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教版高一地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6月22日至9月23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北京地区白昼变化为:短→长→短B.香港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为:低→高→低C.北极圈内极昼范围为:大→小→大D.南极圈内极夜范围为:小→大→小2、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区位因素是()A.交通运输条件B.市场需求量C.国家政策D.光热和降水3、如果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变大,则()A.五带的范围不变B.热带、温带的范围不变,寒带消失C.热带、寒带的范围将变小,温带的范围变大D.热带、寒带的范围将变大,温带的范围变小4、环境人口容量是一地能持续供养的最适宜的人口数量。()A.正确B.错误5、读“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重及其年增长率变化预测图”;完成1-2题。
针对未来我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预测变化;我国政府应()
①调整生育政策。
②推迟退休年龄。
③加大对外劳务输出。
④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就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6、国庆节放假期间,广州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是()A.昼长夜短B.白昼在变短C.昼短夜长D.白昼在变长7、下图为“北半球局部大气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则A、B、C三地()A.A地为陆地,B.C为海洋B.A地为海洋,B.C为陆地C.C两地的气温比A地低D.C两地的空气流向A地8、【题文】读下面的工业发展过程示意图,t1、t2、t3为三个发展阶段;A;B、C为三次技术革命的标志,O、P、Q为工业中心及工业部门。完成(1)~(2)题。
(1)若P为工业部门;则指。
A.钢铁、煤炭B.计算机;核工业。
C.汽车、航天飞机D.电力;化学。
(2)大部分在t3阶段形成的工业区;具有共同特点是。
A.都为高技术产业B.以轻工业为主。
C.以中小型企业为主D.多分布在大城市9、【题文】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从立夏(5月5日前后)至立秋(8月7日前后)A.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逐渐增大B.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后减小C.是观赏北京香山红叶的最佳季节D.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10、下图示意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甲地(23°26′S)与C的经度相同。当甲地与C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时,日期约为A.4月8日或9月5日左右B.5月6日或8月5日左右C.11月7日或2月8日左右D.6月22日或3月21日左右2.当直射点从B移向C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北极地区的极昼范围越来越大B.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北极地区的极夜范围越来越小C.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北极地区的极昼范围越来越小D.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北极地区的极夜范围越来越大11、【题文】近年来,我国派往海外留学生,学成不归国现象严重,这一现象的影响是A.导致劳动力普遍不足B.促进移入国的经济发展C.造成人才流失D.有利于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12、【题文】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判断;图中M地的气候成因及特征是。
A.全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B.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C.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D.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温和多雨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3、.读下列材料及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回答问题。(共10分)冰岛位于北大西洋中部,靠近北极圈,为欧洲第二大岛。属寒温带海洋性气候,秋季和冬初可见极光,多火山和地热喷泉。当地时间2014年9月1日,冰岛巴达本加火山再度喷发,冰岛气象局已经上调至最高级别的红色预警。(1)板块构造学说把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分成六大板块。冰岛处于板块和板块之间,处于边界。(3分)(2)冰岛被称为“冰与火的世界”,试解释其原因。(4分)(3)据图分析,红海的面积将逐渐变(小或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3分)14、读下面“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热力因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每空1分,共7分)(1)高空C比D的气压_____(高或低),地面A比B的气压________(高或低)。(2)A比B的温度___________(高或低)。(3)ABCD之间的热力环流呈__________(顺或逆)时针方向流动。(4)如果A地是海洋,B地是陆地,则此时应该是______(白天或夜晚),此时A地与B地间吹_____风。(5)此时高空C与D之间吹__________风。15、【题文】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图并回答问题。(每空1分,共9分)
(1)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____。
(2)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____
运输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3)图2的①、②两线中,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____________线。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的人口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社会经济问题。16、读图2-10;完成下列问题。
图2-10某地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1)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无④;只受①③影响,则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①与③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际大气中;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此图表示的地区在____________________(南或北)半球,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M、N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地,原因是什么?17、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0分)(1)图中①②③④出现的自然带地域分异,反映的是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这一规律形成的基础是___。(2)①的气候类型为____②的气候类型为____,成因是,③的气候类型为__,气候特点是。(3)图中A~C依次出现的自然带反映的是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这一规律形成的基础是。这种分异在纬度表现的最为明显。18、我国某校“环球探险社团”在暑期进行了网上模拟探险活动,下图表示探险区域和探险路线,读图回答问题。(11分)(1)纬度接近的A、B两地,B地自然带为,A为,A区域自然带形成的主导因素是。由B向E方向的自然带分异规律是。(4分)(2)探险社团经过F(沿海)时,当地的气候特征为,成因是。(2分)(3)坐船航行途径D海域时,此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有。(双选)(2分)A.轮船顺风顺水B.轮船逆风逆水C.白昼越越长D.太阳从东偏北方向升起(4)下图中最有可能在E地拍摄的照片是,该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C景观的形成原因是。(3分)19、【题文】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能持续供养的最适宜的人口数量20、【题文】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从近日点向远日点运行时,无锡的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白昼越来越长。21、【题文】建设新城和卫星城的重要意义在于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促进城市化发展。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2题,共8分)22、从天文意义来看,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春秋二季就是冬夏的过渡季节。()23、商业网点布局的原则是市场最优和交通最优。评卷人得分五、填表题(共2题,共20分)24、将下列事物的代号,根据其内在因果联系,填入下面的方框中。(每空2分,共16分)A.地球处在比较稳定的宇宙环境之中B.日地距离适中C.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D.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不太大E.适宜的温度F.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G.体积和质量适中H.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25、将下列事物的代号,根据其内在因果联系,填入下面的方框中。(每空2分,共16分)A.地球处在比较稳定的宇宙环境之中B.日地距离适中C.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D.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不太大E.适宜的温度F.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G.体积和质量适中H.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3题,共18分)26、【题文】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广东省大致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珠江三角洲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珠三角产业主要向粤北;粤西方向转移(见下图)。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早期我国台湾电子企业生产工厂大量西移至广东东莞等地,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低廉。改革开放以来,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合作过程中,曾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加工贸易模式。
(1)简述珠三角产业向粤北;粤西方向转移对粤北、粤西的影响。(8分)
(2)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的方向。(4分)27、【题文】读下表数据资料及乙图人口年龄构成图;回答:(8分)
(1)计算:甲组的总死亡率为____。
(2)乙组的人口构成与上图中的哪一点比较接近____。
(3)按照各年龄组死亡率甲组比乙组____(高或低)。总人口死亡率甲组比乙组____(高或低)。
(4)产生上述反差现象的原因是____。
(5)社会经济越发达,死亡率应该越低,但发达国家人口的死亡率高于发展中国家,原因是____。
(6)某些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过慢,可能会对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你认为这些国家可以采取的人口政策有____、____。28、2015年7月;某天气系统在台湾登陆,读图回答。(8分)
(1)影响台湾、福建省的天气系统是。当A点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以上称_______。(2)该系统影响我国的季节一般是________,此时,其有利影响____。(3)该系统危害主要表现在:____、特大暴雨和风暴潮。(4)风暴潮和海啸一样会对沿海地区产生极大破坏力,为了减轻灾害的影响你有哪些合理化的建议?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B【分析】【解析】试题分析:6月22日至9月2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逐渐向南移,故北京的昼长变化,由昼最长变位昼夜平分,即昼长逐渐变短,A错误;香港的纬度位于22°N附近,故太阳直射点先接近香港,再远离,故香港的正午太阳高度由低→高→低,B正确;北极圈内极昼范围最大到没有,故C项错误;南极圈内极夜范围从最大到没有,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的综合分析。【解析】【答案】B2、B【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3、C【分析】【分析】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变大;即黄赤交角变小,则回归线度数变小,则热带范围变小;而极圈度数与黄赤交角度数互余,故极圈度数变大,则极圈到极点的范围即寒带的范围变小,则温带的范围变大。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黄赤交角与回归线和极圈的度数关系。4、B【分析】本题考查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人口容量概念。环境人口容量是指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所能够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也称为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地区能够持续供养的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因此,本题叙述错误。故选B。【解析】B5、B【分析】解:由题;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高,劳动力资源丰富,就业压力大,所以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外劳务输出,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进而减轻就业压力;而推迟退休年龄,会增加就业压力。劳动适龄人口比重逐渐降低,我国政府应该调整生育政策。
故选:B。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使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不断改善,导致了人类死亡率的下降。同时,人类的生育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从早婚多育转变为晚婚少育,从而造成生育率下降,最终实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无论是人口的发展;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还是城市的发展、文化的发展等,都是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
本题以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重及其年增长率变化预测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地区分布。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解析】B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6、BC【分析】试题分析:国庆节为10月1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并向南移动,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解析】【答案】BC7、CD【分析】试题分析:与B.C两地相比,A地气温高,气压低,大气上升,近地面空气由B.C两地流向A地,C.D正确;海陆差异是随季节和时间变化的,海陆间的环流方向不固定,A.B错误。考点:热力环流。【解析】【答案】CD8、DC【分析】【解析】若P为工业部门则是第二次科技革命出现的工业部门。以电机的发明为起点;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不仅推动了生产技术由一般的机械化到电气化;自动化转变,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第三次科技革命后出现的新工业区以中小企业为主。A、B、D项内容都很片面。【解析】【答案】DC9、BD【分析】【解析】
从立夏(5月5日前后)至立秋(8月7日前后),中间经过夏至(6月22日前后),在夏至日,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到达最大,北京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所以从立夏至立秋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先增大后减少,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后减小,是观赏北京香山红叶的最佳季节是秋天,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解析】【答案】BD10、CABD【分析】试题解析:1.甲地的纬度23°26′S,C为0°。当甲地与C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时,即两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一样,太阳直射在23°26′S——0°之间,根据太阳直射点的轨迹示意图,选C;A、B、D项的时间,太阳直射带你在北半球,排除A、B、D。2.根据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①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就变长,夜变短;另一半球,极昼范围变小。直射点从B移向C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半球移动,根上述,选C。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解析】【答案】1.C2.C11、BC【分析】【解析】本题考查的人口迁移对迁出区的影响。积极影响是促进移入国的经济发展;不利影响是造成人才流失。【解析】【答案】BC12、BD【分析】【解析】该题的立意是考查考生对特殊气候成因的分析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地中海气候的分布、成因及特征(奇怪!年年考地中海气候,这几乎成了命题者的“通病”)。M地位于意大利,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夏季时该区域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温和多雨。【解析】【答案】BD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3、略
【分析】试题分析:(1)由板块分布图及板块构造理论可知,冰岛位于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边界类型为生长边界。(2)可由冰岛地处高纬来解释“冰”,处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活动来解释“火”。冰岛纬度高,气温低,冰川广布;冰岛位于板块交界处,火山众多,地热资源丰富。(3)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属于板块生长边界,其面积逐渐变大。考点:板块构造理论、冰岛【解析】【答案】(1)(3分)亚欧(1分),美洲(1分),生长(1分)(2)(4分)冰岛纬度高,气温低,冰川广布;冰岛位于板块交界处,火山众多,地热资源丰富。(3)(3分)大(1分),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属于板块生长边界(2分)14、略
【分析】试题分析:(1)C点位于高空等压面下方,其气压高于该等压面上的气压,D点位于高空等压面上方,其气压低于该等压面上的气压,因此C点气压比D点气压高;地面气压变化规律和高空相反,因此A点气压低于B点。(2)A点气压低于B点,说明A点受热多,温度高。(3)A点受热多,气流膨胀上升,B点受热少,气流压缩下沉,高空气流由C到D,近地面气流由B到A,因此,热力环流方向为顺时针。(4)夜晚,陆地散热速度快,气流下沉,海洋散热慢,气流上升。此时A处气压低于B处,风从B吹向A,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风向向右偏,形成西北风。(5)高空中C点气压高于D点气压,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为自东向西,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风向向右偏转,并最终和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形成南风。考点:热力环流【解析】【答案】(1)高、低(2)高(3)顺(4)夜晚、西北(5)南15、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1)城市化发展过程看从城市规模扩大;城市数量增多、形成城市群、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等方面分析;注意从图示判断。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直接根据图示E城的交通条件不断发展,而促进了城市规模的发展。(3)根据图示的图例,G城市在1950年时即为特大城市,即城市人口规模超过100万,比较①②两线的城市人口规模可判断①线符合。根据①线,在1980年之后,G城市的人口数量有色下降,反映了逆城市化的特征,其原因可从城市化发展中的一系列“城市病”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发展与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适宜高一基础性测试。掌握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和交通发展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注意从图示提取有效信息。【解析】【答案】(1)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数量增加(或出现城市群)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
(2)公路。
(3)①人口数量不断下降环境污染(或交通拥挤)地价上涨(或经济效益下降)16、略
【分析】此题考查近地面大气水平运动的基础知识,以及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特点和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解析】(1)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2)垂直指向低压。
(3)平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斜交北风向向右偏转。
(5)N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17、略
【分析】试题分析:(1)图中1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3为热带季雨林带、4为热带雨林带。由1到4纬度逐渐降低,热量条件变好,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热量为基础。(2)1地为温带季风气候、2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3地为中南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为明显的雨季和旱季,年降水量在1500mm左右。(3)由A到C,由沿海到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植被由森林过渡为草原、荒漠,体现了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在温带(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考点:三大地带性分异规律【解析】【答案】(1)纬度地带性(从赤道向两极)热量(2)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为明显的雨季和旱季(3)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水分中纬度18、略
【分析】试题分析:(1)图示A是东非高原,由于地势高,气温低,形成热带草原带,是非地带性表现;B是亚马逊平原,地处赤道,地势低平,终年高温多雨是热带雨林带,是纬度地带性表现。(2)图示是亚洲青藏高原的等温线图,气温大于0,应是青藏高原的夏季,即北半球的夏季;F海是地中海,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炎热干燥。(3)D是阿拉伯海,北印度洋一部分,夏季由于西南季风影响,洋流顺时针方向流动;由图示的航行方向,可以看出是轮船逆着西南风逆着洋流方向而行的;北半球的夏季,全球太阳日出东北。选B、D正确。(4)E是墨西哥高原,受副高压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风力作用强;a图是风蚀蘑菇,风力侵蚀形成。C图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黄土高原本身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夏季,且多暴雨,当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流水冲蚀形成的。考点:主要考查自然带、外力作用、洋流和气候。【解析】【答案】(1)热带雨林带(1分)热带草原带(1分)地形(1分)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1分)(2)炎热干燥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2分)(3)BD(2分)(全对得分)(4)a(1分)风力侵蚀作用(1分)土质疏松,降水集中,植被破坏1分19、略
【分析】【解析】
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关系。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限度。通常用环境人口容量来衡量环境承载力的大小,是最大负荷,是警戒值。而一个地区能持续供养的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表示人口合理容量。所以本题叙述错误。【解析】【答案】错误20、略
【分析】【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地球运动经过近日点是1月初,远日点是7月初,而6月22日,为无锡市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昼长最长的时候。【解析】【答案】错21、略
【分析】【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的影响。建设城市新区和卫星城是为了分散城市中心区过多的人口和工业,减轻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解析】【答案】错四、判断题(共2题,共8分)22、√【分析】【解析】从天文上看,四季的划分是以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来划分的,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春秋二季就是冬夏的过渡季节。考点:本题考查四季的划分。【解析】【答案】正确23、√【分析】本题考查商业网点的布局。【解析】【答案】正确五、填表题(共2题,共20分)24、略
【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企业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合同
- 全职劳动合同参考合同
- 5守株待兔(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
- 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Part B(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常年法律顾问服务合同
- 11 浮力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苏教版
- 建筑项目材料检测委托合同
- 中保人寿瑞祥养老保险合同范本
- 标准化苗木购销合同范本详解
- SH/T 3003-2024 石油化工合理利用能源设计导则(正式版)
- 中国人民大学613卫生统计历年真题12-16
- 人事聘用合同范本标准版
- 新疆地方教材可爱的中国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 米-伊林《十万个为什么》阅读练习+答案
- 三年级奥数专项练习-和差问题
- 强化学习 课件 第1章 强化学习概述
- 《邓稼先》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 挖掘机操作收藏手册
- 教育家精神专题讲座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