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337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唐太宗实行的下列措施中,直接促进了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是()。A.轻徭薄赋B.知人善任C.重视纳谏D.加强中央权力2、【题文】18世纪,英王使者马戛尔尼来华,提出在中国建立商馆、自由贸易的要求,遭到乾隆皇帝拒绝。这反映清朝在对外关系上实行A.尊王攘夷政策B.休生养息政策C.君主专制政策D.闭关锁国政策3、【题文】“和同为一家”反映了唐朝同哪个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A.契丹B.吐蕃C.回纥D.党项4、如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
A.秦、楚、齐、燕B.齐、楚、秦、燕C.燕、齐、秦、楚D.燕、齐、楚、秦5、1851年农民起义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发动起义,起义军称()A.护国军B.北伐军C.太平军D.八旗军6、如图为秦朝行政示意图;对它理解不准确的是()
A.体现皇权至高无上B.它直接导致秦朝二世而亡C.维护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D.历代封建王朝基本沿用此制度7、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你认为下列城市与这一活动无关的是()A.北京B.洛阳C.杭州D.成都8、“学习秦汉历史后,某班四位同学作了如下主题演讲,你认为最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A.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B.早期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9、一代明君往往重视纳谏。对人说:“唯唯诺诺的人再多,也不如一个能说出逆耳之言的忠臣”的皇帝是A.唐太宗B.武则天C.唐玄宗D.宋太祖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0、制作青铜器的原料为____。11、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____(写古称);南至____(写古称),全长两千多公里。12、开凿隋朝大运河的皇帝是--______。13、1004年,宋辽签订“绍兴和议”,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______(判断对错)14、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______。15、黄帝和炎帝被誉为中华民族的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6、周朝统治者为了维系分封制的稳定,制定了严格的礼乐制度。17、老子是春秋时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世人。18、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实行变法改革,在各国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T.正确F.错误19、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以长安为中心,全长两千多千米,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20、唐玄宗时的宰相是房玄龄和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评卷人得分四、综合题(共4题,共36分)21、不同地区的交往、交流对民族发展有重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西域地区葡萄、核桃、胡萝卜等传到中原地区,为人们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从此以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为此西汉政府专门设置机构总管西域事务。材料三材料四据《北史》记载:“魏主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丛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1)材料一两张图片反映了秦始皇和汉武帝怎样相同的经济措施?他们的经济措施有什么共同的作用?(4分)(2)材料二中的现象是在什么事件后出现的?该事件与材料三有什么关系?(4分)(3)依据材料二指出,西域物产传入中原地区产生了什么影响?(不得抄原文)请写出西汉政府总管西域事务的机构名称(4分)。(4)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场改革?这场改革中最重要的政治措施是什么?这场改革有什么积极作用?(6分)22、如下图图1宋代针铺商标图2清明上河图图3交子图4南宋海船(1)小明同学选用以上四幅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你认为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该是()(2分)A.宋代商业繁荣B.民族政权并立C.元朝国家统一D.大都闻名世界(2)材料一中图3“交子”是出现于何时的纸币?(2分)
(3)材料一中图4“南宋海船”,这是1974年泉州市后渚港出土的南宋中型远洋商船。该船长为34米,宽11米,深4米左右,载重量200吨以上。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说明了什么?(2分)23、【题文】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材料二: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⑴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的特点;并简要指出科举制的积极作用。(7分)
⑵在科举制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各有何贡献?(6分)
⑶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5分)24、【题文】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某校九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进行“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他们的活动,与他们共同去探究。(7分)
步骤一:史实举例。
(1)完成表格(每空1分;计3分)
。朝代。
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的典型事例。
西汉。
____两次出使西域。
唐朝。
唐太宗把____嫁给松赞干布。
C
设驻藏大臣与达赖和班禅共管西藏。
步骤二阅读探究。
材料一:昆明“3•01”事件事发现场证据表明;这是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
——新华社。
材料二: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
——《中国通史》
(2)请你用史实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分)
(3)材料二所反映的民族大融合的盛况出现于哪个朝代?(1分)这一时期形成了一个什么新的民族?(1分)
步骤三学史感悟。
(4)民族团结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你认为应如何发展新时代的民族关系?(1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A【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的经济发展相关内容,唐贞观年间,唐太宗在大臣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的辅佐下,以隋亡为教训,励精图治,使得国家政治清明、军事发展、社会安定、思想文化繁荣、国力日益强大。史称“贞观之治”。本题中轻徭薄赋直接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答案选A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发的社会·“贞观之治”【解析】【答案】A2、D【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时闭关锁国政策原因。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他们以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加上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解析】【答案】D3、B【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唐朝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和亲;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所和同一家反映的是唐朝和吐蕃之间的关系,所以选B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和同一家【解析】【答案】B4、D【分析】战国七雄指的是齐楚秦燕赵魏韩;巧记其具体方位的口诀为东南西北到中央.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为燕;齐、楚、秦.
故选D.
本题考查了战国七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战国七雄的方位.【解析】【答案】D5、C【分析】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为“太平军”.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进行北伐和西征,全盛时拥有中国半壁江山.1864年,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知识.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区别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及与义和团运动.【解析】【答案】C6、B【分析】秦朝统一全国后;为加强封建统治,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政治: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图片反映出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建立了郡、县二级行政机构,维护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历代封建王朝基本沿用此制度,所以ACD是正确的观点,不符合题意;B选项秦朝行政制度不是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以秦朝行政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措施的相关知识点.【解析】B7、D【分析】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因此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与ABC城市有关.重庆与隋朝大运河无关.
故选D.
本题以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切入点;考查隋朝大运河.
本题以隋朝大运河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析】D8、C【分析】本题考查秦汉时期的历史特征。公元前230——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诸侯割据混战局面。之后,秦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西汉是继秦朝之后我国又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统治者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实行刺史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进一步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由此分析,可以看出只有C符合题意,故选C。【解析】C9、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时期的统治。依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重视纳谏”,可推断皇帝是:唐太宗。结合教材可知,唐太宗是我国伟大的政治家,他统治时期,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魏征敢于直言,前后向他进谏二百多次,收到唐太宗的器重。因此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解析】A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0、铜、锡、铅【分析】【分析】我国青铜器的发展从夏商进入青铜时代;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青铜器的原料为故铜,锡,铅。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11、涿郡余杭【分析】【分析】隋炀帝时下令开凿大运河;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到涿郡,南至余杭,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故答案为:涿郡;余杭。
【点评】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12、略
【分析】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
故答案为:
隋炀帝(杨广).
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下令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解析】隋炀帝(杨广)13、略
【分析】1005年;北宋与辽签订澶渊之盟,规定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给辽岁币.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宋;辽的并立与和战;知道北宋与辽在1005年签订澶渊之盟,北宋给辽岁币.
本题考查宋、辽的并立与和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解析】×14、赤壁之战【分析】在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
赤壁之战。
本题以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为切入点;考查的是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准确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赤壁之战的影响。【解析】赤壁之战15、人文始祖【分析】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
故答案为:
人文始祖.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炎黄战蚩尤的涿鹿之战和华夏族的形成.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解析】人文始祖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6、√【分析】【分析】西周制定严格的礼乐制度的目的是维系分封制的稳定。西周礼乐制度在当时起到教化民众;凝聚宗族、巩固统治的作用;有利于中华民族尊老观念、家族观念和亲情观念的形成。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西周制定严格的礼乐制度的目的。本题考查西周制定严格的礼乐制度的目的,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西周制定严格的礼乐制度的目的是,维系分封制的稳定。17、√【分析】本题考查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是春秋后期的楚国人,著有《道德经》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并且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本题是正确的,故选T。【解析】T18、√【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商鞅变法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封建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在各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实行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是各国变法中比较彻底的,变法成效最大。所以本题正确。故选T。【解析】T1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隋朝大运河相关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605年,隋炀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动用百余万民工挖通济渠。隋朝大运河开通共用五百余万民工,费时六年,全长两千七百余公里,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运河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综上所述,故选F。【解析】F20、×【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依据所学知识,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他任用富有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不是唐玄宗。故题干“唐玄宗”错误,应将“唐玄宗”改为“唐太宗”。【解析】F四、综合题(共4题,共36分)21、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1)秦汉都有统一货币方面的改革,秦圆形方孔钱,汉五铢钱,都是为了经济发展。(2)张骞通西域后带来日常饮食方面的丰富。(3)西汉政府通过设置西域都护来总管西域事务。(4)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回答。考点:社会交往【解析】【答案】(1)统一货币加强了全国各地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4分)(2)张骞通西域张骞出使西域开创了丝绸之路(4分)(3)饮食丰富,物产丰富。西域都护(4分)(4)魏孝文帝改革政治上:1、整顿吏治:地方长官的任期按政绩好坏觉定,不固定年限;官吏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不许自筹,并加大反贪污力度,树立御史台的权威。2、下令废除宗主督护制,实行三长制,规定五家为以邻长,武邻为一里长,五里为一党长。长官均由办事能力强和谨守法令的人担当,负责管理农民、检查户口、征收租调,征发徭役。北魏的基层机构更加完善。孝文帝改制是西、北各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斗争、融合的一次总结。它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各族融合的成果,反过来又促进了以鲜卑族为中心的北方各族的封建化和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大融合的发展。孝文帝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放弃自己民族的旧风俗,冲破重重阻碍,毅然进行改革,对我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不愧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22、略
【分析】(1)本题考查了南方商业的繁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图1宋代针铺商标讲述宋朝手工业的繁荣;图2清明上河图讲述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荣景象;图3交子讲述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图4南宋海船讲述的是宋朝海外贸易的发达。由此分析,研究主题应该是宋代商业繁荣。故选A。(2)本题考查了交子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3)本题考查了宋朝海外贸易的发达。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最重要的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所以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说明了宋朝的海外贸易发达。(4)本题考查了宋朝海外贸易的发达。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最重要的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宋朝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解析】(1)A(2)北宋前期)(3)说明了宋朝的造船业发达;或说明了宋朝的海外贸易发达。(4)政府重视和鼓励海外贸易;海外贸易获利丰厚。23、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1)此问是对科举制度相关史实的考查。第一步从问法上“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的特点”;就是让学生从材料中找出答案,“概括”提醒学生要用简洁的概括性语言表达,尽量不要摘抄原文。第二步认真通读材料,理解意思找出答案。有材料中“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自由报考原则,参加公开考试”“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这些关键词概括出答案。
(2)此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在唐朝发展的相关史实;是基础题。唐太宗即位后大大扩充国学规模;武则天也大力提倡科举,将应举的人集中到洛阳宫殿,亲自面试,因此开创殿试,还选拔武艺好的人进行考试,这就是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内容,并亲自主持面试。是科举制度在唐朝不断完善。
(3)此问考查的是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要理解题意,紧密结合材料。从题干和材料中找出提示的关键词。“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这些信息反映了西方羡慕中国的科举制,学习科举制选拔人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告诉学生要从课本学过的知识中找出答案。唐朝疆域辽阔国力强盛,在世界上成为“唐帝国”,正是因为唐朝统治者重用人才。而这些有用之才都是也科举制产生的,这也是其他国家效仿中国科举制的原因:能够为国家选拔人才。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合同为一家;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的创立;【解析】【答案】⑴特点:政府主导;自由报考;公开考试;平等竞争;考试内容丰富;择优取士。(言之有理;任意答对2点即可得4分)
作用:使大批有真才实学的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3分)
⑵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2分);武则天:创殿试和武举(2分);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内容;并亲自主持面试(2分)。
⑶现象:西方国家学习科举制。(类似表达亦可得分;2分)
原因:科举制为西方国家选拔人才提供了借鉴。(言之有理即可得分。3分)24、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第(1)题考查了中国古代中原政权与西域和西藏地区的民族关系。西汉时期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中原政权和西域政权之间的联系,汉宣帝公元前60年在此设西域都护府,加强了对西域政权的管理。唐朝和清朝时期与西藏的关系在不断加强,唐朝通过和亲的方式加强了与西域的关系,清朝是通过册封和设置驻藏大臣的形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
第(2)题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