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2024届高考化学押题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吉林省白城市2024届高考化学押题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吉林省白城市2024届高考化学押题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吉林省白城市2024届高考化学押题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吉林省白城市2024届高考化学押题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白城市2024届高考化学押题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NazCnO?酸性溶液中,存在平衡2CrO«2一(黄色)+2H+=Cr2O72一(橙红色)+出0,已知:25*C

时,Ksp(Ag2CrO4)=lX10FKsp(Ag2Cr2O7)=2X10-7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2c(CmCV一户c(CrO?~)时,达到了平衡状态

B.当pH=l时,溶液呈黄色

C.若向溶液中加入AgNCh溶液,生成AgzCMh沉淀

D.稀释NazCrzO,溶液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均减小

2、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

实验操作和现象预期实验目的或结论

向两支盛有Kb的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滴加淀粉溶液和Kh溶液中存在平

A

AgNQs溶液,前者溶液变蓝,后者有黄色沉淀衡:匠=12+I

向1mL浓度均为0.05molL-1NaCRNai的混合溶液中滴

B&p(AgCDv&p(AgI)

加2滴0.01mol・L」AgNO3溶液,振荡,沉淀呈黄色

比较HC1O和

室温下,用pH试纸分别测定浓度为O.lmol/LNaClO溶

CCHjCOOH的酸性强

液和O.lmol/LCHjCOONa溶液的pH

浓硫酸与乙醇180c共热,制得的气体通入酸性KMn()4

D制得的气体为乙烯

溶液,溶液紫色褪去

A.AB.BC.CD.D

3、钠离子电池具有成本低、能量转换效率高、寿命长等优点。一种钠离子电池用碳基材料(NamCn)作负极,利用

放电

钠离子在正负极之间嵌脱过程实现充放电,该钠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为Nai.mCoO2+NamCn十WqNaCoO2+Cn。下

充电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Na+向正极移动

B.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amCn—me=mNa++Cn

C.充电时,阴极质量减小

D.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aCo02・me,=Nai.mCo02+mNa+

4、某研究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探究SO?与Mg的反应,实验时首先关闭K,使①中的反应进行,然后加热玻璃管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中只生成2种产物

B.停止实验时,先打开K可防倒吸

C.实验结束后加热④中溶液,没有明显现象

D.浓硫酸浓度越大生成SO?的速率越快

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Imol・LrNa2cCh溶液中,含CCh?.数目小于NA

B.标准状况下,I1.2LO2和03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原子数为NA

C.14g聚乙烯与聚丙烯的混合物,含键的数目为2NA

D.常温常压下,22.4LCO2与足量NaXh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A

6、研究表明N2O与CO在Fe+作用下发生可逆反应的能量变化及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量吧斗修

9•

:-\…卜、1iVCOj:

9

?Lq^Fm必益.益曝畿

反应历程

A.反应中Fe+是催化剂,FeO+是中间产物B.总反应速率由反应②的速率决定

C.升高温度,总反应的平衡常数K减小D.当有14gNz生成时,转移ImolD

7、在加热固体NH4Al(SO4)2・12H2O时,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已知A点物质为NIhAKSOQz,B点物

质为AL(SO4)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A.O'C-t'C的过程变化是物理变化

B.C点物质是工业上冶炼铝的原料

C.ATB反应中生成物只有A12(SO4)3和NH3两种

D.AL(SO4)3能够净水,其原理为:AP++30H^^AI(OH)3

8、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操作现象结论

蔗糖变成疏松多孔的海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

A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绵状炭,并放出有刺激性

化性

气味的气体

向KCkKI的混合液中

B先出现黄色沉淀Ksp(AgCl)>Ksp(AgI)

逐滴滴加稀AgNO.a溶液

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常

铝片先用砂纸打磨,再加

C无明显现象温下,铝表面被浓硝酸氧

入到浓硝酸中

化为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溶液变成棕黄色,一段时

Fe3+催化H2O2分解产生

D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硫间后溶液中出现气泡,随

O2

酸亚铁溶液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A.AB.BC.CD.D

9、下列表示不氐碉的是

A,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37clB.氟离子的结构示意图:O')

C.水的球棍模型:’.(D.乙酸的比例模型:i二J

10、下列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A.用标准HC1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甲基橙为指示剂

B.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CHjCOONa溶液的pH

C.用蒸谣的方法分离乙醇(沸点为78.3*C)和苯(沸点为80.1C)的混合物

D.向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则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11、依据下列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A向NaBr溶液中加入过量氯水,再加入淀粉KI溶液最终溶液变蓝氧化性:Cl2>Br2>l2

产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不能证明原溶液中含有

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浓盐酸

的气体SO./一或HSO3-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后,加入新制氢氧化

C得到蓝色溶液蔗糖水解产物没有还原性

铜,加热

向2mL0.01mol/L的AgNCh溶液中滴加几滴同浓度的先产生白色沉淀,后出

D证明KspiAgI)<Ksp(AgCI)

Na。溶液后,滴加KI溶液现黄色沉淀

B.BC.CD.D

12、室温下,分别用O.lOOOmokL-的NaOH标准液滴定浓度均为O.lmokL'的三种酸HX、HY、和HZ,滴定曲线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中和仃分数7%

A.三种酸的酸性强弱:HX>HY>HZ

B.等浓度、等体积的HY溶液和NaY溶液混合,混合液显酸性

C.用NaOH标准液滴定HZ溶液时,选用酚酸作指示剂

D.滴定HX的曲线中,当中和百分数为50%时,溶液中存在c(X-)<c(Na+)

13、实验室处理含FeB门废催化剂的溶液,可得到漠的苯溶液和无水FeCb。下列做法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制取C12

14、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间的分散系

B.能使淀粉-KI试纸变色的分散系

C.能腐蚀铜板的分散系

D.能使蛋白质盐析的分散系

15、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

A向笨酚浊液中滴加Na2cOj溶液,浊液变清苯酚的酸性强于H2c03的酸性

向碘水中加入等体积CCU,振荡后静置,上层接近无色,下

BL在CCL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层显紫红色

C向C11SO4溶液中加入铁粉,有红色固体析出Fe?+的氧化性强于CM+的氧化性

向Na。、Nai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AgNO3溶液,有

DKsp(AgCl)>KsP(AgI)

黄色沉淀生成

A.AB.BC.CD.D

-5

16、某二元弱碱B(OH)2(KI=5.9X10\K2=6.4X10)。向10mL稀B(OH)2溶液中滴加等浓度盐酸,B(OH)2、B(OH)\

•的浓度分数3随溶液pOH[pOH=Tgc(OIl)]变化的关系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交点a处对应加入的盐酸溶液的体积为5mL

B.当加入的盐酸溶液的体积为10mL时存在C(C「)>C(B(OH)')>C(H')>C(OH-)>C(B2・)

C.交点b处c(OH)=6.4XI0-s

D.当加入的盐酸溶液的体积为15mL时存在:C(C「)+C(OH-)>C(H')>C(OH-)>C(B2+)+c(B(OH)+)+c(H")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普鲁卡因M(结构简式为—可用作临床麻醉剂,熔点约60C。它的一条合成路

线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试剂和条件已省略):

已知:B和乙醛互为同分异构体;_匚1—的结构不稳定。

完成下列填空:

(1)比A多两个碳原子,且一氯代物只有3种的A的同系物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和反应③的反应类型反应①_______________,反应③________________o

(3)写出试剂a和试剂b的名称或化学式试剂a,试剂b

(4)反应②中将试剂a缓缓滴入C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5)写出B和F的结构简式B,F

(6)写出一种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D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o

①能与盐酸反应②能与碳酸氢钠反应③苯环上有2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

18、有机化合物A〜H的转换关系如所示:

(1)A是有支链的块足,其名称是_。

(2)F所属的类别是_。

(3)写出G的结构简式:一。

19、Na2s03是一种白色粉末,工业上可用作还原剂、防腐剂等。某化学小组探究不同pH的Na2s03溶液与同浓度AgNO3

溶液反应的产物,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I配制500mL一定浓度的Na2s0.3溶液

①溶解: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Na2s03晶体,用煮沸的蒸镭水溶解。蒸储水需煮沸的原因是一

②移液:将上述溶解后的Na2s03溶液在烧杯中冷却后转入仪器A中,则仪器A为一,同时洗涤一(填仪器名称)2〜3

次,将洗涤液一并转入仪器A中;

③定容:加水至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储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盖好瓶塞,反复卜.下颠倒,摇匀.

实验H探究不同pH的Na2s03溶液与pH=4的AgNCh溶液反应的产物

查阅资料:i.Ag2s03为白色固体,不溶于水,溶于过量Na2s03溶液

ii-AgiO,棕黑色固体,不溶于水,可与浓氨水反应

(1)将pH=8的Na2s0.3溶液滴人pH=4的AgNCh溶液中,至产生白色沉淀。

假设一:该白色沉淀为AgzSCh

假设二;该白色沉淀为AgzSOs

假设三:该白色沉淀为Ag2s03和Ag2s04的混合物

①写出假设一的离子方程式—;

②提出假设二的可能依据是;

③验证假设三是否成立的实验操作是一O

⑵将pH=4的AgNCh溶液逐滴滴人足量的pH=ll的Na2s03溶液中,开始产生白色沉淀A,然后变成棕黑色物质。为

了研究白色固体A的成分,取棕黑色固体进行如下实验:

]是贵浓氯求找

(a)~I(b)>j

幅黑色固体溶液白色•沉淀

①已知反应(b)的化学方程式为Ag(NH3)2OH+3HCI=AgCll+2NHCl+H2O,则反应(a)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生成白色沉淀A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则A的主要成分是—(写化学式)。

(3)由上述实验可知,盐溶液间的反应存在多样性。经验证,(1)中实验假设一成立,则(2)中实验的产物不同于(I)实验

的条件是_o

20、扁桃酸是唯一具有脂溶性的果酸,实验室用如下原理制备;

CH<J+CHC13CHWXJH

OH

笨甲睢班伪后桃酸

合成扁桃酸的实验步骤、装置示意图及相关数据如下:

物质状态熔点/℃沸点/9溶解性

扁桃

无色透明晶体119300易溶于热水、乙醛和异丙醇

乙醛无色透明液体-116.334.6溶于低碳醇、苯、氯仿,微溶于水

苯甲微溶于水,能与乙醇、乙酸、苯、

无色液体-26179

醛氯仿等混溶

氯仿无色液体-63.561.3易溶于醇、酸、苯、不溶于水

实验步骤:

步骤一:向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加入0.lm°l(约10.1mL)苯甲醛、。.2mol(约16mL)氯仿,慢慢滴入含19g氢氧

化钠的溶液,维持温度在55〜60C,搅拌并继续反应lh,当反应液的pH接近中性时可停止反应。

步骤二:将反应液用200mL水稀释,每次用20mL。乙醛萃取两次,合并能层,待回收。

步骤三:水相用50%的硫酸酸化至pH为2〜3后,再每次用40mL乙醛分两次萃取,合并萃取液并加入适量无水硫酸

钠,蒸出乙酸,得粗产品约IL5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C的名称是

(2)装置B的作用是一。

(3)步骤一中合适的加热方式是一o

(4)步骤二中用乙醛的目的是_。

(5)步骤三中用乙醛的目的是_;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钠的目的是_。

(6)该实验的产率为一(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1、燃煤产生的烟气中含有较多的CO?、CO、SO2等影响环境的气体。如何综合利用这些气体一直是科研单位研究的

热点。

(1)已知:2cO2(g)+6H2(g)=CH30cH3(g)+3H2O(g)AHi

CO(g)+H2O(g)^CO2(g)+H2(g)AH2

2co(g)+4H2(g)=CH30cH3(g)+H2O(g)AH3

用AH2、AH3表示AH1,AH1=o

⑵针对CO2与H2反应转化为二甲醛(g)和H2O(g),研究发现,该反应中CO2的平衡转化率随反应温度、投料比

[n(H2)/n(CO2)]的变化曲线如图:

CO?的平衡转化率/%

90

80

70反应温度

60—500K

50♦600K

40—700K

30-M-800K

20

10

投料比[n(H;)/n(CQj]

①AH।(填“>”或"V”)0o

②若其他条件不变,仅仅增大压强,则逆反应速率会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平衡常数K会

(3)研究发现,催化剂可以促使烟气CO、SO2转化为CO2、So反应原理为2co(g)+SO2(g)=2CO2(g)+S(l)AH=-

270kJ-nioP'o

①其他条件相同,研究发现,分别选取FezO.,、NiO、O2O3作上述反应的催化剂时,SO2的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

如图,研究得出,应该选择FezO.a作催化剂,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少0o

2

8o

3:起

古6o

4o

2o

O

260300340380420

反应温度/匕

②若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将31noicO、1molSO2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引发反应,当§。2的平衡转化率为40%时,

此时K=0

③向反应容器中再分别通入下列气体,可以使SO2转化率增大的是____(填字母)。

A.COB.SO2C.N2D.H2SE.CO2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解题分析】

A.当2c(CmCV-AaCMV—)时,无法判断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则不能判断是否为平衡状态,A错误;

B.当pH=l时,溶液酸性增强,平衡正向进行,则溶液呈橙红色,B错误;

C.组成中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溶度积常数越小,难溶电解质在水中溶解能力越差,已知

Ksp(Ag2CrO4)<Ksp(Ag2Cr2O7),若向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先生成AgzCrO」沉淀.C正确:

D.稀释NazCnCh溶液时,溶液中c(CQ?)、c(H+)>c(Cr2()7为均减小,由于Kw不变,则c(OIT)增大,D错误;

答案为C。

【题目点拨】

温度未变,则溶液中水的离子积不变,氢离子浓度减小,则氢氧根离子浓度必然增大。

2、A

【解题分析】

A.淀粉遇【2变蓝,Agl为黄色沉淀,实验现象说明KI3的溶液中含有12和「,由此得出结论正确,A项符合题意;

B.由生成的沉淀呈黄色可知沉淀为AgL在c(CT)和c(1)相同时,先生成Agl,故可得Ksp(AgCI)>Ksp(AgI),与结论

不符,B项不符合题意;

C.NaClO水解生成HC10,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pH试纸测定NaClO溶液的pH,应使用pH计测量比较二者

pH的大小,C项不符合题意;

D.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将乙醇氧化,自身被还原为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以及挥发出来的乙醇蒸气都能使酸性高

镒酸钾溶液褪色,故该气体不一定是乙烯,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与题给结论不符,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3、C

【解题分析】

A.放电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故A不选;

B.放电时,负极是金属钠失去电子,故电极反应式为NamCn—me'nNaFCn,故B不选;

C.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mNa++Cn+mc-=NamCn,电极质量增加,故C选;

+

D.充电时,阳极是NaCoCh中的Co失去电子转化为Nai.mCoOz,电极反应式为NaCoO2-me=Nai.,nCoO2+mNa,故D

不选。

故选C。

【题目点拨】

碳基材料NamCn中,Na和C都为0价,Na是嵌在碳基里的。在NaCoCh中,Co的化合价比Nai.mCoCh中的Co的化

合价低,所以充电时,阳极是NaCo(h-me二Nai.mCoOz+mNa,

4、B

【解题分析】

A.①为制备SO2的装置502与Mg在③中反应,类似CO2与Mg的反应,产生MgO和S,生成的S还可与Mg反应生成

MgS,所以③中生成物有3种,A错误;

B.停止实验时,先打开K,橡胶气胆②释放的空气起到缓冲作用,防止④中的溶液进入③中,从而起到防倒吸作用,B正确;

C.反应过程中SO?使④中品红溶液逐渐褪色,加热褪色后的溶液,S(h从被褪色的物质中逸出,溶液恢复原色,C错误;

D.Na2s03与浓硫酸反应的本质是S。:与H+反应生成S(h,浓硫酸浓度太大,含量少,H2s。4电离出的H+浓度低,使

生成SO2的速率和产量降低,D错误。

故答案选Bo

5、C

【解题分析】

A.缺少溶液的体积,不能计算溶液中含CO?•数目,A错误;

B.标准状况下,1L2L气体的物质的量是0.5moL若0.5mol气体完全是O2,则其中含有的O原子数目是NA,若气体

完全是。3,其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L5NA,故标准状况下,11.2LO2和O3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原子数大于NA,B

错误;

C.聚乙烯与聚丙烯的实验式都是C%,其式量是14,则14g该混合物中含有ImolC%,ImolCH2中含有2molc键,

因此14g聚乙烯与聚丙烯的混合物,含CH键的数目为2NA,C正确;

D.在常温常压下,22.4LCO2的物质的量小于ImoL因此该CO2与足量NazCh反应转移电子数小于NA,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o

6、B

【解题分析】

A.由图可知,Fe+先转化为FMT,Fe(X后续又转化为Fd,反应前后FE未发生变化,因此FV是催化剂,Fe(T是中

间产物,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反应①的能垒高于反应②,因此反应①的速率较慢,总反应速率由反应①的速率决定,B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总反应的平

衡常数A减小,C不符合题意;

F、♦

D.由图可知,总反应方程式为:N2O+CORCO2+N2,N元素化合价从+1价降低至。价,当有14gNz生成时,即生

成0.5molN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x2=lmoL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Bo

7、B

【解题分析】

A.因为t%:生成A,又知A点物质为NH4Al(SO4)2属于新物质,的过程为NH4Al(SO4)2・12H2。失去结晶水

生成NH$A1(SO°2,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

B.B点物质为Ah(SO4)3升温再加热分解,在C点生成氧化铝,氧化铝是工业上冶炼铝的原料,故B正确;

C・A-B发生的反应为2NH4Al(S(h)2&AL(SO4)3+2NH3t+H2s04,所以除了生成AL(SO4)3和NH3两种,还有硫酸,

故C错误;

D.AL(SO4)3能够净水,其原理为:A13+-3H2。^=弘1(011)3(胶体)+3H*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

中悬浮的杂质,故D错误;

答案:B,

8、D

【解题分析】

A.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蔗糖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炭,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蔗糖经浓硫酸脱水得到碳,碳

和浓硫酸反应生成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体现强氧化性,故A正确;

B.向KCKKI的混合液中逐滴滴加稀AgNOj溶液,小小的先出现沉淀,先生成黄色沉淀,贝lj&p(AgCI)>Kp(AgI),

故B正确;

C.铝片先用砂纸打磨,再加入到浓硝酸中,无明显现象,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铝表面被浓硝酸氧化为致密

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金属继续反应,故c正确;

D.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硫酸亚铁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说明H2O2在酸性条件下氧化Fe?+变

为Fe3+,一段时间后溶液中出现气泡,说明Fe3+催化H2O2分解产生02,故D错误;

答案为D。

9、C

【解题分析】

A.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其质量数为17+20=37,故37。是正确的;

B.菽离子的核电荷数为9,核外电子数为10,故正确:

C水分子为V型,不是直线型,故错误;

D.该图为乙酸的比例模型,故正确。

故选C。

10、A

【解题分析】

A.用标准HCI溶液滴定NaHCO.,溶液,滴定终点时溶液呈酸性,可选择甲基橙为指示剂,A选项正确;

B.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醋酸钠溶液的pH,相当于稀释醋酸钠溶液,由于醋酸钠呈碱性,所以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B选项错误;

C.乙醇和苯的沸点相差不大,不能用蒸储的方法分离,C选项错误;

D.向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只能说明Fe3+,但不能说明Fe3+一定是由Fe?+被氯

水氧化而来,即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Fe?+,D选项错误;

答案选A。

11、B

【解题分析】

A.由于加入的氯水过量,加入KI后,「会被过量的氧化生成能使淀粉变蓝的12,所以无法证明所2和b的氧化性

强弱关系,A项错误;

B.能够让品红溶液褪色的可能是SO2,也可能是氯气等;如果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SO2,那么溶液中含有的也可能是

s2。;,不一定是so;或HSO.如果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CL,那么溶液中可能含有CIO-或CIO;;综上所述,B项

正确;

C.蔗糖水解后生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葡萄糖是典型的还原性糖;若要验证葡萄糖的还原性,需要先将水

解后的溶液调至碱性,再加入新制CU(OH)2,加热后才会生成砖红色的C112O沉淀;选项没有加NaOH将溶液调成碱

性,故C项错误;

D.由于先前加入的NaCI只有几滴的量,所以溶液中仍然剩余大量的Ag+,所以后续加入KI溶液后,必然会生成黄

色的Agl沉淀,实验设计存在漏洞,并不能证明Agl和AgCl的的大小关系;D项错误;

答案选B。

12、D

【解题分析】

A.酸越弱,酸的电离程度越小,等浓度的酸的pH越大,由图可知,三种酸的酸性强弱:HX>HY>HZ,选项A正确;

B.由图可知,NaOH标准液滴定HY溶液中和百分数达5。%时得等浓度、等体积的HY溶液和NaY溶液混合,混合

液显酸性,选项B正确;

C.用NaOH标准液滴定HZ溶液时,完全中和生成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可选用酚猷作指示剂,选项C正确:

D.滴定HX的曲线中,当中和百分数为50%时,得到等浓度、等体积的HX溶液和NaX溶液混合,溶液呈酸性,根

据电荷守恒c(X-)+c(OH)=c(Na+)+c(H+),则存在c(X.)>c<Na+),选项D错误。

答案选D。

13、C

【解题分析】

A.实验室制备氯气是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镒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稀盐酸与二氧化锌不反应,不能制备氯气,A项错误;

B.用氯气氧化澳离子时,导气管应该采用“长进短出”原则,所以该装置错误,不能实现实验目的,B项错误;

C.分液时先从下口放出水相,再从上口倒出有机相,C项正确;

D.蒸发时应该,蒸发至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另外FeCb水解生成的盐酸易挥发,直接蒸发,得

不到无水FeCb,D项错误;

答案选C。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涉及物质制备、实验操作等知识点,明确实验原理、物质性质、实验操作规范是解本题

的关键,易错点是选项D,加热氯化铁溶液时氯化铁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氢,升高温度促进水解,为防止水解,

应在氯化氢氛围中加热蒸干氯化铁溶液。

14、A

【解题分析】

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为胶体,据此分析。

【题目详解】

A、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在Inm〜lOOnm之间的分散系为胶体,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故A符合题意;

B、能使淀粉一KI试纸变色,说明该分散系具有强氧化性,能将「氧化成L,该分散系可能是溶液,如氯水等,溶液

不具有丁达尔效应,故B不符合题意;

C、能腐浜铜板,如FeCh溶液,溶液不具有丁达尔效应,故C不符合题意;

D、能使蛋白质盐析的分散系,可能是溶液,如硫酸钱,溶液不具有丁达尔效应,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15、B

【解题分析】

A项,苯酚的酸性弱于碳酸;

B项,CCL将12从碘水中萃取出来,L在CCL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C项,Fe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Ci?+的氧化性强于Fe?+;

D项,向NaCl、Nai的混合液中加入AgNCh溶液产生黄色沉淀,NaCkNai的浓度未知,不能说明Ag。、Agl溶度

积的大小。

【题目详解】

A项,向苯酚浊液中加入Na2cCh溶液,浊液变清,发生反应?+Na2cCh-Q+NaHC(h,酸性:

OHONa

H2CO3>O>HCO3,A项错误;

OH

B项,向碘水中加入等体积CCh,振荡后静置,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显紫红色,说明CCL将12从碘水中萃取出来,

12在CCL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B项正确;

C项,向CuSO4溶液中加入铁粉,有红色固体析出,发生的反应为Fc+Cu2+=Fe2++Cu,根据同一反应中氧化性:氧化

剂〉辄化产物,氧化性Cu2+〉Fe2+,C项错误;

D项,向NaCl、Nai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AgNO.i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说明先达到Agl的溶度积,但由于

NaCkNai的浓度未知,不能说明AgQ、Agl溶度积的大小,D项错误;

答案选B。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苯酚与碳酸酸性强弱的探究、萃取的原理、氧化性强弱的判断、沉淀的生成。易错选D项,产生错误的原因

是:忽视NaCl、Nai的浓度未知,思维不严谨。

16、C

【解题分析】

A.如果加入盐酸的体积为5mL,由B(OH)2+HC1=B(OH)CI+H2O可知此时溶液含等量的B(OH)2、B(OH)+,由于

水解和电离能力不同,所以溶液中不可能含等量的B(OH)2、B(OH)+,A错误;

B.当加入的盐酸溶液的体积为10mL对,反应生成B(OH)C1,溶液显碱性,则c(OHD>c(H),B错误;

c(B2).c(0H)

C.交点b处B(OH)・、B2+的分布分数相等,二者平衡浓度相等,由K2=―「-O厂=6.4X10-5,可知b处

c(OH)=6.4Xl(r5,C正确;

D.当加入的盐酸溶液的体积为15mL时,生成等物质的量的B(OH)CI和BC12的混合溶液,溶液遵循电荷守恒,则存

在C(C「)+C(OH-)=C(IT)+2C(B2+)+C[B(OH)+)],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o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1,2-二甲苯(或邻二甲苯)取代反应还原反应浓硝酸,浓硫酸浓硫酸防止出现多硝基取代

的副产物'(CH3)2NH(任写一种)

【解题分析】

B和乙醛互为同分异构体,且—亡1的结构不稳定,则B为'「由F与B反应产物结构可知,C2H2的结构

简式为H3c・NH-CH”由普鲁卡因M的结构简式(三一><OOCN:CW:::CH),可知C6H6的结构简式为

与环氧乙烷发生类似加成反应得到C为=对比C、D分子式可知,C发生硝化反应得到D,由普鲁

卡因M的结构可知发生对位取代反应,故D为D发生氧化反应得到E为©,E与

NO.

HOCH2cH2N(CH3)2发生酯化反应得到G为。-YO<XH;CE;:.」:;,G中硝基被还原为氨基得到普鲁卡因,

据此解答。

【题目详解】

QH3

(1)比A多两个碳原子,且一氯代物只有3种的A的同系物为八一cHj,名称是1,2一二甲苯,故答案为1,2-

二甲苯;

(2)反应①属于取代反应,反应③属于还原反应,故答案为取代反应;还原反应;

(3)反应②为硝化反应,试剂a为浓硝酸、浓硫酸,反应③为酯化反应,试剂b为浓硫酸,故答案为浓硝酸、浓硫酸;

浓硫酸;

(4)反应②中将试剂a缓缓滴入C中的理由是:防止出现多硝基取代的副产物,故答案为防止出现多硝基取代的副

产物;

(5)B的结构简式为,".,F的结构简式:H3C-NH-CH3,故答案为*r;H3C-NH-CH3;

CM,-CM]CMJ-Cn:

(6)一种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D二一5-C^OH)的同分异构体:①能与盐酸反应,含有氨基,②能与碳

酸氢钠反应,含有较基,③苯环上有2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可以是含有2个不同的取代基处于对立,符合条件的同

分异构体为比等,故答案为

18、3-甲基T-丁块(或异戊块)卤代烧CH3CH(CH3)CHOHCH2OH

【解题分析】

A是有支链的块烧,由分子式可知为CH3cH(CH3)OCH,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E可进一步与溟反应,则E应

为烯崎,结构简式为CH3cH(CH3)CH=CH2,FCH3CH(CH3)CHBrCH2Br,GCH3CH(CH3)CHOHCH2OH,一

定条件下与乙二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H,由H的分子式可知H为缩聚反应的产物,据此解答该题。

【题目详解】

(DA是有支链的焕煌,为CH3cH(CH3)C三CH,名称为3-甲基-1-丁焕(或异戊块);故答案为:3-甲基-1-丁块(或

异戊炊);

(2)FCH3CH(CH3)CHBrCH2Br,属于卤代络

故答案为:卤代燃;

(3)由以上分析可知G为CHJCH(CH3)CHOHCH2OH;

故答案为:CH3CH(CH3)CHOHCH2OHO

+

19、去除蒸储水中的氧气,防止亚硫酸钠被氧化5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SO.?-+2Ag=Ag2SO3

Na2sO3被酸化的NO3-氧化成Na2sCh,Na2sCh与AgNO.a溶液反应生成Ag:2sCh沉淀取固体少许加入足量NazSOj

溶液(或向试管中继续滴加Na2s。3溶液)AgzO+4NH3•H2O=2Ag(NH3)2OH+3H2O或

Ag2O+4NH3+H2O=2Ag(NH3)2OHAgOHNa2s。3溶液滴加顺序不同(或用量不同),溶液酸碱性不同(或浓度不

同)

【解题分析】

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

①溶解时:Na2s03晶体易被溶液中溶解的氧气氧化,故需煮沸;

②移液时: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需要使用容量瓶,移液时需要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实验U探究不同pH的Na2s03溶液与pH=4的AgNCh溶液反应的产物

①假设一是银离子与亚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亚硫酸银;

②考虑加入的酸性的硝酸银溶液具有氧化性,将亚硫酸银氧化成硫酸银;

③由于Ag2s03溶于过量Na2s03溶液,可以加入Na2s03溶液验证溶液中是否有AgiSOj;

⑵①Ag2O为棕黑色固体,与氨水反应生成Ag(NH3)2OH和3H20;

②从非氧化还原反应分析得化合价不变,判断A的成分;

(3)(1)中实验和⑵中实验中溶液的滴加顺序不同,溶液酸碱性不同。

【题目详解】

①溶解时:Na2s03晶体易被溶液中溶解的氧气氧化,故需煮沸,防止亚硫酸钠被轴化;

②移液时: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需要使用500ml的容量瓶,移液时需要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

2+

(1)①假设一是银离子与亚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亚硫酸银SO3+2Ag=Ag2SO3;

②将pH=8的Na2sO3溶液滴人pH=4的AgNO3溶液中,酸性溶液中存在氢离子,氢离子和硝酸根相当于硝酸,具有

氧化性,可能会将亚硫酸根离子氧化成硫酸根;

③Ag2s03为白色固体,不溶于水,溶于过量Na2s03溶液,故可以加入过量Na2sCh溶液,看是否继续溶解,若继续

溶解一部分,说明假设三成立:

⑵①AgQ,棕黑色固体,不溶于水,可与浓氨水反应,反应a为Ag2O+4NH3・H2O=2Ag(NH3)2OH+3H20;

②将pH=4的AgNO3溶液逐滴滴人足量的pH=ll的NazSCh溶液中,由于亚硫酸限易溶于亚硫酸钠,故生成的白色沉

淀不是亚硫酸银,溶液呈碱性,也不是硫酸银,银离子在碱性条件下,例如银离子和氨水反应可以生成氢氧化银,是

白色沉淀,A为AgOH;

(3)实验⑴将pH=8的Na2s03溶液滴人pH=4的AgNCh溶液中,实验⑵将pH=4的AgNCh溶液逐滴滴人足量的pH=ll

的Na2sO3溶液中,对比两次实验可以看出,滴加顺序不同(或用量不同),,所给盐溶液酸碱性不同(或浓度不同)。

20、(球形)冷凝管吸收逸出的有机物(乙酸),并防止倒吸水浴加热除去反应液中未反应完的反应物

萃取扁桃酸作干燥剂75.7%

【解题分析】

苯甲醛与氯仿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扁桃酸等,需要加热且维持温度在55〜60C。由于有机反应物易挥发,

所以需冷凝回流,并将产生的气体用乙醇吸收。反应后所得的混合物中,既有反应生成的扁桃酸,又有剩余的反应物。

先用乙醛萃取剩余的有机反应物,然后分液;在分液后所得的水溶液中加硫酸,将扁桃酸钠转化为扁桃酸,再用乙酸

萃取出来,蒸储进行分离提纯。

【题目详解】

(1)图中仪器C的名称是(球形)冷凝管.答案为:(球形)冷凝管;

(2)装置B中有倒置的漏斗,且蒸储出的有机物易溶于乙醇,所以其作用是吸收逸出的有机物(乙酸),并防止倒吸。

答案为:吸收逸出的有机物(乙型),并防止倒吸;

(3)步骤一中,温度需控制在55〜60c之间,则合适的加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