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教版选修4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4年浙教版选修4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4年浙教版选修4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4年浙教版选修4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4年浙教版选修4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浙教版选修4历史上册月考试卷291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有学者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道: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学派的学者,面对着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儒家学派的学者“大惑不解”是因为“巨变”中A.秦朝治国以道家学说为理论基础B.秦始皇仅在六国故地以外延续分封制C.完全摧毁了皇族内部的世袭制D.削弱了宗法制,推翻了分封制的传统2、美国学者伊佩霞指出:“与20世纪以前中国历史上任何其他时代相比,初唐和中唐时的中国人自信心最强,最愿意接受不同的新鲜事物。这个时期的中国人非常愿意向世界敞开自己,希望得到其他国家优秀的东西。”可印证该观点的史实不包括()A.玄奘西行B.鉴真东渡C.“新罗坊”的开设D.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的采用3、《尼布楚条约》规定:“以流入黑龙江之绰尔纳河;即鞑靼语所称乌伦穆河,附近之格尔必齐河为两国之界。格尔必齐河发源处为石大兴安岭,此岭直达于海,亦为两国之界: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这表明。

①中国成功收回了尼布楚地区。

②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的地区为中国领土。

③中俄两国依照自然的界线划分各自疆域。

④条约在法律上确定中俄全部边界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4、十月革命后列宁认为:“工会是最广泛的组织,现在它在形式上仍然是独立的组织它能够而且应当积极参加苏维埃政权的工作:直接参加一切国家机关的工作,组织群众来监督这些机关的活动,建立对整个生产和分配进行计算、监督、调节的新机关。”由此可知,列宁这一主张A.适应了社会主义革命要求B.具有强烈的革命理想化色彩C.否定了俄国的专制制度D.符合战时经济发展的需要5、马克思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恩格斯说,“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为了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马克思。

①领导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

②创建并领导了世界上的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共产国际。

③支持世界上第一次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巴黎公社革命。

④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这句话表明他和柏拉图之间存在分歧。他们在哲学方面的分歧主要在于A.人是否要追求现世的幸福B.现实世界是否具有真实性C.是否要确定哲学的研究对象D.人是否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7、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财富,但工人阶级却相对的日益贫困。马克思揭示这一现象原因的著作是()A.《神圣家族》B.《德意志意识形态》C.《共产党宣言》D.《资本论》评卷人得分二、判断题(共3题,共6分)8、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都是由孙中山直接领导的。A.正确B.错误9、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的先行者,是二十世纪初期推动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的主要代表。A.正确B.错误10、“无产阶级革命可以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是马克思的观点。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8分)11、(中外历史人物评述)

材料一九八O年版《辞海》“清世宗”条;讲到雍正帝历史的要点是:“以阴谋取得帝位”;(二)“以高压手段对付与争位有关的诸弟”,害死允撰;允糖;(三)“康熙的亲信多遭贬斥,”(四)杀戮隆科多、年羹尧;(五)改变康熙对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笼络政策,屡兴文字狱;(六)“用藩邸亲信鄂尔泰、田文镜、李卫”;(七)建立军机处,取消诸王对下五旗军队的统帅权,加强君主专制;(八)实行摊丁入亩政策;(九)推行改土归流措施;(十)平定青海和硕特部贵族叛乱,镇压准噶尔贵族袭扰;(十一)与俄国汀立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

把雍正改革放到雍正帝全部历史中去分析;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它受到研究者主观因素和外界客观条件的制约。雍正史中有些历史疑案,因资料不足难于论定。此外,受当时政治的影响颇大,如在清朝,不满意雍正帝的人多不敢公开;直率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往往通过批评模范督抚田文镜,曲折地表示对雍正政治的否定。民国初年反清排满,丑化清朝皇帝,人们更是津津乐道雍正帝的伦理道德,至于他的改革业绩当然不会成为议论的主题。近年来由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事业的发展,雍正帝的改革很自然地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对它的研究随之而增多。

——顾真《对雍正帝改革的评论的再评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辞海》对雍正帝评价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雍正帝评论的因素。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48年底;50岁的孟泰带领全家跟随解放军从通化铁厂进入鞍钢。1949年春,中共中央发出“鞍山工人阶级要迅速在鞍钢恢复生产”的电令,在恢复生产运动中,孟泰崭露头角。他率领工人冒严寒在鞍钢几十里矿区收集并修理可用器材和零件组成备用品仓库,节约了大量资金。朝鲜战争爆发后,孟泰主动请缨日夜守在高炉上,随时准备在空袭时用自己的身体护卫高炉。1960年初苏联停止对我国供应大型札辊,致使鞍钢面临停产的威胁:孟泰等迅速动员和组织了500多名技术骨千,开展联合协作技术攻关,终于制成了大型札辊,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空白:文革初期孟泰顶住各种压力使鞍钢的生产秩序免受冲击。2009年9月,孟泰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摘编自曦石《孟泰精神永放光芒》(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泰精神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孟泰精神的历史意义。13、列宁被认为是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和精神领袖;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宁指出,托尔斯泰(1828年—1910年)是怎样天才地揭露当时社会制度的虚伪和罪恶,并把批判的锋芒指向这个制度,这种批判本身就是对革命的号召。而另一方面,一旦面临由这种批判激发出来的革命行动时,托尔斯泰又惊恐万状,气急败坏地避之惟恐不及。——摘自罗曼·罗兰《艺术和行动——论列宁》材料二我们认为,创办全俄政治报应当是行动的出发点,是建立我们所希望的组织的第一个实际步骤,并且是我们使这个组织得以不断向深广发展的基线没有政治机关报,就绝对不能实现我们的任务。无产阶级在争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而外,没有别的武器。——摘自《列宁全集》第五卷材料三到一九二一年十二月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开会时,全俄电气化计划已经执行了整整一年的时间。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绩。列宁指出:“如果拿这些数字同西欧相比,那当然显得太渺小、太可怜了。可是它们表明,即使我国处在任何国家都未遇到过的困难的条件下,我们的事业还是能够向前发展。”——摘自闻一《列宁和全俄电气化计划》(1)根据材料一;指出托尔斯泰所属文学流派,并结合所学从俄国国情入手简要分析托尔斯泰有这两方面表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请分别说明“第一个实际步骤”和“建立我们所希望的组织”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有什么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述“全俄电气化计划”开始执行面临的困难,并指出其能取得初步成绩的政策性因素。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福泽谕吉(1835~1901年)生于下层武士家庭;13岁才入村塾学习《论语》;《孟子》,后进入“适塾"改学西学。他苦学英语,两度访美,游历欧洲,以启迪国民为己任,立志“在远东建立一个新文明国,使日本与英国并驾齐驱,东西遥遥相对"。他一生不做官,只从事翻译、著书、教育工作,创办庆应义塾(今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出版思想巨著《劝学篇》。代表明治维新思想主流的《劝学篇》,“以提供民众读本和小学课本为目的"编写,共发行340万册(当时日本人口3500万)。该书反对传统儒学,提倡实学(即写信、算账、物理、地理、历史等);反对政府专制,提倡四民平等、男女平等;提出“人人独立,国家就能独立",培养国民“文明的精神";主张国与国平等,批评中国妄自尊大,并预言要“将中国导向文明之国,唯有推翻满清政府,此外别无他途。"

——摘编自范福潮《福泽谕吉的预言》材料二张之洞(1837~1909年)出身官宦之家;13岁中秀才,26岁考取进士第三名(探花),仕途亨通,位极人臣。他一生办实业,使武汉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办新式教育,创立三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前身),派数百人赴日本留学。1898年,张之洞的《劝学篇》出炉,目的是为申明自己与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区别,以防变法失败殃及自身,最初只印了300册送往北京,进呈光绪帝,分送部分官员,在民间影响甚微(按当时中国人口计算,150万人中才可能有一人读过此书)。该书推崇儒学为正宗,固守“三纲五常",津津乐道于“中体西用",视平等;民权、独立、自由等一切有损君权、官权、儒教的变法思想为异端邪说。但他不会想到,他开办的新式学堂成了民主思想的摇篮,训练的湖北新军成了武昌起义的民军,建的枪炮厂为革命制造军火,设计推动的新政加速了清朝覆灭,他成为大清王朝变相的掘墓人。

——摘编自范福潮《清末新政的设计师张之洞》等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福泽谕吉、张之洞二人变法思想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两本《劝学篇》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我年轻时,总想一旦能独立工作,就要投身政界。后来政局突然变动,影响了我的计划。那时的政权为一般人所厌恶,革命发生了。领导这次革命的有五十一人,其中十一人在城区,十人在比雷埃夫斯港。这两个委员会管理两区的市场及行政。上面还有一个三十人的最高委员会,最高委员会里有些成员是我的亲戚故旧,他们邀我参加,以为一定会得到我的赞助。我当时年少天真,总以为新政权将以正义取代不正义,我极端注意他们先是怎么说的,后来又是怎么做的。这些绅士们的一举一动,一下子把他们所毁坏的政权反而变得像黄金时代了当初我对于政治,雄心勃勃,但一再考虑,看到政局混乱,我徬徨四顾,不知所措。我反复思之,唯有大声疾呼,推崇真正的哲学,使哲学家获得政权,成为哲学家,或者政治家奇迹般地成为哲学家,否则人类灾祸总是无法避免的。——柏拉图(约公元前426年—公元前347年)《第七封信》(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柏拉图书信中所提到的“新政权”及被新政权“毁坏的政权”的政体。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被新政权“毁坏的政权”的局限性,并说明柏拉图理想中的治国者应具备的素质。16、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聚徒讲堂;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以同文馆、电报学堂、武备学堂、水师学堂、自强学堂等命名的学堂相继创办。其间还有150多人被派赴美、英、法等国留学。

材料三。

拿破仑通过《教育基本法》等法令实话教育改革;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同时改建与发展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服务的初等学校;中等学校、专科学校和军事学校等。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教育主张和实践给当时的教育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教育变革的历史背景,并对此变革加以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特点;

(4)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17、[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8世纪生物物种进化的思想已经出现,但是并未得到广泛接受。达尔文的祖父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医生和博物学家,是进化论的先驱之一。达尔文16岁时,被送到爱丁堡大学学医,他对学医没有兴趣,却在生物学业余研究中对进化论有了接触。1828年进入剑桥大学神学院,他对神学也不感兴趣,却结识了植物学教授亨斯洛和著名地质学家塞奇威克,使他认识到所谓科学“在于综合事实,从而才能从其中得出一般的法则或结论”。1831年达尔文作为博物学家随英国海军军舰“贝格尔”号环球航行,历时5年。达尔文在船上工作非常努力,认为自己终于找到了热爱的事业,他克服了种种困难,随着考察团深入丛林、登上高山,收集各种动植物标本、挖掘古生物化石、记录地层情况;坚持每天记日记,写报告,积累了大量的材料。经过多年研究和沉淀,1859年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初版即被抢购一空,影响极为深远。——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达尔文取得科学成就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18、材料王德民,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石油开发专家。1960年以优秀成绩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钻采系,同年主动申请赴大庆油田从事基层生产实践、科技研究工作。1961年,刚工作几个月就推导出了新的油井压力计算公式,对于大庆油田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1965年首次研制了用钢丝起下的分层测试开采工艺,满足了油田生产发展的需要。1985年,主持完成的“大庆油田高产稳产注水开发技术”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世纪90年代,组织完成了“化学驱”三次采油技术攻关,推广了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应用,整体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领先,使大庆油田年产油5000万吨连续稳产了27年。21世纪,提出并组织开展了三元复合驱等、三次采油方法开发三类油层以及与化学驱配套的工艺技术等项研究工作。参加工作50多年来,王德民一直在大庆油田从事油田开发技术研究工作,先后多次放弃了调往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拒绝了国内外大公司的高薪聘请,现为东北石油大学的特聘教授,83岁高龄依然正常授课。王德民,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石油开发专家。1960年以优秀成绩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钻采系,同年主动申请赴大庆油田从事基层生产实践、科技研究工作。1961年,刚工作几个月就推导出了新的油井压力计算公式,对于大庆油田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1965年首次研制了用钢丝起下的分层测试开采工艺,满足了油田生产发展的需要。1985年,主持完成的“大庆油田高产稳产注水开发技术”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世纪90年代,组织完成了“化学驱”三次采油技术攻关,推广了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应用,整体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领先,使大庆油田年产油5000万吨连续稳产了27年。21世纪,提出并组织开展了三元复合驱等、三次采油方法开发三类油层以及与化学驱配套的工艺技术等项研究工作。参加工作50多年来,王德民一直在大庆油田从事油田开发技术研究工作,先后多次放弃了调往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拒绝了国内外大公司的高薪聘请,现为东北石油大学的特聘教授,83岁高龄依然正常授课。——摘编自犁痕《走进王德民》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德民对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德民等先进人物体现的精神品质。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陶行知(陶行知(18911946—1917),安徽歙县人。幼年求学于当地崇一学堂,学习经学、英文、理化等课程,并以“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的座右铭来激励自己。青年时期前往美国师从杜威,全面学习其实用主义教育理论。1927年学成回国,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大学任教。1930年正值“国民革命的势力高涨之秋”,陶行之指出“惟既有国民政治上的革命,同时还须有教育上的革命”,在南京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在系列实践的基础上,年陶行知发表《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理论逐步形成。他认为“拿全部生活作为教育对象”“过什么样的生活,便受什么样的教育”。同时对杜威的“学校即社会”命题进行了批判,提出了“社会即学校”观点。在教学方法上则强调:“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法、学法、做法应当是合一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指出其对当前学校教育的启示。——摘编自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3题,共21分)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林伯渠铜像。

林伯渠(1886—1960)生于湖南临澧;1905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过辛亥革命;二次革命等。1921年1月加入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1922年负责国民党改组工作。他参加过南昌起义、长征等。1937年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1949年9月任新政协筹备会代理秘书长。10月1日主持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林伯渠铜像矗立在三级台阶上,代表他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三个历史阶段。

——整理自林伯渠故居相关文字介绍等材料二早在大革命时期,林伯渠已经是国民党中常委,很有声望了,但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他严格参加所在支部的组织生活,对党组织所布置的任务,他总是不折不扣地努力去完成。当时他每月工资300余元,很大部分都交了党费。主政陕甘宁边区政府期间,他积极培育延安作风,在日记中写道“一、遵守党纪。二、戒骄傲自满。三、必须有系统的进行监督。四、坚持马列主义教育”。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后,林伯渠又为自己拟定继续保持艰苦奋斗作风的《入城守则》:不做旧诗;不持手杖;不吸纸烟;每天挤时间读书报;每天挤时间散步;尽可能地接近实践与实践。六条“守则”充分体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初心和执着的精神追求。——摘编自王相坤《从国民党中常委到新中国开国大典主持人》等(1)毛泽东曾评价林伯渠:“在历史进程中;你总站在革命的最前线”。结合材料及所学,对此进行解读。(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2)概括林伯渠身上体现出的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21、历史人物和时代特征。

张謇事迹年表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任选两个角度阐释张謇的事迹年表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则是中国土地人口,世界莫及。我们生在中国,实为幸福。各国贤豪皆羡幕此英雄用武之地,而不可得。我们生在中国,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反都是沉沉默默,让异族儿据我上游。······实为可叹!所以西人知中国不能利用此土地也。于是占旅顺、占大连、占九龙等处。谓中国人怕他。殊不知我们自己能立志恢复。他还是要怕我的。即现在中国与米国(指美国)禁约的风潮起。不独米国人心惶恐。欧西各国亦莫不震惊。此不过我国民小举动耳。各国则震动若是,倘有什么大举动,则各国还了得吗?所以现在中国要由我们四万万国民兴起。今天我们是最先兴起一日,从今后要用尽我们的力量,提起这件改革的事情来。我们放下精神说要中国兴,中国断断乎没有不兴的道理。——《中国决不会沦亡)(孙中山在1905年8月13日出席日本东京华侨和留学生举行的欢迎大会上所作的演讲)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5题,共30分)23、(历史——选修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

——[清]施琅《靖海纪事》材料二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

——《明清史料丁编》材料三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清]施琅《靖海纪事》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24、“我立志选择最能为人类谋福利的职业。这样我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是17岁的马克思在他的中学毕业试卷上写下的话。谈谈你读后的感想。25、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的目标。“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等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时期;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

(2)古代东西方的先哲孔子和柏拉图对理想社会的标准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孔子和柏拉图所提出的理想社会的标准。2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杨度(1874~1931年),早年师从大儒王闿运学习“帝王之学”(辅佐“非常之人”,成“帝”成“王”,建非常之功勋)。甲午战争后,杨度的思想逐渐趋于维新,两度留学日本,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思想,1907年回国,开设宪法讲座,为王公大臣讲授法律常识,参与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当选民国大总统,1915年,杨度呈送《君宪救国论》,提出“中国如不废共和,立君主,则强国无望,富国无望,终归于亡国而已故以专制之权,行立宪之业”,深得袁世凯赞许,与严复等在北京发起筹安会,推动帝制。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杨度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破灭,心灰意冷,一心向佛。晚年逐渐倾向革命,先是追随孙中山,为广州革命政府提供秘密情报,后积极营救李大钊,并于1929年秋,在白色恐怖最严重时期成为中共特别党员,除了提供情报,还以卖字画等方式筹集资金,捐助革命事业。杨度(1874~1931年),早年师从大儒王闿运学习“帝王之学”(辅佐“非常之人”,成“帝”成“王”,建非常之功勋)。甲午战争后,杨度的思想逐渐趋于维新,两度留学日本,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思想,1907年回国,开设宪法讲座,为王公大臣讲授法律常识,参与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当选民国大总统,1915年,杨度呈送《君宪救国论》,提出“中国如不废共和,立君主,则强国无望,富国无望,终归于亡国而已故以专制之权,行立宪之业”,深得袁世凯赞许,与严复等在北京发起筹安会,推动帝制。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杨度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破灭,心灰意冷,一心向佛。晚年逐渐倾向革命,先是追随孙中山,为广州革命政府提供秘密情报,后积极营救李大钊,并于1929年秋,在白色恐怖最严重时期成为中共特别党员,除了提供情报,还以卖字画等方式筹集资金,捐助革命事业。——摘编自黄昊《杨度研究述评》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杨度富有传奇彩色的主要人生经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杨度一生的主要政治活动。27、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的目标。“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等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时期;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

(2)古代东西方的先哲孔子和柏拉图对理想社会的标准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孔子和柏拉图所提出的理想社会的标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D【分析】秦朝治国以法家学说为理论基础;故A错误;秦始皇没有延续分封制,故B错误;秦朝仍然实行王位世袭制,故C错误;秦朝削弱了宗法制,推翻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儒家学派的学者,面对着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秦朝制度变革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错误选项,进行正确判断。2、B【分析】鉴真东渡是向日本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与材料中的“希望得到其他国家优秀的东西”不符,故答案为B项。玄奘西游推动中国对佛教经典的翻译和研究;“新罗坊”的开设推动中国学习新罗人的造船修船航海的技术、波斯织法与图案风格的采用均符合材料中的“希望得到其他国家优秀的东西”,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

点睛:本题属于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干意思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3、D【分析】【详解】

通过《尼布楚条约》,尼布楚地区划入俄国的版图,①的表述错误,因此排除A、B两项;《尼布楚条约》确立了中俄东部边界,④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信息表明,中俄两国依照自然的界线划分各自疆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的地区为中国领土,②③正确,故选D。4、B【分析】【详解】

据题意可知,列宁主张由工会来执行领导工作,把工会放在核心位置,这带有强烈的革命理想化色彩,故选B;列宁的这一主张带有理想主义色彩,并不能适应社会主义革命的要求,排除A;CD项内容由题意均无法体现,排除。5、C【分析】【详解】

根据“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并结合所学可知,马克思领导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支持世界上第一次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巴黎公社革命,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①③④C正确;他并没有创建和领导世界上的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共产国际。②错误,排除ABD。6、B【分析】【分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思想;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柏拉图的理念论不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原。亚里士多德不仅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而且认为客观世界是人类认识的来源。故答案为B。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7、D【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基础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此题比较简单,直接根据材料信息“巨大财富”“日益贫困”,即可直接判断得出正确答案,即D项《资本论》,正确。ABC三项均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及其《资本论》二、判断题(共3题,共6分)8、B【分析】【详解】

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并不都是由孙中山直接领导的。故题目表述错误。9、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的先行者,是推动20世纪初政治变革的先驱,故题干说法正确。10、B【分析】【详解】

“无产阶级革命可以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是列宁的观点,故题干表述错误。三、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8分)11、略

【分析】【详解】

第(1)题;主要考查的对于史料的阅读理解和概括能力。根据“把雍正改革放到雍正帝全部历史中去分析”推知全面评价人物生平;根据“人们更是津津乐道雍正帝的伦理道德,至于他的改革业绩当然不会成为议论的主题”推出重伦理轻事功;根据“雍正史中有些历史疑案,因资料不足难于论定”和“民国初年反清排满,丑化清朝皇帝”推出存在误解;歪曲史事的倾向。

第(2)题,影响评价雍正帝的因素在材料中均有体现,注意主义概括。根据“受到研究者主观因素”制约推知研究者主观因素;根据“因资料不足难于论定”推知历史资料欠缺;根据“民国初年反清排满,丑化清朝皇帝”,推知政治局面变化。【解析】(1)全面评价人物生平;重伦理轻事功;存在误解;歪曲史事的倾向。

(2)因素:研究者主观因素;历史资料欠缺;政治局面变化。12、略

【分析】【详解】

(1)背景;依据材料“在恢复生产运动中,孟泰崭露头角。他率领工人冒严寒在鞍钢几十里矿区收集并修理可用器材和零件组成备用品仓库”;“1960年初苏联停止对我国供应大型札辊,致使鞍钢面临停产的威胁”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新中国初期的形势、中苏关系、人民当家做主、社会主义工业化等方面归纳。

(2)意义,依据材料“朝鲜战争爆发后,孟泰主动请缨日夜守在高炉上,随时准备在空袭时用自己的身体护卫高炉。1960年初苏联停止对我国供应大型札辊”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无产阶级先进性、时代价值观等方面归纳。【解析】(1)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严峻的周边国际形势;中苏关系恶化;人民实现当家做主;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蓬勃开展。

(2)意义: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影响了一个时代的价值观。1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文学流派:根据“揭露当时社会制度的虚伪和罪恶;并把批判的锋芒指向这个制度”得出批判现实主义。原因:根据“揭露当时社会制度的虚伪和罪恶”得出俄国国内矛盾失锐,封建主义等各种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根据“面临由这种批判激发出来的革命行动时,托尔斯泰又惊恐万状”得出俄国软弱的资本主义对封建势力的依赖。

(2)历史事件:根据“创办全俄政治报”;结合所学得出列宁创办《火星报》;根据“建立我们所希望的组织”得出建立布尔什维克党。意义:根据所学,可从创办《火星报》有利于革命理论的宣传,为建党奠定基础;建立布尔什维克党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俄国革命迎来了新的曙光等分析回答。

(3)困难:根据“到一九二一年十二月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开会时;全俄电气化计划已经执行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结合1920年苏俄的社会背景,可从国内战争的破坏;自然灾害的冲击、国内政治危机的压力等分析总结。政策:根据“一九二一年”,结合所学得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点睛】【解析】(1)文学流派:批判现实主义。原因:俄国国内矛盾失锐;封建主义等各种势力对人民的压迫;俄国软弱的资本主义对封建势力的依赖。

(2)历史事件:列宁创办《火星报》;建立布尔什维克党。意义:创办《火星报》有利于革命理论的宣传;为建党奠定基础。建立布尔什维克党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俄国革命迎来了新的曙光。

(3)困难:国内战争的破坏;自然灾害的冲击;国内政治危机的压力。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4、略

【分析】【详解】

(1)不同:福泽谕吉:根据材料“该书反对传统儒学;提倡实学”可知,重在改造思想,反对儒学,提倡实学;根据材料“反对政府专制,提倡四民平等;男女平等”可知,反对专制,主张平等;根据材料“提出‘人人独立,国家就能独立’,培养国民‘文明的精神’”可知,重视个人独立;根据材料“主张国与国平等,批评中国妄自尊大,并预言要‘将中国导向文明之国,唯有推翻满清政府,此外别无他途’。”可知,主张对外扩张,侵略中国。张之洞:根据材料“该书推崇儒学为正宗”可知,推崇儒学;根据材料“津津乐道于‘中体西用’,视平等、民权、独立、自由等一切有损君权、官权、儒教的变法思想为异端邪说”可知,主张中体西用;反对民主平等,维护专制。相同:根据材料可知,两人都主张向西方学习;根据材料可知,两人都重视新式教育。

(2)原因:根据材料“他一生不做官,只从事翻译、著书、教育工作”可知,福泽谕吉不计个人利益得失,根据材料“以防变法失败殃及自身,最初只印了300册送往北京,进呈光绪帝”可知,张之洞明哲保身;根据材料“他苦学英语,两度访美,游历欧洲”可知,福泽谕吉对于西方的了解更深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之洞对于西方的认识停留于表面;根据材料“以提供民众读本和小学课本为目的’编写,共发行340万册(当时日本人口3500万)”可知,福泽谕吉注重影响社会基层,根据材料“进呈光绪帝,分送部分官员,在民间影响甚微(按当时中国人口计算,150万人中才可能有一人读过此书)”可知,张之洞关注的是社会上层;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福泽谕吉的思想顺应时代潮流,张之洞意在维护专制,违背历史发展潮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的封建势力较为强大。【解析】(1)不同:福泽谕吉:重在改造思想;反对儒学,提倡实学;反对专制,主张平等;重视个人独立;主张对外扩张,侵略中国。张之洞:推崇儒学;主张中体西用;反对民主平等,维护专制。相同:都主张向西方学习;都重视新式教育。

(2)原因:福泽谕吉不计个人利益得失,张之洞明哲保身;福泽谕吉对于西方的了解更深入,张之洞对于西方的认识停留于表面;福泽谕吉注重影响社会基层,张之洞关注的是社会上层;福泽谕吉的思想顺应时代潮流,张之洞意在维护专制,违背历史发展潮流;近代中国的封建势力较为强大。15、略

【分析】【详解】

(1)性质:根据“一下子把他们所毁坏的政权反而变得像黄金时代了看到政局混乱”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柏拉图所说的新政权是寡头政治;被新政权“毁坏的政权”指的是民主政治。

(2)被毁坏的政权指的是雅典的民主政体,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政体的局限主要是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不适用于人口多、地域广的国家。享有民主权利的主体为成年男性,众多的妇女和外邦人被排斥在民主殿堂之外。抽签选举、轮流坐庄和陶片放逐法,具有随意性,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素质:根据“推崇真正的哲学,使哲学家获得政权,成为哲学家,或者政治家奇迹般地成为哲学家”可知柏拉图认为理想的治国者应该是具有完美德行和高超智慧的德高望重的哲学家,只有他们才能明了正义,按理性去公正地治理国家。【解析】(1)性质:寡头政治;民主政治。

(2)局限:①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不适用于人口多;地域广的国家。②享有民主权利的主体为成年男性,众多的妇女和外邦人被排斥在民主殿堂之外。③抽签选举、轮流坐庄和陶片放逐法,具有随意性,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素质:柏拉图认为理想的治国者应该是具有完美德行和高超智慧的德高望重的哲学家,只有他们才能明了正义,按理性去公正地治理国家。16、略

【分析】【详解】

本题以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教育”入题;考查了学生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归纳总结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应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评价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

(1)第一问由材料“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可以分析出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后一个问实际上问的就是这一教育思想的重大意义,属于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回忆教材即可。

(2)解答本题要注意抓住“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初期;”这一时间概念。评价题要本着全面性的观点进行分析。

(3)材料提供的信息比较直白明了:“拿破仑通过《教育基本法》等法令实施教育改革;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可以得出“教育立法”的结论;“初等学校;中等学校、专科学校和军事学校等”。可以反映出“拿破仑时期建立了比较完备的近代教育体系”。“目的”从最后一句话里面可以看出来。

(4)“启示题”要把握一种解题方法:综合前问得答案。【解析】(1)“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打破了奴隶社会“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格局,把教育对象扩大到平民子弟。

(2)鸦片战争后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洋务运动兴起;迫切需要近代人才。培养了一批翻译;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人才;但单纯学习西方科技,没有改变教育制度。

(3)教育立法,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建立了比较完备的近代教育体系。培养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服务的人才,为了政治稳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4)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17、略

【分析】【详解】

(1)根据“18世纪生物物种进化的思想已经出现”可得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根据“达尔文的祖父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医生和博物学家;是进化论的先驱之一。达尔文16岁时,被送到爱丁堡大学学医,他对学医没有兴趣,却在生物学业余研究中对进化论有了接触”可得出家学影响,个人兴趣,优秀的科学素养,继承了前人的研究成果。

(2)根据所学可从有力挑战了神学创世说;推动了近代生物学的发展;对人类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产生深远影响等方面概括。【解析】(1)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家学影响,个人兴趣,优秀的科学素养;继承了前人的研究成果。

(2)有力挑战了神学创世说;推动了近代生物学的发展;对人类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产生深远影响。18、略

【分析】【详解】

(1)贡献:根据材料“1961年;刚工作几个月就推导出了新的油井压力计算公式,对于大庆油田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可知,王德民推动了大庆油田的开发,为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实现石油基本自给做出重大贡献;根据材料“提出并组织开展了三元复合驱等;三次采油方法开发三类油层以及与化学驱配套的工艺技术等项研究工作”“现为东北石油大学的特聘教授,83岁高龄依然正常授课”可知,王德民培养了大量石油开发的科研技术人才。根据材料“组织完成了‘化学驱’三次采油技术攻关,推广了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应用,整体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领先,使大庆油田年产油5000万吨连续稳产了27年”可以得出,王德民使中国的相关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精神品质:开放性试题。根据材料中王德民的投身石油事业、拒绝高薪聘请、高龄依然授课等内容,从热爱祖国、甘于奉献、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等角度总结回答。【解析】(1)推动了大庆油田的开发;为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实现石油基本自给做出重大贡献;培养了大量石油开发的科研技术人才,使中国的相关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热爱祖国;甘于奉献;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等。19、略

【分析】【详解】

(1)原因:根据材料“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可知,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根据材料“在系列实践的基础上,1930年陶行知发表《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理论逐步形成”“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法;学法、做法应当是合一的”可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材料“幼年求学于当地崇一学堂,学习经学、英文、理化等课程”“青年时期前往美国师从杜威,全面学习其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可知,中西方教育的影响;根据材料“1917年学成回国,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大学任教。1927年正值‘国民革命的势力高涨之秋’,陶行之指出‘惟既有国民政治上的革命,同时还须有教育上的革命’”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推动。

(2)内容:根据材料“在系列实践的基础上,1930年陶行知发表《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理论逐步形成。他认为‘拿全部生活作为教育对象’‘过什么样的生活,便受什么样的教育’”可知,“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根据材料“同时对杜威的‘学校即社会’命题进行了批判,提出了‘社会即学校’观点。在教学方法上则强调:‘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法、学法、做法应当是合一的’”可知,“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启示: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从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理念;要有大教育观,将教育与社会其他方面相联系以构建和谐社会;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方面分析启示。【解析】(1)原因: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西方教育的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推动。

(2)内容:“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任答两点)

启示: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理念;要有大教育观,将教育与社会其他方面相联系以构建和谐社会;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任答两点)四、论述题(共3题,共21分)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1905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过辛亥革命;二次革命等”,结合所学,可从20世纪初,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加剧,林伯渠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二次革命等,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奋斗着等方面进行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1921年1月加入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1922年负责国民党改组工作1937年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1949年9月任新政协筹备会代理秘书长”,结合所学,可从受十月革命影响的林伯渠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批党员,为国共合作搭建桥梁;大革命失败后,他走上武装反抗国民党的道路,参加南昌起义、长征等;全面抗战期间,他主政陕甘宁边区政府,带头培养延安精神;解放战争胜利前夕,他参与政治协商会议,为筹建新中国做贡献等,分析说明林伯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贡献。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根据“10月1日主持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结合所学,可从1949林伯渠主持新中国的开国大典,建国后,他担任新中国政府秘书长,人大副委员长等,继续为新中国政权巩固、经济恢复奉献着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最后总结说明,林伯渠为中国的民族的复兴、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建立及建设贡献了一生,他是中国共产党员的杰出代表,是青年学习的榜样。

(2)品格:根据“继续保持艰苦奋斗作风”得出艰苦奋斗;根据“坚持马列主义教育”得出立场坚定;根据“不吸纸烟”得出勤俭节约;根据“必须有系统的进行监督”得出平等民主;根据“《入城守则》”得出以身作则;根据“戒骄傲自满”得出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根据“他每月工资300余元;很大部分都交了党费”得出无私奉献等。

【点睛】【解析】(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0世纪初;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加剧,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成为时代潮流。林伯渠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革命失败后参加反对专制维护共和的二次革命等,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奋斗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受十月革命影响的林伯渠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批党员,为国共合作搭建桥梁;大革命失败后,他走上武装反抗国民党的道路,参加南昌起义;长征等。全面抗战期间,他主政陕甘宁边区政府,带头培养延安精神;解放战争胜利前夕,他参与政治协商会议,为筹建新中国做贡献。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1949林伯渠成为新中国的开国大典的主持人;建国后,他担任新中国政府秘书长,人大副委员长等继续为新中国政权巩固;经济恢复奉献着。

总之;在民族危难之际,在党和人民需要之时,正如毛泽东对林伯渠的评价“总是站在革命的最前线”。他为民族的复兴,为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新中国的建立及建设贡献了一生。他是中国共产党员的杰出代表,是青年的榜样。(此部分可以渗透在不同时期表述)

(2)品格:艰苦奋斗、立场坚定、勤俭节约、平等民主、以身作则、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无私奉献等21、略

【分析】【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中张謇的行为及结果来看,联系当时的社会性质,可拟定论点为近代中国在半殖第半封建化社会中的艰难转型。关于阐释可从当时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出现的原因及材料中张謇的行为、结果等方面去论述近代中国在半殖第半封建化社会中的艰难转型的观点,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解析】示例:

论点:近代中国在半殖第半封建化社会中的艰难转型。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和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张謇放弃状元的身份,毅然投入到中国兴办实业的浪潮中,其中在1903年去日本的考察过程中,张謇对日本明治维新的成果赞赏有加,归国之后,在中国主张立宪制,发展实业及请愿活动,助推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辛亥革命后,张謇在国民政府中出任要职,对民族工业发展采取积极措施,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春天的重要原因。但是因为袁世凯的卖国行为,张謇辞去公职,致力于实业的发展,成为近代中国著名的“状元实业家”,由于中国的特殊社会性质,张謇的行为在近代化过程中举步维艰。这也说明了民族工业获得发展的前提是民族独立。22、略

【分析】【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解答本题首先应该根据材料内容总结论点,再结合所学围绕论点展开论述。如根据“现在中国要由我们四万万国民兴起。今天我们是最先兴起一日,从今后要用尽我们的力量,提起这件改革的事情来。我们放下精神说要中国兴,中国断断乎没有不兴的道理”可知孙中山认为国民兴起就会实现国家振兴,对于该观点可以持赞成态度,结合中国近代的各个阶层掀起的救亡图存运动展开论述,言之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