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新课标九年级科学下册月考试卷862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共7题,共14分)1、(2015•嘉兴)如图为我国某区域分层设色地形图。回答3~4题.
对图示区域的总体地势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海拔多在2000米以上B.海拔低,地势比较平缓C.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D.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物理性质的是()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B.氮气作保护气C.金刚石用作玻璃刀D.氧气用于炼钢3、灯泡L上标有“6V6W”字样;测得该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关系如图甲所示.现把灯泡L接入如图乙所示的电路中,若电源电压为10V不变,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15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灯泡L正常发光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VB.当电流表示数为0.4A时,电压表的示数为9VC.灯泡L的电阻值随电压表的示数的增大而增大D.为了保证电路安全,整个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为10W4、正常尿液中不含有的物质是()A.水B.无机盐C.蛋白质D.尿液5、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鱼儿离不开水B.蚯蚓使板结的土壤疏松C.沙漠中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的很多D.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向南方6、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分别含有Ba2+、Mg2+、Na+、H+、OH﹣、Cl﹣、CO32﹣、SO42中的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为确定四溶液中分别含有哪种阳离子或阴离子,进行了下面实验:将甲溶液分别与其他三种溶液混合,都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将乙、丁溶液混合,有气泡产生;向丙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可明显观察到白色沉淀,加稀硝酸后,沉淀不消失.分析实验得到的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A.甲溶液中一定含有钡离子B.乙溶液中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C.丙溶液中一定含有氯离子D.丁溶液中一定含有钠离子7、为了测定液化气中丙烷(C3H8)在氧气不足时的燃烧产物,将一定量的丙烷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丙烷氧气水二氧化碳X反应前质量/g4.412.8000反应后质量/g007.24.4a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表中a的值为5.6B.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X可能含有氢元素D.X只含碳元素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8、某用电器铭牌上标有“220V,100W”的字样,用电器的额定功率是____W,正常工作时的电阻为____Ω;当该用电器两端电压为110V时,实际功率是____W.9、2015年4月13日,西昌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堆放在仓库中浓度为21%的过氧乙酸消毒液发生泄漏.经查阅资料可知: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2H4O3)是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乙醇等,易挥发,与其他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温度稍高即分解为乙酸、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氧乙酸的物理性质有:____(写出两条即可).
(2)过氧乙酸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____(填离子符号).10、通过化学实验,可以体验探究的过程,也可以从事实中得出结论或规律.分别设计简单的实验,完成下表内容,达到实验目的.。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________燃烧条件之一:需要可燃物(2)________稀盐酸呈酸性(3)________化学反应中不通过燃烧也可获得热量11、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母亲的卵细胞与父亲的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就是____,由此受精卵发育成的孩子就是____.如果母亲的卵细胞与父亲的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就是____,由此受精卵发育成的孩子就是____.12、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拔河比赛取胜的秘密实验,第1次(如图1),甲、乙两人站在地上分别用100牛的拉力,结果两人正好处于相持状态,则弹簧秤的读数为____牛;第2次(如图2),甲站在一平板小车上,乙站在地面上,两人仍用100牛顿的拉力拉绳,甲同学被乙同学匀速向右拉动,则此时弹簧秤的读数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0牛;(整个过程中不计绳及弹簧秤的自重).
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13、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评卷人得分四、解答题(共2题,共4分)14、如图所示;是某人在撬石头时的情景,请你画出力F的力臂L。
15、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起重2000N的物体;若工人匀速提升这个物体所用的拉力是800N,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若工人用800N的拉力在1min内将这个物体匀速提高了3m,他做功的功率有多大?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7题,共14分)1、D【分析】【分析】黄土高原,介于太行山、祁连山、长城和秦岭之间,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这里是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长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解答】解:黄土高原海拔多在2000米以下;故A错误;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支离破碎,故B错误;根据分层设色地图的特点,判断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故C错误;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故D正确。
故答案为:D2、C【分析】【解答】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利用了生石灰的化学性质﹣能和水发生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氮气用作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性.故选项错误;
C;金刚石用作玻璃刀;是利用了金刚石的物理性质﹣硬度大.故选项正确;
D;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了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C.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3、B【分析】【解答】解:A、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UL=6V,因为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灯泡L正常发光时,电压表的示数:UR=U﹣UL=10V﹣6V=4V;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当I=0.4A时,UL=1V,所以UR=U﹣UL=10V﹣1V=9V.故B正确;
C;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即灯泡两端的电压越大时,实际功率越大,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因电压表的示数越大时,灯泡两端的电压越小,所以,灯泡的电阻随两端的电压增大而减小.故C错误;
D、由图象可知,当灯泡正常发光(UL=6V)时,电路中的电流为1A>0.6A,所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I=0.6A,电路消耗的最大电功率Pmax=UImax=10V×0.6A=6W.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灯泡L与滑动变阻器R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和额定电压相等;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压表的示数;
(2)根据图象读出当电流表示数为0.4A时;灯泡两端的电压,根据电阻的串联特点求出电压表的示数;
(3)灯泡两端的电压越大时;实际功率越大,温度越高,电阻的越大,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电压表示数增大时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化,进一步得出灯泡电阻与电压表示数之间的关系;
(4)根据图象可知灯泡正常工作时的额定电流,并与电流表的量程相比较得出电路的最大电流,即可判断灯泡是否能正常工作;根据P=UI求出电路消耗的最大电功率.4、C【分析】【解答】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ABD、水、无机盐、尿素都是尿液的成分,ABD正确;C、由于肾小球不能过滤大分子蛋白质,因此正常的尿液中没有蛋白质,C不正确。故选:C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5、B【分析】【解答】A鱼儿离不开水;是受水环境条件的影响,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故不符合题意;
B蚯蚓使土壤疏松;蚯蚓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C生活在沙漠中的植物骆驼刺的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得多;可以吸收到沙漠深处的水分,是对干旱缺水环境的适应,因此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D大雁南飞是大雁的迁徙行为.鸟类的迁徙是对环境因素周期性变化的一种适应性行为。气候的季节性变化;是候鸟迁徙的主要原因。因此大雁南飞是节律行为,属于环境影响生物。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要求学生能理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表现方式,了解相关知识准确解题。6、D【分析】【分析】根据题中各种离子之间会形成的白色沉淀是硫酸钡、碳酸钡、氢氧化镁,所以甲是氢氧化钡,将乙、丁溶液混合,有气泡产生,所以乙、丁是碳酸钠、硫酸,向丙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可明显观察到白色沉淀,加稀硝酸后,沉淀不消失,所以丙是氯化镁,然后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各种离子之间会形成的白色沉淀是硫酸钡、碳酸钡、氢氧化镁,所以甲是氢氧化钡,将乙、丁溶液混合,有气泡产生,所以乙、丁是碳酸钠、硫酸,向丙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可明显观察到白色沉淀,加稀硝酸后,沉淀不消失,所以丙是氯化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甲是氢氧化钡,丙是氯化镁,乙;丁是碳酸钠、硫酸,所以。
A、甲溶液中一定含有Ba2+;故A正确;
B、乙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故B正确;
C、丙溶液中一定含有Cl﹣;故C正确;
D、丁溶液中可能含有Na+;故D错误.
故选:D.7、A【分析】【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可求出a的质量;
B;X在反应前质量为0;而反应后质量为5.6克,则不符合催化剂的特点“只改变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故X一定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可求4.4克丙烷(C3H8)中氢元素的质量;再求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二者比较,再作结论;
D、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可求:4.4克丙烷(C3H8)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推测是否含有氧元素.
【解答】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质量相等,故4.4g+12.8g=7.2g+4.4g+a,则a=5.6g,故A正确;
B;X在反应前质量为0;而反应后质量为5.6克,则不符合催化剂的特点“一变二不变”,故X一定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B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不变:可求4.4克丙烷(C3H8)中氢元素的质量为:4.4g××100%=0.8克,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100%×7.2g=0.8克;显然二者相等,则说明X中一定不含有氢元素了,故C错误;
D、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100%×7.2g=0.8克,而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00%=1.2克,而4.4克丙烷(C3H8)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别为:4.4g××100%=3.6克,4.4g××100%=0.8克;故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3.6g﹣1.2g=2.4g<5.6克,故X还含有氧元素,故D错误.
故选:A.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8、10048425【分析】【解答】由铭牌“220V100W”知用电器的额定电压U=220V;额定功率P=100W;
由可得;灯泡的电阻:
==484Ω;
接到110V的电路上;灯泡的实际功率为:
==25W.
【分析】由用电器铭牌可知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及额定功率,根据再根据计算灯泡两端的电压为110V时的实际功率.9、无色、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易挥发H+【分析】【解答】(1)根据题给的信息可以知道过氧乙酸是无色液体;易溶于水,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等属于物理性质;
故填:无色;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易挥发;
(2)酸中都含有的阳离子是氢离子,故填:H+.
【分析】(1)物理性质是指通过感觉器官或简单测量即可得到的;而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色;态、味、溶解性等是物理性质;
(2)过氧乙酸是一种酸,都能电离出氢离子.10、将蘸水和蘸酒精的小棉球在酒精灯上点燃蘸水的棉球不燃烧;蘸酒精的棉球立即燃烧取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2至3滴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取适量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盐酸,并在反应前后分别测试溶液的温度温度升高【分析】【解答】(1)小棉花球蘸水后;因水不可燃,反而会蒸发吸收热量,所以温度达不到棉花的着火点,不会燃烧;而小棉花球蘸酒精后,酒精是可燃物,在酒精灯上被点燃后会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引发棉花球燃烧,因此实验的结论是燃烧的物质必须是可燃物;
(2)稀盐酸显酸性;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3)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酸碱中和;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合理即可)。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将蘸水和蘸酒精的小棉球在酒精灯上点燃蘸水的棉球不燃烧;蘸酒精的棉球立即燃烧燃烧条件之一:需要可燃物(2)取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2至3滴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稀盐酸呈酸性(3)取适量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盐酸,并在反应前后分别测试溶液的温度温度升高化学反应中不通过燃烧也可获得热量【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选择可燃性物质和不能燃烧的物质进行点燃;观察现象;
(2)根据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设计实验;
(3)根据常见的酸碱中和放热等设计实验.11、XX女孩XY男孩【分析】【解答】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22+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22+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
如果是含22+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故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母亲的卵细胞与父亲的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就是XX,由此受精卵发育成的孩子就是女孩.如果母亲的卵细胞与父亲的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就是XY,由此受精卵发育成的孩子就是男孩.
故答案为:XX;女孩;XY;男孩。
【分析】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这说明男女的性别在受精卵形成时就已确定.由于男性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Y精子,加之它们与卵子结合的机会相等,所以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12、100等于【分析】【分析】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此时所受的力是平衡力;拔河比赛时,人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绳子的拉力与地面对他的摩擦力,当两人处于相持或匀速直线运动时,二力平衡.
【解答】解:(1)据图1可知,此时弹簧处于静止,故弹簧受到向左的拉力和向右的拉力相等,即都是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浙科版必修1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冀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新科版七年级物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教科新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月考试卷
- 2025年牛津译林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度煤炭行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合同7篇
- 二零二五版门卫服务与社区治安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门卫值班人员安全管理聘用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更新项目泥水工施工合同4篇
- 两办意见八硬措施煤矿安全生产条例宣贯学习课件
- 40篇短文搞定高中英语3500单词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九章 统计》同步练习及答案解析
- 重大危险源的风险评估模型
- 儿科护理安全警示教育课件
- 三年级下册口算天天100题
- 国家中英文名称及代码缩写(三位)
-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培训
- 液晶高压芯片去保护方法
- 使用AVF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查房
- 拜太岁科仪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