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假期提升专项练习地理解密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答案及解析_第1页
2025高考假期提升专项练习地理解密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答案及解析_第2页
2025高考假期提升专项练习地理解密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答案及解析_第3页
2025高考假期提升专项练习地理解密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答案及解析_第4页
2025高考假期提升专项练习地理解密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答案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菁优高考地理解密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选择题(共22小题)1.(2023秋•鼓楼区校级期末)皮拉大沙丘(下图)位于大西洋畔的法国西南部波尔多市(0°34′E,44°50′N),它的东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皮拉沙丘以每年5米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该地景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D.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2.(2023秋•鼓楼区校级期末)读图“天山自然带垂直带谱示意图”,与北坡比,南坡()A.为阴坡,背风坡 B.太阳辐射强,雪线海拔低 C.缺失针叶林带 D.自然带谱丰富,受人类活动干扰小山体效应是由于山体或高原隆起影响地—气热量交换产生的热力效应,使得大型山地或高原普遍存在其内部温度高于外围同海拔自由大气温度的地理现象。研究发现,青藏高原是全球山体效应最典型、最剧烈的地区,影响了山地林线、雪线的分布。如图示意2000﹣2019年青藏高原山体效应值随海拔变化。完成下面小题。3.(2024秋•漳州月考)与海拔6000﹣6700米相比,导致6700米以上地区山体效应变化特征的原因主要是()A.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 B.冰川广布,反照率较高 C.山峰陡峻,冰川覆盖面积少 D.冻土广布,融化吸热多灵石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全年降水少,水资源短缺,夏季为雨季,气候炎热,冬春季寒冷干燥,多风沙天气。灵石县境内民居多为单坡顶式屋顶,屋顶只有一侧是斜平面,斜面向院内倾斜,外侧墙体高,且窗体较小。下图为灵石县某单坡顶式民居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4.图中民居外侧墙体高,窗体较小的主要目的是()①增加室内采光情况②减轻风沙危害③减少冷空气入室④增强通风效果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漉”指开水涮烫,是中国古代的蔬菜加工工艺。唐宋时期,广东省兴宁市的客家人引入漉菜工艺,利用当地高达80℃的温泉水遮覆,后将菜捞出、用水浸泡,可使菜变得清爽芳香、口感脆爽,延长保存期限。现今兴宁市正大力发展以温泉漉菜为主的预制菜产业。完成5﹣5题。5.古代客家人利用温泉水漉菜的主要目的是()A.提升风味 B.保留营养 C.减少工序 D.便于运输山地植物群落的分布格局受多种环境因子共同作用。通过现代技术定量分析得出我国某山地各植被类型的最优发育环境区间(如表所示)。据此完成6﹣7题。植被类型海拔/m坡度/°降水/mm平均温/℃以栲、丝栗栲、甜椿栲为主的常绿阔叶林500~130025~361500~200010~16.2以小叶青冈栎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400~1800>252000~25008~11以黔稠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600~220025~362300~24806~8以杜鹃、大箭竹为主的亚高山灌丛2200~2400>352100~22504~6以大箭竹为主的亚高山灌丛2200~2400>352100~22603.8~5.4以冷箭竹为主的亚高山灌丛2400~257025~362000~21502.6~3.26.影响该山地植被垂直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坡度 B.光照 C.气温 D.降水7.以小叶青冈栎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在该山地西北坡长势较好,推测西北坡是()A.梵净山阴坡 B.阴山背风坡 C.太行山阳坡 D.阿尔泰山迎风坡秦岭—大巴山地区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带,发育有典型植被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如图为一条沿秦岭南麓自东向西的穿越样线的考察结果统计图。研究表明,绝对低温是限制许多亚热带植物越冬的主要因素,尤其是雪灾对于常绿树种具有严重或致命的伤害。据此完成8﹣9题。8.东西样线的考察结果表明秦岭南麓()A.优势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B.具有典型的亚热带特征 C.优势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D.植被分布体现非地带性9.与秦岭—大巴山地区相比,江淮地区南北过渡带()①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南界偏南②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南界偏北③以平原、丘陵为主,受夏季风影响大,南北过渡带更宽广④以平原、丘陵为主,受冬季风影响大,南北过渡带更宽广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建土楼的建造,就地取材,依山就势,与青山绿水相得益彰,组成了适宜的人居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观。如图示意福建土楼群的生态选址。据此完成10﹣10题。10.福建土楼依山面水,依山可以为土楼群()A.提供水源 B.阻挡寒流 C.防御洪涝 D.孕育土壤天山山系山脊平均海拔约4000米,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受西风环流和独特地形影响,冰川、积雪及冻土分布广泛,成为新疆及中亚地区的水塔。如图示意天山四季(1、4、7、10月)地表温度和积雪覆盖率在不同海拔带的分布特征。据此完成11﹣12题。11.表示天山7月积雪覆盖率和地表温度的曲线是()A.甲、戊 B.甲、辛 C.丁、戊 D.丁、辛12.符合天山积雪垂直分布特征的是()A.冬季天山的平均积雪覆盖率最高 B.随海拔上升积雪覆盖率上升 C.夏季各海拔带的积雪覆盖率最低 D.随地表温度上升积雪覆盖率降低泰加林是是世界上最大的森林带类型,树叶呈针状常绿状态,树干呈尖塔状。外围树木见风易倒,所在地区往往演变成小水塘。如图为“大兴安岭泰加林分布及泰加林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泰加林叶片呈针状有利于()A.降低风速 B.增加光照 C.截留降雪 D.减少蒸发泰加林是是世界上最大的森林带类型,树叶呈针状常绿状态,树干呈尖塔状。外围树木见风易倒,所在地区往往演变成小水塘。如图为“大兴安岭泰加林分布及泰加林景观图”。据此完成14﹣14题。14.泰加林倒伏干枯之后,所在地区常演变成小水塘是因为()A.冻土融化,地面塌陷 B.风力增强,风蚀加剧 C.根系腐烂,雨水倒灌 D.径流加快,水蚀增强泰山为五岳之首,被誉为“五岳独尊”,主峰海拔1545米。泰山分布最广的是草本植物,草本层植物一般高度在50厘米以下。如图为泰山南北坡草本物种多样性指数图,指数越大,物种丰富程度越高。读图完成15﹣16题。15.比较泰山南北坡草本物种多样性的差异,分析原因()A.北坡的草本物种多样性更高,北坡是夏季风背风坡,土壤含水率低,水土流失少 B.北坡的草本物种多样性更高,北坡为阴坡,水分蒸发比南坡少,土壤含水率高 C.南坡的草本物种多样性更高,南坡是夏季风迎风坡,土壤含水率高 D.南坡的草本物种多样性更高,南坡为阳坡,温度较高,热量条件好16.旅游等人类活动对泰山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原因()A.草本植物多样性上升,游客涌入导致种群运动和基因交流增加 B.草本植物多样性上升,游客涌入引入外来物种,优化原有生态环境 C.草本植物多样性下降,旅游活动导致踩踏和破坏,草本植物栖息地减少 D.草本植物多样性下降,旅游活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草本植物过度繁殖后缺氧死亡流石滩是位于雪线之下的过渡地带,是高山地区独有的生态系统,通常由大大小小的石块堆积而成,植被稀疏,但零星生长的植被特有性强,演化出新物种的概率高。近年来,随着人为干扰的加剧,很多植被进入濒危状态。如图示意某山地等高线、7月等温线及雪线分布。完成17﹣17题。17.关于流石滩上植被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叶片宽大,可保温抗旱 B.花色艳丽,适应温暖环境 C.植株高大,可防风保暖 D.根系发达,可抵御较强风影响地表反射率的因素很多,地表状况最为重要,地表粗糙度高,颜色深、湿度大,地表反射率即低。冰川反照率是指冰川表面反射太阳辐射能量与吸收太阳辐射能量的比值。冰川反照率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主要跟积雪、裸冰范围、吸光性杂质含量和太阳入射角等因素有关。木斯岛冰川位于萨吾尔山北坡,不同时期3600米以上的冰川反照率都会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如图为木斯岛冰川分布图,据此完成18﹣18题。18.木斯岛冰川反照率月平均最低值出现在8月,主要原因是()A.降水量大 B.植被覆盖率高 C.冰川消融大 D.太阳高度角大西昆仑山平均海拔高度5000米以上,这里有8438km2的现代冰川。研究人员夏季对下图左图中西昆仑山崇侧冰帽区(乙)及冰帽末端的非冰雪区(甲)不同观测点的气温进行观测(数据如图2),发现乙观测站昼夜都存在逆温现象。图1为甲、乙两观测点的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9.据图可判断()A.a线代表非冰雪区观测点甲,气温日较差大 B.a线代表冰雪区观测点乙,气温日较差小 C.b线代表非冰雪区观测点甲,气温日较差小 D.b线代表冰雪区观测点乙,气温日较差大在我国新疆的伊犁河谷地,从10月至翌年3月,会出现长达半年之久的逆温现象。山区是伊犁地区季节放牧业的主战场,冬季严寒,饲草短缺,常常造成牲畜的大量死亡,而逆温能缓解冬季严寒,在此形成人工牧草栽培的适宜区,使这里成为牲畜越冬避寒的重要场地。长期以来,牧民就利用它作为牲畜过冬的“冬窝子”,也是建立牧民定居点的良好场所。如图示意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伊宁1月、2月、4月和7月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牧民1月越冬的“冬窝子”最理想的位置是()A.海拔1000m的谷地南坡 B.海拔1000m的谷地北坡 C.海拔500m的谷地南坡 D.海拔500m的谷地北坡海拔高度、水分及热量是影响植物多样性变化的重要因素。老秃顶子地处我国辽东山区,受末次冰期活动影响,在谷地堆积形成石河。该区域森林覆盖率高,乔木层密度大。如图示意某科考队在该区森林群落采样点的分布,如表示意不同样地内的物种数S和物种数的变异系数CV(不同样地间物种数的差异)。读图表,完成下面小题。群落类型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S(平均值)CV(%)S(平均值)CV(%)S(平均值)CV(%)落叶阔叶林1024.001318.021543.58针阔混交林1047.141327.761731.38暗针叶林662.501318.841324.00注:变异系数越高,表明不同样地森林群落物种数差异越大。21.导致森林乔木层变异系数高的主导因素是()A.海拔 B.土壤 C.光照 D.水分22.灌木层变异系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A.地表生物干扰 B.林下环境稳定 C.林下水分不足 D.表层冻土影响二.解答题(共5小题)23.(2024秋•鼓楼区校级月考)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树木伐倒后,树墩上有许多同心圆环,植物学上称为树轮(年轮)(图1)。树轮一年产生一环,最靠近树皮的圆环是最新形成的。科研团队可借助树轮推测树木当年生长的气候条件、确定冰川进退发生的时间;借助同一树种上树线和下树线树轮研究判定冰川进退状况。调查发现,冰川前进会对沿线树木造成伤害,冰川退缩迹地上过了一段时期后会有新的树种生长。上世纪,我国某科研团队对祁连山地区圆柏分别开展了上树线和下树线树轮研究。上树线数据来自祁连山南坡林带,下树线数据来自祁连山北坡林带。他们利用调查的上树线和下树线数据,截取相同时段的年轮指数序列作成距平曲线(图2)。距平数据正负值可反映气候的冷暖干湿状况。(1)科研人员可借助树轮推测当年祁连山区的气候条件,请说明理由。(2)分析科研人员利用祁连山区树轮可推测冰川前进或退缩时间的原因。(3)分别指出祁连山地区上树线和下树线高度的最大制约性因素,并分析20世纪初祁连山区冰川快速退缩的原因。24.(2024秋•仓山区校级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平衡线海拔用于衡量冰川的消长,在该海拔上,冰川的年累积量与年消融量相当。平衡线海拔受气温、降水等因素影响,与ENSO指数具有相关性。图为2001~2018年安第斯山脉中段(30°S~38°S)平衡线海拔与ENSO指数相关性分析图。(1)分析南迦巴瓦峰南坡雪线相较于北坡低的原因。(2)推测X冰川自上而下表层冰碛物厚度增加的原因。(3)研究表明表层冰碛物的厚度对冰川的消融具有两面性,请尝试做出合理解释。(4)以a(或b)时段为例,从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解释ENSO指数对平衡线海拔的影响。25.(2023春•福州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象征,而且是一条实际存在的重要地理界线。历代长城的布设都是以自然地理环境为基础,走向与我国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分界线基本一致。古代,长城为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分界线,该线以西以北为游牧民族聚居地,他们善骑射,耕作水平极低,衣食受自然灾害影响极大。(1)简析长城以西以北的古代游牧民族善骑射、耕作水平低的地理原因。(2)长城在东段主要以砖石砌成,西段主要用夯土筑成,分析原因。26.(2024•福建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贡嘎山位于川西的横断山区,被誉为“蜀山之王”。贡嘎山多金字塔形的陡峭峰体,主峰海拔7556m,垂直高差极大。该山有现代冰川71条,为“温冰川”,具有平均海拔低、消融强烈、运动速度快等特征。一般情况,这里的冰川冰内温度为0℃,冰面流水温度0.3℃左右。有趣的是,贡嘎山的冰舌末端常常伸入森林带中,和森林共存。如图为贡嘎山地理位置示意图。(1)分析贡嘎山温冰川消融强烈、运动速度快的原因。(2)分析贡嘎山冰舌末端森林和冰川共存的原因。(3)贡嘎山站的观测结果显示,过去50年间海螺沟冰川平均每年后退25m﹣30m,“蜀山之王”贡嘎山冰川总面积减少约11.3%。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冰川消融对贡嘎山地区的影响。27.(2023秋•鼓楼区校级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美洲地区的萨尔瓦多(如图)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多火山,被称为“火山之国”,境内的圣安娜活火山海拔2385m,为全国最高峰。该国北部为伦帕河谷地,南部为狭长的沿海平原。全境属热带气候,沿海和低地气候湿热,山地气候凉爽;山区年降水量在1800mm以上,沿海地带约为1000mm。(1)说明萨尔瓦多被称为“火山之国”的原因。(2)分析萨尔瓦多山区和沿海地带降水量差异明显的主要原因。(3)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角度,说明伦帕河的水文特征。

2025年菁优高考地理解密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2小题)1.(2023秋•鼓楼区校级期末)皮拉大沙丘(下图)位于大西洋畔的法国西南部波尔多市(0°34′E,44°50′N),它的东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皮拉沙丘以每年5米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该地景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D.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分析】陆地环境地域分异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水热条件的地域组合。但是,某些地区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和洋流等因素的影响,往往表现出与上述规律不相吻合的现象。【解答】解:读图,结合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判断,44°50′N的大陆西岸,受盛行西风带影响,按地带性规律应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但此地形成了大沙丘,故应属于非地带性规律,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自然带的非地带性分异,获取图文中信息即可。2.(2023秋•鼓楼区校级期末)读图“天山自然带垂直带谱示意图”,与北坡比,南坡()A.为阴坡,背风坡 B.太阳辐射强,雪线海拔低 C.缺失针叶林带 D.自然带谱丰富,受人类活动干扰小【分析】在山区,气温和降水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土壤和动物类型的组合。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叫做垂直地域分异。造成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变化。山地的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解答】解:读天山自然带垂直带谱与年降水量示意图,天山北坡为阴坡;北坡是迎风坡,雪线低;南坡缺失针叶林带。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自故选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获取图中信息即可。山体效应是由于山体或高原隆起影响地—气热量交换产生的热力效应,使得大型山地或高原普遍存在其内部温度高于外围同海拔自由大气温度的地理现象。研究发现,青藏高原是全球山体效应最典型、最剧烈的地区,影响了山地林线、雪线的分布。如图示意2000﹣2019年青藏高原山体效应值随海拔变化。完成下面小题。3.(2024秋•漳州月考)与海拔6000﹣6700米相比,导致6700米以上地区山体效应变化特征的原因主要是()A.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 B.冰川广布,反照率较高 C.山峰陡峻,冰川覆盖面积少 D.冻土广布,融化吸热多【分析】影响太阳反射的因素主要从下垫面性质考虑。【解答】解:据图可知,青藏高原6000﹣6700m的山体效应(山地对内部大气的增温)减弱,6700m以上地区山体效应增强。山体效应是山体内部大气温度与同海拔自由大气温度相比,因此6700m以上地区空气整体较为稀薄,大气削弱作用都比较弱,A错误。6000﹣6700m地区和6700m以上地区海拔整体较高,均有冰川分布,6700m以上地区山峰陡峻,冰川覆盖面积少,因此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减弱,到达山体的太阳辐射较多,对内部大气增温优于6000﹣6700m地区,C正确。青藏高原6700m以上地区冰川广布,反射率高,因此到达山体表面的太阳辐射较少,山体效应减弱,与题意矛盾,B错误。若6700m以上地区冻土融化吸收热量较多,则会导致内部大气温度较低,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域分异规律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灵石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全年降水少,水资源短缺,夏季为雨季,气候炎热,冬春季寒冷干燥,多风沙天气。灵石县境内民居多为单坡顶式屋顶,屋顶只有一侧是斜平面,斜面向院内倾斜,外侧墙体高,且窗体较小。下图为灵石县某单坡顶式民居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4.图中民居外侧墙体高,窗体较小的主要目的是()①增加室内采光情况②减轻风沙危害③减少冷空气入室④增强通风效果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分析】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从气候、资源、灾害、地形、植被、河流等方面分析。【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灵石县冬春季寒冷干燥,多风沙天气,外侧墙体高,且窗体小,利于减少冬春季冷空气进入室内,减轻受风沙灾害的影响,②③正确。窗体小,不利于采光和通风,①④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民居外侧墙体高,窗体较小的主要目的,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漉”指开水涮烫,是中国古代的蔬菜加工工艺。唐宋时期,广东省兴宁市的客家人引入漉菜工艺,利用当地高达80℃的温泉水遮覆,后将菜捞出、用水浸泡,可使菜变得清爽芳香、口感脆爽,延长保存期限。现今兴宁市正大力发展以温泉漉菜为主的预制菜产业。完成5﹣5题。5.古代客家人利用温泉水漉菜的主要目的是()A.提升风味 B.保留营养 C.减少工序 D.便于运输【分析】古代客家人利用温泉水漉菜的主要目的从品质、口感、风味等方面分析。【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利用温泉漉菜可以可使菜变得清爽芳香、口感脆爽,提升蔬菜风味,A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漉菜无法保留营养,B错误。漉菜后仍需加工和运输,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古代客家人利用温泉水漉菜的主要目的,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山地植物群落的分布格局受多种环境因子共同作用。通过现代技术定量分析得出我国某山地各植被类型的最优发育环境区间(如表所示)。据此完成6﹣7题。植被类型海拔/m坡度/°降水/mm平均温/℃以栲、丝栗栲、甜椿栲为主的常绿阔叶林500~130025~361500~200010~16.2以小叶青冈栎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400~1800>252000~25008~11以黔稠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600~220025~362300~24806~8以杜鹃、大箭竹为主的亚高山灌丛2200~2400>352100~22504~6以大箭竹为主的亚高山灌丛2200~2400>352100~22603.8~5.4以冷箭竹为主的亚高山灌丛2400~257025~362000~21502.6~3.26.影响该山地植被垂直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坡度 B.光照 C.气温 D.降水【分析】在山区,气温和降水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土壤和动物类型的组合。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叫做垂直地域分异。造成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变化。山地的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山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不同海拔地区气温差异大,所以影响植被垂直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气温,C正确。随海拔升高,降水和坡度差异小,AD错误。资料中没有光照的信息,B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影响该山地植被垂直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7.以小叶青冈栎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在该山地西北坡长势较好,推测西北坡是()A.梵净山阴坡 B.阴山背风坡 C.太行山阳坡 D.阿尔泰山迎风坡【分析】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山地区由山麓到山顶,自然环境随着海拔变化而发生变化,不同海拔、坡向水热组合不同,导致自然带不同。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基带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解答】解:由资料可知,海拔500﹣1000米处是常绿落叶林,且该山区年降水量丰富,应该在我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西北坡应是阴坡,A正确。阴山、太行山和阿尔泰山都不在亚热带地区,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秦岭—大巴山地区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带,发育有典型植被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如图为一条沿秦岭南麓自东向西的穿越样线的考察结果统计图。研究表明,绝对低温是限制许多亚热带植物越冬的主要因素,尤其是雪灾对于常绿树种具有严重或致命的伤害。据此完成8﹣9题。8.东西样线的考察结果表明秦岭南麓()A.优势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B.具有典型的亚热带特征 C.优势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D.植被分布体现非地带性【分析】植被分布与环境关系密切,主要受气候(光照、热量、水分、盛行风向)、地形(海拔的影响、坡向的影响、坡度的影响)、土壤(土壤水分、肥力、通透性、热量等)等因素的影响。【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除迭部一白龙江地区外,其他各段均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因而该地的优势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其更具有暖温带属性,C正确,AB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地为我国南北过渡带,涉及的空间尺度大,植被应为地带性植被,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植被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9.与秦岭—大巴山地区相比,江淮地区南北过渡带()①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南界偏南②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南界偏北③以平原、丘陵为主,受夏季风影响大,南北过渡带更宽广④以平原、丘陵为主,受冬季风影响大,南北过渡带更宽广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分析】植被分布与环境关系密切,主要受气候(光照、热量、水分、盛行风向)、地形(海拔的影响、坡向的影响、坡度的影响)、土壤(土壤水分、肥力、通透性、热量等)等因素的影响。【解答】解:“绝对低温是限制许多亚热带植物越冬的主要因素”,表明冬季气温的高低对常绿阔叶林的分布范围有重要影响,而非夏季气温,③错误。因山地对冷空气的阻挡,秦巴山区冬季气候较暖,南北过渡带范围较窄,江淮地区以平原、丘陵为主,冬季冷空气长驱南下,形成宽广的冬季低温区,故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分布范围更宽广,其南界较秦巴山区偏南,①④正确,②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江淮地区南北过渡带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建土楼的建造,就地取材,依山就势,与青山绿水相得益彰,组成了适宜的人居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观。如图示意福建土楼群的生态选址。据此完成10﹣10题。10.福建土楼依山面水,依山可以为土楼群()A.提供水源 B.阻挡寒流 C.防御洪涝 D.孕育土壤【分析】影响聚落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因素(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矿产资源)和人文地理环境因素(经济、政治、宗教、文化、政策、历史)。【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福建土楼依山可以阻挡寒冷气流,B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山地坡度大,不利于深厚土壤发育,D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土楼位于夏季风迎风坡的山脚下,降水多,易发生山洪等灾害,C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土楼依山而建不是为了水源,A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土楼群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天山山系山脊平均海拔约4000米,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受西风环流和独特地形影响,冰川、积雪及冻土分布广泛,成为新疆及中亚地区的水塔。如图示意天山四季(1、4、7、10月)地表温度和积雪覆盖率在不同海拔带的分布特征。据此完成11﹣12题。11.表示天山7月积雪覆盖率和地表温度的曲线是()A.甲、戊 B.甲、辛 C.丁、戊 D.丁、辛【分析】图中的八条曲线,有四条随着海拔升高数值总体呈减小趋势,有四条随着海拔升高数值总体呈增大趋势,先判断两类曲线分别是地表温度和积雪覆盖率,再区分不同的月份。【解答】解:题图示意天山1、4、7、10月不同海拔带的地表温度和积雪覆盖率,由于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故戊、己、庚、辛四线为地表温度,甲、乙、丙、丁四线为积雪覆盖率。北半球7月地表温度高,1月地表温度低,故戊线表示夏季地表温度,BD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7月地表温度高,中低海拔处积雪覆盖率整体会低于其他月份,故丁线为夏季积雪覆盖率,A错误,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天山7月积雪覆盖率和地表温度的曲线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12.符合天山积雪垂直分布特征的是()A.冬季天山的平均积雪覆盖率最高 B.随海拔上升积雪覆盖率上升 C.夏季各海拔带的积雪覆盖率最低 D.随地表温度上升积雪覆盖率降低【分析】雪线是指地球陆地上年降雪量等于消融量的某一海拔高度,即永久积雪下限的海拔。在雪线以上,气温低于0℃,全年冰雪的积累量大于消融量,形成了常年积雪区;在雪线以下,气温高于0℃,全年冰雪的积累量小于消融量,不能积累常年积雪,只能是季节性积雪区;在雪线附近,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达到动态平衡。【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甲线为冬季(1月)积雪覆盖率,相较于乙、丙、丁线,其平均值最大,故A正确。甲、乙、丙、丁四线在海拔5000米附近有明显下降,且甲线在海拔1000米附近有明显升降波动,说明随海拔上升,积雪覆盖率不一定上升,B错误。地表温度7月最高,1月最低,在图示海拔4600米以上7月的积雪覆盖率(丁线)高于其他月份,故D错误。夏季(7月)积雪覆盖率在4600米以上高于其他月份,C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天山积雪垂直分布特征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泰加林是是世界上最大的森林带类型,树叶呈针状常绿状态,树干呈尖塔状。外围树木见风易倒,所在地区往往演变成小水塘。如图为“大兴安岭泰加林分布及泰加林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泰加林叶片呈针状有利于()A.降低风速 B.增加光照 C.截留降雪 D.减少蒸发【分析】气候决定温度、湿度和光照情况,湿润气候区植物叶子大而薄,根系不太发达;干旱气候区植物叶子小而厚,根系发达;炎热干燥气候区叶子退化成针状,根系很发达;寒冷气候区植物低矮,耐寒;湿润区则生树木,半干旱区则生长草类,干旱区则生长荒漠植被。【解答】解:叶片呈针状更加细小,不利于降低风速、截留降雪,AC错误。叶片呈针状可以减少蒸腾量,D正确。叶片宽大更有利于光合作用,B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泰加林是是世界上最大的森林带类型,树叶呈针状常绿状态,树干呈尖塔状。外围树木见风易倒,所在地区往往演变成小水塘。如图为“大兴安岭泰加林分布及泰加林景观图”。据此完成14﹣14题。14.泰加林倒伏干枯之后,所在地区常演变成小水塘是因为()A.冻土融化,地面塌陷 B.风力增强,风蚀加剧 C.根系腐烂,雨水倒灌 D.径流加快,水蚀增强【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的,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解答】解:大兴安岭海拔较高,有冻土分布,泰加林倒伏干枯之后,地面失去森林遮挡光照,太阳辐射顺利照射到地面,导致地面温度升高,冻土融化,在热熔塌陷的作用下形成小型洼地,积水形成小水塘,A正确。水塘的形成需要有低洼的地形以及积水,风力作用与小水塘的形成关系较小,B错误。根系腐烂需要较长的时间演化,且根系腐烂易形成肥沃的土壤,与雨水倒灌关系较小,C错误。径流加快,水蚀加强,会快速形成地表径流流出该地,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泰山为五岳之首,被誉为“五岳独尊”,主峰海拔1545米。泰山分布最广的是草本植物,草本层植物一般高度在50厘米以下。如图为泰山南北坡草本物种多样性指数图,指数越大,物种丰富程度越高。读图完成15﹣16题。15.比较泰山南北坡草本物种多样性的差异,分析原因()A.北坡的草本物种多样性更高,北坡是夏季风背风坡,土壤含水率低,水土流失少 B.北坡的草本物种多样性更高,北坡为阴坡,水分蒸发比南坡少,土壤含水率高 C.南坡的草本物种多样性更高,南坡是夏季风迎风坡,土壤含水率高 D.南坡的草本物种多样性更高,南坡为阳坡,温度较高,热量条件好【分析】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有水分和热量、自然环境复杂性、环境变迁与突发事件、天敌与外来物种的干扰、人类活动的破坏与干扰。【解答】解:由材料可知,指数越大,物种丰富程度越高,读图可知,北坡的草本物种多样性指数数值大于南坡,故北坡的草本物种多样性更高,CD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北坡为为阴坡,水分蒸发比南坡少,土壤含水率高,草本生长条件好,而南坡为阳坡,蒸发旺盛,土壤水分条件较差,B正确,A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植被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16.旅游等人类活动对泰山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原因()A.草本植物多样性上升,游客涌入导致种群运动和基因交流增加 B.草本植物多样性上升,游客涌入引入外来物种,优化原有生态环境 C.草本植物多样性下降,旅游活动导致踩踏和破坏,草本植物栖息地减少 D.草本植物多样性下降,旅游活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草本植物过度繁殖后缺氧死亡【分析】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有水分和热量、自然环境复杂性、环境变迁与突发事件、天敌与外来物种的干扰、人类活动的破坏与干扰。【解答】解:泰山的旅游等人类活动会踩踏和破坏不同海拔上的草本植物,草本植物栖息地减少,使得泰山草本植物多样性下降,AB错误。旅游活动不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D错误,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旅游等人类活动对泰山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原因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流石滩是位于雪线之下的过渡地带,是高山地区独有的生态系统,通常由大大小小的石块堆积而成,植被稀疏,但零星生长的植被特有性强,演化出新物种的概率高。近年来,随着人为干扰的加剧,很多植被进入濒危状态。如图示意某山地等高线、7月等温线及雪线分布。完成17﹣17题。17.关于流石滩上植被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叶片宽大,可保温抗旱 B.花色艳丽,适应温暖环境 C.植株高大,可防风保暖 D.根系发达,可抵御较强风【分析】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主要有水分、空气、光照、土壤、风、人类等。【解答】解:流石滩石松散的砾石和沙石组成的,空大,结构不稳定;流石滩位于高海拔地区,这里风力强劲,植物根系发达,才能够适应强风和松动的碎石环境,D正确。叶片宽大,植株高大是温暖湿润地区植物的典型特征,AC错误。据图可知流石滩主要分布在海拔4800m﹣5500m左右,该区域气候高寒,植物花色艳丽,适应高寒环境,B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以流石滩为背景,涉及流石滩上植被特点描述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问题等地理核心素养。影响地表反射率的因素很多,地表状况最为重要,地表粗糙度高,颜色深、湿度大,地表反射率即低。冰川反照率是指冰川表面反射太阳辐射能量与吸收太阳辐射能量的比值。冰川反照率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主要跟积雪、裸冰范围、吸光性杂质含量和太阳入射角等因素有关。木斯岛冰川位于萨吾尔山北坡,不同时期3600米以上的冰川反照率都会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如图为木斯岛冰川分布图,据此完成18﹣18题。18.木斯岛冰川反照率月平均最低值出现在8月,主要原因是()A.降水量大 B.植被覆盖率高 C.冰川消融大 D.太阳高度角大【分析】冰川反照率定量表示了冰川对阳光的反射能力,通常采用百分数表示。例如,某物体35%的反照率表示该物体接受的太阳光中有35%被反射了出去。反射率越大,物体接受的太阳辐射越小。冰川表面对入射的太阳光线具有很强的反射作用,但受冰川是否被污染的影响,反照率存在差异。【解答】解:7、8月气温高,冰川大量融化,厚度也变薄,加之这时新降雪最少,冰面干洁程度最低,因此冰川吸收太阳辐射多反照太阳辐射少,反照率低,C正确。若降水量大,新雪就多,冰川反映率应该高,A错误。冰川表面应该没有植被,B错误。若太阳高度是影响冰川反照率最大的因素,那么冰川反照率最低值应该是6或7月,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木斯岛冰川反照率月平均最低值出现在8月的主要原因,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西昆仑山平均海拔高度5000米以上,这里有8438km2的现代冰川。研究人员夏季对下图左图中西昆仑山崇侧冰帽区(乙)及冰帽末端的非冰雪区(甲)不同观测点的气温进行观测(数据如图2),发现乙观测站昼夜都存在逆温现象。图1为甲、乙两观测点的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9.据图可判断()A.a线代表非冰雪区观测点甲,气温日较差大 B.a线代表冰雪区观测点乙,气温日较差小 C.b线代表非冰雪区观测点甲,气温日较差小 D.b线代表冰雪区观测点乙,气温日较差大【分析】冰雪的强反射,使得白天地面升温幅度比原来没冰雪时小,从而地面辐射向大气传输的热量变少,日最高气温比原来小,同时夜晚时,冰雪蒸发的水汽使空气中水汽比含量原来多,大气逆辐射比没冰雪时强,温度就降得比没冰雪时小,加上有冰雪后地面的地热容变大了,温度变化速度比原来慢了,两者一叠加,就使有冰雪后,气温日较差比原来没冰雪时小了。【解答】解:据图可知,a线的温度始终高于b线,气温日较差a线约为13℃,b线约为9℃;非冰雪区观测点白天接受太阳辐射较多,夜晚辐射冷却,昼夜温差较大;冰雪区白天反射太阳辐射,导致昼夜气温均较低,昼夜温差较小,由此可判断a线代表的是非冰雪区的观测点甲,气温日较差大;b线代表冰雪区观测点乙,气温日较差较小,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解题关键是对冰雪对气温日较差影响的理解,并熟记基础知识,同时分析题中图文材料获取信息并解决问题。在我国新疆的伊犁河谷地,从10月至翌年3月,会出现长达半年之久的逆温现象。山区是伊犁地区季节放牧业的主战场,冬季严寒,饲草短缺,常常造成牲畜的大量死亡,而逆温能缓解冬季严寒,在此形成人工牧草栽培的适宜区,使这里成为牲畜越冬避寒的重要场地。长期以来,牧民就利用它作为牲畜过冬的“冬窝子”,也是建立牧民定居点的良好场所。如图示意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伊宁1月、2月、4月和7月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牧民1月越冬的“冬窝子”最理想的位置是()A.海拔1000m的谷地南坡 B.海拔1000m的谷地北坡 C.海拔500m的谷地南坡 D.海拔500m的谷地北坡【分析】地形逆温主要由地形造成,主要在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循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气温的倒置现象。【解答】解:由图可知,1月份在海拔1000m附近气温最高,且山谷的北坡为阳坡,光照好,利于牲畜过冬,B正确。海拔1000m谷地南坡为阴坡,不适宜过冬,A错误。海拔500m左右气温较低,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通过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设置题目,题目为常规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维分析能力。海拔高度、水分及热量是影响植物多样性变化的重要因素。老秃顶子地处我国辽东山区,受末次冰期活动影响,在谷地堆积形成石河。该区域森林覆盖率高,乔木层密度大。如图示意某科考队在该区森林群落采样点的分布,如表示意不同样地内的物种数S和物种数的变异系数CV(不同样地间物种数的差异)。读图表,完成下面小题。群落类型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S(平均值)CV(%)S(平均值)CV(%)S(平均值)CV(%)落叶阔叶林1024.001318.021543.58针阔混交林1047.141327.761731.38暗针叶林662.501318.841324.00注:变异系数越高,表明不同样地森林群落物种数差异越大。21.导致森林乔木层变异系数高的主导因素是()A.海拔 B.土壤 C.光照 D.水分【分析】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有热量、水分、光照、风力、土壤等。【解答】解:随着海拔升高,水热条件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导致植物种群发生变异,因此该区域森林乔木层变异系数较高,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海拔,土壤、光照、水分并非主要因素,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影响植被生长的因素,理解即可。22.灌木层变异系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A.地表生物干扰 B.林下环境稳定 C.林下水分不足 D.表层冻土影响【分析】灌木层是指植物群落里扩展着灌木枝叶的一层。在森林中灌木层发育于乔木层的下面,但在灌木林中则为最上层。前者以阴生植物(青荚叶、石楠、桃叶珊瑚、常山、省古田)为主,在乔木层为阳生树或生长得越不好,则灌木层发育得越好。【解答】解:灌木层变异系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林下环境稳定。灌木层位于乔木层下方,受到乔木层的保护,环境变化相对较小,因此物种数的变异系数可能较低,B正确。地表生物强烈干扰、则变异系数较高,A错误。乔木林下水分不足不利于其生长,生物具有适应性,也会发生变异,C错误。冻土温度较低,也会激发生物适应性从而引发变异,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灌木层变异系数较低的主要原因,获取图文中信息即可。二.解答题(共5小题)23.(2024秋•鼓楼区校级月考)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树木伐倒后,树墩上有许多同心圆环,植物学上称为树轮(年轮)(图1)。树轮一年产生一环,最靠近树皮的圆环是最新形成的。科研团队可借助树轮推测树木当年生长的气候条件、确定冰川进退发生的时间;借助同一树种上树线和下树线树轮研究判定冰川进退状况。调查发现,冰川前进会对沿线树木造成伤害,冰川退缩迹地上过了一段时期后会有新的树种生长。上世纪,我国某科研团队对祁连山地区圆柏分别开展了上树线和下树线树轮研究。上树线数据来自祁连山南坡林带,下树线数据来自祁连山北坡林带。他们利用调查的上树线和下树线数据,截取相同时段的年轮指数序列作成距平曲线(图2)。距平数据正负值可反映气候的冷暖干湿状况。(1)科研人员可借助树轮推测当年祁连山区的气候条件,请说明理由。(2)分析科研人员利用祁连山区树轮可推测冰川前进或退缩时间的原因。(3)分别指出祁连山地区上树线和下树线高度的最大制约性因素,并分析20世纪初祁连山区冰川快速退缩的原因。【分析】(1)科研人员可借助树轮推测当年祁连山区的气候条件的理由主要从树轮宽度、生长速度等方面分析。(2)科研人员利用祁连山区树轮可推测冰川前进或退缩时间的原因主要从树轮伤疤、沉积等方面分析。(3)祁连山地区上树线和下树线高度的最大制约性因素主要从气温、降水等方面分析;20世纪初祁连山区冰川快速退缩的原因主要从年轮距平值、气温、降水等方面分析。【解答】解:(1)在气候有明显年变化的地区,树木一般每年形成一个生长层,即树轮(年轮)。树轮的宽度与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在温暖、湿润的年份,树木生长快,年轮较宽;在寒冷干旱的年份,树木生长慢,年轮较窄。因此,分析树木年轮宽度的差异,可以取得有关过去气候的信息,推论出某些气候要素的变化状况。生长在高纬度或高寒山区森林上界处的树木,由于受到热量不足的限制,常能很好地反映出冷暖的变化;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森林向草原或荒漠过渡的林缘树木,由于受到雨量不足的限制,常能反映干湿的变化。在华北和西北广大地区,用年轮分析了解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尤其用以反映降水量的变化,很有价值。各地得到许多反映温度或降水的长达数百年的序列,为研究历史时期气候变迁的史实提供更多的依据。(2)气候寒冷的时候年轮长得比较窄,气候温暖的时候则比较宽,这可以反应当时气候的冷暖变化。冰川前进时,如果有石头砸中一棵树,树就会留下一个伤疤,而通过树轮就知道伤疤是何时形成的,可借助树轮中伤疤来推断冰川前进时间。通过知道冰川退缩后,树木需要经过多少年可以生长,有了这样的时间数据,研究人员可以采样相同的物种来计算冰川消退的时间。随着气温上升,冰川融化,冰河床上沉积物逐渐暴露,就在这片陆地上新树种开始生长。科学家可以通过冰川退缩迹地上树木的更新,向前推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冰川退缩的时间。(3)由右图可知,上树线在暖干时期年轮距平值主要为正值,而在冷干和冷湿时期年轮距平值主要为负值,由此可推断制约上树线的主导因素是热量。由右图同样可看出,下树线在暖干和冷干时期年轮距平值主要为负值,而在冷湿时期年轮距平值主要为正值,由此可推断制约下树线的主导因素是水分。由右图可观察出,20世纪初上树线年轮距平值主要为正值,下树线年轮距平值主要为负值,说明气候处于暖干时期;在温暖、干旱的年份,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降水少,冰雪补给量小,因此冰川处于快速退缩的阶段。故答案为:(1)在气候有明显年变化的地区,树木一般每年形成一个生长层,即树轮(年轮)。树轮的宽度与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在温暖、湿润的年份,树木生长快,树轮较宽;在寒冷干旱的年份,树木生长慢,树轮较窄。因此,分析树木树轮宽度的差异,可以取得有关过去气候的信息,推论出某些气候要素的变化状况。(2)冰川前进时,当年的树木表皮易受到伤害,树轮中就会留下伤疤,可借助树轮中伤疤来推断冰川前进时间;冰川融化一段时间后,冰川河床上沉积物(或冰碛物)就会有新的树木生长,可通过冰川退缩迹地上树木的更新情况,来推断冰川退缩的时间。(3)制约上树线的主导因素是热量;制约下树线的主导因素是水分。原因:上树线年轮距平值主要为正值,下树线年轮距平值主要为负值,说明气候处于暖干时期;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冰川快速退缩。【点评】本题以借助树轮推测树木生长地的气候条件、判定冰川进退状况等相关信息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借助树轮推测某地气候条件的理由、树轮可推测冰川前进或退缩时间的原因、分析20世纪初祁连山区冰川快速退缩的原因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24.(2024秋•仓山区校级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平衡线海拔用于衡量冰川的消长,在该海拔上,冰川的年累积量与年消融量相当。平衡线海拔受气温、降水等因素影响,与ENSO指数具有相关性。图为2001~2018年安第斯山脉中段(30°S~38°S)平衡线海拔与ENSO指数相关性分析图。(1)分析南迦巴瓦峰南坡雪线相较于北坡低的原因。(2)推测X冰川自上而下表层冰碛物厚度增加的原因。(3)研究表明表层冰碛物的厚度对冰川的消融具有两面性,请尝试做出合理解释。(4)以a(或b)时段为例,从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解释ENSO指数对平衡线海拔的影响。【分析】(1)依据图文材料可知,南迦巴瓦峰南坡雪线相较于北坡低可以从气候和地形两个角度来分析。(2)X冰川自上而下表层冰碛物厚度增加的原因主要从冰川消融、重力作用等角度分析。(3)表层冰碛物的厚度对冰川的消融具有两面性,主要体现在对冰川反射太阳辐射和对冰川底面的隔热作用上。(4)厄尔尼诺是指赤道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温异常变暖的气候现象,拉尼娜则是指海温异常变冷的情况,也被称为“反厄尔尼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导致全球或者局部气候异常,如厄尔尼诺导致南亚、澳大利亚大部、非洲南部、北美北部气温较常年明显偏高,北美南部、南美南部降水偏多,南美北部、澳大利亚降水偏少等。【解答】解:(1)①气候:南迦巴瓦峰南坡属于迎风坡,受到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雪量(或降水量)较大,导致雪线较低;而北坡属于背风坡,受冷干气流影响,降雪量较小,雪线较高;②地形:南坡地形较缓,且多沟谷,有利于水汽的深入积雪堆积,雪线较低;而北坡地形陡峭,沟谷少,积雪不易堆积,雪线较高。(2)X冰川为该区山谷表碛冰川的典型代表,冰川内部多混杂着众多的碛物,X冰川自上而下表层冰碛物厚度的变化是逐渐增厚。原因如下:由于冰川受到太阳辐射自上而下的消融过程中,冰内内物质逐渐出露,融化加快,冰碛物出露增多;同时,随着冰川消融,山体两侧基岩裸露区扩大,在外力作用下,岩石开始风化形成的松散物质,并掉落至冰川表面,受本身重力作用不断向低海拔处进行堆积,从而导致冰川表碛物厚度逐渐变厚。(3)一方面,当表层冰碛物较薄时,冰碛物的反照率较低,这意味着冰碛物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从而导致冰川消融加速,这是因为冰碛物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会传递给下覆的冰川,使得冰川温度升高,进而加速冰川融化;另一方面,表层冰碛物对冰川底面具有隔热作用,当表层冰碛物覆盖超过一定厚度时,冰碛物的阻热效应开始显现,即热量向下传递减少,这使得冰川消融速度减缓,这是因为厚厚的冰碛物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阻止热量向下传递,从而抑制冰川融化。(4)根据2001﹣2018年安第斯山脉中段(30﹣38°S)平衡线海拔与ENSO指数相关性曲线可知,a时段太平洋东部海水温度偏高,说明发生了厄尔尼诺现象;由于气温高,则海水蒸发量偏大,通过水汽输送到陆地的热量偏多;由于陆地气温偏高,导致平衡线海拔也偏高;由于陆地降水偏多,使平衡线海拔偏低,则综合作用下平衡线海拔偏低。根据2001﹣2018年安第斯山脉中段(30﹣38°S)平衡线海拔与ENSO指数相关性曲线可知,b时段太平洋东部海水温度偏低,说明发生了拉尼娜现象;由于水温偏低,导致海水蒸发量偏小,则通过水汽输送到陆地的热量偏少;陆地气温偏低,使平衡线海拔偏低;陆地降水偏少,使平衡线海拔偏高;综合作用下平衡线海拔偏高。故答案为:(1)南坡为西南风迎风坡,且沟谷多,有利于水汽深入,降水多;南坡坡度小,利于积雪,故雪线低于北坡。(2)自上而下冰川消融增多,冰内物质出露增多;山体两侧基岩风化形成的松散物质掉落至冰川表面,在重力作用下不断向低海拔处堆积,冰川表碛物厚度渐厚。(3)当表碛物较薄时,表碛因反照率低(吸收更多太阳辐射而升温),加快下覆冰川消融;当表碛覆盖超过一定厚度,会起到阻热效应(热量向下传递少),进而抑制冰川消融。(4)a时段: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太平洋东部海水温度偏高,海水蒸发量偏大,通过水汽输送到陆地的热量偏多;陆地气温偏高,使平衡线海拔偏高;陆地降水偏多,使平衡线海拔偏低:综合作用下平衡线海拔偏低。b时段:发生拉尼娜现象;太平洋东部海水温度偏低,海水蒸发量偏小,通过水汽输送到陆地的热量偏少;陆地气温偏低,使平衡线海拔偏低;陆地降水偏少,使平衡线海拔偏高;综合作用下平衡线海拔偏高。【点评】本题以“南迦巴瓦峰X冰川分布”为材料设置问题,涉及雪线、冰碛物的变化及对冰川消融的影响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25.(2023春•福州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象征,而且是一条实际存在的重要地理界线。历代长城的布设都是以自然地理环境为基础,走向与我国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分界线基本一致。古代,长城为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分界线,该线以西以北为游牧民族聚居地,他们善骑射,耕作水平极低,衣食受自然灾害影响极大。(1)简析长城以西以北的古代游牧民族善骑射、耕作水平低的地理原因。(2)长城在东段主要以砖石砌成,西段主要用夯土筑成,分析原因。【分析】(1)长城以西以北的古代游牧民族善骑射、耕作水平低的地理原因可以从风沙、纬度、水源等方面考虑。(2)建筑材料的不同可从地形、气候、建筑材料的获取方面来分析。【解答】解:(1)长城以北以西,以内蒙古高原为主,地势较为平坦开阔,由于降水在400mm以下,草原面积辽阔,且受干旱、风沙、寒潮等自然灾害影响大,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但适宜发展畜牧业;而由于纬度较高,冬季较为寒冷,为了避寒且为了逐水而居,故发展的是游牧业,环境使得他们善骑射。(2)长城的修建可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据险制塞”来形容;地形:东段山地多,地势起伏大,使用砖石依山势而建才稳固;西段以高原为主,地势较平,可以就地建设;气候:我国降水量是东多西少,东段降水量较大,须使用砖石减少雨水侵蚀;西段降水量较小,可使用夯土;建筑材料的获取:东段山地多,基岩出露,可就近采石,节省建筑材料,省工省力;西段黄土堆积层厚,可就地取土,方便且省工省力。故答案为:(1)长城以北以西地区,以内蒙古高原为主,地形较为平坦开阔,人口密度小,居民以游牧业为主。降水在400mm以下,草原面积辽阔,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且农业受干旱、风沙、寒潮等自然灾害影响大。(2)东段降水量较大,使用砖石可减少雨水侵蚀;西段降水量较小,可使用夯土。建筑材料的获取:东段山地多,基岩出露,可就近采石;西段黄土堆积层厚,可就地取土。【点评】本题以长城内外的自然地理环境为背景材料,考查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26.(2024•福建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贡嘎山位于川西的横断山区,被誉为“蜀山之王”。贡嘎山多金字塔形的陡峭峰体,主峰海拔7556m,垂直高差极大。该山有现代冰川71条,为“温冰川”,具有平均海拔低、消融强烈、运动速度快等特征。一般情况,这里的冰川冰内温度为0℃,冰面流水温度0.3℃左右。有趣的是,贡嘎山的冰舌末端常常伸入森林带中,和森林共存。如图为贡嘎山地理位置示意图。(1)分析贡嘎山温冰川消融强烈、运动速度快的原因。(2)分析贡嘎山冰舌末端森林和冰川共存的原因。(3)贡嘎山站的观测结果显示,过去50年间海螺沟冰川平均每年后退25m﹣30m,“蜀山之王”贡嘎山冰川总面积减少约11.3%。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冰川消融对贡嘎山地区的影响。【分析】(1)贡嘎山温冰川消融强烈、运动速度快的原因可以从纬度位置、地形地势等角度分析。(2)贡嘎山冰舌末端森林和冰川共存的原因可以从地形地势、气候变暖、降雪量、植被习性等角度分析。(3)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