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化学家开创化学发展新纪元的拉瓦锡_第1页
初中化学化学家开创化学发展新纪元的拉瓦锡_第2页
初中化学化学家开创化学发展新纪元的拉瓦锡_第3页
初中化学化学家开创化学发展新纪元的拉瓦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开创化学发展新纪元的拉瓦锡开创化学发展新纪元的拉瓦锡

拉瓦锡

(公元1743~1794)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进行的化学革命被公推为18世纪科学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成就之一。在这场革命中,他以雄辩的试验事实为依据,推翻了统治化学理论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建立了以氧为中心的燃烧理论。针对当时化学物质的命名呈现一派混乱不堪的状况,拉瓦锡与他人合作制定出化学物质命名原则,创立了化学物质分类的新体系。依据化学试验的阅历,拉瓦锡用清晰的语言阐明白质量守恒定律和它在化学中的运用。这些工作,特殊是他所提出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思想,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安东·尼罗朗·拉瓦锡1743年8月26日诞生于巴黎一个富有的律师家庭。5岁那年他母亲园病去世,从今他在姨母照料下生活、11岁时,他进入当时巴黎的名牌学校——马沙兰学校。以后升人法政高校,21岁毕业而取得律师的资格。他的家庭准备让他继承父业成为一个开业律师,然而在高校里他已对自然科学产主了深厚的爱好,主动地拜一些闻名学者为师,学习数学、天文、植物学、地质矿物学和化学。从20岁起先,他坚持每天作气象观测,假期还跟随地质学家格塔尔到各地作地质考察旅行。他最初发表的关于石膏组成和凝固的论文就是在地质调查之中写成的,1765年,法国科学院以重奖征集一种使路灯既光明又经济的设计方案,22岁的拉瓦锡英勇地参与了竞赛。他的设计虽然未获奖金,但被评为优秀方案,荣获国王颁发的金质奖章,这项活动给崭露头角的拉瓦锡以很大的鼓舞、使他更热忱地投入科学探讨的事业中、同时他的科研才华也起先引起了科学界的注目。因为拉瓦锡接连不断地取得了一项项科研成果,也因为他具备了无需忧虑生活来源的优越科研条件,1768年他被任命为法国皇家科学院的副会员,1778年成为有表决权的18名正式会员之一。1785年他担当了科学院的秘书长,事实上成为科学院的负责人。

拉瓦锡成为科学院的成员后,科学探讨愈成为他生活的重要内容。从1778年起,他逐个地取得了化学探讨上的重大突破。步入化学家的行列。他才华洋溢,精力充足,渐渐成为科学界乃至政界的一位新星。

1768年,拉瓦锡选择的一个探讨课题是验证水能否变成土。在当时,很多人都信任水能变成土。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说”中就有水土互变的提法,17世纪比利时化学家海尔蒙特曾以柳树的试验(海尔蒙特将一柳树苗栽入一预先经烘干称重的土盆中,常常淋水。5年后,柳树长成大树了。泥土经烘干,重量并没有削减。于是他认为柳树长大所增加的重量,只能来源于水,水能转变为土,并为树所汲取。)来支持这一观点。人们也时常发觉在容器中煮沸水,时间长了总会有沉淀物生成。拉瓦锡对这一观点表示怀疑,为此他设计了一个验证明验。他采纳一种欧洲炼金术中运用过的很特殊的蒸馏器。这种蒸馏器能使蒸馏物被反复蒸馏。他将蒸馏器称重,然后加入肯定重量的经3次蒸馏后的蒸馏水。密封后点火加热,保持微热,同时进行视察。二周过去了,水还是清的。第三周未起先出现很小一点固体,随后渐渐变大,第八周固体因增长而沉淀下来。就这样连续加热了101天,蒸馏器中的确产生了固体沉淀物,冷却后,他首先称了总重量,发觉总重量与加热前相比没有改变。他又分别对水、沉淀物、蒸馏器进行称量,结果是水的重量没变,沉淀物的重量恰好等于蒸馏器所削减的重量。据此拉瓦锡著写论文驳斥了水转比为土的谬说,瑞典化学家舍勒也对这沉淀物进行分析,证明它的确来自玻璃蒸馏器本身。

1772年9月,拉瓦锡起先对燃烧现象进行探讨。在这以前,波义耳曾对几种金属进行过煅烧试验,他认为金属在般烧后的增重是因为存在火微粒,在锻烧中,火微粒穿过器壁而与金属结合。

金属+火微粒—→金属灰

1702年,德国化学家斯塔尔也进行了类似的试验。他认为金属在锻烧中放出了燃素,即:

金属+燃素—→金属灰

斯塔尔将有关燃素的观点系统化,并以此来说明当时已知的化学现象。由于燃素说的说明较过去的合理,很快被化学家所接受,成为18世纪占统治地位的化学理论。尽管一些试验探讨的进展已披露了燃素说与试验事实的冲突,但多数化学家还是设法调和这一冲突,以维护燃素说。拉瓦锡正是在探讨了化学史的概况和前辈化学家的工作之后,发觉了这一冲突,并决心解决这一冲突。

首先他对磷、硫等易燃物的燃烧进行视察和测定,他发觉磷、硫在燃烧中增重是由于汲取了空气。于是他想到,金属在般烧中增重是否属于同一缘由?1774年,他重做了波义耳关于煅烧金属的试验。他将已知重量的锡放入曲颈瓶中,密封后称其总重量。然后经过充分加热使锡灰化。待冷却后,称其总重量,确认其总重量没有改变。尔后在曲颈瓶上穿一小孔,发觉瓶外空气带着响声冲进瓶内,再称其总重量和金属灰的重量,发觉总重量增加的值恰好等于锡变成锡灰后的增重。拉瓦锡又对铅、铁等金属进行了同样的锻烧试验,得到相同的结论。由此拉瓦锡认为燃烧金属的增重是金属与空气的一部分相结合的结果,否定了波义耳的火微粒之说,对燃素说也提出了质疑。那未,与金属相结合的空气成分又是什么?当时人们还不了解空气具有两种以上组分,拉瓦锡也无从推断。1774年10月,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列访问巴黎。在拉瓦锡实行的欢邀宴会上,普利斯特列告知拉瓦锡,在3个月前,他曾在加热水银灰的试验中发觉一种具有显著助燃作用的气体。这信息给拉瓦锡以启示,他马上着手汞灰的合成和分解。试验事实使拉瓦锡确信,般烧中与金属相结合的决不是火微粒或燃素,可能是最纯净的空气。1775年末,普利斯特列发表了关于氧元素(他命名为脱燃素空气)的论文后,拉瓦锡茅塞顿开,原来这种特殊物质是一种新的气体元素。随后,他对这种新的气体元素的往质进行了仔细的考察,确认这种元素除了助燃、助呼吸外.还能与很多非金属物质结合生成各种酸,为此他把这种元素命名为酸素,现在氧元素的化学符号0就是来源于希腊文酸素:oxygene。对氧气作系统探讨后,拉瓦锡明确地指出:空气本身不是元素,而是混和物,它主要由氧气和氮气组成。1778年他进而提出,燃烧过程在任何状况下,都是可燃物质与氧的化合,可燃物质在燃烧过程中汲取了氧而增重。所谓的燃素事实上是不存在的。拉瓦锡关于燃烧的氧化学说最终使人们认清了燃烧的本质,并从今取代了燃素学说,统一地说明白很多化学反应的试验事实,为化学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长期以来,水也被看作是一种元素。在氧元素被确认后的1781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在氢气与一般空气或氧气的混和气中通电、发生火花时,会有水珠的生成,这一试验证明水是一种化合物。但是由于卡文迪许照旧信仰燃素说,所以对这一试验结果不能作出清晰的说明。卡文迪许的助手布拉格登于1783年6月访问巴黎时,将这一试验告知了拉瓦锡。拉瓦锡马上进行了跟踪试验,不仅合成了水,同时还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氢气,再次确认了水的组成,并且用氧化理论给以精确的说明。

运用氧化理论,拉瓦锡弄清了碳酸气就是碳与氧元素的化合物。他又依据酒精一类有机化合物在燃烧中大都生成碳酸气和水的事实,建立了有机化合物的分析法,将有机物在肯定体积的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用苛性碱溶液来汲取其产生的碳酸气,再从残留物中计算诞生成的水量,由此确定有机化合物中庆含的碳、氢、氧三种元素的比例数。

依据氧化理论,1777年拉瓦锡发表论文,指出动物呼吸是吸入氧气,呼出碳酸气。他与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合作,1782年设计了冰的热量计,测定了一些物质的比热和潜热。同时证明动物的呼吸也属于一种燃烧现象。

拉瓦锡的氧化学说是对燃素说的否定,他关于水的组成、空气的组成等一系列试验成果是对亚里士多德四元素说的批判,为了与新的理论相适应,1785年,拉瓦锡和他的同行戴莫维、贝托雷、佛克罗伊合作编写了《化学命名法》。这本专著强调指出每种物质必需有一固定名称,单质命名尽可能表达出它的特性,化合物的命名尽可能反映出它的组成,据此他们建议对过去被称为金属灰的物质应依据它的组成命名为金属氧化物;酸、碱物质运用它们所含的元素来命名;盐类则用构成它们的酸和碱来命名。这样一来,汞灰应称为氧化汞,矾油应叫作硫酸等等。从而奠定了现代化学术语命名的基础,当今所用的化学术语的大部分都是依据这一命名法而来的。

拉瓦锡的化学探讨有一个重要的特点,他总是有意识地把质量不变的规律作为他思维推理的前提。这种质量守恒的思想在他1789年出版的《化学纲要》中,作了清晰的阐述,这是他对近代化学发展的又一突出的贡献。就在《化学纲要》这部名著中,拉瓦锡总结了他化学探讨的实践阅历,发展了波义耳提出的元素概念,提出元素是化学分析到达的终点,即在当时用任何化学手段都不能分解的物质可称为元素。据此他还列出了一张包括33种元素的分类表。现在看来,这张表虽然存在一些错误,但是世界公认这是第一张真正的化学元素表。

就在拉瓦锡在科学探讨上取得一个又一个的重要进展时,1789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的大革命。拉瓦锡虽然主见君主立宪制,但是他还是主动地参与了统一度量衡的改革工作。统一度量衡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成果。随着革命的主导权由大资产阶级转移到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的手中,阶级的对抗更为激烈,包括拉瓦锡在内的60人组成的征税承包商集团成为了革命的对象。所谓征税承包业指由一批商人组成的集团,把法国国王的部分征税承包下来,由商人雇用人员到各地强行征收盐、酒、烟草及其它商品的关税。包税商除了上缴给国王肯定税款外。还要从中获得肯定的利润。这种征税承包业明显加重了对平民百姓的盘剥,很自然地成为革命中的众矢之的。拉瓦锡的家庭经济状况足以维持其从事科研的生活,但是拉瓦锡妄图发财,几乎在他投身科学探讨的同时,于1768年加入了包税商集团。从今赚钱的买卖花费了他不少精力。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一问题为他招来了灭顶之灾。1793年,革命政权逮捕了包括拉瓦锡在内的包税商,其次年以超过法定数4%的收入,谋取6~10%的利润的罪行而被处死,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正值他事业兴盛时,落得这样一个可悲的结局,当时和后来的很多人都对此深感惋借。

拉瓦锡虽然死了,他对发展近代科学的突出贡献,后人并没有抹煞他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长期以来始终成为人们学习和探讨的内容,人们从中获得了不少启迪和教益。综观拉瓦锡的试验探讨和理论建树,正如有人评论说:拉瓦锡既没有发觉新物质,也没有提出新的试验项目,甚至没有创新或改进试验手段或方法,然而他却在重复前人的试验中,通过严格的合乎逻辑的步骤,阐明白所得结果的正确说明,作出了化学发展上的不朽功绩。胜利的缘由是多方面的,首先他强调了试验是相识的基础,他的治学座右铭是:“不靠猜想,而要依据事实”。他在探讨中始终遵循“没有充分的试验依据,从不推导严格的定律”的原则。这种敬重科学事实的思想使他能把前人所作的一切试验看作只是建议性质的,而不是教条,从而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工作成果,敢于进行理论上的革命。

拉瓦锡擅长学习,擅长进行分析综合、推断推理,提出新的学术思想。对于前人的有关探讨,他的学习是很仔细的。他能把前人对于同一试验所作的不同说明加以分析比较,从中发觉冲突和问题,为此他选择了一些关键的跟踪试验作为自己探讨的突破点,并在试验中,保持醒悟头脑。在试验中他除了细致地视察外,还擅长捕获那些化学反应中各种物质改变的相互联系,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透过现象深化到本质,从整体上去相识反应的本质,因而显得比别人站得高、看得准。系统严格的定量性是拉瓦锡试验方法的基本特点。他在试验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