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教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沪教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沪教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沪教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沪教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教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考古学家在今辽宁朝阳、韩国庆州地区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俑的形象既有来自地中海地区的东罗马人、波斯人,还有中亚地区的回鹘人,粟特人。这表明当时A.东亚风俗深受西方文化影响B.中西交流主要依赖于海上交通C.丝绸之路已延伸到朝鲜半岛D.中国与东罗马建立了外交关系2、明代后期,士大夫王徵和德国传教土邓玉函共同编译了《奇器图说》。王徵强调西方机械“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赞述。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重实用轻理论的科技理念盛行B.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日益普及C.科技交流缩小了中外技术差距D.中西科技都以服务民生为目标3、以下两幅平面图所展示的文化遗产的共同特征是。

A.前朝后寝的设计格局B.东西、南北两条中轴线贯穿C.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设计原则D.不同园林建筑形制的和谐统一4、雅典卫城的伊瑞克提翁神庙女像柱(如图)开创了以人体为柱的先河;将人体美赋予建筑。少女体态轻盈,表情;衣裙及站姿栩栩如生,均匀美艳的造型,薄如丝绸的衣裙雕刻,无不透出人体美和生命的气息。该作品。

A.凸显西方人文主义的精神光辉B.发源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体现雅典卫城妇女地位的提高D.表明人的崇拜超越神的祟拜5、19世纪初,一位西方政要在主持重建被战火摧毁的国家图书馆时表示:“让我们保存遗存的文献,不是用密室和锁链挡住公众的视线不是让其在时间的流逝中损毁,而是用许多副本保存,将其置于防止意外损坏的地方。”这一言论从侧面反映了()A.印刷书的积极作用B.自由和平等的启蒙思想C.战争对文化的破坏D.公民是文化传承的主体评卷人得分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6、史实: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

推论:荷马史诗是欧洲第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8题,共16分)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吕思勉(1884-1957)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他学贯中西;治史严谨,一生著述宏富,为中国现代史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他在中国通史学科建设上的开创性贡献。1923年出版的《白话本国史》,采用白话文撰写的方式,叙述了上起远古时代,下迄1922年的中国历史。1940年,他又出版了《吕著中国通史》,该书上册分门别类地叙述中国文化史,下册按时间顺序叙述中国政治史。该书吸收了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和典志体的优点而成功糅合于一体,使读者既能对社会文化现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又能把握历史发展的大势。吕思勉在该书的结尾时写道:“我们现在所处的境界诚极沉闷,却不可无一百二十分的自信心。岂有教万万的大族,数千年的大国、古国,没有前途之理?”

——摘编自刘永祥《吕思勉与历史编暴的新探索》等(1)根据材料;概括吕思勉通史著作编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简新吕思勉通史著作联搜风格形成的原因。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春节、清明、端午、中秋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其中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唯一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节日,下表反映了端午节俗的演变:。时期。

地域。

纪念人物。

农历五月初五的习俗。

两汉以前。

中原;长江中下游、吴越等地。

待考证。

源自先秦的夏至节;主要有祭神;采药、挂艾叶、祈求丰收、禳除灾害等活动。

两汉。

山西部分地区。

介子推(割股啖君)

西汉时;确定了端午仪典,端午成为全国的重大节日。主要有采兰沐浴;系五色丝、用桃木板辟邪等禳灾祛害、祈祝平安等活动。

苏南;浙北。

伍子胥(忠贞贤能)

伍子胥(忠贞贤能)

绍兴。

曹娥(孝女)

曹娥(孝女)

梧州。

陈临(勤政爱民)

陈临(勤政爱民)

许多地区。

屈原(爱国爱民)

屈原(爱国爱民)

南朝。

南方。

屈原。

主要有吃粽子;系五色丝、竞渡等活动。

隋唐。

全国。

屈原。

端午节俗大体定型;主要有龙舟竞渡;吃粽子、射柳等活动。

——据蔡靖泉《端午为屈原的节俗演变与文化意义》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端午节俗历史流变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端午节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创立的“家国同构”的教化模式,把教化天下的任务分摊到每个家庭来承担,直接把家庭这个社会最基层的单位及人所依赖的生活环境变成了道德教化的组织机构。《三字经》中提出的“子不教,父之过”,就是社会向家庭分摊教化任务的明证。在家庭伦理方面,古代家教首先推重儒家提出的“孝悌”观念,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家庭内部的和谐、有序,而且具有尊老抚幼的社会保障功能。它成功实现了把家庭伦理同人际伦理、政治伦理的对接和统一。宋代进土袁采在《袁氏家范》中提出“子弟有愚缪贫污者,自不可使之仕宦。”清代监察御史蒋伊在《蒋氏家训》中明文规定:子孙如果“有败类不率教者,父兄诫谕之。谕而不从,则公集家庙责之。责乏而犹不改,甘为不肯,则告庙换之,终身不齿”。材料二在严复看来,个人的自由,若遇到国家的危机,后者更为重要。他告诫子女:“事遇群己对待之时,须念己轻群重,更切毋造孽。”1921年10月3日,饱受肺病折磨的严复在弥留之际,郑重交代儿女:“须知中国不灭,或有损益,旧说必不可叛。”1936年,黄炎培四子黄大能即将赴英留学,黄炎培手书“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的“32字家训”相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黄炎培家庭教育的主要观念并对此进行简要评价。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海外华人变化表。

。年代。

人口(单位:万)

资料来源。

宋代经济中心南移至明代海禁开放的六百多年中。

数万。

厦门大学历史所:

《东南亚论文集》

明代海禁开放至鸦片战争三百多年中。

十几万至一百多万。

1879

300

李长傅:

《中国殖民史》

1899

400

1905

760

1921

860

《南洋研究》2卷第5号。

1931

1282

《南大与华侨》11卷3号。

1940195619621963

850140016001700

沈已尧:《海外排华百年史》

1975

2200

陈烈甫:《东南亚州的华侨;华人与华裔》

1982

2400

《中国百科年鉴》

1984

近3000

《人民日报》

——朱国宏《论中国人口的国际迁移》中国人口的国际迁移现象自产生到现代;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代早期的国际迁移,即始发阶段。唐宋元明时期进入自发迁移阶段。明中叶以后,开始进入被迫迁移阶段。“一战”到建国时期,处于推动迁移阶段。新中国建国以来中国人口的国际迁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据朱国宏《中国人口国际迁移的历史观察》整理材料二明代后期;正值西欧殖民者在东亚海域为争夺中国商品而展开激烈的商业竞争时,“隆庆开关”开放了福建漳州的月港一处口岸,允许泉州和漳州的商人对外贸易,并且仍禁止对日贸易。尽管如此,仍使中国海外贸易得以迅速发展,大量的海外贸易船涌向马尼拉等地,以中国的生丝;丝织品换取大量的墨西哥银元和日本白银,随之亦形成了一股海外移民浪潮。

——李金明《明代后期的海外贸易与海外移民》(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中国人口的国际迁移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后期形成海外移民浪潮对中国的主要影响。11、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希特勒迫害犹太文他精英。

材料二在希特勒统治德国以前;世界的科学教育中心不在美国,而在德国。19世纪后半叶,德国就进入了科学与教育的辉煌时代,超越了英国和法国,成为世界科学文化中心截至1933年,德国共有32名获奖者,美国只有5名获奖者。当希特勒上台以后,推行种族主义政策,使得50万犹太人被迫流亡他乡,美国接收了这些难民中的四分之一,并给难民中的知识精英提供施展才华的环境,使得世界科学文化中心发生了一次洲际大转移,从欧洲转到了北美洲,从德国转移到了美国。到二战结束的1945年,德国的三项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在世者只剩14名,而美国已经有25名。难民知识精英把德国学术体系中最先进的方法。

论和最严谨的学风带到了美国;奠定了美国在全世界科学教育上的领先地位。到夸天,美国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已经超过200名,有的年份的三项诺贝尔科学奖甚至被美国科学家包揽。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工真《文化的流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特勒迫害犹太文化精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难民知识精英”对美国发展做出的贡献。12、明末清初与晚清民初,中国先后出现了两次西学东渐的热潮,利玛窦和严复作为代表人物,体现了两次西学东渐不同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利玛窦简介。

1583年,进入中国传教。

1601年,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到京师献图,深受明神宗喜爱。

1607年,与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正式出版。

同时他还把《四书》翻译成拉丁文,并在书信;回忆录中记叙了在华经历和对中国的印象。

利玛窦(左)与徐光启(右)儒服画像。

材料二大西洋陪臣利玛窦谨奏臣本国极远逖闻天朝声教文物用是离本国,航海而来缘音译未通,有同喑哑,僦居学习语言文字,淹留肇庆韶州二府十五年,颇知中国古先圣人之学,于凡经籍亦略诵记伏念堂堂天朝,方且招徕四夷,遂奋志径趋阙廷——1601年利玛窦给明神宗的上疏材料三

严复。

严复简介。

1866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

1877年派往英国海军大学留学。

1880年担任北洋水师学堂教官。

1895年起发表《论世变之亟》《救亡决论》等文,介绍西方政治经济学学说。

1896年捐资梁启超在上海创办《时务报》。

1897年译介《天演论》,将“进化论”介绍到中国,宣传维新变法,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人”。

(1)材料一;二是否足以证明“利玛窦推崇中华文化”这一观点?简要说明理由。(至少两点依据)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严复成为“中国西学第一人”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三及所学知识,概述两次西学东渐的差异。13、材料一:奴隶贸易残酷罪恶的奴隶贸易是建立在奴隶痛苦和牺牲基础上的生命与金钱的交换。在扩张的过程中,罗马人把大批战俘和被征服地区的居民卖为奴隶,其中的建筑师和工程师参与了罗马城建设,更多的奴隶则在大农庄、手工作坊、商业和银行从事劳动。中世纪早期,欧洲奴隶人数约占总人口的10%左右,许多拜占廷人与斯拉夫人、诺曼人的奴隶结婚生子,巴尔干地区民族的复杂化由此开始。7世纪,巴格达城的码头有从中亚运来的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黑奴。——摘编自《古希腊罗马奴隶制》《阿拉伯通史》等

材料二大西洋奴隶贸易统计表大西洋奴隶贸易统计表。时间1525年1550年1700年1800年1835年1846年1860年奴隶数量(个)053354529681944449142158228003资料来源-Trans-AtlanticSlaveTrade-Database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使国际贸易受到抑制,全球海运航线被严重破坏。西方人关于经济的思考发生变化,非洲越来越被视为各种原材料的产地,也是工业制品的市场,而不再仅仅是奴隶的来源地。随着对奴隶贸易的道德谴责日益增强,1804年起,丹麦、英国、智利、墨西哥等国相继禁止了奴隶贸易。1815年维也纳会议签订了《巴黎和约》,其补充条款对缔约国废除奴隶贸易做出规定。——摘编自《非洲现代史》等

(1)阅读材料一,概括奴隶贸易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指出16-19世纪中期大西洋奴隶贸易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说明导致变化的原因。14、徽派建筑和徽州村落民俗文化是珍贵的中国古代文化遗产a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徽州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其自然地理特征以“八山一水一分田”著称,地处众山环绕之中,水系纵横。明清时期徽州民居的建筑逐步演变为楼下高大宽敞、楼上简易的形式。“粉墙黛瓦马头墙”是其显著的外观特征,白色粉墙,便于吸收水汽,保持墙体干燥;而基于阻挡火势需要,修建了高出屋面的马头山墙。白墙黑瓦,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如诗如画;跌落起伏的马头冲破了一般墙体的单调,增加了建筑的美感。徽州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其自然地理特征以“八山一水一分田”著称,地处众山环绕之中,水系纵横。明清时期徽州民居的建筑逐步演变为楼下高大宽敞、楼上简易的形式。“粉墙黛瓦马头墙”是其显著的外观特征,白色粉墙,便于吸收水汽,保持墙体干燥;而基于阻挡火势需要,修建了高出屋面的马头山墙。白墙黑瓦,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如诗如画;跌落起伏的马头冲破了一般墙体的单调,增加了建筑的美感。——摘编自陈安生《试论徽派建筑形成的几个条件》明清时期,徽商致富后,购置土地,修建祠堂,同时还修谱志书,收归族人将宗族组织和制度确立了下来。徽州宗族用族谱家训等内容严格约束族人,褒扬善行,惩戒恶行,如绩溪《章氏家训》教导后人勤“耕”勤“读”,西递《胡氏家训》推崇“儒仕”等,并通过乡规民约加强对社会治理,维护社会优良民俗。材料二明清时期,徽商致富后,购置土地,修建祠堂,同时还修谱志书,收归族人将宗族组织和制度确立了下来。徽州宗族用族谱家训等内容严格约束族人,褒扬善行,惩戒恶行,如绩溪《章氏家训》教导后人勤“耕”勤“读”,西递《胡氏家训》推崇“儒仕”等,并通过乡规民约加强对社会治理,维护社会优良民俗。

(1)概括材料一中徽州民居建筑的设计理念。

(2)根据材料二;简析明清时期徽州村落民俗文化形成的原因。

(3)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如何传承村落民俗文化?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3题,共12分)15、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二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16、阅读材料,探讨在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冲击下,中国青少年应该如何把握思想观念的定位。17、美国将选择孔子代表“世界传统的一部分”的合理性何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C【分析】【详解】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是沟通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之间贸易的重要通道,材料中“在今辽宁朝阳、韩国庆州地区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以及发现来自中亚、西亚、欧洲的人俑,可知当时丝绸之路已经延伸至朝鲜半岛,故C正确。材料知识提及的胡俑并非西方文化,故A错。材料未强调海上丝绸之路,B错。材料未提及与东罗马的外交,故D错。2、A【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可知,明代后期我国科技重实用的特点,材料“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体现轻视理论的特点,故A项正确;材料只是王徵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奇器图说》的个例,无法体现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普及”,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外技术差距缩小,排除C;材料信息不能体现中西科技的目标,排除D。3、A【分析】【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颐和园中的仁寿殿是临朝理政的场所,乐寿堂是慈禧太后的寝宫;股宫中的三大殿是临朝理政场所,而乾清宫、坤宁宫、慈宁宫等是寝宫,这体现出前朝后寝的设计格局,故A项正确。颐和园无法体现东西、南北两条中轴线贯穿,故B项错误;颐和园不能体现左祖右社的设计原则,故C项错误;故宫无法体现出不同园林建筑形制的和谐统一,故D项错误。4、A【分析】【分析】

【详解】

雅典卫城是古希腊雅典时代的建筑,伊瑞克提翁神庙因为女像柱而著名,女像柱体现了人体美和生命的气息,与人文精神相关系。故答案为A。雅典卫城修建于古希腊时期,此时资本主义萌芽尚未出现,排除B项;少女的造型并不能体现妇女地位提高,排除C项;当时人主要崇拜的对象还是神,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故选A。5、A【分析】【详解】

材料显示部分政府官员认为保存历史文献更有效的方式是增添副本,而非用更加密闭的方式保护历史文献,这从侧面说明印刷书的广泛流行为历史文献的保护提供了更多样的方式,A项正确;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关于历史文献的保护而非强调战争对文化的破坏,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印刷历史文献副本,而非强调公民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6、B【分析】【详解】

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是关于荷马史诗内容的描述,不能得出荷马史诗的地位,因此史实和推论逻辑不符,错误。三、材料分析题(共8题,共16分)7、略

【分析】【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中“吸收了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和典志体的优点而成功糅合于一体”可知;将传统历史编纂方法的优点融于一体,史书体例有所创新;根据“我们现在所处的境界诚极沉闷,却不可无一百二十分的自信心。岂有教万万的大族,数千年的大国、古国,没有前途之理”可知,受进化论思想的影响,结合现实需要;根据“采用白话文撰写的方式,叙述了上起远古时代,下迄1922年的中国历史”可知,采用白话文撰写的方式,语言通俗易懂。

 (2)原因:根据“吕思勉(1884-1957)”,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根据“1923年出版的《白话本国史”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根据“学贯中西”可知,个人学识渊博,学贯中西。【解析】(1)特点:将传统历史编纂方法的优点融于一体;史书体例有所创新;受进化论思想的影响,结合现实需要;采用白话文撰写的方式,语言通俗易懂。 

(2)原因: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个人学识渊博,学贯中西。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两汉以前:中原;长江中下游、吴越等地;两汉:山西部分地区、苏南、浙北、绍兴、梧州、许多地区;南朝:南方;隋唐:全国”得出由各地自发/区城性到全国性节日;据材料“两汉:介子推(割股啖君)、伍子胥(忠贞贤能)、曹娥(孝女)、陈临(勤政爱民)、屈原(爱国爱民);南朝:屈原;隋唐:屈原”得出由多种形象/多元到以屈原为主;据材料“祭神端午仪典主要有吃粽子、系五色丝、竞渡等活动”得出由繁复仪式到民众世俗活动;据材料“端午节俗大体定型”得出习俗逐步定型。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屈原(爱国爱民)”得出屈原的文化贡献和爱国爱民形象;据材料“隋唐:全国—屈原——端午节俗大体定型”并结合所学知识,隋唐统一利于文化传播;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交融;经济上,随着南方的开发,南方文化影响力增强;思想上,儒家文化的影响。

(2)据材料“屈原(爱国爱民)”得出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据材料“端午成为全国的重大节日”得出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促进民族认同/提高民族凝聚力(三取一);结合所学知识,端午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国角度,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文化/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增强中国文化的软实力/文化自信(五取一);从世界文化多元化的角度,有利于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二取一)。【解析】(1)特点:由各地自发/区城性到全国性节日;由多种形象/多元到以屈原为主;由繁复仪式到民众世俗活动;习俗逐步定型。

原因:隋唐统一利于文化传播;南方经济发展;文化影响力增强;屈原的文化贡献和爱国爱民形象;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交融;儒家文化的影响。

(2)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文化/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增强中国文化的软实力/文化自信;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促进民族认同/提高民族凝聚力;有利于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保护世界文化遗产9、略

【分析】【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中国古代创立的‘家国同构’的教化模式”可归纳出形成了“家国同构”的教化模式;根据材料“直接把家庭这个社会最基层的单位及人所依赖的生活环境变成了道德教化的组织机构”可归纳出家庭成为教育的基本组织机构;根据材料“古代家教首先推重儒家提出的‘孝悌’观念”可归纳出以“孝悌”为核心内容和注重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影响: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关于影响可从促进社会教育的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2)观念:根据材料“个人的自由,若遇到国家的危机,后者更为重要”可归纳出严复倡导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根据材料“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可归纳出黄炎培强调事业进取心、高尚的道德修养、为人处世既有主见又和谐交融。评价:结合其主张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可知,关于评价可从民族危机加深的现实、传承优秀文化、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及传统文化的生命力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解析】(1)特点:形成了“家国同构”的教化模式;家庭成为教育的基本组织机构;以“孝悌”为核心内容;注重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影响:保障了社会教育的有效性和长久性;实现了家庭伦理与社会;政治伦理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的和谐;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观念:严复倡导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

黄炎培强调事业进取心;高尚的道德修养、为人处世既有主见又和谐交融。

评价:严复、黄炎培的家庭教育观念体现了近代中西文化碰撞、民族危机沉重的社会现实;对优秀文化传统和高尚道德情操的珍视,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反映出先进中国人自觉的文化复兴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显示出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时空穿透力。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中国人口的国际迁移现象自产生到现代;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并结合材料一中对诸侯国人口迁移的五个阶段的描述可知,中国人口迁移过程具有持续性和阶段性;根据材料一海外华人数量变化表可以看出,移民人口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从迁移的方式来看,中国人口的国际迁移性质基本上是和平的;从迁移的动机来看,中国人口国际迁移动机具有经济性和社会性,受国内环境影响;从近现代人口迁移的原因来看,人口迁移的进行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

(2)影响:根据材料“尽管如此,仍使中国海外贸易得以迅速发展,大量的海外贸易船涌向马尼拉等地”可知,海外移民浪潮带动了中国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根据材料“以中国的生丝、丝织品换取大量的墨西哥银元和日本白银”可知,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增加了国民收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白银大量流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自然经济的松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品经济发展引起了社会价值观念的改变,封建统治受到一定的冲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口国际迁移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人口迁移至他国,造成国内人口流失,劳动力减少。【解析】(1)特点:①迁移过程具有持续性和阶段性;②移民人口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③迁移性质基本上是和平的;④迁移动机具有经济性和社会性,受国内环境影响;⑤迁移的进行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

(2)影响:①带动了中国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②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增加了国民收入;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自然经济的松动;④引起了社会价值观念的改变,封建统治受到一定的冲击;⑤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发展;⑥造成国内人口流失,劳动力减少。11、略

【分析】【分析】

试题分析:(1)结合表格中的时间;联系所学知识可归纳出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日耳曼“优种论”的传播,掠夺犹太人的财富,为发动世界大战做准备,历史宗教因素。

(2)从材料二中“并给难民中的知识精英提供施展才华的环境;使得世界科学文化中心发生了一次洲际大转移,从欧洲转到了北美洲,从德国转移到了美国”概括出美国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科技文化中心;“难民知识精英把德国学术体系中最先进的方法论和最严谨的学风带到了美国,奠定了美国在全世界科学教育上的领先地位。到夸天,美国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已经超过200名,有的年份的三项诺贝尔科学奖甚至被美国科学家包揽”概括出为美国开辟了多领域的研究,为美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蓄积了大批人才。

【详解】【解析】(1)原因: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日耳曼“优种论”的传播;意图掠夺犹太人的财富;为发动世界大战做准备;历史宗教因素。

(2)贡献:是美国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科技文化中心;为美国开辟了多领域的研究;为美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蓄积了大批人才。12、略

【分析】【详解】

(1)观点:根据“同时他还把《四书》翻译成拉丁文,并在书信;回忆录中记叙了在华经历和对中国的印象。”及画像的内容可得了;虽然利玛窦的上疏和他的画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对中华文明的态度,但仍不足以证明“利玛窦推崇中华文化”这一观点。根据所学可从多个角度概括,如从史料的类型、史料的数量、史料的价值等方面概括。

(2)严复所处的时代背景:根据所学可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向全球扩张,中国遭受殖民入侵,民族危机加剧;根据“1880年担任北洋水师学堂教官。”可得出洋务运动中留学生的选派或新式教育的发展。

(3)结合材料的信息可得出第一次西学东渐:仅在士大夫阶层,社会影响小;主要局限在科技、器物层面;文化上东西双向交流。而第二次西学东渐:通过译书、报刊、学校、社团、留学等各种途径传播西学,社会影响大:在政治和思想文化等多方面学习西方;促进中国社会转型。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观点:虽然利玛窦的上疏和他的画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对中华文明的态度,但仍不足以证明“利玛窦推崇中华文化”这一观点。

理由。

角度1:利玛窦的上疏是第一手史料,但他上疏的目的是希望明神宗能够支持他的传教活动,为博取明神宗好感,对中华文明可能会多一些溢美之词。

角度2:即使利玛窦上疏反映了他的真实想法,也是一个孤证,“孤证不立”是历史学科的一个重要原则,还需其他相关的原始材料互相印证。

角度3:利玛窦儒服画像是艺术作品,其证明力有限。

(2)严复所处的时代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向全球扩张,中国遭受殖民入侵,民族危机加剧;洋务运动中留学生的选派或新式教育的发展。

(3)第一次西学东渐:仅在士大夫阶层,社会影响小;主要局限在科技;器物层面;文化上东西双向交流。

第二次西学东渐:通过译书、报刊、学校、社团、留学等各种途径传播西学,社会影响大:在政治和思想文化等多方面学习西方;促进中国社会转型。13、略

【分析】【详解】

(1)根据“罗马人把大批战俘和被征服地区的居民卖为奴隶;其中的建筑师和工程师参与了罗马城建设”得出奴隶贸易为古代城市建设;经济各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支持;根据“中世纪早期,欧洲奴隶人数约占总人口的10%左右,许多拜占廷人与斯拉夫人、诺曼人的奴隶结婚生子,巴尔干地区民族的复杂化由此开始。”得出奴隶贸易下的人口流动和迁徙,推动了欧、亚、非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人口结构的改变和民族融合;根据“7世纪,巴格达城的码头有从中亚运来的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黑奴。”得出奴隶贸易对奴隶造成巨大的伤害,体现了古代社会野蛮的一面。

(2)从表格中1525年-1800年奴隶数量可得出,16-19世纪初,大西洋奴隶贸易兴起并整体呈增长趋势。原因:根据所学,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角度、三角贸易的影响角度分析。从材料中1800年-1846年奴隶的数量下降可得出,从19世纪前期,大西洋奴隶贸易整体呈下滑趋势。原因:根据所学,从工业革命的影响角度概括,得出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需要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对奴隶的需求减少;根据“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使国际贸易受到抑制,全球海运航线被严重破坏。”得出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一度影响大西洋奴隶贸易的运输;根据所学,从思想角度概括可得出。自由、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奴隶制受到谴责;根据所学,从民族独立运动的角度概括,可得出欧洲及独立后的拉美各国相继废除奴隶贸易;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签订了《巴黎和约》,其补充条款对缔约国废除奴隶贸易做出规定。”可得出欧洲国家以国际法的形式在更大范围内推动奴隶贸易的废止。从1846年-1860年奴隶数量可得出,19世纪中期,大西洋奴隶贸易略有增长,仍保持一定规模。原因:根据所学可得出美国南部及部分国家仍继续实行奴隶制。【解析】(1)奴隶贸易为古代城市建设;经济各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支持;奴隶贸易下的人口流动和迁徙;推动了欧、亚、非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人口结构的改变和民族融合;奴隶贸易对奴隶造成巨大的伤害,体现了古代社会野蛮的一面。

(2)16-19世纪初;大西洋奴隶贸易兴起并整体呈增长趋势。原因:伴随着新航路开辟,西欧殖民者在美洲殖民地经营种植园;矿山等,印第安人大量死亡,为弥补劳动力不足,欧洲商人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在“三角贸易”持续过程中,大西洋奴隶贸易整体呈增长趋势。

19世纪前期;大西洋奴隶贸易整体呈下滑趋势。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需要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对奴隶的需求减少;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一度影响大西洋奴隶贸易的运输;自由;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奴隶制受到谴责;欧洲及独立后的拉美各国相继废除奴隶贸易;欧洲国家以国际法的形式在更大范围内推动奴隶贸易的废止。

19世纪中期,大西洋奴隶贸易略有增长,仍保持一定规模。原因:美国南部及部分国家仍继续实行奴隶制。14、略

【分析】【详解】

(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的徽州。根据材料“白色粉墙;便于吸收水汽,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