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粤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4年粤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4年粤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4年粤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4年粤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粤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797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题文】“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舻相继。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材料中的“之”和“其”指的是A.丝绸之路B.大运河C.车同轨D.兴洛仓2、汉武帝时,把其作为思想统治工具的学说是()A.儒家学说B.道家学说C.法家学说D.墨家学说3、在古代,我国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东汉时,改进造纸术,使纸张成为重要书写材料的是()A.蔡伦B.张仲景C.华佗D.祖冲之4、我们想了解老子的思想,可以参考的书是()A.《论语》B.《道德经》C.《春秋》D.《诗经》5、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到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西汉灭亡。西汉在历史上存在了多少年()A.210年B.211年C.212年D.213年6、银川是全国101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凤凰城”的美誉,“塞上飞圣火,祥云映湖城”,2008年7月1日8时10分左,北京奥运火炬开始了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的传递。银川在古代称为兴庆府,它曾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A.吐蕃B.辽C.西夏D.金7、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乾隆帝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为加强对边疆的管辖,在新疆地区设置了()A.吉林将军B.伊犁将军C.盛京将军D.黑龙江将军8、我国流传着很多与节气相关的农谚,如“清明下种,谷雨插秧”、“寒露收山楂,霜降刨地瓜”等。从这些谚语反映二十四节气()A.是古人的迷信思想B.限制农民进行创新耕作C.对农民生产和开常生活有指导作用D.完全不准确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9、约公元前____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____。10、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______”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11、元谋人距今约______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公元前______年,秦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12、在春秋争霸过程中,______、晋文公、楚庄王、______、吴王和越王都曾经称霸主。13、火药是我国古代____家在练制丹药的过程中发明的,唐朝书籍中记载了配方。14、581年,北周外戚____夺取政权,自立为帝,建立隋朝。____年,隋灭陈,结束了自西晋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重建了全国大一统的局面。15、_____年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着在我国国民经济中_____________已居于主导地位,_______________在我国建立起来。16、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______与炎帝展开战争,炎帝失败后,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后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______激战,最终打败蚩尤,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以后逐渐形成______族。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7、在中国古代的两个历史时期;先后出现了“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和“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社会局面。

历史推论:这反映了西周时期和战国时期的政治状况。()18、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19、史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太宗推论:唐太宗采用和亲方法,嫁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到吐蕃,实现了民族平等。()。A.正确B.错误20、对民族融合的加强有促进作用的是商鞅变法。______(判断对错)21、安史之乱是唐朝国势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之后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连线题(共3题,共24分)22、将下面成语与相关的历史人物连线。①管鲍之交A.齐桓公②退避三舍B.楚庄王③卧薪尝胆C.晋文公④一鸣惊人D.勾践23、朝代人物代表作李春《颜氏家庙碑》隋朝颜真卿《玄秘塔碑》唐朝柳公权《千金方》孙思邈赵州桥24、连线题(每个2分,共16分)评卷人得分五、识图题(共4题,共20分)25、请看下图,回答问题:(1)大运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千百年来享誉海内外。图中A、B两点分别是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请分别写出其名称:

(2)C、D、E、F是大运河的四段河道,请分别写出其名称:(3)大运河开凿的目的是什么?其作用又有哪些?26、读图,回答问题。图一图二元宣政院印(1)图一反映了哪朝的政治制度?此政治制度以什么为参照而确立?(2)图一中的“枢密院”与“御史台”的职责分别是什么?当时的“行中书省”一共有多少个?在行省之下,还设置了哪些行政区划?

(3)图二中的印章体现了元朝对哪一地区的管辖?在东南地区,元朝又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管辖?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摧灭弱宋,遂一天下。材料二元朝疆域图请回答:(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回答元朝是哪一年建立的?遂一天下是什么回事?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元朝疆域空前辽阔,那么,元朝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采取了什么制度?

(3)图中的“宣政院辖地”指的是现在的哪一地区?它的设立有什么意义?

(4)“琉球”指现在的哪一地区?元朝设立什么机构管理?28、观察下图哲理漫画,回答问题。图一图二图三(1)以上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战国时期哪家的思想学说?(2)简述百家争鸣的影响。(3)你认为哪家观点对秦的统一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4题,共12分)29、下列文字是一位同学的课堂记录。遗憾的是这位粗心的同学把一些史实之间的关系搞乱了,出现了多处错误。请你在文中标出其中的错误之处,并说明理由。明清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专制统治。(1)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在中央设立军机处,使君权空前加强。(2)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对百官和百姓进行监视。明太祖时,设立特务机构东厂,由宦官统领;明成祖时,又特别设立了锦衣卫专门侦缉官民言行。东厂和锦衣卫合称“厂卫”。(3)清朝雍正时期,为树立皇帝的绝对权威,设立了廷杖制度,使君臣关系完全成为主仆关系。(4)为加强文化专制,大兴文字狱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从内容到形式都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八股取士迫使许多知识分子逃避现实,不敢过问政治,从而摧残人们的聪明才智,禁锢人们的思想,形成“万马齐喑”的局面,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30、汇入潮流篇(6分)56个民族56枝花,56个民族是一家。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自古以来,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在和平与战争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民族联系不断加强,最终形成一个大家庭!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北魏初年,有个姓拓跋的人穿鲜卑的衣服,说鲜卑话,曾担任“白鹭官”,没有俸禄,但战争中掠夺到的财物可以归己。若干年后,他的后人已改用汉人的“元”姓,担任的官职是太尉,有规定的俸禄可以领取,穿汉人的衣服,说汉人的话,还与朝中的一个汉人官员结成了亲家。请回答:(1)上述情境中,与“白鹭官”相比,其后人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2)导致“白鹭官”后人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源于历史上的哪一重大改革?(1分)(3)分析情境中“白鹭官”后人的变化,说明这次改革具有怎样的积极作用?(1分)31、材料题(本大题共16分)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变法改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司马迁《史记》材料二: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引自《魏书》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卫鞅”是谁?“孝公”是哪国国君?“卫鞅改革”的作用是什么?(8分)(2)材料二中“魏主”是谁?“魏主”将都城迁到哪里?“魏主改革”的作用又是什么?(8分)32、出土文物是我们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请你当一次文物讲解员,介绍以下图片文物的名称与反映的历史信息。⑴⑵⑶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B【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干中的“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舻相继”可知是关于水运方面的工程,“隋氏作之”说明是隋朝时期修的,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荣一时的隋朝【解析】【答案】B2、A【分析】【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儒家思想称为正统思想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创办儒家学说,提出仁,后来战国时期孟子又提出仁政,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不要过分压迫人民,西汉时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主张,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本题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战国时期出现的诸子百家思想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对诸子百家的思想都要识记清楚,然后在分析题意,看诸子百家中那个思想符合题意,然后得出正确答案。3、A【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据考证,西汉早期已经出现用麻做的纸。到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的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故选A.4、B【分析】【分析】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老子。5、A【分析】根据公元纪年法可知;一百年一个世纪,十年一个年代,公元前后相距时间是两个数字相加减1,因而西汉建立于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灭亡,它实际存在202+9-1=210年.

故选A.

本题考查公元纪年法的相关知识.

本题以西汉建立与灭亡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公元纪年法的计算.【解析】A6、C【分析】北宋初期;在今天宁夏;甘肃一带生活着以游牧为主的民族党项族.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今宁夏银川),历史上称为西夏.

故选C.

本题考查西夏的建立.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西夏的建立.【解析】C7、B【分析】清朝前期;居住在天山南路的维吾尔族称为回部.乾隆时,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兄弟发动叛乱,乾隆帝派兵平息.之后,清朝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故选B.

本题考查清朝对边疆的管辖.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清朝对边疆管辖知识的掌握,建议与西汉采取措施对比记忆.【解析】B8、C【分析】“清明下种;谷雨插秧”;“寒露收山楂,霜降刨地瓜”等.从这些谚语反映二十四节气对农民生产和开常生活有指导作用.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以便安排农业生产,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

故选C.

本题以农谚切入考查了二十四节气.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观点.【解析】C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9、2070夏朝【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家天下”的夏朝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第一子目“家天下”的夏朝中的内容:“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可知,故填2070夏朝。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家天下”的夏朝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夏朝的建立、时间、影响。10、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分析】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故答案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本题考查学生对汉武帝大一统的认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扎实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举措.【解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1、一百七十221【分析】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在元谋人遗址;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牙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炭屑;小块烧骨。经专家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牙齿和遗物,证明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国缪掉了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故答案为:

一百七十;221。

本题考查了元谋人和秦朝统一。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元谋人的历史地位与生活年代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影响。【解析】一百七十22112、齐桓公秦穆公【分析】春秋时期社会的主要特点是诸侯争霸。春秋时期;由于周王室衰落,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要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为了争夺领土和人民,各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故答案为:

齐桓公;秦穆公。

本题考查春秋五霸。春秋时期社会的主要特点是诸侯争霸;为了争夺领土和人民,各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重点准确识记春秋五霸。【解析】齐桓公秦穆公13、炼丹【分析】【分析】这是基础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知识积累,在两宋时期,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的过程中发明的。

【点评】考查指南针的发明。14、杨坚589【分析】【分析】考查的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的时间;结合教材给出答案。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15、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三大改造的相关内容。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标志着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居于主导地位。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填:1956、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解析】1956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16、略

【分析】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打败炎帝.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起来,在涿鹿之战中打败了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逐渐形成华夏族.

故答案为:

阪泉;涿鹿;华夏.

本题考查炎帝与黄帝的相关知识;把握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及其影响.

本题考查阪泉之战、涿鹿之战及其影响,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析】阪泉;涿鹿;华夏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7、×【分析】【分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反映的是西周分封制。“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的是春秋争霸。故本题的推论不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和春秋争霸的知识点。18、√【分析】【分析】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集等。唐朝868年印制的《金刚经》是现存的世界上最早的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了雕版印刷术的相关史实。19、×【分析】本题考查了唐朝的民族关系的相关知识。史料表明唐太宗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各民族一视同仁,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了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因此本题史料与推论不一致,故选B。【解析】B20、×【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

×。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孝文帝改革相关知识的掌握;孝文帝改革不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孝文帝改革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解析】×21、√【分析】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后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安史之乱是唐朝国势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之后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这个表述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安史之乱的影响。【解析】√四、连线题(共3题,共24分)22、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史实的识记。题目考查这些成语的来历与哪个历史人物有关,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第一子目齐桓公称霸中的内容:“齐桓公当政以后,任用管仲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可知,管鲍之交与齐桓公有关,故①——A。依据第二子目问鼎中原中的内容:“晋文公得到楚成王的帮助,离开时,他做出承诺,一旦晋楚开战,晋军定要退避三舍,以报答恩情。”可知,退避三舍与晋文公有关,故②——C。依据第二子目问鼎中原中的内容:“吴王夫差战胜越国。当吴三夫差耗尽国力争霸之时,以屈辱条件求和才得以保存下国家的越王勾践,乘虚攻克吴国都城姑苏。”可知,卧薪尝胆与勾践有关,故③——D。依据第二子目问鼎中原中的内容:“后来楚军再一次北上,在邲打败晋国,楚庄王跃升为霸主。”可知,一鸣惊人与楚庄王有关,故④——B。考点: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解析】【答案】①A②C③D④B23、略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所处时代和贡献的准确识记。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唐朝的颜真卿创立了新书体,人称“颜体”,代表作是《颜氏家庙碑》;唐朝的柳公权博采众长,别出新意,自成“柳体”,代表作是《玄秘塔碑》;唐朝的孙思邈,医术高明,著有《千金方》,在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孙思邈被后世尊为“药王”。【解析】24、略

【分析】试题分析: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灭商,建立西周;赵括纸上谈兵,以致秦赵长平之战赵军大败;齐恒公通过葵丘会盟确立其霸主地位;苻坚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甚至草木皆兵;项羽破釜沉舟,在巨鹿之战中消灭秦军主力;周平王在西周灭亡后,迁都洛邑,东周开始;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商鞅变法,通过立木赏金,树立政府变法的威信。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伐无道,诛暴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解析】【答案】五、识图题(共4题,共20分)25、略

【分析】(1)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从605年开始,隋炀帝下令开凿了一条纵贯南北,全长二千多公里的大运河。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故A处为涿郡,B处为余杭。(2)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的主要沟渠。隋朝大运河自北向南包括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沟渠,沟通了五道水系,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所以C为永济渠;D为通济渠;E为邗沟;F为江南河。(3)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和作用。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下令开凿了一条纵贯南北,全长二千多公里的大运河。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大促进了南北地区政治和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经济发展。【解析】(1)A:涿郡;B:余杭。(2)C:永济渠;D:通济渠;E:邗沟;F:江南河。(3)目的:为了加强对南方地区的政治控制,便利江南粮食、布帛的北运。作用: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与商业城镇的发展,对巩固统一具有积极作用。26、略

【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元朝的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点。图一反映了元朝的政治制度--行省制度,此政治制度以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为参照而确立。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它的创立,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本题考查的是枢密院、御史台以及行中书省的相关知识点。图一中的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元朝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取代路并为一级行政区名称,民间简称“行省”或“省”。元置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也称都省;因幅员辽阔,除今河北、山东、山西及河南,内蒙古部分地区直隶于中书省、吐蕃地区由宣政院管辖外,又于诸路重要都会设立十个行中书省,以分管各地区。元人称其制为:“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在行省之下,还设置了路、府、州、县。

(3)本题考查的元朝对西藏管辖以及对东南管辖的相关知识点。是图二中的印章“宣政院印”体现了元朝对西藏的管辖,元政府在西藏设宣政院,以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在东南地区,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解析】(1)元朝。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2)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10个。路;府;州;县。(3)西藏。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27、略

【分析】(1)本题考查元朝的建立。根据教材知识可知,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由此可见,元朝的建立时间是1271年。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的都城临安,元灭亡南宋。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的统一。(2)本题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根据教材知识可知,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行省制度是现在省级行政机构的雏形。(3)本题考查元朝对西藏的管辖。根据所学可知,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因此,图中的“宣政院辖地”指的是西藏。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是西藏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统治之内。(4)本题考查元朝对琉球的管辖​。对比材料二元朝疆域图和我们现在的中国疆域图,“琉球”所在的位置是今台湾,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对琉球的管辖,使台湾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统治范围之内。【解析】(1)1271年;1279年,元灭南宋,统一全国。(2)行省制。(3)西藏地区;标志着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的地方行政区域。(4)台湾;澎湖巡检司。28、略

【分析】(1)本题以观察图片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百家争鸣的知识。由材料“顺其自然,无私无畏的治理.”可知图一反映的是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由材料“如果立法严厉明确,犯了法律像跌进深谷”可知图二反映的是法家“法治”的思想。由材料“先亲爱自己的亲人,然后推及到仁爱百姓。”可知图三反映的是儒家的思想。(2)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的影响。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3)本题主要考查法家思想与秦的统一的作用。商鞅的“法”即依法治国,主张用法律来约束人们。商鞅在秦国变法的目的就是用法律来约束人们,让人们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来进行日常的生活。商鞅在秦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令制度,有些条文甚至细到对于耕牛的养殖、播种的细节,对所有从事耕作的人用严峻的法则来管理。在一定时期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秦国蒸蒸日上,最终统一天下。法家观点对秦的统一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解析】(1)图一体现了道家思想;图二体现了法家思想;图三体现了儒家思想。(2)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3)法家。六、综合题(共4题,共12分)29、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皇权高度膨胀史实的识记。第(1)处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第二子目皇权高度膨胀中的内容:“雍正时,为了军事上的需要,在宫中建立军机处,协助黄帝处理军务。”可知,军机处是清朝雍正时期设立的。第(2)处依据“朱元璋时,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又设立特务机构东厂,由宦官负责,对官吏百姓进行监视、逮捕和处罚。”可知,明太祖设立的是锦衣卫,东厂是明成祖设立的;明成祖时设立的是东厂。第(3)处依据“为了树立皇帝的绝对权威,朱元璋还设立廷杖制度,任意杖责不合己意的大臣,使君臣关系完全成为主仆之间的关系。”可知,廷杖制度是明太祖设立的。第(4)处依据“‘八股文’形式死板,内容空洞,陈陈相因,千篇一律。为了在科举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学生从小死背经书,练习八股文的写作,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可知,从内容到形式都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的是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是导致这种局面产生的主要原因。考点:皇权高度膨胀【解析】【答案】(1)军机处是清朝雍正时期设立的;(2)明太祖设立的是锦衣卫,东厂是明成祖设立的;明成祖时设立的是东厂;(3)廷杖制度是明太祖设立的;(4)从内容到形式都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的是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是导致这种局面产生的主要原因。30、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1)“白鹭官”起源于北魏初期的官制,官吏的名称多仿照自然物之名而起,如奔走的使者,叫做凫(伯)鸭,取其快速之意;把纠察官叫做白鹭,取其延颈远望之意。后来的变化是穿汉人的衣服,说汉人的话,还与汉人通婚。(2)这变化的原因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包括:整顿吏治。制定俸禄制,杜绝官吏贪赃枉法;颁布均田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保证了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迁都洛阳。加强了对中原的统治;学习汉族文化,仿照汉人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提倡说汉话,改鲜卑复姓为汉字单姓,禁穿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