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粤教版七年级物理上册月考试卷84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可探究的科学问题与生活中的问题不同,在提出时可以有如下提出方式:第一种:A
与B
是否有关?第二种:A
变大,B
也变大吗(
定性关系)
第三种,A
与B
成正比吗?(
定量关系)
上述三种方式也是对问题探究的三个递进的层次。主要体现的是因变量A
与自变量B
有什么关系,这样才能有方向性地进行科学探究。下列问题中,____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
A.用“仰仪”这种天文观测仪器观测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好处?B.敲击物体使用的力度越大,物体发出声波的传播速度越大吗?C.编钟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跟编钟的钟体大小有关吗?D.流体中物体受到阻力的大小跟物体的形状是否有关?2、某位战士对着一个高大的山崖射击,在射击3s
后,听到了回声,则山崖离战士的距离大约是(
设声速为340m/s)
()A.1020m
B.510m
C.340m
D.以上答案都不对3、小翔周末与兴趣小组一起去参加活动,在用手机给同学们拍合影时,发现同学们已经占满手机取景显示画面,但左边的小明没有在画面中完整出现,为了让他也完全拍进照片,应该怎样调整(
)
A.手机远离同学B.手机靠近同学C.手机适当向左移D.手机适当向右移4、下面关于力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石头砸鸡蛋时石头不受鸡蛋的作用力B.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C.越靠近门轴推门越费力,原因一定是力的方向不同D.人坐沙发,沙发凹下去,这表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5、下列属于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例是()
A.人类最早的取火方式--“钻木取火”
B.电热毯中的电阻丝通电后温度升高。
C.冬天;用热水袋取暖。
D.巨大的陨石堕入大气层后变成流星。
6、如图所示,一个吸盘式挂衣钩静止地吸附在竖直墙面上.
则与挂钩的重力相互平衡的力是(
)
A.墙面对挂衣钩的摩擦力B.墙面对挂衣钩的支持力C.挂衣钩对墙面的压力D.大气对挂衣钩的摩擦力7、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
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8、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听到起跑的枪声后立即开始计时,测得李明同学百米赛的时间是13.00
秒,当时气温15隆忙
则李明同学跑百米的真实时间是(
)
A.13.29
秒B.13.00
秒C.12.71
秒D.无法确定9、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隆芦100隆忙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28隆忙
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10、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
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A.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
倍B.两同学在t=15min
时相遇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2
倍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
倍11、如图所示,垄脵垄脷垄脹垄脺
为探究物理规律的四个实验,abcd
为物理规律的应用实例,箭头表示规律和应用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B.C.D.12、以下做法可以增强电磁铁磁性的是(
)
A.增大电流B.改变电流方向C.增加线圈匝数D.改变绕线方向13、小明沿人行道步行,一辆汽车从身边疾驰而过,小明说汽车是运动的,则是()A.以地面作为参照物B.以汽车作为参照物C.以司机作为参照物D.以人行道两旁的树作为参照物14、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v1
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
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v2>v1)()
A.钢轨的长为v1v2v2鈭�v1
B.钢轨的长为(v2鈭�v1)t
C.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为v1v2鈭�v1
D.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为t
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5、一瓶水被喝掉一半,则剩余水质量变为原来的______,体积变为原来的______,密度______.
一瓶医用氧气用去质量的一半,则剩余氧气体积为______.16、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凸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它的焦距是______cm.17、小敏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
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
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所示:
(1)
测得焦距小于10cm
的是图______.
(2)
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大的是______图.
(3)
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
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mm
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______0.05mm(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18、天体之间的距离遥远,例如太阳光照射到地球大约需要500
秒,若不考虑地球大气层等因素对太阳光传播过程的影响,那么,光速是______,光速的含义:______,试计算日地之间的距离为______。19、磁体周围存在着______.
磁场是有方向的,小磁针在磁场中静止时______极所指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磁铁周围的磁感线部是从磁铁的______极出来,回到磁铁的______极.
20、(1)
明明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结果分别是5.24cm5.23cm5.87cm5.24cm
其中错误的数据是______,此物体的长度是______.(2)
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
A.今天“锣鼓喧天;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的______大.
B.彭丽媛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彭丽媛歌声的______好.
C.小女孩讲话“脆如银铃”,说明她的说话声______高.
(3)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能分辨出琵琶声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用琵琶演奏前,演奏者要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调节琴声的______;能听到远处传来的琵琶声是因为声音的______足够大.(4)
在图中,______图为远视眼成像的示意图.(
选填“甲”或“乙”)
.
(5)
如图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一只台钟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已知镜面与钟面相平行,则实际时间应是______.
(6)
一支读数为37.7隆忙
的体温计;没有甩就先后测甲;乙两人的体温,若他们的真实体温分别是36.5隆忙38.2隆忙
经此体温计测量,甲的读数是______;乙的读数是______.
(7)
当入射光线方向保持不变,而把平面镜转动胃
角,则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将改变______度.
(8)
如图所示,在8
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
若用相同的力量敲击它们,音调最高的是______;若用相同的力量吹气,音调最高的是______.
(9)
距离平面镜4m
处站立着一个身高1.8m
的人,他距离镜中自己的像的距离是______m
像的高度是______m
人移动后,人与像间的距离是6m
则人向镜面移动了______m
此时像的高度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0)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图;甲和丙______相同(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其中______音调高;甲、乙、丙中响度最大的是______,音调最高的是______.
(11)
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若将点燃的蜡烛依次放在abcd
四处;其中蜡烛放在______处得到的实像离凸透镜最远,放在______处得到的实像最小,放在______处得到的虚像.
(12)
在我市,春天往往会出现“返潮”现象,地面、墙壁全是湿的.
专家解释:这是因为遭遇“倒春寒”天气,地面、墙壁等处的温度______,西南暖湿气流来到我县上空,极易发生______现象,使近地面的物体冒“冷汗”.(13)
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
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______米(
海水中声速是1500m/s)
但是,超声波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
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
这是因为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4题,共32分)21、一斤棉花没有一斤铁块重.______(判断对错)22、“坐地日行八万里”属于地球自转现象.______(判断对错)23、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
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______(
判断对错)
24、提出“只要给我一个支点,就能使地球移动”的名言的物理学家是阿基米德.______(
判断对错)
评卷人得分五、解答题(共2题,共8分)25、小明乘坐电梯从五楼到一楼;当电梯匀速下降时,请在图中画出小明受到所有力的示意图.
26、一个密度为2×103千克/米3的圆柱体高10厘米,用一根弹簧把它吊起来,让它的一半浸没在水中(盛水的容器很大),此时弹簧比原长伸长了8厘米(已知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即F=k△x,k对给定的弹簧来说是常数,△x是弹簧的伸长量),现再往容器中注入密度为0.8×103千克/米3的油;并超过圆柱顶.问此时弹簧的伸长是多少?
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1题,共7分)27、在秋季无风或微风的清晨,湖面上方经常有一层厚厚的“水雾”,请你解释秋季水面容易产生水雾的原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A【分析】【分析】科学问题是指能够通过收集数据而回答的问题.
一般而言,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描述的是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从实际的角度能选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是解决该题的关键。【解答】A.用“仰仪”这种天文观测仪器观测太阳的位置的好处只有一个,那就是方便测量,没有可探究的问题,故A错误;B.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物体发出声声音的响度越大,可以探究声波的传播速度越与响度是否有关,故B正确;
C.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还可能与编钟的钟体大小有关,故可以探究,故C正确;
D.流体中物体受到阻力的大小跟物体的速度有关,还可探究是否与物体的形状有关,故D正确。故选A。【解析】A
2、B【分析】【分析】声音经山崖反射后再传到人耳就是回声,知道整个过程用的时间,可以求出声音从人传到山崖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此人与山崖之间的距离。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弄清声音从人传到山崖的时间(
单趟用时)
是解题的关键。【解答】枪声从山崖传到人耳的时间:
t=12隆脕3s=1.5s
山崖离战士的距离:
s=vt=340m/s隆脕1.5s=510m
故选B。【解析】B
3、A【分析】解:A
手机远离同学;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减小,符合题意.
B;手机靠近同学;物距减小,像增大.
不符合题意.
C;同学们已经占满手机取景显示画面;手机适当左移,右边的同学又不能出现在画面中.
不符合题意.
D;同学们已经占满手机取景显示画面;手机适当右移,左边的同学更不能出现在画面中.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在成实像的前提下;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减小;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
同学们已经占满手机取景显示画面;左边的小明没有在画面中完整出现,说明像太大,要使同学们都显示在画面中,像要减小,所以要手机的镜头要远离同学们.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减小;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
把这个结论在实际应用中进行考查.
体现了学以致用.【解析】A
4、D【分析】【分析】(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不同的要素;
(4)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解析】【解答】解:
A;石头对鸡蛋施加力的同时;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石头也受到了鸡蛋施加的反作用力,故A错误;
B;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故B错误;
C;推门时;越靠近门轴推门越费力,这是两种情况下的力的作用点不同,而造成了力的作用效果不同,故C错误;
D;人坐沙发上;发现沙发凹下去,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D正确.
故选D.5、C【分析】
A;钻木取火;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B;电热毯是把电能转化为了内能;属于用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C;热水袋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人暖和;符合题意;
D;陨石落入大气中成为流星发热发光;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用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解析】【答案】本题抓住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和压缩气体做功;做功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6、A【分析】解:吸盘挂衣钩其工作过程是通过排除吸盘与墙壁之间的空气;松手后,吸盘恢复原状的过程中,导致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大气压将其压在墙壁上,吸盘处于静止状态,吸盘受到竖直方向上墙面对挂衣钩的摩擦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
故选A.
塑料吸盘是大气压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当重物拉挂钩时;重力方向向下,阻碍其向下的力应该是向上的,而不是大气的压力,是吸盘与墙面的摩擦力使其能承受一定的拉力.
本题考查了对平衡力的了解与掌握、对大气压的应用的了解,本题反映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体现的新课标的要求.【解析】A
7、B【分析】试题分析:本题是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轻质小球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
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本探究实验是研究声音产生原因的.
故选B.【解析】B
8、A【分析】解:A
据v=st
知声音传播100m
的时间为t=sv=100m340m/s隆脰0.29s
再加上听到枪声记录的时间13.00
秒,符合题意;
B;13
秒不符合题意;
C;12.71
秒不符合题意;
D;能确定;不符合题意;
故选A.【解析】A
9、D【分析】【分析】解答此题需掌握:
(1)
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
使用温度计之前一定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
(3)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温度计的原理以及使用方法的了解和掌握。【解答】A.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此选项错误;
B.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此选项错误;
C.观察图示中的温度计知:该温度计的量程是鈭�20隆忙隆芦100隆忙
此选项错误;
D.观察图示中的温度计知:每一大格代表10隆忙
每一大格分成10
小格,所以每一小格代表1隆忙
即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隆忙
温度计的水银柱在0隆忙
以上,示数为32隆忙
此选项正确。
故选D。【解析】D
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10、CD【分析】【分析】首先使学生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表示是什么,然后从图象中找到需要的路程、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解,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本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同时考查学生应用图象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读懂图象,能从图象中获取相关信息。【解答】A.由图象可知;相遇前甲同学10min
经过的路程为3km
相遇前甲的速度:v录脳=s录脳t录脳=3km10min=0.3km/min
相遇前乙同学10min
经过的路程为1km
相遇前乙的速度:v脪脪=s脪脪t脪脪=1km10min=0.1km/min
所以;v录脳=3v脪脪
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在10min
是两同学相遇,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相遇后乙返回用的时间为15min鈭�10min=5min
经过的路程为1km
相遇后乙的速度:v脪脪隆盲=s脪脪鈥�t脪脪鈥�=1km5min=0.2km/min
所以v脪脪隆盲=2v脪脪
故C正确;
D.由图象可知;整个过程,甲经过的总路程为4km
总时间为15min
则甲的平均速度为v录脳脝陆=4km15min
乙经过的总路程为2km
总时间为15min
则乙的平均速度为v脪脪脝陆=2km15min
所以;v录脳脝陆=2v脪脪脝陆
故D正确。
故选CD。【解析】CD
11、BCD【分析】【分析】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
(1)
大气压的存在能够解释很多现象,这些现象有一个共性:通过某种方法,使设备的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出现了这种现象,如瓶吞鸡蛋和拔火罐;(2)
茶壶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制成的;(3)
飞机的升力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4)
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试题所选择的素材主要涉及的是压强的相关知识.
题目以两组图片相对应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一组是实验现象,另一组是现象的应用,考查了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实验的展现,同时也是为了把学生的课堂表现考出来.
试题形式新颖、设计巧妙,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解答】A.d
图拔火罐是大气压的应用;故A不正确;
B.a
图茶壶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制成的;故B正确;
C.b
图飞机的升力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故C正确;
D.c
图盲道小凸起是压力作用效果的应用;故D正确。
故选BCD。
【解析】BCD
12、AC【分析】解:
A;电磁铁的磁性与电流大小有关;并且电流越大磁性越强,故A正确.
B;改变电流方向;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极,但不能改变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故B错误.
C;增加线圈的匝数;可以增强电磁铁的磁性,故C正确.
D;改变线圈的绕向;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极,但不能改变电磁铁的磁性强弱.
故D错误。
故选AC.
电磁铁磁性的强弱由三个因素决定:电流的大小;线圈匝数的多少;是否插入铁芯.
由此入手即可解决此题.
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由三个因素来决定,探究时要用到控制变量法.【解析】AC
13、AD【分析】【分析】
选择参照物时,首先确定被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如果物体是运动的,选择和被研究物体之间发生位置改变的物体为参照物;如果物体是静止的,选择和被研究的物体之间没有发生位置改变的物体为参照物。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解答】
汽车疾驰而过;说明汽车是运动的,路面;树木和汽车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汽车疾驰而过是以路面、树木为参照物的,故AD正确。
故选AD。【解析】AD
14、AC【分析】【分析】听到两次响声,分别是在空气中和钢轨中传播的声音;已知传播的距离相同,根据公式t=sv
可求各自传播所用的时间,还知道时间间隔,列出等式求出钢轨的长度;进一步求出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本题考查时间、路程的计算,关键是速度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求时间间隔的表达式。【解答】设钢轨长度为L
因为v=st
所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t1=Lv1
在钢轨中传播的时间为t2=Lv2
时间间隔t=t1鈭�t2=Lv1鈭�Lv2
所以钢管的长度L=v1v2v2鈭�v1t
故A正确,B错误;
声音从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为t2=Lv2=v1v2v2鈭�v1tv2=v1v2鈭�v1t
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解析】AC
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5、一半;一半;不变;不变【分析】解:(1)
因为密度是物体的一种特性;密度的大小不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因为一瓶水喝掉一半;水的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体积变为原来的一半,水的密度不变的;
(2)
瓶内氧气的体积等于氧气瓶的容积;则剩余氧气体积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一半;一半;不变;不变.
(1)
密度是物体的一种特性;密度的大小不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2)
瓶内氧气的体积等于氧气瓶的容积.
本题考查了密度的特性,知道使用氧气前后瓶内氧气的体积不变是本题的关键.【解析】一半;一半;不变;不变16、略
【分析】解:由图中;平行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说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光屏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便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焦距为40.0cm-30.0cm=10.0cm.
故答案为:会聚;10.0.
掌握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根据焦距的概念;计算出焦距的大小.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
此题考查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及焦点和焦距的概念,是一道基础性题目.【解析】会聚;10.017、略
【分析】解:(1)
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
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凸透镜的凸度越大,焦距越小,由图可以看出,乙图的凸度比丙图大,则测得焦距小于10cm
的是图乙;
(2)
由于凸透镜会聚能力越弱(
焦距越大)
像距越大,所以据图可知,3
个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丙图的会聚能力最弱,则像距最大.
(3)
近视眼患者戴的是凹透镜;凹透镜四周的厚度要比中间的厚度厚,故这种超薄镜片的边缘厚度大于0.05mm
其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
故答案为:(1)
乙;(2)
丙;(3)
大于.
(1)
根据图中乙丙的凸度大小即可确定测得乙小于10cm
的焦距;
(2)
据三个透镜的焦距关系分析判断即可解决;
(3)
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戴凹透镜使光线发散一些,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本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能够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解析】乙;丙;大于18、3×108m/s;光在一秒内前进的距离;1.5×1011m【分析】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v=3隆脕108m/s
光速是光在一秒内前进的距离,太阳距地球s=vt=3隆脕108m/s隆脕500s=1.5隆脕1011m
故答案为:3隆脕108m/s
光在一秒内前进的距离;1.5隆脕1011m
已知太阳光到达地球的时间和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v=3隆脕108m/s
光速光在一秒内前进的距离,根据公式s=vt
可求距离。
本题考查光速的数值,光速的意义,以及路程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本题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解析】3隆脕108m/s
光在一秒内前进的距离;1.5隆脕1011m
19、磁场;N;N;S【分析】解:磁场的方向是这样规定的:放在磁场中某点的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磁感线可以形象而又方便地表示磁体周围各点的磁场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
极出来,回到磁体的S
极.
故答案为:磁场;NS
.
磁体周围存在着一种物质;我们称之为磁场,而磁体间的作用正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磁场是有方向的;规定小磁针N
极在磁场中所受的磁力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同.
为了描述磁场的性质而引入了磁感线的概念;可形象地表示磁场的性质,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N
极出发回到S
极.
本题考查了磁场的方向的规定方向:小磁针N
极在磁场中所受的磁力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同.
也考查了磁感线的引入的原因和特点.
由于磁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为了描述磁场的性质而引入了磁感线的概念,它是假想出来的有方向的曲线,但可以描述磁场的性质.【解析】磁场;NNS
20、(1)5.87cm5.24cm
(2)A.响度B.音色C.音调
(3)音色音调响度
(4)乙
(5)10:35
(6)37.7℃38.2℃
(7)2θ
(8)AH
(9)81.81不变
(10)响度丙乙丙
(11)bda
(12)低液化
(13)3000真空不能传声【分析】(1)
【分析】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说分度值所对应的数据(
倒数第二位)
是准确的,分度值所对应的下一位数据(
最后一位)
是估读的;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掉错误读数,取其余4
各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值即为测量结果,根据刻度尺的读数方法确定准确值。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要去掉出现错误的测量数值,求剩余正确数值的平均值作为测量值,这样测量值更接近物体长度的真实值。【解答】由题中测量数据可知:数据单位是cm
小数点后有两位数,则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mm
为毫米刻度尺;观察四个测量值数据发现,数据5.87cm
与其余三次记录的数值偏差太大,此测量数据是错误;物体的长度为:5.24cm+5.23cm+5.24cm3隆脰5.24cm
故答案为:5.87cm5.24cm
(2)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音色、响度;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声音的大小;音色是能辨别物体,音色和物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解答】A.“震耳欲聋”,说明声音大,即声音的响度大;B.“悦耳动听”,说明声音好听,是指声带好,指的是音色好;C.“脆如银铃”,说明声音比较高,指音调高。故答案为:A.
响度;B.
音色;C.
音调。(3)
【分析】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解答】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能分辨出琵琶声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弦的松紧影响弦振动的快慢,即振动的频率不同,用琵琶演奏前,演奏者要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调节琴声的音调;能听到远处传来的琵琶声是因为声音的响度足够大。故答案为:音色;音调;响度。(4)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解答】从远视眼的成因,即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可知,乙图是远视眼成像情况,要想使像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提前会聚,应佩戴会聚透镜,即凸透镜。故答案为:乙。(5)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画出对称图形,再根据图形进行判断。本题解答的关键是灵活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利用对称性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出错。【解答】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分析可得:图中显示的时间125
所以实际时间是1035
故答案为:1035
(6)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体温计工作原理和使用注意事项的了解;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液态的热胀冷缩,其量范围是35隆芦42隆忙
体温计有缩口,将体温计拿离人体后,体温计能够保持示数不变,所以在使用温度计测量体温之前要用力向下甩。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体温计的工作原理和缩口的用途。【解答】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只要待测物体的温度高于温度计原来的示数,体温计中液面就会上升,但在体温计离开人体后能够保持温度计的示数不变,所以使用前未将水银甩回玻璃泡里,只能使读数高于实际温度,所以体温分别是36.5隆忙
的人的测量值为37.7隆忙
体温为38.2隆忙
的人的测量值为38.2隆忙
故答案为:37.7隆忙38.2隆忙
(7)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反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掌握反射角与入射角的概念: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此题主要考查了有关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首先要掌握定律的内容,特别是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同时要掌握反射角与入射角的概念,知道这些角都是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解答】当入射光线方向保持不变,平面镜转动娄脠
角时,入射角增加或减小娄脠
所以反射角也增加或减小娄脠
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加或减小2娄脠
即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将改变2娄脠
故答案为:2娄脠
(8)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振动发声的物体是瓶中的空气;敲击瓶子时,振动发声的物体是瓶子(
包括瓶内的水)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频率与音调高低关系的理解和掌握;重点是弄清发声体。【解答】用相同的力量敲击瓶子,声音是由瓶子和瓶内的水振动发出的,水越多,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水越少,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因此A
瓶的音调最高;此时瓶子是靠固体振动发声的。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振动发声的是由于瓶内空气的振动发出的,用相同的力吹气时,空气柱长度越短,其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因此H
的音调最高。故答案为:AH
(9)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分析解答此题。熟记并灵活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视觉的大小变化并不代表真实的大小变化。【解答】因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离平面镜4m
处的人,他的像距离平面镜也是4m
则他距离平面镜中自己的像为4m+4m=8m
像的高度是1.8m
如果使他与自己像的距离为6m
时,由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可知该人应向靠近镜面方向移动1m
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所以,由该人身高1.8m
可得像高度还是1.8m
不变。故答案为:81.81
不变。(10)
【分析】振幅影响响度,频率(
振动快慢)
影响音调;波形中,波的幅度大小表示物体振动时振幅的大小,从而说明响度的大小;波的疏密程度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
从而说明音调的高低;对比三幅图,可找出振幅相同的和振动频率相同的。通过比较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和振幅对响度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从波形图上看懂频率和振幅。【解答】读图可知,甲和丙波形的振幅相同,因此它们的响度相同,其中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频率大,所以丙的音调高;甲、乙、丙中,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因此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乙;甲、乙、丙中波形振幅最大的是乙,因此,响度最大的是乙,振动频率最高的是丙,因此音调最高的是丙。故答案为:响度;丙;乙;丙。(11)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2f>v>f
u=2f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v=2f
f<u<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
u=f
不成像;u<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涉及四个方面:垄脵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垄脷
成像的性质;垄脹
像距与焦距的关系;垄脺
具体的应用。在这四个方面的信息中,只要告诉其中的一个信息就可以确定另外的三个;此题就是告诉了物距与焦距的关系,让确定成像的性质。【解答】由图可知:d
点在二倍焦距以外,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
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2f>v>f
c
点在二倍焦距以上,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
可知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v=2f
b
点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f<u<2f
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v>2f
a
点在一倍焦距之内,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f
可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综上分析可知,蜡烛放在b
处得到的实像离凸透镜最远,放在d
得得到的实像最小,放在a
处,可得到虚像。故答案为:bda
(12)
【分析】根据我们对“倒春寒”天气和暖湿气流的了解做出前一个空;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此题给出了一个生活场景,考查我们的分析能力,是一道好题。【解答】垄脵
“倒春寒”天气的温度比较低,会使地面、墙壁受冷温度降低;垄脷
暖湿气流会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增大,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地面、墙壁就会液化成小水珠。故答案为:低;液化。(13)
【分析】先算出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求该处的海深;真空不能传声,根据声音传播的条件回答。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及声音的传播条件,弄清超声波需要在介质中传播是解题的关键。【解答】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t=12隆脕4s=2s
隆脽v=st
隆脿
该处的海深:s=vt=1500m/s隆脕2s=3000m
超声波需要在介质中传播,真空中没有介质不能传声,因此不能用超声波声呐测太空的距离。故答案为:3000
真空不能传声。【解析】(1)5.87cm5.24cm
(2)A.
响度B.
音色C.
音调(3)
音色音调响度(4)
乙(5)1035
(6)37.7隆忙38.2隆忙
(7)2娄脠
(8)AH
(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手注塑机2024年度购销合同范本2篇带眉脚
- 2025版冷链物流货车承包经营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高端装备制造业货物采购运输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2025场现代农业科技应用推广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绿化项目承包经营合同赔偿细则3篇
- 2025版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技术咨询合同示范文本
- 二零二五年度彩钢板房拆除工程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协议2篇
- 二零二五年度隧道工程安装施工合同6篇
- 二零二五年度人工智能伦理与隐私保护合同法解读
- 2025年度新型木材加工钢材买卖居间服务与技术支持合同4篇
- 2024年国家焊工职业技能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特鲁索综合征
- 《向心力》 教学课件
- 结构力学数值方法:边界元法(BEM):边界元法的基本原理与步骤
- 2024年山东省泰安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 工程建设行业标准内置保温现浇混凝土复合剪力墙技术规程
- 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课件
- 2024年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招录2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高频考点、难点(含详细答案)
- RFJ 006-2021 RFP型人防过滤吸收器制造与验收规范(暂行)
- 盆腔炎教学查房课件
- 新概念英语课件NCE3-lesson15(共34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