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二单元 单元检测试卷(二)(解析版)_第1页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二单元 单元检测试卷(二)(解析版)_第2页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二单元 单元检测试卷(二)(解析版)_第3页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二单元 单元检测试卷(二)(解析版)_第4页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二单元 单元检测试卷(二)(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检测试卷(二)(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1.(2024·长沙阶段练习)有学者认为,中世纪欧洲盛期的政治文化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顾炎武在明末竭力倡导又未能实现的政治理想,即“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这种观点是基于这一时期的欧洲()A.建立了以农奴和庄园制为特征的封建经济B.实现了封君封臣制和城市贵族统治的结合C.形成封建君主和城市贵族共治天下的格局D.在封君封臣制的基础上国王权力逐渐加强2.(2024·温州高一期中)1285年英王爱德华一世颁布了著名的“威斯敏斯特条例”,其中规定,农奴必须遵守规定,禁止领主随意扣押自由佃户的土地和财产,若要扣押,必须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由此可推知,在当时英国领主与农奴之间的关系()A.带有严格等级性质 B.具有双向契约特征C.反映理性法治理念 D.体现地位完全平等3.(2024·石家庄高一阶段练习)在中世纪,教会法是关于教会本身的组织制度和教徒个人品德与生活的宗教规则与章程,同时又涉及教会与世俗政权的关系、土地、婚姻家庭与继承、犯罪、诉讼等各个方面的相关法规。而王室法最初遵循“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准则,其适用范围仅限于狭小的王室领地之内。这表明当时()A.宗教神权高于世俗王权 B.天主教会掌握了社会教化C.地方割据影响统治效力 D.封君封臣制受到法律约束4.(2024·德州平原一中模拟)中世纪,英、法等国的国王为封建主领地上的城市颁发特许证书,把持市政的城市贵族一般都支持国王;12世纪末,城市培养的法学家成为国王统治机构的重要成员,教士已不再是国家文官的唯一来源了。西欧城市的这一变化()A.导致了封建国家的分裂 B.得益于宗教改革的兴起C.有利于封建王权的加强 D.制约了代议制民主发展5.(2024·运城高一下期末)《汉谟拉比法典》和《查士丁尼法典》是古代社会追求法治的杰出成果。前者石碑上端有太阳神将象征帝王权力的标志授予汉谟拉比的浮雕,后者歌颂“君权神授”,在其序言中宣扬“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仅依靠兵器,而且需用法律来巩固”。据此判断,古代世界的这两部法典()A.立法都深受宗教神学的影响 B.都以君主专制的发展为背景C.都注重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D.都适应了帝国新形势的需要6.(2024·烟台高一阶段练习)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准确解读。下列表述中推论合理的是()选项史实推论A中古西欧庄园中设有教堂、法庭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B中古西欧的大学创立时一般都获得教皇和国王颁发的特许状最初的高等教育机构是为政治服务的C中古东欧的拜占庭帝国与俄罗斯都信仰东正教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影响了俄罗斯D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罗马法维护资产阶级利益7.(2024·邯郸高一期中)一位著名中东历史学家认为,阿拉伯文化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它所具有的独特的同化能力,“在一个社会里统一了两种互相矛盾的文化,一方面是具有千余年历史的多样性的地中海地区希腊、罗马、以色列和近东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是具有自己的生活和思想的典型以及与远东伟大文化有充分接触的丰富多彩的波斯文化”。这反映出阿拉伯文化()A.保存了东西方优秀文化 B.推动了各民族的融合C.以文学经典为灵魂 D.具有很强的调和特性8.奥斯曼帝国法官依据宗教法原则负责审判、裁决民事、刑事案件和商业、信贷方面的纠纷,也负责地方上税收的分配、征调、物价以及公共工程等。这说明奥斯曼帝国()A.宗教、司法和行政高度融合 B.法官是地方最高统治者C.法律意识浓厚 D.地方行政长官无权9.(2024·赣州高一期中)下图所示是某高一学生所做的学习笔记。他学习研究的国家最有可能是()建立时间——13世纪初最高统治者——苏丹地方——设行省A.德里苏丹国B.笈多帝国C.奥斯曼帝国D.桑海帝国10.(2024·株洲阶段练习)646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下面是关于这场改革的图示。据此可知,这次改革()A.建立起幕府政治 B.加强了中央集权C.使武士阶层兴起 D.移植了唐朝制度11.(2024·南通阶段练习)朝鲜王朝组织编撰了《高丽史》,该书的体例分为“世家”“列传”“志”“年表”等。《高丽史》不仅记载了高丽王朝重要人物的事迹和当时的社会状况,而且保存了中国和朝鲜半岛交涉的表笺、奏章等史料。据此可知,《高丽史》()A.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 B.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C.记载了西汉时中朝间的往来 D.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史书12.(2024·北京石景山高一阶段练习)6世纪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曾向阿克苏姆王国(位于红海沿岸)的君主建议,由阿克苏姆直接在印度市场上抢购生丝,然后转售拜占庭,以破坏波斯人在国际生丝转运贸易中的垄断地位。该事件说明()A.拜占庭帝国阻断了亚欧大陆的商路B.丝绸贸易主导了当时的国际关系C.丝绸是当时亚欧商路上的重要商品D.阿拉伯帝国商人的影响力已下降13.(2024·天津南开阶段练习)关于津巴布韦的巨石建筑群,19世纪欧洲殖民者主观地认为当地非洲人根本不能修建这么宏伟的建筑。后来经过考古学家系统调查、发掘和综合研究,确认巨大的建筑群是古代南部非洲文明的代表。据此,无法得出的结论是()A.立场和偏见会影响历史解释 B.欧洲殖民侵略导致非洲文明衰落C.非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D.考古成果为历史研究提供了证据14.(2024·沧州阶段练习)下表为玛雅文明中的主要神灵统计表。由这些神灵及其职能可以推知,玛雅文明()神灵名字职能天神伊查姆·纳赐给地球雨水,使土地适合种植庄稼,避免灾难羽蛇神库库尔坎带来雨季,掌管播种、收获,是太阳神的化身月亮神伊希切尔掌管地球上的水、彩虹、纺织、丰收等雨神恰克掌管雨水,避免干旱A.开始产生宗教信仰 B.将农业放在重要地位C.达到相当高的程度 D.注重与其他文明交流15.(2024·抚顺高一期中)印加帝国有几百个部族,为了解决语言问题,印加法律要求帝国臣民统一学习克丘亚语,并规定不懂克丘亚语的人不能担任公职,百姓对官员讲话一律要用克丘亚语。这可以侧面说明印加帝国()A.法律体系完备 B.选官制度复杂C.国民居住分散 D.致力文化统一16.(2024·保定高一阶段练习)玛雅历法以13天为一周,20天为一月,18个月为一年,外加5天禁忌日,一年365天。而印加历法以10天为一周,每月3个星期。一年12个月,每月30日,每年加5日,每4年再加1日。这可用来说明古代美洲()A.文明的多元一体特征 B.天文学成就领先世界C.不同文明的相互交流 D.农耕文明发展的条件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2024·昭通高一阶段练习)(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世纪早期的西欧,一种自由人(封臣)对另一种自由人(封君)的服从和役务(主要是军役)的义务;贵族居住的城堡和高耸入云的教堂成为典型建筑。贵族都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基督教主教在一定的范围内,对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材料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长期以农业发展为主,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力量之韧是罕见的;清代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的终结时期……伴随着清朝统治的稳定,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和政府首脑的地位空前加强。(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早期西欧的社会特征。(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3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中国的社会特征。(3分)(3)根据材料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与中国西周的分封制度有哪些共同点。(6分)18.(2024·蚌埠高一阶段练习)(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人类的交往的过程也是不同的文化汇聚、升华的过程。西部亚洲、中部亚洲在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流事业中一直扮演着“桥梁”的角色。这些“桥梁”不仅传送东方文明到西方,而且也传送西方文明到东方;同时,“桥梁”自身独特的文化对东西方文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就是属于“桥梁”本身的各文明之间也是互动的,从而产生了独特而灿烂的各种文化——苏美尔文化、巴比伦文化、波斯文化、希腊化文化、阿拉伯文化,等等。这说明,任何一种文明都不能封闭自守,一种文明要想永葆青春,必须积极吸收各种外来文明。如果一定要讲究文化的“纯正性”,那么反而会因世世代代近亲交配而有退化淘汰之虞。今日世界在急剧地缩小,人类各文明之间的不断交往,已势必将汇合为一个共同的人类文明。——陈恒《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请你摘取材料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述,要求主题鲜明,论述合理,做到有理有据。19.(2024·保定崇德实验中学高一月考)(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东北非是多民族聚居区,而阿拉伯帝国的征服运动是以伊斯兰教为旗帜的,因而帝国的民族政策大多是通过宗教原则体现出来的。对非阿拉伯人实行安抚政策,这一安抚政策集中体现在阿拉伯军队在对外扩张时与当地人订立的合约上。对犹太教徒、基督教徒、祆教徒等异教徒的宽容。穆罕默德在传教之初即承认犹太教徒、基督教徒为“有经典的人”。统治者对先进民族的文化高度重视。阿拉伯统治者虽然崛起于文化落后的阿拉伯半岛,但他们高度重视先进民族的文化,这是阿拉伯帝国民族政策在文化领域的直接体现,尽管在帝国统治时也发生过多次对“文化人”的杀戮与迫害,但只要文化与学术活动不涉及王权与哈里发统治,统治者是大力提倡的。材料二民族政策使非阿拉伯人中诞生了如此众多的文化名人,而这一政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帝国境内各民族族类渊源相似、习俗相知、往来已久。其次,帝国伊斯兰化的宏伟目标与有序管理庞大帝国的政治现实成为这一政策的客观需要。最后,帝国强大,思想开阔。这是帝国民族宽容政策的物质与精神基础。——以上均摘编自张咏梅《论阿拉伯帝国的民族政策与文化繁荣》(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帝国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阿拉伯帝国民族政策的积极作用。(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帝国采取上述民族政策的原因。(4分)(3)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方文明发展中的作用。(4分)20.(2024·洛阳高一校联考)(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11年,美国的考古学家海勒姆·宾厄姆重新发现了失落的印加古城马丘比丘,随后人们在高山深谷中发现了一条通往马丘比丘的印加古道,其工程之宏伟令目击者惊叹不已。探险者们在巨石墙下、丛林深处、急流狭谷和茫茫沙漠上发现了一条又一条这样的古道。古印加人劈山开道,逢水架桥,他们修建的古道联结起来竟然有1.8万公里长,构成了贯通南北四千里疆土、四通八达的道路网。主干道皆以石块铺设,宽度可容8名骑手并驾齐驱。大道上每隔三四公里就设置一个驿站,信使就在那里时刻待命,以远处海螺声为号,用接力形式传递国王下达的命令和各项重要信息。——摘编自董经胜、林被甸《冲突与融合:拉丁美洲文明之路》等根据材料,提炼一个有关古代印加文明的合理推论,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答案精析1.D[根据材料“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可知顾炎武之意即地方灵活自治的同时保有统一的文化认同和政治统治,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经济方面,排除A项;B项不能体现“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排除;材料观点强调整个国家的统一文化认同与政治统治,并不是共治天下,排除C项。]2.B[材料中条约规定农奴要遵守规定和领主不能随意扣押自由佃户的土地和财产,据此可知,对领主和农奴都有一定的限制,领主和农奴之间具有双向契约的特征,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领主和农奴之间的契约关系,没有体现等级性质,排除A项;理性法治理念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法治理念,排除C项;“完全平等”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3.A[材料表明教会法的适用范围大于王室法,即宗教神权高于世俗王权,A项正确;材料介绍了教会法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但并不是教化的手段,也没有相关的信息说明教会已经掌握社会教化,排除B项;材料内容是教会法与王室法适用范围的对比,没有提到统治效力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封君封臣制度,排除D项。]4.C[中世纪,英、法等国的国王颁发特许证书的做法获得了把持市政的城市贵族的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强化王权。12世纪末,城市培养的法学家成为国王统治机构的重要成员,教士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受到冲击,这说明封建王权得到强化,教会的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这些变化都有利于王权的加强,故选C项。]5.D6.C7.D8.A[从材料可以看出奥斯曼帝国法官依据宗教法原则审判,并且负责地方行政、经济事务,这说明宗教、司法和行政高度融合,故A项正确。]9.A[13世纪初,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地方划分为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故选A。]10.B11.B[朝鲜编撰的《高丽史》采用的体例与中国史书采用的体例相同,都分为“世家”“列传”“志”“年表”等,体现了中华文化对朝鲜文化的影响,故选B项;《史记》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排除A项;高丽王朝10世纪建立,故《高丽史》没有涉及西汉时期的中朝往来,排除C项;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史书是《三国史记》,排除D项。]12.C[据题意可知,6世纪,波斯商人垄断了国际生丝贸易,查士丁尼建议阿克苏姆王国君主从印度市场抢购生丝转售拜占庭来打破波斯人的垄断,从侧面说明丝绸是当时亚欧商路上的重要商品,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要打破波斯人对生丝的垄断,并没有说明拜占庭帝国阻断亚欧大陆的商路,排除A项;材料说明丝绸是当时亚欧商路上的重要商品,但“主导了当时的国际关系”的说法过于夸大,排除B项;6世纪时,阿拉伯帝国尚未兴起,排除D项。]13.B14.B[在玛雅文明中,神灵的主要职能均涉及农业生产,这一现象表明玛雅文明将农业放在重要地位,B项正确;仅凭材料中的信息无法得知玛雅文明的宗教信仰是何时开始的,排除A项;由材料无法推知玛雅文明达到怎样的程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其他文明,无法得出“注重与其他文明交流”的结论,排除D项。]15.D16.D[根据材料可知,玛雅历法和印加历法完整、精确,可以指导农业发展,具备农耕文明发展的条件,D项正确;材料内容未体现“一体”特征,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与其他地区的比较,不能得出“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不同文明的相互交流,排除C项。]17.(1)社会特征:政治上实行封君封臣制度;经济上实行庄园和农奴制度;思想上基督教拥有重要地位。(2)社会特征:政治上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经济上重视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根深蒂固);思想上儒家思想是正统思想。(3)共同点:分封的条件:都是有条件的分封;分封的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加强国王或皇帝的统治,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从形式上:都是逐级分封,等级森严。18.示例主题:人类交往的过程也是不同的文化汇聚、升华的过程。论述: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征服了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广大地区。阿拉伯人继承和融合了上述地区的文化遗产,把古代埃及、西亚、希腊、罗马以及印度的文化典籍翻译成阿拉伯语,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阿拉伯数字”。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