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备考金卷 历史(A卷)学生版_第1页
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备考金卷 历史(A卷)学生版_第2页
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备考金卷 历史(A卷)学生版_第3页
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备考金卷 历史(A卷)学生版_第4页
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备考金卷 历史(A卷)学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姓名准考证号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历史(A)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古代中国由“传贤”到“传子”的政治权力转变,标志着()A.王位世袭制的确立 B.分封制的初步形成 C.宗法制发展的鼎盛 D.政治体制严重倒退2.青铜礼器九鼎八簋(guǐ)是周天子至高无上地位的象征,但近年在河南新郑郑国祭祀遗址出土了9件璃纹铜鼎和8件窃曲纹铜簋。九鼎八簋的出土表明当时()A.宗法观念逐渐崩溃 B.分封制遭到了破坏 C.青铜工艺日益成熟 D.中央集权有待强化3.秦代规定:御史大夫可以代皇帝起草诏令,接受皇帝的差遣出使,监督百官并向上转达群臣奏议,当丞相的位子出现空缺时,御史大夫可以递补升任。可见秦设御史大夫的一个重要目的是()A.提高中央机构效率 B.辅助君王统领朝政 C.参与国计制约相权 D.锻炼官吏储备人才4.据记载,秦王嬴政分天下为36郡,后又增设南海、桂林、象郡三郡。下列关于秦新增“三郡”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①秦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设立三郡②地理上处于“东越”地区③对该地区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④是该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5.某学者指出,唐代的“安史之乱”,两京皆失,而地方还算人才济济,州郡殷实,所以到处可以各自为战,倒转乾坤;而到了宋代,金兵一旦攻破汴京,中枢一垮,全国就顿时瓦解,一败涂地。据此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宋代中央政府积贫积弱的现实 B.文官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弊端 C.“强干弱枝”致使地方实力削弱 D.强化中央集权导致“中央集才”6.《元史•地理志》载:“中书省统山东西、河北之地,谓之腹里。”明成祖迁都北京,直隶于京师的地区,辖今天的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大部和河南省、山东省的小部分地区,俗称北直隶。清初,改北直隶为直隶省。这些行政区划的设置意在()A.转移首都部分政治和社会管理职能 B.提高中央政府的办事效率 C.不断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D.促进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7.唐朝和五代科举的实际主持人为知举官,达官贵人或社会名流得发“公荐”给知举官,知举官依据“公荐”推选名单、参考举人考试成绩决定录取名单,故有“通榜”之称,通常皇帝不参与录取之事。这说明当时()A.考试成绩是取士的主要标准 B.社会重学的风气逐渐地形成 C.取士方式并不利于中央集权 D.科举取士难以选拔优秀人才8.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多通过察举推荐或对策选用监察官。西汉公孙弘在元光五年举行的策试中取得第一,后迁御史大夫。北魏时期规定从对策高第者中选任御史。隋唐至明清多注重选用进士作为监察官。古代统治者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保障官僚队伍具有优秀政治品德 B.丰富封建官僚队伍的从政经历 C.确保监察队伍具备较高文化素质 D.维护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权威9.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仍然保留了南京的都城地位,并保留了一套中央机构,设有六部、都察院、通政司、五军都督府、翰林院、国子监等,唯独没有内阁。其原因是()A.担心内阁地位上升威胁皇权 B.内阁成员由亲重大臣出任 C.内阁不是正式的行政机构 D.南京并非明代实际的都城10.清史学家赵翼云:“军机处,本内阁之分局。”乾隆即位初以“西北二路既已无事,而苗疆之事亦少”裁撤军机处。两年后又重新恢复军机处的设置,并谕称:“且朕日理万机,亦间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这一变化说明,军机处()A.分割并牵制了内阁权力 B.由办理军务到处理朝政 C.有利于强化皇帝集权 D.已上升为国家行政中枢11.雅典公民大会每年召开40次,议事会分为10个主席团,每个主席团一年主持4次公民大会,且第一次大会的头项议程一定是对现任公职人员的工作进行民意调查,就其去留问题实行表决。据此可知,雅典的民主政治()A.坚持城邦利益至上的原则 B.直接民主会导致权力滥用 C.轮流坐庄保证了公平公正 D.注重轮番而治和民主监督12.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与古典时代的希腊文化已有明显不同,这一时期希腊文化的哲学、文学、艺术、史学、宗教、科学等方面,都包含了一定的东方文化的因素。由此可见,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征是()A.内容丰富的城邦文化 B.东西方文化交汇融合 C.雅典式的民主和文化 D.向东扩散的古典文化13.如表中法律条文摘自《十二铜表法》。这表明《十二铜表法》()第一条如有人缔结抵押自身或转让物件的契约,而有五个证人及一个司秤人在场,那么当时所作的诺言不得违反。第八条不许取去或要求把被偷窃的并用做建筑或培植葡萄园用的木材或木柱作为自己所有,但同时允许按这些材料的价值之双倍价格对负责有使用之责者起诉。第九条梵高度达15英尺的树木,为使其不到损害近邻地区,其周围须加修剪。A.体系完备应用性强 B.注意物权保护 C.蕴含人人平等原则 D.体现贵族意志14.12世纪开始,西欧出现了研究和采用罗马法的热潮。以研究《民法大全》为突破口和中心,法学蓬勃发展起来,形成了一个世俗的法学家阶层。改变了只有教会僧侣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助推了市民等级力量的不断加强,推动了王权的加强和扩张,这次罗马法的“复兴”运动()A.保障了封建等级代表制的建立 B.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C.奠定了社会契约的理论基础 D.标志着西欧反封建斗争的开始15.18世纪中后期,英国贵族的后代进入议会的年龄显著小于商人,甚至低于法定的参选年龄,这些未成年的议员往往已经继承了家族的地产并因此成为家族的代表。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贵族主导国家政治生活 B.民主制度有待完善 C.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D.资本主义发展迅速16.美国《时代》周刊评论称,美国的“高铁梦”至今仍是个“世界笑话”,“一切都是因为政治”。为实现“高铁梦”,美国奥巴马政府规划在全国建设13条高铁线路。但共和党控制的美国众议院拒绝继续对铁路建设拨款。材料不能反映的是()A.总统和议会相互制约 B.三权分立不利于社会进步 C.政党纷争影响了行政效率 D.两党制和分权制存在弊端17.以下为某国参议院成立100周年纪念邮票,它也是为了纪念某部重要宪法颁布100周年。这部宪法中可能出现的内容是()A.总统任命内阁需众议院同意 B.总统经同意有权解散参议院 C.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而产生 D.总统可提名最高法院大法官18.丁建弘先生在《德国通史》中评论道:把俾斯麦称作“白色革命家”是恰当的……他的道路有深刻的历史保守性,这种保守性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使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和俾斯麦煽动的民族主义情绪深入新帝国的各个领域。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德意志帝国()A.议会是国家中心拥有极大权力 B.总统是国家的元首掌握权力 C.实行带有专制色彩的君主立宪制 D.践行人民民主选举和立法19.如表是某学者对近代某条约部分条款的评价。这位学者意在强调该条约()条约评价第二条:五口通商没有对应的英国通商港口第三条:割让香港岛中方纯粹割让第六条:赔偿军费清军的军费证来赔付第八条:释放英国与属国被禁的军民没有对英方的规定第十条:协商关税只有对清政府的要求,没有对英国的规范A.打开了中国市场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具有不平等性 D.适应了资本输出的需要20.有学者评价近代某革命纲领:“交织着现实与幻想,交织着彻底斗争性和不切实际的空想……既有由革命的烈火燃起来的大胆的想象,又充分暴露了小生产者的狭隘的实际主义。”这指的是该纲领的()A.入世主义和大同的理想 B.绝对平均主义和皇权思想 C.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理想 D.良好实践效果和现实主义21.有学者指出,中日甲午战争胜败在战前已决出高下:日本天皇每年从皇室费用中拿出30万元补充军费,日本贫民有的将一天劳动所得的一半捐献出来,许多百姓志愿做后勤供应的军夫,政府发行的军事公债在民间也得到广泛的认购。该学者认为,中日甲午战争日本胜在()A.军队素质更高 B.全国上下团结 C.军事装备先进 D.经济实力强大22.《庚子记事》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洋人进京四十年,气数已尽,天意该绝,故天遣诸神下界,借附团民之体,烧尽洋楼使馆,灭尽洋人教民,以兴清朝。”当时与这段文字意思相同的斗争口号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扶清灭洋 C.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D.自强求富23.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规定()①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②总统有权单独颁布法令③国民享有居住、言论等自由④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24.1919年5月9日《申报》头版刊发消息:“商务印书馆印刷所、发行所、编译所于5月9日停业一日。4上海股票商业公会5月9日停止交易一天”,“5月9日宁波旅沪同乡会小学校停课一天”。……一条条休业或停课启事连篇累牍,扑面而来。这表明()A.上海工人广泛声援学生罢课 B.社会各界支持五四运动 C.媒体大都反对北洋军阀统治 D.爱国救亡成为时代呼声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卷共4小题,共52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25.图1至图3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中央官制架构示意图,图4为民国初年中国政体架构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1)图1所示中央官制是什么?指出其中丞相的地位及职责。(4分)(2)概括图2与图3所示中央官制对相权进行调整的相同目的,并指出其做法的不同。(4分)(3)与图1、2、3相比,图4反映出中国政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首先是《权利法案》(1689年),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第三是“三年法案”(1694年),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无可能。——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德意志帝国宪法》(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权利法案》使英国的王权发生了什么变化?18世纪中叶,英国王权是如何被进一步架空的?(4分)(2)从君主的权力方面谈谈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联系两国政治体制确立的背景分析其原因。(10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他们在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但出门便是深深的海洋而且资源贫乏的现实,又使他们充满生存危机感,所以在技能层面非常注重乃至模仿先进的东西。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作坊里的日本》材料四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材料五20世纪初的晚清变革大事纪时间事件1901年设立外务部;成立新军体制1903年设立商部,出台《奖励公司章程》《公司律》《破产律》等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成立各省代议机构﹣﹣咨议局1910年成立中央代议机构——资政院1911年行内阁制,设总理大臣及民政等10部——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1)材料一、二反映的两个重大事件对中日两国有何相似的影响?(4分)(2)运用日本19世纪下半叶改革的相关史实,说明日本人是如何“心灵紧闭”的。“眼观八方”的含义是什么?(4分)(3)姬乐尔通过“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表达了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成功的观点,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人们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里程碑的主要依据是什么?(4分)(4)材料五表格显示20世纪初的晚清政府进行了一些变革和调整,但有学者指出20世纪初的清政府已失去了改革的最佳机遇,结合时代背景论证该观点。(6分)28.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清朝在内地设18行省,最高官员是总督与巡抚,明制督抚多为临时派遣,清乾隆时成为固定的封疆大吏。总督为正二品官,加尚书衔者为从一品,代表皇帝总揽当地军政大权。除设总督辖一省或数省之地外,每省还设巡抚,总管一省政务。巡抚为从二品官,职权略逊于总督,一般还例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负责监察本地政务。督抚均为皇帝直接委派的亲信,遇有疑难,分别向皇帝密折请示。有时督抚同驻一城,事权不一,互相牵制,且任期不长,便于皇帝控制。——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整个清王朝处在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之中。咸丰三年,清廷为了尽快平息太平天国起义,让曾国藩出任湖南团练大臣,创建湘军。清朝执政者对以曾国藩为首的地方督抚,由重用而变为依赖,授予的权力也越来越大……从此,清王朝的国家权力结构由高度中央集权体制转变为中央与地方二元权力体制,权力重心也逐渐由中央下移地方,直至清亡,这种状况一直未能改变。蒋廷黼认为,湘军是私有军队的开始。湘军的精神以后传给李鸿章所部的淮军,而淮军以后又传给袁世凯的北洋军。至此,清末督抚控制地方,拥兵自重,尾大不掉的情况愈演愈烈,终于在1916年袁世凯去世之后出现了皖系、直系、奉系、桂系军阀各据一方的局面。——摘编自朱云天《督抚制与中央——地方权力之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督抚制度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民初督抚制度的变化并说明其影响。(4分)

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备考金卷历史(A)答案第Ⅰ卷(选择题)1.【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这样政治权力由“传贤”到“传子”的转变,“家天下”的局面出现,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故A正确;分封制形成是在西周时期,但题干未涉及分封的相关内容,故B项错误;宗法制发展的鼎盛时期是在西周时期,故C项错误;“传贤”到“传子”是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是生产力进步的结果,是政治体制进步的体现,而非倒退,故D项错误。2.【答案】B【解析】九鼎八簋是周天子至高无上地位的象征,但在诸侯国郑国的遗址中却出现了九鼎八簋,这充分说明西周分封制(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已遭到了破坏,周天子的权威已经受到挑战,故B项正确;宗法观念体现的是血缘关系的亲疏,材料强调的是等级秩序的破坏,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主旨不是青铜工艺的成熟,而是西周分封制下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故C项错误;周朝并没有实现中央集权,材料强调的只是等级秩序的破坏,故D项错误。3.【答案】C【解析】A、B、D不符合题意,排除;古代宫廷的矛盾主要体现在皇权和相权之间,君主一方面要依靠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去统领百官,另一方面又害怕丞相权重,架空君主。秦代明确御史大夫为“候补”丞相,实质是对相权的制约,C正确。4.【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与郡县制相适应,秦始皇建立了一套地方官僚机构。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对地方实施军事和行政管理,所以③说法正确;秦朝在增设南海、桂林、象郡三郡,是将这些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所以④说法正确,故D项符合题意;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所以①说法错误;南海属于南越地区,桂林、象郡属于西南夷地区,所以②说法错误,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代“安史之乱”后,地方“还算人才济济,州郡殷实”,而到了宋代,“金兵一旦攻破汴京,中枢一垮,全国就顿时瓦解”,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的京师作为全国政治、文化、财政等方面的中心,吸引了全国的人力、财力,所以会出现“中枢一垮,全国就顿时瓦解”的局面,故D项正确;宋代积贫积弱与材料主旨关系不大,排除A项;文官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是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解释不了宋代“中枢一垮,全国就顿时瓦解,一败涂地”的现象,排除B项;“强干弱枝”致使地方实力削弱是强化中央集权的后果之一,故排除C项。6.【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元代的腹里和明代北直隶都归于中央直辖,承担了行政中心部分政治和社会管理职能,故A项正确;题干未提及行政效率,排除B项;加强中央集权不应该转移首都职能,而应该都集权于首都。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7.【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当时的取士权在知举官手中,这一规定成了产生朋党的温床,不利于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如果没有得到“公荐”,考试成绩再好,也可能落第,A项说法错误;材料并未强调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排除B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8.【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为了确保监察官员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汉至明清对监察官员均选用了最高的文化标准,故C项正确。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不涉及具有优秀政治品德问题,故A项错误。题干所给材料主旨强调的是监察队伍具备较高文化素质,而不是丰富封建官僚队伍的从政经历、维护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权威,故B、D项错误。9.【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内阁不是明朝正式的中央行政机构,只是皇帝的内侍顾问机构,故选C;内阁是皇帝的内侍顾问机构,是皇权加强的表现,排除A;B、D两项不是没在南京设立内阁的原因,排除。10.【答案】C【解析】A、B两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联系所学可知,军机处的设立使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和巩固,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正确;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无决策权,D错误。1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每个主席团一年主持4次公民大会”、“对现任公职人员的工作进行民意调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政治实行轮番而治,还重视对公职人员的民主监督,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城邦利益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民主权力滥用的信息,B项错误;C项中“保证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12.【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包含了一定的东方文化的因素”可以看出,希腊化时代的文化呈现出东西方文化交汇融合的特征,故B正确;A、C两项是城邦时代的特点,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排除。13.【答案】B【解析】体系完备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材料信息“缔结抵押自身或转让物件”“允许按这些材料的价值之双倍价格”“梵高度达15英尺的树木,为使其不到损害近邻地区”体现的是对物权的保护,B正确;《十二铜表法》的某些规定虽反映了平民的要求,但其主要目的在于严格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及其统治秩序,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私有财产权和人身安全不受侵犯,所以体现不了人人平等,排除C;“梵高度达15英尺的树木,为使其不到损害近邻地区,其周围须加修剪”指的是一方的树的生产不能侵害近邻的权利,说明十二铜表法规定行使权利不得侵犯他人利益,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利,排除D。14.【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对罗马法的研究助推了市民等级力量的不断加强,推动了王权的加强和扩张,结合所学可知,这就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故B项正确。等级代表制度的建立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社会契约理论是启蒙运动的内容,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反封建斗争,故D项错误。15.【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是土地贵族(托利党)仍操纵着议会议员的选举,材料中贵族的后代成为议员的年龄要求低于商人的后代,说明选民的范围还主要局限在上层,英国的民主制度还有待完善。工业革命展开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英国通过议会改革完善了民主制度,故B项正确;贵族和商人的后代都可以进入议会,只是年龄有差别,不能体现贵族主导国家生活,且英国议会包括上议院和下议院,上议院由贵族组成,下议院议员由直接选举产生,故A项错误;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本身正确,但此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是英国政治方面的发展,没有涉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故D项错误。16.【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美国奥巴马政府规划在全国建设13条高铁线路。但共和党控制的美国众议院拒绝继续对铁路建设拨款”可知,A、C、D三项均正确,不符合题意。三权分立有利于防止专制,维护民主,促进社会进步,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17.【答案】A【解析】结合图片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它指的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颁布的1875年宪法,总统任命内阁需众议院同意,故A项正确;总统经过参议院同意可解散众议院,排除B项;法国总统由参议院、众议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排除C项;D项内容符合美国1787年宪法,排除D项。18.【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深刻的历史保守性”“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故C项正确;A项是英国政体的特点,B项是美国和法国政体的特点,D项属于社会主义民主,均不符合。19.【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条约中仅反映中国遵守某些条款,而对英国无实质性对等条款,因而具有不平等性,故C项正确;打开中国市场仅为材料中条款的目的,不符合主旨,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资本输出的内容,排除D项。20.【答案】B【解析】由材料信息“交织着现实与幻想,交织着彻底斗争性和不切实际的空想……既有由革命的烈火燃起来的大胆的想象,又充分暴露了小生产者的狭隘的实际主义”可知,这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材料体现了该纲领的绝对平均主义和皇权思想,故B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入世主义,故A错误;这不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理想,故C错误;该纲领具有空想性,故D说法错误。2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日本天皇……本贫民……许多百姓……广泛的认购”,说明日本举国上下齐心协力支持对中国作战,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无中日军队素质的对比,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中日军事装备的对比,故排除C项;D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与题意无关,故排除D项。22.【答案】B【解析】这是辛亥革命的纲领,排除A;根据题干信息“借附团民之体,烧尽洋楼使馆,灭尽洋人教民,以兴清朝”可知,这是义和团运动,口号“扶清灭洋”,排除B;这是太平天国的主张,排除C;这是洋务运动的目的,排除D。23.【答案】C【解析】①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②总统有权单独颁布法令不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③国民享有居住、言论等自由属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④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也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表现。24.【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开始后,休业或停课启事连篇累牍,广大爱国群众支持并参与五四运动,说明当时爱国救亡成为时代呼声,D项正确;上海工人广泛声援学生罢课是1919年6月5日后,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社会各界”,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了《申报》的立场,并不能代表当时所有媒体的态度,排除C项。第Ⅱ卷(非选择题)25.(10分)【答案】(1)官制:三公九卿制地位及职责: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2)目的:加强皇权。不同:分散相权,废除丞相。(3)从君主专制政体变为民主共和政体。【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的官制是三公九卿制。丞相的职责是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丞相制度的废除是皇权专制的产物,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三省六部制体现的分散相权,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体现的是废除丞相。(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2、3体现的君主专制政体;图4体现的是民主共和政体。26.(14分)【答案】(1)王权受到法律和议会的制约。形成责任内阁制,名义对国王负责,其实对议会负责。(2)不同点:英国王权受到限制,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完成统一,保留了封建残余。【解析】(1)根据材料中“首先是《权利法案》(1689年),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可知国王受到《权利法案》和议会的约束;18世纪英国的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于是国王权力被架空。(2)一问根据材料“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可知英国王权受到限制,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两国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途径及影响进行分析。27.(18分)【答案】(1)导致民族危机,激化社会矛盾。激发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意识,推动社会改革运动。(4分)(2)心灵紧闭:保留天皇制;培养忠君思想,保留军国主义传统。眼观八方:广泛学习外国先进技术、文化等。(4分)(3)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软弱。依据:触动传统中国政治体制,影响其后历次革命运动。(4分)(4)论证:①国际环境恶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等;②清政府丧失民意基础,镇压戊戌变法、签订《辛丑条约》等;③反清力量不断积聚,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高涨。(6分)【解析】(1)佩里扣关亦称黑船来航,1853年美国以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日本开国后,列强纷纷入侵使日本陷入严重民族危机,社会矛盾进一步被激化。《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进一步加深,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这刺激了中国民族主义的觉醒,先进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