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备考复习策略【知识精研精析】整合贯通高效备考_第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备考复习策略【知识精研精析】整合贯通高效备考_第2页
高考语文二轮备考复习策略【知识精研精析】整合贯通高效备考_第3页
高考语文二轮备考复习策略【知识精研精析】整合贯通高效备考_第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备考复习策略【知识精研精析】整合贯通高效备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整合贯通,高效备考

——2025届高考语文二轮备考思考2023年全国卷试题特点一、在语言情境中培根铸魂

1.高擎思想大旗,培根铸魂

2.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

3.弘扬劳动精神,育人育心

二、在思维考查中启智增慧

1.考查逻辑思维,提高思辨能力

2.考查形象思维,提升审美素养

3.考查科学思维,激发探究热情

2023年全国卷试题特点三、在考教衔接中以考促教

1.依据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实践

2.衔接统编教材,推进课堂改革

3.创新命题形式,减少机械刷题

4.尊重成长规律,鼓励个性发展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

2024年全国卷试题特点

一、坚持铸魂育人的思想定力

1.以党的创新理论培根固本2.以爱国主义精神育人润心3.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德修身

4.以平等对话呵护青少年成长

二、激发科学探究的创新活力1.弘扬追逐梦想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考查思辨性和创新性的思维品质3.鼓励综合的和开放的学习方式

2024年全国卷试题特点

三、增强语文学科的实践动力1.聚焦语言运用,回归语文学科本位2.强化教考衔接,促进教学提质增效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

备考困境1.素养导向下的高考命题,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和灵活应变的能力,技法指导的作用越来越弱化,老师的无力感增强,该如何提高备考效率?2.语文学科知识点多,如何有效取舍、整合?3.如何突破复习的瓶颈?

清晰定位不同阶段的复习功能一轮复习从2024年8月至2025年3月上旬,以夯实基础为目标,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夯实基础,以基础考点讲解及常规题型训练为主。(求“实”)二轮复习从2025年3月中旬至5月上旬,近2个月的时间,以专题重点突破为主,穿插综合套题训练,强化重点题目,突破情境性题目、综合性题目,指导学生跳出题目看命题,进而突破瓶颈,融会贯通。(求“活”)高度重视二轮复习的提升作用,不能简单重复一轮复习的内容。三轮复习从2025年5月10日至5月25日,半个月左右时间,精选组编综合套题,重做高考题,强化综合应试训练。精讲重点题型及新题型,针对语用及作文两大专题进行重点冲刺训练,强化作文审题训练,精编作文主题素材。印发专题提点资料,制作全级统一的提点课课件。冲刺复习从2025年5月26日至6月3日:热身考;精选重点题目进行最后的保温训练,最后让学生胸有成竹走进考场。(求“稳”)总体思路1.全面梳理,查漏补缺。构建严密的知识网络。注意用拓展的方法,全面备考。不能仅盯着高考题和模拟题中出现的知识点,要对同类的未考的知识点或题型进行全面复习。特别注意全面关注近几年全国多套卷的题型。全面梳理强化各考点的必备知识。对于积累类题目,例文言知识、默写、语用,加强滚动练习,保证“天天照面”。总体思路2.整合题型,打通考点。针对每个考点,从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三个维度进行备考。尤其是阅读类题目,针对每个考点,结合高考题和高质量的模拟题,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盘点复习:熟记与该考点相关的必备知识;熟练掌握与该考点相关的常规题型的解题方法;识别与该考点相关的变式题型即情境化题目的真面目。整合几大类题型,突出备考的针对性:1.积累类题目:文言文、默写、语用

一轮:逐点复习,各个击破;

二轮:以“练”为主,滚动练习2.阅读类题目:现代文阅读、诗歌阅读

一轮:解决“读”的问题

二轮:整合题型,打通考点,应对情境3.作文

审题立意;素材积累;素材运用;说理分析;

打磨规范;打造亮点

总体思路

3.回归原点,应对变化。用变化的思想来抓备考。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回归原点,把握核心原理,就能以不变应万变。针对每个专题,梳理核心知识,整合典型题型,强化重点题目,突破情境性题目、综合性题目,跳出题目看命题,进而突破瓶颈,融会贯通。复习6问:核心知识有哪些?围绕核心点怎么考?考过什么题?常规的题型怎样考?情境化的题型怎样考?怎样规范、灵活作答?总体思路

4.强化应试意识,训练答题规范。首先是突破读题、审题关,训练审读题干的方法,标注重点字眼,明确问题指向,要承题作答;其次是训练解题思路,明确答题角度;第三是训练答题规范,答题也是理性思维的过程,先总后分,由近及远,答题要有逻辑,呈现出来就是规范。

一、现代文阅读突破要点1.指导学生了解高考题同一考点的命题变化趋势,常式题型与变式题型之间的关联,以不变应万变的思维路径与答题方法。(纵向整合)2.打通不同文体、不同板块的相同题型的答题方法。(横向整合)3.选题尽量涵盖所有典型题型。(一)信息性文本阅读突破要点1.突破“读文关”。两遍阅读后快速准确把握全文的思路、中心。2.突破“转述和整合”关。细读比对选项表述,分析、判断选项文字在整合和转述过程中的正误。熟悉客观题的常见陷阱设置。3.突破“发现错误”关。打通各类错误点,培养学生敏锐发现错误的能力。4.突破情境化主观题。突破要点第1题主要错误点——

关注重要词语的增删或改动:名词(概念)、动词、副词(程度、范围、可能、比较)、

关联词、代词(这、其)第2题主要错误点:

要推断观点态度,主要是比对关系

1.依据与结论的关系;

2.句子内部成分的关系:即句子的主干和修饰成分的关系;

3.分句间关系:因果、条件、转折、并列、递进等主观题典型题型围绕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出题:论点、论证(论证方式、论证结构、论证方法)、论据

1.梳理论述思路

2.分析论证结构

3.分析论证方法

4.观点材料的关系

5.结合文中观点阐释情境化材料主观题基础题型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2020年新高考1卷)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4.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2021年新高考1卷)4.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2021年新高考2卷)4.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证明关于藜麦的新闻报道结论有误?请根据文本概括。(2023年新课标1卷)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调查研究中的“客观”,二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2023年新课标2卷)4.请简要分析第一段在本文论述中的作用。4.比喻论证利用两个事物的相似点来论证一个比较抽象的事理。请分析劳拉·里斯“图像之锤”这一比喻所包含的相似点及论证的事理。(2023年深圳二模)4.材料一的论证深入浅出,请简要分析。4.《左传》中“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与材料一的观点矛盾吗?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4分)(2023年《语文月刊》模拟卷)强化“论证分析”题1.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全方位设问提示:四步走——观点或问题如何提出;论证结构有何特点;论证手法的多样性;论证语言的特点。2.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局部设问:论证手法提示:先罗列论证手法,后具体分析论证手法的作用、效果。3.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答案示例:①开头先批驳“美是物所固有的”的美学观点,结合作者的生活感受,展开举例论证;②接着再批驳“美是心的产品”的观点,采用举例、引证的方法加以阐释;③最后得出“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的观点;④全文先破后立,破立结合。4.材料一多处使用了设问句和反问句,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2024年新课标1卷)答案示例:①设问句在问答之中切中要害,驳斥了典型的错误论调,阐明了文章的主旨;②以设问句和反问句层层推进,形成缜密的论证逻辑;③设问和反问句赋予文章雄辩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突破情境化主观题【理论类情境题】1.嵇康诗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一句,顾恺之说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2021年新高考Ⅰ卷)2.唐代画家张璪曾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题示例:①宗白华认为艺术创造要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②“外师造化”就是指艺术取材于自然,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③“中得心源”指自然之物不能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在这个转化过程中艺术家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

答题模式:先陈述文本内观点+再结合题干内容分析(如何体现这一观点)。

突破情境化主观题

【现象类情境题】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4分)(2022年新高考1卷)答案示例: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彰显了传统儒家思想的“恕道”(分析材料),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和中国价值的理念(匹配观点);②它超越国界,具有当代价值,为谋求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进步提供了思路和方法,体现了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匹配观点)。答题要领:对应原文的要点,将题干情境内容渗透进要点分析中。突破情境化主观题【事例类情境题】1.《我在一颗石榴里看见了我的祖国》是当代著名诗人杨克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请结合上述材料中关于“汉语文学天然具有一种能指优势”相关论述,分析《我在一颗石榴里看见了我的祖国》节选片段语言表达的特点。(2023年佛山一模题)我在一颗石榴里看见我的祖国硕大而饱满的天地之果它怀抱着亲密无间的子民裸露的肌肤护着水晶的心亿万儿女手牵着手在枝头上酸酸甜甜微笑答案示例:①汉语文学具有能指优势,可以在词语所指的基础上丰富能指意义。诗歌发现了石榴与祖国的共同点,丰富了石榴的能指意义。本体祖国,喻体石榴,运用比喻,讴歌中华民族大家庭像石榴子一样紧密团结。②汉语可以凭藉语义的关联进行一定的联想组合。如:抓住石榴与祖国这两个关键词,把石榴和祖国的形象关联,进行联想组合。答题要领:寻找与事例相关的文本观点+结合事例中的关键内容围绕文本观点分点作答突破情境化主观题【启示类情境题】1.习近平总书记曾以《论持久战》为例,指出要“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请根据材料谈谈《论持久战》对我们“看问题、想问题”有什么启示。(6分)(2024年新课标1卷)

答案示例:①要从全局、长远和大势着眼;②要抓住问题的根本;③要切实考虑解决问题的具体路径和方法;④要注意调动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答题要领:紧扣题干关键词,从文本中提炼相关观点,联系现实分点作答。(二)文学类文本阅读突破要点1.

强化“文体”意识,根据文体特征,读懂作品。2.了解文学创作基本原理,对相关技巧术语能准确理解和判断,构建结构化的知识系统。3.能掌握各类鉴赏评价题(文学形象、叙述手法、文本特色等)的答题角度和思路。4.灵活应对新题型,把握核心原理,培养“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

近八年高考真题2017年:《天嚣》《窗子以外》《我们的裁缝店》2018年:《赵一曼女士》《有声电影》《微纪元》2019年:《理水》《小步舞》《到梨花屯去》2020年:《越野滑雪》《书匠》《大师》《建水记》《记忆里的光》2021年:《石门阵》《秦琼卖马》《放娼》《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2022年:《江上》《支队政委》《到橘子林去》《“九一八”致弟弟书》2023年:《给儿子》《社戏》《长出一地的好荞麦》《机械的诗》2024年:《放牛记》《千里江山图》《霜降夜》系统梳理小说创作理论知识1.叙述:叙述角度、叙述人称2.场景:在场景中生活、场景的功能3.主题:主题的形成、主题的实现4.人物:揣摩人物的心理;“贴着人物写”;“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5.情节:以情节为主线的小说;情节运行的方式6.结构:以故事为中心的纵式结构;以人物为中心的跳跃式结构;以心灵活动为中心的结构;7.情感:情感的魅力;情感的处理8.虚构:小说的虚构与真实

小说基础题型1.人物:人物形象概括;人物心理;人物形象塑造手法。2.情节:情节概括;情节(开头、结尾、悬念、伏笔、突转、插叙内容等)作用;情节设置鉴赏评价。3.叙述:叙述人称(第一人称及一、三人称的转换);叙述视角(特殊视角如儿童、动物等);叙述时空;叙述方式(插叙、倒叙、倒叙、平叙);叙述节奏等。4.结构:结构特点概括;结构手法鉴赏(例:双线结构;线索贯穿)。5.主题:小说主旨概括;小说意蕴探讨;小说主题的表现形式(如“故事”+“新编”);6.环境:环境描写的作用(人物活动的场景,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烘托人物心理或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暗示或象征主题)7.标题:标题作用;标题意蕴8.语言:小说语言特色鉴赏;人物对话特点鉴赏;小说语言含义分析9.综合:小说艺术特色(风格)鉴赏(内容、主题、情感表达、语言特色)

人物形象类考点的题型变化:2014年1卷《古渡头》: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2015年1卷《马兰花》: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2015年2卷《塾师老汪》: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2016年2卷《战争》: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2017年2卷《微纪元》: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2018年1卷《赵一曼女士》: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2018年2卷《有声电影》: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6分)2019年1卷《理水》: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6分)2019年2卷《小步舞》: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

人物形象类考点的题型变化:2020年1卷《越野滑雪》: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6分)2020年2卷《书匠》: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6分)2020年2卷《书匠》: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6分)2021年全国乙卷《秦穷卖马》:买卖瓷盘的过程中,杨成岳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6分)2022年新高考1卷《江上》: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请结集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6分)2023年新课标1卷《给儿子》:“下田去吧,儿子”这个段落,写出了多重的身心感受。请加以梳理概括。2023年全国乙卷《长出一地的好荞麦》:德贵与牛、犁对话,表现了德贵什么样的心理?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1)2014-2016:人物形象特点概括题(2)2017-2023:人物形象变化(与情节发展结合)、人物形象塑造方法、人物心理分析(3)考点:综合化(4)启示:既要把握人物形象特点,又要把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同时重视对人物的心理分析,包括心理的变化和多重心理。

情节类考点的题型变化:2014年1卷《古渡头》: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2015年1卷《马兰花》: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8分)2017年1卷《天嚣》: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2019年2卷《小步舞》: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2019年3卷《到梨花屯去》: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2020年1卷《越野滑雪》: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6分)(1)2014-2017:某情节的作用、效果(2)2019-2020:情节与环境结合、情节与结构结合、依据评论赏析情节安排效果(3)考点:具体化、综合化、情境化(4)启示:明确把握某情节与另一小说要素之间的关系,依题作答,不能停留在套路上。

叙述类考点的题型变化:2019年浙江《呼兰河传》: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6分)2014年全国1卷《古渡头》:《古渡头》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2016年全国3卷《玻璃》:“我”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2018年全国1卷《赵一曼女士》: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2021年新高考1卷《石门阵》: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4分)2023年深圳二模:小说在写争着上车和等待车来这两个场景时,两次打乱了情节的先后顺序,这样叙述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请结合小说相关部分简要分析。(6分)(叙述效果)2024年新课标2卷《千里江山图》:文本中频频出现“一年以后”“现在想来”“他知道这种情况时”之类标示时间线索的语句,产生了怎样的叙述效果?请简要分析。(6分)(叙述效果)(1)直接问叙述方式、叙述特征(2)变相问叙述方式、叙述特征(3)叙述的文学效果

☺小说典型题型:2020年全国2卷《书匠》: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概括)2020全国Ⅰ卷《越野滑雪》: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人物心理)2023年新课标1卷《给儿子》:“下田去吧,儿子”这个段落,写出了多重的身心感受。请加以梳理概括。(人物心理)2019全国Ⅰ卷《理水》):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塑造人物形象手法)

2022年佛山一模题《夺枪》:英国文学评论家洛奇说:“确定从何种视点叙述故事是小说家创作中最重要的抉择了”,《夺枪》中叙述故事的视点是四岁孩童的“我”,通过“我”的叙述和他人对“我”的转述完成了“夺枪”故事的叙述。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种叙述方式的效果。(叙述视角转换)

2018年全国1卷《赵一曼女士》: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叙述方式)☺小说典型题型:2021年新高考1卷《石门阵》:王木匠在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叙述方式)2024年新课标2卷《千里江山图》:文本中频频出现“一年以后”“现在想来”“他知道这种情况时”之类标示时间线索的语句,产生了怎样的叙述效果?请简要分析。(6分)(叙述效果)2017年全国1卷《天嚣》: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情节设置)

2022年广州一模《秋山图》:本小说脱胎于清代文人笔记,该笔记以王石谷与恽南田相约同去寻找“《秋山》真本”为结尾,确定王府的画是假的。而本小说关于《秋山图》故事的结尾具有“不确定性”,这样的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情节设置)2019全国卷3《到梨花屯去》: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环境)2019年全国1卷《理水》:《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文本特征:虚构与真实)2018年全国2卷《有声电影》: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语言特色)☺情境化题型:2020年全国1卷《越野滑雪》: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情节)2022年佛山二模《狗之晨》:有评论家认为西方现代小说创作中的俏皮、讽刺,以及新奇的叙述视角,均被老舍一一吸收,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6分)(综合:叙述视角、语言特色、主题)2022年光大联考《追击》:有人评论魏巍的《东方》“既具有史的认识价值,又有着诗的艺术魅力”。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此评论的理解。(综合风格:内容、主题、情感、手法、语言)2021八省联考《国文教员》:如欲以“一则‘新世说’”为题写一则《国文教员》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综合:主题、内容)2023年新课标1卷《给儿子》: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未来·回忆·成长;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河流。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综合:主题、内容)2024年光大联考《我在寻找那颗星》:有学者说:“历史影像叙事的现场感,建立在多元视角的基础之上。”请结合文本谈谈笔对这句话的理解。(叙述特色)☺情境化题型:2022年新高考1卷《江上》: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一位义士,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子胥的疑虑而自尽。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文学效果)2023年《语文月刊》模拟卷《李自成》:文中第二自然段中画线处是“闲笔”的写法。我们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会注意到“闲笔”的运用,它或表现为“节外生枝”的琐碎之事,或表现为可“忽略不计”的细小花絮,去掉它几乎不影响情节的完整性。文中该处“闲笔”起到怎么样的表达效果?(6分)(综合:情节、叙述节奏、主题)答题要领:拆解题干,明晰问题(重点指向哪个方面还是综合特色);结合相关常规题型的答题要点作答;注意紧扣题干,精准作答。☺散文阅读典型题型:重点题型:材料作用;线索作用;语句内涵;语言鉴赏;表现手法鉴赏1.2020年全国3卷: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材料层次,内容概括)2.2020年全国3卷: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线索作用)3.2020年新高考1卷《建水记》: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材料作用分析题:内容、主题、结构、表达效果)4.2023年全国甲卷《机械的诗》:这篇随笔的最后段跳转到作者在上海的生活见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材料作用分析题:内容、主题、结构、表达效果)5.2020年新高考1卷《建水记》: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线索作用)6.2017全国3卷《我们的裁缝店》: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语言特色赏析:口语化、地域特色、修辞、句式、用词、语言风格)☺散文阅读典型题型:重点题型:材料作用;线索作用;语句内涵;语言鉴赏;表现手法鉴赏7.2024年新课标1卷《放牛记》:文章为何说“放牛给了我一个几近完美的少年时代”?(重点语句内涵理解)8.2024年全国甲卷《霜降夜》: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作者记下的那句话?(重点语句内涵理解)9.2024年新课标1卷《放牛记》:文末画线句子表明,作者不远在回忆往事时为放牛“赋予意义”。你认为本文是否做到了这一点?请简要说明。(手法鉴赏题:内容、主题、手法、表达效果)10.2024年全国甲卷《霜降夜》:乌乡霜降夜,作者“感觉到生命与节气之间发生了某种密切的联系,有很强烈的体验感”,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抒写这种体验感的?请简要赏析。(手法鉴赏题:内容、主题、手法、表达效果)☺

不同文体的共同题型:1.2021年新高考1卷《石门阵》: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小说,语句内涵理解)2.2020年新高考2卷《大师》:父亲说“我们下棋是下棋”,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小说,语句内涵理解)3.2022年新高考2卷《到橘子林去》:本文的童趣往往通过细节体现出来,请指出三处这样的细节并简要分析。(散文,细节分析)4.2022年新高考2卷《到橘子林去》:“我”和小岫最终放弃去橘子林,本文仍以“到橘子林去”为题,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散文,标题效果)5.2023年新课标2卷:材料二最后两段使用“敲诈”“斗智”“拷问”等词语,请简析其作用。(论述文,词语内涵理解)

☺非连续文本阅读:

2021年新高考2卷《放猖》:文本二指出,教小孩子作文要“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谈谈文本一是如何实践“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这一主张的。(6分)答案示例:①选题为儿童喜欢的放猖;②在回忆放猖时,选用儿童视角,用儿童的口吻和语言,写儿童看到的场景和参与的活动;③注重表达儿童的心理,写小孩子的羡慕、寂寞和失落等。(每点2分,共6分)2022年全国甲卷《支队政委》:这两个内容相近的文本文体不同,因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请比较并简要分析。(6分)答案示例:①文本一是小说,可以虚构;文本二是纪实作品,强调真实;②文本一运用场景描写、细节描写、言行描写等多种表现手法,塑造了老胡这一艺术形象;文本二以采访、回忆录等为基础,记录了陈毅的真实经历。③文本一以描写为主,语言生动形象;文本二以叙事为主,语言平实简洁。(每点2分,共6分)☺非连续文本阅读:

2021八省联考《国文教员》:如欲以“一则‘新世说’”为题写一则《国文教员》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分)答案示例:①《国文教员》具有“世说”特质:记录人物言行,叙事零碎,琐事众多,篇幅短小,具有“世说”类小说特点;②《国文教员》是“世说”的新发展:由“传闻居多”“道听途说”发展到对往事人生的回忆,内容上记录真实人生,有新发展。③《国文教员》体现了作者对“世说”类传统小说的新理解,是一种新小说观念的生动实践。答题要领:注意两则材料之间互为补充、互为印证的关系。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突破要点1.夯实文言必备知识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重点记在现代汉语中不太常用的义项)、文言高频词、

固定词组、18个文言虚词(有明确含义的义项、用法)、文化常识、特殊句式2.回归教材,逐课过关,重视教考衔接。3.每周保温训练。强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二)诗歌鉴赏突破要点1.强化诗歌的解读能力。引导学生细读原诗,深入语言和诗境,认真体会诗句的感情色彩,准确推断作者的思想情感。2.确保选择题。熟悉选择题的命题点,明确做题突破口,从而做出准确判断。3.突破表达技巧赏析题。3.突破情境化主观题。4.重视教考衔接类题。回归教材诗歌。选择题: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理解:理解具体语句内容,注意结合整个事件(上下文)——一定要注意重点字词赏析:形象、语言、手法、诗歌相关知识点——按音律分类:古体诗、近体诗(绝句:四句;律诗:一般是八句,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间两联必须对仗)、词(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上阕下阙,上片下片)、曲——按题材分类1.读懂诗歌,疏通诗意,把握、理解诗歌中的“景”和“情”。2.熟知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3.三个关注关注术语——技巧术语、情感术语、诗歌专门术语(如送别诗,律诗等)关注概括性词语——对景物特点、人物特点等进行概括的形容词,对语言特色进行概括的形容词等关注命题语——如范围、程度词(只、都、全、一些),是非词(无、没有),关联词,术语连接词(和、或、还有等)“表现出”“表达了”“描绘了”“营造了”“运用了”☺第16题:主观题——思想内容、情感类2020全国1卷: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情感题)2020全国2卷: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内容题)2020全国3卷:诗人由苦笋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形象题)2020年新高考1卷: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手法题)2020年新高考2卷:作者主张什么样的学诗途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内容题)2021年新高考2卷: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内容题)注意:1.情感的变化和多层性2.情感的复杂性,注意言外之意3.答题规范:情感概括+结合文本分析☺第16题:主观题——赏析类2024新课标1卷:诗中以对比的方式,对泉声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手法赏析题)2024年全国甲卷:请赏析本诗颈联“软”和“低”的艺术效果?(炼字赏析题)2022年新高考2卷: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赏析。(手法赏析题)2023年全国甲卷: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语句赏析题)2023年全国乙卷:这首词是如何表现词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手法赏析题)注意:1.手法的典型特征2.相近手法的区别3.答题规范:手法+如何用手法+表达效果☺第16题:突破情境主观题

情境主观题是指题中给出名家典籍、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某一特点的评价,然后让考生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这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试题,引导学生对诗歌的高阶鉴赏。

情境主观题类型:1.理解类情境题

常见设问方式: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请简要分析。2.赏析类情境题常见设问方式:

①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②关于这首诗(某一联或某一句),有人认为有……妙,请简要赏析。☺第16题:情境化题型(2023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答友人论学逐字笺来学转难,逢人个个说曾颜。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解析】题目情境有两个层次“结合本诗主题”和“对这句话的理解”。诗人化用名言的目的是加深前面对做学问方法的论证。理解魏了翁的名言:不欲看“卖花担上”的桃李花,因为没根基,没精神;须看“树头枝底”的花,因为有根基,鲜活、有精神。

诗歌与名言的关系:“卖花担上看桃李花”比喻借助别人的注释、理解来做学问;“树头枝底看桃李花“比喻亲自阅读原典、亲自实践来领悟学问。【参考答案】①卖花担上的桃李花虽然美丽,但已失去根基,只有枝头树梢上的花朵才能使人感受到它的生机活力;②读书治学不能满足于道听途说,要认真阅读原典,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

第16题:情境化题型(2021新高考1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寄江州白司马①杨巨源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

包含

委婉

劝告

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解析】第二句“劝告”,劝告的内容?慧远的东林寺,你住得了,住不了?

“委婉”,用了什么方法委婉表达?问句,问候。“第二句已包含”,那有没有哪句直接表达,表达了什么?最后一联。

第二句与尾联的关系?第二句为尾联劝诫作铺垫。【参考答案】

①“劝诫”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易不要沉迷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②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正式的劝诫作了铺垫。

☺第16题:情境化题型(2023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湖上晚归林逋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解析】“以我观物”,诗中之“我”有何特征?归家的心态平和静谧。“以我观物”的“物”有何特征?景物或宁静安详或灵动明快。

“物皆著我之色彩”两者如何对应?

澄清心境投射出仙境。(受心境影响,如入“蓬瀛”)【参考答案】①诗人心境澄清:首句以“归思清”三字点出归家途中诗人的内心状态,此时的他心如止水,平和静谧;②心境投射出仙境:受心境影响,诗人眼中的桥、寺、翠羽、红蘖等,或宁静安详,或灵动明快,仿佛有了感情,令人如入“蓬瀛”。

三、语言文字运用

近五年高考题语言运用题统计分析考试题号语用Ⅰ语用Ⅱ18192021222020年新高考1卷题材特点北京美食

考查方向标点修辞句式语病压缩具体知识点破折号比喻(主观题)表达效果搭配不当、不合逻辑、句式杂糅句式、语段、逻辑2020年新高考2卷题材特点家乡风物(风筝)

考查方向词语辨析衔接修辞语病压缩具体知识点成语语段、逻辑比喻(主观题)搭配不当句式、语段、逻辑2021年新高考1卷题材特点传统文化(民俗、节日)科教类(雪衣藻)考查方向词语辨析病句修辞衔接补写具体知识点成语搭配不当、表意不明对偶(主观题)语段、逻辑句式、语段、逻辑2021年新高考2卷题材特点科教类(太空餐)传统文化(中国画)考查方向词语辨析衔接语病补写句式变换具体知识点成语语段、逻辑成分残缺、

搭配不当句式、语段、逻辑长、短句变换近五年高考题语言运用题统计分析考试题号语用Ⅰ语用Ⅱ18192021222022年新高考1卷题材特点航空航天减肥考查方向词语句式修辞词语补写具体知识点成语长、短句转换设问、排比词语语境义辨析句式、语段、逻辑2022年新高考2卷题材特点天宫课堂怀念祖父考查方向词语辨析语病词语赏析句子赏析修辞具体知识点成语语序不当、杂糅词语语境义效果表达效果拟人、排比2023年新高标1卷题材特点记忆力《骆驼祥子》考查方向补写病句词语赏析标点句子赏析具体知识点句式、语段、逻辑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表达效果逗号的表现力句式、修辞2023年新高标2卷题材特点皮影戏耳机与音量考查方向词语辨析句子赏析词语补写语病具体知识点成语改写词语语境义辨析句式、语段、逻辑搭配、杂糅近五年高考题语言运用题统计分析考试题号语用Ⅰ语用Ⅱ18192021222024年新课标考1卷题材特点睡眠质量考查方向修辞词语填空语病补写逻辑具体知识点借喻成语成分赘余、语序不当句式、语段、逻辑逻辑、语境2024年新课标2卷题材特点看云

运动考查方向句式变换句子赏析语病补写词语辨析具体知识点长短句转换问句句式杂糅、语序不当句式、语段、逻辑动词2024年全国甲卷题材特点天山

老奶奶医院看病考查方向词语辨析句式变换修辞语病得体具体知识点“要”长短句转换借代语序不当、搭配不当语境、得体、压缩高频考点、题型:1.词语:词语+成语;成语;词语语境义辨析;效果赏析2.语病:客观题;主观题3.衔接:客观题;主观题(补写)4.修辞:客观题;主观题(赏析)5.句式:变换、改写(效果赏析)低频考点题型:1.标点2.得体3.压缩:单纯压缩;用特定句式压缩;下定义4.句式:仿写5.图文转换

语用题备考建议1.考点全覆盖词语、病句、修辞、标点、连贯、得体、压缩、仿用、变换句式、图文转换2.查漏补缺

巩固高频考点、常见题型

关注低频考点、新题型

熟悉同一考点中的所有知识点

语用题备考建议3.一点多练指导学生打通考点,举一反三,针对同一考点,不同问法分别怎么回答,如何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例:修辞

选择题;修辞赏析;用修辞写一段话;用修辞改写句子

压缩

单纯压缩;用特定句式压缩;下定义4.天天照面四、作文

作文提分

1.确保基础等级分(规范)

2.提高发展等级分(亮点)

突破要点

1.精准审题2.结构严谨规范3.强化论证分析4.写出思辨性5.素材多角度运用6.写出时代感

指导学生对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全面打磨自己的作文。针对自己的优势,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结构,习惯的语言表达方式,写出思想,写出个性。全面备考

1.思辨类作文2.读写结合类作文3.普通新材料类作文4.新型话题作文一、精准审题

1.整合各类作文题型,把握核心审题要领。指导学生梳理不同类型材料的审题要领,打通各类题型,从中把握”以不变应万变”的审题要领。各种类型材料都要涉及:事件类材料、现象类材料、观点类材料、图画类材料……

2.细读材料,把握核心概念的内涵。明确材料观点层次;注重结合材料挖掘核心概念的内涵。

学生审题出错原因:1.不能整体理解材料,抓一个关键词大写特写;2.不能细读材料,切分材料层次,把握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3.不能结合材料语境准确理解核心概念的内涵;4.不能结合材料在几个概念之间建立关联;5.大致理解材料,用自己的语言提炼观点;6.替换材料关键词。1.观点类材料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19年浙江卷)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请写一封信给你的同龄人,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1.观点类材料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3年新课标1卷)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1.观点类材料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4年全国甲卷)

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有时,我们为避免冲突而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事件、现象+观点(隐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4年适应性考试题)

亲人、朋友之间互赠礼物是人际交往中常见的现象。一些人认为接受礼物的一方可能并不需要这个礼物,与其精挑细选不如直接把买礼物的钱送出去,这样对方就可以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明确立场和观点,写一篇文章。观点+启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1年新高考1卷)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观点+主问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4年新课标1卷)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观点+主问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0年上海高考卷)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与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2.事件类材料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5年全国1卷)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2.事件类材料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20年全国1卷)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助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3.现象类材料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3年新课标2卷)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I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3.现象类材料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4年适应性考试题)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材料|提到自然带的边缘交错地带较为敏感,当环境出现波动时,它们会最先发生改变,进而推动整个地区产生变化。其实,历史发展、社会变迁、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乃至生活中的问题解决,都有类似的“交错带”。

请以“交错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现象+主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19年全国1卷)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现象+主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1年全国甲卷)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4.图画类材料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1年新高考2卷)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观点类材料审题基本要领1.若材料只有一个总观点,则以此观点为文章的中心观点进行写作,例:2023年新课标1卷题“好故事是有力量的”。2.若材料围绕一个问题提供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观点,根据材料语境辨析不同观点之间的关系,在两种(几种)观点之间建立关联,或是对立取舍关系,或是对立统一关系,或是相互依存、转化关系,审题时需要辨别清楚,需明确立场,重点选择一个观点来写,其余辩证分析。注意把握命题人的情感态度。3.若材料有多层观点,分析要全面,体现层次。例:2021年新高考1卷,2021年全国乙卷。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1年新高考1卷)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4.若有两则或多则材料,要善于分类、组合,找到材料观点之间的关联点或者是矛盾冲突点。【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23年全国乙卷)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

以上两则材料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叙事类材料审题基本要领1.从主要对象角度概括材料;找准事件的矛盾焦点;提炼核心问题;

2.分析现象或事件背后的实质,提炼观点。

注意:叙事类材料作文中,事件(现象)本身比任何抽象概念都更重要。(一)新闻事件类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5年全国1卷)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二)历史故事类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20年全国1卷)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助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三)生活现象类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19年全国1卷)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寓意类材料审题基本要领1.要求考生在写作中由此及彼,即要求考生全面理解材料寓意并获得启示,就此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证明这个观点在原材料之外的合理性。2.忌停留在就事论事。(不能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叙事类材料作文)3.联系现实,写出深度与广度。(一)漫画类材料1.寓言型漫画(抓寓意,联系社会生活)①观画面(标题、主体、画注——“人物”语言);②析手法(手法之处往往就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③联现实,究寓意(漫画大多具有针砭时弊,抨击社会不良现象的功能,解读时要展开类似联想,跳出画面,联系现实,由此及彼,由“实”及“虚”,揣摩画外之音。有些漫画也不一定具有讽喻意义,例:2021年新高考2卷漫画;2019年3卷漫画)2.事实类漫画。当做叙事类材料来审题。(二)启示类材料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2年全国1卷)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共通审题要领

如果是原材料是观点类材料,写作就是选择典型论据去论证观点;

如果原材料是事件或现象类材料,写作的重点是就事论事,然后适度拓展同类材料。

如果材料是“现象(事件)+观点”类材料,要做到“评论+论证”的有机结合。

二、结构定型从宏观、中观、微观三方面细致打磨。宏观结构,主要是针对全文的谋篇布局:开头部分,明确写作者身份、读者对象,概括主话题,提出中心观点;主体部分,先从不同角度对原材料进行阐释分析,然后再写引发的联想与思考,联系现实进行拓展提升;结尾部分,回扣原材料作结;中观结构,主要是针对主体段落内部的层次结构的写作图样:中心句+对中心句的阐释分析+列举材料、材料分析+回扣本段中心作结;微观结构,主要是突出语句之间的语意关联,连贯、顺畅,关联词的运用、长短句结合、注意对仗、恰当运用修辞手法等等。

指导学生不断强化定型,使笔下实际表达的文章图样逐渐和心目中理想的文章图样吻合起来,不断纠正自己对文章图样把握不准的地方,最后进入一种心手文章图样统一、无碍的境界。结构定型开头段:①开头必须主动回应写作任务,交代写作情景,承材料写作;②引材料不能照抄材料,也不能抛弃材料,要裁剪概括材料;③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结构定型分论点:①“扣得住”,所列的几个分论点应该从不同角度回答同一问题,分论点的设置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因此分论点的开头一定要紧扣材料、主题关键词。②分论点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

温馨提示:分论点的设置可以试着从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中去提取概括;不宜写太简短的分论点,有套作之嫌;如果材料有情境任务,在分论点中也要体现。结构定型

主体段:规范的主体段落,常常包涵五个功能不同的句子: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原材料+同类材料)+分析句+结论句。这将使得文章的评论严谨细密,而且内容丰富充实。【例1】人也许不能决定生而强者,但可以选择自强。(观点句)没有谁是天生的体育运动员,但人类却拥有许多优秀的运动员。(阐释句)朱婷在选入国家排球队时被称为“傻大个”,甚至几乎退队,但她不断锻炼自我,增益其所不能,终成里约奥运会上耀眼的新星。(材料句)其实,人皆如此。无数人生而并非强者,却不断丰富提高自我,最终成为行业之强者。(分析句1,分析自强的意义)正如余秀华所说:“只有经历过无数次日落的身体,才能够驮住月亮。”(分析句2,结合名人名言分析)人生而弱乎,经历勤自锻炼,也能变而为强。(结论句,点扣观点)——2021年新高考1卷结构定型

提升段:

主要是体现文章的深度与广度。在主体段落之后、结尾段之前作“联议”的独立段分析。

联,一般通过联系国家、联系社会现实、联系自身、联系“青年角色”,对文章分析说理作升华。写好“青年角色”的使命担当。

结构定型

提升段:主要是体现文章的深度与广度。在主体段落之后、结尾段之前作“联议”的独立段分析。联,一般通过联系国家、联系社会现实、联系自身、联系“青年角色”,对文章分析说理作升华。写好“青年角色”的使命担当。【例1】纵观古今,横观天下,有如鲍叔一般忠贤之士,有如鲍叔一般舍小我,保大我之决心的人难以不成大事。扎根大漠,守护敦煌的樊锦诗;开荒山种瓜果的杨善洲;甘做隐姓埋名人的黄旭华、邓稼先……今日之中国,有鲍权一样有大局目光的人实为幸也,是为国力之大盛也(联系现实生活中相似的事例)。同时,我们也要警惕当代精致的利已主义者。这类人,居低位害其身,居高位危其民,势必不能使其壮大(联系现实生活中相反的现象)。

结构定型

结尾段:

回扣原材料,点扣原材料关键词;

点明题旨,突出文章的中心;

语言简洁,最好50字以内;

在符合前面要求基础上,可适当修饰语言,抒情或发出号召倡议,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三、强化论证分析

对材料现象进行综合分析、深入思考,对材料论题加以充分论证。要呈现论证的过程,重在思考分析的全面深入和例证的典型。

写作就是以文字来还原“命题”形成的认知过程以及对“命题”的感受与体会、论证与辨析。“认识与思考”不是在讲立意和结论本身,重点在于立意与结论的形成过程。体现在全文的论述思路上,不同部分之间的逻辑要连贯,层层深入;体现在段落内部的思路上,内容要丰富,例证要多元化,要紧扣核心概念对所选论据进行精准概述和精要分析。科技解决问题,亦能增添新问

当互联网的丝线布满地球表面,当人工智能的便利踏入千家万户,当搜索引擎的快捷解开多重之问,越来越多的问题有了答案。但我们的问题会少之又少吗?依我之见,科技解决问题,亦能增添新问。(开篇紧扣背景材料,有效回应“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之问,观点清晰。)

诚然,科技的发展让有些问题可以快速得到答案,推动了问题的解决。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使我们迈入了诸多问题答案触手可及、快速获得的信息时代:作业帮、搜题软件的应用,抚平了家长辅导孩子的愁眉,解决了孩子们的一道道数学之问;互联网远程医疗、人工智能医疗陪护,一定程度地放下了病患家属的心头之忧,缓解了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现实之急;ChatGPT、AI绘图、智能生成,舒缓了企业者们心中的成本之忧,减少了无用重复工作的麻烦之问。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快捷性、大数据的丰富性,让多种多样的问题可以快速得到答案。(就第一句话的现象展开,描述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

然而,科技发展的同时也让新问题不断涌现,我们将面临新的挑战。纵然,互联网、人工智能能够给许多问题快速带来答案,但客观之问解决的背后,是人文怀念和人情温度的新问之忧。当日益发达的微信、QQ视频通话让儿女们的脸庞仅限于屏幕之上,关心仅限于音频之中,是否让亲人之间心与心的距离更加遥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