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菁优高考历史解密之早期中华文明一.选择题(共25小题)1.(2024•酒泉三模)1976年,甘肃省文物考古队在火烧沟文化遗址(距今约3700年)的墓葬中,发现有精美的玉器随葬品,墓葬中的男女都佩戴有金银首饰、松绿石珠等,还有狗、猪、牛、马、羊等牲畜,其中羊骨多而普遍。据此可知,火烧沟文化时期()①属新石器时代后期②国家形态趋于成熟③畜牧业和手工业比较发达④墓葬建筑工艺高超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4春•宁波期末)距今约7000至5000年的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陶器、骨器、石器以及稻壳等植物遗存、动物遗骸、木构建筑遗迹等大量珍贵文物。由此可知()A.当时处于父系氏族社会阶段 B.当时中国的大地上邦国林立 C.河姆渡人逐渐向食物生产者转变 D.河姆渡人即将进入阶级社会门槛3.(2024•昌平区二模)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由2000余片绿松石组合而成,每片绿松石的大小仅有0.2﹣0.9厘米,厚度仅0.1厘米左右。龙身长64.5厘米,中部最宽处4厘米,巨头蜷尾。这件器物可以反映出()①龙的形象已经产生②郡县制取代分封制③母系氏族社会出现④当时的手工业水平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2024春•武汉期中)从目前发现的考古资料看,青铜器最早出现在西亚、北非地区。而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已出现小件青铜器。由此可见人类早期文明发展()A.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B.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 C.具有相似性 D.具有多元性5.(2024•海口模拟)周人青铜器铭文内容中最有特色、最多见的是“颂扬”。西周中期以后的铭文中曾大量出现臣下对君主的颂扬以及属下对上司的颂扬,多见于册命赏赐。但后来,这种因册命赏赐而发的颂扬逐渐消失。材料反映出周代()A.礼乐制度逐渐消亡 B.王权由强盛到衰落 C.青铜铸造业的变迁 D.敬天保民思想丢失6.(2024•射洪市校级一模)“国家制度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中国某个早期国家围绕“乐者为同,礼者为异”进行某项制度构建,而春秋战国时期此项制度遭到破坏与冲击。下表表述符合材料主旨的是()序号相关表述A周代冕服、弁服的色彩以正色(青、赤、黄、白、黑)为贵,而齐国上下推崇的颜色为“紫色”。B“太子”称谓本意专指周天子继承人,而在春秋时期开始频繁出现在不同国家史书当中。C公元前645年,晋国规定“不易之地家百亩,一易之地家二百亩,再易之地家三百亩”。D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主持召开诸侯大会,周天子成为了“出席者”。A.A B.B C.C D.D7.(2024•甘肃一模)石家墓地•遇村遗址是甘肃庆阳地区发现的周代高等级贵族遗迹。在文化内涵上,石家基地第一期与遇村遗址第二期都以周文化为主体,北方草原文化占有一定比例;而到石家𧑉地第二期与遇村遗址第三期时,秦文化因素特征明显。这反映出周代()A.社会层级结构的等级化 B.区域间的文化传播与民族交融 C.政治格局演变的复杂性 D.厚葬成为恭行孝道的最佳方式8.(2024•河南模拟)据研究表明,甲骨文卜辞中出现的贞人“何”“大”等原本是殷人之外的族邦。殷商建立后,商王则让他们加入朝廷中职务重要的占卜官——贞人的行列。这表明殷商王朝()A.通过分封扩大了疆域 B.利用祭祀来统合族群 C.王权与外来神权结合 D.官僚政治渐趋于成熟9.(2024•广西模拟)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开始从事原始农业,生活逐渐稳定。据此判断,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的居民种植()A.水稻 B.粟 C.玉米 D.番薯10.(2024•济南模拟)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长江下游出现河姆渡文化。下列描述符合河姆渡文化的是()A.仅使用打制石器 B.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 C.掌握了养蚕缫丝的技术 D.出土了胎壁较薄的黑陶11.(2024秋•杭州月考)距今5800——5300年的安徽凌家滩遗址,已经有了精美的玉器,凌家滩遗址中祭坛、大型壕沟等大型公共建筑工程的发现,显示出其强大的社会组织和动员能力。下列与之最为类似的同时期文化是()A.河姆渡文化 B.仰韶文化 C.龙山文化 D.良渚文化12.(2024秋•天心区校级月考)商朝的外服方国要定期向商缴纳贡物,所贡多是象、犀、虎、贝玉、卜龟等珍禽异兽和珍稀之物。一些方国也进贡谷物和牲畜,但多用于祭祀,而不是供商人日常食用。这表明()A.商与方国财政关系紧密 B.商朝贵族日常生活腐化 C.祭祀承载商王政治权力 D.贡纳关系昭示政治姿态13.(2024秋•晋安区校级月考)据考古发现,洛阳东周王城遗址的面积不足10平方公里,赵都邯郸城面积是其两倍,楚都纪南城面积接近其两倍,齐都临淄城的面积约为其三倍。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A.礼崩乐坏 B.华夏认同 C.诸侯混战 D.皇权旁落14.(2024春•河北期末)如图所示是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新石器时代北摇地遗址出土的陶面具。下列对此面具解读最合理的是()A.说明当时人们交往有限 B.体现出当时民众的审美情趣 C.体现出民族文化的交融 D.可看出当时北方手工业发达15.(2024春•浙江期中)有一种器物被古代典籍大量记载。《周礼•考工记•玉人》释为:“十有二寸,射四寸,厚寸”。东汉《白虎通•文质篇》曰:“圆中牙身玄外曰”。郑玄补注《周礼》时说:“,八方象地”。南唐徐错释讲:“状若八角而中圆”。《说文解字》,以“,瑞玉,大八寸,似车缸”。该器物在哪里被大量发掘()A.牛梁河 B.姜寨 C.仰韶 D.良渚16.(2024秋•北京月考)考古学家苏秉琦认为,中国文化是自成一系的,又是多源的。它的发展不是一条线贯彻始终,而是多条线相互交错的网络系统,且有主有次。这说明,中华文明的主要特点是()A.多元一体 B.传承有序 C.连续发展 D.一脉相承17.(2024•盐城学业考试)秦汉时期,人们习惯把家族、宗族视为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单位,对“以族举德,以位命贤”也有更大的接纳度。给官僚子弟以入仕特权,人们觉得那是人之常情;屡出贤官的家族,被认为能继续提供德才兼备的子弟。由此可知当时()A.官僚政治尚不成熟 B.宗法制度仍在延续 C.门阀士族已经形成 D.察举制度形同虚设18.(2024秋•盐城月考)源远流长的姓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中国人的姓氏如鲁、齐、宋等,上溯其源,主要得益于()A.礼法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19.(2024秋•南京期中)周代的射箭比赛有一系列的规定:在距离上,“天子射百二十步,诸侯九十步,大夫七十步,士五十步”;在箭靶上,天子射熊,诸侯射麋,大夫射虎豹,士射鹿猪;在所行的射仪、射时所配音乐方面也均不相同。这些规定()A.说明分封制以宗法制为保障 B.有利于维护社会等级秩序 C.体现体育活动的阶级性特征 D.强调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20.(2023秋•鹤山市期中)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平凡的一锅米饭,到一个馒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以下古人类有可能最早食用米饭的是()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居民21.(2024•辽宁三模)甘肃齐家文化距今约4000年左右,从其遗址随葬品数量来看,有的墓葬器物十分丰富,多达数十件上百件;有的墓葬器物很少,只三、五件;有的墓葬空无一物。这表明当时()A.阶级对立较为普遍 B.财产私有已经产生 C.社会矛盾日益复杂 D.劳动方式发生变化22.(2024春•洛阳期末)西周的最高执政是太师和太保,他们大都由王族的长老担任。在王年幼的时候,师保甚至代行王的权力。成王时,“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西周师保的设立()A.有利于权力传承和社会稳定 B.限制了天子的专制权力 C.维护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D.继承了原始民主的传统23.(2024春•北碚区校级期末)在大汶口墓葬的考古发掘中,发现有墓主人手握獐牙勾形器的现象。从墓葬发掘的情况看,手握獐牙器者是少数;并且和其他墓葬相比,有獐牙器的墓葬,随葬品都是比较丰富的。这可以用来说明大汶口文化()A.贫富差距尚不明显 B.手工业高度发达 C.阶级分化较为突出 D.早期国家已经产生24.(2024•黑龙江模拟)从夏朝开创“家天下”制度后,直到清王朝的覆灭,君位继承基本上是“父死子继,兄死弟及”,这种继承方式始终遵循的原则是()A.以年龄为准则 B.以血缘为纽带 C.以等级为核心 D.以德才为标准25.(2023秋•厦门期末)部落时代一首名为《蜡辞》的祭歌云,“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这首祭歌体现了()A.城市规模的扩大 B.阶级社会的产生 C.原始农业的发展 D.早期国家的形成二.材料题(共1小题)26.(2023秋•河南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周人看来,宇宙间的最高统治者是“天帝”,周王是天帝的使者,秉承天意君临天下。天下土地尽属“王土”,天下人民尽为“王臣”,周王被视为天下共主。西周的诸侯国可大致分为两类,即与王室同姓的姬姓之国和异姓之国(多是周王室的姻亲功臣)。诸侯对王室有强烈的向心力,形成了拱卫王室的局面。西周还创立了系列制度,即所谓的“周礼”,以维系这种政治格局。王国维指出,夏商时期的天子与诸侯没有君臣关系,天子只是诸侯的盟主而已;西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天子由诸侯之长变为诸侯之君,并通过宗法礼制确定了天子与诸侯的君臣关系。——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材料二此所谓五代十国,其实只是唐室藩镇之延续,惟其间有极可注意者数事(见下表)。1关中自李茂贞以外,别无割据之雄,此足证西北一带之残破,至是已不够割据建国之资力2不仅陕西如此,即甘陇一带文物亦臻破灭。中国西北部文物骤衰,实为唐中叶以后一极要之转变3五代中只后唐都洛阳,尚是东周、东汉、西晋、北魏之旧都(亦是隋、唐之陪都)。其他四代皆都汴(开封),直到宋代不能迁都4五代均在黄河流域,十国(除北汉)均在长江以南。而南方九国,比较气运长,文物隆,还有一个样子。自此以后,南方社会,逐渐跨驾到北方社会的上面去5后晋石敬瑭称臣契丹,割赠幽、蓟十六州6中国东北部契丹族之骤盛——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政治格局的特征。(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西周相比,五代十国时期政治格局的不同之处。
2025年菁优高考历史解密之早期中华文明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5小题)1.(2024•酒泉三模)1976年,甘肃省文物考古队在火烧沟文化遗址(距今约3700年)的墓葬中,发现有精美的玉器随葬品,墓葬中的男女都佩戴有金银首饰、松绿石珠等,还有狗、猪、牛、马、羊等牲畜,其中羊骨多而普遍。据此可知,火烧沟文化时期()①属新石器时代后期②国家形态趋于成熟③畜牧业和手工业比较发达④墓葬建筑工艺高超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历史文化遗产,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火烧沟文化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后期,这一点可以通过其年代大约3700年推断出来,①正确,排除CD;墓葬中出土的精美玉器、金银首饰以及大量的牲畜遗骸表明当时的畜牧业和手工业已经相当发达,③正确;国家形态趋于成熟的说法并没有足够信息表明火烧沟文化时期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国家形态,②错误,排除A;墓葬建筑工艺高超虽然可能从出土文物的精美程度推测,但原文中并没有明确提及墓葬建筑工艺的情况,因此不足以作为判断依据,④错误,由此可知,①③正确,B项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学生需了解中国历史文化遗产。2.(2024春•宁波期末)距今约7000至5000年的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陶器、骨器、石器以及稻壳等植物遗存、动物遗骸、木构建筑遗迹等大量珍贵文物。由此可知()A.当时处于父系氏族社会阶段 B.当时中国的大地上邦国林立 C.河姆渡人逐渐向食物生产者转变 D.河姆渡人即将进入阶级社会门槛【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化遗址,依据材料“出土陶器、骨器、石器以及稻壳等植物遗存、动物遗骸、木构建筑遗迹等”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依据材料“出土陶器、骨器、石器以及稻壳等植物遗存、动物遗骸、木构建筑遗迹等”和所学可知,河姆渡文化的居民种植水稻,原始农业的出现标志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C项正确;距今约7000至5000年的余姚河姆渡处在母系氏族社会阶段,排除A项;距今约5000年的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排除B项;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父系氏族社会,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文化遗址,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3.(2024•昌平区二模)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由2000余片绿松石组合而成,每片绿松石的大小仅有0.2﹣0.9厘米,厚度仅0.1厘米左右。龙身长64.5厘米,中部最宽处4厘米,巨头蜷尾。这件器物可以反映出()①龙的形象已经产生②郡县制取代分封制③母系氏族社会出现④当时的手工业水平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本题考查二里头遗址,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解答】根据材料“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可得出龙的形象已经产生,①正确,根据材料“由2000余片绿松石组合而成,每片绿松石的大小仅有0.2—0.9厘米,厚度仅0.1厘米左右。龙身长64.5厘米,中部最宽处4厘米,巨头蜷尾”可知该器物可反映当时的手工业水平,④正确,B项正确;这一器物无法反映郡县制取代分封制,②错误,排除C、D项;这一器物无法反映出母系氏族社会出现,③错误,排除A、C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二里头遗址,学生需掌握二里头遗址。4.(2024春•武汉期中)从目前发现的考古资料看,青铜器最早出现在西亚、北非地区。而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已出现小件青铜器。由此可见人类早期文明发展()A.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B.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 C.具有相似性 D.具有多元性【分析】本题侧重于考查人类文明的产生,解题关键信息是“青铜器最早出现在西亚、北非地区。而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已出现小件青铜器”。【解答】A.设问是“由此可见”,考查的分析材料,得出异同,而A是原因,排除;B.早期文明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文明是各自独立发展,几乎没有联系,排除;C.苏美尔文明乌尔王陵的铜斧头与妇好墓的铜铲都属于青铜文明的产物,反映出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正确;D.材料并未体现文明具有差异性,不能体现多元,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人类文明的产生,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5.(2024•海口模拟)周人青铜器铭文内容中最有特色、最多见的是“颂扬”。西周中期以后的铭文中曾大量出现臣下对君主的颂扬以及属下对上司的颂扬,多见于册命赏赐。但后来,这种因册命赏赐而发的颂扬逐渐消失。材料反映出周代()A.礼乐制度逐渐消亡 B.王权由强盛到衰落 C.青铜铸造业的变迁 D.敬天保民思想丢失【分析】本题考查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解答】根据材料中青铜铭文的变化可知,西周青铜其中的铭文由中期多臣下对君主的颂扬以及属下对上司的颂扬到晚期因册命赏赐而发的颂扬逐渐消失,可以反映出西周王权权威逐渐衰落,王的影响力下降,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礼乐制,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青铜其中铭文的内容,而非青铜业的发展变迁,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涉及思想演变,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6.(2024•射洪市校级一模)“国家制度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中国某个早期国家围绕“乐者为同,礼者为异”进行某项制度构建,而春秋战国时期此项制度遭到破坏与冲击。下表表述符合材料主旨的是()序号相关表述A周代冕服、弁服的色彩以正色(青、赤、黄、白、黑)为贵,而齐国上下推崇的颜色为“紫色”。B“太子”称谓本意专指周天子继承人,而在春秋时期开始频繁出现在不同国家史书当中。C公元前645年,晋国规定“不易之地家百亩,一易之地家二百亩,再易之地家三百亩”。D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主持召开诸侯大会,周天子成为了“出席者”。A.A B.B C.C D.D【分析】本题侧重于考查西周的礼乐制,解题关键信息是“乐者为同,礼者为异”。【解答】A.题干中提到的“乐者为同,礼者为异”涉及的是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这一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遭到破坏与冲击,周代冕服、弁服的色彩以正色(青、赤、黄、白、黑)为贵,而齐国上下推崇的颜色为“紫色”,这反映了礼制中的色彩规范被挑战,与材料中提到的礼乐制度的破坏与冲击相符合,符合题干要求,正确;B.“太子”称谓的变化,这主要反映的是政治称号的变迁,与礼乐制度无直接关联,排除;C.晋国规定不同土地的分配标准,主要涉及土地制度,与等级秩序的破坏关联不大,排除;D.齐桓公的会盟,虽然体现了周天子权威的下降,但与“乐者为同,礼者为异”的制度构建关系不大,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西周的礼乐制,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7.(2024•甘肃一模)石家墓地•遇村遗址是甘肃庆阳地区发现的周代高等级贵族遗迹。在文化内涵上,石家基地第一期与遇村遗址第二期都以周文化为主体,北方草原文化占有一定比例;而到石家𧑉地第二期与遇村遗址第三期时,秦文化因素特征明显。这反映出周代()A.社会层级结构的等级化 B.区域间的文化传播与民族交融 C.政治格局演变的复杂性 D.厚葬成为恭行孝道的最佳方式【分析】本题侧重于考查夏商西周的文化,解题关键信息是“在文化内涵上,石家基地第一期与遇村遗址第二期都以周文化为主体,北方草原文化占有一定比例;而到石家𧑉地第二期与遇村遗址第三期时,秦文化因素特征明显”。【解答】A.材料并没有信息涉及到社会层级发展状况的对比,所以无法得出结构等级化的结论,排除;B.根据材料“在文化内涵上,石家基地第一期与遇村遗址第二期都以周文化为主体,北方草原文化占有一定比例;而到石家𧑉地第二期与遇村遗址第三期时,秦文化因素特征明显”可知,周代时期,甘肃庆阳地区文化内涵中周文华、北方草原文化、秦文化因素并存,这反映出周代区域间的文化传播与民族交融,正确;C.材料并未涉及这些遗址的政治发展状况,排除;D.材料并无有孝道的相关信息,更无法体现是否是厚葬,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夏商西周的文化,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8.(2024•河南模拟)据研究表明,甲骨文卜辞中出现的贞人“何”“大”等原本是殷人之外的族邦。殷商建立后,商王则让他们加入朝廷中职务重要的占卜官——贞人的行列。这表明殷商王朝()A.通过分封扩大了疆域 B.利用祭祀来统合族群 C.王权与外来神权结合 D.官僚政治渐趋于成熟【分析】本题考查夏商的政治制度,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解答】材料提及负责祭祀的贞人中也有外族邦之人,这表明殷商王朝利用祭祀来统合被征服的族群,借以巩固统治,B项正确;分封制始于西周,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出外来神权与王权的关系,排除C项;殷商时期以贵族政治为主,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夏商的政治制度,学生需掌握夏朝的王位世袭制、商朝政治制度(重点)。9.(2024•广西模拟)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开始从事原始农业,生活逐渐稳定。据此判断,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的居民种植()A.水稻 B.粟 C.玉米 D.番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原始农耕生活,需要考生掌握河姆渡人的生产生活特点。【解答】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他们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A项正确;粟是半坡人种植的,玉米和番薯来自美洲,排除BC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原始农耕生活,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10.(2024•济南模拟)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长江下游出现河姆渡文化。下列描述符合河姆渡文化的是()A.仅使用打制石器 B.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 C.掌握了养蚕缫丝的技术 D.出土了胎壁较薄的黑陶【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历史文化遗产,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文化是指中国长江流域下游以南宁波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据考古发现,当时的人们掌握了养蚕缫丝的技术,C项正确;河姆渡文化已使用磨制石器,排除A项;仰韶文化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不符合河姆渡文化,排除B项;蛋壳黑陶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薄壁黑陶,是山东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最有代表性的陶器品种,不符合河姆渡文化,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学生需了解中国历史文化遗产。11.(2024秋•杭州月考)距今5800——5300年的安徽凌家滩遗址,已经有了精美的玉器,凌家滩遗址中祭坛、大型壕沟等大型公共建筑工程的发现,显示出其强大的社会组织和动员能力。下列与之最为类似的同时期文化是()A.河姆渡文化 B.仰韶文化 C.龙山文化 D.良渚文化【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历史文化遗产,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良渚文化同样位于长江下游地区,距今约5300—4300年,以大型水利工程、精美的玉器和复杂的城址为特点,与凌家滩遗址在时间、玉器制作和大型公共建筑方面最为接近,显示出类似的社会组织和动员能力,D项正确;河姆渡文化以稻作农业和干栏式建筑为特点,时间上与凌家滩遗址有重叠,但其文化特征与凌家滩的玉器和大型公共建筑组织能力不完全一致,排除A项;仰韶文化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以彩陶文化为特点,时间上与凌家滩遗址部分重叠,但其文化特征与凌家滩的玉器和大型公共建筑组织能力也不完全一致,排除B项;龙山文化晚于凌家滩遗址,以黑陶和城市化为特点,时间上不匹配,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历史文化遗产,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分析解答的能力。12.(2024秋•天心区校级月考)商朝的外服方国要定期向商缴纳贡物,所贡多是象、犀、虎、贝玉、卜龟等珍禽异兽和珍稀之物。一些方国也进贡谷物和牲畜,但多用于祭祀,而不是供商人日常食用。这表明()A.商与方国财政关系紧密 B.商朝贵族日常生活腐化 C.祭祀承载商王政治权力 D.贡纳关系昭示政治姿态【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商朝的建立和内外服制度,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解答】据材料可知,方国向商进贡,这种贡纳关系体现了方国对商的臣服和政治上的从属地位,是一种政治姿态的表现,D项正确;这些贡物多为珍稀物品且谷物和牲畜主要用于祭祀,并非建立在紧密的日常财政联系基础上,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贡物的种类及用途,没有足够信息体现商朝贵族日常生活的腐化程度,排除B项;选项不是材料主要内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贡纳关系昭示政治姿态,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商朝的建立和内外服制度,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13.(2024秋•晋安区校级月考)据考古发现,洛阳东周王城遗址的面积不足10平方公里,赵都邯郸城面积是其两倍,楚都纪南城面积接近其两倍,齐都临淄城的面积约为其三倍。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A.礼崩乐坏 B.华夏认同 C.诸侯混战 D.皇权旁落【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的破坏和瓦解,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周王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这说明当时王室衰微,礼崩乐坏,A项正确;华夏认同主要表现为周边民族对华夏族的地域认同、文化认同、祖先认同,材料未涉及,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诸侯混战的信息,排除C项;此时尚未形成专制皇权,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的破坏和瓦解,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4.(2024春•河北期末)如图所示是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新石器时代北摇地遗址出土的陶面具。下列对此面具解读最合理的是()A.说明当时人们交往有限 B.体现出当时民众的审美情趣 C.体现出民族文化的交融 D.可看出当时北方手工业发达【分析】本题考查石器时代的文明,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解答】根据材料信息“新石器时代北摇地遗址出土的陶面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陶面具的出土体现了新石器时代民众的审美情趣,B项正确;材料中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出土的陶面具,未体现其与其他地方人们之间的交往或者与其他文化的交融,排除A项、C项;新石器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当时的手工业处于萌芽阶段,“手工业发达”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石器时代的文明,学生需掌握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文明。15.(2024春•浙江期中)有一种器物被古代典籍大量记载。《周礼•考工记•玉人》释为:“十有二寸,射四寸,厚寸”。东汉《白虎通•文质篇》曰:“圆中牙身玄外曰”。郑玄补注《周礼》时说:“,八方象地”。南唐徐错释讲:“状若八角而中圆”。《说文解字》,以“,瑞玉,大八寸,似车缸”。该器物在哪里被大量发掘()A.牛梁河 B.姜寨 C.仰韶 D.良渚【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历史文化遗产,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据材料“瑞玉,大八寸,似车缸”“《周礼•考工记•玉人》”可知,材料中的器物为玉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江中下游的良渚文化发现了大量的玉器,D项正确;牛河梁遗址具有代表性的是祭坛和积石冢,没有发现大量玉器,排除A项;姜寨遗址、仰韶遗址属于仰韶文化的代表,仰韶文化的特点是彩绘陶器,没有出土大量玉器,排除BC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历史文化遗产,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6.(2024秋•北京月考)考古学家苏秉琦认为,中国文化是自成一系的,又是多源的。它的发展不是一条线贯彻始终,而是多条线相互交错的网络系统,且有主有次。这说明,中华文明的主要特点是()A.多元一体 B.传承有序 C.连续发展 D.一脉相承【分析】本题考查早期文明的起源,考生需要结合中华文明起源的相关史实来回答。【解答】“中国文化自成一系”说明了文明的独特性,“多源”也就说明文明的多元性,不是一个中心,多条线的网络系统,有主次,说明了文明之间的联系,即一体性,A项正确;BCD三项也是中华文明的特点,但不能通过材料体现,排除BC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通过早期文明的起源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迁移与运用的能力。17.(2024•盐城学业考试)秦汉时期,人们习惯把家族、宗族视为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单位,对“以族举德,以位命贤”也有更大的接纳度。给官僚子弟以入仕特权,人们觉得那是人之常情;屡出贤官的家族,被认为能继续提供德才兼备的子弟。由此可知当时()A.官僚政治尚不成熟 B.宗法制度仍在延续 C.门阀士族已经形成 D.察举制度形同虚设【分析】本题侧重于考查西周的宗法制,解题关键信息是“以族举德,以位命贤”“给官僚子弟以入仕特权,人们觉得那是人之常情”“屡出贤官的家族,被认为能继续提供德才兼备的子弟”。【解答】A.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官僚子弟会因家族荣誉而获得入仕特权,说明当时官僚政治存在一定不合理的地方,正确;B.宗法制度瓦解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C.门阀士族形成于魏晋时期,排除;D.材料强调家族对官僚子弟的影响,“形同虚设”说法错误,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西周的宗法制,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8.(2024秋•盐城月考)源远流长的姓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中国人的姓氏如鲁、齐、宋等,上溯其源,主要得益于()A.礼法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分析】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需要考生掌握西周分封诸侯国的代表。【解答】结合所学知识,鲁、齐、宋等是周代分封的诸侯国,后来成为中国人的姓氏,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2024秋•南京期中)周代的射箭比赛有一系列的规定:在距离上,“天子射百二十步,诸侯九十步,大夫七十步,士五十步”;在箭靶上,天子射熊,诸侯射麋,大夫射虎豹,士射鹿猪;在所行的射仪、射时所配音乐方面也均不相同。这些规定()A.说明分封制以宗法制为保障 B.有利于维护社会等级秩序 C.体现体育活动的阶级性特征 D.强调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分析】本题侧重于考查礼乐制度,解题关键信息是“天子射百二十步,诸侯九十步,大夫七十步,士五十步”“天子射熊,诸侯射麋,大夫射虎豹,士射鹿猪;在所行的射仪、射时所配音乐方面也均不相同”。【解答】A.材料体现的是射箭比赛中的分封制等级秩序,未体现分封制是以宗法制为保障,排除;B.根据材料,射箭比赛中,根据分封层级的不同,所射距离、箭靶、射仪、配乐方面均有不同,这些规定与分封制的等级制度相对应,有利于维护分封制下的社会等级秩序,正确。C.材料所提及均为统治阶级,体现了统治阶级的等级性,而非社会的阶级性,排除;D.材料强调对分封制下各等级之间秩序的严格规定,而不是周天子的共主地位,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礼乐制度,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20.(2023秋•鹤山市期中)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平凡的一锅米饭,到一个馒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以下古人类有可能最早食用米饭的是()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居民【分析】本题侧重于考查时期时代的文明,解题关键信息是“古人类有可能最早食用米饭”。【解答】A.北京人以采集狩猎为生,不会种植农作物,排除;B.山顶洞人以采集狩猎为生,不会种植农作物,排除;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稻谷说明河姆渡人会种植水稻,所以,选项中有可能最早食用米饭的是河姆渡人,C项正确;D.半坡居民地处北方黄河流域,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粟,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时期时代的文明,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21.(2024•辽宁三模)甘肃齐家文化距今约4000年左右,从其遗址随葬品数量来看,有的墓葬器物十分丰富,多达数十件上百件;有的墓葬器物很少,只三、五件;有的墓葬空无一物。这表明当时()A.阶级对立较为普遍 B.财产私有已经产生 C.社会矛盾日益复杂 D.劳动方式发生变化【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历史文化遗产,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解答】据本题“其遗址随葬品数量来看,有的墓葬器物十分丰富,多达数十件上百件;有的墓葬器物很少,只三、五件;有的墓葬空无一物”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甘肃齐家文化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出现了私有制,B项正确;只是陪葬品数量的多与少不能证明阶级对立的普遍性,排除A项;只是陪葬品数量的数量有多有少只能说明存在阶级分化和阶级矛盾,却不能说明社会矛盾的复杂,排除C项;单纯的陪葬品数量的统计无法说明此时劳动方式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学生需了解中国历史文化遗产。22.(2024春•洛阳期末)西周的最高执政是太师和太保,他们大都由王族的长老担任。在王年幼的时候,师保甚至代行王的权力。成王时,“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西周师保的设立()A.有利于权力传承和社会稳定 B.限制了天子的专制权力 C.维护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D.继承了原始民主的传统【分析】本题考查分封制,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分封制。【解答】据材料可知,西周的太师和太保是最高执政,一般由王族内威望较高的长者担任,在统治者年幼时代行王权,这样可以稳定局势,待王成年时再辅佐王,A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师保对周天子的约束,材料强调的是西周师保制度有助于权力传承和社会稳定,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周天子天下共主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民主,材料主要涉及西周的权力继承和政治稳定问题,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分封制,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3.(2024春•北碚区校级期末)在大汶口墓葬的考古发掘中,发现有墓主人手握獐牙勾形器的现象。从墓葬发掘的情况看,手握獐牙器者是少数;并且和其他墓葬相比,有獐牙器的墓葬,随葬品都是比较丰富的。这可以用来说明大汶口文化()A.贫富差距尚不明显 B.手工业高度发达 C.阶级分化较为突出 D.早期国家已经产生【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历史文化遗产,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解答】根据材料“手握獐牙器者是少数”且其随葬品“比较丰富”,可以判断当时贫富差距和阶级分化已经较为明显,C项正确;材料中贫富差距明显,排除A项;獐牙勾形器的出现并不代表当时手工业高度发达,排除B项;一般认为早期国家已经产生是在夏朝,且材料并没有明显体现公共权力的出现,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学生需了解中国历史文化遗产。24.(2024•黑龙江模拟)从夏朝开创“家天下”制度后,直到清王朝的覆灭,君位继承基本上是“父死子继,兄死弟及”,这种继承方式始终遵循的原则是()A.以年龄为准则 B.以血缘为纽带 C.以等级为核心 D.以德才为标准【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需要掌握王位世袭制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王位世袭制的特点的理解。【解答】夏朝开创“家天下”制度,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秦朝建立皇帝制度直到清朝覆灭,这种方式始终遵循的原则是血缘为纽带,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对王位世袭制的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5.(2023秋•厦门期末)部落时代一首名为《蜡辞》的祭歌云,“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这首祭歌体现了()A.城市规模的扩大 B.阶级社会的产生 C.原始农业的发展 D.早期国家的形成【分析】本题考查部落统治与禅让制,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幼儿教师岗位竞聘合同书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村土地经营权转让协议:农业生态循环用地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免责任协议书3篇
- 2025年度农村房屋买卖合同协议书(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 2025年农村环境卫生保洁与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农村房屋安全教育培训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竞业禁止机械租赁与绿色生产保障合同3篇
- 2025年度消防队伍车辆及设备租赁合同3篇
- 2025年度智能穿戴设备委托加工及市场推广服务协议3篇
- 2025监控系统买卖合同
- 2024年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及财务分析全套计算表格(含附表-带只更改标红部分-操作简单)
- DL-T 2231-2021 油纸绝缘电力设备频域介电谱测试导则
- 员工月度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 2023年云南保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GB/T 41904-2022信息技术自动化基础设施管理(AIM)系统要求、数据交换及应用
- GB/T 41908-2022人类粪便样本采集与处理
- GB/T 3745.1-1983卡套式三通管接头
- 信息系统运维服务方案
- 简支梁、悬臂梁挠度计算程序(自动版)
- 统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五六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 商票保贴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