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临沂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临沂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临沂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临沂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级普通高中学科素养水平监测试卷地理2024.11注意事项:1.本次考试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地球大气系统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是维持地球气候系统及生态系统能量平衡的重要因子,但受大气透明度、云量、海拔高度、纬度、日照时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具有地区差异性。下图为1971~2020年敦煌市年太阳总辐射距平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示期间,敦煌市年太阳总辐射最大值出现在()A.1974年 B.1988年 C.2010年 D.2016年2.与其他年份相比,影响2010年敦煌市太阳总辐射减少的主要因素有()A.降水日数 B.植被状况 C.海拔高度 D.太阳活动【答案】1.B2.A【解析】【1题详解】读图可知,1988年敦煌市年太阳总辐射量距平值为正,离横坐标(0)最远,年太阳总辐射最大,B正确;1974年和2010年距平值为负,说明年太阳辐射小,排除AC;2016年虽然距平值为正,但距横坐标较近,说明年太阳总辐射比1988年小,排除D。故选B。【2题详解】推测2010年敦煌气候异常,降水较正常年份多,日照时数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导致年太阳总辐射减少,A错误;植被不是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B错误;联系已学可知,海拔高度短时间内变化缓慢,不会影响太阳总辐射的变化,C错误;太阳活动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小,D错误。故选A。【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的纬度、地形地势、天气和大气透明度。下表示意太阳系中某四个行星的基本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名称距日距离(x106千米)质量(地球=1)体积(地球=1)公转周期卫星数/个甲108.20.820.856224.7天0乙227.90.110.1501.9年2丙2870.014.6365.20084年29丁778.0317.941316.00011.8年663.表中甲、乙、丙、丁四个行星中,最可能为火星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4.科学家认为火星是除地球以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天体之一,火星与地球相比()A.有相同的体积和质量 B.有土壤和大量液态水C.有适合生物呼吸的相同大气成分 D.有相近的距日距离【答案】3.B4.D【解析】【3题详解】火星比地球体积小,有两颗卫星,可判断出乙为火星,B正确。甲距日更近,为金星,A错误;丙距日远,为远日行星,丁体积大,为巨行星,CD错误。故选B。【4题详解】火星与地球有相近的距日距离,使火星表面温度适宜,是可能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D正确。从表中看,火星比地球体积和质量小,A错。火星上目前没发现液态水,B错。火星表面的大气以二氧化碳为主,地球大气以氮气和氧气为主,火星和地球的大气成分不同,C错。故选D。【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与地球所处的安全的宇宙环境和自身的有利条件有密切关系。太阳正处于壮年期,状态稳定;行星及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公转和自转周期适当,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保持在15℃左右,有利于液态水的存在和生命过程发生、发展;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地球有液态水。地幔中的岩浆在某个固定位置上具有强烈上升的趋势,称之为“热点”。当板块薄弱点经过热点时形成火山喷发,称为热点火山。随着板块移动,热点火山在板块表面留下一连串火山锥(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图中最早形成的热点火山大约形成于()A.前寒武纪 B.古生代C.中生代 D.新生代6.图中热点位于甲地的()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答案】5.C6.A【解析】【5题详解】读图,图中最早的火山锥形成时间约为180百万年,即1.8亿年,处于中生代(2.5亿年-6500万年前),所以最早形成的热点火山大约形成于中生代,C正确,排除ABD。故选C。【6题详解】由材料“随着板块移动,热点火山在板块表面留下一连串火山锥”分析可知,热点是固定不变的,板块是移动的,距今时间越久的火山锥形成时间越早,即先经过火山热点。读图,根据火山锥形成时间可判断,板块是先向正南方向运动,再向东南方向运动,最后形成图中的火山锥分布,因此热点此时处于甲地的西北方向,A正确,排除BCD。故选A。【点睛】显生宙,指“看得见生物的年代”,是开始出现大量较高等动物以来的阶段,包括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从距今大约5.7亿年前延续。5.7亿年前,寒武纪始,生物逐渐演化出较高级的动物,动物已具有外壳和清晰的骨骼结构,故称显生宙。我国北极科学考察队对北极太平洋某一区域开展了探空观测,研究北极低层大气垂直结构特征。下图示意科考期间探空观测的平均温度和风速垂直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科考期间观测区域的对流层顶高度大致在()A.5~7km B.9~11kmC.13~15km D.25~27km8.科考期间观测区域()A.近地面大气的对流运动旺盛 B.高空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C.近地面风速变化的趋势复杂 D.平流层平均风速大于对流层【答案】7.B8.C【解析】【7题详解】据左图分析可知,图中5~7km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所以仍在对流层,A错误;9~10km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10~11km以上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说明到达了对流层顶,进入平流层,B正确;13~15km千米随海拔升高温度基本保持不变、25~27km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属于平流层,不是对流层,CD错误。故选B。【8题详解】科考期间观测区域,近地面温度较低,说明对流运动不是很旺盛,A错误;由左图可知,13km到25km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基本保持不变,25km以上随海拔升高温度升高,B错误;由右图可知,近地面风速变化为10米每秒到20米每秒,变化趋势复杂(不稳定),C正确;读右图,平流层平均风速小于对流层,D错误。故选C。【点睛】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地面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高度高,可达17千米到18千米;高纬度地面受热少,对流微弱,对流层高度低,仅为8~9千米。同样道理,同一地区由于季节的不同,温度状况也存在差异,因此对流运动的程度也不相同,因而对流层的高度也有差异,夏季高些,冬季低些。某团队在祁连山中段的某山谷开展了关于山谷风的调查研究,发现8月份该区域山谷风明显。下图为该区域某气象站8月份某日记录的山谷风风向、风速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该气象站记录的山风结束时间大约在()A.1时 B.10时 C.14时 D.18时10.该气象站最有可能位于该山谷的()A.北坡 B.南坡 C.西坡 D.东坡【答案】9.B10.A【解析】【9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般山风主要出现在夜晚,谷风出现在白天,据图可知9点到11点之间方向由偏北风转为偏南风,也就是由山风转为谷风,结合选项可知山风结束的时间大致在10点左右,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本题选B。【10题详解】由图可知山风为偏北风,谷风为偏南风,所以山谷为东西走向,气象站位于山谷的北坡,A正确,排除BCD。故本题选A。【点睛】山谷风的成因:白天,山坡接受太阳光热较多,成为一只小小的“加热炉”,空气增温较多;而山谷上空,同高度上的空气因离地较远,增温较少。于是山坡上的暖空气不断上升,并在上层从山坡流向谷地,谷底的空气则沿山坡向山顶补充,这样便在山坡与山谷之间形成一个热力环流。沙漠和绿洲之间的过渡带,由于沙漠和绿洲地表热力性质差异,形成了沙漠和绿洲之间的局地环流,出现了“绿洲风”(下图)。沙漠和绿洲之间的过渡地带是沙尘的主要源区之一。沙尘暴的形成及其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已引起全球的高度重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正确表示“绿洲风”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2.“绿洲风”的主要生态意义是()A.减小绿洲地区昼夜温差 B.增加沙漠地区物种数量C.增加绿洲地区水汽含量 D.抑制地表风沙输移变化【答案】11.B12.D【解析】【11题详解】“绿洲风”是指从绿洲吹向沙漠的风。读图,由于沙漠的比热容小,白天沙漠升温比绿洲快,绿洲比沙漠气压高,风从绿洲吹向沙漠,故图②表示“绿洲风”,B正确,A错误;夜晚沙漠降温比绿洲快,沙漠比绿洲气压高,风从沙漠吹向绿洲,CD错误。故选B。【12题详解】联系已学可知,从绿洲吹向沙漠的“绿洲风”水汽含量相对较大,能增加空气湿度,增加沙漠地区的水汽含量,故能抑制地表风沙输移变化,D对、C错;“绿洲风”可减小沙漠、绿洲之间过渡带的温差,A错;“绿洲风”对水分条件的改善作用有限,不能显著增加沙漠地区的物种数量,B错。故选D。【点睛】热力环流是由地面的冷热不均所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受热地区的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则相反。这种气压差异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气流由陆面经湖面时,速度会持续加快。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天气系统过境某大湖后的风速等值线分布(单位:米/秒)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乙、丁两处此时风速不同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的差异 B.水汽含量的多少C.水平气压梯度力 D.下垫面的摩擦力14.图中乙、丙两地的风速差值可能是()A.3米/秒 B.4米/秒C.5米/秒 D.6米/秒【答案】13.D14.C【解析】13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气流由陆面经湖面时,速度会持续加快”。读图,丁处风速小,应该位于风经过湖面前,与湖面相比,陆面的摩擦力较大,风速较小,而乙处风速大,位于风经过湖面后,湖面摩擦力较小,风力较大,故风速差异是下垫面不同造成的,D正确;纬度位置不直接影响风速,水汽含量对风速的影响小,AB错误;图中没有气压的相关信息,C错误。故选D。【14题详解】读图,图中等值距为1,乙位于闭合中心,越往中心数值越大,数值为(21,22)米/秒;丙的数值为(16,17)米/秒,两地差值(4,6)米/秒,结合选项,乙、丙两地的风速差值可能是5米/秒,C正确,排除ABD。故选C。【点睛】影响风速的主要因素分为气象因素和地形因素。气象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气压、湿度等,地形因素包括地貌、地表障碍等。有专家提出水循环可以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大类,下图为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序号①、②、③、⑦代表的含义分别是()A.跨流域调水、地表径流、管道输水、人工降水B.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人工降水C.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管道输水、跨流域调水D.跨流域调水、地表径流、蒸发、人工降水16.关于人类对城市水循环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增加⑤ B.大量开采地下水,可以增加④C.大力开展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减少⑥ D.对污水回收利用,可以增加②【答案】15.A16.A【解析】【15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水循环可以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大类。读图,图中①③⑦箭头表示社会循环,②箭头表示自然循环,其中①、②箭头都是指向城市地表水,①应该是跨流域调水,②应该是地表径流,⑦来自大气水,应该是人工降水,③箭头由城市地表水指向用水,应该是管道输水,A正确,排除BCD。故选A。【16题详解】读图,城市硬化地面会使地表水增加、地下水的减少,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下渗,而图中⑤表示下渗,A对;④表示蒸发,大量开采地下水,不能增加④,B错;⑥表示水汽输送,城市绿地建设,对水汽输送没影响,C错;②为地表径流,污水回收利用,地表径流使用量减少,可以增加地表径流,D错。故选A。【点睛】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每年春季纽芬兰岛费里兰小镇附近都会出现大量冰山,下图为“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7.与同纬度大洋东侧相比,费里兰附近海区()A.海水温度高 B.海雾发生频率高 C.海水盐度高 D.海冰消融快18.随全球气温转暖,最近几年北大西洋中冰山出现的变化趋势有()①时间提前②时间延后③数量增多④数量减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17.B18.A【解析】【17题详解】由图中洋面年平均水温等值线可知,费里兰附近海区水温为5℃,而同纬度大洋东侧为10℃-15℃,海水温度较低,说明费里兰附近海区有寒流经过,水汽易遇冷形成易海雾,A错,B正确;寒流经过海区盐度较低,C错;寒流会从极地带来海冰,费里兰附近海区海水温度低,海冰消融慢,D错。故选B。【18题详解】全球变暖,北冰洋冰盖边缘海冰加速消融,产生的冰山数量增多,带入北大西洋的冰山数量相应增多,全球变暖也使得海冰消融时间提前,冰山出现时间提前,①③正确,②④错。故本题排除BCD三项,选A。【点睛】洋流是形成雾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寒暖流交汇处多海雾。寒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低纬度,季节为夏季;暖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高纬度,季节为冬季。下图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发量的分布。部分海域蒸发强烈,出现了年蒸发量大于2000毫米的高值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形成年蒸发量高值区的原因是该海域()A.海水流动快 B.有暖流经过 C.太阳辐射强 D.降水量偏少20.年蒸发量高值区海域冬季海面蒸发更强,其主要原因有()①降水少②辐射强③海气温差大④风力强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19.B20.D【解析】【19题详解】海水流动速度不影响蒸发量大小,A错误;暖流会对流经地区起到增温效果,图示高蒸发量海域有日本暖流流经,会增大蒸发量,且日本暖流的方向是西南-东北方向,图中高蒸发量海域呈西南-东北方向分布,B正确;太阳辐射的分布随纬度升高而降低,图示高蒸发量海域不是纬度最低的区域,因此太阳辐射不是影响其蒸发量的原因,C错误;海洋上水汽充足,降水量丰富,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B。【20题详解】年蒸发量高值区大致在我国台湾岛至日本群岛附近,由于有暖流流经,该区域在冬季降水并不会比渤海、黄海海域少,①错误;一般情况下太阳辐射强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所以该海域的辐射强度大不过我国南海海域,②错误;该区域受暖流影响,冬季水温也较高,而气温由于纬度较高而偏低,因此海气温差大,蒸发强,③正确;该海域纬度较高,比较靠近冬季风风源地,故风力大,会加快蒸发,④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③④构成的D选项。【点睛】海水的蒸发,与空气中水汽的饱和程度有关。在连接水面的空气中,只要水汽未达饱和状态,海水就不断蒸发。由于饱和水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因此,气温愈高,空气愈能容纳更多的水汽。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被生长。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K岛的天然植被类型属于()A.热带草原B热带雨林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22.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能迅速恢复的独特条件是()A.种源较丰富 B.垂直差异大C光照较充足 D.火山灰深厚【答案】21.B22.D【解析】【21题详解】读图可知,K岛位于东南亚(6°S~7°S),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其天然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B正确;热带草原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排除ACD。故选B。【22题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K岛的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气候类型相同,水热条件、光照条件以及种源都相差不大,排除AC;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岛海拔并不高,排除B;由材料“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可知,火山喷发后深厚的火山灰为植被恢复提供了充足的养分,这是该岛的独特条件,D正确。故选D。【点睛】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的南北纬10°之间,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河流域、中美东部、非洲的刚果河流域、几内亚湾北岸、马达加斯加岛东部、马来半岛南部、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南部、伊里安岛、印度尼西亚、大洋洲的苏门答腊岛至新几内亚岛一带、澳大利亚的东北部部分。某科考团队在北半球高纬度某海域(170°W~150°W)冰区进行冰下浮游植物调查,调查期间(7月底)该海域海冰刚开始融化。调查发现,受来自白令海的海水和阿拉斯加沿岸流的影响,该海域海水呈现复杂的垂直分层现象。下图示意该海域海水温度、盐度和叶绿素浓度随深度的分布,海水中叶绿素的含量可以代表浮游植物的现存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该海域海水自表层至深层依次为()A.高温低盐层、温暖水团层、低温高盐层B.低温低盐层、温暖水团层、高温高盐层C.高温低盐层、低温高盐层、温暖水团层D.低温低盐层、高温高盐层、温暖水团层24.该海域冰下浮游植物的主要生存环境特征是()A.光照少 B.水质差C.风浪大 D.密度低25.与表层相比,该海域水深30~50m处浮游植物的生物量较多的原因是()A.海冰融水量多 B.海水盐度适中C.营养物质丰富 D.光照更加充足【答案】23.B24.A25.C【解析】【23题详解】读图可知,表层海水为-1.5℃,盐度为30‰,和深层海水相比,属于低温低盐层;随着深度增加,温度逐渐升至-0.75度,盐度也逐渐增大,逐渐升至33‰,因此可得出结论,该海域海水自表层至深层盐度和温度都是逐渐升高的,海水自表层至深层依次应该为低温低盐层、温暖水团层、高温高盐,B正确;ACD错误。故选B。【24题详解】读图联系材料“海水中叶绿素的含量可以代表浮游植物的现存量”可知,浮游植物主要距海面分布在30-50米附近处,该海域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受北极极夜和冰下弱光影响,光照条件较差,冰下浮游植物在长期演变中的暗适应性逐渐增强,A正确;北极地区人类活动较少,污染物排放少,海水水质相对较好,B错误;由于冰层的保护作用,该海域风力风浪并不是很大,C错误;根据所学知识,纬度越高,海水密度越大,因此该海域海水密度并不小,D错误。故选A。【25题详解】联系已学,表层由于海冰分布较多,海冰融水量较大,因此和表层相比,该海域水深30~50m处,海冰融水量少,A错误;该海域盐度偏低,且盐度不是影响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B错误;根据所学知识,浮游植物的生长所需要的主要是营养盐,受来自白令海峡和阿拉斯加沿岸流的影响,深层海水营养盐上泛有利于表层浮游植物生长,且因此浮游植物分布较集中的地区营养盐含量较高,C正确;与表层相比,深层海水光照条件较差,D错误。故选C。【点睛】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海水的质量。一般情况下,由赤道向两极,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到了两极海域,由于水温低,海水结冰,剩下的海水盐分高,所以密度更大。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1)分别指出图中A、B表示的大气层的气温垂直变化特点,并分别说明原因。(2)指出图中字母A表示的大气层名称,说明其厚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特点。(3)图中B大气层是航空的理想空域,简要分析其主要原因。(4)指出大气中含量位居第二位的大气成分并说明其重要作用。指出臭氧层的具体高度并说明其重要作用。【答案】(1)A:大气层(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原因是该层(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B大气层(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原因是该层(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而增温。(2)对流层;低纬度地区大于高纬度地区;夏季大于冬季。(3)B大气层(平流层)中大气对流很弱,以水平运动为主;B大气层(平流层)中水汽、悬浮固体颗粒、杂质等极少,能见度高;该层中很少有飞鸟出现,飞行环境安全。(4)氧;生物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20—40千米;臭氧层能够吸收对人类和动植物有伤害的紫外线,故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解析】【分析】本是以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为背景,设置4小题,涉及大气的垂直分层等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综合应用能力。【小问1详解】读图,A层位于0-12千米范围内,为对流层,地面是A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离地面越远,获得的地面辐射越少,气温越低,故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B层位于对流层顶至50千米处,为平流层,该层中的臭氧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使得气温升高,故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小问2详解】联系已学可知,对流层厚度与对流运动的强弱有关。低纬度地区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高度高;高纬度地区受热少,对流较弱,对流层高度低。夏季昼更长、太阳高度大,地面受热多,对流运动更旺盛,故夏季对流层厚度大于冬季。【小问3详解】联系已学可知,B大气层为平流层,是航空的理想空域,主要原因是:平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下部冷上部热,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稳定,天气晴朗;离地面遥远,水汽、杂质少,大气能见度高;飞鸟为获得地面食物,多分布在对流层底部,平流层中很少出现飞鸟,飞行环境安全。【小问4详解】联系已学可知,大气中含量位居第二位的大气成分是氧气。其重要作用有:氧气是人类和大多数生物呼吸所必需的气体。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中20至40千米的高空。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减少,从而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针对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情况进行了观测,并绘制了气温日变化曲线图(下图)。(1)指出图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曲线,并说明理由。(2)下图表示的情景中,判断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是哪一个情景_____,并阐释其原因_____。(3)应用所学原理分析新疆生产的瓜果特别甜的主要原因。【答案】(1)B;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比晴天时较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强,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气温比晴天时高。(2)①.C②.晴朗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吸收作用少(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再加上陆地的比热容小,升温快,降温也快,故气温日较差最大。(3)新疆地区多晴朗天气;白天太阳辐射强,光合作用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植物呼吸作用弱;气温日较差大,利于糖分积累。【解析】【分析】本题以气温日变化曲线为载体,涉及大气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考查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阴天时,白天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比晴天低,夜晚大气逆辐射也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比晴天高,所以阴天昼夜温差比晴天小。图中B曲线的昼夜温差较小,表示阴天时的气温变化。【小问2详解】影响温差的因素有天气状况、地表性质等。晴天与阴天相比,阴天时,白天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比晴天低,夜晚大气逆辐射也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比晴天高,所以阴天昼夜温差比晴天小。陆地与海洋相比,由于海陆热力性质不同,海洋的热容量比陆地大,海洋昼夜温差小。因此,昼夜温差最大的应该是陆地、晴天时。故选C。【小问3详解】新疆气候干旱,多晴朗的天气,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白天太阳辐射强,光合作用强,糖分积累多,夜晚气温低,呼吸作用弱,糖分消耗少,有利于糖分的积累,所以新疆的瓜果特别甜。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地理环境部分要素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①~⑦表示的是水循环的某些环节,指出①、②、③、⑥表示的含义。(2)图示区域范围内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以后,简述图中河流流量的变化特点。(3)指出导致图中甲、丙两地植被类型不同的主导因素。指出图中⑧的洋流性质并说明其对流经海域及附近地区的气候的影响。(4)据图判断正常情况下乙、丁两个地层的形成早晚顺序。若丁地层中发现含有三叶虫化石,则指出丁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并推断当时的地理环境特点。【答案】(1)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⑥地下径流。(2)洪水季节,河流流量增大;枯水季节,河流流量减少;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幅度增大;河流发生洪水时,洪峰的流量增大,出现洪峰的时间较以前提前。(3)地形(地势、海拔)。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4)丁早乙晚(乙晚丁早)。古生代;(温暖的)海洋环境。【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北半球中午某地区的地理环境要素分布为背景材料,涉及水循环、洋流、地质年代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由题中图可知,①为蒸发,②为水汽输送,③为大气降水,④为植物蒸腾,⑤为地表径流,l⑥为地下径流,⑦为海洋上大气降水。【小问2详解】流域内的植被遭到破坏后,植被的涵养水源作用减弱,植被对雨水的截流作用减弱,降水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河流流量在洪水期因为植被的涵养水源和植被截流能力下降,导致河流的径流量增加,且会导致河流的洪峰时间提前。;在枯水期,植被减少,气候变干旱,水汽蒸发较多,河流径流量减少;洪水期的洪峰流量相对于枯水期流量来说,季节水位变化更大。【小问3详解】由材料可知,丙地的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生长所需温度相对较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