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到国外的发明和技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使用火药 B.指南针指引航海C.用泥土烧制陶瓷 D.冶炼金属2.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是利用化学性质的是A.用金属汞作温度计中的液体 B.液化气用作燃料C.石墨可用于制作电极 D.干冰用作制冷剂3.“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形式,抵消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B.生态园林建设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C.加大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开采使用,有利于“碳中和”D.采用合适的技术将含碳温室气体转换为含碳固体,是科学研究的方向之一4.硅酸镁的化学式为(MgSiO3),MgSiO3中Si的化合价是()A.+1 B.+2 C.+3 D.+45.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A.B.C.D.6.原子序数为94的钚(Pu)是一种核原料,该元素一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145B.核外电子数为94C.质子数为94D.核电荷数为2397.下列关于碳及碳的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B.书写档案资料最好使用碳素墨水笔C.石墨可制铅笔芯,金刚石可用于刻划玻璃D.金刚石、石墨和三种碳单质不都是由碳原子构成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旺,发出红光,生成无色气体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9.有关蜡烛的燃烧和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火焰的温度最高的是外焰

②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③燃烧时发光、放热

④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A.仅①②③ B.仅④ C.仅②③④ D.①②③④10.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受热时发生如下反应4K2FeO4aR+4K2O+3O2↑,则a、R分别是()A.4

FeO B.2

Fe2O3 C.3

Fe2O3 D.1

Fe3O411.鉴别与除杂是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下列设计的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区分CO和CH4点燃,在火焰上方分别罩一个干燥的冷烧杯,观察B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通入过量氧气,点燃C除去氮气中混有的少量氧气将混合气体缓慢通过灼热的铜网D除去CuO粉末中混有的少量C粉在氧气流中加热A.A B.B C.C D.D12.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最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则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B.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D.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13.下列欢庆情景伴随有化学变化的是A.焰火绽放B.灯光秀场C.红旗招展D.锣鼓喧天14.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A.生活垃圾要分类B.推广使用清洁能源C.增加绿植面积D.直接排放工业废水15.高铁是中国一张靓丽的名片,车厢内禁止吸烟须张贴的标志是A.B.C.D.16.为了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实行垃圾回收。以下哪些废弃物质可以回收利用①干电池

②口香糖

③菜叶

④果皮

⑤易拉罐A.①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④⑤17.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微观解释正确的是选项客观事实微观解释ACa、Ca2+化学性质不同微粒中质子数不同B变瘪的乒乓球在热水中能鼓起温度升高时分子之间间隔变大CO2和O3化学性质不同氧原子结构不同D工业上利用空气制取氧气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变化A.A B.B C.C D.D18.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密切相关的是A.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做制冷剂 B.氮气难溶于水,可用作保护气C.镁燃烧时发出耀眼白光,可制作烟花 D.石墨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做干电池的电极19.核废水中放射性元素氚(元素符号为T)的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2个中子;氢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没有中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氚原子与氢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B.个数相同的水分子和超重水分子(化学式为T2O)质量相等C.1个超重水分子T2O中含有3个原子D.超重水是氧化物20.化学实验中常用到木条或火柴梗,下列实验方案或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B.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用火柴梗系在铁丝的一端,引燃铁丝D.把火柴梗迅速平放入蜡烛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比较火焰各层温度21.下列安全措施错误的是A.油库重地,严禁烟火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煤火取暖,紧闭门窗D.家用电器着火,应先断开电源再灭火22.已知维生素P的化学式为C27H30O16,关于维生素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维生素P是由27个碳原子、30个氢原子、16个氧原子构成B.维生素P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27:30:16C.维生素P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物为CO2和H2OD.维生素P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10g二、非选择题23.用化学用语填空:(1)碳元素______。(2)3个钾原子______。(3)4个氮分子______。(4)标出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______。24.从①氢气②氧气③一氧化碳④二氧化碳中,选择合适的序号填在相应的空格里。(1)具有可燃性的气体是______。(2)可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是______。(3)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的气体是______。(4)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______。(5)能使灼热的氧化铜还原成铜的气体化合物是______。25.下图是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A和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以及B、C、D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1)钠原子里质子数有______个。(2)A、B、C、D四种粒子中,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的是______(填字母,下同),与B的化学性质相似的______。(3)若D表示氯离子,则x=______。(4)由A和C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26.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运用。(1)硬水与软水:我国有些村庄为了获取淡水采用打深井取地下水的方法。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取水样加入______来检验。使用硬水会给生产、生活带来麻烦,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2)水的净化:炭滤池中也可以用煤粉替代活性炭,这说明煤粉具有的性质是______。(3)水的电解(如图所示):①接通电源后观察到玻璃管中的现象是______。②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7.人类目前消耗的能源主要来自化石燃料。(1)石油是化石燃料之一,它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工业上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分离制备汽油、煤油等产品。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即可减少大气污染又可节省石油资源。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3)煤做成蜂窝状的目的是______。(4)我市的燃气改造工程,使更多的居民用上了天然气。做好饭菜,关闭燃气阀门使火焰熄灭的原理是______。(5)天然气第一次通过管道送到用户时,必须先将管道内注满氮气,目的是______。28.学习化学过程中几次用到蜡烛。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A中实验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2)图B中蜡烛的作用是_________。(3)图C中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可知蜡烛中一定含有的元素为_________。(4)图D中冷碟底部有黑色粉末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29.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2)以上装置图中共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______。(3)小红用氯酸钾和另一种固体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他选择上述装置中的______进行组装来制取氧气。(依据改进后的装置回答)(4)装置B、C是用来制取CO2气体的两个不同装置指出B装置的一个突出优点:______。30.气体制取方法和性质的研究是初中化学重点研究的专题。【制取气体】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实验。(1)若选择A装置制取氧气,所需要的化学药品是_________。(2)若选择B装置制取一种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收集该气体时,上述收集装置不能选择的是_________。(3)该兴趣小组用干燥管、烧杯、铜网等组装了一套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G(图中起固定作用的仪器省略),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若用装置F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4)当使用G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收集一瓶气体后关闭弹簧夹,固体药品与液体药品能否分离?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该实验不能用铁网代替铜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5)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将一朵纸花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后干燥,再将紫色石蕊小干花一半喷水,一半不喷水,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31.低碳行动,我们一直在努力。【CO2在大气中的作用】大气中,红外辐射可以透过N2和O2,但不能透过CO2.方面:若没有CO2防止地表热辐射到太空,地球年均气温要降低20℃左右。另一方面:CO2含量过高使温室效应加剧,温室效应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一种现象是___________。【空气中CO2增加的原因】CO2主要以下列三种途径产生。(1)自然界中生物的有氧呼吸:细胞中的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在酶的作用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2)化石燃料的燃烧:下表列出了家庭常用化石燃料及其再生产品的相关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名称热值爆炸极限水煤气(H2和CO)1.9x107J/m36.9%—69.5%天然气4.5×107J/m34.8%--13.5%①相同质量的水煤气和天然气若完全燃烧,产生CO2较少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②与水煤气相比,天然气除了具有无毒、来源较广的优点,还具有的两个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3)工业上生产水泥的过程:水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主要源于高温煅烧石灰石和煤的燃烧,它们所涉及到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有_______种。【CO2的转化】“碳中和”是当今我国环境治理的重大举措。如图是同学们学过的物质与CO2相关联的示意图,图中A、B、C都含有碳元素。“一”表示两种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忽略)。(4)物质B是_________。(5)若反应①有明显现象,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6)写出图中②属于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3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提出问题】碳粉与氧化铜粉末干燥并充分混合,充分混合的目的是_________。碳在空气中燃烧时,可能生成CO2也可能生成CO,这是因为_________;那么碳与氧化铜反应是否也可能生成不同的气体呢?【作出猜想】猜想I:生成的气体是CO:猜想Ⅱ:生成的气体是CO2和CO猜想Ⅲ: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_。【实验设计】打开K,缓缓通入干燥的氮气一段时间,关闭K:点燃酒精喷灯和酒精灯,充分反应后,熄灭酒精喷灯和酒精灯。(浓硫酸能吸水,是常见的气体干燥剂;假设所有反应均充分进行)。【问题讨论】(1)实验开始前缓缓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2)若猜想Ⅲ成立,实验时装置A处的现象是________;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3)若猜想Ⅱ成立,B、D处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填序号)。A.B中变浑浊,D处能点燃

B.B中变浑浊,D处不能点燃C.B中无明显实验现象,D处能点燃

D.B中无明显实验现象,D处不能点燃(4)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碳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反应时,若碳过量就可能产生CO,请解释产生CO的原因________。33.亚油酸(化学式:C18H32O2)对软化血管有一定效用,在人和动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长期食用亚油酸含量较高的食用油有益健康。请计算:(1)亚油酸中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2)14g亚油酸中氢元素的质量为______g。34.将26.5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完全反应后冷却、称量,试管内剩余物质的质量为16.9g。计算(结果保留至0.1g):(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多少克?(2)原混合物里二氧化锰的质量为多少克?参考答案1.B【详解】A、使用火药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B、指南针指引航海,只是指示南北,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符合题意。C、用泥土烧制陶瓷,包含着物质与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D、冶炼金属需要用还原剂与化合物反应,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B【分析】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体现出来的性质,例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等;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的性质,例如色态味、熔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详解】A、用金属汞作温度计中的液体,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液化气作燃料是利用了液化气的可燃性,液化气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所以液化气作燃料是利用其化学性质,故正确;C、石墨可用于制作电极,是利用了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干冰用作制冷剂,是干冰升华吸热温度降低,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3.C【详解】A、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大量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不符合题意;B、植物光合作用可吸收二氧化碳,故生态园林建设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C、加大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开采使用,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利于“碳中和”,符合题意;D、采用合适的技术将含碳温室气体转换为含碳固体,可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科学研究的方向之一,不符合题意。故选C。4.D【详解】在MgSiO3中,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3=0,则x=+4价。故选D。5.D【详解】A、由图示可知A是由一种化合物分子形成的纯净物,不符合题意;B、由图示可知B是由一种化合物分子形成的纯净物,不符合题意;C、由图示可知C是由一种单质分子形成的纯净物,不符合题意;D、由图示可知D是由两种单质分子形成的混合物,符合题意;故选D。6.D【详解】A、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为94,故质子数为94,质子数+中子数=239,故中子数=239-94=145,A正确。B、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为94,故核外电子数94,B正确。C、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为94,故质子数94,C正确。D、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为94,故核电荷数94,D错误。故选:D。7.A【详解】A、碳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故错误;B、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书写档案资料最好使用碳素墨水笔,故正确;C、石墨质软,可制铅笔芯,金刚石是自然界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刻划玻璃,故正确;D、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是由分子构成的,故正确。故选A。8.C【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故A选项正确;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B选项正确;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不是红光,故C选项错误;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故D选项正确;故选C。9.D【详解】解:①蜡烛燃烧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外焰最明亮,温度最高,火焰的温度最高处是外焰,故选项说法正确;②在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了水;将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的上方,烧杯内壁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故选项说法正确;③蜡烛燃烧时能发光、放热,故选项说法正确;④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故①②③④都正确。故选D。10.B【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从化学方程式看,反应前有8个钾原子、4个铁原子和16个氧原子,反应后除aR外,有8个钾原子、10个氧原子,因此aR中有4个铁原子和6个氧原子,观察选项可知B正确;故选B。11.B【分析】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详解】A、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过程中烧杯内壁出现水珠的是甲烷,不出现水珠的是一氧化碳,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符合题意;C、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D、在氧气流中加热,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12.C【详解】A、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电子等,故错;B、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氧化物必须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故错;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氧气和臭氧,所以不一定是单质,故正确;D、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可能是分子、离子,例如水分子和氖原子质子数相同,故错;故选:C。13.A【详解】A、焰火绽放涉及燃烧,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B、灯光秀场,是光的一种现象,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C、红旗招展,只是物质形状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D、锣鼓喧天,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故选A。14.D【详解】A、生活垃圾分类利于保护环境。B、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利于保护环境。C、增加绿植面积于保护环境。D、直接排放工业废水不利于保护环境。综上所述:选择D。15.D【详解】A、表示易燃物品,不符合题意;B、表示易爆物质,不符合题意;C、表示禁止带火种,不符合题意;D、表示禁止吸烟,符合题意。故选:D。16.A【详解】干电池、易拉罐可以回收利用,故选A。点睛:废物再利用。17.B【详解】A、Ca、Ca2+化学性质不同,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微粒中质子数相同,错误。B、变瘪的乒乓球在热水中能鼓起,是因为温度升高时分子之间间隔变大,正确。C、O2和O3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错误。D、工业上利用沸点不同,利用空气制取氧气,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错误。故选:B。18.C【详解】A、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灭火。A错。B、氮气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B错。C、镁燃烧时发出耀眼白光,可制作烟花。C正确。D、石墨能导电,可以做干电池的电极。D错。综上所述:选择C。19.B【详解】A、元素的种类取決于质子数,氦氚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它们同属于一种元素,说法正确;B、原子的质量大小取决于质子和中子数的和的大小,氢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没有中子,氚原子的核内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故氢、氚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故二者的分子质量不同,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根据化学式可知,1个超重水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说法正确;D、水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像这样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纯净物属于氧化物,说法正确。故选B。20.B【详解】A、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所以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故A选项能达到目的;B、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支持木条的燃烧,都会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故B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用火柴梗系在铁丝的一端,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伸入到集气瓶中,火柴的作用是引燃铁丝,故C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D、把火柴梗迅速平放入蜡烛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根据火柴梗颜色变化,判断各层火焰的温度,故D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B。21.C【详解】A、油具有可燃性,油库大量的油燃烧会引发爆炸,所以油库重地,严禁烟火,正确;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降低单位体积内天然气的浓度,降低燃烧爆炸的可能性,正确;C、煤火取暖,煤燃烧时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紧闭门窗,可能造成一氧化碳中毒,错误;D、家用电器着火,是由于电路短路,应先断开电源再灭火,正确。故选C。22.C【详解】A、维生素P是由分子构成的,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B、维生素P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故错误;C、含碳、氢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将维生素P放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物为CO2和H2O,故正确;D、维生素P相对分子质量=12×27+1×30+16×16=610,相对分子质量是比值之和,单位是“1”而不是“g”,故错误;故选C。23.(1)C(2)3K(3)4N2(4)【解析】(1)碳元素用元素符号C表示。(2)钾原子用元素符号K表示,3个钾原子用3K表示。(3)1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氮分子用N2表示,4个氮分子用4N2表示。(4)根据化合价规则可知,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表示为。24.(1)①③(2)①②③(3)④(4)②(5)③【解析】(1)氢气、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以燃烧,故选①③。(2)排水法收集气体要求气体不易溶于水且不会和水反应,故选①②③。(3)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产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故选④。(4)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故选②。(5)化合物是含有多种元素的纯净物;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使灼热的氧化铜还原成铜,故选③。25.(1)11(2)

A

C(3)8(4)Na2S【解析】(1)据图可知,钠原子里质子数有11个。(2)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所以A、B、C、D四种粒子中,A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故B、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3)在离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为8。若D表示氯离子,则x=8。(4)据图可知A、C分别为钠和硫元素。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硫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所以由A和C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26.(1)肥皂水(2)吸附性(3)

电极上产生气泡,一段时间后,管A和管B中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合理即可)

【解析】(1)硬水是含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水;鉴别硬水和软水可以使用肥皂水,泡沫较少浮渣较多的是硬水,泡沫较多浮渣较少的是软水,故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色素和异味;炭滤池中也可以用煤粉替代活性炭,这说明煤粉具有的性质是吸附性。(3)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正极得到氧气,负极得到氢气,两者体积比为1:2;①接通电源后观察到玻璃管中的现象是电极上产生气泡,一段时间后,管A和管B中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合理即可)。②电解水反应为水通电生成氧气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7.(1)混合物(2)(3)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充分燃烧(4)清除可燃物(5)排尽管道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解析】(1)工业上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分离制备汽油、煤油等产品。石油是生产汽油、柴油等的原料,是混合物。(2)乙醇燃烧即乙醇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3)为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充分燃烧,日常生活中常将煤做成蜂窝状。(4)清除可燃物是关闭燃气阀门使火焰熄灭的原理。(5)为排尽管道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天然气第一次通过管道送到用户时,必须先将管道内注满氮气。28.(1)不燃烧、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2)点燃面粉(3)氢(4)蜡烛不充分燃烧产生炭黑【解析】(1)图A中实验现象烧杯中下面蜡烛先灭,上面蜡烛后灭。说明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爆炸是可燃物在有限空间急速燃烧引起的。图B中蜡烛的作用是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图C中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可知蜡烛中一定含有的元素为氢元素。(4)图D中冷碟底部的的黑色粉末是蜡烛不充分燃烧生成的炭黑。29.(1)水槽(2)A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合理即可)(3)

A、E或A、F(4)可以控制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合理即可)【解析】(1)标号①的仪器名称为:水槽。(2)A装置中的试管口向上倾斜了,这样在试管口形成的冷凝水倒流入试管低,会造成试管炸裂,所以A装置中的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引起试管炸死裂。(3)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能用排水法收集,所以收集装置可以选E和F,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为都为固体且反应需要加热,所以发生装置选A,故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为:A、E或A、F。(4)在使用装置B时,先松开弹夹,试管内气压减少,试管内液面上升,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接触,反应发生;当夹紧弹簧夹后,反应继续进行,气体在试管内聚集,气压增大,液体被压回长颈漏斗中,试管内液面下降,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分离,反应停止,所以该装置的突出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30.(1)双氧水和二氧化锰(2)

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底部

C(3)

把一根点燃的木条放到b处,若木条熄灭则已经收集满(4)

铁网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5)

紫色小花湿的一半变成红色,干的一半不变色

【解析】(1)装置A为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所需要的化学药品是:双氧水和二氧化锰;(2)B装置是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实验是分解高锰酸钾制氧气和分解氯酸钾制氧气都使用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但因试管口没有塞棉花,故不采用分解高锰酸钾制氧气,氯酸钾在加热和二氧化锰催化条件下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用试管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是为: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底部;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难溶于水也不与水发生反应,故选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上述收集装置不能选择的是:C;(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选用的药品是稀盐酸和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若用装置F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从a口通入,当集满后,多余的二氧化碳会从b口挤出,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故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方法是:把一根点燃的木条放到b处,若木条熄灭则已经收集满;(4)当使用G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收集一瓶气体后关闭弹簧夹,装置中继续产生的气体会增大装置内的压强,将液体压回烧杯中,使固液药品分离;该实验不能用铁网代替铜网,原因是:铁网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5)二氧化碳本身不能是紫色石蕊变红,但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会生成碳酸,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故将一朵纸花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后干燥,再将紫色石蕊小干花一半喷水,一半不喷水,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紫色小花湿的一半变成红色,干的一半不变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其化学方程式为:。31.

极端天气产生(南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赤潮现象、农作物病虫害加重等)

水煤气

水煤气中碳元素含量小

热值高

爆炸极限范围小

2

C

(答案不唯一)

【详解】[CO2在大气中的作用]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而温室效应会使得极端天气产生(南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赤潮现象、农作物病虫害加重等)。[空气中CO2增加的原因]细胞中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氢气和一氧化碳,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从元素组成和成分上分析,水煤气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低于天然气的,所以相同质量的水煤气和天然气若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较少的是水煤气;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与水煤气相比,天然气除了具有无毒、来源较广的优点,还具有的两个优点是:爆炸极限范围小,更安全;燃烧热值高;水泥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主要源于高温煅烧石灰石和煤的燃烧,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