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许昌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许昌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许昌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许昌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许昌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河南省许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这主要表现在()A.公共墓地出现 B.原始农业的产生 C.贫富分化的加剧 D.完备的国家形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石器晚期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引发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促使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C项正确;进入新石器时代后,人们有了比较固定的农业聚落,开始出现氏族的公共墓地,氏族墓地的出现是氏族血缘观念的集中体现之一,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农业的产生意味着新石器时代的开始,排除B项;完备的国家形态应该出现在奴隶制王朝,排除D项。故选C项。2.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业活动开始步入低谷。这是由于西汉政府()A.调整了经济结构 B.强化了经济控制 C.开通了丝绸之路 D.推行了儒家思想【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西汉中国。山东东部地区由西汉以前的商业活跃,到西汉中期以后步入低谷,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西汉王朝实行重农抑商、盐铁官营等政策有关,这些政策抑制了民间商业活动,强化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B项正确;西汉时期经济依然以农业为基础,经济结构与前代相比没有本质区别,“调整了经济结构”说法不恰当,排除A项;开通丝路贸易应该有利于相关的商业活动活跃,排除C项;推行儒家思想主要影响思想文化,而非商业活动,排除D项。故选B项。3.汉武帝南征北伐,东巡西幸,奢靡无度,致府库告竭,遂用聚敛之臣,“至于卖爵、更币、算车船、租六畜、告缗、均输、盐铁、榷酤,凡可以佐用者一孔不遗,独于田租不敢增益”。材料旨在说明汉武帝()A.重视农业生产 B.推行休养生息 C.打击商人贵族 D.注重经济平衡【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武帝时期(中国)。据材料“……至于卖爵、更币、算车船、租六畜、告缗、均输、盐铁、榷酤,凡可以佐用者一孔不遗,独于田租不敢增益”可知,汉武帝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采取各种措施,唯独不增加田赋,体现了汉武帝重视农业生产,以农为本,A项正确;休养生息是汉初的政策,汉武帝不属于汉初的皇帝,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采取各种措施削弱了民间商人的财富,没有提及贵族,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汉武帝重视农业,与经济平衡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4.杜佑《通典》记载: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洲永丰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而赐赉勋庸、并出丰厚,亦魏晋以降之未有。材料说明()A.我国古代储粮技术先进 B.炀帝贪得无厌强取豪夺C.隋朝国力雄厚财政充裕 D.隋末劳役繁重不惜民力【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隋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隋朝政府和民间的仓库中保存大量粮食和纺织品,这反映了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状况,说明当时国家的经济实力比较雄厚,C项正确;材料说明隋朝政府十分重视粮食储备,但未涉及储粮技术先进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隋炀帝贪得无厌强取豪夺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粮仓建设的数量及规模信息,未涉及隋朝劳役繁重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5.史料记载,唐朝旅游业兴盛,旅游不再是上层社会人士的特权,更多百姓也参与其中。士人漫游、宗教旅游、商务之旅、民间游娱等形式丰富多彩。这反映了唐朝()A.农耕经济繁荣 B.户籍管理松散 C.市民文化兴起 D.阶层流动增强【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据材料“士人漫游、宗教旅游、商务之旅、民间游娱等形式丰富多彩”和所学可知,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唐朝时期的社会丰富多彩,A项正确;中国古代历来重视户籍管理,排除B项;材料不仅仅涉及市民阶层,还有士人等,排除C项;唐朝时期的社会阶层流动缓慢,其中科举制对当时社会阶层流动产生的影响有限,排除D项。故选A项。6.下图为845—865年文臣(主要朝臣)在藩帅(以节度使、观察使为主)群体中所占比例。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藩镇割据问题日益严重 B.中央仍具有较大影响力C.唐后朝的国势由盛转衰 D.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加深【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845—865年(中国)。据材料可知,此时期,文臣担任节度使、观察使的人数比例较高,说明中央派文臣任职地方藩帅,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即中央仍具有较大影响力,B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藩镇割据问题是否日益严重,排除A项;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排除C项;文臣主政藩镇,无法判定中央与地方矛盾是否加深,排除D项。故选B项。7.自唐朝中期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逐渐超越北方。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中心地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动力是()A.北方社会结构瓦解 B.南方社会相对安定C.户口分布南多北少 D.海外贸易发展迅速【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唐朝中后期至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发。金朝灭亡北宋,中原地区再一次经历战火。同一时期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大批中原人口南渡,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B项正确;唐朝中后期至五代十国时期,以及北宋灭亡后,北方经济社会发展因为战乱动荡受到影响,但没有到“社会结构瓦解”的程度,排除A项;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定型是在北宋时期,而材料所述为北宋灭亡后,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中心地位,排除C项;南方成为经济重心主要是因为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海外贸易发展相比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是一个次要因素,排除D项。故选B项。8.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载:“近年士大夫享太平之乐,以其聪明寄之剩技,吴中缙绅,则留意声律。又如案头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尚古朴不尚雕镂,寄物有雕镂,亦皆商、周、秦、汉之式,海内僻远皆效之。”这反映出当时()A.复古主义潮流泛滥 B.贫富分化日益加剧C.文人生活奢靡腐朽 D.江南地区经济繁荣【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明朝中国。由材料“近年士大夫……留意声律……案头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等可知,明朝时期南方地区的士大夫钟情于音乐、文玩等文化娱乐活动,结合所学可知这与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城市兴起、文化娱乐活动丰富有关,D项正确;材料提及一部分文人的案头清玩、几案、床榻有仿效古代样式的风气,但这只是少数人和个别领域,不足以代表整体和全局,仅凭此不能断定复古主义潮流泛滥,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穷人的生活境遇,不能得出“贫富分化日益加剧”,排除B项;喜爱音乐、文玩总体上属于正常的文化娱乐活动,仅凭此不能断定生活奢靡腐朽,排除C项。故选D项。9.明朝后期以来,欧洲传教士将包括“四书”“五经”在内的七八十种中国典籍,陆续译介到西方;另一方面,由传教士利玛窦口授、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向中国人展现了欧洲科学理论,书中首创的几何术语如点、线、平面、四边形等沿用至今。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对外政策开明开放 B.儒家经典远播海外C.东西差距逐渐缩小 D.中西文化双向交流【答案】D【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明朝(中国)。明朝后期以来,欧洲传教士将中国典籍介绍到西方,同时将西方的科学理论传入中国,这说明当时中西方的交流是双向的,D项正确;明代实行海禁政策,排除A项;儒家经典远播海外,片面解读材料,排除B项;材料只介绍了传教士传播东西方文化,这并不等于东西两方差距逐渐缩小,排除C项。故选D项。10.同治四年(1865年),清廷诏令从人口密集的湖北、湖南、河南等省移民到江南地区,并且给出了一些“优惠”政策,允许移民“插标划田、立界为山、据室为家”。安徽省也颁布了《开垦荒田章程》,宁国同皖南各县一样设“劝农局”,以垦荒政策吸引大批外地人移居。这反映了当时()A.社会秩序逐步恢复 B.人地矛盾有效缓解C.厉行重农抑商政策 D.中原地区经济落后【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同治四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江南地区因为战乱频仍导致人口下降、经济受损,清廷下令进行人口迁移并给与优惠政策,鼓励人们从人口密集省份移民到江南地区,有利于江南地区经济社会的恢复和发展,A项正确;人口迁移有利于缓解迁出地的人地矛盾,但材料主要强调通过政府政策鼓励人口迁入江南,以帮助江南恢复经济及社会秩序,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对工商业的政策,排除C项;材料为体现中原地区经济落后,排除D项。故选A项。11.1905年,江苏省昆山县自耕农占26%,半自耕农占16.6%,佃农占57.4%。1914年,自耕农下降到11.7%,半自耕农仍为16.6%,佃农上升到71.7%。这反映出()A.孙中山民生主义在部分地区较好实施 B.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迅速发展C.20世纪初封建经济在当地仍继续发展 D.近代农村封建租佃关系大大削弱【答案】C【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初,江苏昆山的佃农占比上升,自耕农占比下降,这说明当时大量农民失去了土地,反映出20世纪初封建经济在江苏昆山县继续发展,C项正确;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强调平均地权,但是佃农比例上升意味着更多的农民失去了土地,这并非民生主义的实现,排除A项;材料信息与商品经济发展并无关系,排除B项;佃农占比上升,自耕农占比下降,这是租佃制进一步发展的表现,排除D项。故选C项。12.李大钊先生1920年在家乡办女学聘请女教师时写家书道:“来信已阅悉,女教习已聘妥。翟女士年薪二百五十元,望大家设法筹款,不日就起程。川资二十元,由我捐出。知会会上诸公,赶快为女教习备一小院,以便教习偕他丈夫同来,此事最方便。初办女学,难得如此。如何?”该家书体现了李大钊()A.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初衷 B.热衷教育事业的情怀C.建立组织的决心 D.解放基层妇女的热情【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0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川资二十元,由我捐出。知会会上诸公,赶快为女教习备一小院,以便教习偕他的丈夫同来,此事最方便。”和所学可知,李大钊对家乡教育的热爱,对家乡教育事业的关切,对家乡教育做出奉献,B项正确;材料的核心主旨是热衷家乡教育事业,而不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李大钊的教育思想,这与推动组织的建立无关,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基层妇女的热情,排除D项。故选B项。13.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政府的支持引导下,合作社商业得到迅速发展。陕甘宁边区合作社数量从1942年的205个增长到1945年的690个,参加合作社的社员人数从11万增长至26万。有的地区合作社发展成为包括消费、生产、运输、信贷等多种合作的综合性合作社。这一现象()A.打击了官僚资本主义的势力 B.贯彻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C.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力量 D.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合作社商业得到迅速发展”并结合所学可知,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既有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又有社会主义经济成分,还有各种形式的个体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多种经济成分同时并存,材料说明贯彻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B项正确;材料中的合作社经济主要在领导的根据地,而官僚资本主义在国统区,排除A项;革命统一战线是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排除C项;社会主义制度是1956年确立的,排除D项。故选B项。14.宣传画具有内容紧跟时代主题、图像紧跟时代热点、形式彰显时代风采的特点。下面是1959年题为《实干苦干加巧干生产指标冲云端纺织女工志气大要把地球当线团》和《贯彻农业八字宪法,争取更大的丰收》的两幅宣传画。这两幅作品意在()A.激发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B.展示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C.促使中共八大的举措付诸实践 D.表明女性成为生产的主要力量【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建立后。依据两幅图画信息“实干苦干加巧干和贯彻农业八字宪法,争取更大的丰收”,并结合时间“1959年”可知,此时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大建设时期,这两幅作品的宣传内容有利于激发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A项正确;依据两幅宣传画体现不出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排除B项;题干时间是1959年,中共八大的时间是1956年,时间不符,排除C项;依据两幅图画无法证明女性成为生产的主要力量,排除D项。故选A项。15.20世纪60年代初期,沿海城市大批人口向内地迁移,在中西部地区形成了一批新的城镇,促进了中国城市分布向中西部扩散的格局。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大跃进运动开展 B.沿海人口的膨胀C.城镇化战略实施 D.工业布局的调整【答案】D【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60年代(中国)。20世纪60年代初期,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我国实行三线建设,发展西南西北地区工业,调整工业布局,沿海地区支援中西部工业建设,因此出现了沿海城市大批人口向内地迁移,在中西部地区形成了一批新的城镇,D项正确;大跃进在20世纪50年代末结束,排除A项;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发生了较为严重的饥荒,人口并未膨胀,排除B项;城镇化战略当时尚未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16.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兴起了一股读书热潮。随后,上海率先开展名为“振兴中华”的职工读书活动,并设立“职工读书奖”;在中共中央的肯定与号召下,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在各地风靡一时。这些做法旨在()A.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B.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修养C.迎接对外开放的全新局面 D.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此后在中共中央的肯定与号召下,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在各地风靡一时,这些活动有利于激发人们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反映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D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调动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的内容不一定都是传统文化,排除A项;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修养是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的影响,不是目的,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对外开放,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17题20分,18题16分,19题8分,20题8分,共52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帝国的国势已相当强大了。可是当时有三大问题存在。一是诸侯王尚有一定的政治、军事势力,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二是土地兼并严重,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不断发展;三是匈奴不断入侵,两越不停制造事端,使得西汉王朝边境不宁。这三个因素促使汉武帝决心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以避免外敌还未进攻,而王朝内部就先行瓦解的局面。——据《百度百科·推恩令》材料二“惩创五季,而矫唐末之失策”,改变节度使割据一方,“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的局面,不使北宋成为继后周以后又一个短命的朝代,宋太祖、太宗及其后继者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国古代史·下册》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材料三“康乾盛世”时期,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巩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管理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划前朝的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为十八个行省;在东北、外蒙、新疆设置五个将军辖区;在科布多设立科布多参赞大臣辖区和西藏办事大臣及达赖喇嘛辖区、西宁办事大臣辖区……在中国作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张帆《中国古代简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经略边疆民族地区的政策。【答案】(1)措施:实行推恩令;实施刺史制;北击匈奴,设置河西四郡,设西域都护府;任用酷吏,打击地方豪强;盐铁官营,增加中央财政收入,打击地方大商人;独尊儒术。(2)影响: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安定;但造成后来冗官、冗兵、冗费、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3)政策:因地制宜;尊重各民族习俗与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相结合;军事、行政与宗教手段相结合。【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汉(中国)。措施:结合所学,汉武帝继位后,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经济上,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公元前136年,朝廷设立五经博士,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民族关系上,打败匈奴,设河西四郡,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代(中国)。影响:从积极、消极两方面分析。据材料二“改变节度使割据一方……的局面”得出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据材料二“不使北宋成为继后周以后又一个短命的朝代”得出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安定;结合所学,北宋采取分化事权、崇文抑武的方针,造成后来冗官、冗兵、冗费、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小问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中国)。政策:据材料三“在东北、外蒙、新疆设置五个将军辖区;在科布多设立科布多参赞大臣辖区和西藏办事大臣及达赖喇嘛辖区、西宁办事大臣辖区”得出因地制宜;结合所学,清政府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结合所学,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体现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相结合;结合所学,清政府在西藏册封达赖和班禅,在西藏驻军,派遣驻藏大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体现军事、行政与宗教手段相结合。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掀起了洋务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之一的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材料二中国从19世纪末开始的戊戌启蒙运动并没有抓住这个话题。那时,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兴起来的是一场以救亡图存为目的,以制度改革为主旨的政治启蒙运动,它对于个性解放并不是很关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形势就不同了,当时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巩固共和制度,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认为这就需要提高国民觉悟,而提高国民觉悟的主要方法是培养国民的科学与民主意识。——《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以李鸿章为代表洋务派学习外国的措施,并简析其“工业化探索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失败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戊戌启蒙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主旨不同,并简析二者的的共同作用。【答案】(1)措施:创办军事工业;派遣留学生出国;兴办民用工业;创建近代海军;设立新式学堂。失败原因:外因:封建顽固实力的阻挠破坏和外国列强的侵略;根本原因: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单方面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不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必然失败。(2)不同:戊戌启蒙运动:救亡图存,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新文化运动:培养国民的民主与科学意识,维护共和制度,实现人性独立。共同作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60-90年代中国。措施:据材料“ 学习外国利器,……觅制器之器”并结合所学,可知为了自强,洋务派创办了一批官办的军事工业,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为了求富,洋务派又开办了一批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如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等。洋务派还办了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建成了以北洋舰队为代表的新式海军。失败原因:结合所学,封建顽固实力的阻挠破坏和外国列强的侵略是洋务运动失败的外因;洋务运动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单方面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不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这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不同:据材料“戊戌启蒙运动……是一场以救亡图存为目的,以制度改革为主旨的政治启蒙运动”可知戊戌启蒙运动以救亡图存,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为主旨。据材料“新文化运动时期……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巩固共和制度,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认为这就需要提高国民觉悟,而提高国民觉悟的主要方法是培养国民的科学与民主意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主旨是培养国民的民主与科学意识,维护共和制度,实现人性独立。共同作用:据材料“政治启蒙运动”“提高国民觉悟”得出戊戌启蒙运动与新文化运动都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据材料“制度改革”“巩固共和制度”得出戊戌启蒙运动与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不断扩大,其主要进口品为鸦片和棉纺织品,中国的出口品仍为茶叶等农副产品。我国出口商品主要为农产品、初级矿产品、手工制品,其科技含量很低,生产规模较小,仍处于自然经济的落后态势中。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开辟,19世纪70年代以后鸦片贸易的比重就逐渐减少了,而正常的商品交易则越来越大。—摘编自张易《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的发展》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荣氏兄弟创办的茂新面粉厂出产的“兵船”牌面粉不仅被上海面粉交易所定为标准粉,而且成了中国出口的标准粉,销往英、法、澳大利亚和东南亚各国。就连一向低调的荣宗敬都曾说过,“当时的中国人,有一半人是穿的荣氏企业的布,吃的荣氏生产的面粉。”—《无锡荣氏家族曾“承包”半个中国的面粉和布》朱鲸润匡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期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答案】(1)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被动性增强;贸易不断扩大;进口产品以工业品为主;出口商品主要为农副产品,科技含量低。(2)原因: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政府一系列奖励实业政策的推动;产品质量被认可;面粉、棉布市场需求量大;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解析】【小问1】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中国)。特点:根据“我国出口商品主要为农产品、初级矿产品、手工制品”可知,贸易不断扩大、进口产品以工业品为主;根据“我国出口商品主要为农产品、初级矿产品、手工制品,其科技含量很低”可知,中国出口商品主要为农副产品,科技含量低;根据“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开辟,19世纪70年代以后鸦片贸易的比重就逐渐减少了,而正常的商品交易则越来越扩大”,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被动性不断增强。【小问2】本题为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中国)。原因:根据所学,20世纪初得到迅速发展指的是短暂春天,因此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即可,得出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根据材料“当时的中国人,有一半人是穿的荣氏企业的布,吃的荣氏生产的面粉”可知,荣氏企业产品质量被认可;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面粉业和纺织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市场需求量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朝及唐前期鼎盛局面的出现,与一些具体制度的制定和贯彻有密切关系。这些制度都较好地适应了隋及唐初的社会现实,在经济、军事、政治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而在中国明清时期,由于传统的经济结构和专制体制的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日益受到阻碍。统治者故步自封,拒绝扩大对外交往,进一步扼杀了中国跟上世界潮流的机会,埋下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伏笔。——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三到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推动唐朝前期走向强盛的政治、经济制度。(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面临社会危机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今中国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的主要因素。【答案】(1)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2)制度落后(仍然处于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制度高度强化(发展到顶峰);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束缚;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统治者严密控制思想文化(八股取士制度、文字狱)。(3)改革开放的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恢复与发展;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解析】【小问1】本题是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前期(中国)。据材料“隋朝及唐前期鼎盛局面的出现,与一些具体制度的制定和贯彻有密切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上是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经济上是租庸调制。【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据材料“由于传统的经济结构和专制体制的束缚”,得出制度落后(仍然处于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制度高度强化(发展到顶峰);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束缚;据材料“统治者故步自封,拒绝扩大对外交往”,得出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从思想文化专制分析,得出统治者严密控制思想文化(八股取士制度、文字狱)。【小问3】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史(中国)。从改革开放角度分析,得出改革开放的实行;从市场经济体制分析,得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从理论创新分析,得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从民主法制角度分析,得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恢复与发展;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分析,得出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河南省许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这主要表现在()A.公共墓地出现 B.原始农业的产生 C.贫富分化的加剧 D.完备的国家形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石器晚期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引发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促使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C项正确;进入新石器时代后,人们有了比较固定的农业聚落,开始出现氏族的公共墓地,氏族墓地的出现是氏族血缘观念的集中体现之一,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农业的产生意味着新石器时代的开始,排除B项;完备的国家形态应该出现在奴隶制王朝,排除D项。故选C项。2.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业活动开始步入低谷。这是由于西汉政府()A.调整了经济结构 B.强化了经济控制 C.开通了丝绸之路 D.推行了儒家思想【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西汉中国。山东东部地区由西汉以前的商业活跃,到西汉中期以后步入低谷,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西汉王朝实行重农抑商、盐铁官营等政策有关,这些政策抑制了民间商业活动,强化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B项正确;西汉时期经济依然以农业为基础,经济结构与前代相比没有本质区别,“调整了经济结构”说法不恰当,排除A项;开通丝路贸易应该有利于相关的商业活动活跃,排除C项;推行儒家思想主要影响思想文化,而非商业活动,排除D项。故选B项。3.汉武帝南征北伐,东巡西幸,奢靡无度,致府库告竭,遂用聚敛之臣,“至于卖爵、更币、算车船、租六畜、告缗、均输、盐铁、榷酤,凡可以佐用者一孔不遗,独于田租不敢增益”。材料旨在说明汉武帝()A.重视农业生产 B.推行休养生息 C.打击商人贵族 D.注重经济平衡【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武帝时期(中国)。据材料“……至于卖爵、更币、算车船、租六畜、告缗、均输、盐铁、榷酤,凡可以佐用者一孔不遗,独于田租不敢增益”可知,汉武帝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采取各种措施,唯独不增加田赋,体现了汉武帝重视农业生产,以农为本,A项正确;休养生息是汉初的政策,汉武帝不属于汉初的皇帝,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采取各种措施削弱了民间商人的财富,没有提及贵族,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汉武帝重视农业,与经济平衡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4.杜佑《通典》记载: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洲永丰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而赐赉勋庸、并出丰厚,亦魏晋以降之未有。材料说明()A.我国古代储粮技术先进 B.炀帝贪得无厌强取豪夺C.隋朝国力雄厚财政充裕 D.隋末劳役繁重不惜民力【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隋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隋朝政府和民间的仓库中保存大量粮食和纺织品,这反映了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状况,说明当时国家的经济实力比较雄厚,C项正确;材料说明隋朝政府十分重视粮食储备,但未涉及储粮技术先进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隋炀帝贪得无厌强取豪夺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粮仓建设的数量及规模信息,未涉及隋朝劳役繁重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5.史料记载,唐朝旅游业兴盛,旅游不再是上层社会人士的特权,更多百姓也参与其中。士人漫游、宗教旅游、商务之旅、民间游娱等形式丰富多彩。这反映了唐朝()A.农耕经济繁荣 B.户籍管理松散 C.市民文化兴起 D.阶层流动增强【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据材料“士人漫游、宗教旅游、商务之旅、民间游娱等形式丰富多彩”和所学可知,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唐朝时期的社会丰富多彩,A项正确;中国古代历来重视户籍管理,排除B项;材料不仅仅涉及市民阶层,还有士人等,排除C项;唐朝时期的社会阶层流动缓慢,其中科举制对当时社会阶层流动产生的影响有限,排除D项。故选A项。6.下图为845—865年文臣(主要朝臣)在藩帅(以节度使、观察使为主)群体中所占比例。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藩镇割据问题日益严重 B.中央仍具有较大影响力C.唐后朝的国势由盛转衰 D.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加深【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845—865年(中国)。据材料可知,此时期,文臣担任节度使、观察使的人数比例较高,说明中央派文臣任职地方藩帅,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即中央仍具有较大影响力,B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藩镇割据问题是否日益严重,排除A项;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排除C项;文臣主政藩镇,无法判定中央与地方矛盾是否加深,排除D项。故选B项。7.自唐朝中期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逐渐超越北方。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中心地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动力是()A.北方社会结构瓦解 B.南方社会相对安定C.户口分布南多北少 D.海外贸易发展迅速【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唐朝中后期至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发。金朝灭亡北宋,中原地区再一次经历战火。同一时期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大批中原人口南渡,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B项正确;唐朝中后期至五代十国时期,以及北宋灭亡后,北方经济社会发展因为战乱动荡受到影响,但没有到“社会结构瓦解”的程度,排除A项;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定型是在北宋时期,而材料所述为北宋灭亡后,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中心地位,排除C项;南方成为经济重心主要是因为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海外贸易发展相比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是一个次要因素,排除D项。故选B项。8.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载:“近年士大夫享太平之乐,以其聪明寄之剩技,吴中缙绅,则留意声律。又如案头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尚古朴不尚雕镂,寄物有雕镂,亦皆商、周、秦、汉之式,海内僻远皆效之。”这反映出当时()A.复古主义潮流泛滥 B.贫富分化日益加剧C.文人生活奢靡腐朽 D.江南地区经济繁荣【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明朝中国。由材料“近年士大夫……留意声律……案头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等可知,明朝时期南方地区的士大夫钟情于音乐、文玩等文化娱乐活动,结合所学可知这与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城市兴起、文化娱乐活动丰富有关,D项正确;材料提及一部分文人的案头清玩、几案、床榻有仿效古代样式的风气,但这只是少数人和个别领域,不足以代表整体和全局,仅凭此不能断定复古主义潮流泛滥,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穷人的生活境遇,不能得出“贫富分化日益加剧”,排除B项;喜爱音乐、文玩总体上属于正常的文化娱乐活动,仅凭此不能断定生活奢靡腐朽,排除C项。故选D项。9.明朝后期以来,欧洲传教士将包括“四书”“五经”在内的七八十种中国典籍,陆续译介到西方;另一方面,由传教士利玛窦口授、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向中国人展现了欧洲科学理论,书中首创的几何术语如点、线、平面、四边形等沿用至今。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对外政策开明开放 B.儒家经典远播海外C.东西差距逐渐缩小 D.中西文化双向交流【答案】D【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明朝(中国)。明朝后期以来,欧洲传教士将中国典籍介绍到西方,同时将西方的科学理论传入中国,这说明当时中西方的交流是双向的,D项正确;明代实行海禁政策,排除A项;儒家经典远播海外,片面解读材料,排除B项;材料只介绍了传教士传播东西方文化,这并不等于东西两方差距逐渐缩小,排除C项。故选D项。10.同治四年(1865年),清廷诏令从人口密集的湖北、湖南、河南等省移民到江南地区,并且给出了一些“优惠”政策,允许移民“插标划田、立界为山、据室为家”。安徽省也颁布了《开垦荒田章程》,宁国同皖南各县一样设“劝农局”,以垦荒政策吸引大批外地人移居。这反映了当时()A.社会秩序逐步恢复 B.人地矛盾有效缓解C.厉行重农抑商政策 D.中原地区经济落后【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同治四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江南地区因为战乱频仍导致人口下降、经济受损,清廷下令进行人口迁移并给与优惠政策,鼓励人们从人口密集省份移民到江南地区,有利于江南地区经济社会的恢复和发展,A项正确;人口迁移有利于缓解迁出地的人地矛盾,但材料主要强调通过政府政策鼓励人口迁入江南,以帮助江南恢复经济及社会秩序,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对工商业的政策,排除C项;材料为体现中原地区经济落后,排除D项。故选A项。11.1905年,江苏省昆山县自耕农占26%,半自耕农占16.6%,佃农占57.4%。1914年,自耕农下降到11.7%,半自耕农仍为16.6%,佃农上升到71.7%。这反映出()A.孙中山民生主义在部分地区较好实施 B.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迅速发展C.20世纪初封建经济在当地仍继续发展 D.近代农村封建租佃关系大大削弱【答案】C【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初,江苏昆山的佃农占比上升,自耕农占比下降,这说明当时大量农民失去了土地,反映出20世纪初封建经济在江苏昆山县继续发展,C项正确;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强调平均地权,但是佃农比例上升意味着更多的农民失去了土地,这并非民生主义的实现,排除A项;材料信息与商品经济发展并无关系,排除B项;佃农占比上升,自耕农占比下降,这是租佃制进一步发展的表现,排除D项。故选C项。12.李大钊先生1920年在家乡办女学聘请女教师时写家书道:“来信已阅悉,女教习已聘妥。翟女士年薪二百五十元,望大家设法筹款,不日就起程。川资二十元,由我捐出。知会会上诸公,赶快为女教习备一小院,以便教习偕他丈夫同来,此事最方便。初办女学,难得如此。如何?”该家书体现了李大钊()A.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初衷 B.热衷教育事业的情怀C.建立组织的决心 D.解放基层妇女的热情【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0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川资二十元,由我捐出。知会会上诸公,赶快为女教习备一小院,以便教习偕他的丈夫同来,此事最方便。”和所学可知,李大钊对家乡教育的热爱,对家乡教育事业的关切,对家乡教育做出奉献,B项正确;材料的核心主旨是热衷家乡教育事业,而不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李大钊的教育思想,这与推动组织的建立无关,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基层妇女的热情,排除D项。故选B项。13.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政府的支持引导下,合作社商业得到迅速发展。陕甘宁边区合作社数量从1942年的205个增长到1945年的690个,参加合作社的社员人数从11万增长至26万。有的地区合作社发展成为包括消费、生产、运输、信贷等多种合作的综合性合作社。这一现象()A.打击了官僚资本主义的势力 B.贯彻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C.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力量 D.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合作社商业得到迅速发展”并结合所学可知,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既有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又有社会主义经济成分,还有各种形式的个体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多种经济成分同时并存,材料说明贯彻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B项正确;材料中的合作社经济主要在领导的根据地,而官僚资本主义在国统区,排除A项;革命统一战线是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排除C项;社会主义制度是1956年确立的,排除D项。故选B项。14.宣传画具有内容紧跟时代主题、图像紧跟时代热点、形式彰显时代风采的特点。下面是1959年题为《实干苦干加巧干生产指标冲云端纺织女工志气大要把地球当线团》和《贯彻农业八字宪法,争取更大的丰收》的两幅宣传画。这两幅作品意在()A.激发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B.展示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C.促使中共八大的举措付诸实践 D.表明女性成为生产的主要力量【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建立后。依据两幅图画信息“实干苦干加巧干和贯彻农业八字宪法,争取更大的丰收”,并结合时间“1959年”可知,此时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大建设时期,这两幅作品的宣传内容有利于激发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A项正确;依据两幅宣传画体现不出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排除B项;题干时间是1959年,中共八大的时间是1956年,时间不符,排除C项;依据两幅图画无法证明女性成为生产的主要力量,排除D项。故选A项。15.20世纪60年代初期,沿海城市大批人口向内地迁移,在中西部地区形成了一批新的城镇,促进了中国城市分布向中西部扩散的格局。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大跃进运动开展 B.沿海人口的膨胀C.城镇化战略实施 D.工业布局的调整【答案】D【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60年代(中国)。20世纪60年代初期,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我国实行三线建设,发展西南西北地区工业,调整工业布局,沿海地区支援中西部工业建设,因此出现了沿海城市大批人口向内地迁移,在中西部地区形成了一批新的城镇,D项正确;大跃进在20世纪50年代末结束,排除A项;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发生了较为严重的饥荒,人口并未膨胀,排除B项;城镇化战略当时尚未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16.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兴起了一股读书热潮。随后,上海率先开展名为“振兴中华”的职工读书活动,并设立“职工读书奖”;在中共中央的肯定与号召下,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在各地风靡一时。这些做法旨在()A.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B.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修养C.迎接对外开放的全新局面 D.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此后在中共中央的肯定与号召下,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在各地风靡一时,这些活动有利于激发人们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反映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D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调动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的内容不一定都是传统文化,排除A项;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修养是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的影响,不是目的,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对外开放,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17题20分,18题16分,19题8分,20题8分,共52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帝国的国势已相当强大了。可是当时有三大问题存在。一是诸侯王尚有一定的政治、军事势力,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二是土地兼并严重,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不断发展;三是匈奴不断入侵,两越不停制造事端,使得西汉王朝边境不宁。这三个因素促使汉武帝决心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以避免外敌还未进攻,而王朝内部就先行瓦解的局面。——据《百度百科·推恩令》材料二“惩创五季,而矫唐末之失策”,改变节度使割据一方,“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的局面,不使北宋成为继后周以后又一个短命的朝代,宋太祖、太宗及其后继者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国古代史·下册》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材料三“康乾盛世”时期,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巩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管理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划前朝的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为十八个行省;在东北、外蒙、新疆设置五个将军辖区;在科布多设立科布多参赞大臣辖区和西藏办事大臣及达赖喇嘛辖区、西宁办事大臣辖区……在中国作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张帆《中国古代简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经略边疆民族地区的政策。【答案】(1)措施:实行推恩令;实施刺史制;北击匈奴,设置河西四郡,设西域都护府;任用酷吏,打击地方豪强;盐铁官营,增加中央财政收入,打击地方大商人;独尊儒术。(2)影响: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安定;但造成后来冗官、冗兵、冗费、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3)政策:因地制宜;尊重各民族习俗与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相结合;军事、行政与宗教手段相结合。【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汉(中国)。措施:结合所学,汉武帝继位后,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经济上,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公元前136年,朝廷设立五经博士,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民族关系上,打败匈奴,设河西四郡,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代(中国)。影响:从积极、消极两方面分析。据材料二“改变节度使割据一方……的局面”得出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据材料二“不使北宋成为继后周以后又一个短命的朝代”得出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安定;结合所学,北宋采取分化事权、崇文抑武的方针,造成后来冗官、冗兵、冗费、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小问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中国)。政策:据材料三“在东北、外蒙、新疆设置五个将军辖区;在科布多设立科布多参赞大臣辖区和西藏办事大臣及达赖喇嘛辖区、西宁办事大臣辖区”得出因地制宜;结合所学,清政府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结合所学,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体现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相结合;结合所学,清政府在西藏册封达赖和班禅,在西藏驻军,派遣驻藏大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体现军事、行政与宗教手段相结合。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掀起了洋务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之一的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材料二中国从19世纪末开始的戊戌启蒙运动并没有抓住这个话题。那时,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兴起来的是一场以救亡图存为目的,以制度改革为主旨的政治启蒙运动,它对于个性解放并不是很关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形势就不同了,当时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巩固共和制度,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认为这就需要提高国民觉悟,而提高国民觉悟的主要方法是培养国民的科学与民主意识。——《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以李鸿章为代表洋务派学习外国的措施,并简析其“工业化探索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失败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戊戌启蒙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主旨不同,并简析二者的的共同作用。【答案】(1)措施:创办军事工业;派遣留学生出国;兴办民用工业;创建近代海军;设立新式学堂。失败原因:外因:封建顽固实力的阻挠破坏和外国列强的侵略;根本原因: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单方面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不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必然失败。(2)不同:戊戌启蒙运动:救亡图存,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新文化运动:培养国民的民主与科学意识,维护共和制度,实现人性独立。共同作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60-90年代中国。措施:据材料“ 学习外国利器,……觅制器之器”并结合所学,可知为了自强,洋务派创办了一批官办的军事工业,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为了求富,洋务派又开办了一批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如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等。洋务派还办了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建成了以北洋舰队为代表的新式海军。失败原因:结合所学,封建顽固实力的阻挠破坏和外国列强的侵略是洋务运动失败的外因;洋务运动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单方面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不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这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不同:据材料“戊戌启蒙运动……是一场以救亡图存为目的,以制度改革为主旨的政治启蒙运动”可知戊戌启蒙运动以救亡图存,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为主旨。据材料“新文化运动时期……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巩固共和制度,新文化运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