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突破练五(分值:76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4河北唐山一模)有学者认为1840年7月5日英军大举入侵舟山(浙江),才是鸦片战争的正式爆发。英军侵犯定海(浙江)蓄谋已久,定海保卫战是鸦片战争中双方参战人数最多、交火时间最长、伤亡最惨重的一次战役,定海在鸦片战争中的地位需要重新审视。据此推断,英国重点进攻此地的主要战略意图是()A.出其不意攻打海防空虚薄弱的地方B.扼咽喉之地迫使清政府早日屈服C.富裕之地攻占后便于补充战略物资D.当时广州地区防卫森严攻打困难答案B解析定海北靠富庶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占领定海,不仅可以直接威胁中国最富庶的沿海各省,而且能够切断南北海上交通,故选B项;舟山岛地处南北要冲,清廷在此地设重兵把守,并非海防空虚薄弱之地,排除A项;与其他地方相比,定海富裕优势并不凸显,排除C项;广州防卫森严是英军北上的原因,非战略意图,排除D项。2.(2024山东模拟预测)关于鸦片战争,有人认为,自由贸易者背后的经济能力极其强大,无法遏制或阻挡。如果在鸦片之外还有其他好的选择,比如说糖蜜或大米,这场冲突就可能被称为糖蜜战争或者大米战争。这意在强调()A.自由贸易的重要性B.战争起因的复杂性C.鸦片输入的危害性D.战争发生的必然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想要打开中国市场,因此战争不可避免,具有必然性,D项正确;材料认为自由贸易是鸦片战争的起因,并非强调自由贸易的重要性,排除A项;材料列举的原因只有一项,而非多项,无法体现出复杂性,排除B项;鸦片危害与材料观点无关,排除C项。3.(2024山西太原高三期末)甲午中日战争后,英国获得了山西、河南、直隶、四川等省矿产资源的优先开采权,德国染指开平煤矿,俄国事实上获得了在长城以北及东北三省、新疆等辽阔土地上开采各种矿产资源的优先权。列强的这些行径()A.表明其对华进行商品输出B.推动了民族重工业的发展C.加剧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D.缓和了西方各国间的矛盾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中国路矿利权的争夺加剧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C项正确;列强对华进行商品输出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推动了民族重工业的发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缓和了西方各国间的矛盾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4.(2024安徽联考)下面是1902—1936年部分国家在华投资表(单位:百万美元)。国别1902年1914年1920年1930年1936年日本1.0224.0466.41489.71818.3英国264.4626.9745.71008.91020.8美国27.061.2121.1264.4328.2法国97.8193.9197.7246.3276.3德国171.3264.7164.1174.6136.4据表格可知,这一时期()A.西方掀起商品输出高潮B.列强挤压下的中国民族企业发展缓慢C.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加深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结成侵华经济同盟答案C解析由表格可知,1902—1936年,除德国外,其他国家在华投资都呈现增长趋势,这说明列强资本输出加剧,即对华经济侵略加深,故选C项;在华投资属于资本输出,排除A项;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企业并不是一直发展缓慢,排除B项;西方国家并未结成侵华经济同盟,排除D项。5.(2024河北唐山一模)1853年,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缓解财政危机,被迫允许地方政府铸造大钱(大面额铜钱),由此带来了地方财权分立和通货发行地方化的趋势。这说明此时()A.地方割据兴起B.通货膨胀加剧C.民族危机严重D.传统秩序失衡答案D解析材料中清政府允许地方政府铸钱导致地方财权分立和通货发行地方化,可知清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体现了传统秩序失衡,故选D项;材料只能体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距离地方割据尚有距离,排除A项;由材料无法得出通货膨胀,排除B项;清政府是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这是阶级矛盾激化的体现,排除C项。6.(2024山东济南期末)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全书贯穿“旧学为体,新学为用”的观点,主张学习西方科技、文教、法律和行政管理等。此书深得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的赏识,得以“挟朝廷之力以行之,不胫而遍于海内”。这折射出当时()A.革命形势风起云涌B.洋务运动影响深远C.变革呼声日渐高涨D.专制皇权根深蒂固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张之洞主张学习西方科技、文教、法律和行政管理的思想得到了统治阶级和社会民众的积极响应,说明当时变革的呼声高涨,故选C项;材料体现的是改良道路,排除A项;1895年洋务运动已经破产,且张之洞的思想不只局限于学习西方的技术,排除B项;当时统治危机日益深重,迫使统治者也意识到了变革的必要性,排除D项。7.(2024甘肃高三联考)戊戌维新之际,光绪帝欲行科举改制,如武科改试枪炮、八股改为策论等。《申报》于1898年先后发表时评,提出武科未有改制细则,“不宜全废弓矢”;八股不宜全废,应与策论等并行。由此可推知()A.维新变法拥有广泛社会基础B.报刊对维新变法持反对态度C.科举改制尚未达成社会共识D.社会舆论高度关注废除科举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戊戌维新时,光绪帝欲行科举改制,但《申报》发表时评,对科举改制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说明科举改制尚未达成社会共识,故选C项;维新变法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排除A项;《申报》只是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并不是持反对态度,排除B项;材料只有《申报》一家报刊评论,而且是关于科举改制而不是废除的问题,排除D项。8.(2024辽宁大连一模)20世纪初,商界中有识之士的“合群”观念逐渐增强。1904年,清廷谕批《商会简明章程》规定,凡属商务繁盛的省城或通商大埠均设立商务总会。随后上海、天津率先成立商会,国内掀起兴办商会热潮。这反映了()A.民族资本主义迅猛发展B.社会各阶层已达成共识C.清末新政取得一定成效D.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加剧答案C解析据材料“清廷谕批”可知,1904年清政府鼓励兴办商会,国内掀起了兴办商会热潮。商会的兴办有利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反映了清末新政取得一定成效,故选C项;“迅猛发展”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清政府及商界有识之士的态度,未涉及社会其他阶层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列强投资办厂、资本输出等情况,排除D项。9.(2024福建三明期末)孙中山指出,希望在中国实施的共和政治,是除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外,还有考选权和纠察权的五权分立的共和政治……考选制和纠察制本是我中国固有的两大优良制度,我期望在我们的共和政治中复活这些优良制度,分立五权。材料体现了孙中山的官员选拔思想()A.兼采中西,传承创新B.立足国情,成效显著C.平等开放,规范严密D.政治高远,选才为民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孙中山设计的官员选拔制度中,既体现了西方的分权理论,又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文官考试制和监察制,体现了兼采中西的特点,故选A项;孙中山的文官思想最后并未真正实施,更无法说明这一设想是否“规范严密”,排除B、C两项;材料只体现出孙中山重视官员考试选拔,并未涉及“选才为民”,排除D项。10.(2024河北保定期末)中国外交表现出“第一次之进步”,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在与列强交涉中“始争终让”的外交惯例,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尊严。在国内,“国民觉知强权虽强亦不能全灭公理,宜力图自决,起为废约运动”。与这一外交“进步”密切相关的史实是()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这一外交“进步”是指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该结果与五四运动密切相关,故选C项;义和团运动期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签订了屈辱的《辛丑条约》,排除A项;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对列强抱有幻想,未打破“始争终让”的外交惯例,排除B项;国民革命是国共合作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11.(2024福建漳州二模)下图是1926年6月5日刊登于《伦敦新闻画报》的一张照片,主题是广东工人自行审判罢工破坏者。图中历史现象()A.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B.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的覆灭C.成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保障D.体现了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特点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国民革命时期,工人阶级捍卫自身权利,这反映了工人阶级民主意识的觉醒,体现了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特点,故选D项;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排除A项;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结束,排除B项;1926年日本还没有开始侵华,抗日战争并未开始,排除C项。12.(2024江苏常州一模)毛泽东在文章中指出:“一年以来,边界政权割据的地区,因为敌人的严密封锁,食盐、布匹、药材等日用必需品,无时不在十分缺乏和十分昂贵之中,因此引起工农小资产阶级群众和红军士兵群众的生活的不安,有时真是到了极度。”为此,根据地()A.巩固革命统一战线B.逐步开展土地革命C.组建民主联合政府D.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红军”可知,题干所述为国共十年对立时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面对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封锁,中国共产党逐步开展土地革命,发展农业生产,故选B项;革命统一战线存在于国民革命时期,排除A项;组建民主联合政府是在抗日战争结束前后提出的,排除C项;减租减息政策是全国抗战时期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政策,排除D项。13.(2024山西太原一模)1936年中共中央计划出版“长征纪实”。由于人手有限,毛泽东专门致信要求亲历者就“自己所经历……择其精彩有趣的写上若干片段”,务必保证出版。1937年初,《长征记》编定完成,但直到1942年,中共中央仅作为内部资料少量印发,不准公开出版。这是由于()A.出版内容的真实性有待考证B.日本侵华导致民族危机初现C.国共两党消除争端团结抗敌D.中国共产党意在维护民族统一战线答案D解析随着日本全面侵华,国共两党于1937年9月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长征记》中关于国共矛盾的记述不适合此时团结抗战的需要,说明中国共产党此举意在维护民族统一战线,故选D项;据材料“亲历者”可知该书的内容真实性较强,排除A项;1931年九一八事变使民族危机初现,排除B项;全国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的争端没有消除,排除C项。14.(2024吉林长春二模)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白宫于翌年元旦就向中国驻美大使胡适说:“可告知蒋先生,我们欢迎中国为‘四强’之一。”当时中国依旧山河破碎,大半国土为日本人侵占。突然成为“四强”,令胡适亦不大相信,他在当日的日记中记述此事,特意在“四强”上加了引号。美国此举()A.是中国英勇抗战的必然结果B.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C.有利于对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战D.是美国积极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表现答案B解析美国把中国称作“四强”之一,是对中国战场作为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充分肯定,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故选B项;美国看到的不是中国的“英勇”,而是“英勇”的效果——牵制了日军的主力,排除A项;材料与持久作战无关,排除C项;材料无法反映美国积极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排除D项。15.(2024湖南岳阳一模)1943年4月,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召开秘密会议,会上有人汇报:(华北派遣军)防疫给水部(日军1855部队)生产跳蚤100克,老鼠1000只,12月末可以生产100公斤(携带鼠疫杆菌的)跳蚤,但所需老鼠急待补充供应。这则史料()A.可说明沦陷区内暴发大规模瘟疫B.呈现了“华北事变”爆发的缘由C.可作为日军违反人道主义的罪证D.反映了日本对华经济统制政策答案C解析据材料“携带鼠疫杆菌”可知,日本在中国实施了细菌战,利用细菌或病毒作武器,可作为日军违反人道主义的罪证,故选C项;材料反映了日本实施细菌战,并未说明是否暴发了大规模瘟疫,排除A项;华北事变爆发是日本为了进一步侵略中国,排除B项;经济统制政策的目的是掠夺中国丰富的经济资源,与细菌战无关,排除D项。16.(2024江苏南通二模)1946年4月16日,中共中央指示东北局,现尚在手中但不久即将退出的铁路,均望发令各地进行大规模的彻底破坏。1947年6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停止破路指示,我军所到之处,对于铁路员工及铁路设备一律加以保护,并劝告人民一律保护。这一变化()A.意在打破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B.适应了解放战争战略态势转换C.表明中国共产党意识到决战时机成熟D.说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答案B解析1946年4月,国民党军队在关外大举进攻,中国共产党要求破坏铁路,以延迟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到1947年6月,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逐渐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要求保护铁路的目的是控制铁路为我所用,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17.(2024广东湛江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从戊戌维新运动在江淮大地兴起到辛亥革命胜利,安徽政论报刊都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宣传作用。甲午中日战争后,《皖报》以“开风气,拓见闻,联官民,达中外”为创办宗旨,大体上以发表政论、普及新学和传播新闻为主。辛亥革命前夕,《安徽俗话报》发表了陈独秀的《亡国篇》《说国家》,矛头直指封建君主专制,“原来是一国人所公有的国,并不是皇帝一人所私有的国”。《安徽白话报》在《演说》栏目中讽刺象征清王朝专制统治的辫子为“猪尾巴”,并强烈谴责帝国主义列强侵夺中国主权的行径。辛亥革命后,《安徽公报》主要刊载法令、法律等官方文件,如《临时大总统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这一时期出版的《均报》还树立了革命旗帜。此后,随着袁世凯实行舆论控制,这些带有革命色彩的进步报刊纷纷停办。但是,报刊浸润宣传的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最终汇成推翻洪宪帝制的革命浪潮。——摘编自王玉洁《辛亥革命前后安徽政论报刊舆论宣传转向》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甲午中日战争至辛亥革命胜利期间安徽政论报刊发展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参考答案示例19世纪末以来,民族危机加剧,救亡图存的呼声日益高涨,受康、梁等维新派兴办报刊、行变法的影响,安徽《皖报》秉承开风气、拓见闻等办报宗旨,在推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思想启蒙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清政府统治的腐败和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中国民主革命形势日益高涨,《安徽俗话报》《安徽白话报》讽刺清政府腐朽统治,抨击君主专制,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暴行,对民主革命的发展、民族意识的不断觉醒起到很大推动作用。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倒行逆施,破坏民主制度。《安徽公报》刊登《临时大总统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并加入讨袁斗争的舆论宣传中,促进了近代中国民主共和思想进一步传播和政治民主化进程。综上所述,安徽地区政论报刊的发展适应了时代转型和民族民主革命发展的需要,加速了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18.(2024新疆高三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1939年1月17日至2月4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第一届参议会。到会的参议员有145人,其中有中国共产党员,也有国民党党员和无党派人士;有工农、小资产阶级的代表,也有商人、地主、富农的代表。1941年11月,在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期间,边区参议会参议员、边区政府副主席、无党派人士李鼎铭等11人提出了“精兵简政”的提案,得到参议会表决通过。1943年1月29日,西北局召集政府和参议会常驻议员中的党外人士举行座谈会,向他们通报了西北局高干会的情况,并听取他们的批评与意见。《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明文规定:人民则有权用无论何种方式控告任何公务人员非法行为之权利。在各级参议会开会的时候,人民大胆地批评政府,积极提出意见。——摘编自薛锋、贾民伟《陕甘宁边区“三三制”政权的人民性论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泥浆外运承包合同(含应急处理预案)4篇
- 二零二五版拌合料生产技术标准制定与执行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建筑暖通设备采购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门闸安全标准认证服务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网络安全年薪制劳动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冲击锤施工材料质量检测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租赁市场合同纠纷解决策略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更新改造项目规划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业电商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合同样本3篇
- 2025年度二零二五年度猕猴桃出口贸易代理合同3篇
- 2024年供应链安全培训:深入剖析与应用
- 飞鼠养殖技术指导
- 坏死性筋膜炎
- 整式的加减单元测试题6套
- 股权架构完整
- 山东省泰安市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题
- 注塑部质量控制标准全套
-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直线和圆的方程-经典例题及配套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 银行网点服务礼仪标准培训课件
-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数一数(二)》 北师大版
- 晶体三极管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