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233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右图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用硫或木炭代替C.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O2,生成固态的P2O5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2、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B.取用液体药品。

C.铁丝燃烧。

D.稀释浓硫酸。

3、2014年4月6日凌晨;丽江束河古镇发生火灾.经查明是一家成都冒菜馆的蜂窝煤惹的祸.我国家庭用经过了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其目的是()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4、下列除杂质所选用试剂正确的是rm{(}rm{)}A.用稀盐酸除去铜粉中的铁粉B.用浓硫酸吸收rm{O_{2}}中的rm{CO_{2}}气体C.用适量稀硫酸除去rm{NaCl}溶液中的rm{Na_{2}CO_{3}}D.用稀盐酸除去rm{Fe_{2}O_{3}}中的rm{CaCO_{3}}5、如图是钠与氯气rm{(Cl_{2})}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模拟图rm{.}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rm{(}rm{)}

A.钠原子转移一个电子给一个氯原子B.反应中氯气分解为氯原子C.核外电子在反应中有重要作用D.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构成6、如果用符号“rm{隆帽}”表示氧原子,用符号“rm{隆冒}”表示氢原子,则下列模型表示化合物的是rm{(}rm{)}A.B.C.D.7、将一定质量的rm{a}rm{b}rm{c}rm{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rm{a}rm{b}rm{c}rm{d}反应前质量rm{/g}rm{64}rm{32}rm{40}rm{1.0}反应后质量rm{/g}待测rm{25.6}rm{72}rm{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rm{(}rm{)}A.反应后rm{a}物质的质量为rm{46.4g}B.rm{a}和rm{b}是反应物,rm{d}可能是催化剂C.rm{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和rm{a}rm{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相同D.若rm{a}物质与rm{b}物质的式量之比为rm{4}rm{1}则反应中rm{a}与rm{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rm{1}rm{1}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8、我国煤矿事故大多数是由于瓦斯爆炸所致.瓦斯中含有甲烷和一氧化碳等气体;当矿井中瓦斯浓度达到一定范围时遇明火即燃烧爆炸.为避免灾难发生,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

A.加强安全管理;杜绝明火源。

B.降低瓦斯气体的着火点。

C.提高通风能力。

D.将矿井中的氧气抽尽。

9、下列广告语中,你认为符合科学道理的是()A.“超纯水”、“超纯蒸馏水”绝对卫生,对人体有益B.本饮料由纯天然物质配制而成,绝对不含化学物质,对人体无害C.含氟牙膏可以预防龋齿D.铅笔不是铅、水银不是银、纯碱不是碱10、下列物质的变化过程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性质的是rm{(}rm{)}A.钢锭轧成钢板、木棍燃烧B.汽油挥发、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液态水凝成冰、铜在潮湿空气中生成铜绿D.铁受热熔化、石蜡能燃烧11、我国煤矿事故大多数是由于瓦斯爆炸所致.瓦斯中含有甲烷和一氧化碳等气体;当矿井中瓦斯浓度达到一定范围时遇明火即燃烧爆炸.为避免灾难发生,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

A.加强安全管理;杜绝明火源。

B.降低瓦斯气体的着火点。

C.提高通风能力。

D.将矿井中的氧气抽尽。

12、现有2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要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达到20%,可采用的方法是()

A.蒸发12g水。

B.蒸发10g水。

C.加入2.5g氯化钠。

D.加入1.8g氯化钠。

13、制作“叶脉书签”需要配制100g12%的NaOH溶液(设水的密度为1g/mL).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前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可调节游码。

B.放在小烧杯内称取12.0gNaOH固体。

C.将准确称取的NaOH固体直接倒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

D.选用100mL量筒量取88.0mL的水。

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4、任何元素符号都有两种含义:如H可表示____,还可表示____.

其实大多数元素符号有三种含义:如Fe除了表示上述两种含义外,还可表示____.15、南京著名的风景点珍珠泉,水底有大量气泡冒出,象串串珍珠,珍珠泉因此得名.某学生推测这种气体可能是沼气.查资料得知沼气中含60%~70%的CH4,还含有CO2、N2和CO等.他想用实验检验珍珠泉冒出气体的组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取气方法:将空的雪碧汽水塑料瓶装满水,倒放在泉水中,瓶口对准水底冒出的气泡收集.

(1)这种集气法叫____.针对瓶口太小不便于收集的缺点,在不换瓶的情况下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

(2)如图乙所示,若用水将瓶中气体排出,水龙头应接____导管(填A或B)

16、在我国的化石燃料中____资源较丰富____资源相对不足,它们都属于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它们都主要由____元素和____元素组成的.这类物质在空气(氧气)中燃烧时,生成____和____,同时释放出____能和____能.17、请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____FeS2+____O2-____Fe2O3+____SO2↑

(2)氯酸钾(KClO3),在二氧化锰(MnO2)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____

(3)铜锈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其在加热时分解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____

(4)3Cu+8HNO3=3Cu(NO3)2+2NO↑+________.18、如图表示的是电解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该反应说明了,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______不能再分.19、将分子;原子、离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分别填入下列有关空格中:

(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有的物质是由______构成的,如硅、铁等;有的物质是由______构成的,如水、氧气等;有的物质是由______构成的;如食盐;氧化镁等.

(2)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时,每个钠______失去一个______形成带正电荷的钠______,每个氯______得到一个______形成带负电荷的氯______,带有相反电荷的两种______相互作用构成了氯化钠.

(3)实验证明,一种氢原子的______内只有一个质子,没有______,其相对______质量为1.

(4)其中不显电性的微粒是______.20、回答下列问题:

rm{(1)}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

rm{(2)}氢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氢气燃烧的实验现象有______rm{.}点燃氢气前,需要检验______.21、用符号表示或说出符号的意义rm{(1)}铁元素____________rm{(2)4}个镁离子_____________rm{(3)2}个氮原子_________rm{(4)Cl}___________rm{(5)3H^{+}}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计算题(共3题,共9分)22、你一定在实验室里做过铁丝燃烧的实验吧;请你描述一下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但是小华同学把铁丝绕成螺旋状缠在火柴梗上点燃后,伸入他收集的氧气瓶中,却没有观察到铁丝燃烧现象.请你帮他分析可能的原因?(至少答两点)

23、如图表示“三效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污染气体时所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

(1)如图涉及到的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有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有______.

(2)通过阅读如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写一条即可)______.24、指出水的化学式H2O代表的意义:

(1)______;

(2)______;

(3)______;

(4)______.

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1题,共2分)25、简要说明下列错误的实验操作所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rm{(}各说一种后果即可rm{)}.

rm{垄脵}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______.

rm{垄脷}倾倒细口瓶里的药品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______.

rm{垄脹}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______.

rm{垄脺}实验中剩余的药品倒入下水道中______.

rm{垄脻}固体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中称量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C【分析】【解答】A;红磷的量足;能耗尽氧气,当氧气耗尽后,反应停止,水位不会继续上升,故A不正确;

B;因硫或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物都为气体;不能用于该实验,故B不正确;

C、因红磷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固态P2O5;固体生成物的体积对实验结果几乎没有影响,故C正确;

D;该实验中红磷只与空气中氧气反应;所以只能确定空气中有氧气,剩余气体的成分不能确定,故D不正确;

故选C.

【分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是在密闭容器内消耗氧气,测量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减少量确定氧气的含量.因此在选择消耗氧气的药品时,应考虑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生成物不能为气体;还应注意装置不漏气,药品的量要足,读数时温度要回到原来的温度等.2、A【分析】【解答】解: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可以用锥形瓶作为反应容器,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该选项正确;

B;取用液体药品时;取下的瓶塞应该倒放在桌上,以免污染试剂,该选项不正确;

C;铁在氧气中燃烧时;为了防止析出的高温熔融物尽量炸裂集气瓶,实验前应该在集气瓶中铺一层细沙,或加入适量的水,该选项不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为了防止液体暴沸导致安全事故,应该把浓硫酸沿着烧杯壁缓缓注入水中,并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A.

【分析】A;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B;取用液体时;取下的瓶塞应该倒放在桌上;

C;铁在氧气中燃烧时形成的高温熔融物容易溅落;

D、浓硫酸溶于水能够放出大量的热.3、B【分析】【解答】解:A;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而不是增大可燃物的热值,故选项错误.

B;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故选项正确.

C;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D;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而不是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分析】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据此进行分析判断.4、A【分析】解:rm{A}铁粉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选用试剂正确。

B;浓硫酸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能除去杂质,故选项所选用试剂错误。

C、rm{Na_{2}CO_{3}}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选用试剂错误。

D、rm{CaCO_{3}}和rm{Fe_{2}O_{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选用试剂错误。

故选:rm{A}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rm{(}提纯rm{)}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rm{垄脵}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rm{垄脷}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rm{(}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rm{)}是正确解题的关键。【解析】rm{A}5、D【分析】解:rm{A}由图可知钠原子失去电子,而氯原子得到电子,即反应中钠原子转移一个电子给氯原子,rm{A}说法正确.

B、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可以知道,在化学反应发生时分子先分解为原子,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再结合成化合物,故说法正确rm{..}

C;该化学反应中各原子因核外电子的得失使其变为稳定结构;则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说法正确.

D;由图示可知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说法错误;

故选D.

根据图中所示rm{.}钠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变为稳定结构,氯原子得到电子变为稳定结构,形成化合物氯化钠rm{.}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学生应正确分析图中提供的信息和教材所学知识的密切联系,认识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作用.【解析】rm{D}6、A【分析】解:rm{A}模型表示的是水;属于化合物,故A正确;

B;模型表示的是水和氢气;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模型表示的是氧气和氢气;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模型表示的是氢气;属于单质,故D错误.

故选:rm{A}.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rm{.}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解析】rm{A}7、A【分析】解:通过图表可以看出,rm{d}的质量保持不变,说明rm{d}可能是催化剂;rm{c}的质量增加,说明rm{c}生成物;rm{b}的质量减少,说明rm{b}是反应物rm{.}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参加反应的rm{b}的质量是rm{(32-25.6)g}反应中生成的rm{c}的质量是rm{(72-40)g}说明rm{a}是反应物,并且参加反应的rm{a}的质量rm{(72-40)g-(32-25.6)g=25.6g.A}反应后rm{a}物质的质量为rm{64g-25.6g=38.4g}故A错误;

B、和rm{b}是反应物,rm{d}可能是催化剂;故B正确;

C、根据生成物只有rm{c}rm{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和rm{a}rm{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相同;故C正确;

D、若rm{a}物质与rm{b}物质的式量之比为rm{4}rm{1}则反应中rm{a}与rm{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rm{1}rm{1}故D正确.

故选A.

通过图表可以看出,rm{d}的质量保持不变,说明rm{d}可能是催化剂;rm{c}的质量增加,说明rm{c}生成物;rm{b}的质量减少,说明rm{b}是反应物rm{.}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参加反应的rm{b}的质量是rm{(32-25.6)g}反应中生成的rm{c}的质量是rm{(72-40)g}说明rm{a}是反应物,并且参加反应的rm{a}的质量rm{(72-40)g-(32-25.6)g=25.6g}然后对选项逐个分析计算即可.

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必须记住质量指的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解析】rm{A}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8、AC【分析】

A;加强安全管理;杜绝明火源可以防止瓦斯爆炸.故选项正确;

B;瓦斯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故选项错误;

C;提高通风能力可以降低瓦斯的浓度;可以防止瓦斯爆炸.故选项正确;

D;将矿井中的氧气抽尽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允许的,因为工人在井下作业需要氧气.故选项错误.

故选AC.

【解析】【答案】杜绝明火源;提高通风能力可以防止瓦斯爆炸;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将矿井中的氧气抽尽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以的.

9、CD【分析】解:A;“超纯水”、“超纯蒸馏水”中不含量人体必需的矿质元素;长期饮用无益健康,所以错误.

B;任何物质都是化学物质;不过是有天然与合成之分,所以错误.

C;氟能防治龋齿;缺乏会患龋齿,所以正确.

D;铅笔不是铅;是石墨和粘土;水银不是银,是金属汞;纯碱不是碱,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所以正确.

故选CD.

A;根据“超纯水”、“超纯蒸馏水”中不含量人体必需的矿质元素判断.

B;根据任何物质都是化学物质判断.

C;根据氟的生理功能判断.

D;根据物质的成分判断.

“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因而对六大营养素或人体内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相关内容的考查也成了热点之一,特别是六大营养素或人体内化学元素包括的分类、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摄入时的注意事项等内容.【解析】【答案】CD10、BD【分析】解:rm{A}钢锭轧成钢板属于物理变化、木棍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汽油挥发属于物理变化、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属于化学性质;故B正确;

C;液态水凝成冰属于物理变化、铜在潮湿空气中生成铜绿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铁受热熔化属于物理变化、石蜡能燃烧属于化学性质;故D正确.

故选BD.

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rm{.}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rm{.}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方法是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别:是只限于物质的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解析】rm{BD}11、AC【分析】

A;加强安全管理;杜绝明火源可以防止瓦斯爆炸.故选项正确;

B;瓦斯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故选项错误;

C;提高通风能力可以降低瓦斯的浓度;可以防止瓦斯爆炸.故选项正确;

D;将矿井中的氧气抽尽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允许的,因为工人在井下作业需要氧气.故选项错误.

故选AC.

【解析】【答案】杜绝明火源;提高通风能力可以防止瓦斯爆炸;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将矿井中的氧气抽尽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以的.

12、BC【分析】

若蒸发溶剂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设蒸发水的质量为xg;

根据蒸发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得。

20g×10%=(20g-x)×20%

解得x=10g;

即蒸发10g水可使溶质的质量分数达到20%;则B正确;

若增加溶质;设增加的溶质的质量为yg;

根据混合前的溶质质量等于混合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得。

20g×10%+y=(20g+y)×20%;

解得y=2.5g;

即增加2.5g溶质可使溶质的质量分数达到20%;则C正确;

故选BC.

【解析】【答案】根据增大溶质的质量分数的两种常见的途径可知;蒸发溶剂或增加溶质都可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来进行计算.

13、BD【分析】

A;指针向右偏转应向左拧平衡螺母;不能移动游码;故错误;

B;配制100g12%的氢氧化钠溶液时需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2g;称量易腐蚀的氢氧化钠时;应放在玻璃器皿中,故正确;

C;配制溶液时不能放在量筒内;应该在烧杯内;故错误;

D;选取量筒时要选择比所量液体体积大且最接近的;该题中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12g=88g.即水的体积为88ml;所以选用100mL量筒量取88.0mL的水是正确的.

故选BD

【解析】【答案】称量前调节天平平衡时;要调节天平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左偏向右拧,向右偏向左拧;称量易潮解或腐蚀性药品时必须放到玻璃器皿中;配制溶液时必须在烧杯内不能在量筒内,选取量筒时要选择比所量液体体积大且最接近的.

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4、略

【分析】

(1)元素符号H可表示:①氢元素;②一个氢原子;

(2)元素符号Fe除了表示上述两种含义:①铁元素;②一个铁原子,还可表示铁(单质).

故答为:氢元素;一个氢原子、铁(单质)

【解析】【答案】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意义:

(1)宏观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种类)元素.②表示物质.(固体的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的单质.)

(2)微观意义:表示这种元素的(一种同位素)一个原子.

15、略

【分析】

(1)泉水中的气体将瓶中水排出;这种排出水收集气体的方法称为排水集气法;瓶口偏小,可以插入漏斗以扩大收集气体的面积.故答案为:排水法;将倒置的漏斗插入瓶口内;

(2)注入的水将聚集于瓶底;把气体压至瓶上部,而气体应从瓶上部导管排出,故选A;

【解析】【答案】(1)利用排出集气瓶中水而收集气体的方法称为排水集气法;由于瓶口偏小不便于收集;所以改进的方案就应设法扩大瓶口;

(2)注入的液态的水将从瓶底部慢慢充满;气体则从瓶上部导管排出;

16、略

【分析】

在我国的化石燃料中煤资源较丰富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对不足;它们都属于混合物,它们都主要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这类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热能和光能.故填: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氢;碳;水;二氧化碳;热;光.

【解析】【答案】天然气;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用完之后不能再产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用完之后能够再产生的物质,属于可再生能源.

17、略

【分析】

(1)根据原子在反应前后数目不变来配平化学方程式:

4FeS2+11O2=2Fe2O3+8SO2↑;

(2)氯酸钾(KClO3),在二氧化锰(MnO2)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2KClO32KCl+3O2;

(3)Cu2(OH)2CO3在加热时分解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

Cu2(OH)2CO32CuO+CO2↑+H2O;

(4)根据H;O原子在反应前后数目不变来完成化学方程式:

3Cu+8HNO3=3Cu(NO3)2+2NO↑+4H2O.

故答案是:(1)4;11、2、8;

(2)2KClO32KCl+3O2;

(3)Cu2(OH)2CO32CuO+CO2↑+H2O;

(4)4、H2O.

【解析】【答案】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利用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数目不变来配平;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必须熟悉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必须依据客观事实、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18、略

【分析】解;

(1)根据属于装置图结合微观示意图可知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产生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2H2O2H2↑+O2↑;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2)化学变化的实质体现了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的过程;就是原子重新组合得到新分子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答案:

(1)2H2O2H2↑+O2↑;分解;

(2)原子.

(1)依据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与生成物并书写方程式;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观察示意图结合分析变化的实质.

此题是一道微观图示分析题,解题的关键是通过图示能正确的书写表达式,描述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并能通过微观知识分析反应的实质.【解析】2H2O2H2↑+O2↑;分解;原子19、略

【分析】解:

(1)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硅是非金属固态单质,是由硅原子构成的,铁是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食盐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氧化镁是由氧离子和镁离子构成的;故答案为: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分子,离子。

(2)发生化学变化时;钠原子就会失去最外层上的一个电子,使次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而氯原子容易得到一个电子,是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形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相互吸引就形成了化合物氯化钠;故答案为:原子,电子,离子,原子,电子,离子,离子。

(3)所有氢原子的核内都只有一个质子;但常说的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故答案为:原子核,中子,原子。

(4)分子;原子、中子不显电性。

答案:

(1)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分子,离子。

(2)原子;电子,离子,原子,电子,离子,离子。

(3)原子核;中子,原子。

(4)分子;原子、中子。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三类:①金属单质,②非金属固态单质,③稀有气体,由离子构成的物质中一般既有金属元素也有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变化中,金属元素的原子一般容易失去最外层上的电子,形成带正电的阳离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一般容易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的阴离子,阴阳离子相互吸引就形成了离子化合物;一般的氢原子里没有中子,只有一个质子.根据分子、原子、中子不显电性解答.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及离子化合物形成的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微粒的理解和应用.【解析】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分子;离子;原子;电子;离子;原子;电子;离子;离子;原子核;中子;原子;分子、原子、中子20、略

【分析】解:rm{(1)}由反应的示意图可知,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生成了水,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氢气rm{+}氧气rm{overset{{碌茫脠录}}{}}水;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所以属于化合反应;

rm{(2)}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生成了水,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氢气rm{+}氧气rm{overset{{碌茫脠录}}{}}水;氢气具有可燃性;氢气燃烧的现象为: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点燃氢气前应先验纯.

故答案为:

rm{(1)}氢气rm{+}氧气rm{overset{{碌茫脠录}}{}}水,化合反应;rm{(2)}氢气rm{+}氧气rm{overset{{碌茫脠录}}{}}水,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rm{.}纯度.

可以根据图中微观粒子的信息及其书写文字表达式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rm{.}例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前应验纯.

由此图示看出化学反应前后,构成物质的分子改变,原子不变;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才能对此类题顺利解答.【解析】氢气rm{+}氧气rm{overset{{碌茫脠录}}{}}水;化合反应;氢气rm{+}氧气rm{overset{{碌茫脠录}}{}}水;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纯度21、略

【分析】本题考查了化学用语的书写和意义。rm{(1)}铁元素的符号为:rm{Fe}rm{(2)}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rm{1}个电荷时,rm{1}要省略rm{.}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rm{4}个镁离子表示为:rm{4Mg^{2+}}

rm{(3)}rm{(3)}个氮原子表示为: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rm{2}个氮原子表示为:rm{2N}rm{2}rm{2N}可表示氯元素、rm{(4)}个氯原子;rm{Cl}可表示氯元素、rm{1}个氯原子;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rm{Cl}个电荷时,rm{1}要省略,几个这样的离子在离子符号前填上数字几,所以该符号表示rm{(5)}个氢离子。rm{1}【解析】rm{(1)}rm{Fe}rm{Fe}rm{(2)4Mg^{2+}}rm{(3)}rm{2N}rm{2N}个氯原子;rm{(4)}个氢离子。氯元素、rm{1}个氯原子;四、计算题(共3题,共9分)22、略

【分析】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当铁丝生锈时应先用纱布打磨光亮后再实验;当氧气纯度不高或铁丝过粗时铁丝不易点燃;实验时应当火柴梗快燃尽时再伸入氧气瓶;否则火柴梗燃烧会消耗太大的氧气,使铁丝不易燃烧.

故答案为:①铁丝表面未除锈;②火柴梗燃烧消耗了过多的氧气;③氧气纯度不高;④铁丝过粗(只要答对2个即可).

【解析】【答案】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而当铁丝生锈;氧气不纯、铁丝过粗、等情况下燃烧现象可能会不明显或观察不到现象.

23、略

【分析】解:(1)可设反应中的原子为:A、B、C;便于比较,从而确定出甲、乙、丙、丁的化学式,并推测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B2+4CB=4CB2+A2”;从化学方程式不难看出:属于单质的有丁,属于化合物的有甲;乙、丙.

(2)通过阅读上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