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考点全过环境保护_第1页
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考点全过环境保护_第2页
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考点全过环境保护_第3页
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考点全过环境保护_第4页
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考点全过环境保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2页(共32页)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考点全过环境保护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22•红桥区二模)近些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数是盲鱼。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通红,眼睛也有痒痛感。这种情况是大气层中臭氧层破坏而造成的。如图为伍拉斯顿群岛位置图,据此判断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臭氧空洞出现在()A.南极上空 B.北极上空 C.北大西洋上空 D.赤道上空2.(2022•奉贤区二模)2020年7月在《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一周年之际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晒出“成绩单”,居民区垃圾分类达标率达到90%以上,单位分类达标率达到90%。《条例》的实施主要是解决城市问题中的()A.社会问题 B.交通问题 C.环境问题 D.居住问题3.(2022•静安区二模)近50年来,我国对黄土高原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治理,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2010年以来,黄土高原部分地区采用取土填沟的措施主要是为了缓解()A.粮食单产较低问题 B.耕地质量下降问题 C.土地资源不足问题 D.人口增长过快问题4.(2022•昌平区二模)2019年是“绿盾”自然保区监督专项行动的第三年,在47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扩展到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的地方级自然保护区,以及长江干流、主要支流及五大湖区5千米范围内的部分自然保护地。据此,回答问题。建设自然保护区和开展监督专项行动的意义有()①保护生物多样性②保护自然本底③涵养水源和净化空气④获取更多的经济价值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5.(2022•津南区校级模拟)南亚北部的农业秸秆焚烧和森林火灾在春季最为密集,地球化学证据和对污染事件的分析显示,南亚是青藏高原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区域。如图为南亚大气污染物进入青藏高原的途径示意图。读图,南亚大气污染物()A.秋冬季对青藏地区影响更大 B.夜晚随山谷风抬升传输明显 C.减缓青藏高原冰川融化速度 D.威胁“亚洲水塔”水资源安全6.(2022•朝阳区一模)图中序号对应的省区及其农田质量提升的重点任务是()A.①﹣皖,低产坡耕地改造 B.②﹣秦,治理水土流失 C.③﹣鄂,防治次生盐渍化 D.④﹣新,治理土地沙化7.(2021•嘉兴二模)如图中湖泊北部水质较南部差,是由于北部()①污染物排放多②污染物不易扩散③水土流失严重④入湖水量较少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8.(2021•赫山区校级模拟)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nCoV,2020年2月11日被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命名为SARS﹣CoV﹣2。目前所知,我国新型冠状病毒可能首现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周边,然后疫情快速在湖北省乃至全国传播,原因可能有()①海鲜市场人员密集,人流量大,与多个交通站点相连②武汉地理位置优越,水陆空交通便利,人员流动大③恰逢春节,人口流动特别频繁④对病毒的了解不深,危险性估计不足,没有及时出台相关对策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9.(2021•赫山区校级模拟)疫情之初我国多地一度出现“一罩难求“的现象,出现短期“口罩荒“的原因有()①前期储备不足②疫情发生时正值春节期间,工厂停工,工人不足③物流运力不足④原材料短缺,工厂生产能力低⑤部分商家屯积,想借疫情抬价出售,大赚一笔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10.(2021•赫山区校级模拟)疫情之下西藏成为“一方净土”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远离湖北主疫区,且有山脉阻隔,交通不便,铁路、公路、空运运力有限 B.当地人外出务工较少,春节前返程人数不多——藏历新年比春节晚接近一个月,减少了返回西藏的藏民人数 C.冬季为旅游淡季,出行西藏的外地游客较少 D.西藏地势高,气温低不利于病毒传播扩散11.(2021•顺义区二模)十年禁渔方才有鱼。长江流域重点水域于2021年1月1日0时起正式进入“十年禁渔期”。安徽某创业青年成功将鱼“搬进”集装箱里,提高了产量,取得了良好效益。图7为集装箱“鱼一菜”生态循环系统示意图。在长江流域推广集装箱“鱼﹣菜“生态循环系统的意义有()①增加农民收入,保护长江生态环境②增加生产生活能源,显著提高粮食产量③农业良性循环,实现废弃物零排放④种植业养殖业并举,促进农产品多样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2021•静安区二模)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大流行,但是非洲的新冠疫情没有想象中的严重,原因是非洲()①国内和国际人口流动性较小②人口年轻,较低的人口密度与城镇化率③平时各种疫情多,人们抵抗力较强④打新冠疫苗者比例较高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3.(2021•黄浦区二模)2020年9月16日,是世界第二十六个国际保护臭氧层日。大气中臭氧含量减少后会对全球带来的不利影响有()A.扰乱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 B.导致海平面下降,危害沿海地区 C.吸收紫外线能力增强,导致全球气温下降 D.危害人体健康以及农林牧渔业生产14.(2021•青浦区二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注意生态环境问题。针对我国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A.跨流域调水 B.采用滴灌技术 C.修建水利工程 D.调整农业生产结构15.(2021•杨浦区二模)宁夏西海固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是我国六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宁夏对西海固地区贫困人口先后实施了一系列移民工程、这种迁移方式属于()A.劳务迁移 B.难民迁移 C.生态移民 D.智力迁移16.(2021•奉贤区二模)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以下关于臭氧的说法,正确的是()A.臭氧层遭到破坏将导致全球变暖 B.臭氧可以吸收大部分的太阳红外线 C.臭氧绝大部分集中在平流层 D.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可以缩小臭氧空洞17.(2021•平谷区一模)如图示意北京市2018年、2019年空气质量“成绩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四项污染物均达到国家标准②四项污染物的浓度均有所下降,二氧化硫年均浓度最低③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趋势向好④四项污染物中降幅最大的污染物类型为二氧化硫⑤除二氧化硫达标外,其他三项污染物均未达标,大气质量改善进程仍然艰巨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①②④18.(2020•西城区二模)某学生随父母回家乡,在村中发现如图所示污水处理设施,面积有80平方米左右。他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发现,随着美丽乡村建设,为了解决农村生活污水问题,许多地区建设了这种污水处理设施,将经过技术处理的生活污水引入人工湿地,之后可直接排入河流。该设施()A.利用河流附近坡度比较大的土地建设 B.通过植物吸收水分,减少污水排放量 C.经植物、土壤吸附,进一步净化水质 D.成本低,美化环境,城市也可以采用19.(2020•上海模拟)城市人口增长与经济快速发展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大城市缓解污染的措施()①增加就业机会②优化产业结构③实行垃圾分类④扩大住房面积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0.(2020•广东模拟)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开始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程,其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A.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B.提高垃圾利用效率 C.减轻城市交通拥堵 D.增加环卫工人数量

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考点全过环境保护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22•红桥区二模)近些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数是盲鱼。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通红,眼睛也有痒痛感。这种情况是大气层中臭氧层破坏而造成的。如图为伍拉斯顿群岛位置图,据此判断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臭氧空洞出现在()A.南极上空 B.北极上空 C.北大西洋上空 D.赤道上空【考点】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环境与资源.【分析】环境问题表现为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解答】解:由经纬网图和海陆轮廓图可知,该地位于南美洲大陆南端,离南极地区较近。因此,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臭氧层空洞出现在南极上空。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通过区域图设置题目,题目为基础题,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2.(2022•奉贤区二模)2020年7月在《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一周年之际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晒出“成绩单”,居民区垃圾分类达标率达到90%以上,单位分类达标率达到90%。《条例》的实施主要是解决城市问题中的()A.社会问题 B.交通问题 C.环境问题 D.居住问题【考点】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地理事实;环境与资源.【分析】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辐射污染等;生态破坏问题包括:荒漠化、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解答】解:垃圾属于固体废弃物,为环境污染问题的的一种,因此该《条例》的实施主要是解决城市问题中的环境问题。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通过垃圾分类设置题目,题目为基础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维分析能力。3.(2022•静安区二模)近50年来,我国对黄土高原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治理,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2010年以来,黄土高原部分地区采用取土填沟的措施主要是为了缓解()A.粮食单产较低问题 B.耕地质量下降问题 C.土地资源不足问题 D.人口增长过快问题【考点】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分析】黄土高原地区,随着人口的增多,土地资源紧张,会出现取土填沟工程增加耕地面积。【解答】解:2010年后,黄土高原地区实施取土填沟工程,可以有效增加耕地面积,主要是为了缓解土地资源不足问题,故C正确。取土填沟不能缓解粮食单产下降、农田质量下降、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的难度小,根据文字材料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分析解答地理问题,比较容易。4.(2022•昌平区二模)2019年是“绿盾”自然保区监督专项行动的第三年,在47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扩展到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的地方级自然保护区,以及长江干流、主要支流及五大湖区5千米范围内的部分自然保护地。据此,回答问题。建设自然保护区和开展监督专项行动的意义有()①保护生物多样性②保护自然本底③涵养水源和净化空气④获取更多的经济价值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考点】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分析】建立自然保护区意义:(1)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2)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开展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3)自然保护区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解答】解: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能够起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①正确。自然保护区保留了一定面积的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可以为子孙后代留下天然的“本底”,这个天然的“本底是今后在利用、改造自然时应遵循的途径,为人们提供评价标准以及预计人类活动将会引起的后果,②正确。自然保护区能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③正确。建设自然保护区并非为获取更多经济价值,而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④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有较强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能从材料中较快的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5.(2022•津南区校级模拟)南亚北部的农业秸秆焚烧和森林火灾在春季最为密集,地球化学证据和对污染事件的分析显示,南亚是青藏高原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区域。如图为南亚大气污染物进入青藏高原的途径示意图。读图,南亚大气污染物()A.秋冬季对青藏地区影响更大 B.夜晚随山谷风抬升传输明显 C.减缓青藏高原冰川融化速度 D.威胁“亚洲水塔”水资源安全【考点】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分析】亚洲水塔是指喜玛拉雅青藏高原地区,该地区是除极地冰盖以外全球第二大的冰川聚集地,该地区孕育了黄河、长江、恒河湄公河、印度河、萨尔温江和伊洛瓦底江等七条亚洲的重要河流,因此被称为“亚洲水塔”。青藏高原冰川加速消融,造成河流的季节性洪水和总体径流量减少,将直接影响淡水资源的供给,特别是在干旱季节,生活在七大河流域内的大约13亿人口(当中九亿在中国和印度)都可能面临水资源不稳定,甚至短缺的危险。而冰川退缩,湖泊萎缩,冻土退化,土壤含水量减少,加之过度放牧等人为因素,也会导致草场退化,鼠害增多,土地沙漠化,河源生态环境逐步恶化,影响水源。【解答】解:南亚地区受到季风气候影响,夏季吹西南风和冬季吹东北风,青藏高原位于南亚的北部,位于东北风的上风向,因此秋冬季对青藏地区影响较小,A选项错误。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夜晚山谷降温慢,形成低压,山顶降温快,形成高压,风应该由山顶吹向山谷,由青藏高原吹向南亚地区,南亚大气污染物不易进入青藏高原地区,B选项错误。南亚的大气污染物进入青藏高原时主要是吹西南风和吹谷风时,会使大量南亚地区的暖空气进入青藏高原地区,加快青藏高原冰川融化速度,C选错误。大量冰川融化,为会威胁亚洲水塔”水资源安全,D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是针对于水循环知识的考查,注意分析即可。6.(2022•朝阳区一模)图中序号对应的省区及其农田质量提升的重点任务是()A.①﹣皖,低产坡耕地改造 B.②﹣秦,治理水土流失 C.③﹣鄂,防治次生盐渍化 D.④﹣新,治理土地沙化【考点】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分析】生态问题需要结合位置、纬度、降水、地形进行分析。【解答】解:读图可知,图中①是河南省,简称是豫,以平原地形为主,故A选项错误。图中②是陕西省,简称陕或秦,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上,水土流失严重,治理水土流失是农田质量提升的重点任务,故B选项正确。图中③是湖北省,简称鄂,地势低平,降水丰富,土地盐碱化较少,故C选项错误。图中④是青海省,简称青,故D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是针对于区域问题进行分析即可。7.(2021•嘉兴二模)如图中湖泊北部水质较南部差,是由于北部()①污染物排放多②污染物不易扩散③水土流失严重④入湖水量较少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考点】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环境污染与防治管理.【分析】本题考查环境污染的知识,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于人类在生产与生活过程中向环境排放了过多的有害物质,超越了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使这些有害物质在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聚集,其浓度达到了对人体和其他生物产生危害的程度。【解答】解:与该湖南部相比,北部聚落规模大,生活、工业废水排放较多;北部沿岸平原面积较大,农业生产规模大,农业污染排放较多;北部磷矿开采带来水污染,故①正确。湖区盛行偏南风,将南部的部分污染物吹向北部,使北部的污染物不易扩散,加剧了北部湖区的污染,故②正确。北部河流、河沟多,流域范围大,水土流失较严重,故③正确。入湖水量少不是湖泊污染的主要原因,故④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通过示意图设置题目,题目为常规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读图分析能力。8.(2021•赫山区校级模拟)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nCoV,2020年2月11日被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命名为SARS﹣CoV﹣2。目前所知,我国新型冠状病毒可能首现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周边,然后疫情快速在湖北省乃至全国传播,原因可能有()①海鲜市场人员密集,人流量大,与多个交通站点相连②武汉地理位置优越,水陆空交通便利,人员流动大③恰逢春节,人口流动特别频繁④对病毒的了解不深,危险性估计不足,没有及时出台相关对策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考点】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地理事实;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分析】新冠病毒传播途径是通过飞沫传播,当患者出现咳嗽或者与患者近距离接触时可以感染新冠病毒。避免新冠病毒感染的主要方法是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解答】解:根据新冠病毒的传播特征,人员密集的海鲜市场,人流量大,附近交通站点多,加速了疫情传播速度,①正确。武汉作为湖北省省会,是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地理位置优越,水陆空交通便利,人员流动大,加之临近春节,人员流动更加频繁,②③正确。根据日常新闻了解,由于疫情出现初期对病毒的了解不深,危险性估计不足,政府、医疗系统没有及时出台相关对策,也是导致疫情快速传播的原因,④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以新型冠状病毒为背景,考查了新冠病毒传播途径,考核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并学以致用。9.(2021•赫山区校级模拟)疫情之初我国多地一度出现“一罩难求“的现象,出现短期“口罩荒“的原因有()①前期储备不足②疫情发生时正值春节期间,工厂停工,工人不足③物流运力不足④原材料短缺,工厂生产能力低⑤部分商家屯积,想借疫情抬价出售,大赚一笔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考点】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地理事实;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分析】新冠病毒传播途径是通过飞沫传播,当患者出现咳嗽或者与患者近距离接触时可以感染新冠病毒,所以需要很多口罩防护,春节时间点又比较特殊。【解答】解:短期出现的“口罩荒”,说明大部分地区口罩储备不足,①正确。结合我国实际,春节是家人团圆的重要节日,春节前夕大部分工厂停工,工人返乡,导致工人不足,厂开工困难,②正确。春节前,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停运,导致物流运力不足,口罩运输跟不上,③正确。我国口置生产的原材料相对充足,工厂生产能力高,④错误。口置价格高主要是受疫情影响,供不应求,不是商家屯积造成的,⑤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以新型冠状病毒为背景,考查了新冠病毒传播途径,考核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并学以致用。10.(2021•赫山区校级模拟)疫情之下西藏成为“一方净土”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远离湖北主疫区,且有山脉阻隔,交通不便,铁路、公路、空运运力有限 B.当地人外出务工较少,春节前返程人数不多——藏历新年比春节晚接近一个月,减少了返回西藏的藏民人数 C.冬季为旅游淡季,出行西藏的外地游客较少 D.西藏地势高,气温低不利于病毒传播扩散【考点】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地理事实;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分析】新冠病毒传播途径是通过飞沫传播,当患者出现咳嗽或者与患者近距离接触时可以感染新冠病毒。避免新冠病毒感染的主要方法是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解答】解:西藏距湖北主疫区远,之间有山脉阻隔,交通不便,铁路、公路、空运运力有限,人员流动较少,是西藏疫情较轻的主要原因之一,A不符合题意;受当地文化影响,西藏外出务工人员较少,加上西藏过的是藏历新年,而藏历新年比春节晚近﹣一个月,春节前返藏人数较少,也是西藏疫情较的主要原因之一,B不符合题意。疫情快速传播期间,正值冬季,西藏气候严寒,为旅游淡季,进藏游客不多,同样是西藏疫情较轻的主要原因之一,C不符合题意。根据新闻可知,俄罗斯等高纬度地区国家也出现了疫情的快速传播,说明气温低并不会限制病毒的扩散,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以西藏疫情为背景,考查了新冠病毒传播途径,考核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并学以致用。11.(2021•顺义区二模)十年禁渔方才有鱼。长江流域重点水域于2021年1月1日0时起正式进入“十年禁渔期”。安徽某创业青年成功将鱼“搬进”集装箱里,提高了产量,取得了良好效益。图7为集装箱“鱼一菜”生态循环系统示意图。在长江流域推广集装箱“鱼﹣菜“生态循环系统的意义有()①增加农民收入,保护长江生态环境②增加生产生活能源,显著提高粮食产量③农业良性循环,实现废弃物零排放④种植业养殖业并举,促进农产品多样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考点】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分析】本题考查生态环境问题的保护措施,主要措施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解答】解:该模式增加鱼的产量,因此提高了农民收入,实现养殖业和种植业并举,使农产品多样化,故①④对;该模式并没有提供生活能源,只是将养殖业和种植业结合,也未明显提高粮食的产量,故②错;该模式实现了农业的良性循环,但是废弃物零排放几乎不可能实现,故③错。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通过鱼﹣菜模式设置题目,题目为常规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12.(2021•静安区二模)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大流行,但是非洲的新冠疫情没有想象中的严重,原因是非洲()①国内和国际人口流动性较小②人口年轻,较低的人口密度与城镇化率③平时各种疫情多,人们抵抗力较强④打新冠疫苗者比例较高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考点】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分析】新冠疫情在全球大流行,但是要注意防范。【解答】解:非洲经济落后,受疫情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国际和国内流动人口较少①正确;非洲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年轻,较低的人口密度与城镇化率,②正确;由于非洲医疗条件较差,平时疫情较多,③正确;由于非洲人口基数很大,即使有其他国家的援助,接种疫苗的人数也是有限的,所以④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的难度小,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学会知识的迁移应用是关键。13.(2021•黄浦区二模)2020年9月16日,是世界第二十六个国际保护臭氧层日。大气中臭氧含量减少后会对全球带来的不利影响有()A.扰乱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 B.导致海平面下降,危害沿海地区 C.吸收紫外线能力增强,导致全球气温下降 D.危害人体健康以及农林牧渔业生产【考点】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地理事实;环境污染与防治管理.【分析】本题考查臭氧层的知识,臭氧层是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高的层次。【解答】解:大气中臭氧含量减少,大气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大大减弱,臭氧层在地球上空形成一把保护伞,它将太阳光中99%的紫外线过滤掉,使地球上的生命免遭受强烈的紫外线伤害,因此臭氧含量的减少,对地球的影响主要危害人体健康以及农林牧渔生产,且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动植物正常生长,故D对;臭氧层破坏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故B错;太阳活动扰动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故A错;吸收紫外线能力减弱,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降低,导致全球气温上升,故C错。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通过臭氧减少设置题目,题目为常规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14.(2021•青浦区二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注意生态环境问题。针对我国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A.跨流域调水 B.采用滴灌技术 C.修建水利工程 D.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考点】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地理事实;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分析】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主要措施有生态环境建设,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宏观战略研究;提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科技水平;科学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坚持退耕还林还牧推广节灌技术;调整农业结构。【解答】解:我国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其主要原因是植被稀少,过度垦殖;因而,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力植树种草是解决我国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通过黄土高原设置题目,题目为常规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15.(2021•杨浦区二模)宁夏西海固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是我国六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宁夏对西海固地区贫困人口先后实施了一系列移民工程、这种迁移方式属于()A.劳务迁移 B.难民迁移 C.生态移民 D.智力迁移【考点】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地理事实;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分析】本题考查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措施,主要措施有: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解答】解:生态移民,亦称环境移民,系指原居住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地区、生态脆弱区以及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基本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地区的人口,搬离原来的居住地,在另外的地方定居并重建家园的人口迁移。宁夏西海固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宁夏对西海固地区贫困人口先后实施了一系列移民工程。这种迁移方式属于生态移民。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通过西海固设置题目,题目为常规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16.(2021•奉贤区二模)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以下关于臭氧的说法,正确的是()A.臭氧层遭到破坏将导致全球变暖 B.臭氧可以吸收大部分的太阳红外线 C.臭氧绝大部分集中在平流层 D.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可以缩小臭氧空洞【考点】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地理事实;环境污染与防治管理.【分析】本题考查环境污染的知识,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于人类在生产与生活过程中向环境排放了过多的有害物质,超越了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使这些有害物质在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聚集,其浓度达到了对人体和其他生物产生危害的程度。【解答】解:温室气体的排放采石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故A错;臭氧吸收紫外线,故B错;臭氧绝大部分位于平流层,故C对;臭氧空洞主要是氟氯烃气体的排放导致,不是减少化石能源可以解决的,故D错。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通过臭氧设置题目,题目为基础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维分析能力。17.(2021•平谷区一模)如图示意北京市2018年、2019年空气质量“成绩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四项污染物均达到国家标准②四项污染物的浓度均有所下降,二氧化硫年均浓度最低③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趋势向好④四项污染物中降幅最大的污染物类型为二氧化硫⑤除二氧化硫达标外,其他三项污染物均未达标,大气质量改善进程仍然艰巨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①②④【考点】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环境污染与防治管理.【分析】本题考查环境污染的知识,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于人类在生产与生活过程中向环境排放了过多的有害物质,超越了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使这些有害物质在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聚集,其浓度达到了对人体和其他生物产生危害的程度。【解答】解:二氧化硫没有达到国家标准,故①错;据图可知,相比2018年,2019年四项污染的浓度有所下降,所以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二氧化硫年均浓度最低,故②③对;降幅达到最大的污染物类型为PM10,故④错;除二氧化硫达标外,其他三项污染物均未达标,大气质量改善进程仍然艰巨,故⑤对。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通过坐标图设置题目,题目为基础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18.(2020•西城区二模)某学生随父母回家乡,在村中发现如图所示污水处理设施,面积有80平方米左右。他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发现,随着美丽乡村建设,为了解决农村生活污水问题,许多地区建设了这种污水处理设施,将经过技术处理的生活污水引入人工湿地,之后可直接排入河流。该设施()A.利用河流附近坡度比较大的土地建设 B.通过植物吸收水分,减少污水排放量 C.经植物、土壤吸附,进一步净化水质 D.成本低,美化环境,城市也可以采用【考点】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分析】相比传统污水处理厂,该工程的优点是投入少、成本低、运营维护等适合农村发展,但处理污水的规模较小。【解答】解:屏南熙岭乡龙潭村位于我国福建省,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崎岖,同时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而且多暴雨,如果该地利用河流附近坡度比较大的土地建设,容易产生水土流失,故A错误;该村主要是利用植物和土壤的吸附,进一步净化水质,来达到污水处理的目的,故C正确,B错误;这种污水处理设施成本较低,规模较小,但日处理污水量有限,城市一般不适用,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农村的污水处理设施的建立,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属于基础题,根据图示内容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知识很容易得出结论。19.(2020•上海模拟)城市人口增长与经济快速发展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大城市缓解污染的措施()①增加就业机会②优化产业结构③实行垃圾分类④扩大住房面积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考点】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在新情境中迁移;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分析】城市环境污染是在城市的生产和生活中,向自然界排放的各种污染物,超过了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遗留在自然界,并导致自然环境各种因素的性质和功能发生变异,破坏生态平衡,给人类的身体、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解答】解:①增加就业机会会吸引更多的外来人口,加剧城市污染,故不符合题意;②优化产业结构,减少产业发展对环境的污染,故正确;③实行垃圾分类,变废为宝,减少城市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故正确;④扩大住房面积缓解城市住房紧张的问题,不是缓解城市污染问题,故不符合题意。综上,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以城市环境污染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了大城市缓解城市污染的措施,调用课本知识分析解决问题。20.(2020•广东模拟)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开始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程,其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A.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B.提高垃圾利用效率 C.减轻城市交通拥堵 D.增加环卫工人数量【考点】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可持续发展思想;利用地理事实;环境污染与防治管理.【分析】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解答】解:A、城市热岛效应是由于城市人口稠密,生产和生活过于集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使气温高于郊区,与垃圾分类关系不大,A错;B、垃圾分类能够对垃圾回收再利用,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垃圾利用效率,B对;C、生活垃圾分类工程不会减轻城市交通拥堵,C错;D、生活垃圾分类工程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增加环卫工人数量不属于生活垃圾分类工程积极作用,D错。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熟记基础知识,掌握垃圾分类的主要目的及环境效益是解答本题关键。

考点卡片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知识点的认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生存空间,人类还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索取 物质和能量;同时,人类又通过生产消费活动和生活消费 活动将新陈代谢产物和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另一方面,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又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这叫反馈作用。【命题的方向】考查了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出现。例:(2017春•石泉县校级期末)关于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要有箭头b存在,就一定会产生环境问题。B.人类会影响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不可能影响到人类。C.若箭头a、b表示的人类活动力度过大,都可能产生环境问题。D.由图可知,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无法使其协调分析:由图分析,图中a表示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源;b表示人类消耗物质和能源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解答:由题知,人类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源的速度超过环境所能供给的或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则都会产生环境问题。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考查人地关系,重点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对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了解,要熟记基础知识,并能根据题中提供的各种数据和图文材料分析提取有用信息。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知识点的认知】1、原因:一方面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索取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另一方面是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2、危害:环境污染(1)全球气候变暖:地球低层大气和地表温度的上升。(2)酸雨污染:酸雨指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3)臭氧层破坏:南极上空,形成了“臭氧层空洞”。生态破坏(1)生物物种锐减:由于人类对野生生物的乱杀滥砍以及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地球上越来越多的生物物种已经或濒临灭绝。(2)水土流失:人类大规模地破坏森林,使全世界的水土流失异常严重。 (3)土地荒漠化:多数是由于不合理利用土地造成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问题尤为严重。【命题的方向】考查了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出现。例:(2013•齐齐哈尔二模)材料一:大气中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对光的散射作用比较强,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在不利的气象条件下更容易形成灰霾,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2012年2月,国务院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PM2.5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挥发性有机物等,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材料二:某城市PM2.5主要污染源比例图(1)根据材料二,说出该城市大气中PM2.5的最主要来源,解释夏季PM2.5较少的原因。(2)为改善空气质量,还人们更多的蓝天。请说出针对减少PM2.5的具体措施。分析: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解答:(1)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在春季燃煤的比重最大,而夏季,秋季,冬季大气中PM2.5的最主要来源是机动车尾气。夏季我国气温高,对流旺盛,降水较多因此PM2.5较少。(2)减少PM2.5的具体措施主要从PM2.5的源头着手,然后分析即可。故答案为:(1)机动车尾气;夏季气温高,对流旺盛;降水较多。(2)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调整工业结构;加强(工地)扬尘管理;改进汽车尾气排放技术;大量植树造林;加强生态环境的治理等。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根据图中的信息分析即可。【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学生熟记不同环境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及危害的基础知识,并能根据不同环境问题的图文材料分析提取有用信息。3.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知识点的认知】1、生物多样性减少:大面积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的破坏;过度捕猎和利用野生物种资源;城市地域和工业区的大量发展;外来物种的引入或侵入毁掉了原有的生态系统;无控制旅游;土壤、水和大气受到污染;全球气候变化等。2、森林资源破坏:砍伐林木;开垦林地;采集薪柴;大规模放牧,导致草地的大量减少。3、湿地减少:农牧业发展、农业的迅速发展,盲目开垦湿地,使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减;水利工程建设。4、水土流失:地形、地质、植被、降水、土壤、风力、冻融等作用;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毁林毁草等植被破坏。5、土地荒漠化: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等。【命题的方向】考查了主要生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出现。例:(2018•松江区二模)读“我国局部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三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可能分别是()A.森林减少、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减少C.森林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D.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水土流失分析:根据图示三地的地理位置判断,甲位于我国东北大兴安岭,乙地位于内蒙古草原地区,丙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再结合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判断各自的生态环境问题即可解题。解答:根据图知甲位于我国东北大兴安岭,是我国著名的林区,由于对林地的管理与利用不合理,滥伐森林的问题仍然严重,造成森林面积减少。乙地位于内蒙古草原,由于长期以来靠天养畜,超载放牧或弃牧毁草开荒,再加上管理不善,造成三分之一草地不同程度的退化,土地荒漠化严重。丙地是黄土高原,它是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长期的水土流失,形成高原“沟壑纵横”地表状态。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重点结合图判断三大不同的地理位置即可解决问题。【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要熟记基础知识,并能根据提供的各种数据和图文材料分析提取有用信息。4.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知识点的认知】1、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建设,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宏观战略研究;提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科技水平;科学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坚持退耕还林还牧推广节灌技术;调整农业结构。2、土地荒漠化: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3、湿地减少:充分认识到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湿地,如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防治水污染等。4、森林减少: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坚持以蓄积量定采伐量;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命题的方向】考查了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出现。例:(2017秋•禅城区校级期末)近年来,我国南方部分沿海地区红树林面积有所扩大,其主要作用有()A.为过往船只提供避风场所B.防浪护岸C.增加生物多样性D.加木材供应分析:红树林是海防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具有呼吸根或支柱根,种子可以在树上的果实中萌芽长成小苗,然后再脱离母株,坠落于淤泥中发育生长,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红树林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场所。重要的生态效益是它的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解答:红树林的作用是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增加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所以近年来,我国南方部分沿海地区红树林面积有所扩大主要作用是防浪护岸、增加生物多样性等故选:BC。点评:本题难度一般,熟记红树林的主要作用,是解题的关键。【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根据不同生态环境问题的保护措施,分析不同地区的环境问题,要熟记基础知识,分析有用信息解决问题。5.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知识点的认知】1、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类在生产与生活过程中向环境排放了过多的有害物质,超越了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使这些有害物质在一定时间、一定区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