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第三版)课件 第9章 当代世界主要意识形态;第10章 政治文化与社会资本_第1页
政治学原理(第三版)课件 第9章 当代世界主要意识形态;第10章 政治文化与社会资本_第2页
政治学原理(第三版)课件 第9章 当代世界主要意识形态;第10章 政治文化与社会资本_第3页
政治学原理(第三版)课件 第9章 当代世界主要意识形态;第10章 政治文化与社会资本_第4页
政治学原理(第三版)课件 第9章 当代世界主要意识形态;第10章 政治文化与社会资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编政治系统的软件:价值与文化

第9章当代世界主要意识形态1这些意识形态分别在不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2它们和中国的现实政治密切相关3它们将影响未来的发展前景六种重要的意识形态六种重要的意识形态六种重要的意识形态自由主义的历史演变与核心价值

民族主义的历史演变与核心价值保守主义的历史演变与核心价值

社会民主主义的历史演变与核心价值

重点问题本章重点问题17世纪中晚期(英国)19世纪(自由主义世纪)20世纪思想渊源

成为英美法等资本主义国家的主导意识形态在西方确立了全面的统治地位9.1自由主义9.1.1历史演变信奉积极自由,强调自由是个人发展和实现其潜能的自由欧洲大陆英美传统中古典自由主义原则问题

对他人负有社会责任

原子式的分散独立个体个人之间的关系

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信奉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认为政府应当干预经济、社会生活,信奉凯恩斯主义和福利国家国家观念自由观念信奉消极自由,强调个人应该享有不被强迫和干涉的自由利益论张力论古典自由主义和现代自由主义区别

9.1自由主义9.1.1历史演变9.1自由主义9.1.1历史演变社区的由来社区的含义霍布斯、洛克、边沁、詹姆斯·密尔、杰斐逊、潘恩、亚当·斯密、斯宾塞卢梭、伏尔泰、康德、黑格尔等对古典和现代自由观念的贡献都极大古典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欧洲大陆思想家约翰·斯图亚特·密尔、格林、霍布森、霍布豪斯、杜威、罗尔斯现代自由主义哈耶克、弗里德曼、诺齐克自由主义各流派及代表人物9.1自由主义9.1.2核心价值

个人主义自由和有限政府理性和进步多样性和政教分离“个人主义”等同于个人的独立。自由主义总是将个人的价值放在首位。1.自由主义崇奉个人按其意志从事选择的自由。2.有限政府:不仅政府的成立要基于人民的同意,政府的权力也应当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并且按法律规定使用其权力。“人是理性的动物”,相信世界有一个理性的秩序,这个秩序可以由人的理性经过探究而发现1.自由主义认为,价值、利益、观点的多种多样是“自由”的题中应有之义。2.道德、宗教这些事务属于私人领域,政府不应干涉,宗教也不应干涉政治,政府和宗教应当分离。9.2保守主义9.2.1历史演变21世纪后

20世纪80年代起源于法国大革命期间欧洲—法国思想家梅斯—赞成在欧洲恢复等级君主制的绝对王权,拒绝接受对旧制度的任何变革;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威权保守主义”。英国—柏克—“父权保守主义”;英国首相迪斯累美国的布什主义,又称新右派。渊源:一古典自由主义(亚当·斯密—自由市场理论,弗里德曼和哈耶克—新自由主义);二英国保守主义(诺齐克—新保守主义)。保守主义形成了浩大声势,几乎波及了所有西方国家。在政治上以英国的撒切尔主义和美国的里根主义为代表。9.2保守主义9.2.1历史演变反对孤立的民族主义自然的等级以及强国家权威与社会秩序,以及传统价值社会是有机体新保守主义支持国际主义机会平等与最小政府自利精神和自由至上由原子式的个人组成新自由主义全球化采取赞同强调社会组成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价值区别9.2保守主义9.2.2核心价值有机社会论悲观主义等级与权威宗教情怀从宗教教义中寻找力量来强化政治秩序保守主义者认为人生来就不平等。保守主义者认为权威的产生是自然所必需,要受自然责任的约束。保守主义者坚信社会秩序建立在一些不受人类掌控的规律之上,社会秩序不受人类意志左右。人的理性有限,追求安全,寻求依靠,惧怕改变。将国家或社会看作一个类似于生物体的有机组织,而不是原子式的个人的简单集合,它有自己的生命和利益,有其真实的存在。9.3民族主义9.3.1历史演变美国总统罗斯福——联合国。在民族主义号召下建立民族独立(亚非拉);有些国家分裂(苏联)

美国的威尔逊——民族自决的原则

沙皇尼古拉一世——“正统、君主和民族性”三原则;拿破仑三世和俾斯麦——“民族统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19世纪分歧很大:有人认为拉丁美洲18世纪的反殖民主义运动,有人认为是美国革命,但更多的人认为是法国大革命(“法兰西民族”)。9.3民族主义民族民族认同民族独立9.3.2核心要素民族主义是以民族为情感和利益的纽带将人们统一起来。认同在本书中指确认和归属。追求民族和国家政治权力范围重合的现象是民族主义的主要诉求之一,也是民族主义推动民族独立最大的动力民族主义原则民族是自然和正当的政府单位,每个人都应效忠于其民族,服务于其民族利益9.3民族主义9.3.2核心要素(民族认同)通过为人们提供共同的认同或身份,使其产生同样的民族意识,使其认为自己和他人属于同一群体。集体认同的产生:原生论、结构论、建构论。集体认同民族建构国家建构和民族建构相伴随的另一个概念是国家建构。国家建构就是国家政权机器在现代不断获得中央集权、分离化(政教分离、国家与君主个人分离)、强制性、理性的合法性、科层制等特征的过程。梯利——国家塑造了民族民族认同建立的过程也就是民族建构。民族建构(史密斯)有两种模式:西方的“民族的公民模式”、亚洲和东欧地区的“民族的种族模式”。在俄国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使马克思的思想在实践中得到发展(马克思主义一般都和列宁主义联系在一起)从匈牙利的卢卡奇到后来的哈贝马斯—“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在恩格斯的协助下,在吸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和早期社会主义者的合理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9.4.1历史演变9.4保守主义9.4保守主义9.4.2两种传统1、从马克思主义到邓小平理论列宁主义托洛茨基主义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在俄国建立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思想:“继续革命”。实践:斯大林在苏联实行了经济领域的“第二次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重要贡献主要是,解决了在落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伟大贡献是解决了在贫穷落后的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9.4保守主义9.4.2两种传统无产阶级革命可以在资本主义世界最薄弱的环节先取得成功,无产阶级应主动革命加速资本主义的灭亡为了承担这一使命,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应当实行民主集中制认为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帝国主义的最高阶段,因而也是最腐朽的阶段

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先锋队,由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走武装斗争的道路。列宁主义思想贡献9.4保守主义9.4.2两种传统2、西方马克思主义

20世纪30-60年代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卢卡奇—马克思的“异化”;葛兰西、阿尔都塞—新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新左派的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哈贝马斯为—用交往行为理论来重建批判理论;列斐伏尔(法国)—“马克思主义多元化”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分析马克思主义、后现代马克思主义9.5社会民族主义9.5.1历史演变

19世纪晚期以马克思的思想为指导原则的政党——社会民主党——认为社会主义的目标之一是经济和社会民主。

20世纪初期

社会主义运动分裂为改良派和革命派,社会民主一词就用来指改良派奉行的民主社会主义

20世纪中期

社会民主党人不仅接受了原来的民主社会主义的改良思想,而且还对社会主义的目标进行了重大修改。现在

民主社会主义思想已经包容了现代自由主义甚至保守主义的很多价值,最早渊源在于社会主义。9.5社会民族主义9.5.1历史演变TextTextText一是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目标是人类社会按照不可抗拒的历史发展规律必然实现的结果一是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傅立叶和圣西门等开辟并由英国的费边社继承的人道的社会主义。—将社会主义的要求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试金石”—实现社会主义的意愿社会主义者在资本主义现实和马克思的思想的三派社会主义考茨基为代表的社会主义者以伯恩斯坦为代表的修正主义者列宁领导的革命派

9.5社会民族主义9.5.1历史演变(1)受新自由主义影响,不再赞同社会主义的经济计划和大规模的国家干预,转而支持自由市场;(2)受社群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影响,强调共同体的意义和个人的道德责任而不是权利;(3)受保守主义影响,不再强调社会的冲突而提倡社会的和谐与共识;(4)降低了平等主义的要求,提倡个人的自立;(5)不同于新自由主义者给国家分配的“守夜人”角色,也不同于传统社会民主主义赋予国家的促进社会公正的职责,第三条道路希望国家承担的是社会投资功能和文化功能,亦即为经济繁荣而改善基础设施,进行教育以提高人民素质,目的是参与全球化竞争。第三条道路的纲领“第三条道路”超越老派的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吉登斯)国工党领袖的布莱尔和美国民主党总统克林顿提出。9.5社会民族主义9.5.2核心价值共同体及社会性的人

平等共同所有权渐进改良主义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他们必须在生产中进行集体的分工合作平等是社会民主主义区别于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等意识形态的最明显特征部分地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会化主张在现有的宪政秩序之内通过和平的手段推进其政策9.6社群主义9.6.1理论背景质疑现代自由主义的一些基本假设,其兴起和标志着政治哲学复兴的罗尔斯《正义论》引发的争论直接相关。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60年代以来西方种种社会问题的反思与批判的结果

它已经形成声势浩大的推动社会和政治改造的政治潮流

,哲学层面

政治层面实践层面

代表性人物有桑德尔、泰勒、麦金太尔和沃尔泽社群主义“社群主义”既是一种政治哲学,也是一种正在塑造公共政策的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运动,二者密切相关但也存在冲突。耕耘于前一领域的理论家,代表性人物有桑德尔、泰勒、麦金太尔和沃尔泽。对公共生活和社群作用: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英国学者格林和霍布豪斯、美国的杜威—自由主义思想;罗尔斯—理性自洽的自由主义伦理理论

9.6社群主义9.6.1理论背景(1)反对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教条;(2)反对自由主义宣称的普适性;(3)反对自由主义将个人权利置于公共利益之上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的挑战

评价社群主义批判了自由主义的模式并不意味着就提出了可以取代自由主义的新的政治和伦理框架,尤其在政治实践领域,社群主义提不出根本性的替代自由主义的方案。9.6社群主义9.6.2核心价值原子式的个人与社群界定的自我

个人权利与共同的善

普适主义与特殊主义

个人不可能脱离社会环境和社群依赖而形成自我社群主义者则批判道,在生活中将权利的观念置于什么是好的观念之上不合逻辑,道德上中立的、去除形而上学的政治哲学是一种假象社群主义者指出,理性只有在特定社群的信仰传统中,在具体的操作中才能得到理解;正义的标准必须在特定社会的生活和传统中寻找,因此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正义。9.6社群主义9.6.2核心价值古典自由主义现代自由主义关键术语民族主义民族认同有机社会论社群主义修正主义政治复习思考题13古典自由主义与现代自由主义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第三条道路”是否走得通

如何看待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的批评

2ThankYou!第3编政治系统的软件:价值与文化

第10章政治文化与社会资本

政治文化和社会资本理论研究最核心的问题意识始终是民主制度的稳定问题。核心问题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功能政治文化的传递与社会资本再生的过程,就是政治社会化为政治系统培养合格的“政治人”,维持政治体系的有效运转,传承和发展政治文化,为政治系统提供合法性支持政治文化研究的时代背景

政治文化的分类与功能

政治文化概念的界定

社会资本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重点问题本章重点问题政治社会化的机构与功能

1、政治文化研究的学术渊源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从卢梭到托克维尔孟德斯鸠在《理想国》中就曾指出政府会随着人的习性的变化而变化。论述了有关政治与文化关系的各项要素及其变化,还分析了它们与社会结构各项参数以及与政治结构各项参数之间的关系。考察了影响社会运动和政治结构的主客观因素从历史条件和社会文化条件出发,强调文化习俗、习惯、特征和传统在政治上的作用10.1政治文化研究在政治学中的位置10.1.1政治文化研究的缘起

近代政治文化作为现代学科意义上的研究领域是从近代开始形成的。代表:布林特、阿尔蒙德10.1政治文化研究在政治学中的位置10.1.1政治文化研究的缘起

社区与社会社会心理学和精神分析人类学

欧洲社会学

阿尔蒙德认为政治文化概念的产生是三种各自独立的思想发展互相吸收的结果

弗洛伊德的著作和人类学家如马林诺夫斯基和本尼迪克特的观点以韦伯、帕累托、杜克海姆的研究为代表调查研究,以及抽样、访问和数据分析等更为尖端的研究技术的成熟发展政治文化研究是社会科学界的行为主义革命的产物之一政治文化研究最核心的是民主制度的稳定问题。20世纪60年代政治文化研究兴起的初衷乃出于对“20世纪上半叶在欧洲出现的一系列事件而引发的一种对民主的焦虑”,希望找到一种能够维持西方式的政治民主制的文化条件或社会心理条件(阿尔蒙德)政治文化研究的时代背景

政治文化之所以能够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成为政治学研究的一种支配性视角,“部分是由于其提供了在第三世界推动政治变革的蓝图,而这正是多数美国外交与军事政策所首要关注的。”10.1政治文化研究在政治学中的位置10.1.1政治文化研究的缘起

10.1政治文化研究在政治学中的位置社区与社会社区的由来社区的含义社区与社会将政治文化解释为政治系统成员的行为取向或心理因素,并概括为政治认知、情感与评价。将政治文化概括为社会的各种传统、公共机构的精神、公民的情感与集体的理性以及领导人的风格与行为规范阿尔蒙德观点穆迪观点派伊观点10.1.2政治文化的界定

主张政治文化应该涵盖政治制度,认为文化就是行为、思想和互动关系之间非人格的结构或联系模式10.1政治文化研究在政治学中的位置10.1.2政治文化的界定

“政治文化”概念分歧原因(帕特里克)

一是认为政治文化仅仅包括主观导向的范围,正是这种主观导向影响着人们的政治行为,但政治行为并不属于政治文化的范畴;二是认为政治文化应包括政治行为,因为行为是政治导向的集中表现和外在展示,如果没有政治行为,政治文化则成了无外在实体的、空洞的主观意识;三是认为政治文化概念的外延应该扩大到一般的社会文化层次政治文化与政治思想和政治心理的关系

王惠岩代表王卓君代表10.1政治文化研究在政治学中的位置10.1.2政治文化的界定

政治文化是包括多种要素的多层次结构,在任何一个政治统治体系当中,政治意识形态即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都应占据政治文化的最高层,对整个政治文化起着统率的作用。在较低的层面,政治文化主要体现为广大的社会成员对政治统治体系所具有的政治信仰、政治认识、政治情感。政治文化是宏观的政治结构、政治体制与微观的政治行为、政治观念和政治心理之间的中间地带10.1政治文化研究在政治学中的位置10.1.3政治文化研究的学术贡献及批判

1政治文化研究在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23政治文化研究的发展体现了政治学对其他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有效利用学术贡献学术贡献学术贡献政治文化的概念本身具有较强的分析功能,它使得人们对政治意识形态、民族精神等过去一直长期使用的概念的理解更加清晰、系统了。从学术研究的现实关怀来看,批评者认为阿尔蒙德所代表的政治文化研究带有浓重的西方中心主义色彩在政治文化研究的方法论上也存在一定的漏洞。人们还对政治文化研究的前提假设进行了质疑。批判

批判批判

10.1政治文化研究在政治学中的位置10.1.3政治文化研究的学术贡献及批判

10.2政治文化的分类与功能10.2.1政治文化的分类地域型政治文化

参与型政治文化

依附型政治文化

任何政治体系都不绝对属于某一单一的文化类型,实际上任何国家的公民文化都是混合型的政治文化。具体而言,混合型政治文化又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地域—依附型文化;二是依附—参与型文化;三是地域—参与型文化。公民文化的类型10.2政治文化的分类与功能10.2.1政治文化的分类

地域型政治文化依附型政治文化参与型政治文化依附型政治文化是指被访者对政治制度和政治输出的取向明确,但是对政治输入和政治参与者的自我缺乏认识当被调查者对政治系统、它的输入和输出目标,以及作为能动参与者的自我,均缺乏起码的认识和情感时,这种公民文化就可以被归为地域型参与型政治文化是指社会成员对整体的制度、对政治制度的输入部分和输出部分均表现出明确的、积极的取向,同时个人在政体中作为一种自我活动者的角色也相当清晰,对这种角色具有积极的认知、情感和价值取向公民文化的类型10.2政治文化的分类与功能10.2.1政治文化的分类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直接影响着政治系统的稳定。对精英文化而言,更多地涉及对意识形态的诠释,对运行规范特征的分析,并对政治家行为背后的动机进行解剖;对大众文化而言,则要求更多地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收集大众意见、公共评价和一般性政治文化信息,等等。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

精英对政治体系、政治行为的认知、情感、价值取向等在政治文化的研究中被称为精英文化。

大众意指在政治生活中的一般成员,这些人持有的政治文化导向显然有别于精英阶层定义10.2政治文化的分类与功能10.2.2政治文化的功能政治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治体系的实际运转政治文化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政治体系的变迁和发展政治文化为政治体系的确立和维系提供合法性支持。一方面,必须为政治体系的建立找到其思想文化上的理论依据,来赢得成员的信赖和情感上的支持;另一方面还必须培育、发展与政治系统相适应的政治文化环境,使政治系统与政治文化能够良性互动10.3社会资本10.3.1社会文化传统中的社会资本研究

第一学派强调制度设计,“相信结构和程序的设计”能够对民主制度的绩效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第二学派强调社会经济因素对民主制度绩效的重要影响,认为民主的有效性取决于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第三学派强调社会文化因素的重要性密尔亚里士多德、达尔和李普塞特柏拉图、托克维尔关于民主制度绩效的三种不同解释模式(帕特南)

10.3社会资本10.3.2社会资本的概念狭义社会资本观指的是个人的“联系”或“关系”,将社会资本看作是社会关系的功能和形式,即一个人与朋友、同事的关系或者更一般的联系。代表人物:布迪厄、科尔曼、托克维尔过渡社会资本观扩展的社会资本观即宏观层次的社会资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