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新课标选修1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27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梭伦改革后,“穷人只能作为公民大会的成员或作为陪审员来参与国政。但这两种权利,尤其是后一种权利,到后来却证明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就渐渐成为法律和城邦的真正主人”。下列解读正确的是A.平民成为城邦的最高统治者B.平民在城邦事务中取得了一定的参与权C.贵族在政权中已无足轻重D.雅典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公民民主制度2、《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天皇依帝国议会之协赞(协助)行使立法权;司法权由法院以天皇名义做法律行使之国家之岁入岁出须经帝国议会之协赞,每年列入预算。”这表明A.日本天皇和议会共同掌握行政权B.日本建立起三权分立的民主政体C.日本采取了君主立宪制的形式D.日本自由民权运动取得彻底胜利3、《哈佛中国史》载:“王安石的经济改革意在扶持处于社会金字塔底端的农民、商人和工匠。他确信,只有当普通百姓的生活和福祉得到保障、整个社会繁荣时,国家才能强盛。”以下措施与材料对应的是A.保甲法、保马法、均输法B.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C.保甲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D.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4、春秋时期,很多诸侯国都进行了赋税制度改革。楚国下令“书土田”,“量人修赋”,即进行土地登记,农夫按照土地收成多少缴纳赋税。郑国“作丘赋”,以“丘”为单位征收兵赋。这些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财政收入B.实行重农抑商C.抑制土地兼并D.打击豪强势力5、恩格斯在评价梭伦改革时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材料评论的是梭伦改革措施中的A.颁布“解负令”B.实行财产等级制度C.设立陪审法庭D.鼓励农工商业的发展6、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表明此时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7、1905年,清廷宣布废除科举制。令人惊讶的是,废除这样一种关联无数人切身利益的选官制度,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社会风波,而是能够较平稳的实施。这说明A.新式学堂激增改变旧式价值观念B.清末新政有效满足民众利益诉求C.维新思想开始逐渐深入百姓人心D.教育形式内容革新渐成社会共识8、20世纪80年代以后,法国进行改革,省长成为共和国专员,不再担任地方政府行政首脑,更不管理地方事务。同时,在省之上设置大区,中央不再直接管理省及其以下的地方政府,在基层,扩大社区的治理作用。这次改革使法国()A.民主制度正式确立B.社区组织逐步形成C.地方自治权力扩大D.中央政府权力集中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9、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完善。
(1)确立:公元前6世纪末;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2)发展和完善:公元前5世纪,__________________改革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空前繁荣。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8分)10、(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昨)
材料隋朝统一后;对监察体制进行了重大调整。隋炀帝仿照汉武帝的做法,颁布了新的“大条证书”。汉武帝的“六条”是“专纠郡国二千石”,即郡守国相,精炀帝所纠则是地方上有品级的所有朝庭命官。汉武帝特别强调对地方上“豪强”监视(一条;六条),隋场帝则强调要“穷逐”部内“盗贼”
对豪强的纠检由第一条退居第三条。汉武帝“六条诏书”的第四条是指监察纠举郡守选任属佐的不法之举;而隋朝既无地方行政长官自辟(任命)僚属之制,也就没有必要将此专门提出来作为监察事项。此外,隋朝新六条增加了“察水旱虫灾,不以实言,枉征赋役,及无灾妄蠲免者”,而汉代则无此项。隋炀帝的这些改制为唐所沿袭,影响深远。
——摘编自袁刚《隋朝监察制度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至隋“六条诏书”的内容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宋代采用两税法,以田产数量和人丁数量多寡分别计算税赋,故户籍制度与前朝有所不同。宋代册籍名目繁多从两税版籍到丁口帐薄及至五等丁产薄等,都是宋朝征税派役依据,其记载内容各有偏重,自此唐以来集人口、地籍、税册为一体的户籍形式被打破,户籍赋税功能逐渐被地籍所替代,户籍只是派役主要依据而不再是征收田赋主要依据。宋代户籍制度一个突出特点是实行保甲制,其最初目的是抵御外敌入侵,其次是维持基层社会秩序;防御金、辽之患为主,警备盗贼为次,保甲部分地代替军人,节省大量军费,有利于维持地方治安及村民之间的扶助。宋代以后,保甲制军事意义日趋淡漠,而维护社会治安与控制基层社区的功能逐渐凸显起来。——摘编自《论户籍制度改革——从实现迁徙自由的角度出发》(1)根据材料;指出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户籍制度改革原因并简评其影响。12、(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外不平等条约关系的建立,传统单一的法律体制局面被打破,某些原有的国内涉外法规,为条约规定所取代,打乱了清王朝的法律体系。《大清律例》不得不进行些微修改。经过甲午战争和庚子事变的创巨痛深,清政府由被动走向主动,开始借鉴和吸收西方法律,“总期切实平允,中外通行”,改变以刑为主、诸法合体的传统架构,建立诸法并重、诸法分立的近代法律体系。例如,区分实体法和程序法,制订刑法、民法暨诉讼法,以及其他部门法,与世界法律相衔接。但“中外通行”方针侧重于“外”,如1907年开始起草的《大清民律草案》,强调“采用各国新制”,没有很好地容纳本国民事习惯,当时便遭到猛烈抨击。民国初年,最终成为废案。——摘编自李育民《中外条约关系与晚清法律的变化》(1)根据材料;概括晚清法律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晚清法律改革。1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总理衙门设立之初;作为分理军机处“外国事务”的机构,在官制上也仿照军机处。随着外交事务的日益繁杂,国内已有不少外交改革的呼声。“庚子事件”后,在西方外力的压迫下,外务部的设置和外交制度改革最终得以实施。1901年制定的《外务部章程》中,设置左右丞;左右参议职位,并规定丞参备驻外公使之选,司员备驻外参赞、随员之选。这样,有能力的司员就有了可循上升的路径,原来总理衙门官员由内阁大学士及六部堂司临时兼任的情况有所改变。同时,外务部对翻译官更为重视,官设七品、八品、九品,并规定翻译官可升本部主事。自此,翻译官被定位成“职缺”,保证了外语人才可长久地服务于外交事务。1907年的驻外使馆改革中,规定公使须“历充外国参赞随员多年及通晓外国语言文字之合格人员”,并打破三年任期限制,若办事得力则可连任,而参随人员则全部改归外务部统一调派。
——据李书纬《晚清外交七十年》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外交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晚清外交制度改革的意义。1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872年,近代第一家华资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在上海创立,除仿效西方技术外,也有大胆革新。其发起人李鸿章认为“(中国)轮船之有商局,犹外国之有公司也”。虽意在“招商”,但最初募资时很困难,无人过问。李鸿章于是从官款中批拨二十万串制钱,又邀巨商唐廷枢入股并任总办,渐渐附股者日多。之后又公开向社会挂牌发行股票,自由买卖,民众“遂各怀立地致富之心趋之若鹜”。招商局由政府斌予了独占华轮航运市场的特权,商人可“附股搭办”,但不得“另行设局”。其资金来自官帑、商股和借款、”公家只取官利”,年息一分(10%),并“物色为股商深信之官,使之领袖,假以事权”,年终扣除各种开销后,其余为红利并向股东分发。亏损时,官利则从借款中抽扣,但政府以免税、官物统归揽运等措施使其“休息周转”。在唐廷枢主持局务期间,因谨慎操办,又因积极参与竞争,招商局效益颇丰,“长江生意华商已占十分之六,南北洋亦居其半”,借款几近还清。唐于是拟仃《章程》,提出商股商办,开童事会,但李鸿章迟迟未批准,1884年上海金融风潮中,唐因积欠局款被迫离职,政府委派官员盛宣怀为督办,招商局从此转为官督官办。——摘编自罗苏文《轮船招商局官督商办体制的形成原因和影响》(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轮船招商局创设初期的主要特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轮船招商局的官督商办体制的影响.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明朝时期,东南各地陆续出现类似里甲银制度的改革。如天顺年间浙江的“均平银”(又称“甲首钱”),成化年间广东的“均平银”,成化、弘治之际福建的“纲银”法,正德以前江西出现的“板榜银”以及行于南直隶各府的“直日银”,等等。这些改革虽名称各异,但有其共同点:一是将原来由里甲承担的力役部分摊于田地,折银征收;二是官府征银后雇人应役,并支应上供物料及里甲多种支费;三是里甲人户除里长依然应役外,其余甲首不再应役。广东名儒陈献章有诗赞新会知县丁积的“均平钱”法:“长官愿似丁明府,甲首终岁不到衙。”甲首终岁不到衙,这意味着里甲改革,通过征收白银,使全国约有10%的甲首即普通农户从十年一轮的正役中解脱出来。明朝时期,东南各地陆续出现类似里甲银制度的改革。如天顺年间浙江的“均平银”(又称“甲首钱”),成化年间广东的“均平银”,成化、弘治之际福建的“纲银”法,正德以前江西出现的“板榜银”以及行于南直隶各府的“直日银”,等等。这些改革虽名称各异,但有其共同点:一是将原来由里甲承担的力役部分摊于田地,折银征收;二是官府征银后雇人应役,并支应上供物料及里甲多种支费;三是里甲人户除里长依然应役外,其余甲首不再应役。广东名儒陈献章有诗赞新会知县丁积的“均平钱”法:“长官愿似丁明府,甲首终岁不到衙。”甲首终岁不到衙,这意味着里甲改革,通过征收白银,使全国约有10%的甲首即普通农户从十年一轮的正役中解脱出来。——摘编自唐文基《明代赋役制度改革和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概括里甲银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里甲银改革的历史意义。16、(17分)改革是推动民族进步;国家富强的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和最坚强的人;却开始团结起来,互相激励,不要在这些富人的侵害面前屈服,要选出一个可靠的人,作为他们的领袖,去释放那些已被定罪的负债者,重新分割土地,并对政治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革。在这个时候,雅典人中最明敏的人都把眼光盯在梭伦身上。他们认为,他是唯一和当时罪恶最无牵涉的人物;他既未曾插手于富人们的不义,也没有连累在穷人们的困苦之中。因此,他们请他挺身而出。结束当前的纷争。
——《梭伦传》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梭伦“挺身而出”后是如何去“释放那些已被定罪的负债者”和改革“政治制度”的?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的特点。(4分)
材料二;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他们在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但出门便是深深的海洋而且资源贫乏的现实,又使他们充满生存危机感,所以在技能层面非常注重乃至模仿先进的东西。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奇不意地创造神话。
——《作坊里的日本》
(2)结合材料二与日本19世纪下半期改革的相关史实;说说日本人是如何“‘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8分)
材料三(王安石)于是上万言书;以为:“自古治世患在治财无其道尔。”青苗法者,以常平糴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敛。均输法者,以发运之职改为均输,假以钱货,凡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预知在京仓库所当办者,得以便宜蓄买。免役之法,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市易之法,听人赊贷县官财货,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出息十分之二,过期不输,息外每月更加罚钱百分之二。保马之法,凡五路义保原养马者,户一匹,以监牧见马给之,或官与其直,使自市,岁一阅其肥瘠,死病者补偿。方田之法,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一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
(3)结合材料三与所学知识;为解决财政危机,王安石在“治财有道”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与富商争夺利益的措施?(3分)
(4)从上述改革的成效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17、(17分)通过变革而图强是许多政治家的梦想。阅读材料;探讨下列主题。
主题一变革策略。
材料一康有为在接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为变法采用了怎样的策略?(2分)
主题二变革措施。
材料二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2)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2分)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4分)
主题三变革图强。
材料三就中世纪西方宗教改革而言;它首先抨击的是久已成为无上权威并且排斥任何不同理解的天主教会正宗教义。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历史性功绩,就在于确认人的信仰应当取决于人内心的理解,而非取决于外在的强制。
——吴于廑《一份是非杂糅的遗产——(西欧宗教改革与近代社会思潮)序》
(3)材料三说明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有何意义?(4分)
主题四变革反思。
材料四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辩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可有效也。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4)关于材料四中的这场变革失败原因的争论,你的观点是什么?阐明理由。(5分)18、材料一: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先秦;形成于秦汉,至隋唐而稳固,宋元明清日臻完备。秦朝即设立听命于皇帝的御史大夫作为纠察百官的最高监察官员。唐代监察制度更为完备,中央监察机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御史台系统,负责监察百官之违法与失职行为;另一部分是言谏系统,负责直接告发官员的违法;失职或者腐败行为。明清两朝最终实现中央监察机构与地方监察机构的统一。在中国古代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时期,由于国家幅员辽阔,在专制权力下,各级官吏滥用权力、贪污腐化的空间较大。为了维护皇权,历朝君主都非常重视专门监察机构的设置和运作,试图通过监察官员的纠察和弹劾,防止并打击官吏的贪腐和不法行为。
——摘编自朱福惠《国家监察体制之宪法史观察》材料二: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彭德尔顿法》确立了一套以功绩制为核心的文官选拨和奖惩制度;重挫了官员进行分赃交易的嚣张气焰。此后,为保证政府廉洁;防止金钱对选举的渗透和腐蚀,国会相继通过了一系列与抑制腐败密切相关的法律,比如禁止公司向联邦公职候选人捐款的法律(1907年)竞选经费公开法联邦反腐败行为法(1925年)和禁止联邦文官参与政党活动的哈奇法(1939年)等。此后,近80﹪的公共腐败案件是由联邦检查机构依据反腐败行为法提出诉讼的。与此同时,以消除政府腐败、改善政府管理、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为宗旨的进步主义运动掀起了公共部门的改革浪潮,地方事务由选民公决决定等制度的确立对于降低公共部门的腐败程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张宇燕、富景筠《美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行政监察机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近代美国反腐败举措与古代中国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反腐败举措的重要影响。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1题,共8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人物的个性作用的发挥要以既定社会条件为舞台;不能造背经济必然性的客观规律,社会总趋势不会因此改变,在这个意义上,没有不可替代的人物及其个性作用:在承认这些的前提下,由承认具有不同个性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确实是不同甚至极其不相同的,在这个意义上,历史人物个性作用又有不可替代的性质。
——《试论历史人物的个性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括并论证材料阐述的观点。(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思路清晰、表达通顺)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3题,共12分)20、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乾元元年(758);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初变盐法,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盐院。游民业盐者为亭户,免杂徭。盗者论以法。及琦为诸州榷盐铁使,尽榷天下盐,斗加时价百钱而出之,为钱一百一十。
——《新唐书》
材料二。
刘委改革榷盐法;调整官营与私商;盐户的关系。在产盐乡“固旧监置吏”,收亭户之盐,转卖给商人经销。其余州县不设盐官,在较远州县设置“常平盐”,“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贵”。刘晏改革是以官商分利代替官方专利.促进了盐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盐税收入。刘晏始榷盐时,盐利年收入40万缗,其后,达600万缗,“天下之赋,盐利过半”。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五琦和刘晏所推行的榷盐法的不同之处。
不同之处:第五琦:官营专卖;官府专利:强行加价。
(2)根据材料二,说明刘晏改革榷盐法的意义。21、请从下面表格列举的改革措施中选择三项;
(1)说明它属于哪项改革(3分);简单解释该项改革措施的内容(3分)。
(2)说明三项改革分别代表的历史发展趋势。(6分)
。序号。
改革措施。
1
军功爵制。
2
因信称义。
3
解负令。
4
废除包税制。
5
易服装;讲汉话。
6
先定论。
7
设京师大学堂。
8
青苗法。
9
土地赎买。
10
殖产兴业。
22、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海外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请回答:
(1)根据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怎样的政治权利?(3分)
(2)如何评价梭伦确立的财产等级制度?(6分)
(3)除此之外,梭伦对国家权力机构和司法制度又进行了哪些改革?(6)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B【分析】【详解】
古代雅典实行民主政治,平民有一定的参政权,材料“穷人只能作为公民大会的成员或作为陪审员来参与国政”“渐渐成为法律和城邦的真正主人”正说明了这一点,故B项正确。贵族财产多,地位等级高,拥有较多的权利,平民并不是城邦的最高统治者,故A、C两项错误;雅典建立比较完善的民主制度是在克里斯提尼改革之后,故D项错误。2、C【分析】【分析】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日本用宪法的形式规定了天皇的权力,体现了日本君主立宪制的特点,C正确;材料中涉及到议会,主要掌握立法权,没有掌握行政权,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三权分立,主要体现的是天皇拥有较大的权力,可以干涉立法权和司法权,B正确;日本自由民权运动取得彻底胜利说法绝对,D错误。3、B【分析】【详解】
根据题干中“扶持处于社会金字塔底端的农民、商人和工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苗法使农民在新陈不接之际,不至受“兼并之家”高利贷的盘剥,使农民能够“赴时趋事”;募役法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承担,使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生产发展,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兴修水利使水利工程广为修建,保证了灌溉;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发展,故B项正确。A项,保甲法、保马法目的在于减轻国家军事负担,均输法在于加强政府对市场的调控管理,增加国家税收,与题意不符合,排除。方田均税法指政府下令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与扶持处于社会金字塔底端的农民等无直接联系,故排除CD两项。4、A【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按照土地收成多少缴纳赋税”,可知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商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抑制土地兼并,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土地丈量,没有涉及丈量的人员对象,故D项错误。5、B【分析】【详解】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贵族的特权受到冲击,这是因为梭伦改革改变了贵族政体的权力分配原则,按照财产多寡将全体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这就打破了血缘关系,否定了贵族的特权,故B项正确;A项保护平民的利益;C项是司法方面的;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答案选B。6、D【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20世纪初的教育发展状况。京师大学堂师范馆512人的师范生中有400多人有传统功名,这说明了清末的教育改革仍然没有完全脱却封建教育的窠臼,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7、D【分析】【详解】
“废除这样一种关联无数人切身利益的选官制度,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社会风波”说明多数人已经接受科举制落后这一事实,开始正视教育形式的改革,故选D项;“1905年,清廷宣布废除科举制”,在这一年,中国历史上并没有兴起办新学的高潮,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清末新政的主观目的是以维护清朝统治为前提的,不会以人民利益为重,排除B项;1905年维新变法已经失败,材料也无法得出“深入人心”,排除C项。故选D项。8、C【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中央放松了对地方的控制,使得地方自治权力变大,中央集权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C项正确,排除D项;材料中未涉及民主制度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仅告知,在基层,扩大社区的治理作用。没有提及社区组织的发展,排除B项。故选C项。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9、略
【分析】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划分十个地区部落取代过去的四个氏族部落,以五百人会议代替梭伦创立的四百人会议,创立十将军委员会和陶片放逐法,这些措施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使各级官职向广大公民开放,为贫苦公民参加政权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证,这使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空前繁荣。故答案为“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解析】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三、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8分)10、略
【分析】【详解】
(1)根据“专纠郡国二千石”“隋炀帝所纠则是地方上有品级的所有朝庭命官”得出汉对地方官的监察对象主要是郡守;隋则扩大到所有地方官员;根据“汉武帝特别强调对地方上‘豪强’监视”“隋炀帝则强调要‘穷逐’部内‘盗贼’对豪强的纠检由第一条退居第三条”得出汉重点监察豪强地主,隋则对豪强的监察逐渐降低,增加了对农民起义的监察;根据“察水旱虫灾,不以实言,枉征赋役,及无灾妄蠲免者”得出隋朝更加关注民生。
(2)原因:材料表明隋则对豪强的监察逐渐降低,结合所学可知,隋朝时期庄园制经济衰落,世家大族势力衰微;根据“隋朝既无地方行政长官自辟(任命)僚属之制”得出辟除制逐渐废止,科举制确立,中央集权加强;根据“察水旱虫灾,不以实言,枉征赋役,及无灾妄蠲免者”,结合所学得出隋朝推行均田制和进行户籍制度的变革等。【解析】(1)汉对地方官的监察对象主要是郡守;隋则扩大到所有地方官员;汉重点监察豪强地主,隋则对豪强的监察逐渐降低,增加了对农民起义(盗贼)的监察;隋朝更加关注民生。
(2)原因:庄园制经济衰落,世家大族势力衰微;辟除制逐渐废止;科举制确立,选官权力渐收归中央,中央集权加强;均田制和户籍制度的变革等。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特点:根据“宋代册籍名目繁多从两税版籍到丁口帐薄及至五等丁产薄等;都是宋朝征税派役依据,其记载内容各有偏重”得出册籍名目繁多内容各有偏重;根据“户籍赋税功能逐渐被地籍所替代,户籍只是派役主要依据而不再是征收田斌主要依据”得出户籍功能逐渐变化;根据“宋代户籍制度一个突出特点是实行保甲制”得出实行保甲制。
(2)原因:根据“宋代采用两税法;以田产数量和人丁数量多寡分别计算税赋”得出采用两税法,按田产和人丁分别征税;根据“其最初目的是抵御外敌入侵,其次是维持基层社会秩序”得出防御辽金少数民族进攻,维持基层社会秩序。影响:根据“其最初目的是抵御外敌入侵,其次是维持基层社会秩序”得出有利于增强对辽金的防御力量和维护社会治安,巩固了统治;根据“节省大量军费”得出保甲制节省大量军费,缓解了财政困难;根据“维护社会治安与控制基层社区的功能逐渐凸显起来”得出保甲制度维护和控制功能得以延续,成为一种基层的社会管理制度;根据“户籍只是派役主要依据而不再是征收田赋主要依据”得出户籍不再是征收田赋主要依据,对农民人身限制减弱,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点睛】【解析】(1)特点:册籍名目繁多内容各有偏重;户籍功能逐渐变化;实行保甲制。
(2)原因:采用两税法;按田产和人丁分别征税;防御辽金少数民族进攻,维持基层社会秩序。
影响:有利于增强对辽金的防御力量和维护社会治安,巩固了统治;保甲制节省大量军费,缓解了财政困难;保甲制度维护和控制功能得以延续,成为一种基层的社会管理制度;户籍不再是征收田赋主要依据,对农民人身限制减弱,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1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根据“某些原有的国内涉外法规;为条约规定所取代”;“清政府由被动走向主动,开始借鉴和吸收西方法律”、“建立诸法并重、诸法分立的近代法律体系”可知晚晴法律改革的特点主要是受条约关系刺激,有被动转向主动,吸收借鉴西方法律,强调诸法并重、诸法并立。
(2)根据“传统单一的法律体制局面被打破”、“与世界法律相衔接”、“没有很好地容纳本国民事习惯”等内容可知,晚晴法律改革是建立近代法律体系的尝试,对促进中国法制近代化、更好的融入世界、推动中国近代社会转型都有积极意义。但晚晴的法律改革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而且没有很好的容纳本国民事习惯,最终被时代所抛弃。【解析】(1)在条约关系的刺激下启动;清政府态度由被动转向主动;以西方法律为指导;强调诸法并重;诸法分立。
(2)是建立近代法律的最初尝试,促进中国的法制近代化;有利于更好融入世界,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转型;晚清法律的变化是不平等条约关系刺激下的产物,充斥着浓重的半殖民地色彩,且部分法案脱离实际现实,不具有可行性。13、略
【分析】【详解】
(1)原因:根据“随着外交事务的日益繁杂”得出外交事务日益繁杂的要求;根据“国内已有不少外交改革的呼声”得出国内有识之士提出改革建议;根据“在西方外力的压迫下”得出外国侵略势力的要求。
(2)意义:根据“有能力的司员就有了可循上升的路径”得出有利于建立外交官员的激励机制;根据“外务部对翻译官更为重视,官设七品、八品、九品,并规定翻译官可升本部主事。保证了外语人才可长久地服务于外交事务”得出保证外语人才从事外交事务的稳定性;另外,还可从推动晚清外交制度的规范化、制度化和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时代潮流分析总结。【解析】(1)原因:外交事务日益繁杂的要求;国内有识之士提出改革建议;外国侵略势力的要求。
(2)意义:有利于建立外交官员的激励机制;保证外语人才从事外交事务的稳定性;推动晚清外交制度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时代潮流。14、略
【分析】【详解】
(1)本题根据材料“批拨二十万串制钱;又邀巨商唐廷枢入股并任总办公开向社会挂牌发行股票,自由买卖”;“独占华轮航运市场的特权”、“积极参与竞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股份制、华人商股、商为官用、政府和股东收益、行政保护、市场竞争等方面概括指出轮船招商局创设初期的主要特征。
(2)本题根据材料“招商局由政府赋予了独占华轮航运市场的特权,商人可‘附股搭办’”、“盛宣怀为督办,招商局从此转为官督官办”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诱导民族资本主义、抵制外来经济侵略、政府垄断经营权与收益、对私人资本的抑制等方面说明轮船招商局的官督商办体制的影响。【解析】(1)仿效西方股份制公司的制度;
充分利用上海的租界文化环境优势;华人商股而创办;
商为官用(受政府的直接控制);
强调保证政府收益为主;其次兼顾股东收益;
既依赖行政保护(垄断性质的特许经营);又服从市场竞争规则。
(2)扶助与庇护了实力尚弱的民间投资者;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
“分洋人之利”;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经济侵略;
政府任意占用公司经营权与收益,又对私人资本的自由成长有抑制15、略
【分析】【详解】
(1)依据材料中“将原来由里甲承担的力役部分摊于田地;折银征收”得出:将原来由里甲承担的力役部分摊于田地,折银征收;依据材料中“官府征银后雇人应役”得出:官府征银后雇人应役;依据材料中“里甲人户除里长依然应役外,其余甲首不再应役”得出:除里长依然应役外,其余甲首不再应役。
(2)依据所学得出: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用雇佣方式解决了征役难的问题;依据材料中“使全国约有10%的甲首即普通农户从十年一轮的正役中解脱出来”得出:放松了人身控制,解放了普通农户。【解析】(1)内容:将原来由里甲承担的力役部分摊于田地;折银征收;官府征银后雇人应役;除里长依然应役外,其余甲首不再应役。
(2)意义: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用雇佣方式解决了征役难的问题;放松了人身控制,解放了普通农户。16、略
【分析】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抓住题干要求“释放那些已被定罪的负债者”和“改革政治制度”,可得出颁布“解负令”;推行权力机构改革(或公民大会;四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第二小问特点直接联系教材知识可得出改革具有革命性、中庸性。
(2)心灵紧闭;即保留日本的传统,眼观八方,即向西方学习,结合材料信息和明治维新的措施分别归纳其表现即可,如心灵紧闭:保留天皇制度或武士道精神,专制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眼观八方:学习西方,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日本的政体形式是君主立宪制。
(3)抓住题干要求“与富商争夺利益”;结合王安石变法在理财方面的措施来归纳,可得出青苗法;市易法、均输法。
(4)启示紧扣材料得出认识;从梭伦改革,王安石变法中,我们可以得出改革是为了缓和矛盾,解决社会危机;从明治维新中,我们可以得出改革是富强之路;从以上改革中可得出改革一定程度上能解放了生产力,改革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梭伦改革·梭伦改革的措施、特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措施;历史上重大改革·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的措施【解析】(1)措施:颁布“解负令”;推行权力机构改革(或公民大会;四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2分)
特点:革命性;中庸性(2分)
(2)心灵紧闭:保留天皇制度或武士道精神;专制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2分)。
眼观八方:学习西方;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日本的政体形式是君主立宪制(6分)。
(3)青苗法;市易法、均输法(3分)
(4)改革是为了缓和矛盾,解决社会危机;改革是富强之路;改革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改革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其中二点即可)(2分)17、略
【分析】试题分析:第(1)小问依据材料中“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可知康有为采用的策略是以西方、日本变法取得成功为例激发信心。第(2)小问注意梭伦改革中关于公民享有权利和参与政治管理的资格由财产决定;而不是取决于出身的规定;回答秦国商鞅变法中提高政治地位的内容时,应结合秦国的时代背景和变法的具体内容回答。第(3)小问从材料中“它首先抨击的是久已成为无上权威并且排斥任何不同理解的天主教会正宗教义”、“确认人的信仰应当取决于人内心的理解,而非取决于外在的强制”可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意义从思想方面进行分析即可;第(4)小问属于开放性试题,材料中“论者”、“辩者”的观点赞成哪一种都可以。解题的关键在于首先理解“论者”、“辩者”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其次,结合所学知识,找到支撑观点的史实,史论结合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梭伦改革;商鞅变法、戊戌变法的内容、特点及失败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记忆和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点评:关于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高考命题的角度有:(1)题型通常为材料型的选考题;(2)在内容上,仍会侧重于对改革的一般规律性认识和评价的考查;(3)考查方向上注意通过学习改革的意义及改革家的精神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解析】(1)策略:以西方;日本变法取得成功为例激发信心。(2分)
(2)政治权利:担任低级官职(或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2分)
途径:立军功;努力耕织。(4分)
(3)意义: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为德意志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任意两点得4分)
(4)①论者:操之过急。理由:A;在短短103天内颁布了众多的法令;使基层没有时间去理解和贯彻落实这些规定,致法令成为一纸空文。B、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舆论和组织准备,没有与各部门沟通协调好就急于改革,招致多方反对和敷衍而失败。(5分)
②辩者:对旧制度改革不彻底。理由:变法内容中没有根本改革旧制度的措施;更没有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取代封建专制制度。(5分)③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理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仅是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刚刚登上政治舞台,力量弱小。(5分)④新旧力量对比悬殊。理由: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且缺乏政治斗争策略。(5分)
以上任一观点均可,但必须与说明的史实一致。观点2分,史实2分,逻辑严密1分。18、略
【分析】【详解】
(1)特点:材料“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先秦;形成于秦汉,至隋唐而稳固,宋元明清日臻完备”可概括为历史悠久;材料“秦朝即设立听命于皇帝的御史大夫作为纠察百官的最高监察官员”可概括为监察机构独立化(专门化;垂直领导)并日趋完备;材料“一部分是御史台系统,负责监察百官之违法与失职行为”“明清两朝最终实现中央监察机构与地方监察机构的统一”可概括为监察对象广泛(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各级官员);材料“另一部分是言谏系统,负责直接告发官员的违法、失职或者腐败行为”可概括为监察范围广(凡官员之违法与不良行为)。
(2)不同之处: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中美在反腐问题的不同之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治与法治的区别,二是专制与民主的区别。抓住这两条再看材料二,就可由材料二中的“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彭德尔顿法》确立了一套以功绩制为核心的文官选拨和奖惩制度,重挫了官员进行分赃交易的嚣张气焰”概括为依据法律抑制腐败,确立官员奖惩机制;由材料二“此后,为保证政府廉洁;防止金钱对选举的渗透和腐蚀,国会相继通过了一系列与抑制腐败密切相关的法律”可概括为不断健全法律和司法体系;由材料二“与此同时,以消除政府腐败、改善政府管理、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为宗旨的进步主义运动掀起了公共部门的改革浪潮,地方事务由选民公决决定等制度的确立”可概括为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发挥民众监督力量的作用。
影响:结合所学可从缓和社会矛盾、推进民主制度建设、为他国提供反腐经验等方面予以阐述。【解析】(1)特点:历史悠久;监察机构独立化(专门化;垂直领导)并日趋完备;监察对象广泛(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各级官员);监察范围广(凡官员之违法与不良行为)等。
(2)不同之处:依据法律抑制腐败;确立官员奖惩机制;不断健全法律和司法体系;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发挥民众监督力量的作用。
影响: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不断推进美国民主体制的发展;为世界各国反腐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四、论述题(共1题,共8分)19、略
【分析】【详解】
本题属于开放题型,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依据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依据材料和所学对于提出的观点进行阐释。本小问,首先依据材料“承认具有不同个性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确实是不同甚至极其不相同的”的信息可以概括出观点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上半年贵州六盘水领航未来教育投资(集团)限责任公司招聘劳务派遣制工作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上半年西安浐灞生态区管理委员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考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上半年第四季度佛山市禅城区招考政府聘用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分销商合约协议书
- 二零二五版船舶光租合同解析与合同管理2篇
- 2025年合资保密协议
- 2025年多媒体合作协议终止和解协议
- 2025年一次性出版协议
- 2025年度建筑行业临时雇佣施工人员管理合同4篇
- 2025年合伙企业协议书
- 焊锡膏技术培训教材
- 函授本科《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 高考高中英语单词词根词缀大全
-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3年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复习试卷【含答案】
- 药用辅料聚乙二醇400特性、用法用量
- 《中小学机器人教育研究(论文)11000字》
- GB/T 22085.1-2008电子束及激光焊接接头缺欠质量分级指南第1部分:钢
- 全过程人民民主学习心得体会
- 2023年上海期货交易所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附图1岑溪市行政区划图
- word企业管理封面-可编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