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目标导航课程标准学习目标了解中古时期亚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亚洲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1.了解伊斯兰教的创立、印度教的形成过程,从时空观念的角度认识宗教文明的多样性。2.通过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的扩张,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其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和影响。3.掌握古代日本、朝鲜仿效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日本的幕府制度等,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认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4.核心概念:阿拉伯帝国、印度教、大化改新、幕府时空坐标知识点一阿拉伯帝国1.建立的过程(1)7世纪初,________________创立伊斯兰教。(2)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权,势力范围逐渐扩大。到他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3)7世纪中期起,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________三洲的大帝国。2.阿拉伯帝国的政治与经济政治(1)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2)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务,其中以掌管财政和税务的部门最为重要经济(1)经济繁荣,手工业和________得到很大发展(2)阿拉伯商人在广大地区从事陆上和海上贸易(3)城市繁多,都城_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文化(1)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2)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问题思考]阅读教材的“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及“学思之窗”,分析阿拉伯帝国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题东西交流的使者——阿拉伯人材料许多希腊著作,阿拉伯人不但加以保存,而且广为传播……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度的数字等也都由阿拉伯人传入西方,促进了西方文化的发展。阿拉伯商人频繁来到中国,不仅带来了伊斯兰教,也带来了阿拉伯的数学和天文学知识。——摘编自孙秉莹等主编《世界通史纲要》思考据材料指出阿拉伯人对待外来文化成果的态度是什么?分析阿拉伯人在传播东西方文化方面作出了怎样的贡献?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化拓展]阿拉伯帝国推动东西方交流的表现及其所起的作用表现贸易交流阿拉伯帝国地跨亚非欧三洲,扼三洲要冲,控制连接亚欧的商路,从事着海上贸易和陆上贸易文化交流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又融合东西方文化。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技术交流①阿拉伯的三角帆船传到西方,推动三桅帆船的制造,有利于新航路的开辟②阿拉伯人将许多中国的发明,如指南针、火药等传到西方作用对西方①阿拉伯人把东方的技术,尤其是中国的发明创造传入西方,有利于西方社会的转型;为西欧探索新航路提供了技术支持②阿拉伯文版本保留的古希腊罗马文化译成拉丁文重新传入欧洲,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到来③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的成就促进了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中国阿拉伯的文学、天文学、医药学和数学等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1.(教材内容改编)《阿拉伯通史》中记载:“巴格达城的码头……有中国大船……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等;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等。”这表明阿拉伯帝国()A.忽视国内农业发展 B.垄断了东西方贸易C.国力昌盛领土广阔 D.海外贸易十分繁荣2.(教材内容改编)《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以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为线索,把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而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这说明阿拉伯帝国()A.连接了海陆丝绸之路B.促进了多元文化交汇C.推动了亚非文化统一D.引领了世界文化潮流知识点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1.概况(1)13世纪,奥斯曼人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不断攻击________________,逐步征服小亚细亚。(2)14世纪中期,向欧洲进军,逐渐征服________和东南欧部分地区。(3)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定为首都。(4)到16世纪后期,先后征服西亚和______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2.统治(1)最高统治者是苏丹,既是________领袖,又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2)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________________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概念阐释]政教合一政教合一是指政权和教权合二为一的政治制度。在政教合一的国家中,国家元首和宗教领袖为同一人,政权和教权由一人执掌;国家法律以宗教教义为依据,宗教教义是处理一切民间事务的准则。3.影响(1)15—16世纪,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心。(2)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贸易受到一定影响。[问题思考]阅读教材第二目地图“15—16世纪的奥斯曼帝国”,思考:奥斯曼帝国的兴起对东西方的贸易产生了什么影响?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教材内容改编)15-16世纪,奥斯曼帝国不断扩张,并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迫使西班牙及葡萄牙的航海家循海路前往东方,这说明奥斯曼帝国扩张()A.刺激了新兴航线的探索B.利用了地理环境的优势C.实现了地中海地区统一D.切断了传统的东西商路2.奥斯曼帝国早期,苏丹政府将所征赋税的部分收入或扩张所得的土地授予军功战士,这些战士有权处理当地的社会治安并协调赋税征收,并且可以世袭这些权利,“蒂玛”制度由此诞生。这一制度()A.确保了帝国经济持续繁荣B.缓解了帝国内部民族矛盾C.成为帝国统一稳定的隐患D.阻碍了东西方的经济交流知识点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1.古代印度(1)孔雀帝国:崛起于公元前4世纪,衰落后印度再度分裂。(2)笈多帝国(是中世纪统一印度的第一个封建王朝)①兴起:4世纪初,兴起于________中游,几乎征服了北印度。②统治: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政令________________。③宗教: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________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3)德里苏丹国①建立:________世纪初,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②统治:最高统治者称苏丹。地方划分为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________担任。[问题思考]阅读教材第三目地图“13世纪初的德里苏丹国疆域”。据此我们可以获取什么信息?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代日本(1)大化改新①背景:秦汉之际,中国移民把________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6—7世纪,日本出现严重社会危机。②概况:________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开始改革。③影响: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____________国家。[思维点拨]大化改新的内容及意义(1)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2)意义: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它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使日本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但也存有一定的局限。(2)幕府政治①背景:10世纪,________________体制开始瓦解。随着新土地的开垦,形成庄园,________集团的重要性日益增强。②形成:12世纪末,源赖朝在________建立幕府。③特点: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只是名义上的中央政府,以________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将军与武士结成主从关系。④结束:17世纪建立的________________面对世界变局,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御外来影响。[概念阐释]幕府幕府一词始自古代汉语,“幕”指军队的帐篷;“府”指王室等收放财宝和文件的地方。但在日本,幕府演变成一种特有国情下的政治体制,是凌驾于天皇之上的中央政府机构。3.古代朝鲜高丽王朝建立7世纪末,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改革政治:仿效中国唐朝制度,中央设,将地方划分为十道,引入选拔官员;经济:推行土地国有;文化:中国的儒家经典和辞章之学广为传播朝鲜建立14世纪末,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抗击侵略16世纪末,日本侵略朝鲜。朝鲜请求中国支援,明朝大将、朝鲜大将李舜臣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中朝军民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概念阐释]中华文化圈的形成日本在大化年间和朝鲜的新罗、高丽王朝均仿效唐朝制度、文化进行了改革,唐朝的服饰、建筑、文字、儒学、佛教等文化至今对其仍有深刻影响,它们与中国共同形成了当时世界领先的中华文化圈。主题大化改新材料六、七世纪之交,中国重新实现统一,隋、唐两朝相继崛起……唐朝……建立了法制完备的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高度发达的中国封建文化对周边国家和东亚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东亚政治形势的变化给日本带来巨大压力……统治阶级在国内的争夺加剧起来,他们“各置己民,恣情驱使。又割国县山海林野池田,以为己财,征战不已。或者兼并数万顷田,或者全无容身之地”。——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并说明其影响。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化拓展]古代中国对东亚的影响途径各国派学者或使者来华学习内容政治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实行科举制经济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推行土地国有制,加强国家对土地和农民的控制,以此扩大国家税源文化以汉字为基础,创造各民族国家文字教育以儒家经典为教材,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儒学教育机构习俗儒家思想渗透到社会意识形态和生活习俗中,衣食住行都受唐朝风格的影响关系宽容、开放的唐文化正是在广泛吸收、融汇外域文化的基础上彰显其博大恢宏,同时,唐文化又以强大的力度向外辐射,在世界舞台上展示出独特魅力1.(教材内容改编)12世纪末,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机构——幕府。幕府将军执掌全国政治、军事和司法大权,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武士要对将军承担纳贡和服兵役等义务,将军与武士结成主从关系。由此可知,幕府统治()A.源于庄园的日益衰落B.导致社会等级制度崩溃C.表明天皇制度被废除D.促使中央权力中心转移2.(教材内容改编)10世纪初,高丽王朝建立,高丽王朝仿效唐朝的制度,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但其又对身份进行限制,“五逆五贱、不忠不孝、乡、部曲、乐工、杂类子孙,勿许赴举”,而普通农民参加科举又受限于诸多制度和经济条件。由此可见,高丽王朝的科举制度()A.扩大了人才选拔范围B.承继了唐朝选官原则C.推动了政治制度完善D.巩固了社会等级制度知识体系建构学科术语积累1.阿拉伯帝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融合了东西方文化,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2.奥斯曼人灭亡拜占庭帝国,深刻影响了欧洲和亚洲的历史发展。3.4世纪初,恒河中游兴起的笈多帝国,几乎征服了北印度;13世纪初,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4.古代东亚的日本、朝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主动吸收中国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实现了本土化。
答案精析知识点一导学1.(1)穆罕默德(3)亚非欧2.商业巴格达[问题思考]作用:阿拉伯帝国是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经济繁荣,对外贸易发达,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导思主题态度:吸收、保存、传播。贡献:保存并传播了古希腊罗马文化;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西方;把伊斯兰教、阿拉伯的数学和天文学知识传入中国;将印度人发明的数字传到西方。导练1.D[由材料可知,阿拉伯帝国与中国、印度、欧洲、非洲等地都存在贸易往来,这说明阿拉伯帝国海外贸易繁荣,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阿拉伯国内农业发展情况和国家领土范围,A、C项错误。“垄断”说法夸大化,B项错误。]2.B[材料未涉及海陆丝绸之路的相关信息,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阿拉伯帝国的文化作品涵盖了西亚、南亚、北非等地文化内容,说明阿拉伯帝国促进了多元文化交汇,而非文化统一,B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其他地区文化情况无法判断阿拉伯帝国是否“引领了世界文化潮流”,D项错误。]知识点二导学1.(1)拜占庭帝国(2)巴尔干(4)北非2.(1)宗教(2)工商业者3.(1)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问题思考]奥斯曼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贸易受到一定影响。导练1.A[由材料可知,奥斯曼帝国建立后阻碍了地中海地区原来的东西方贸易,刺激了西班牙、葡萄牙商人对海路贸易线路的探索,即刺激了新兴航线的探索,但并未彻底切断原有商路,A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地理环境对奥斯曼帝国扩张的影响,B项错误,材料仅说明奥斯曼帝国在不断扩张,但未反映扩张结果,无法判断是否“实现了地中海地区统一”,C项错误。]2.C[帝国经济的持续繁荣需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等诸多条件,经济制度只是其中一方面,“确保”说法夸大化,A项错误。仅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缓解了帝国内部民族矛盾”的结论,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蒂玛”制度下,军功战士有权处理当地的社会治安并协调赋税征收,这些特权潜藏了割据因素,为帝国的长治久安和统一稳定带来了隐患,C项正确。“蒂玛”制度属于帝国内部的制度,对东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制造成功转型企业如何应对工业4.0的挑战
- 新技术下的工联生态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
- 技术改造借贷合同范本
- 2025年湘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苏人新版九年级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湘教新版九年级地理下册月考试卷
- 2025年沪科版选修1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沪教新版九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
- 2025年西师新版选择性必修1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4年安全教育培训试题附完整答案(夺冠系列)
- 神农架研学课程设计
- 文化资本与民族认同建构-洞察分析
- 2025新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单词默写表
- 【超星学习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南开大学)尔雅章节测试网课答案
- 《锡膏培训教材》课件
- 断绝父子关系协议书
- 福建省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费用参考指标
- 2024年中国工业涂料行业发展现状、市场前景、投资方向分析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自然科学基础(小学教育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工程与伦理课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