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联合体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联合体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联合体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联合体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联合体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表为学生进行“中华文明起源”研究性学习收集的史料,下列选项中史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选项史料结论A位于河南省舞阳县的贾湖遗址,发现了距今8000多年的七音孔骨笛原始社会已经产生礼乐制度B龙山文化时期的许多遗址都发现了大量的陶器堆群个体手工业大量出现C良渚古城核心区分为宫庙区、王陵及贵族墓地区、行政管理区和贵族居住区等高等级功能区已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D二里头文化遗址发现钵、豆、鼎、鬲、尊、盆、器、盖、杯缸等器皿已进入青铜时代A.A B.B C.C D.D【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夏朝(中国)。根据材料"良渚古城核心区分为宫庙区、王陵及贵族墓地区、行政管理区和贵族居住区等高等级功能区”可以看出,良渚地区不仅出现了阶级分化还出现了行政管理区域,这是早期国家形态的特征,故可以推出良渚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C项正确。发现骨笛只能推断出此时出现了音乐演奏,但是不能推断出此时出现了礼乐制度,排除A项;发现大量的陶器堆群能够推断出当时陶器生产数量比较多,但是不能推断出这些陶器是个体手工业生产的,排除B项;发现了多种器皿,但是材料没有介绍器皿的材质,无法得出进入青铜时代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2.两汉时期社会评品之风盛行,这种对人物的评品,在东汉时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据《后汉书·许绍传》载,许绍与其兄许靖咸誉高名,爱好评论乡里人物之曲直,每月更换品题,以致汝南有“月旦评”之风。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基于()A.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 B.察举制度的实施C.九品官人之法的推行 D.社会环境的宽松【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两汉时期社会评品之风盛行,这种对人物的评品,在东汉时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并结合所学可知,两汉时期社会评品之风盛行主要是基于察举制度的实施。察举制度是汉朝的主要选官制度,对人才的选拔看重品行,尤其是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B项正确;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于隋朝,排除A项;九品官人之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排除C项;材料与“社会环境的宽松”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3.唐朝对边疆内附民族实行羁縻府州制度,将其部落组织纳入自己的行政体系之中,唐朝承认和保护这些部落首领的地位。唐太宗在谈及民族关系时说道:“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据此可知,唐朝()A.民族交往推动各民族文化认同 B.民族交融扩大了唐朝的疆域C.开明的民族政策利于边疆治理 D.朝廷实现了对周边有效治理【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题干材料为唐朝羁縻府州制度和唐太宗有关国家治理的言论,表明唐朝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这一政策有利于边疆治理,C项正确;A项说法尽管符合史实,但和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项;题干仅仅是唐太宗有关国家治理言论的记载,还不能说明“民族交融扩大了唐朝的疆域”,排除B项;D项中“实现了”说法欠妥,排除D项。故选C项。4.明太祖曾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由此可见,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根本目的是()A.借鉴历代经验 B.提高行政效率C.改革中枢机构 D.加强君主专制【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可知,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废除丞相制度,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政务,所有事都有朝廷总之,统治就稳固了,从中可看出,其废除丞相制度的根本目的是强化皇帝的权力,加强君主专制,D项正确;借鉴历代经验,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提高行政效率,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改革中枢机构,是其目的之一,但不是根本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5.据《晋书·王敦传》记载:东晋立国之初,王导、王敦兄弟势力颇大,以致有“王与(司)马,共天下”谚称之。这反映了()A.士族门阀势力强大 B.东晋统治者爱惜人才C.地方分裂割据势力的强大 D.两晋时期的政治民主化倾向【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琅琊王氏家族的支持是东晋政权得以建立的重要支柱,根据材料“王与(司)马,共天下”反映的是东晋时期门阀士族势力强大,已经威胁到皇权,A项正确;“王与(司)马,共天下”反映的是东晋时期门阀士族势力对皇权的威胁,无法推知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排除B项;“王与(司)马,共天下”与地方割据势力无关,排除C项;“王与(司)马,共天下”是门阀士族势力对皇权的威胁,并非政治民主化,排除D项。故选A项。6.洋务派薛福成认为:“西人风气,最重条约,至于事关军国,尤当以万国公法一书为凭……似宜将万国公法,通商条约等书,多为刊印,颁发州县”;否则“偏于刚者,既以违约而滋事端;其偏于柔者,亦以忘约而失体统”。这表明,薛福成()A.主张与西方建立平等外交关系 B.已经拥有近代外交观念C.提倡用国际法解决国际间争端 D.致力维护传统宗藩关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薛福成作为洋务派思想家,意识到重视条约等国际法规则在外交活动中的重要性,主张学习国际法,避免因为违反国际法而引发外交冲突,体现了外交理念的进步,反映了其已经拥有近代外交观念,B项正确;薛福成主张遵循国际外交规则,推动中国外交的近代化,并没有强调“平等外交”,排除A项;薛福成主张遵循国际法以避免国际争端,而非解决国际争端,排除C项;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不属于宗藩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7.1919年,有作者去函天津《益世报》,批判商家在国旗上贴“大减价”、“八五折”等字样;1922年,北洋政府农商部先后多次通令实业厅和各地政府,禁止任何商号注册“国旗”商标。这都说明A.群众爱国运动推动了国家现代化转型B.社会政治变化激发维护国家尊严行动C.民主共和观念普及促进民族国家复兴D.实业救国思潮发展冲破传统经商理念【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都强调要维护国旗的地位与权威,结合当时的背景可得出,这反映了社会政治变化激发维护国家尊严行动,B项正确;现代化的说法错误,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到民主共和观念,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实业救国思潮与传统经商观念之间的冲突,排除D。8.1927年,毛泽东在三湾改编时,提出了“(党)支部建在连上”的思想;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明确要求“每连建设一个支部,每班建设一个小组,这是红军中党的组织的重要原则之一”。据此可知,上述思想和原则()A.有利于建立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B.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C.加强了党在军队中的基层组织建设 D.为打开中国革命新局面奠定了基础【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三湾改编时提出“(党)支部建在连上”,古田会议要求“每连建设一个支部,每班建设一个小组”,推动了军队中的党组织建设,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C项正确;1929年古田会议召开时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已经建立,排除A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排除B项;红军长征的最终胜利为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排除D项。故选C项。9.1948年4月,在一次晋绥干部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土地改革的总路线: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这条总路线()A.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深入发展 B.扩大并巩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C.有利于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1948年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解放战争时期,党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总路线的提出,有利于土地改革的顺利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有力地支持了人民解放战争,D项正确;材料所述为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大革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党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排除B项;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C项。故选D项。10.下图是选自《辉煌年代:国史丛书》中的一幅曲线图,该图反映了恢复中国在联大席位的投票情况。下列情况符合史实的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可B.中国外交政策调整赢得更多的国家支持C.中国加入不结盟运动推动了外交新局面D.中美两国建交推动了中西方关系的缓和【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961-1971年(中国和世界)。据题干恢复中国在联大席位的投票情况,可知20世纪60-70年代支持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国家越来越多,结合所学,新中国成立后,秉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70年代初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B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但“普遍认可”说法有些绝对,排除A项;中国一贯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在国际事务中与不结盟运动保持着良好的合作,但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排除C项;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1.沿海与内地的工业总产值,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七三开,到1978年是六四开。内地修建了众多重大工程,增强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极大地缩小了东西差距。带来这一变化的是()A.实施了“一五”计划 B.完成了三大改造C.开展了三线建设 D.实行了改革开放【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据材料可知,沿海与内地的工业总产值占比,由开始的七三开到改革开放前的六四开,在此期间,国家推进“三线建设”,在内地修建众多大工程,缩小了东西差距,C项正确;一五计划是1953年至1957年,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A项;三大改造的完成是在1956年底,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B项;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排除D项。故选C项。12.1983年,重庆市委、市政府组织市体改办、经委在调查研究试点的基础上,对工业公司进行了全面改革。改革贯彻“放权于厂、还政于局、归位于厂、为厂服务”的“十六字”方针,开发出了“山城”手表、“嘉陵”摩托等名噪一时的产品。据此可知,上述改革()A.激发了企业的经营活力 B.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C.摆脱了计划体制的束缚 D.受到了农村改革的直接影响【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和影响题。时空是1983年(中国重庆)。根据推行“十六字”方针的结果可以看出,通过改革,政府权力下放,把生产经营自主权还给工厂,激发企业经营活力,开发出新产品,A项正确;经济改革是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的,排除B项;这个时期仍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的改革,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重庆企业改革受到农村改革的直接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13.在100多年前成稿的《建国方略》中,孙中山先生绘就了近代中国谋求现代化的第一份蓝图。百年中国,从一穷二白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实践。以下属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的巨大成就有()①“两弹一星”试验成功②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③综合国力不断提升④外交全方位布局展开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B【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978年以来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1956年至1978年),我国取得了“两弹一星”试验的成功,与题干时间不符,①项错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在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不断提升,②③项正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④项正确。②③④正确,B项正确;①项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14.中共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外交工作,在保持外交大政方针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以下体现十八大以后“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外交是()①倡导并成立上海合作组织②成立了新开发银行③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处理中非关系④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①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在北京召开。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2001年,不属于十八大以后的外交成就,错误;②2014年7月,金砖五国第六次峰会宣布成立新开发银行,属于十八大以后的外交成就,正确。③“亲诚惠容”是中国处理与周边国家时秉承的理念,非洲不属于中国周边国家,中国坚持“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理念,错误;④2016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正式生效正确,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为推动《巴黎协定》的达成和生效作出了积极贡献,属于十八大以后的外交成就,正确。综上,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15.下表是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规划。它体现了()时间主要内容2017—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2020—2035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35—2050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A.中国综合国力居世界之首 B.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C.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 D.的自我革新精神【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2017年(中国)。据表格内容可知,中共十九大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作出了规划,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目标,是由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体现我国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B项正确;无数据对比,无法得出中国综合国力居世界之首,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未提及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没有中共自我革新精神的信息,排除CD项。故选B项。16.强调,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一带一路”建设,秉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核心理念的“全球发展倡议”,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据此可知,的外交思想()A.彰显了世界大同的崇高追求 B.开始重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C.根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D.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材料可知,的外交思想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积极推动“以人民为中心”核心理念的“全球发展倡议”,“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思想充分体现了全人类互助共荣的世界大同的崇高追求,A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开始重视”,排除B项;C项符合史实,但不是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强调世界大同的崇高追求,材料无法体现“独立自主”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南朝]沈约《宋书》材料二海上丝路主要繁荣于中唐到宋元时期,该路指从中国东南出海至太平洋,或经南海至印度洋到南亚、西亚及非洲的航路,唐以前海路一直是陆路的补充,但中唐以后陆路阻绝,加之经济重心南移、指南针发明及航海技术进步,海上丝路开始繁荣,超过并逐步取代了陆路。北宋、南宋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非常重视商业和海外贸易,保证了海上丝路的持续兴旺。——摘编自杨正位《丝绸之路的历史功能与当代启示》材料三一位阿拉伯商人记述:两宋时期,信用券被广泛应用,富裕商人率先使用印制的纸币,极大地便利了商品的交换。中国商人把钱借给别人时会写下借条,借债人则在纸条上用食指和中指画押。他们主张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市不二价,童叟无欺,不卖假货,不赚黑钱,不会乘人之危而牟利。——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西汉到南朝江南地区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朝商人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答案】(1)变化:由生产方式原始落后变为农业发达、物质富足,甚至可对外供应。(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江南地区逐渐得到开发)原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充实了劳动力资源;南方自然条件优越,适合经济发展;南方统治者大都比较重视发展经济;人民的辛勤劳动;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开发江南(民族交融的推动)。(2)唐宋时期封建经济的繁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陆上丝绸之路受阻;指南针的发明和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统治者推行对外开放政策和重视海外贸易。(3)品质:诚信或重义轻利。表现:①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发展;②钱币铸造量大,并开始出现纸币;③海外贸易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国库重要财源;④城市商业兴盛。【解析】【小问1】变化:根据材料一“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可知西汉时期江南地区生产方式原始、经济落后。根据第二段材料“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可知南朝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迅速发展,物质丰裕。原因:结合所学,南朝相对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而西晋末年北方持续社会动荡,破坏了北方经济。西晋末年北方人口躲避战乱,大量南迁,对南方经济开发产生重要的影响,北民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充足的劳动力,推动了南方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同时南朝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人民辛勤的劳动,汉族与山区少数民族交融,共同开发。【小问2】原因:根据材料二“中唐以后陆路阻绝,加之经济重心南移、指南针发明及航海技术进步,海上丝路开始繁荣,超过并逐步取代了陆路”,可知唐代后期,陆路受阻,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指南针的发明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根据材料“北宋、南宋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非常重视商业和海外贸易”,可知政府推行对外开放政策和重视海外贸易。【小问3】品质:根据材料三“主张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市不二价,童叟无欺,不卖假货,不赚黑钱,不会乘人之危而牟利。”可知宋朝商人具有诚信、以义为利的品质。表现:结合所学,从宋代市的发展、商业发展、海外贸易的繁荣、纸币的使用等角度加以概括。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耸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的浮雕再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解放、人民自由幸福和国家繁荣富强的光辉历程,下图为其中六幅浮雕(局部)。从以上浮雕再现的相关史实中选取任意一个史实,结合所学知识为它编写一段简介。【答案】

示例一:虎门销烟1840年,英国资本主义扩张,为扭转中英贸易逆差,打开中国市场,逐年扩大对华鸦片走私。鸦片走私严重损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根基。道光皇帝特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林则徐到广东后,收缴走私鸦片,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虎门销烟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禁烟的决心,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斗争。此后英国借口发动鸦片战争,暴露了侵略者的本性。示例二:五四运动1919年,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暴露了列强的侵华野心和北洋政府的腐败无能,消息传回中国,引发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为主要口号,从北京开始的学生爱国运动迅速推向全国,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以及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解析】根据设问从浮雕中再现的相关史实中任意选取一个史实,编写简介,在回答过程中可以选择浮雕中任意一个体现的史实,从背景、过程、意义角度介绍该事件。如选择虎门销烟,则从虎门销烟的背景、过程和意义三个角度进行介绍,根据所学知识,背景如下:1840年,英国资本主义扩张,为扭转中英贸易逆差,打开中国市场,逐年扩大对华鸦片走私。鸦片走私严重损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根基。过程如下:道光皇帝特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林则徐到广东后,收缴走私鸦片,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意义如下:虎门销烟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禁烟的决心,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斗争。此后英国借口发动鸦片战争,暴露了侵略者的本性。如选择五四运动,也是从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三个角度进行介绍,根据所学知识,背景如下:1919年,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暴露了列强的侵华野心和北洋政府的腐败无能,消息传回中国,引发五四运动。过程如下:五四运动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为主要口号,从北京开始的学生爱国运动迅速推向全国,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意义如下: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以及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9.中外交流促进了世界文明发展,亦展示了中华文明魅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闲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语皆在《西域传》。——班固《汉书•张骞传》材料二:1953年元旦的《人民日报》社论提出了全国人民的三项伟大任务:第一,继续加强抗美援朝斗争;第二,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三,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通过国家建设计划。此时,中国已经具备了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造的国内条件,还需要争取的就是有利的国际条件,特别是与周边国家建立良好关系。——摘编自刘磊《万隆会议与中国同亚非国家的经贸关系》材料三: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该倡议是中国根据古丝绸之路留下的宝贵启示,着眼于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梦想,秉持开放包容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中国与相关国家的经济合作、共同繁荣提供新的平台与新的动力。——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1)根据材料一,指出张骞“通西域”的目的,并结合所学概述其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50年代中国在争取“与周边国家建立良好关系”的外交成果。(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以“一带一路”外交贡献为例,分析说明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变成更具影响力的推动者。【答案】(1)目的:联络大月氏攻打匈奴。意义:开辟中西交通道路;促进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中国丝织品沿着这条路传向中亚、西亚、北非,开启了“丝绸之路”;增加了对西域地区的了解。(2点)(2)成果:中苏结盟,构建两国的友好关系;同苏联等多个周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同印缅等国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努力促成印度支那问题的政治解决;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增进同亚非国家友好关系。(答出三点即可)(3)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2014年设立丝路基金;“共商共建共享”核心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宣言等重要国际文件;“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2点)【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第一小问目的,根据材料一“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可知,联络大月氏攻打匈奴。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一“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闲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可知,开辟中西交通道路,促进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结合所学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可知,中国丝织品沿着这条路传向中亚、西亚、北非,开启了“丝绸之路”,增加了对西域地区的了解。【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二“争取的就是有利的国际条件”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中苏结盟,构建两国的友好关系,同苏联等多个周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同印缅等国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努力促成印度支那问题的政治解决,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增进同亚非国家友好关系。【小问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三“ 2013年……简称‘’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并结合所学可知,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2014年设立丝路基金;“共商共建共享”核心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宣言等重要国际文件,“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南京的历史”研究南京是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某历史小组搜集并加以整理形成了以下三组资料。第一组资料自成周以来,河南之都惟长安与洛阳,或逾河而居邺者,非长久计也。自汉晋以来.江南之都,惟有建业,或据上流而居江陵、武昌者,亦非长久计也。是故,定都之君,惟此三都是定;议都之臣,亦惟此三都是议。——(南宋)郑樵《通志》自汉以后,中国的经济重心移向江南,无论海运还是水运或者陆运,南京离几个粮食生产基地都很近,中国新兴的商业城市,比如杭州、苏州、湖州,离南京亦不远。对于明朝来说,即便逃至草原的蒙古残余势力能够东山再起,隔着长江天险,也不会给帝国带来太多的困扰。而女真崛起,顶多据江山之半,明朝也不会很快就有亡国之悲。——孙晓飞《3000年帝国都城变迁史:繁盛与衰败》第二组资料第三组资料(1)上述三组资料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史料?(2)若继续研究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在第二组史料中还需要补充哪些重要史事的资料。(3)第三组史料从哪些角度拓宽了对“南京的历史”研究?【答案】(1)第一组:文献史料;第二组:图像史料;第三组:实物史料。(2)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签订、洋务运动中金陵机器制造局的成立、太平天国运动政权建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临时约法》)、日本侵华战争犯下的累累罪行等。(4点)(其他言之有理均可)(3)从科技发展、建筑设计等角度加深对南京历史的认识。【解析】【小问1】本题是史学研究题。时空:古代和近代(中国)。据材料第一组资料“(南宋)郑樵《通志》”可知,文献史料;据材料第二组资料“图片”可知,图像史料;据材料第三组“图片”可知,实物史料。【小问2】本题是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近代(中国)。结合所学从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签订、洋务运动中金陵机器制造局的成立、太平天国运动政权建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临时约法》)、日本侵华战争犯下的累累罪行等方面来列举。【小问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古代和近代(中国)。据材料第三组“简仪”可知是科技发展角度;据材料第三组“国民政府行政院旧址”可知是建筑设计的角度。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表为学生进行“中华文明起源”研究性学习收集的史料,下列选项中史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选项史料结论A位于河南省舞阳县的贾湖遗址,发现了距今8000多年的七音孔骨笛原始社会已经产生礼乐制度B龙山文化时期的许多遗址都发现了大量的陶器堆群个体手工业大量出现C良渚古城核心区分为宫庙区、王陵及贵族墓地区、行政管理区和贵族居住区等高等级功能区已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D二里头文化遗址发现钵、豆、鼎、鬲、尊、盆、器、盖、杯缸等器皿已进入青铜时代A.A B.B C.C D.D【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夏朝(中国)。根据材料"良渚古城核心区分为宫庙区、王陵及贵族墓地区、行政管理区和贵族居住区等高等级功能区”可以看出,良渚地区不仅出现了阶级分化还出现了行政管理区域,这是早期国家形态的特征,故可以推出良渚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C项正确。发现骨笛只能推断出此时出现了音乐演奏,但是不能推断出此时出现了礼乐制度,排除A项;发现大量的陶器堆群能够推断出当时陶器生产数量比较多,但是不能推断出这些陶器是个体手工业生产的,排除B项;发现了多种器皿,但是材料没有介绍器皿的材质,无法得出进入青铜时代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2.两汉时期社会评品之风盛行,这种对人物的评品,在东汉时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据《后汉书·许绍传》载,许绍与其兄许靖咸誉高名,爱好评论乡里人物之曲直,每月更换品题,以致汝南有“月旦评”之风。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基于()A.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 B.察举制度的实施C.九品官人之法的推行 D.社会环境的宽松【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两汉时期社会评品之风盛行,这种对人物的评品,在东汉时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并结合所学可知,两汉时期社会评品之风盛行主要是基于察举制度的实施。察举制度是汉朝的主要选官制度,对人才的选拔看重品行,尤其是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B项正确;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于隋朝,排除A项;九品官人之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排除C项;材料与“社会环境的宽松”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3.唐朝对边疆内附民族实行羁縻府州制度,将其部落组织纳入自己的行政体系之中,唐朝承认和保护这些部落首领的地位。唐太宗在谈及民族关系时说道:“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据此可知,唐朝()A.民族交往推动各民族文化认同 B.民族交融扩大了唐朝的疆域C.开明的民族政策利于边疆治理 D.朝廷实现了对周边有效治理【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题干材料为唐朝羁縻府州制度和唐太宗有关国家治理的言论,表明唐朝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这一政策有利于边疆治理,C项正确;A项说法尽管符合史实,但和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项;题干仅仅是唐太宗有关国家治理言论的记载,还不能说明“民族交融扩大了唐朝的疆域”,排除B项;D项中“实现了”说法欠妥,排除D项。故选C项。4.明太祖曾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由此可见,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根本目的是()A.借鉴历代经验 B.提高行政效率C.改革中枢机构 D.加强君主专制【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可知,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废除丞相制度,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政务,所有事都有朝廷总之,统治就稳固了,从中可看出,其废除丞相制度的根本目的是强化皇帝的权力,加强君主专制,D项正确;借鉴历代经验,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提高行政效率,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改革中枢机构,是其目的之一,但不是根本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5.据《晋书·王敦传》记载:东晋立国之初,王导、王敦兄弟势力颇大,以致有“王与(司)马,共天下”谚称之。这反映了()A.士族门阀势力强大 B.东晋统治者爱惜人才C.地方分裂割据势力的强大 D.两晋时期的政治民主化倾向【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琅琊王氏家族的支持是东晋政权得以建立的重要支柱,根据材料“王与(司)马,共天下”反映的是东晋时期门阀士族势力强大,已经威胁到皇权,A项正确;“王与(司)马,共天下”反映的是东晋时期门阀士族势力对皇权的威胁,无法推知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排除B项;“王与(司)马,共天下”与地方割据势力无关,排除C项;“王与(司)马,共天下”是门阀士族势力对皇权的威胁,并非政治民主化,排除D项。故选A项。6.洋务派薛福成认为:“西人风气,最重条约,至于事关军国,尤当以万国公法一书为凭……似宜将万国公法,通商条约等书,多为刊印,颁发州县”;否则“偏于刚者,既以违约而滋事端;其偏于柔者,亦以忘约而失体统”。这表明,薛福成()A.主张与西方建立平等外交关系 B.已经拥有近代外交观念C.提倡用国际法解决国际间争端 D.致力维护传统宗藩关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薛福成作为洋务派思想家,意识到重视条约等国际法规则在外交活动中的重要性,主张学习国际法,避免因为违反国际法而引发外交冲突,体现了外交理念的进步,反映了其已经拥有近代外交观念,B项正确;薛福成主张遵循国际外交规则,推动中国外交的近代化,并没有强调“平等外交”,排除A项;薛福成主张遵循国际法以避免国际争端,而非解决国际争端,排除C项;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不属于宗藩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7.1919年,有作者去函天津《益世报》,批判商家在国旗上贴“大减价”、“八五折”等字样;1922年,北洋政府农商部先后多次通令实业厅和各地政府,禁止任何商号注册“国旗”商标。这都说明A.群众爱国运动推动了国家现代化转型B.社会政治变化激发维护国家尊严行动C.民主共和观念普及促进民族国家复兴D.实业救国思潮发展冲破传统经商理念【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都强调要维护国旗的地位与权威,结合当时的背景可得出,这反映了社会政治变化激发维护国家尊严行动,B项正确;现代化的说法错误,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到民主共和观念,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实业救国思潮与传统经商观念之间的冲突,排除D。8.1927年,毛泽东在三湾改编时,提出了“(党)支部建在连上”的思想;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明确要求“每连建设一个支部,每班建设一个小组,这是红军中党的组织的重要原则之一”。据此可知,上述思想和原则()A.有利于建立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B.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C.加强了党在军队中的基层组织建设 D.为打开中国革命新局面奠定了基础【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三湾改编时提出“(党)支部建在连上”,古田会议要求“每连建设一个支部,每班建设一个小组”,推动了军队中的党组织建设,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C项正确;1929年古田会议召开时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已经建立,排除A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排除B项;红军长征的最终胜利为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排除D项。故选C项。9.1948年4月,在一次晋绥干部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土地改革的总路线: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这条总路线()A.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深入发展 B.扩大并巩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C.有利于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1948年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解放战争时期,党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总路线的提出,有利于土地改革的顺利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有力地支持了人民解放战争,D项正确;材料所述为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大革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党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排除B项;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C项。故选D项。10.下图是选自《辉煌年代:国史丛书》中的一幅曲线图,该图反映了恢复中国在联大席位的投票情况。下列情况符合史实的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可B.中国外交政策调整赢得更多的国家支持C.中国加入不结盟运动推动了外交新局面D.中美两国建交推动了中西方关系的缓和【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961-1971年(中国和世界)。据题干恢复中国在联大席位的投票情况,可知20世纪60-70年代支持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国家越来越多,结合所学,新中国成立后,秉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70年代初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B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但“普遍认可”说法有些绝对,排除A项;中国一贯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在国际事务中与不结盟运动保持着良好的合作,但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排除C项;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1.沿海与内地的工业总产值,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七三开,到1978年是六四开。内地修建了众多重大工程,增强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极大地缩小了东西差距。带来这一变化的是()A.实施了“一五”计划 B.完成了三大改造C.开展了三线建设 D.实行了改革开放【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据材料可知,沿海与内地的工业总产值占比,由开始的七三开到改革开放前的六四开,在此期间,国家推进“三线建设”,在内地修建众多大工程,缩小了东西差距,C项正确;一五计划是1953年至1957年,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A项;三大改造的完成是在1956年底,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B项;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排除D项。故选C项。12.1983年,重庆市委、市政府组织市体改办、经委在调查研究试点的基础上,对工业公司进行了全面改革。改革贯彻“放权于厂、还政于局、归位于厂、为厂服务”的“十六字”方针,开发出了“山城”手表、“嘉陵”摩托等名噪一时的产品。据此可知,上述改革()A.激发了企业的经营活力 B.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C.摆脱了计划体制的束缚 D.受到了农村改革的直接影响【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和影响题。时空是1983年(中国重庆)。根据推行“十六字”方针的结果可以看出,通过改革,政府权力下放,把生产经营自主权还给工厂,激发企业经营活力,开发出新产品,A项正确;经济改革是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的,排除B项;这个时期仍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的改革,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重庆企业改革受到农村改革的直接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13.在100多年前成稿的《建国方略》中,孙中山先生绘就了近代中国谋求现代化的第一份蓝图。百年中国,从一穷二白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实践。以下属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的巨大成就有()①“两弹一星”试验成功②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③综合国力不断提升④外交全方位布局展开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B【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978年以来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1956年至1978年),我国取得了“两弹一星”试验的成功,与题干时间不符,①项错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在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不断提升,②③项正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④项正确。②③④正确,B项正确;①项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14.中共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外交工作,在保持外交大政方针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以下体现十八大以后“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外交是()①倡导并成立上海合作组织②成立了新开发银行③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处理中非关系④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①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在北京召开。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2001年,不属于十八大以后的外交成就,错误;②2014年7月,金砖五国第六次峰会宣布成立新开发银行,属于十八大以后的外交成就,正确。③“亲诚惠容”是中国处理与周边国家时秉承的理念,非洲不属于中国周边国家,中国坚持“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理念,错误;④2016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正式生效正确,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为推动《巴黎协定》的达成和生效作出了积极贡献,属于十八大以后的外交成就,正确。综上,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15.下表是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规划。它体现了()时间主要内容2017—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2020—2035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35—2050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A.中国综合国力居世界之首 B.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C.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 D.的自我革新精神【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2017年(中国)。据表格内容可知,中共十九大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作出了规划,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目标,是由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体现我国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B项正确;无数据对比,无法得出中国综合国力居世界之首,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未提及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没有中共自我革新精神的信息,排除CD项。故选B项。16.强调,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一带一路”建设,秉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核心理念的“全球发展倡议”,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据此可知,的外交思想()A.彰显了世界大同的崇高追求 B.开始重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C.根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D.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材料可知,的外交思想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积极推动“以人民为中心”核心理念的“全球发展倡议”,“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思想充分体现了全人类互助共荣的世界大同的崇高追求,A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开始重视”,排除B项;C项符合史实,但不是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强调世界大同的崇高追求,材料无法体现“独立自主”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南朝]沈约《宋书》材料二海上丝路主要繁荣于中唐到宋元时期,该路指从中国东南出海至太平洋,或经南海至印度洋到南亚、西亚及非洲的航路,唐以前海路一直是陆路的补充,但中唐以后陆路阻绝,加之经济重心南移、指南针发明及航海技术进步,海上丝路开始繁荣,超过并逐步取代了陆路。北宋、南宋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非常重视商业和海外贸易,保证了海上丝路的持续兴旺。——摘编自杨正位《丝绸之路的历史功能与当代启示》材料三一位阿拉伯商人记述:两宋时期,信用券被广泛应用,富裕商人率先使用印制的纸币,极大地便利了商品的交换。中国商人把钱借给别人时会写下借条,借债人则在纸条上用食指和中指画押。他们主张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市不二价,童叟无欺,不卖假货,不赚黑钱,不会乘人之危而牟利。——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西汉到南朝江南地区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朝商人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答案】(1)变化:由生产方式原始落后变为农业发达、物质富足,甚至可对外供应。(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江南地区逐渐得到开发)原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充实了劳动力资源;南方自然条件优越,适合经济发展;南方统治者大都比较重视发展经济;人民的辛勤劳动;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开发江南(民族交融的推动)。(2)唐宋时期封建经济的繁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陆上丝绸之路受阻;指南针的发明和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统治者推行对外开放政策和重视海外贸易。(3)品质:诚信或重义轻利。表现:①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发展;②钱币铸造量大,并开始出现纸币;③海外贸易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国库重要财源;④城市商业兴盛。【解析】【小问1】变化:根据材料一“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可知西汉时期江南地区生产方式原始、经济落后。根据第二段材料“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可知南朝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迅速发展,物质丰裕。原因:结合所学,南朝相对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而西晋末年北方持续社会动荡,破坏了北方经济。西晋末年北方人口躲避战乱,大量南迁,对南方经济开发产生重要的影响,北民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充足的劳动力,推动了南方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同时南朝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人民辛勤的劳动,汉族与山区少数民族交融,共同开发。【小问2】原因:根据材料二“中唐以后陆路阻绝,加之经济重心南移、指南针发明及航海技术进步,海上丝路开始繁荣,超过并逐步取代了陆路”,可知唐代后期,陆路受阻,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指南针的发明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根据材料“北宋、南宋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非常重视商业和海外贸易”,可知政府推行对外开放政策和重视海外贸易。【小问3】品质:根据材料三“主张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市不二价,童叟无欺,不卖假货,不赚黑钱,不会乘人之危而牟利。”可知宋朝商人具有诚信、以义为利的品质。表现:结合所学,从宋代市的发展、商业发展、海外贸易的繁荣、纸币的使用等角度加以概括。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耸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的浮雕再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解放、人民自由幸福和国家繁荣富强的光辉历程,下图为其中六幅浮雕(局部)。从以上浮雕再现的相关史实中选取任意一个史实,结合所学知识为它编写一段简介。【答案】

示例一:虎门销烟1840年,英国资本主义扩张,为扭转中英贸易逆差,打开中国市场,逐年扩大对华鸦片走私。鸦片走私严重损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根基。道光皇帝特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林则徐到广东后,收缴走私鸦片,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虎门销烟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禁烟的决心,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斗争。此后英国借口发动鸦片战争,暴露了侵略者的本性。示例二:五四运动1919年,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暴露了列强的侵华野心和北洋政府的腐败无能,消息传回中国,引发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为主要口号,从北京开始的学生爱国运动迅速推向全国,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以及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解析】根据设问从浮雕中再现的相关史实中任意选取一个史实,编写简介,在回答过程中可以选择浮雕中任意一个体现的史实,从背景、过程、意义角度介绍该事件。如选择虎门销烟,则从虎门销烟的背景、过程和意义三个角度进行介绍,根据所学知识,背景如下:1840年,英国资本主义扩张,为扭转中英贸易逆差,打开中国市场,逐年扩大对华鸦片走私。鸦片走私严重损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根基。过程如下:道光皇帝特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林则徐到广东后,收缴走私鸦片,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意义如下:虎门销烟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禁烟的决心,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斗争。此后英国借口发动鸦片战争,暴露了侵略者的本性。如选择五四运动,也是从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三个角度进行介绍,根据所学知识,背景如下:1919年,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暴露了列强的侵华野心和北洋政府的腐败无能,消息传回中国,引发五四运动。过程如下:五四运动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为主要口号,从北京开始的学生爱国运动迅速推向全国,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意义如下: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以及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9.中外交流促进了世界文明发展,亦展示了中华文明魅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闲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语皆在《西域传》。——班固《汉书•张骞传》材料二:1953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