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鲁人新版选修4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鲁人新版选修4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鲁人新版选修4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鲁人新版选修4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鲁人新版选修4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鲁人新版选修4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91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被学者称为“轴心时代”的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与西方,他们虽互不知晓,但思考的问题却有相似之处。下列属于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相似观点的是。

①崇尚道德;推行德治。

②创立私学;讲学自由。

③提出“中庸之道”

④挑战权威,推崇科学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如果我们对愤怒的感觉太强烈或太微弱,那都是很坏地对待了愤怒这个激情,如果我们有适当的愤怒,那就是很好地对待了这个愤怒的激情:对于其他各种激情也都如此。”亚里士多德的上述言论所属的范畴是A.形而上学B.物理学C.逻辑学D.伦理学3、以下是四幅人物纪念对联,其中赞颂李四光的是A.四海求学,奠地质宏论基础八方探宝,开石油大国华光B.农村包围城市,枪杆子迎来新世界马列结合中国,硬脊梁挺起大中华C.钜著仰先贤,纲举目张传本草大名驰四极,西欧东亚拜崇丘欲D.为天下先行,堪比舜尧,沥胆披肝图破壁民富国强,须联俄共,真知远识证英明4、(俄)普希金在《皇村回忆》中写道,拿破仑是“一个靠诡计和鲁莽上台的皇帝”,他上台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用凶恶的手举起血腥的宝剑”,“马上燃起新战争的可怕烽烟”“人间的灾星出现了”。对此评价,理解正确的是A.普希金对拿破仑发动战争的行为深恶痛绝B.肯定拿破仑传播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C.普希金作为诗人对拿破仑的评价不具有史学价值D.历史上对拿破仑的评价已成定论,此评价不可信5、如图是某著作的部分摘录。该著作。

A.促使欧洲爆发三大工人运动B.揭露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C.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D.指导了巴黎公社工人斗争6、1849年;马克思及其家人从巴黎迁往伦敦,之后他们长期居住于此,马克思在伦敦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岁月,为无产阶级事业和共产主义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下列活动在伦敦进行的是。

①创办《新莱茵报》②撰写《法兰西内战》

③开始《资本论》的写作④创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7、1843年,恩格斯在《德法年鉴》发表文章,批判历史学家卡莱尔“崇拜英雄”的历史观,指出无产阶级是从事伟大民族事业的唯一有前途的阶级。这篇文章A.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唯物史观B.表明恩格斯向共产主义者转变C.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D.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评卷人得分二、判断题(共3题,共6分)8、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都是由孙中山直接领导的。A.正确B.错误9、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的先行者,是二十世纪初期推动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的主要代表。A.正确B.错误10、“无产阶级革命可以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是马克思的观点。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8题,共16分)11、(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钱谦益(1582-1664);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家;学者、古文家。钱漾益的家乡常熟地区文化发达,是明清时期的学术中心之一。他认为明代史著虽多但是质量比较高的史著并不多见,其原因就在于注重文采,记事不实。他提出了自己修国史的目标,即修订国史,记录那些“开国之功”、“抗节之贤”、“理学之贤”,借修史来纯正社会风气,恢复儒家之纲纪。此后,钱谦益通过购买、抄写、赠与等方式获得了大量档案、图书、典籍、碑刻史料,引用了《皇明本纪》、《天演玉碟》、《龙风事迹》等二十余种史料与官修《实录》、《元史》相辨证,澄清了元未来元璋起义的许多相关重要史实。在《太祖实录辨证》中,钱谦益引用了《滁阳王庙碑》、《中山王神道碑》等开国功臣的碑记史料进行研究。此外,他还利用元末陈基的诗作《舟中望虞山》,并鲒合史料考辩出元末张士德被擒于常熟湖桥,“而非《实录》所记之昆陵”,纠正以往的一些记载错误。他的这些努力时明束清初的史学学术发展影响很大。

——摘编自王博《明末清初史学思想的衍变:以钱谦益、顾炎武、黄宗羲为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钱谦益修史思想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钱谦益史学思想的特点,并说明其史学思想的意义。12、(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郭守敬。

字若思;河北邢台人,元代杰出的科学家。元中统三年(1262)起在元朝朝廷任职的半个多世纪里,郭守敬在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中都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从1274年起,郭守敬参与制订授时历。治历工作一开始。郭守敬就指出:“历之本在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郭守敬根据自己的实际观测经验,针对浑仪的不足之处,做了大胆的革新创造,除了简仪以外,郭守敬为修历还设计和监制了其它许多新的天文仪器,包括候极仪;浑天象等9种。1279年,郭守敬向元世祖忽必烈建议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天文测量。这次四海测量,其地域之广,规模之大,测得数据之精,不但在我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史上也是无可比拟的。郭守敬在青年时代就曾主持过家乡邢台的水利工程。在山东一带设计并主持贯通运河的工程,使南方的粮食直接运到通州(今北京通县)。后来他又主持修复了宁夏黄河灌溉网,他甚至探求过黄河之源。郭守敬在水利建设上具有多方面的重大的贡献,其中通惠河的整治,是最为后人称道的。

——摘编自樊善国《科学巨人郭守敬》(1)根据材料指出郭守敬的主要贡献以及其所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对郭守敬的科学成就加以评价。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通过内战初期的战争实践;克伦威尔发现王军取胜的主要因素在于发发挥了骑兵的优势,而议会军的缺点在于士兵缺乏作战的精神力量,士气不高,缺乏严格的军事训练,纪律涣散。针对此情,克伦威尔对军队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重要改革:军队里的升迁按其军功大小而不按出身贵贱;利用宗教的感情,对军队实行精神教育,使其认识到打仗的目的不仅是为了金钱,更重要的是为了信仰,这种指导思想下选出的官兵多数是“虔诚的;正直的、敬畏上帝的“清教徒,在清教精神的站脑下,催战非常勇数心同时,对于士兵中出现的违纪行为则给予严惩:他还注意吸收手十年战争期间瑞典特兵和鲁波特骑再战术的经验和教训,扬长避短,加以改造,使军队作战能力大为提高。经过改革的议会军在马斯顿荒原战役和纳斯比会战中大获全胜,为日后结束内战和夺取政权铺平了道路。

——摘编自康德民《关于克伦威尔的评价》(1)根据材料;概括克伦威尔军事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克伦威尔的军事改革。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港珠澳大桥被誉为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将促使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再进一步。但工程体量之巨大,建设条件之复杂,是以往世界同类工程都没有遇到的,其中的外海沉管隧道施工核心技术被业内人士称为“全世界最困难、最复杂的技术”,当时的中国在此领域的技术积累几乎是一片空白。林鸣,担任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他是长跑爱好者,每天清晨5点准时开跑,风雨无阻,他说,如果跑步都不能坚持,还怎么能把世界级的超级工程坚持干下来呢?港珠澳大桥的建设面对难以承受的外方天价技术咨询费用,林鸣坚信:只有走自我研发之路,才能掌握核心技术,攻克这一世界级难题。他说:“桥的价值在于承载,而人的价值在于担当。”这些年来,为了保证项目能顺利走到最后,林鸣将项目上每一个人都看作“走钢丝”的人,每一道程序都要做到“零质量隐患”。他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国建设者,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是我建筑生涯的尖端梦想。我想,如果每个行业都能做一两个世界尖端梦,那么我们的国家就能更好地实现中国梦。”——摘编自《环球网》、《中国青年网》(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林鸣主持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的意义及面临的难题。

(2)根据材料,说明林鸣及其团队体现的时代精神。15、材料沈葆祯;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投编修。1854年)威丰四年)耀御史。1862年(同治元年)经曾国落举荐,出任江西巡抚,倚用湘军将领王德榜等镇压太平军。1866年由左宗業保荐,继左任福建船政大臣,专主福州船政局。翌年拒绝福州税务司、法国人美理登充任船政监督的要求,反对法国领事巴世栋干预船政。同时,重视西学,任用熟谙西法、通晓外语之人才:招收第一届学习造船与驾驶的学员,使船政局成为中国近代科技人才和海军将领的培养基地。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时,受命钦差大臣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乃率规队驶往台湾,部署防务,加强战备,在给侵台日军司令西乡从道的照会中宣布“中国版图,尺寸不敢与人”,遏制了日本侵占台湾的行动,使日军退出台湾。继对开发、经营台湾颇有建树,购买机器,开采基隆煤矿,奏请开垦台东高山族聚居地,加强闽、台间的政治、经济联系。1875年升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督办南洋海防,筹建南洋海军,与李鸿章同为清廷筹办海军的主持者。

(1)据材料;概括沈葆桢主要举措。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沈葆祯的上述活动。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陈延年;陈乔年;陈独秀之子,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者。1915年,由于父亲陈独秀常年奔走革命,二人为躲避军阀迫害,来到上海求学,生活异常艰苦,但努力半工半读,自谋生活,后双双考入震旦大学。1919年,二人在上海组织无政府主义进化社,创办《进化》杂志,宣扬无政府主义思想。1921年,赴法留学的两兄弟在多次斗争中认识到无政府主义的欺骗性与反动性,在参与生存斗争的过程中,得到蔡和森、周恩来等一批共产主义者的鼓励和帮助,转向信仰马克思主义。1925年五卅惨案后,陈延年在广东领导了省港大罢工,要求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震惊全国;陈乔年也在北京的工作中崭露头角,获得党内认可。然而好景不长,1927.1928年,在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之下,两兄弟先后被捕,但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二人均展现了顽强的意志,毫不妥协,最终壮烈牺牲。

——摘编自徐光寿等《陈延年、陈乔年兄弟的上海往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陈延年;陈乔年兄弟思想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延年、陈乔年兄弟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精神。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高祖皇帝晚年手敕太子书:“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祚(及登基)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

——摘自(明)梅鼎祚编《两汉文纪》材料二1944年6月6日盟军将领巴顿将军在给儿子乔治的信中写道:B.BC.电台今天早晨说;盟军空降部队和登陆艇大规模在海岸登陆。虽然没有亲自参加此次军事行动,我率领的这支英雄部队很快就会在那里了。优秀的战士可以分为两种:不莽撞的与莽撞固执的。我是后者。人必须选择自己的一种方式,然后坚持下去。武器在更新,但使用武器的人并没有改变。你要客观地读历史,多读些人物传记,你必须知道历史上的人们是怎样做出反应的。要赢得战斗,你绝对不能怀疑你有能力做个好士兵。我所取得的成就在于,你一直相信我对军事的判断是正确的。

——摘编自(美)安德鲁·卡洛尔《美军战争家书》(1)根据材料一;回答汉高祖对太子的要求及其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禁学”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回答,为了让儿子成为一名“优秀的战士”,巴顿提出了哪些建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次军事行动”的名称及历史意义。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周学熙(1866—1947),中国近代北方工业之父。1901年,山东创办官立大学堂,周学熙任管理总办。周学熙年谱记载:余奉命后,订章程,聘教习,所有功课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校风甚饬,重印中学正宗,又采各家所译西文格言及科学理化之论,成为西学要领一书,以授学子,使端趋向,而重实学。1903年,周学熙奉委为直隶工艺总局总办。对此项委任,周学熙的自我评价是“之后四年,工艺成绩斐然”。他制定了一张蓝图,如计划创办高等工业学堂、教育品制造所、劝工陈列所、实习工厂、造纸厂等;工厂附设日夜课补习所、仪器讲演会、工商研究所等;助办者有初等工业学堂、织染缝纫公司、玻璃厂等。他开设考工厂(商品博物馆),作为“鼓舞商情”的全民职业教育机构。他在年谱中写道:考工厂起到了一个“考察本国、外国产品,以激发工业家之观感”的作用。周学熙(1866—1947),中国近代北方工业之父。1901年,山东创办官立大学堂,周学熙任管理总办。周学熙年谱记载:余奉命后,订章程,聘教习,所有功课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校风甚饬,重印中学正宗,又采各家所译西文格言及科学理化之论,成为西学要领一书,以授学子,使端趋向,而重实学。1903年,周学熙奉委为直隶工艺总局总办。对此项委任,周学熙的自我评价是“之后四年,工艺成绩斐然”。他制定了一张蓝图,如计划创办高等工业学堂、教育品制造所、劝工陈列所、实习工厂、造纸厂等;工厂附设日夜课补习所、仪器讲演会、工商研究所等;助办者有初等工业学堂、织染缝纫公司、玻璃厂等。他开设考工厂(商品博物馆),作为“鼓舞商情”的全民职业教育机构。他在年谱中写道:考工厂起到了一个“考察本国、外国产品,以激发工业家之观感”的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周学熙投身教育事业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周学熙的教育活动。——摘编自张峪铭《周学熙:一位民族实业家的教育缘》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2题,共12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从表中选择两个英雄人物,围绕“英雄与国运”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论题合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逻辑严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请对材料中卢梭和马克思的平等观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加以论述(论题符合题干要求,史实充实,逻辑清晰)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5题,共35分)21、(历史——选修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

——[清]施琅《靖海纪事》材料二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

——《明清史料丁编》材料三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清]施琅《靖海纪事》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22、“我立志选择最能为人类谋福利的职业。这样我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是17岁的马克思在他的中学毕业试卷上写下的话。谈谈你读后的感想。23、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的目标。“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等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时期;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

(2)古代东西方的先哲孔子和柏拉图对理想社会的标准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孔子和柏拉图所提出的理想社会的标准。24、(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杨度(1874~1931年),早年师从大儒王闿运学习“帝王之学”(辅佐“非常之人”,成“帝”成“王”,建非常之功勋)。甲午战争后,杨度的思想逐渐趋于维新,两度留学日本,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思想,1907年回国,开设宪法讲座,为王公大臣讲授法律常识,参与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当选民国大总统,1915年,杨度呈送《君宪救国论》,提出“中国如不废共和,立君主,则强国无望,富国无望,终归于亡国而已故以专制之权,行立宪之业”,深得袁世凯赞许,与严复等在北京发起筹安会,推动帝制。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杨度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破灭,心灰意冷,一心向佛。晚年逐渐倾向革命,先是追随孙中山,为广州革命政府提供秘密情报,后积极营救李大钊,并于1929年秋,在白色恐怖最严重时期成为中共特别党员,除了提供情报,还以卖字画等方式筹集资金,捐助革命事业。杨度(1874~1931年),早年师从大儒王闿运学习“帝王之学”(辅佐“非常之人”,成“帝”成“王”,建非常之功勋)。甲午战争后,杨度的思想逐渐趋于维新,两度留学日本,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思想,1907年回国,开设宪法讲座,为王公大臣讲授法律常识,参与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当选民国大总统,1915年,杨度呈送《君宪救国论》,提出“中国如不废共和,立君主,则强国无望,富国无望,终归于亡国而已故以专制之权,行立宪之业”,深得袁世凯赞许,与严复等在北京发起筹安会,推动帝制。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杨度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破灭,心灰意冷,一心向佛。晚年逐渐倾向革命,先是追随孙中山,为广州革命政府提供秘密情报,后积极营救李大钊,并于1929年秋,在白色恐怖最严重时期成为中共特别党员,除了提供情报,还以卖字画等方式筹集资金,捐助革命事业。——摘编自黄昊《杨度研究述评》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杨度富有传奇彩色的主要人生经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杨度一生的主要政治活动。25、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的目标。“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等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时期;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

(2)古代东西方的先哲孔子和柏拉图对理想社会的标准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孔子和柏拉图所提出的理想社会的标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C【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孔子崇尚道德,推行德治,但不符合亚里士多德,排除①;④符合亚里士多德,不符合孔子,排除;孔子和亚里士多德都创立私学,讲学自由,都崇尚中庸,②③正确;故选C。2、C【分析】【详解】

逻辑学是研究纯粹理念原则性的一门极为重要的科学;纯粹理念就是人类大脑思维的最抽象的要素所形成的理念,材料“如果我们对愤怒的感觉太强烈或太微弱,那都是很坏地对待了愤怒这个激情,如果我们有适当的愤怒,那就是很好地对待了这个愤怒的激情”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思维,故C正确;形而上学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特点是用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来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彼此孤立,永远不变,A错误;物理学属于自然科学,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伦理学的本质是关于道德问题的科学,是道德思想观点的系统化、理论化,故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亚里士多德对人类的贡献,解题的关键是“如果我们对愤怒的感觉太强烈或太微弱,那都是很坏地对待了愤怒这个激情,如果我们有适当的愤怒,那就是很好地对待了这个愤怒的激情:对于其他各种激情也都如此”。3、A【分析】【分析】

【详解】

李四光是我国的地质学家;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我国勘探部门相继找到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故选A;B是毛泽东,C是李时珍,D是孙中山,排除BCD。

【点睛】4、A【分析】【详解】

材料“用凶恶的手举起血腥的宝剑”“马上燃起新战争的可怕烽烟”体现的是普希金对拿破仑对外扩张的批判。A正确;B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普希金的回忆录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CD排除。故选A。5、B【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论》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因此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该著作揭露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B正确;材料与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无关,A排除;C是《共产党宣言》发布的意义,排除;巴黎公社爆发具有偶然性,与材料无关,D排除。故选B。6、B【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晚年在伦敦的活动主要有撰写《法兰西内战》和开始《资本论》的写作,说法②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马克思创办《新莱茵报》是在德国科伦,创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则是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说法①④不符合题意,与之组合的ACD三项错误。7、B【分析】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系统阐述唯物史观的著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首次提出用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历史的原理,论述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性,排除A;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恩格斯批判崇拜英雄的历史观,倾向于无产阶级伟大事业,表明恩格斯向共产主义者转变,故答案选B。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排除C;马克思的《雇佣劳动与资本》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排除D。二、判断题(共3题,共6分)8、B【分析】【详解】

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并不都是由孙中山直接领导的。故题目表述错误。9、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的先行者,是推动20世纪初政治变革的先驱,故题干说法正确。10、B【分析】【详解】

“无产阶级革命可以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是列宁的观点,故题干表述错误。三、材料分析题(共8题,共16分)11、略

【分析】【详解】

(1)背景:考生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史家个人角度分析背景;如经济角度,根据材料“钱漾益的家乡常熟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政治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末清初是改朝换代之际,明代统治危机显现,纲纪崩坏;思想文化:根据材料“钱漾益的家乡常熟地区文化发达,是明清时期的学术中心之一”可知家乡学术风气的熏陶;根据材料“明代史著虽多但是质量比较高的史著并不多见,其原因就在于注重文采,记事不实”可知明代修史存在较大缺陷;

(2)特点:概括材料“借修史来纯正社会风气,恢复儒家之纲纪”可知修史服务于政治统治,注重经世致用;概括材料“钱谦益通过购买、抄写、赠与等方式获得了大量档案、图书、典籍、碑刻史料”可知注重史料的搜集;概括材料“引用了《皇明本纪》、《天演玉碟》、《龙风事迹》等二十余种史料与官修《实录》、《元史》相辨证,澄清了元未来元璋起义的许多相关重要史实”“在《太祖实录辨证》中,钱谦益引用了《滁阳王庙碑》、《中山王神道碑》等开国功臣的碑记史料进行研究”可知关注史料的多元化,强调不同史料的相互印证研究;概括材料“他还利用元末陈基的诗作《舟中望虞山》,并鲒合史料考辩出元末张士德被擒于常熟湖桥,“而非《实录》所记之昆陵”,纠正以往的一些记载错误”可知强调历史的考证及求真。意义:根据钱谦益史学思想的特点可知,推动了史学研究的发展;促进实学思潮的兴起;记录“开国之功”、“抗节之贤”、“理学之贤”可知有利于弘扬良好的社会风气,维护社会稳定;概括材料“他的这些努力时明束清初的史学学术发展影响很大”可知对后世历史研究提供借鉴。【解析】(1)背景:家乡学术风气的熏陶;明代修史存在较大缺陷;明代统治危机显现;纲纪崩坏。

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

(2)特点:修史服务于政治统治;注重经世致用;注重史料的搜集;关注史料的多元化,强调不同史料的相互印证研究;强调历史的考证及求真。

意义:推动了史学研究的发展;促进实学思潮的兴起;有利于弘扬良好的社会风气,维护社会稳定;对后世治史(历史研究)提供借鉴。12、略

【分析】本题考查郭守敬的主要贡献以及其所处时代特征;以及对郭守敬的科学成就加以评价,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

(1)郭守敬的主要贡献;可以根据材料中的“郭守敬参与制订授时历”“郭守敬为修历还设计和监制了其它许多新的天文仪器”“郭守敬向元世祖忽必烈建议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天文测量”“郭守敬在水利建设上具有多方面的重大的贡献”等信息分析归纳得出。其所处时代特征应当联系所学,从元朝的社会状况如国家统一;经济恢复发展、民族融合不断加强等方面来回答。

(2)对郭守敬的科学成就加以评价,应当根据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从郭守敬的卓越成就代表了中国传统科学的最高峰、体现了郭守敬的自主创新精神,以及是“中华民族富有创新精神的一个实例”、值得后人称赞和学习等方面来回答。【解析】(1)贡献:创制多种天文仪器;进行大规模的天文测量,修订先进历法《授时历》,大规模兴修水利。

时代特征:国家统一;经济恢复发展。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2)郭守敬数学、天文、历法、仪器仪表制造等四个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科技成就代表了中国传统科学的最高峰,其科技成就及其科技思想集中体现了郭守敬的自主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富有创新精神的一个实例”,是值得后人称赞和学习的。13、略

【分析】【详解】

(1)内容:根据材料“军队里的升迁按其军功大小而不按出身贵贱”可归纳出奖励军功;淡化出身差异;根据材料“利用宗教的感情,对军队实行精神教育”可归纳出利用新教,实行精神教育;根据材料“对于士兵中出现的违纪行为则给予严惩”可归纳出严整军纪;根据材料“他还注意吸收手十年战争期间瑞典特兵和鲁波特骑再战术的经验和教训,扬长避短”可归纳出提高军事技术。

(2)简评:结合上述分析的改革措施和所学知识可知,关于评价可从提高军队战斗力、促进清教的传播、提高克伦威尔的声望及推动英国近代军事制度改革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解析】(1)内容:奖励军功;淡化出身差异;利用新教,实行精神教育:严整军纪;提高军事技术。

(2)简评:改革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击败王党,结束内战和夺取政权奠定基础;加速了清教的传播;提高了克伦威尔的声望,为他就任护国公建立军事独裁积累了资本;打破了封建等级观念,推动了英国近代军事制度的转型。14、略

【分析】【详解】

(1)关于“意义”;由材料“促使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再进一步”,可得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促进地区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由材料“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可得出沟通人心,增强国家向心力;由材料“世界级的超级工程”,可得出展现中国综合国力提高和科技的进步。关于“难题”,由材料“工程体量之巨大,建设条件之复杂”,可得出工程体量巨大,建设条件复杂;由材料“当时的中国在此领域的技术积累几乎是一片空白”“难以承受的外方天价技术咨询费用”,可得出核心技术空白,国外技术咨询费用过高。

(2)由材料“我想,如果每个行业都能做一两个世界尖端梦,那么我们的国家就能更好地实现中国梦”,可得出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由材料“如果跑步都不能坚持”,可得出对科学的执着追求;由材料“自我研发之路,才能掌握核心技术”,可得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自主创新;由材料“人的价值在于担当”,可得出勇于担当;由材料“零质量隐患”,可得出严谨认真。【解析】(1)意义: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促进地区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沟通人心,增强国家向心力;展现中国综合国力提高和科技的进步。难题:工程体量巨大,建设条件复杂,核心技术空白,国外技术咨询费用过高。

(2)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对科学的执着追求;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自主创新;勇于担当;严谨认真。15、略

【分析】【详解】

(1)通过材料“倚用湘军将领王德榜等镇压太平军”看出镇压农民起义;通过材料“拒绝福州税务司;法国人美理登充任船政监督的要求;反对法国领事巴世栋干预船政”看出其曾经主政福州船政,反对外国干预;通过材料“重视西学,任用熟谙西法、通晓外语之人才”看出重视西学,保护和培养人才;通过材料“率规队驶往台湾,部署防务,加强战备”看出抵抗外来侵略;通过材料“督办南洋海防,筹建南洋海军”可以看出创办新式海军。

(2)对沈葆桢活动的评价,针对沈葆桢的措施进行具体分析,主要包括推动中国近代化、推动中国近代教育、推动中国海军发展等角度评价积极影响;从镇压农民起义看出其维护清王朝统治的局限性。【解析】(1)举措:①镇压农民起义;②抵制外来侵略;③主政福州船政;反对外国干预;④重视西学,保护和培养人才;⑤创办新式海军。

(2)评价:①善于学习外国造船技术,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②保护和培养人才,有利于近代教育的发展;③推动了中国海军近代化,有利于海防力量的加强;④抵制外来侵略,加强台湾和内地联系;⑤作为地主阶级代表镇压农民起义,以维护清朝腐朽统治为目的,也无法使中国富强与独立。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可知二人思想的转变与“赴法留学多次斗争”“得到蔡和森;周恩来等一批共产主义者的鼓励和帮助”有关系;另外;结合所学可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的中国,在新文化运动的后期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传播,影响力不断扩大;而二人的父亲为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对二人的思想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2)根据材料“二人为躲避军阀迫害,来到上海求学,生活异常艰苦,但努力半工半读,自谋生活,后双双考人震旦大学”可知,二人身上具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从“二人在上海组织无政府主义进化社,创办《进化》杂志,宣扬无政府主义思想”可知,二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进行不断的探索,也体现出了爱国主义精神;从二人的思想转变中可以看到他们否定自我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从“先后被捕,但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二人均展现了顽强的意志,毫不妥协,最终壮烈牺牲”可以看到二人为了真理、为了组织,不怕牺牲的伟大革命精神。【解析】(1)原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在斗争中意识到无政府主义的欺骗性和反动性;蔡和森;周恩来等革命同志的影响;陈独秀思想的影响。

(2)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勇于否定自我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不畏强权、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为国家民族勇于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17、略

【分析】【详解】

(1)根据“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得出勤奋学习;根据“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得出自己写奏章;根据“谓读书无益”得出汉高祖对读书无益的反思;根据所学可得出焚书坑儒。

(2)根据“人必须选择自己的一种方式,然后坚持下去。”得出坚持自己的选择;根据“你要客观地读历史,多读些人物传记,你必须知道历史上的人们是怎样做出反应的。”得出客观地从历史中学习;根据“我所取得的成就在于,你一直相信我对军事的判断是正确的。”得出要有充分的自信;根据“1944年6月6日”这一时间可得出是诺曼底登陆(或“霸王战役”);根据所学得出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解析】(1)勤奋学习;自己写奏章。汉高祖对读书无益的反思。焚书坑儒。

(2)坚持自己的选择;客观地从历史中学习;要有充分的自信。诺曼底登陆(或“霸王战役”)。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18、略

【分析】【详解】

(1)关于“原因”,根据材料“1901年,山东创办官立大学堂”“余奉命后,订章程,聘教习”“1903年,周学熙奉委为直隶工艺总局总办”“创办高等工业学堂玻璃厂等”,结合所学清末社会相关知识,即可从民族危机、西学传播、清末新政、民族工业、个人志向等角度进行简析。

(2)关于“评价”,根据材料“中国近代北方工业之父”“订章程,聘教习,所有功课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重实学”"工艺成绩斐然”“计划创办高等工业学堂玻璃厂”“开设考工厂”“鼓舞商情”“激发工业家之观感”等。结合所学有关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知识,即可从教育文化变革、民族工业发展、中体西用思想、中国社会处境等角度进行评价。【解析】(1)原因:西方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不断传播;清廷实施“新政”,推行教育改革;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对科技人才需求增加;周学熙具有兴办实业和革新教育的个人志向。

(2)简评:促进了中国教育文化事业的近代化转型;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未完全摆脱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过于强调实业教育;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四、论述题(共2题,共12分)19、略

【分析】【详解】

根据“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并结合材料中的英雄人物,可得出英雄人物及其彰显的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论述时可选择其中的人物,结合其事迹展开论述,如林则徐,19世纪中期,在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之时,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严厉地打击了外国鸦片贩子,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増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其组织清军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其他人物言之有理亦可。【解析】示例:论题:英雄人物及其彰显的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说明:(任选两个英雄人物)

林则徐:19世纪中期,在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之时,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严。

厉地打击了外国鸦片贩子,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増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其组织清军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

杨靖宇: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妄图灭亡中国,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杨靖宇将军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多次与日伪军周旋苦战,有力地错制了日本侵略军,充分展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和视死如归、宁死不屈、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为中国的抗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黄继光:为了保证战争的胜利,不惜以自己的身体堵住敌人的枪口,从而赢得了抗。

美援朝战争中最重要的一次胜利。正是无数个像他一样的志愿军战士,才使得抗美援朝战争取得最终胜利,打击了美帝国主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或王进喜: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王进喜带领大庆工人克服重重困难,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使新中国实现了石油的自给,为祖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还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一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的石油工人,正是无数个像他这样的劳动人民,才使中国的石油实现了完全自给,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或袁隆平:20世纪60年代,袁隆平开始水稻高产育种研究。1973年,首次在世界上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一一南优二号,为粮食持续稳定增产做出了新的贡献。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总之,正是因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不懈抗争和持续奋斗,正是因为英雄人物浴血奋斗和英勇牺牲,我们的国家才有了今天的独立自主,我们的民族オ有了今天的发展繁荣,我们的人民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当代人应该发扬他们的精神,从他们身上汲取奋发的力量,表现出自己的责任和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高分必备】这种类型的题最重要的是按照题目要求去作答,结构要完整,层次分明,史实到位,此题可得高分。20、略

【分析】【详解】

首先根据表格中的内容和所学知识;列出卢梭和马克思两者平等观的差异。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两者的平等内涵不一致,卢梭强调的是权利的平等,主张建立社会契约以保障平等,而马克思的平等观强调社会成员普遍平等,主张消灭私有制和阶级以实现全人类解放。第二,两者观念产生的时代背景不一致,18世纪中期法国的国王与贵族为了维持自身的特权地位,采取了打击上升中的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的措施,为此以卢梭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们以理性来勾画出未来社会的蓝图,提出了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和需求的思想主张;而马克思的观点是在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差距急剧加大;阶级矛盾激化、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充分暴露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这充分反映了工业革命深入发展的时代特征。第三,两者的影响不一样,卢梭的平等观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而马克思的平等观则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也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团体与资方斗争的理论依据。

其次;列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在差异性的基础上归纳出共性,两者都抓住了特定时代的基本矛盾,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具有鲜明的进步性。

最后,依据同、异点归纳出主题。示例:追求平等是近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理念,平等观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解析】示例:追求平等是近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理念;平等观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卢梭强调权利的平等;主张建立社会契约以保障平等。卢梭的观点是18世纪中期法国社会矛盾的反映,国王与贵族维持自身的特权地位,并打击上升中的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启蒙运动中,思想家们以理性来勾画未来社会的蓝图,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和需求。卢梭的平等观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的平等观强调社会成员普遍平等;主张消灭私有制和阶级以实现全人类解放。马克思的观点是在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差距急剧加大;阶级矛盾激化、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充分暴露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也反映了工业革命深入发展的时代特征。马克思的平等观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