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4年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4年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4年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4年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419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浮游植物A比浮游植物B对N、P的吸收能力强,沉水植物C比浮游植物A对N、P的吸收能力强。某环保部门欲选用其中两种植物投放到当地N、P较高的水体,以净化水体。应选用投放的的两种植物及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是A.浮游植物A和沉水植物C群落的种间关系类型不变B.浮游植物A和沉水植物C食物链的营养级数将增加C.浮游植物A和浮游植物B群落的垂直结构保持不变D.浮游植物A和浮游植物B群落的能量流动方向改变2、如图表示2011-2018年间某种群数量变化的柱形图,图中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某一年的种群数量一年前的种群数量)/一年前的种群数量表示出生率B.由表中数据可知,2016~2018年,该种群的数量持续下降C.根据图中数据不能确定相应环境下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该图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一种概念模型3、研究发现,火山活动驱使了野火事件强度的增加。野火事件在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对植被的干扰和影响到达顶峰,在短时间内快速摧毁了原有的陆地植被系统,促进了我国西南地区植被系统从热带雨林到滨海草地的演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火山岩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滨海草地最终一定会演替成热带雨林C.热带雨林的恢复力稳定性比滨海草地高D.热带雨林的营养结构比滨海草地更复杂4、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植物种类单位水体N吸收量/(g·m-2)单位水体P吸收量/(g·m-2)浮水植物a22.301.70浮水植物b8.510.72沉水植物c14.612.22A.水体中的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之间构成竞争关系B.植物a、c降低水体中N、P含量的效果较佳C.投放植物后,该水体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保持不变D.投放植物后,不会改变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5、下列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花园里全部的毛毛虫B.一个桔子上的青霉菌C.一个菜市场里全部的鲤鱼D.一片草场上全部的菊花6、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树造林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B.全球气候变暖可减缓永冻土融化C.全球气候变暖不会影响农业生产D.大气中CO2减少导致全球气候变暖7、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的轻度污染后,通过自我调节和净化作用,一段时间后能够消除污染,在消除污染的早期阶段,将依次发生下列变化()

①藻类大量繁殖②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

③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④NH4+等无机盐离子浓度增加A.①③②④B.②③④①C.②④③①D.④①②③8、丹顶鹤栖息于开阔的平原、沼泽、湖泊等地。每年的4月~4月中旬到达东北繁殖地,11月~11月中旬到达江苏盐城越冬地。下列对丹顶鹤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调查其种群数量时,若所做的标记容易脱落,则可能会造成调查值偏大B.对盐城的丹顶鹤年龄结构进行调查可以预测繁殖地丹顶鹤的种群密度C.直接影响11月份盐城丹顶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D.气温升高导致11月份盐城丹顶鹤数量减少,属于非生物因素的影响9、治理被污染的水体,科研人员通过引进河水、引种植物(A区域挺水植物芦苇,B、C区域沉水植物伊乐藻、苦草)等措施,建成了城市湿地景观公园,图中箭头代表水流方向。一段时间后,污染的水体环境明显改善。芦苇生长快,能大量吸收污水中N、P等营养物质,同时对汞等重金属及其他有害物质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区域选择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且兼顾各种生物的数量,这体现协调原理B.B.C区域选择植物搭配时,除景观环境外,还需考虑与本土物种的种间关系C.与进水口水样相比,出水口水样中N、P含量下降、有毒物质减少、溶解氧上升D.对于芦苇的后期处理应该将芦苇秸秆就地掩埋后还田,以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10、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图乙;丙、丁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中,b点时和d点时都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B.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C.图丙可表示该地块上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D.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11、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相对封闭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结构,结果如下表。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年龄0+1+2+3+4+5+6+7+8+9+10+11+≥12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A.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B.根据表中数据推测该鱼种群数量一段时间内将保持稳定C.该鱼种群数量变化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D.适度捕捞大鱼,该鱼种群年龄结构将变为衰退型12、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K值可能不同B.达到K值后,种群的数量将不再变化C.种群增长的全过程不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通常呈“S”型13、下表为某研究院收集到的某自然湖泊中几种生物的食物关系(“√”表示存在食物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捕食者被捕食者绿藻螺蛳水草鲫鱼轮虫轮虫螺蛳√√鲫鱼√√√√轮虫√

A.该生态系统共有6条食物链,其中鲫鱼共占2个营养级B.上述几种生物所构成的食物网就是该生态系统的结构C.一般来说,生产者数量增加,食物网中其他物种数量均会增加D.该湖泊的食物网越复杂,则该湖泊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可能就越强14、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能量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食物的摄入量,f表示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

A.图中b表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B.图中e表示生物体内储存的有机物中的能量C.图中d蕴含的能量均未被第二营养级同化D.畜牧业中,与放养相比,圈养可提高图中c/b的值15、如图为美国大雾山不同垂直高度上七种昆虫的分布曲线,其中a、c、f、g是叶蝉,b、d是啮虫,e是芫菁。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图中显示出群落具有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B.不同种的昆虫只在一定的垂直高度范围内存活,可能与其食物来源有关C.图示表明群落的空间结构为随机分布D.同一垂直高度上分布的昆虫之间无竞争关系16、下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鱼类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d/a×100%是鱼类的能量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效率B.鱼类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大部分通过甲途径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鱼类的同化量,属于鱼的上一营养级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循环往复、逐级递减的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7、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______,又称K值。18、______________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19、演替的类型包括:初生演替和_______。

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次生演替:指在原油植被虽然已不存在,但原有的_______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者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20、______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_______的基础。21、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_______(例如建立_______)和_______(例如建立_______)两大类。此外,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利用_______对濒危物种的_______进行保护,也是对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措施。22、生态农业工程。

生态农业以______为主导思想,促进物质在系统内________________,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3题,共21分)23、空心莲子草是恶性入侵杂草;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科研人员对该入侵植物开展了相关研究。

(1)空心莲子草是水陆两栖草本植物(图1);科研人员调查了空心莲子草入侵样地群落物种丰富度,结果如图2所示。

由结果可知;空心莲子草入侵会导致物种丰富度________,进而改变群落的________方向。

(2)空心莲子草主要通过节部生根形成不定根(图1)迅速繁殖;在种间________过程中占据优势。科研人员推测空心莲子草还可能通过释放化学物质毒害本土物种,为此开展了实验研究,其结果如图3所示。

与用_______处理的对照组相比;随空心莲子草(地上部和根系)浸提液浓度升高,三种牧草种子细胞膜损伤率增大,进而________种子的萌发。以上实验是否可以证明推测,如果可以,请说出理由;如果不可以,请补充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空心莲子草由于繁殖能力强;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________(写出一个)等原因;会取代本地优势种从而造成生态危机。

(4)科研人员提出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治理空心莲子草的入侵,请你写出一条可行性方案。__________24、某生物小组的同学在做“光线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时;设计了一组实验:在纸盒内均匀地铺上潮湿的泥土,一边用书遮住,另一边不用书遮住(如下图)。同时放2只鼠妇在纸盒中央,观察鼠妇的活动。

(1)该实验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

(2)作出假设:_________

(3)若要获得比较准确的实验结果;请指出实验中的两处不足并加以改正。

①不足: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

②不足: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

(4)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出现矛盾,下列哪种做法是错误的?()。A.修改假设B.修改实验数据C.重新进行实验D.进一步查找相关资料(5)实验结束后,我们应当怎样处理鼠妇?__________。25、图1表示两种类型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2是某生态学家对某湖泊中鲫鱼和鲤鱼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监测结果(λ表示当年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一个生物小组对一支试管中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统计后绘制成的曲线如图1中的甲曲线所示,在统计酵母菌数量时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法。将酵母菌数量的变化绘制成这种曲线,这种研究方法属于构建______模型。在a点之后引起酵母菌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可能是______(至少说出两种原因)。

(2)图2中鲫鱼种群在t3后种群数量变化类似于图1中____曲线的增长类型,鲤鱼种群在t3时的数量____(填“>”“<”或“=”)t2时的数量。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3题,共9分)26、南极磷虾广泛分布在南极海域;它们主要摄食海水表层的浮游植物,同时也是部分鱼类;企鹅、海鸟、鲸、海豹等生物的饵料,在南极生态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1)南极海域中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南极磷虾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长期捕食磷虾的生物中,蓝鲸长有密集的鲸须,食蟹海豹的牙齿具有复杂缺刻;能够彼此交合,这些过滤结构为捕食成群的南极磷虾提供了方便,体现了生物体的_________相适应的特点。

(2)蓝鲸是南极海域捕食磷虾量最大的生物。当极昼来临;蓝鲸在南极海域聚集,它们潜入一定深度捕食,回到水面排泄,鲸粪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铁等,这种行为加快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对缺乏矿质元素的极地表层水域非常重要。此时,表层水体中浮游植物爆发性生长,其原因是_________(写出2点)。

(3)据调查;磷虾的数量已经连续数十年呈下降趋势,具体原因还不十分确定。图所示为最近100年蓝鲸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你认为这种变化会使南极磷虾种群数量增加;减少,还是无法确定?请阐述你的理由。________

(4)虽然南极磷虾资源蕴藏量巨大,但人类开发利用仍然需要十分谨慎。若想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应采取怎样的措施?________27、为治理生活污水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某地用芦苇;凤眼莲、藻类植物(轮叶黑藻)、鱼、浮游动物、细菌、真菌等构建的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如图1所示),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请回答下列问题:

(1)凤眼莲能分泌对藻类繁殖具有抑制作用的物质,凤眼莲通过传递______信息藻类形成___的种间关系。通过放养鱼苗、水禽等动物,种植莲藕、芦苇等水生植物,可增加湿地生态系统的___稳定性。

(2)该湿地的植物有挺水植物、浮游植物、沉水植物等,湿地植物的这种分布体现了群落的_____结构。湿地中能分解污水中有机物的细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向水体中通入空气能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原因是__________。

(3)图2是该湿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其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有_____,若蝌蚪从水蚤和植物中同化的能量比例相同,则流入蝌蚪的能量每增加10KJ,按能量传递效率为20%计算,需要消耗植物同化的能量为_____KJ。28、某地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林地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演替阶段群落类型植物种类数/种草本植物灌木乔木灌木乔木1草丛36202针叶林581623针阔叶混交林6727194常绿阔叶林1103018

(1)该林地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__演替,对第3演替阶段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可以采用________法对植物丰富度进行调查。

(2)研究群落的_________,需要调查不同物种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情况,影响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_____,调查发现群落中生活的不同鸟类的觅食生境相对稳定,这说明_______,其意义及产生的原因是_____。

(3)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由上述群落组成的生态系统中抵抗力最强的是______生态系统,判断依据是_______。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除了控制干扰强度外,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A【分析】【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浮游植物A比浮游植物B对N;P的吸收能力强,沉水植物C比浮游植物A对N、P的吸收能力强,因此在N、P含量较高的水体中选择浮游植物A和沉水植物C有利于对水体的净化。

【详解】

三种植物中;浮游植物B对N;P的吸收能力最弱,故不选做投放的植物。浮游植物A和沉水植物C在生态系统均为生产者,投放浮游植物A和沉水植物C食物链的营养级数不增加,群落的种间关系类型不变。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2、C【分析】【分析】

题意分析,λ=某一年的种群数量/一年前的种群数量,λ=1,种群数量不变,λ>1种群数量增加,λ<1种群数量减少。图中2011~2013年时λ=2;且维持稳定,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2013~2016年时λ继续增大,种群数量继续增加;在2016~2018年时λ下降,但是大于1,种群数量持续增加。

【详解】

A、某一年的种群数量一年前的种群数量不一定能表示某一年的出生个体数(可能存在死亡);所以所得该比率不能表示出生率,A错误;

B;据表分析可知;2016~2018年,λ一直大于1,所以种群数量不断地增加,B错误;

C;环境容纳量指在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图中λ一直大于1,因此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不能确定相应环境下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正确;

D;概念模型是指以文字表述来抽象概括出事物本质特征的模型;该图是数学模型,D错误。

故选C。3、D【分析】【分析】

1;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

2;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

3;群落的结构:(1)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主要受阳光的影响);(2)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详解】

A;在火山岩上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

B;滨海草地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能演替为森林;但不一定会演替成热带雨林,B错误;

CD;热带雨林的营养结构比滨海草地更复杂;因此其抵抗力稳定性比滨海草地高,但恢复力稳定性比滨海草地低,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睛】4、C【分析】【分析】

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物种丰富度越高的生态系统;其稳定性越高。

表格分析:由表格数据可知;浮水植物a和c,其单位水体面积N吸收量和P的吸收量都相对较高,有利于净化水体。

【详解】

A;生活在同一水体中的植物由于光合作用而互相争夺阳光;据此可知,水体中的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之间构成竞争关系,A正确;

B;浮水植物a和c;其单位水体面积N吸收量和P的吸收量都相对较高,因而有利于净化水体,B正确;

C;投放植物后;由于环境的改变,该水体中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会发生改变,C错误;

D;投放的植物是当地原有的植物;因此,尽管投放植物也不会改变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D正确。

故选C。

【点睛】5、B【分析】【分析】

种群:生活在同一地点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且符合种群的特征。

【详解】

A;一个花园里全部的毛毛虫;包含多个物种,是多个种群,A错误;

B;生活在一个桔子上的青霉菌是一个种群;B正确;

C;一个菜市场里全部的鲤鱼;包含多个物种,是多个种群,C错误;

D;一片草场上全部的菊花;包含多个物种,是多个种群,D错误。

故选B。6、A【分析】【分析】

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的影响:①使农业生产能力下降;②北方干燥地区将会进一步变干;③预测2030年海平面将会上升20cm;我国沿海盐场和养殖场将基本被淹没或破坏;④有些树种的分布区将发生变化,产量也会下降;⑤永冻土将会融化,造成广大区域内冻土公路;铁路和民用建筑的破坏。

【详解】

植树造林增加了对CO2的吸收,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A正确;全球气候变暖,永冻土将会融化,造成广大区域内冻土公路、铁路和民用建筑的破坏,B错误;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农业生产能力下降,C错误;大气中CO2的增加会通过温室效应影响地球的热平衡;导致全球变暖,D错误。故选A。

【点睛】

识记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B【分析】【分析】

1;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2;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负反馈调节。

【详解】

河流受到有机物轻度污染后,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需氧型细菌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导致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产生了大量无机物,NH4+等无机盐离子浓度增加;藻类利用河流中的无机物大量繁殖,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故以此发生的变化是②③④①,B正确。

故选B。8、C【分析】【分析】

1;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因此,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因此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

2;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还有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等。

【详解】

A;对丹顶鹤一般用标记重捕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根据“标记数/种群数量=重捕时标记数/重捕总数”这个公式,如果调查期间标志物脱落,会导致种群数量偏大,即种群密度偏大,A正确;

B;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密度大小;B正确;

C;根据题意;丹顶鹤是候鸟,11月份迁入盐城,则直接影响11月份盐城丹顶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迁入率,C错误;

D;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气温属于非生物因素的影响,D正确。

故选C。9、D【分析】【分析】

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

(1)自生:由生物组分而产生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就是系统的自生。要求:有效的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创造有益于生物组分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它们形成互利共存关系的条件。

(2)循环:指在生态工程中促进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化;既保证各个环节的物质迁移顺畅,也保证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率较高。即保证物质循环再生。

(3)协调:即需要考虑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等问题。要求:处理好协调问题;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

(4)整体:树立整体观;遵循整体原理。

【详解】

A;协调原理即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等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故不同区域选择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同时还应兼顾各种生物的数量,这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协调原理,A正确;

B;选择植物搭配时;除景观环境外,还需要考虑对本地环境的适应性,对N、P等元素的吸收能力,与本土物种的种间关系等,即充分考虑生态工程的协调、自生等原理,B正确;

C;该湿地公园对引进的河水有净化作用;植物吸收水中氮、磷,因此出水口水样中总氮磷含量下降、浮游生物数量减少、有毒物质减少、溶解氧上升,C正确;

D;本处理的目的是降低水体中的N、P元素和重金属物质;芦苇对上述物质有较好的吸收效果,而输出才能真正降低本生态系统中过量的N、P等元素,才能避免重金属的再次污染,因此后期对芦苇的处理是收割后输出加工处理,D错误。

故选D。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10、A:B:C:D【分析】【分析】

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群落的垂直结构: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原因: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表现:大多群落生物呈集群分布或镶嵌分布。

【详解】

A、图甲中,b点和d点时都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A正确;

B、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最终趋于稳定,因此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B正确;

C、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减弱,因此图丙可表示该地块上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C正确;

D、群落演替过程中存在“优势取代”现象,因此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D正确。

故选ABCD。11、A:B【分析】【分析】

种群的年龄组成:(1)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2)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数目接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3)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详解】

A、对于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较大的生物,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A正确;

B、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大致可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即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塑,由题表可知,处于幼年期的个体数为(条),处于成年期的个体数为(条),处于老年期的个体数为(条),因此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均为由此可推断该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种群数量一段时间内将保持稳定,B正确;

C、该鱼种群数量变化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C错误;

D、适度捕捞大鱼后,幼鱼所占比例明显增加,该鱼种群年龄结构将变为增长型,D错误。

故选AB。12、A:D【分析】【分析】

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

【详解】

A;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由于生存环境不同,K值可能不同,A正确;

B;达到K值后;若种群的生存环境发生改变,则数量可能会发生变化,B错误;

C;S型增长曲线的出现与时间、食物、生活条件、种群密度、天敌等诸多因素有关;C错误;

D;由于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种群数量最终呈现“S”型曲线,D正确。

故选A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S型曲线的种群数量变化,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13、C: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详解】

A;由表中信息可以写出5条食物链:根据表中信息可写出5条食物链;即绿藻→螺蛳→鲫鱼、绿藻→鲫鱼、绿藻→轮虫→鲫鱼、水草→螺蛳→鲫鱼、水草→鲫鱼,鲫鱼占第二、第三两个营养级,A错误;

B;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B错误;

C;一般来说;生产者数量增加,捕食者的食物来源丰富,食物网中其他物种数量均会增加,C正确;

D;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一般就越强,D正确。

故选CD。14、A:D【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摄入的能量;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e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f表示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详解】

A、根据分析,b表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A正确;

B;e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B错误;

C;d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能量(粪便中能量)未被该营养级生物同化,第二营养级流入分解者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是被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错误;

D、图中a表示该营养级摄入的能量,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所以圈养与放养相比,c值增大,可提高c/b的比值;D正确。

故选AD。15、A:C:D【分析】【分析】

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且其中的动植物的种类也不同;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分层现象,植物是由于阳光决定的,动物是由食物和栖息地决定的,因此,美国大雾山不同垂直高度上七种昆虫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详解】

A;同垂直高度种群分布不同;体现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

B;不同种的昆虫只在一定的垂直高度范围内存活;可能与其食物来源有关,B正确;

C;随机分布是指种群的空间特征而不是群落的空间特征;C错误;

D;同一垂直高度上的昆虫种类和数量不同;它们之间为了争夺资源会有竞争,D错误。

故选ACD。16、A:D【分析】【分析】

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包括粪便量和同化量;同化量的去向包括呼吸散失的热量;遗体残骸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最高营养级除外)和自身生长发育的能量。

【详解】

A;传递效率=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d是摄入量,故d/a×100%不是鱼类的能量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效率,A错误;

B;鱼类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大部分通过甲途径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小部分合成ATP,B正确;

C;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鱼类的同化量;属于鱼的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C正确;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D错误。

故选AD。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7、略

【分析】【分析】

如果某种群处于有限的自然环境中;种群数量增长会呈“S”型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详解】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解析】环境容纳量18、略

【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河流的自净能力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详解】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点睛】【解析】负反馈调节19、略

【解析】①.次生演替②.土壤条件20、略

【解析】①.负反馈调节②.自我调节能力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易地保护植物园、动物园;濒危物种繁育中心生物技术基因2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保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循环重复使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四、实验题(共3题,共21分)23、略

【分析】【分析】

1;生态入侵;是指外来物种通过人的活动或其他途径引入新的生态环境区域后,依靠其自身的强大生存竞争力(自然拓展快、危害大),造成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或削弱的现象。生态入侵的途径主要有4种:自然传播、贸易渠道传播、旅客携带物传播、人为引种传播。

2;据图分析;图2中入侵群落的丰富度指数比对照群落低;图3中实验的自变量是牧草的种类、空心莲子草浸提液浓度和提取部位,因变量是牧草种子细胞膜损伤率。

【详解】

(1)根据图2分析;与对照群落对比,入侵群落的丰富度指数降低,说明空心莲子草入侵会导致物种丰富度下降,进而改变了群落演替的方向。

(2)图1中显示;空心莲子草主要通过节部生根形成不定根,进而大量繁殖,在种间竞争过程中占据优势。图3中对照组的提取液浓度应该是0,即用等量的蒸馏水处理;结合柱状图分析可知,随着空心莲子草(地上部和根系)浸提液浓度升高,三种牧草种子细胞膜损伤率都增大了,进而抑制了种子的萌发。以上实验使用的是空心莲子草浸提液,还不能证明空心莲子草还可能通过释放化学物质毒害本土物种的推测,若要证明推测,还需要将空心莲子草与本土植物种植在一起,检测空心莲子草是否能释放毒害本土物种的化学物质。

(3)空心莲子草由于繁殖能力强;生长迅速、会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还缺少捕食者,因此其会取代本地优势种而造成生态危机。

(4)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治理空心莲子草的入侵;可以寻找空心莲子草的竞争者,如该植物能释放化学物质抑制空心,也可以引入空心莲子草的天敌或寻找对空心莲子草具有抑制作用的微生物。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态入侵的概念,了解生态入侵的途径和可能产生的后果,能够根据图2判断生态入侵产生分后果,进而利用所学知识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解析】降低演替竞争蒸馏水抑制不可以,需要将空心莲子草与本土植物种植在一起,检测空心莲子草是否能释放毒害本土物种的化学物质缺少捕食者/生长迅速(答案合理即可得分)寻找空心莲子草的竞争者,如该植物能释放化学物质抑制空心莲子草生长繁殖/引入空心莲子草的天敌/寻找空心莲子草的寄生植物/寻找对空心莲子草具有抑制作用的微生物(答案合理即可得分)24、略

【分析】【分析】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1)

在纸盒里放上一层湿润的土壤;某生物小组的同学把纸盒一端用黑纸包好形成黑暗环境,另一端不做处理的目的是形成以光照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所以实验提出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

应作出的假设:假设是对问题肯定或否定的解答;根据问题应作出的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

本实验的不足之处①是鼠妇的数量太少;这样的实验结果会具有偶然性,不能令人信服。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实验时应多放几只鼠妇。

②不足之处是:实验次数太少;改为多次重复实验。

(4)

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出现矛盾;可以修改假设,重新进行实验,进一步查找相关资料,不能修改实验数据,ACD正确,B错误;

故选B。

(5)

实验结束后;需要将鼠妇放回到适宜它生长的自然环境中。

【点睛】

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按照实验设计的原则进行分析。【解析】(1)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鼠妇的数量太少放入多只鼠妇实验次数太少多次重复实验。

(4)B

(5)将鼠妇放回到适宜它生长的自然环境中25、略

【分析】【分析】

种群数量的J型增长和S型增长是两种典型情况;其中,J型增长的形成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在此条件下种群增长率保持不变。

【详解】

(1)用抽样检测法统计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曲线图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培养后期;营养物质的减少;有害物质积累等导致酵母菌种群数量下降。

(2)λ表示当年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图2中的鲫鱼种群在t3之后,λ>1且保持恒定,种群呈现J型增长,与图1中的乙曲线相似;t2~t3时间段,鲤鱼种群λ<1,种群数量下降,则鲤鱼种群在t3时的数量小于t2时的数量。【解析】(1)抽样检测(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数学营养物质的减少;有害物质积累等。

(2)乙<五、综合题(共3题,共9分)26、略

【分析】【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组成了生物群落。食物链和食物网是通过错综复杂的捕食关系而建立的营养结构。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地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详解】

(1)南极海域中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依据题干信息“南极磷虾主要摄食海水表层的浮游植物,同时也是部分鱼类;企鹅、海鸟、鲸、海豹等生物的饵料”可知,南极磷虾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这些过滤结构为捕食成群的南极磷虾提供了方便,体现了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蓝鲸捕食磷虾后又把鲸粪排出水面;在微生物的分解下为浮游植物提供丰富的氮;磷、铁等矿质元素,这样加快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也促进表层水体中浮游植物生长。同时鲸大量捕食鳞虾,磷虾数量下降,浮游植物被捕食量减少,以及极昼的光照条件(温度条件)有利于浮游藻类快速地繁殖等等原因,最终促进表层水体中浮游植物爆发性生长。

(3)磷虾种群数量不仅仅受蓝鲸的影响;对于下降的蓝鲸种群数量变化趋势,也无法确定磷虾种群数量,因为蓝鲸种群数量减少对于磷虾种群数量的影响,在短期和长期效应上会有不同,具体结果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