根据葡萄糖与氢氧化铜的现象考虑;B、根据测定酸雨的pH的方法考虑;C、根据产生的气体的可能性来推断;D、根据碘遇淀粉变蓝的性质考虑.

2、A【分析】【分析】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解析】【解答】解:CaO+H2O═Ca(OH)2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故选A3、D【分析】

A;维生素C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C;1个维生素C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的;则维生素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6:8:6=3:4:3,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题意,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故青少年应多吃蔬菜水果,切勿偏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解析】【答案】A;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B;根据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进行进行判断.

C;根据维生素C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题意,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进行分析判断.

4、A【分析】

A;可燃性需要通过发生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B;不溶于水为物质的水溶性;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C;白色为物质的颜色;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D;形状容易改变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故选A.

【解析】【答案】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可以根据两种性质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判断.

5、B【分析】【分析】A;根据氢氧化钠的俗称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B;改良显酸性的土壤时即要考虑物质的性质;又要考虑经济方面的问题;

C;根据氢氧化钠能与油污发生反应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分析.【解析】【解答】解:A;氢氧化钠的俗称是:烧碱、火碱、苛性钠;故说法正确;

B;氢氧化钠显碱性可以中和酸性土壤;但是氢氧化钠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并且价格很高,所以现实生活中一般不用烧碱改良显酸性的土壤,而用熟石灰,故错误;

C;氢氧化钠能与油污发生反应;可以用含有适量氢氧化钠的清洁剂去除炉具上的油污,正确;

D;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吸收水分而溶解,故正确.

故选:B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6、略

【分析】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的化学式为N2.

(2)硫酸钠中的阴离子是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的离子符号为SO42-.

(3)温度计中填充的液态金属是汞;汞的化学式为Hg.

(4)改良酸性土壤时常用的一种碱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H)2.

故答案为:(1)N2;(2)SO42-;(3)Hg;(4)Ca(OH)2.

【解析】【答案】(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2)硫酸钠中的阴离子是硫酸根离子;

(3)温度计中填充的液态金属是汞;

(4)改良酸性土壤时常用的一种碱是氢氧化钙.

7、略

【分析】解: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要达到实验目的,首先装置的气密性要好,不能漏气,其次,瓶内的氧气要完全消耗掉,这就要求红磷要足量;反应后剩下的主要是氮气,说明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①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酸反应;氢后面的金属不和酸反应,故可选择稀硫酸进行实验;

②锌的活动性比银强;③可以找一种介于锌和银之间的金属的溶液;通过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判断二者的活动性.如可选择硫酸铜,锌能和硫酸铜反应,银和硫酸铜不反应.

故答案为:(1)密闭性好(或不漏气)和红磷足量(或红磷过量).

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

(2)①稀硫酸(或稀盐酸);Y>X

②Ag

③将X和Y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Y能置换铜,X不能;

Zn+CuSO4=ZnSO4+Cu;【解析】密闭性好(或不漏气)和红磷足量(或红磷过量).;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稀硫酸;Y>X;Ag;将X和Y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Y能置换铜,X不能;;Zn+CuSO4=ZnSO4+Cu8、略

【分析】【分析】(1)根据甲烷燃烧的原理来书写;根据反应过程来分析所属反应类型;

(2)①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来分析;②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情况来分析.【解析】【解答】解:(1)甲烷在点燃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反应物一种是化合物;一种是单质;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既不属于置换反应,又不属于复分解和化合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2)①因为t2℃时,Na2CO3的溶解度等于NH4Cl的溶解度,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所以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也相等;

②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由于夏天气温高,水分蒸发快,氯化钠易结晶析出;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大,冬天气温很低,使碳酸钠结晶析出.

故答案为:(1)CH4+2O2CO2+2H2O;氧化;

(2)①等于;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受温度的变化影响不大.夏天温度高,光照强,有利于蒸发结晶出食盐,而碳酸钠由于溶解度变大而不能析出;冬天温度低,碳酸钠由于溶解度明显减小而结晶析出,食盐的溶解度变化不大而不能析出.(合理即可)9、略

【分析】

【实验原理】: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发生的是中和反应生成物为氯化钠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实验步骤】①因为盛放碱溶液的瓶盖不能是玻璃的;故A瓶盛的是氢氧化钠溶液,B瓶盛的是盐酸,又因为酚酞的变色是遇酸无色,遇碱变红色,故取A中试剂加入至D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②用胶头滴管滴加盐酸;故答案为胶头滴管;

【思考拓展】(1)步骤③的目的是;充分反应掉所有的氢氧化钠.

(2)因为氢氧化钠在溶解时放热;而氯化钠在溶解时没有温度的变化,故可取少量水将其溶解,观察温度的变化.

(3)由酚酞试液在不同pH时的变色情况可知;该氢氧化钠溶液滴加酚酞试液显无色的原因可能是浓度过大;

为了证明这个猜想;我们可以取少量的浓氢氧化钠于烧杯中,向其中滴入酚酞试液,如果颜色为无色,然后用水稀释,再滴入酚酞试液,颜色变为红色,则证明猜想正确;

故答案为:【实验原理】:HCl+NaOH═NaCl+H2O;【实验步骤】①A;②胶头滴管;【思考拓展】(1)充分反应掉所有的氢氧化钠;(2)取少量水将其溶解;观察温度的变化;(3)浓度过大;取少量的浓氢氧化钠于烧杯中,向其中滴入酚酞试液,如果颜色为无色,然后用水稀释,再滴入酚酞试液,颜色变为红色,则证明猜想正确;

【解析】【答案】根据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根据常见化学仪器进行选择;

根据盐酸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且氢氧化钠于氯化钠溶解时温度变化不同进行解答;

由酚酞试液在不同pH时的变色情况分析原因;以及设计实验证明猜想.

10、略

【分析】

(1)实验室制二氧化碳为固体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气体,故答案为:A;2HCl+CaCO3=CaCl2+H2O+CO2↑

(2)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可采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装置,而B中缺酒精灯,试管口也要略向下倾斜,故答案为: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添加酒精灯。

(3)由资料氨气极易溶于水;有刺激性气味而其密度小于空气,收集时可采用E和F,F与E相比多了尾气处理,故答案为:F;可以吸收过量的气体。

【解析】【答案】根据图示可分析得:A;B都可用于固体与液体不加热制取气体的反应;而A优于B之处是A中分液漏斗可控制液体的加入,进而控制反应的进行.C为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所收集气体要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D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所收集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E为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所收集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F也为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与E相比多了尾气处理,而烧杯中所加液体为水且用到倒扣的漏斗,所以该气体可为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1、√【分析】【分析】铁在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温度很高,容易溅落从而把集气瓶炸裂.所以实验时应该在集气瓶底部放入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解析】【解答】解: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集气瓶底部要预先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目的是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

故答案为:√12、×【分析】【分析】根据微粒与微粒之间都是有间隙的进行分析.【解析】【解答】解:无论是气体、固体还是液体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而所有的微观粒子之间都有间隔.故说法错误.13、×【分析】【分析】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必须需要满足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性不同,必须具备:一种不能溶于水,另一种物质能溶于水.【解析】【解答】解:蔗糖和食盐都能溶于水;所以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故答案为:×.14、×【分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最外层电子数,据此解答.【解析】【解答】解: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最外层电子数,故:×.15、×【分析】【分析】根据纯净物、混合物、化合物的定义来回答本题.【解析】【解答】解: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故错误.16、√【分析】【分析】根据提供的信息和实验室设备的用途判断.【解析】【解答】解:为了防止中毒;制取或拆卸有毒气体的实验装置时,要及时将气体排出,所以要在通风橱中进行.

故答案为:√.四、计算题(共2题,共16分)17、略

【分析】【分析】Ⅰ;①根据反应的程度进行猜想:恰好反应、一种物质完全反应;另一种物质有剩余;

②氢氧化钡和盐酸不能共存;

③根据酚酞遇碱变红来进行解答;

④据碳酸钠与盐酸和氯化钡反应的现象解答;

【反思与拓展】

⑤根据实验的结论进行发生反思;

⑥根据酸会与铁反应进行分析.

⑦据除杂的原则分析;

Ⅱ(1)由图可知;当碳酸钠溶液质量加到2g时,溶液中盐酸恰好处理完,溶液呈中性.

(2)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解析】【解答】解:

Ⅰ;①【猜想】反应可能是恰好反应;只有氯化钡(猜想三)、也可能是一种物质完全反应,另一种物质有剩余,若氢氧化钡过量,则含有氢氧化钡和氯化钡(猜想二);若盐酸过量,则含有盐酸和氯化钡(猜想四);②猜想一一定不正确,因盐酸与氢氧化钡不能共存.

【进行实验】③因为酚酞遇碱会变红色;而结论是猜想二不正确,即不含有氢氧化钡,故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不变红色;

④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而结论是猜想三不成立,猜想四成立,故实验现象: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气泡,盐酸消耗掉后,氯化钡再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沉淀;

结论:【反思与拓展】

⑤因为反应可能是完全反应;也可能是其中的一种反应物过量,因此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的用量;

⑥盐酸会与铁反应而将下水道腐蚀;要处理烧杯内的溶液,把盐酸除去,使其溶质只含有B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BaCO3;因碳酸钡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二氧化碳,不会产生新的杂质.

Ⅱ(1)由图可知;当碳酸钠溶液质量加到2g时,溶液中盐酸恰好处理完,溶液呈中性.

(2)解设原烧杯溶液中BaCl2的质量为x;

BaCl2+Na2CO3═BaCO3↓+2NaCl

208106

x(6g-2g)×13.25%=0.53g

=

x=1.04g(1分)

原烧杯溶液中氯化钡的质量分数×100%

=10.4%

答:原烧杯溶液中氯化钡的质量分数是10.4%.

故答案为:①BaCl2;②猜想一;

③溶液无明显变化(或溶液不变红色);④先有气体产生;后产生沉淀;

⑤反应物的用量⑥腐蚀铁质下水管(或污染水源);

⑦BaCO3;

Ⅱ(1)2;

(2)10.4%.18、略

【分析】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样品质量一定时;盐酸的质量每增加10g,生成的气体的质量就增加0.88g;

则烧杯③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78g+0.88g=2.64g;

(2)由烧杯④和⑤中数据可知;烧杯④中恰好完全反应,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则。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44

x3.52g

解得x=8g;

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80%;

(3)根据总质量守恒可知;烧杯④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8g+40g-3.52g=44.48g;

故答案为:(1)2.64g;(2)答: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3)烧杯④中物质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44.48g;

【解析】【答案】(1)分析图表数据可知;烧杯④和烧杯⑤中成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质量相等,说明第四次实验反应已完全.根据图表烧杯①数据可知,样品足量的前提下,每加入10g稀盐酸生成气体的质量为0.88g,据此计算出表中X的值;

(2)利用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生成气体的质量;列出比例式,就可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然后根据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所得溶液的质量即可;

五、推断题(共2题,共10分)19、0.9【分析】解:(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一瓶如图所示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为1.0g/cm3×100cm3(100mL)×0.9%=0.9g。

(2)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②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溅出;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③称量含不溶性杂质的氯化钠来配制溶液;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④溶液具有均一性;将配制好的溶液往试剂瓶中转移时有少量溅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故答案为:(1)0.9;

(2)①和③;操作①使溶剂的质量偏大;操作③使溶质的质量偏小。

(1)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可根据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配制溶液所需要的溶质的质量。

(2)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明确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变小的因素(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0.920、略

【分析】【分析】依据物质间的反应分析解答,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氧化铜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铁可以置换出氯化铜中的铜,据此分析解答;【解析】【解答】解:氧化铜和铁均能与盐酸反应,且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铁,所以气体是氢气,反应后有红色固体物质出现,则该物质是铜,产生铜的原因是铁把氧化铜和盐酸反应后生成的氯化铜中的铜置换出来的缘故,故该固体中含有氧化铜和铁粉,相关的方程式为:①Fe+2HCl=FeCl2+H2↑;②CuO+2HCl═CuCl2+H2O;③Fe+CuCl2=Cu+FeCl2;

故答案为:氢;氧化铜和铁粉;Cu;Fe+2HCl=FeCl2+H2↑;CuO+2HCl═CuCl2+H2O;Fe+CuCl2=Cu+FeCl2;六、科普阅读题(共4题,共36分)21、略

【分析】【分析】不同季节收获不同的盐,这就需要考虑溶不同物质的解度的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