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3在“五四”文艺理论新传统基础上“接着说”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假如从1899年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和不久之后又提出“小说界革命”算起,已历尽百余年。诚然,在这百余年之间,有过“全盘西化”的提法,有过以西方文论的马首是瞻的人物,有过西方文论名词轰炸的时刻,至今仍有一些年轻的或不大年轻的学者亦步亦趋追逐西方的文论浪潮,这个事实不容回避。但也有比较客观评介西方文论的著作,把西方文论的术语、概念经过我们的改造,变成中国自己的东西。我们应当看到,中国百年现代文论的主流是随着中国时代的变迁而变迁的,它对西方文论话语的取舍,对中国古代文论话语的取舍,都与时代的发展和现代文学的发展亲密相关,与当下的社会文化状况亲密相关。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根”在中国的现实及其发展中,在中国文学的实际及其发展中。可以说,从梁启超、王国维到鲁迅、郭沫若、茅盾、宗白华、朱光潜、冯雪峰、胡风、杨晦、黄药眠、何其芳、钱钟书、王元化、蒋孔阳、李泽厚等,再到“文革”时期被批判而活跃于20世纪50、60年头的所谓“黑八论”的作者,诸如秦兆阳、巴人、周谷城、钱谷融等,再到新时期起先后中国当代新文论形态的建设者,绝大多数都是立意做本土化的中国现代文论的。
不难看出,中国现代文论经过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传统。尽管可能我们较多地借用了西方的一些文论术语,但其内涵已经依据中国的民族精神、中国正在发展的现实和中国正在发展的文艺实际而具有中国的特色。如真实性、典型性、审美、再现、表现、形象、形象体系、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艺术思维、审美意识形态、艺术生产、思想性、艺术性、内容、形式、鉴赏、接受美学等等术语,由于与中国文学发展的实际相结合,用以说明和分析与西方不同的中国现代文学,它们的本土化特征是很明显的,也是多数人所认同的。
就鲁迅而论,他在现代新文学的建设中,既创建了优秀的文学作品,成为现代文学最早一批最具艺术实力的成果,又实现了文学观念的改造。鲁迅的文艺理论完全是属于中国现代的。这样说的依据何在?在鲁迅那里,无论是对于西方文论的择取,还是对于中国古代文论的继承,都是从当时中国的实际动身的,针对性很强,他的阐释糅进了对于中国种种状况的分析和理解,已经有了新的含义,不是简洁生硬地照搬照抄。鲁迅主见现实主义文学,特殊提出“真实性”的概念,有过多次精辟、深刻的阐述,使“真实性”成为最早成熟的中国现代文论观念,并对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什么这个源于西方的“真实性”概念会最早进入鲁迅的视野呢?这是因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目标之一是反对封建主义的虚伪的、虚假的、欺瞒的和不敢正视现实的弊病,鲁迅的“真实性”观点是在批判封建主义文学的“瞒和骗”的过程中阐发的。在鲁迅看来,“瞒和骗”是违反真实性的,是与艺术相敌对的。1925年,鲁迅在《论睁开了眼看》的重要文章中说:“中国人始终因为不敢正视人生,只好瞒和骗。由此也生出瞒和骗的文艺来,由这文艺,更令中国人更深地陷入瞒和骗的大泽中,甚而至于自己不觉得。世界日日变更,我们的作家取下假面,真诚地,深化地,大胆地看取人生并且写出他的血和肉的时候早到了。早就应当有一片崭新的文场,早就应当有几个猛烈的闯将。”鲁迅还重点抨击中国封建时代的“十景病”和“团聚主义”,指出“十景病”是中国国民性的祖传病态之一,这种病态的要害是掩饰缺陷;“团聚主义”的“曲终奏雅”,则完全是撒谎,是对黑暗现实的粉饰。这些都清晰说明白鲁迅的真实性的概念的提出,完全是依据中国的现实状况所作出的理论选择,已经有现代的独立的眼光和立场。当一种理论已经扎根于中国现实的土壤中的时候,那么它已经获得新的内涵,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民族化和本土化了。假如还说这“归于西方”,那就失去了理论应有的客观的看法。再如鲁迅对于中国古代文论某些概念的继承也不是完全的照搬照抄,而是进行现代转化,使旧的概念获得新的意义和内容。“形似”与“神似”是传统画论和文论的重要范畴,鲁迅依据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的要求,认为“神似”当然重要,但“形似”也很重要,“神似”与“形似”可以并重,这就超越了中国古代那种单纯“文贵神似”的观念。鲁迅对于古典的文化遗产的看法是“弃其蹄毛,留其精粹,以滋养及发达新的生体”(《论“旧形式的采纳”》)。那么依据什么标准来“弃其蹄毛,留其精粹”呢?这就是中国现代现实的须要。以这样一种看法去对待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那么我们就可以获得新的眼光新的内容。
在这里,我们还可以简要解析一个术语个案。中国现代文论引进了“审美”这个词语,但引进后“审美”的含义已经有很大的变更。在西方,“审美”作为一个概念,大致上就是康德所说的“审美无功利”。但自从王国维在上个世纪之初引进“审美”这个观念之后,“无功利”的含义已经大大被减弱,而渗入了审美也可以“有功利”的思想。这是由于中国自晚清以来遭遇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沦丧为半殖民地的境地,亡国灭种的危急日益迫近,这不能不引起一些有至少爱国心的学问分子的忧虑。所以他们从西方引进“审美”的观念,就不仅单是纯粹的嬉戏,完全的逍遥,不能依据西方的“审美无功利”照搬,而要加以改造和变更。王国维提倡审美,一方面也强调文艺审美的独立性,强调文艺的独特的功能,甚至也宣扬“嬉戏”因素,但是他自己又自觉地把“审美”与通过教化变更“民质”相联系,审美中不能不夹带着启蒙,这里就有了功利目的。自此以后,中国的文论家、美学家一般将审美的无功利与有功利视为可以相容的方面,审美无功利和审美有功利并存。王国维和鲁迅都先后提出过艺术“无用之用”、“不用之用”的主见,所谓“无用”、“不用”即艺术审美无功利,所谓“有用”就是艺术审美有功利。20世纪50年头美学大探讨,美学家李泽厚就明确审美无功利与有功利统一的看法,这个看法被很多人所采纳,蒋孔阳先生也采纳这个说法,在很多学者那里始终持续到如今。可以这样说,在民族社会冲突非常突出的时期,审美的“无功利”一端被放到次要的方面,“有功利”的一端凸显为主要的方面,于是强调文艺为政治服务。如抗日斗争时期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提出文艺从属于政治,认为文艺是“团结人民、教化人民、打击敌人、歼灭敌人的武器”,功利性可谓强矣,但毛泽东也不是不要审美,只是“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其次”,功利是主要的,但也要艺术,也要审美。这种说法始终持续到“文革”时期。新时期起先以来,文艺学界为了订正“文艺为政治服务”口号的偏颇,依据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精神,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提出了文学“审美”特征论,其中有的提出“审美反映”的观点,有的提出“审美意识形态”的理论,直到1999年笔者仍写了一篇《审美意识形态是文艺学的第一原理》的论文。所谓“审美反映”和“审美意识形态”,既强调文学的感性特征,同时又强调文学的理性特征;既强调文艺的无功利性,又强调文艺的功利性。就其实质而言,就是要在文学的感性与文学的理性的惊慌关系中取得某种平衡,在文艺审美的无功利与功利的惊慌关系中取得某种平衡。这些观点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变更都不是完全照抄外国的教条,它针对的是中国的现实,并获得了中国本土眼光与内涵。不难看出,“审美”这个外来词,已经成为了中国现代文论、美论的有机的组成部分。关于中国现代“审美”这个关键词如何被引进,如何随着历史的变更而变更,如何获得区分于西方的“无功利又具有功利”的内涵等等,可以写出一篇很长的论文来。这个个案分析足以说明中国现代文论虽然用了部格外国的概念,但在在其历史发展中,已经获得了本土化的内涵,成为一个新的传统。
以上简要的论述说明,中国现代文论就是符合中国现实发展和现代文学发展实际的文论,就是与中国的民族精神结合的文论,它植根于中国自身的民族奋斗的现实中,它是归于中国的,而并非西方文论的延长,并不能不加分析就说归于西方。要是我们中国现代的文艺理论是失语的,是归于西方的,并不存在中国现代文艺理论,那么社会科学中文艺学作为一个学科,还能不能成立呢?当然,我并不认为中国现代形态的文论已经完全成熟,它仍在途中。也正因为还在途中,还在发展中,所以我们觉得创新的必要。假如我们根本没有“五四”以来现代的文论传统,甚至一点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上教版必修1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苏教新版选修5历史上册月考试卷
- 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选修五历史上册月考试卷
- 2025年新世纪版选择性必修3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统编版2024选修2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苏教版必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
- 2025年华东师大版必修三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度体育场馆场地租赁及赛事运营服务合同范本3篇
- 乡村旅游合作社经营合同2024
- 二零二五年度大型活动策划与派遣公司临时员工派遣合同4篇
- 风电场事故案例分析
- 护理饮食指导整改措施及方案
- 项目工地春节放假安排及安全措施
- 印染厂安全培训课件
- 红色主题研学课程设计
- 胸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处理
- 装置自动控制的先进性说明
- 《企业管理课件:团队管理知识点详解PPT》
- 移动商务内容运营(吴洪贵)任务二 软文的写作
- 英语词汇教学中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 《插画设计》课程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