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问题是()A.苏湖地区粮食获得了大丰收B.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C.苏湖地区是我国的经济重心D.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丰饶的粮仓2、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这一年应该是()A.19世纪90年代B.公元前19世纪90年代C.公元前18世纪90年代D.18世纪90年代3、唐朝青年李进是非常有名的骑射好手,一天他告别父母。满怀信心的赶赴洛阳参加武举考试,一举夺得桂冠。这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个皇帝统治时期A.唐高宗B.唐太宗C.唐高祖D.武则天4、李白的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描述的是()A.长平之战B.秦完成统一C.陈胜、吴广起义D.楚汉之争5、黄河和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它们孕育了一代代辛勤聪颖的中国人。6000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居民是()A.元谋人B.半坡人C.北京人D.河姆渡人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6、______、吴广领导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它最初发生在______(古地名)。7、皇帝,取“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之意。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漫长帝制社会里,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皇帝的决策直接关系到国运的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沁园春.雪》【材料二】“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唐太宗【材料三】“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资治通鉴》【材料四】“玄烨是中华帝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统治者之一,他的统治时间不仅仅是最长的,而且也是最具活力的””他幼年登基,斗鳌拜、平三藩,亲征雅克萨,创一代盛世。”【材料五】“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材料四中的“玄烨”是清朝的哪位皇帝?他所开创的盛世局面是什么?23根据材料五;回答军机处的职能。

对外交往是国家之间文明的交流,对外交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历史证明,任何国家要发展,需要开放的对外政策,封闭、自守都是不可取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4唐朝时;中日交往频繁,无论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都为中日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请你分别举出他们当中的一位代表人物。

8、___姓李名耳,是___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在政治上主张“_______”。9、1421年;明太祖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判断:______;改正:______。10、唐代书法名家辈出,______的书法具有“端正劲美,雄浑敦厚”的特点。11、【题文】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的历史贡献是修建了灵渠。12、春秋时期的孔子既是伟大的____家,又是伟大的____家。13、太宗时期,把______嫁入吐蕃,促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交往。14、______用树皮,麻头,破布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司马迁撰写的______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5、商朝又称为殷商,是因为商朝开国国君盘庚定都在殷。()16、约公元2070年,黄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______(判断对错)17、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间是公元前230年。()18、四羊方尊,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______19、青铜器和牛耕的推广应用,使得春秋战国大量开垦荒地和深耕细作成为可能。______(判断对错)20、杜甫诗“忆昔日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反咉的是唐朝的开元盛世局面。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辨析题(共2题,共8分)21、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由于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指的是战国时期修建的灵渠这一水利工程。上述说法对不对?请说明理由。22、我国历史上“家天下”局面是禹开始的。()评卷人得分五、改错题(共3题,共12分)23、得益于甲骨文的发现,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西周开始的。______(判断对错)24、三国时,吴国造船业发达,230年卫温率万人大船队到达台湾。______(判断对错)25、秦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奴隶制国家。______(判断对错)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B【分析】宋朝时期;伴随着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故选B.

本题以“苏湖熟;天下足”为依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知识.

本题以“苏湖熟,天下足”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解析】【答案】B2、A【分析】世纪;年代都是纪年的单位。一般公历纪元以百年为分期;100年为一世纪;每世纪纪年又以10年为一“年代”,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这一年应该是19世纪90年代。

故选:A。

本题以甲骨文的发现为切入点;考查世纪和年代的计算。

注意识记世纪和年代的计算方法。【解析】A3、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武举制度。题干中的提示词为“武举考试”,是科举制度的一种,中国历史上的武举制度创始于唐代。唐代武则天始创选拔武将的武举考试,由兵部主持武举考试,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跤等。故选D。【解析】D4、B【分析】【解析】试题分析:李白的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中“六合”泛指天下,描述的是秦完成统一的史实,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秦国统一六国【解析】【答案】B5、B【分析】生活在距今约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的半坡原始居民;是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种植蔬菜,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

故选B.

本题考查半坡人的相关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史实.考查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解析】B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6、略

【分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故答案为:

公元前209年;大泽乡.

本题考查陈胜吴广起义.

本题以陈胜吴广起义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解析】公元前209年;大泽乡7、略

【分析】22本题考查了康熙帝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成年后先后平定三藩、亲征噶尔丹、保卫雅克萨(驱逐沙俄侵略军),以尼布楚条约确保清王朝在黑龙江流域的领土控制,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他所开创的盛世局面是康乾盛世。23本题考查了军机处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笔记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它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根据材料五内容,可以判断军机处的职能是“承旨、出政”。24本题考查的是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相关史实。隋唐时期,日本派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唐朝先进文化。回国后,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了政治改革。如这一时期来唐朝的空海、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中;鉴真是中国唐朝著名的僧人,应日本圣武天皇的约请,鉴真六次东渡,历尽艰辛,终于在天宝十三年(754年)携同弟子到达日本,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鉴真不仅把律宗传到日本,而且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也传到了日本,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日本现存的唐招提寺,就是鉴真和弟子创建的。佛殿样式优美,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解析】22;康熙帝;康乾盛世。

23;“承旨、出政”

24;空海、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中任意一个;鉴真。

8、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老子的相关内容。老子即老聃,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相传为楚国人。他认为事物都有相互对立和相互联系的两方面,含有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法。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故填:老子、道、无为而治。【解析】老子、道、无为而治

9、略

【分析】1421年;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明成祖迁都北京,开始大规模营建北京城.因此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把明太祖改为明成祖.

本题考查的是明成祖迁都.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属基础题.【解析】×;将明太祖改为明成祖10、颜真卿【分析】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颜真卿,他自创“颜体”,其楷书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

故答案为:

颜真卿。

本题主要考查颜真卿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的相关史实。【解析】颜真卿11、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的历史贡献。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的历史贡献是在成都平原的岷江中游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解析】【答案】错误:灵渠订正:都江堰12、思想教育【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孔子的评价;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13、略

【分析】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交往。

故答案为:

文成公主。

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知道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交往。

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解析】文成公主14、略

【分析】东汉蔡伦改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故答案为:

蔡伦;《史记》.

本题以“改进了造纸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切入点;考查的是造纸术的改进和《史记》的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蔡伦改进造纸术和《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解析】蔡伦;《史记》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5、×【分析】本题考查商朝的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本题是错误的。故选F。【解析】F16、×【分析】约公元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不是黄帝。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夏朝的建立;知道建立夏朝的是禹,不是黄帝。

本题考查夏朝的建立,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解析】×17、×【分析】【分析】公元前230年是秦朝开始逐步灭六国的开始,公元前221年秦灭掉六国,完成国家统一。【点评】需要学生对时间的记忆。18、×【分析】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到了夏朝,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等。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故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本题主要考查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青铜器的相关史实。【解析】×19、×【分析】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故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的相关史实。【解析】×20、√【分析】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治世局面,唐朝进入繁盛时期。故杜甫诗“忆昔日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反咉的是唐朝的开元盛世局面。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开元盛世;注意把握开元盛世的表现。

注意理解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和表现。【解析】√四、辨析题(共2题,共8分)21、不对。“它”指的是都江堰,不是灵渠。【分析】【分析】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因而题干所说的“它”指的是战国时期修建的都江堰这一水利工程,不是灵渠。故答案为:不对。“它”指的是都江堰,不是灵渠。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