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比热容_第1页
第二讲 比热容_第2页
第二讲 比热容_第3页
第二讲 比热容_第4页
第二讲 比热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比热容一、知识点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本领的物理量。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1\*GB3①比热容反应了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降低)度数相同时,吸收(放出)的热量不同;=2\*GB3②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4、比热容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1\*GB3①比热容不随物质质量的改变而改变;=2\*GB3②比热容与温度及温度变化无关;=3\*GB3③比热容与物质吸热或放热的多少无关。5、比热容与状态有关:物体状态改变,比热容改变。6、比热容是反应物质吸热或放热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在同样收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比热容大的物体温度变化小,比热容小的物体温度变化大。热量的计算:Q=cm△t;Q吸=cm(t-t0);Q放=cm(t0-t)(t0是初温;t是末温)热平衡关系式: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时,高温物体将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将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若放出的热量没有损失,全部被低温物体吸收,最后两物体温度相同,达到热平衡。则:Q吸=Q放二、精选练习题【典例】21.为了探究沙漠中与大海边昼夜温差的变化问题。小于同学取了两个完全相同的、比较大的玻璃器皿。分别装入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沙子和水。在阳光充足,温暖的地方进行暴晒。经过相同时间,发现两个玻璃器皿中的沙子和水,温度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你认为,沙子和水,谁的温度变化大?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说明原因。并回答开始探究的问题。22.小明和小亮在实验室探究物质的温度变化跟吸收的热量之间的关系。他们把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甲和乙分别装入规格相同的烧杯中,把两只相同的电加热器浸在液体中对它们加热,如图所示。已知烧杯内的液体在相等的时间内从电加热器处吸收的热量相等,用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吸收热量的多少。小明和小亮记录了实验过程中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加热时间/min01234温度/℃甲液体3034384246乙液体2432404856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加热相同的时间,(选填“甲”或“乙”)液体的温度变化较大;温度变化相同时,(选填“甲”或“乙”)液体吸收的热量较多。(2)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可知,(选填“甲”或“乙”)液体的比热容较大。【变式训练】1.下列实例中与“水的比热容较大”这特性无关的是()A.夏天洒水降温 B.夜晚向秧田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 C.汽车发动机用水循环冷却 D.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2.炎热的夏天,我们经常去海边游玩避暑,当在烈日当空的海边行走时会发现:岸边的沙滩很烫脚而海水却比较凉,其主要原因是()A.水吸收的热量比砂石的少 B.水放出的热量比砂石的多 C.水具有的内能比砂石小 D.水的比热容比砂石的大3.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小旋用相同规格的加热器给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加热,如图所示,液体每秒钟吸收的热量是相等的。经过实验,小旋得到下表的实验数据。时间t/min01234甲的温度/℃3034384246乙的温度/℃1018263442据此可知:甲、乙两种液体从34℃加热到42℃,所吸收热量分别是Q甲、Q乙,则()A.Q甲>Q乙 B.Q甲<Q乙 C.Q甲=Q乙 D.无法比较它们的大小4.如表列出了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物质水煤油冰铝铜比热容/[J•(kg•℃)﹣1]4.2×1032.1×1032.1×1030.88×1030.39×103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 B.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不变 C.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吸收的热量更多 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更多5.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不同液体,装在相同的容器中,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的比热容之比为4:1 B.甲、乙的比热容之比为3:1 C.升高相同温度甲吸收的热量更多 D.1min后乙的内能保持不变6.已知铝的比热容比铜的比热容大,用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铝块和铜块对它们进行如下操作后,判断正确的是()A.吸收相同的热量后,铝块的末温较高 B.放出相同的热量后,铜块的末温较高 C.放出相同的热量后,铝块温度的变化量较大 D.吸收相同的热量后,铜块温度的变化量较大7.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砂石的比热容约是0.92×103J/(k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杯水倒出一半,杯内剩余水的比热容变小 B.1kg的水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相同 C.1kg的砂石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约为0.92×103J/(kg•℃) D.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所以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8.牛顿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液体比热容的大小。先后加热初温、质量均相同的水和煤油,多次实验表明:要让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以下关于该实验的操作及分析错误的是()A.水比煤油的比热容大 B.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是为了水和煤油受热均匀 C.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若吸收相同热量后,煤油比水升高的温度小 D.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若吸收相同热量后,煤油比水升高的温度大9.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a、b两液体加热(如图甲),根据测得数据分别描绘出两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若不计液体热量散去,分别用ma、mb、ca、cb表示a、b两液体的质量和比热容,则结合图中信息作出的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若ma=mb,则ca>cb B.若ma=mb,则ca<cb C.若ca=cb,则ma=mb D.若ca=cb,则ma>mb10.某同学用完全相同的装置加热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得到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水=4.2×103J/(kg•℃)]()A.物质A为水 B.0~3min,物质A吸收的热量比物质B吸收的热量多 C.食用油的比热容为2.8×103J/(kg•℃) D.若食用油的质量为50g,2~3min内食用油吸收了2100J的热量11.某种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据图可知,该物质()A.是晶体,熔点是0℃ B.熔化时,固、液之间会发生热传递 C.熔化前后比热容不变 D.t=2min至t=6min过程中内能不变12.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将分别盛有50g水和50g食用油的两个相同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温度传感器的探头与水和食用油良好接触,将温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计算机上显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食用油的比热容为2.8×103J/(kg•℃) B.2~3min内,食用油吸收的热量为2100J C.加热2min,水吸收的热量大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D.另一小组用该器材进行实验,得到两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均为图A,则该组的水和食用油的质量之比为3:213.小明同学用酒精灯对冰块加热,研究冰的熔化现象,图中甲、乙两条图线中的一条是他依据实验数据绘制而成,已知m冰=0.1kg,c水=4.2×103J/(kg•℃)根据上述信息,可知:(1)小明绘制的是(甲/乙)图线,原因是。(2)0﹣1min内冰块吸收的热量为J;冰块的比热容为J/(kg•℃);(3)实验过程中,该物质在1min时的内能(大于/等于/小于)3min时的内能。14.炎炎夏日的中午感觉沙滩很烫,而海水凉爽。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和沙子相比,在同样受热时,相同的时间里吸收的热量,而水升高的温度比沙子,因此沙滩烫,海水凉。15.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选填“相同”或“不同”)。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一桶水倒掉一半后,剩下的水的比热容(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水结成冰后比热容(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6.甲物体的质量为1kg,乙物体的质量为2kg,温度都升高1℃,吸收的热量如图所示,则甲物体的比热容为3×103J/(kg•℃);这两种物质的比热容c甲:c乙=。17.甲、乙两铁块,质量之比是4:1,甲、乙两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甲物体温度升高了15℃,两物体比热容之比为,乙物体的温度升高了℃;若甲、乙两物体升高温度之比是3:2时,吸收热量之比为。18.为了探究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小西和几个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六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相同的加热器给它们加热。假设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和煤油吸收。如表是同学们记录的实验数据,请你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烧杯序号物质质量m/g初温T0/℃末温T/℃加热时间t/min1水3003040122水150304063水100304044煤油300304065煤油300303536煤油30030559(1)实验中,选择相同的电加热器目的是为了(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在相同时间内,两个电加热器对水和煤油放出的热量相同B.在相同时间内,使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相同(2)若使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3)分析比较4、5、6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质量相同的煤油,。19.图甲是“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1)两支试管里水和煤油的相同(选填“质量”或“体积”);(2)本实验用加热时间的长短反映吸热的多少,这是用到了(填一种科学研究方法);(3)由图乙可知,的吸热能力更强。20.如图甲是小东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