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储罐区设置双液位及水封井和防火堤人行踏步的规范要求一、储罐区设置双液位的规范要求1.GB17681-1999《易燃易爆罐区安全监控预警系统验收技术》5.5要求两种不同类别的液位检测仪表且需要设置高低液位报警数值;2.SH/T3184-2017《石油化工罐区自动化系统设计规范》4.2.1计量级常压和低压储罐:4.2.1.1容积大于100m³的储罐系统应在罐顶设置液位连续测量仪表,容积不小于1x10*5m³的储罐宜设置2套,液位连续测量仪表应配罐旁指示仪显示液位,应在控制系统中设置高、低液位报警。(针对储存量油具体的要求)4.2.2非计量级常压和低压储罐4.2.2.1容积大于100m3的储罐应在罐顶设置液位连续测量仪表,容积不小于1×10^5m3的储罐宜设2套,液位连续测量仪表应配罐旁指示仪显示液位,应在控制系统中设置高、低液位报警。3.AQ3053-2015《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安全技术规范》12.2.2液位限制附件可燃液体储罐,应按规范的要求和操作需要设置液位计和高-低液位报警装置、高高液位报警装置,并将报警及液位显示信息传至控制室。频繁操作的储罐宜设自动联锁紧急切断装置。4.SH/T3007-2014《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6.3.2压力储罐液位测量应设一套远传仪表和一套就地指示仪表,就地指示仪表不应选用玻璃板液位计。6.3.4压力储罐应另设一套专用于高高液位报警并联锁切断储罐进料管道阀门的液位测量仪表或液位开关。高高液位报警的设定高度,不应大于液相体积达到储罐计算容积的90%时的高度5.SH3136-2003《石油化工液化烃球形储罐设计规范》5.3.1液化烃球形储罐应设就地和远传的液位计,但不宜选用玻璃板液位计6.AQ3059-2023《化工企业液化烃储罐区安全管理规范》6.6.2新建液化烃压力式储罐液位仪表应按2套连续测量液位仪表和1个高高液位开关,或3套连续测量液位仪表进行设置。7、GB/T22724-2022《液化天然气设备与安装-陆上装置设计》6.6.2液位储罐应设置液位监控和联锁保护设施,以防止储罐发生溢流。仪表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每个储罐至少应设置两个液位计用于连续测量液位,每个液位计均应设有高液位报警、高高液位报警及停机联锁;8.GB/T20368-2021《液化天然气(LNG)生产、储存和装运》11.1.2.1LNG容器液位仪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C)容积大于114m³的容器应设置2套独立的液位仪表,液位仪表应能适应液体密度的变化;
二、关于设置水封井的一些规范要求1.GB50016-2014(2018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4.2.5甲、乙、丙类液体的地上式、半地下式储罐或储罐组,其四周应设置不燃性防火堤。防火堤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6含油污水排水管应在防火堤的出口处设置水封设施,雨水排水管应设置阀门等封闭、隔离装置。2.GB50160-2008(2018年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5.4.2隔油池的进出水管道应设水封。距隔油池池壁5m以内的水封井、检查井的井盖与盖座接缝处应密封,且井盖不得有孔洞。7.3.3生产污水管道的下列部位应设水封,水封高度不得小于250mm:7.3.5当建筑物用防火墙分隔成多个防火分区时,每个防火分区的生产污水管道应有独立的排出口并设水封。7.3.6罐组内的生产污水管道应有独立的排出口,且应在防火堤外设置水封;在防火堤与水封之间的管道上应设置易开关的隔断阀。3.GB50074-2014《石油库设计规范》13.2.3含油污水管道应在储罐组防火堤处、其他建(构)筑物的排水管出口处、支管与干管连接处、干管每隔300m处设置水封井。13.2.4石油库通向库外的排水管道和明沟,应在石油库围墙里侧设置水封井和截断装置。水封井与围墙之间的排水通道应采用暗沟或暗管。13.2.5水封井的水封高度不应小于0.25m。水封井应设沉泥段,沉泥段自最低的管底算起,其深度不应小于0.25m。4.GB51283-2020《精细化工企业工程设计防火规范》7.3.4厂房或生产设施含可燃液体的生产污水管道的下列部位应设水封井:3管段长度大于300m时,管道应采用水封井分隔;7.3.5非爆炸危险区域的排水支管或总管接入含可燃液体污水总管前应增设水封井。7.3.6储罐(组)排水管应在防火堤外设置水封井,水封井和防火堤的管道上应设置易开关的隔断阀。7.3.7隔油池的保护高度不应小于400mm,水封井水封高度不得小于250mm。9.7.2消防废水宜利用工厂生产废水或雨水系统收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2含有可燃液体的消防排水收集系统应在出生产设施、罐区时设置水封5.GB/T51188-2016《建筑与工业给水排水系统安全评价标准》6.2.8甲、乙、丙类工艺装置内生产污水管道的水封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下列部位应设置水封:1)工艺装置内的塔、加热炉、泵、冷换设备等区围堰的排水出口处;2)工艺装置、罐组或其他设施及建筑物、构筑物、管沟等的排水出口处;3)全厂性的支干管与干管交汇处的支干管上。2全厂性支干管、干管的管段长度超过300m时,应采用水封井隔离。6.2.9含有可燃液体的隔油池的进出水管道应设水封。6.2.12甲B、乙、丙类可燃液体罐组内的生产污水管道应有独立的排出口,且应在防火堤外设置高度不小于250mm的水封。6.2.13厂房内地漏宜采用直通式地漏和专用水封,深度超过150mm排水明沟与排水管道连接处应设置水封井,水封深度应与管道直径相适应,且不应小于150mm。6.2.14生产储存可燃液体的建筑物,当用防火墙分隔成多个防火分区时,每个防火分区的生产污水管道应有独立的排出口,并应设置水封。6.SH3034-2012《石油化工给水排水管道设计规范》6.2.1生产污水管道的下列部位应设水封:a)工艺装置内的塔、加热炉、泵、冷却设备等区围堰的排水出口;b)工艺装置、罐组或其他设施及建筑物、构筑物、管沟等的排水出口管道上;c)全厂性的支干管与干管交汇处的支管上;d)全厂性支干管、干管的管段长度超过300m的上游管道上。6.2.3工艺装置的生产污水管道独立的排出口,应在装置内设置水封;罐组内的生产污水管道独立的排出口,应在防火堤外设置水封。6.2.6雨水管道、污水管道在通过工厂和油库的围墙处应设水封。6.2.7事故排水收集系统水封设置应符合生产污水水封设置要求。7.GB50974-201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9.2.2室内消防排水应符合下列规定:2当存有少量可燃液体时,排水管道应设置水封,并宜间接排入室外污水管道;三、储罐组防火堤设置人行踏步的规范要求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第4.2.5条要求甲、乙、丙类液体的地上式、半地下式储罐或储罐组,其四周应设置不燃性防火堤;第4.2.5条第4款要求防火堤的设计高度应比计算高度高出0.2m,且应为1.0m~2.2m,在防火堤的适当位置应设置便于灭火救援人员进出防火堤的踏步。2.《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50351-2014第1.0.2条明确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地上液态储罐区的新建和改建、扩建工程中的防火堤、防护墙的设计,即:地上液态储罐区防火堤的设计除应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相关要求外,同时应满足《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50351-2014的要求;3.《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50351-2014第3.1.7条(强制性条文)要求每一储罐组的防火堤、防护墙应设置不少于2处越堤人行踏步或坡道,并应设置在不同方位上。隔堤、隔墙应设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旧版商品房买卖合同范本
- 移动医疗与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服务的新模式
- 2023年水资源专用机械投资申请报告
- 游戏化学习提升小学生数学能力的秘密武器
- 2025年粤人版选修4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冀教新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粤教版七年级物理下册月考试卷
- 2025年统编版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度智能门禁系统租赁合同范本8篇
- 二零二五版定制门窗个性化定制合同范本4篇
- 物业民法典知识培训课件
- 2023年初中毕业生信息技术中考知识点详解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寒假作业(综合复习能力提升篇)(含答案)
- 《万方数据资源介绍》课件
- 医生定期考核简易程序述职报告范文(10篇)
- 第一章-地震工程学概论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更新要点解读
- 初级创伤救治课件
- 交通运输类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 2024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神经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功能康复与管理专家共识(2024)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