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高+中语文】《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高+中语文】《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高+中语文】《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高+中语文】《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南宋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赞叹项羽是个英雄,宁死也不愿苟且偷生。由西楚霸王到自刎于乌江,项羽的一生,引起了后人许多感慨。他在自刎前曾用这样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惨败一“天亡我也”。那么项羽由盛而衰,由兴而亡,是天要亡他吗?人不知己者如是,真是可悲可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探讨“盛衰兴亡之理在人还是在天”的文章一《五代史伶官传序》。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文中的相关文言知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特殊句式等。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作者观点及借古讽今的意图,学习对比论证的方法。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文章的论证结构和论证特点。文化传承与理解:把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观点,培养忧患意识。核心素养1.关于“序”有书序、赠序和宴集序之分。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孔雀东南飞》《琵琶行》正文前的小序,《伶官传序》也属此类。赠序是惜别赠言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如《滕王阁序》,《送东阳马生序》。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如《兰亭集序》。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金石家。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朝代)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继续和发展了唐朝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古文运动。与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在诗、文、书法、文论(《六一诗话》开创“诗话”新体裁)等方面成就很高。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并编写两部史书:《新唐书》、《新五代史》(与宋祁等合写)二书均收入官修的“二十四史”。代表作有《朋党论》《醉翁亭记》《伶官传序》《秋声赋》。1339篇诗文。观看视频:了解欧阳修的一生了解“伶人”

伶人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史载,黄帝时伶伦造音乐后称乐官为伶官,后来也将以演戏为生的艺人包括进来,将他们统称为伶人。伶人的社会地位卑下,我国自古就有“乐户”制度,也就是说伶人都必须列入专门的户籍。清朝的时候,还有专门的规定禁止伶人参加科举。写作背景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相关背景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唐朝末年民变四起,各地藩镇自立为王,中原内乱不息。在这长达半个世纪的乱世之中,天下四分五裂,纲常法纪松弛;统治阶层更替频繁,道德失序。①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五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②十国(902年--979年):唐宋之间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地方割据政权,形成了与契丹(辽)对峙的局面。③背景: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人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败政乱国。后叛乱四起,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庄宗李存勖

李存勖出身于西突厥沙陀部,本姓朱邪,世为沙陀酋长。祖父朱邪赤心因镇压兵变有功,被唐朝皇帝赐为李姓,编入宗室谱籍。父亲李克用,官至河东节度使,封晋王,驻节太原,建立河东割据势力。十一岁的时候,随父面见唐昭宗,唐昭宗看他面相奇特,抚着他的背说:“儿将来之国栋也,勿忘忠孝于予家。”并且赏赐深厚,又因为昭宗一句“此子可亚其父”而得名“亚子”庄宗李存勖⑴军事天才:

毛泽东:“生子当如李亚子。”

李存勖自幼喜欢骑马射箭,少年即随父作战,11岁与父亲一同到长安报功;24岁袭晋王位,灭了试图造反的亲叔父李克宁;其父李克用去世前,曾留给他三支箭,李存勖供奉在家中,每次出征都要随身携带,激励自己。911年,李存勖击败朱温50万大军,向北攻破幽州,活捉刘守光;921年,击败契丹,使得契丹不敢南顾;923年灭后梁,李存勖登机称帝,国号唐。;925年灭前蜀,疆域达到顶峰,“时梁晋吴蜀四分天下,后唐以一灭二,天下四分已得三分”,成为五代十国时期统治疆域最广的朝代。

李存勖是真正的军事奇才,他擅长谋略,胆力过人。对后梁决定性的汴梁之战,他力排众议,发挥骑兵机动力强的优势,9天之内灭2城,长途奔袭600余里兵临汴梁城下,一战灭亡后梁,成为军事史上长途奔袭、速战速决的经典战例。李存勖还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敢于冒险,常常以少胜多,比起“浑身是胆”的赵子龙亦不遑多让。庄宗李存勖⑵政治白痴

灭梁称帝后,李存勖他却不思进取,开始享乐,尤其对伶人、宦官极度宠幸,对功臣却十分蔑视。926年,李存勖听信宦官谗言,冤杀了刚刚带兵灭亡前蜀,立下第一战功的郭崇韬;另一位战功卓著的大将李嗣源也被他猜忌,派人监视,险遭杀害,搞得众叛亲离,怨声四起,终于导致魏州兵变,李存勖死于乱兵之中。《伶官传》

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所惑。后叛乱四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而庄宗亲征又告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了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了自己的感慨,写成了《新五代史•伶官传》。本文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所作的序言。伶官天子解题五代史伶官传序

《新五代史》是宋代欧阳修所撰的纪传体史书,成书于皇佑五年(1035年)。记载了自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至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共五十三年的历史。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解题①作者必须通过分析历史事实表达自己的观点——“仁义不失而攻守之势异也”“弊在赂秦”。②史论文的写作要以借古讽今为目的,以史为镜,以史为鉴,劝谏统治者。——“治理国家要施行仁义”“不要割让土地贿赂对方”。我们学过《过秦论》《六国论》,作者常常以“论”“序”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传达自己记录史实的目的。请大家简单概括史论文的写作要点。五细读文本①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③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你认为哪一句是中心观点?

①呜呼!盛衰之理(道理),虽(虽然)曰天命,岂(难道)非人事(人的作为)哉!原(推其根本)庄宗之(取独)所以(……的原因)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天下)者,可以知之(这个道理)矣。①啊!国家的兴盛与衰败的道理,虽然说是天意,难道不是人为的缘故吗?探究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细读文本任务二:根据课下注释疏通原文,概括唐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分析三个观点的关系。

②世言(世人传言)晋王(李存勖之父李克用)之将终

(生命终结,死)也,以(把)三矢赐庄宗(李存勖)而告之(指庄宗)曰:“梁(梁王朱温),吾仇也(句式:判断句);燕王(刘仁恭),吾所立(扶立)(句式:判断句),契丹,与吾约为(订立盟约,结为)兄弟,而皆背(背叛)晋以(顺承)归(归附)梁(朱温)。此三者,吾遗恨(至死悔恨)也(句式:判断句)。与(给)尔三矢,尔其(祁使语气,一定)无

(“无”通“毋”,不,不要)忘乃

(尔、而、汝、若、你)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祖庙)。其后用兵(出兵),则遣从事(官员以一少牢(羊、猪各一头)告(祭告)庙,请(恭敬取出)其矢,盛(盛放)以锦囊(句式:状语后置),负而前驱

(在前面奔驰),及凯旋而纳(藏,收入)之(祖庙)。②世人传言晋王李克用临死时,曾把三支箭交给庄宗,并对他说:“梁是我的仇人,燕王是我扶持的,契丹与我结为兄弟,但都背叛了我而归附于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给你三支箭,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心愿。”庄宗收下箭藏在宗庙里,此后打仗时,就派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庙,恭敬地取出箭,盛放在锦锻织的袋子里,背着它冲杀在前,等打了胜仗,又把箭放回宗庙。③方(当)其系(缚,捆绑)燕父子以组(绳索)(句式;状语后置),函(n-v用匣子装)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句式:状语后置,省略句),其意气之盛,(句式:定语后置)可谓(称得上)壮(豪壮)哉!及仇雠(同义复用,仇人)已灭(被消灭),天下已定(被平定),一夫(指皇甫晖作乱)夜(n-状,在夜里)呼,乱

(形作动,作乱)者四应(响应),仓皇(匆忙)东(n-状,向东)出,未见贼(敌人)而士卒离散(溃散,分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所字结构,归处)。至于誓天(对天发誓)断发,泣(眼泪)下

(n-v,流下)沾襟(沾湿衣襟),何其(多么)衰(衰颓)也!岂得之(指天下)难而失之易欤(表疑问语气)?抑(还是)本(考察,探究)其成败之迹(踪迹),而皆自(缘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忧虑辛劳)可以兴(使动,使……兴盛)国,逸豫

(安逸享乐)可以亡(使动,使……灭亡)身,自然之理也(判断句)。③当庄宗用绳子捆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放着梁王君臣的头颅,进宗庙,把箭交还先王,禀告报仇成功的消息的时候,他意气之盛,可以说是豪壮啊!等仇敌已灭,天下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叛乱的人四方响应,庄宗慌张东逃,还没等见到敌人,官兵们就离散了,只剩下君臣互相瞧着,不知投奔哪里是好,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这又是多么衰败啊!难道真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易吗!还是推究他成功或失败的原因,都在于人为的缘故呢?《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五细读文本概括:细读唐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完成下表。

内容字数时间遣词造句作者态度得天下失天下世言......可谓壮哉75及仇雠......何其衰也5215年3年15个动词:受、藏、用、遣、告、请、盛、入:对待晋王遗志的使命感。负、驱、纳、系、函、入、还、告: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失天下多为短句意在表现庄宗失天下一是迅速,如大厦倾颓,二是表现其众叛亲离。褒、扬贬、抑对比论证:寓判断于叙述之中五细读文本思考:根据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历史事实,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前两个观点的关系。

提出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得到天下:可谓壮哉失去天下:何其衰也举例、对比论证结论:忧劳可以兴国结论:逸豫可以亡身对论点“兴衰是人为”的进一步阐释④故方(正当)其盛(强盛)也,举(全)天下之豪杰,莫(没有谁)能与之争(抗争);及(等到)其衰(衰败)也,数十伶人(戏子)困(围困)之,而身死国灭,(句式:被动句)为天下笑(句式:被动句)。夫(发语词)祸患常积(聚积,积累)于忽微(极小的事)

(句式:状语后置),而智勇(形-n,智勇之人)多(常常)困于所溺(所字结构,溺爱的人或物)(句式;被动句),岂独(只,仅仅)伶人也哉!④所以当庄宗气势旺盛时,天下所有豪杰,没有谁能同他抗争,等到衰败时,几十个伶人就可使他命丧国亡,被天下人耻笑。可见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聪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难道仅仅是伶人的事吗?五细读文本思考:最后一句观点与前两句是什么关系?提出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得到天下:可谓壮哉失去天下:何其衰也举例、对比论证结论:忧劳可以兴国结论:逸豫可以亡身对论点“兴衰是人为”的进一步阐释借古讽今:君主不能玩物丧志,要防微杜渐五细读文本结合庄宗李存勖的形象和历史事实,概括欧阳修的“讽今”。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是时,诸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倖,四方藩镇,货赂交行,而景进最居中用事。……庄宗幸邺,乃遣进等采邺美女千人,以充后宫。……——《新五代史·伶官传》庄宗掌权后玩物丧志,贪图享乐,宠信伶人,祸乱朝政,荒淫好色,民不聊生。五细读文本结合庄宗李存勖的形象和历史事实,概括欧阳修的“讽今”。《宋史·徽宗本纪》:“溺信虚无,崇饰游观,困竭民力”,“自古人君玩物而丧志,纵欲而败度,鲜不亡者,徽宗甚焉,故特著以为戒。”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为了讽谏当时北宋王朝的执政者力戒骄奢、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励精图治;通过总结历史教训,也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商纣王——宠溺妲己——败政灭国周幽王——宠溺褒姒——众叛亲离秦始皇——溺于豪奢——二世即灭唐明皇——溺于美色——安史之乱宋徽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