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华师大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华师大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华师大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华师大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华师大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华师大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193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音乐电视起源于美国。刚传入拉丁美洲时,当地的节目主持人把西班牙语和英语夹杂在一起说,引起了“外国文化入侵”之类的批评。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注意到音乐电视使拉美国家之间彼此更加关注,文化共享的程度也增加了。对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拉美和美国的现代化相互促进B.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文化交流C.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仍然存在D.电视是影响极大的传播工具2、古代印欧人在大规模迁徙中,与所到地区农耕民族交融,导致了新的文化区域的形成,下列属于这种文化区域的是A.古代印度、古代西亚、古代希腊B.古代西欧、古代东亚、古代希腊C.古代中欧、古代东亚、古代罗马D.古代印度、古代伊朗、古代东亚3、图书馆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现在已知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在()A.亚述B.中国C.埃及D.英国4、公元前5世纪;希腊社会发展到巅峰期,被称为古典时代,下列出现在希腊古典时代的是。

①《十二铜表法》②帕特农神庙。

③《伯罗奔尼撒战争史》④柏拉图创建“学园”讲授哲学和数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阅读如图,该史料可用于探究()

A.法西斯主义的罪行B.联合国难民署的行动C.“知识精英”的移民活动D.自然灾害对人口移动的影响6、唐宋以来,茶马古道成为西南边疆地区进行茶、马等物资交换的民间商贸通道。2013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此推知,当时()A.中国外贸主要对象是缅甸和越南等地B.茶马互市是主要商贸形式C.中外朝贡贸易形式日益走向了多元化D.茶马古道促进了民族交流7、如表中的电影作品反映出。

A.大众传媒注重塑造儿童的价值观B.政府致力于改善儿童的生存环境C.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D.电影创作表达作者的艺术想象评卷人得分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8、史实: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

推论:荷马史诗是欧洲第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8题,共16分)9、梁思成说;建筑活动与民族文化之动向实相牵连,互为因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古代,最高等级的城市为国都,城方九里,县城通常为三里。平遥古城城方三里,正是这一“礼”制等级的完整范本。在布局上,遵循严格的“左祖右社”;“左文右武”、“上下有序”的城市礼制程式。高耸古城中央的市楼能够“揽山秀于东南,挹清流于西北”。城里的古民居是具有自足封闭色彩的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采用了与山西自然环境相契合的窑洞(砖拱顶)式建筑结构。

——摘编自曾晓华《从西安到平遥》等材料二徽州古村落利用天然的地理形势进行设计;通过适量采用花墙;漏窗、楼阁、天井等建筑手法,沟通内外空间。无论大小聚落,因是聚族而居,徼州古村落均以宗祠为中心来营建民宅、园林、牌坊等。民宅所建的天井,可以采光通风,无形中将天人合一的观念引入其中。民居院落相套,造就出纵深自足型家族的生存空间,形成左右对称、长幼有别、尊卑有序的住家格局。

——摘编自王星明《徼州古村落》请回答:

(1)材料一;二的“建筑活动”都属于世界文化遗产标准中的“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指出各自的“范例”所在。

(2)概括上述“建筑活动”中包含的民族文化的共同特性;并援引材料予以佐证。

(3)从传承民族文化的角度,说明保护、开发此类古建筑的基本要求。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紫禁城分“前朝”与“后廷”两部分。午门以北;乾清门外以南,所有三大殿及文华;武英各殿廷均为前朝;乾清门以北,则称后廷。对帝王来说,前朝是“国”,后廷是“家”,所有的建筑都是面向正南方。从空间来看,紫禁城的千门万户,院藏的各种文物,以及宫殿与文物藏品后面曾发生过的人和事,种种秘辛内幕,宫廷的文化生活,是一个鲜活的统一体。很显然,离开了官阙往事,没有了附着其中的历史内涵,那些官廷旧藏的意义和价值势必受到影响。同样,要保护完整的故官不只是72万平方米以内的紫禁城,还要保护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一些明清皇家建筑,以及它的保护区、缓冲区。从时间来看,故宫藏品虽为清宫旧藏,但其中文物则包括了中国古代文化与艺术的各主要门类,而且反映了5000年的中华文明史。

——摘编自郑欣淼《“完整故官”保护的理念与实践》(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故宫建筑布局体现出的封建礼制和传统哲学。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原则,说明故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11、社会的变迁涵盖多方面并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建筑室内空间的顶棚;藻井通常只用在宫殿。唐代“一凡王公以下屋舍,不得施重拱;藻井及五色文采为饰”“中庸”的观念体现在建筑平面作对称布置,布局上必须有一条庄重的南北中轴主线,起着中枢神经的作用,也显“中为适应之谓,庸为经久不渝之意”建筑“以天为尊”并“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据尹晖《中国古代建筑设计与传统文化思想》等整理材料三20世纪初;当人们还在跪拜君上;礼拜神佛的时候,所穿礼服已有用新式机织衣料者,甚至出现了“批洋衣揖孔孟”现象;当人们还在以牲醴笾豆于春秋岁时祭祀祖先的时候,西点西肴、洋酒洋饮料已悄悄进入日常饮食中;当有的贵族、官吏建房逾制遭到参奏的时候,西式洋楼已矗立于通都大邑閱闠之中。

——摘自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基本观点,并简要分析“邪辟之说灭息”所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建筑所体现出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例举凸显“中庸”观念的中国古代建筑两例。

(3)阅读材料三,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讨论。①有学者认为“一种文化对于异质文化的吸纳,往往学开始于最表面的生活习尚层次”。试以清末民初的服饰和婚姻礼俗变化为例加以说明,并科指出这段时期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特征。②有学者认为“旧事物的异变往往需网要内外力量的相互作用”。请列举20世纪初社会习俗存在“旧事物”的现象,并指出导致它发生“异变”的外力因素。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筑师以精确的算术设计;建造了这座世界上最大的;重达625万吨的石块建筑物。这座陵墓总共用了200多万块石头,其中的一些在原地采集,但大多数则从更远的尼罗河上游地区获取,趁洪水季节搬运到吉萨来。

——(美)马修斯等《西方人文读本》材料二1991年;埃及古物局的学者在胡夫金字塔东2.4千米处发现了金字塔街,在其金字塔南数百米和大狮身人面像的东南,发现了金字塔建设者的墓。1994年,美国筹备了一个基金会,恢复发掘这座消失了的城市。美国学者莱赫奈尔说,这座消失了的城市曾经居住过至少5万人,或许多至10万人,其中包括建筑胡夫大金字塔的建筑家;工匠、面包师和普通劳动者。

——刘文鹏《.埃及考古学》(1)据材料一;归纳与金字塔建造技术水平相关的信息。

(2)据材料二,概括金字塔考古的新发现,并说明其价值。13、中国文化悠久灿烂;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唐朝经济稳步发展,文化高度繁荣,国力强盛,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的国家,处于世界历史的先导地位,亚非地区,许多国家的使节、商人、学者、艺术家、僧侣、愿意到唐朝、到长安,来求学、贸易。当时交往国家多达70多个,外国贵族多派子弟到长安的太学学习中国文化。——倪哲《唐代文化对世界的影响》(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文化高度繁荣的表现。

材料二东亚文化圈示意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东亚文化圈"作出合理解释。14、移民和美洲社会发展材料一

马尔克斯的小说《百年孤独》通过讲述南美地区一个家族的故事,折射了19世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以来的历史。布恩迪亚家族的祖辈在16世纪从西班牙迁居美洲。19世纪初,在加勒比海的海边建立村镇马孔多,开启了《百年孤独》的传奇故事。家族第二代的奥雷良诺目睹了国家独立后政府官员选举舞弊和滥杀无辜,于是加入了反政府的自由党,当了上校。他一生遭遇过14次暗杀,73次埋伏和1次枪决,均幸免于难。他的理想是推翻拉美各国的独裁政权,建立自由的社会。家族第四代的阿卡迪奥在美国人开办的香蕉公司里工作。马孔多自从有了美国的香蕉公司,地方官员便被发号施令的美国人代替了,从前的警察也都由手持大刀的打手们代替了。为了向美国运送香蕉公司的产品,美国人还修筑了铁路,但铁路并不能为当地人所使用。面对这种情况,阿卡迪奥鼓动并带领三千多工人罢工,但遭到军警的镇压。材料二马尔克斯的小说《百年孤独》通过讲述南美地区一个家族的故事,折射了19世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以来的历史。布恩迪亚家族的祖辈在16世纪从西班牙迁居美洲。19世纪初,在加勒比海的海边建立村镇马孔多,开启了《百年孤独》的传奇故事。家族第二代的奥雷良诺目睹了国家独立后政府官员选举舞弊和滥杀无辜,于是加入了反政府的自由党,当了上校。他一生遭遇过14次暗杀,73次埋伏和1次枪决,均幸免于难。他的理想是推翻拉美各国的独裁政权,建立自由的社会。家族第四代的阿卡迪奥在美国人开办的香蕉公司里工作。马孔多自从有了美国的香蕉公司,地方官员便被发号施令的美国人代替了,从前的警察也都由手持大刀的打手们代替了。为了向美国运送香蕉公司的产品,美国人还修筑了铁路,但铁路并不能为当地人所使用。面对这种情况,阿卡迪奥鼓动并带领三千多工人罢工,但遭到军警的镇压。

(1)依据地图说明16-19世纪各大洲向美洲移民的概况;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2)结合19世纪拉丁美洲的历史,概括并分析以上小说情节所反映的历史现象。15、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印欧人的迁徙延续了很长时间,大体上从公元前20世纪起到公元前7世纪左右,在整个欧亚大陆都出现了一种以东欧平原为中心,向海岸线辐射的民族大迁徙的运动(见下图)。印欧人的迁徙,冲击了所到之处的区域文明,促进了欧亚大陆古代文明的发展与变奏。

——摘编自蓝琪《印欧种人的第一次迁徙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任选两个地区,简述印欧人迁徙的状况和影响。16、徽派建筑和徽州村落民俗文化是珍贵的中国古代文化遗产a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徽州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其自然地理特征以“八山一水一分田”著称,地处众山环绕之中,水系纵横。明清时期徽州民居的建筑逐步演变为楼下高大宽敞、楼上简易的形式。“粉墙黛瓦马头墙”是其显著的外观特征,白色粉墙,便于吸收水汽,保持墙体干燥;而基于阻挡火势需要,修建了高出屋面的马头山墙。白墙黑瓦,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如诗如画;跌落起伏的马头冲破了一般墙体的单调,增加了建筑的美感。徽州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其自然地理特征以“八山一水一分田”著称,地处众山环绕之中,水系纵横。明清时期徽州民居的建筑逐步演变为楼下高大宽敞、楼上简易的形式。“粉墙黛瓦马头墙”是其显著的外观特征,白色粉墙,便于吸收水汽,保持墙体干燥;而基于阻挡火势需要,修建了高出屋面的马头山墙。白墙黑瓦,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如诗如画;跌落起伏的马头冲破了一般墙体的单调,增加了建筑的美感。——摘编自陈安生《试论徽派建筑形成的几个条件》明清时期,徽商致富后,购置土地,修建祠堂,同时还修谱志书,收归族人将宗族组织和制度确立了下来。徽州宗族用族谱家训等内容严格约束族人,褒扬善行,惩戒恶行,如绩溪《章氏家训》教导后人勤“耕”勤“读”,西递《胡氏家训》推崇“儒仕”等,并通过乡规民约加强对社会治理,维护社会优良民俗。材料二明清时期,徽商致富后,购置土地,修建祠堂,同时还修谱志书,收归族人将宗族组织和制度确立了下来。徽州宗族用族谱家训等内容严格约束族人,褒扬善行,惩戒恶行,如绩溪《章氏家训》教导后人勤“耕”勤“读”,西递《胡氏家训》推崇“儒仕”等,并通过乡规民约加强对社会治理,维护社会优良民俗。

(1)概括材料一中徽州民居建筑的设计理念。

(2)根据材料二;简析明清时期徽州村落民俗文化形成的原因。

(3)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如何传承村落民俗文化?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4题,共3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如图为东汉画像石;刻画了春秋时期两位中国思想家的一次见面:孔子带领他的弟子问礼于老子。衣袖中伸出大雁头的人像正是孔子,孔子躬身向老子行礼,大雁是孔子送给老子的见面礼。老子拄曲杖相迎,躬身还礼。

从图文材料中提取三个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要求:所提取信息有效,表述成文,论据准确,逻辑清晰)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张骞第一次通西域往返路线

图2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

图3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殖民掠夺和贸易路线图从以上三幅图片中任选两幅地图,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19、“协和万邦”是中华传统文化始终秉持和践行的人文取向和价值理念。阅读材料,问答问题。材料一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尚书尧典》“全球安全倡议引领世界和平发展”:中华民族一直崇尚“协和万邦,四海一家”,追求天下大同,对和平的向往根植于中华文明的深厚土壤。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从苦难中走过来,深知和平与发展的珍贵。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并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定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国家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环境,也促进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2022年4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契合现实需要,符合爱好和平发展的国家和人民的诉求,彰显了中国胸怀天下以及在全球安全问题上强烈的历史担当。材料二“全球安全倡议引领世界和平发展”:中华民族一直崇尚“协和万邦,四海一家”,追求天下大同,对和平的向往根植于中华文明的深厚土壤。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从苦难中走过来,深知和平与发展的珍贵。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并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定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国家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环境,也促进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2022年4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契合现实需要,符合爱好和平发展的国家和人民的诉求,彰显了中国胸怀天下以及在全球安全问题上强烈的历史担当。

(1)阅读材料一;简述尧所倡导的“协和万邦”的内涵。西周末年太史伯对“和”文化作了怎样的阐述。

(2)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一书中感叹:“在每一个时代,政治家们都尝试着寻求和平,然而和平总是地区性秩序,从未能建立在全球的基础上。”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以“立足中国‘和’文化构建世界和平”为题回应“基辛格感叹”。(要求:层次清晰;史实准确;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现代意义的“文明”一词最早在现代意义的“文明”一词最早在175619年出版的米拉波所著《人类之友》中提及,之后“文明”一词得到广泛使用。米拉波表明他创造“文明”这个概念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殖民相遇以及带来的社会秩序和人口改变问题。19世纪中叶以前“文明”概念解释了资本主义领导者如何需要被视为世界每个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合法领导人,一种意识形态的“文明”概念被热情地采用,在国外按照种族和族裔对各民族划分等级。世纪中叶至二战结束,这一时期“文明”概念继续强调自由与进步,更是作为欧洲意识形态的代名词。经历两次世界大战,越来越多的人对“文明”进行反思,“文明”概念的不足日益凸显。需要将倡导社会平等、重视平民和地方的作用、反思种族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批评文明等级观等因素考虑进当今“文明”概念的解释之中。1756——摘编自【美】帕特里克·曼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18世纪以来世界‘文明’概念”为主题,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年以来的“文明”概念:世界历史框架下的反思》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3题,共27分)21、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二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22、阅读材料,探讨在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冲击下,中国青少年应该如何把握思想观念的定位。23、美国将选择孔子代表“世界传统的一部分”的合理性何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A【分析】【详解】

“现代化”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现代化”;而材料中只体现了文化层面上的“现代化”,A项说法不准确。故选A。

【考点定位】必修一:当今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选修三: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2、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印欧人在大规模的历史迁徙中,通过与农耕民族的交融而形成的新的文化区域有古代印度、古代西亚(古代伊朗)、古代希腊、罗马、古代中欧、古代西欧等,但是不包括古代东亚,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3、A【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是亚述巴尼拔王建立的,故选A;BCD项不符合题意。4、B【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帕特农神庙、《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粕拉图创建“学园”讲授哲学和数学都属于希腊古典时代的文化成就,因此②③④符合题意,B正确;《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排除含①的选项,ACD排除。故选B。5、A【分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时期欧洲。根据材料中签证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法西斯主义对犹太人的屠杀,中国政府对犹太人的保护,因此史料可用于研究法西斯主义的罪行,A项正确;联合国成立于二战结束后,排除B项;“知识精英”的移民活动大约是在20世纪80年代,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人祸,非自然灾害,排除D项。故选A项。6、D【分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以来(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茶马古道主要在中国境内,连接了四川、云南、西藏地区,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D项正确;中国外贸主要对象是缅甸和越南等地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A项;唐宋时期有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贸易形式,而茶马古道是唐宋时期贸易的组成部分,主要活跃于西南地区,不属于主要贸易方式,排除B项;朝贡贸易体系是指政府允许外国使节在进贡的前提下,随所乘船舶、车马携带商货来中国进行贸易,而茶马古道是中国境内以茶叶和马匹为主要交易内容的商品贸易通道,不属于朝贡贸易的范畴,排除C项。故选D项。7、A【分析】【详解】

从材料“造就一个理想的健全的儿童”、“流浪儿童的挣扎与奋斗”、“为新中国造就一线曙光”等信息可知,电影希望通过塑造儿童的价值观来的去社会进步,故A正确;材料同有体现改善儿童的生存环境的想法,排除B;没有比较,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C;材料反映的并不是艺术的想象,排除D。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8、B【分析】【详解】

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是关于荷马史诗内容的描述,不能得出荷马史诗的地位,因此史实和推论逻辑不符,错误。三、材料分析题(共8题,共16分)9、略

【分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山西平遥古城与安徽古村落。第(1)题主要考查结合所学答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平遥古城属于明清时期汉族传统县城;徽州古村落属于明清时期传统乡村民居。

第(2)题旨在考查学生在相应的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答题的能力。由材料一中的信息“平遥古城城方三里;正是这一‘.礼’制等级的完整范本”;材料二中的信息“徽州古村落均以宗祠为中心”即可得出“礼制等级”的结论;由材料一中的信息“城里的古民居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材料二中的信息“聚族而居”即可得出“家族中心”的结论;由材料一中的信息“高耸古城中央的市楼能够‘揽山秀于东南,挹清流于西北’”、材料二中的信息“天井,可以采光通风”即可得出“天人合一”的结论。

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历史理论的认识。属于开放型的探究题。“保护”方面;可从保持整体原貌的角度思考作答;“开发”方面可从适度开发的角度思考作答。

【考点定位】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解析】(1)平遥古城:明清汉族传统县城。徽州古村落:明清传统乡村民居。

(2)特性:“礼制等级”:平遥城方三里的规模;徽州古村落的住家格局;“家族中心”:平遥民居是北方四合院,徽州古村落聚族而居;“天人合一”:平遥市楼“揽山秀”;“挹清流”,徽州古村落的天井采光通风。

(3)保护:保持整体原貌,体现历史感。开发:进行适度开发,体现协调性。10、略

【分析】【详解】

(1)封建礼制:根据材料中“紫禁城分‘前朝’与‘后廷’两部分”可知;尊卑有序,主次分明;根据“(紫禁城的)所有的建筑都是面向正南方”可知,国君“南面而王”的正统观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故宫建筑布局从整体上体现的是皇权至尊。传统哲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故宫建筑布局体现了阴阳五行学说。

(2)原则:根据材料中“紫禁城的千门万户,院藏的各种文物,以及宫殿与文物藏品后面曾发生过的人和事,种种秘辛内幕,宫廷的文化生活,是一个鲜活的统一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原则是真实性和完整性。价值:根据材料中“故宫藏品虽为清宫旧藏,但其中文物则包括了中国古代文化与艺术的各主要门类,而且反映了5000年的中华文明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故宫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化与艺术的宝贵资源,是认识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珍贵教科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典范,是认识明清历史的载体。【解析】(1)封建礼制:皇权至尊;尊卑有序;主次分明;国君“南面而王”的正统观念。传统哲学:阴阳五行学说。

(2)原则:真实性和完整性。

价值: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典范;认识明清历史的载体;研究我国古代文化与艺术的宝贵资源,认识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珍贵教科书。11、略

【分析】【详解】

(1)基本观点:根据“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并结合所学可知文化上的“一统”和政治上的“一统”是一致的,文化的“一统”是政治“一统”的根基。带来的影响主要是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特点:根据“一凡王公以下屋舍;不得施重拱;藻井及五色文采为饰”得出等级森严;根据“‘中庸’的观念体现在建筑平面作对称布置,布局上必须有一条庄重的南北中轴主线,起着中枢神经的作用”得出凸显“中庸”理念,注重中轴对称;根据“建筑‘以天为尊’并‘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得出体现“天人合一”;例子可举明清故宫、颐和园、平遥古城、大昭寺等。

(3)如果选择①,根据“以清末民初的服饰和婚姻礼俗变化为例加以说明”和所学知识可知,综合中西方服装特点的中山装成为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改良后的旗袍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一批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婚姻礼俗也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所以主要特征是中西合璧,土洋并存。如果选择②,根据“列举20世纪初社会习俗存在‘旧事物’的现象,并指出导致它发生‘异变’的外力因素”和所学知识可知,有包办婚姻;农村更多实行传统丧礼;缠足、跪拜作揖等现象依然存在。外力主要是列强的侵略,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外来文化的影响。【解析】(1)基本观点:文化上的“一统”和政治上的“一统”是一致的;文化的“一统”是政治“一统”的根基。

影响: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特点:等级森严;凸显“中庸”理念;注重中轴对称;体现“天人合一”;例举:明清故宫;颐和园、平遥古城、大昭寺。

(3)选择①:综合中西方服装特点的中山装成为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改良后的旗袍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一批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婚姻礼俗也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

主要特征: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选择②:包办婚姻;农村更多实行传统丧礼;缠足;跪拜作揖等现象依然存在。(从婚俗、丧葬、其他习俗三方面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外力:列强的侵略,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外来文化的影响。1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第(1)题;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总“精确的算术设计”“世界上最大”“重达625万吨的石块”“大多数从更远的地区获取”作答。

第(2)题第一问,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舟“发现了金字塔建设者的墓”“消失了的城市”作答;第二问可根据第一问的答案作答,最后得出有助于了解修建者的社会分工和生活状况的价值结论。【解析】(1)信息:设计恢宏;计算祯确;巨石采集;运输科学。

(2)新发现:金字塔修建者的墓地;修建者生活的城市遗址。价值:有助于了解修建者的社会分工和生活状况。13、略

【分析】【详解】

(1)表现:根据材料“文化高度繁荣;国力强盛,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的国家”和所学知识可知,佛学繁荣,促进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灿烂辉煌;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

(2)解释:根据材料中的东亚文化圈影响范围及传播的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东亚文化圈是以中国为中心、儒家学说占思想主导地位的文化圈。中华传统文化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华文化源源不断向外辐射和传播,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家在文字、思想、社会制度、律令、历法等方面,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在中华文化的基盘上,东亚各国也培育出了各自独特的文化。【解析】(1)表现:佛学繁荣;促进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灿烂辉煌;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

(2)东亚文化圈是以中国为中心、儒家学说占思想主导地位的文化圈。中华传统文化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华文化源源不断向外辐射和传播,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家在文字、思想、社会制度、律令、历法等方面,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在中华文化的基盘上,东亚各国也培育出了各自独特的文化。14、略

【分析】【分析】

(1)

根据所学;概括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的内容即可得出16-19世纪中期,主要是欧洲和非洲向美洲移民。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人口迁徙,大量欧洲人前往美洲。根据所学可得出西欧国家在美洲的殖民扩张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殖民者为弥补劳动力不足,从非洲劫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美国独立和北美地区的进一步开发。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后,大量中国人迁徙到美洲。19世纪初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

(2)

历史现象:根据“折射了19世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以来的历史”得出19世纪20年代;拉美各国基本实现民族独立。分析:根据所学可概括得出,欧洲殖民者长期压迫与剥削;拉美经济的一定发展;启蒙思想的传播推动拉美民族民主意识增长;法国大革命动摇殖民国家在拉美的统治;美国独立战争鼓舞拉美人民。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领导拉美人民进行斗争;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打击了西方侵略势力。其他言之有理即可。

【点睛】【解析】(1)16-19世纪中期;主要是欧洲和非洲向美洲移民。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人口迁徙,大量欧洲人前往美洲。西欧国家在美洲的殖民扩张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殖民者为弥补劳动力不足,从非洲劫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美国独立和北美地区的进一步开发。19世纪中期后,大量中国人迁徙到美洲。19世纪初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

(2)示例:历史现象1:19世纪20年代;拉美各国基本实现民族独立。

分析:欧洲殖民者长期压迫与剥削;拉美经济的一定发展;启蒙思想的传播推动拉美民族民主意识增长;法国大革命动摇殖民国家在拉美的统治;美国独立战争鼓舞拉美人民。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领导拉美人民进行斗争;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打击了西方侵略势力。

历史现象2: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国家政局动荡。

分析:拉美国家独立后继续盛行的大地产制;土地高度集中,大地主为自身的利益而争权夺利;拉美独立后,各国建立军事独裁统治/考迪罗政治;考迪罗政治严重阻碍了拉美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拉美人民需要继续进行民族民主革命。

历史现象3:美国对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侵略/开办公司;修建铁路。

分析:拉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低下;独立后经济发展停滞不前;英美在援助的幌子下加紧对拉美的经济侵略和资本输出;美国将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提出“门罗宣言”。大国的侵略制约了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损害了各国主权。

历史现象4: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国家出现了反抗外国资本的工人运动。

分析:大国对拉美的经济侵略阻碍了各国发展,外国企业剥削和压迫拉美工人。工人运动兴起打击了英美侵略势力。15、略

【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在整个欧亚大陆都出现了一种以东欧平原为中心,向海岸线辐射的民族大迁徙的运动(见下图)。印欧人的迁徙,冲击了所到之处的区域文明,促进了欧亚大陆古代文明的发展与变奏”及所学知识可知,印欧人可能起源于东欧平原,他们是游牧民族,驯养了马匹,制造了马拉战车。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整个迁徙过程延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他们凭借马和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或征服迁入地区的居民或与被征服者融合,分别形成和雅利安人,对整个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公元前1500年左右,印欧人迁移到印度河流域,形成雅利安人。雅利安人把马和铁等带到印度,陆续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种姓制度形成。佛教、阿拉伯数字等文化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印欧人迁移到伊朗高原,形成波斯人。波斯人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帝国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和税收系统,修建驿道,在波斯帝国的统治下,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印欧人迁移到小亚细亚地区,形成赫梯人。他们建立赫梯帝国,多次入侵两河流域,与埃及发生争霸战争。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后来这一技术逐渐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巴尔干地区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的希腊人。他们建立城邦制度,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发展出古代民主政体,在哲学、科学、文学、建筑和艺术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就;印欧人迁移到西北欧,形成日耳曼人。日耳曼人各支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于5世纪灭亡了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产生了西欧封建社会等等。【解析】示例。

A:公元前1500年左右;印欧人迁移到印度河流域,形成雅利安人。雅利安人把马和铁等带到印度,陆续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种姓制度形成。佛教;阿拉伯数字等文化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B:印欧人迁移到伊朗高原;形成波斯人。波斯人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帝国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和税收系统,修建驿道,在波斯帝国的统治下,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

C:印欧人迁移到小亚细亚地区;形成赫梯人。他们建立赫梯帝国,多次入侵两河流域,与埃及发生争霸战争。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后来这一技术逐渐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

D: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巴尔干地区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的希腊人。他们建立城邦制度,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发展出古代民主政体,在哲学;科学、文学、建筑和艺术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就。

E:印欧人迁移到西北欧,形成日耳曼人。日耳曼人各支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于5世纪灭亡了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产生了西欧封建社会。16、略

【分析】【详解】

(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的徽州。根据材料“白色粉墙;便于吸收水汽,保持墙体干燥”可知因地制宜;根据材料“而基于阻挡火势需要,修建了高出屋面的马头山墙”可知强调实用性(注重防水防火);根据材料“白墙黑瓦,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如诗如画”可知注重艺术性(美感)。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的徽州。根据材料“明清时期;徽商致富后”可知商品经济繁荣(徽商实力雄厚);根据材料“推崇‘儒仕’”可知科举制的推动;根据材料“通过乡规民约加强对社会治理,维护社会优良民俗”可知儒家思想强调伦理教化;根据材料“购置土地,修建祠堂,同时还修谱志书”可知重农抑商观念的影响;宗法观念浓厚。

(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的徽州。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发掘、保护、创新和宣传等角度分析,可知立足于人文环境和地理区位,发掘村落民俗文化;从实际出发,保护村落民俗文化;注重村落民俗文化的创新;借助乡贤力量来宣扬和传播村落民俗文化。【解析】(1)理念:因地制宜;强调实用性(注重防水防火)注重艺术性(美感)。

(2)原因:商品经济繁荣(徽商实力雄厚)科举制的推动;儒家思想强调伦理教化;重农抑商观念的影响;宗法观念浓厚。

(3)立足于人文环境和地理区位,发掘村落民俗文化;从实际出发,保护村落民俗文化;注重村落民俗文化的创新;借助乡贤力量来宣扬和传播村落民俗文化。四、论述题(共4题,共32分)17、略

【分析】【详解】

首先,根据题目要求,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如根据“东汉画像石”“(刻画了)孔子带领他的弟子问礼于老子”“孔子躬身向老子行礼,大雁是孔子送给老子的见面礼。老子拄曲杖相迎,躬身还礼”等,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可得出“孔子和老子两位先贤躬身互拜、以雁为礼的谦敬之姿,是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写照”这一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对所获信息的核心、宣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及其时代价值进行分析,展开阐释,如孔子问礼于老子的画像石,反映了儒家所提倡的虚心好学之风,宣扬了谦虛好学、尊老敬贤的美德与精神,是儒、道两派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的历史见证,体现了先秦时期诸子思想彼此吸收、融合,儒道两家在两汉时期交流融合,共同成为汉代人民的精神信仰,东汉的这一画像石反映了两种思想的交流与融合,为的则是铭记和传承等;解题过程中注意提取信息有效,表述成文,论据准确,逻辑清晰。【解析】示例1:孔子和老子两位先贤躬身互拜;以雁为礼的谦敬之姿;是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写照。孔子问礼于老子,是儒家所提倡的虚心好学之风的反映。画像石宣扬的是儒家学派谦虛好学、尊老敬贤的美德与精神。画像石也是儒、道两派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的历史见证。儒、道两家虽有不同的思想主张,但在先秦时期就彼此吸收、融合,并不互相排斥;儒道两家在两汉时期交流融合,共同成为汉代人民的精神信仰。汉代人将二位先圣躬身互拜的场景刻在砖石之上,反映的是两种思想的交流与融合,为的则是铭记和传承。

示例2:孔子和老子两位先贤躬身互拜、以雁为礼的谦敬之姿,是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写照子问礼于老子,是儒家所提倡的虚心好学之风的反映。画像石宣扬的是儒家学派谦虚好学、尊老敬贤的美徳与精神。自汉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逐渐占据统治地位。画像石也是两汉时期儒学兴盛的真实写照。“孔子问礼于老子”作为历史典故勃刻于石,一方面反映了汉人对于儒学的崇敬与虔诚,另一方面用以垂教后世,希望子孙后代铭记传承先贤的道德操守,将儒家思想发扬光大。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题干中提供了三幅图片,图1是古代中国的张骞第一次通西域的往返路线,图2是近代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图3是19世纪末英国在海外进行殖民掠夺和贸易交流的图片。题干的要求是任选两幅图片,提炼一个主题:如果选择图1和图2,我们可以把主题定位为“交通线路的开辟,推动人类文明的交流与联系”,如果选择图1和图3,我们可以把主题定位为“中西方选择了不同对外贸易方式”,如果选择图2和图3,我们可以把主题定位为“世界经济发展走向一体化、整体化”。在具体论述的时候,要着重分析所选择的两幅图片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在此基础之上,还要进一步分析二者的相同点或者不同点;在结尾之处,要做一个小结,来照应论题,使得结构更加完整。【解析】示例一:

选择:图1和图2

主题:交通线路的开辟;推动人类文明的交流与联系。

说明:汉代张骞通西域;由此开辟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连接中国和中亚;西亚地区、南亚地区,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先进的丝织品、造纸术逐渐向外传播,推动欧洲、印度的发展。同时西域的葡萄、苜蓿等农作物品种,印度的佛教等传入中原地区,影响中国文化。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第一次把世界各大洲连为一个整体。人类文明联系进一步加强,欧洲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思想文化逐渐渗透到亚非拉地区。美洲的高产农作物、玉米、马铃薯等传播到世界各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总之;交通线路的开辟成为联结各民族各地区的纽带,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有力地推动了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与发展。

示例二:

选择:图2和图3

主题:世界经济发展走向一体化;整体化。

说明:16世纪初;麦哲伦等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第一次把世界各大洲连为一个整体,欧洲的殖民扩张;殖民掠夺登上历史舞台,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19世纪末,在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以英国为主的西方国家以廉价的商品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使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成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输出场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工业革命带来交通运输业的革命,轮船等交通工具先后发明,远洋运输公司大量出现,不仅促进国际间人口和资本流动,还促进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不断加强。

总之;新航路开辟以后,在西方国家的殖民征服;殖民掠夺下,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经济逐渐走向一体化、整体化。

示例三:

选择:图1和图3

主题:中西方选择了不同对外贸易方式。

说明:中国古代以和平友好的方式展开对外贸易。丝绸之路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不仅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也是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自从张骞通西域之后,中国同中亚和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中国的丝;绸、绫、绢等丝织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西域的玉石、汗血马、石榴等货物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这种友好贸易对各国人民都是有益的。西方对外贸易以侵略掠夺为主要方式。在两次工业革命的刺激下,西方国家对外推行“炮舰政策”,强制推行自由贸易,用坚船利炮打开其他国家的大门,迫使全世界为西方开放市场。如鸦片战争,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等。同时西方国家通过不平等贸易、欺诈贸易,在亚非拉地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使亚非拉经济成为西方经济的附庸。掠夺贸易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却导致亚非拉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总之,由于社会性质和时代特征的不同,东西方对外贸易采取了和平或侵略方式,带来了不同的后果。(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得分)19、略

【分析】【详解】

(1)内涵:据材料“克明俊德;以亲九族”可知,尧倡导发扬大德,使家族和睦;据材料“九族既睦,平章百姓”可知,在家族和睦基础上进而社会和谐;据材料“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可知,社会和谐进而到邦国和谐;最终实现天下民众友好和睦。

阐述:据所学可知;史伯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命题。“和”是指事物多样性的统一,“同”是指无差别性的单一事物。(认为不同事物之间彼此配合达到平衡,才能产生新事物)

(2)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题例:“立足中国‘和’文化构建世界和平”

阐述: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中华文明主张“以和为贵”“协和万邦”,崇尚社会和谐;当今世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但今天的世界并不安宁,和平与发展遭遇严重挑战;近代中国饱受战争之苦,特别珍爱和平;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革开放以来,积极推进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支持并践行多边主义,大力推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就世界和平发展的诸多议题提出中国方案,在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积极探索解决办法,维护正义和世界稳定;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持久的全球性的世界和平等角度阐述。【解析】(1)内涵:发扬大德,使家族和睦;进而社会和谐;再到邦国和谐;最终实现天下民众友好和睦。

阐述: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