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华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华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华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华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华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华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43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共8题,共16分)1、防范触电事故最重要的是要有安全用电意识,下列有关安全用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现有人触电后,应立即用手把他打开B.家用电器或电线着火时,应迅速用水来灭火C.更换灯泡、搬动用电器前,应断开电源开关D.在照明电路中,电灯的开关应接在零线和灯泡之间2、根据氧气容易跟其他物质发生缓慢氧化,并放出热量而加以利用的是()A.氧气通入炼钢炉内加速冶炼B.登山运动员的供氧C.产生氧炔焰用以焊接和切割金属D.制造液氧炸弹开山采矿3、氨碱法生产纯碱的反应原理之一是2NaHCO3Na2CO3+H2O+CO2↑,某同学从该化学方程式中得出以下信息:①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②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③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分子总数都没有变化;④反应的速度比较慢;⑤碳酸氢钠受热能分解.其中正确的信息是()A.①④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4、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在()A.叶片B.树皮C.花瓣D.根尖5、“失去雏鸟的红雀喂养金鱼”和“小鼠学走迷宫获取食物”,从行为获得的方式看分别属于()A.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B.学习行为、学习行为C.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D.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6、下列反射活动中,与“阅读文学作品时,随故事情节滑然泪下”相同的是()A.聋哑人打手势B.鹦鹉学舌C.望梅止渴D.宠物狗算算术7、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A.瓦特B.伏特C.焦耳D.安培8、关于人的呼吸过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吸气使肺泡收缩,肺内气压减小B.吸气使肺泡扩张,肺内气压减小C.呼气使肺泡扩张,肺内气压增大D.呼气使肺泡扩张,肺内气压减小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9、某5克物质(不含结晶水)溶于10克水中,得12克溶液,则溶液中溶质为____克.10、如图所示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

(2)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用____的方法提纯A;

(3)将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____(填“升温”或“降温”)的方法;

(4)t1℃时,A,C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____(填“可能”或“一定”)相同.

11、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克.

(2)当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吋,通常可采用____的方法提纯A物质.

(3)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后(升温过程中溶剂的质量不变),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填字母).

12、如图有关电与磁现象的图示中,与发电机工作原理相同的是____;丙图通电嫘线管的左端为____极.

13、用“>”“<”“=”填空。

(1)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____100mL

(2)50℃时熟石灰的溶解度____20℃时熟石灰的溶解度。

(3)20℃时40g氯化钠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形成溶液的质量____140g.(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4)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则20℃时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31.6%.14、叶片的结构由____、____和____三部分组成。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5、水果存久了重量会减轻,是因为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有机物。16、农民给植物松土是为了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17、把萌发的种子放在保温瓶中几小时后,保温瓶中的温度较原来降低了18、柳树重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柳树从水中吸收氧气,把氧气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19、蔬菜大棚内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增加产量。20、为了充分利用阳光,每块土地种植的农作物越多越好。评卷人得分四、作图题(共4题,共16分)21、如图,晓宇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过程中,小车从斜面顶端A处运动到木板C处停下来。请画出小车运动到B处时所受的各个力的示意图。22、图中足球重4.25N,试画出这个足球受到的力的图示(不考虑空气阻力)。23、左图说明是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之一;请用笔划线代表导线将右图中的电路元件正确的连入电路。

24、如图所示,请用笔画代替导线,将图中元件接入家庭电路中,要求:

①同时闭合声控开关和光控开关电灯才能亮;

②三孔插座单独接入。评卷人得分五、解答题(共1题,共5分)25、如图所示的元件,在不移动元件位置,组成串联电路,且S控制L1和L2.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8题,共16分)1、C【分析】【解答】A.发现有人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进行施救,若立即用手把他打开,容易使施救者也触电,故A错误;

B家用电器或电线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再进行灭火,若用水来直接灭火,容易引发触电,故B错误;

C更换灯泡.搬动用电器前;应断开电源开关,以防止人接触用电器时触电,故C正确;

D在照明电路中;电灯的开关应接在火线和灯泡之间,这样断开开关时,灯泡处才不会有电,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发现有人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进行施救;(2)家用电器或电线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再进行灭火;(3)更换灯泡.搬动用电器前,应断开电源开关,以防止触电;(4)在照明电路中,电灯的开关应接在火线和灯泡之间.2、B【分析】【解答】A.氧气鼓入炼钢炉中的过程发生的是剧烈的氧化反应;该选项错误;B.登山运动员的供氧的过程利用了人体内的供能物质和氧气发生缓慢氧化放出热量,从而供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该选项正确;C.氧炔焰用于焊接或切割金属的过程发生的是剧烈的氧化反应,该选项错误;D.制造液氧炸药开山采矿的过程发生的是剧烈的氧化反应,该选项错误.。

【分析】该题考查缓慢氧化与剧烈氧化的区别,缓慢氧化是不易觉察的氧化反应。3、D【分析】【解答】该反应是分解反应;反应前后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故①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没有改变,而分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故②正确,③不正确;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判断反应速率,故④不正确;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碳酸氢钠受热能分解,故⑤正确.

故选D.

【分析】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4、D【分析】【解答】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是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植物移栽后;往往会出现萎蔫的现象的原因。移栽幼苗时,要尽量带土坨的主要原因。所以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

【分析】本题本要考查根的吸收功能,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5、C【分析】【解答】:“失去雏鸟的红雀喂养金鱼”;是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因此属于先天性行为;“小鼠学走迷宫获取食物”,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行为,因此属于学习行为.

故选:C.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6、A【分析】【解答】解:A;聋哑人打手势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参与形成的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A正确.

BCD;宠物狗做算术题、鹦鹉学舌、望梅止渴都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复杂反射;没有语言中枢的参与,BCD错误.

故选:A

【分析】(1)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出生后通过学习获得的,复杂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简单的,不学就会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

(2)“阅读文学作品时,随故事情节滑然泪下”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参与形成的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7、D【分析】【分析】电流的国际单位是安培;这是为了纪念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安培而命名的.

【解答】解:瓦特是功率的国际单位;伏特是电压的国际单位,焦耳是功和能的国际单位,安培是电流的国际单位.

故选D.8、B【分析】【分析】知道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减小时;压强增大;体积增大时、压强减小.

【解答】解:当我们吸气时;胸部扩张,胸内肺泡跟着扩张,于是肺的容积增大,肺内空气压强减小,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大气压将新鲜空气经鼻腔;气管压入肺中,故A错误,B正确;

当我们呼气时;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胸内肺泡跟着收缩,于是肺的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将气肺内气体呼出,故CD错误.

故选B.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9、2【分析】【解答】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为12克,溶剂的质量为10克,所以溶质的质量为12克-10克=2克.

【分析】根据溶质的质量+溶剂质量=溶液的质量计算,同时注意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10、C>B>A降温结晶升温可能【分析】【解答】(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故答案为:C>B>A;

(2)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因为A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比较大;故答案为:降温结晶;

(3)将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因为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答案为:升温;

(4)t1℃时;A,C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可能相同,故答案为:可能.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因为A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比较大;将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因为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t1℃时,A,C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可能相同.11、25降温结晶B>C>A【分析】【解答】(1)据图可以看出,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故填:25;

(2)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大;当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吋,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物质,故填:降温结晶;

(3)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后,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溶液组成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与t1℃相同;且是B大于A,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会析出固体,据图可以看出,C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故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C>A,故填:B>C>A.

【分析】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交点表示在同一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可以比较同一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根据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确定析出晶体的方法,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进行比较即可.12、乙S(或南)【分析】【解答】解:(1)图甲中有电源;所以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是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图乙中没有电源,所以是闭合电路的线圈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线圈中就会产生电流,是电磁感应现象,属于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2)电流从螺线管的左端流入;右端流出,根据螺线管的线圈绕向,再利用安培定则即可确定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左端为S极.

故答案为:乙;S(或南).

【分析】(1)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即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即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

(2)利用图示的线圈绕向和电流方向,根据安培定则即可确定螺线管的左端的极性.13、<<<<【分析】【解答】(1)分子间有间隔;所以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

(2)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3)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所以40g氯化钠加入100g水中,只能溶解36g氯化钠;

(4)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用溶解度表示,所以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小于31.6%.

故答案为:

(1)<;

(2)<;

(3)<;

(4)<.

【分析】分子间有间隔,所以将两种溶液混合时,所得溶液的体积,小于两溶液体积之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溶液中增加溶剂时,所加的溶质不一定全部溶解.14、表皮叶肉叶脉【分析】【解答】根据植物的生理构造可知叶片的结构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

【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的生理构造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5、A【分析】【解答】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植物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水果存久了,水果进行长时间的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有机物,导致重量会减轻。因此水果存久了重量会减轻,是因为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有机物。所以题干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呼吸作用是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上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呼吸作用反应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16、A【分析】【解答】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要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农民给植物松土,是为了让根部能够得到更多的氧气,促进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要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17、B【分析】【解答】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同时一部分能量是以热的形式散失,所以瓶内的温度会升。故此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生物细胞利用氧将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在生物体的线粒体中进行的。18、B【分析】【解答】土的重量只减少了很少一部分;说明植物的生活还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但量很少;只浇灌纯净的水5年后,被柳树吸收后大部分(99%)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一部分作为了光合作用的原料。而柳树苗从空气中吸收的氧气是用来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的,会使重量减轻;而柳树苗能不断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等有机物,积累在柳树的体内,是柳树增重的主要原因。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19、A【分析】【解答】在温室中种植蔬菜;要使蔬菜产量得到提高,就要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的效率,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所以,蔬菜大棚内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就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就多,因此可以增加产量。所以题干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20、B【分析】【解答】合理密植是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种植农作物时;如果过稀,使阳光照到地面,造成浪费,会减产;如果过密,植物叶片互相遮挡,不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也会减产。因此种植农作物时应合理密植不是越密越好。

【分析】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上;栽种作物或树木时密度要适当,行株距要合理。一般以每亩株数(或穴数)表示。株距;行距要多少才算合理,必须根据自然条件、作物的种类、品种特性、以及耕作施肥和其他栽培技术水平而定。

故答案为:错误。四、作图题(共4题,共16分)21、【分析】【分析】先判断小车在B处受到哪些力的作用;然后根据力的示意图做出解答,需要注意的是相等的力,线段的长度必须相等.此题考查的是力的示意图,需要注意的是:在同一个图中,线段的长度表示了力的大小.【解答】解:小车受到了竖直方向上的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小车在竖直方向上保持静止,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