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g码头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lng码头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lng码头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lng码头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lng码头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综合说明

1.1编制依据

1.1.1编制依据

(1)《福建LNG站线项目港口工程招标文件》;

(2)《福建LNG站线项目港口工程设计图纸》;

(3)《福建LNG站线项目港口工程招标补充通知(第1号)》。

1.1.2采用的规范、标准

(1)工程施工中的所有材料、设备和施工质量均应符合下列技术规范的要求:

①交通部《港口工程技术规范(1987)》;

②交通部《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242-89》;

③交通部《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TJ284-89》和《疏浚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J243-88》;

JTJ319-99疏浚工程技术规范

JTJ254-98港口工程桩基规范

JTJ250-98港口工程地基规范

JTJ230-89港口工程水工钢结构防腐技术规范

JTJ213-98海港水文规范

JTJ291-98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

JTJ290-98重力式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

JTJ285-2000港口工程嵌岩桩设计与施工规范

JTJ295-2000开敞式码头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JTJ300-2000港口和水运工程护岸设计与施工规范

JTJ275-2000港口工程水工混凝土结构防腐技术规范

SY/T5040-92螺旋焊缝钢管桩

GJB156-86港口设施牺牲阳极法设计与安装规范

HG2866-1997橡胶护舷规范

GB1591低合金结构钢技术规范

GB1220-1992不锈钢筋

JG3042-1997环氧涂层钢筋

④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技术法规和规范。

(2)在合同履行期间,若上述标准或规范有修改或重新颁布,承包人应遵照执行。

(3)必要时,技术标准的替代可按合同通用条款约定的方法办理。

1.2工程概况

(1)工程位置

湄洲湾地处我国福建省东南沿海中部,东北面与兴化湾相邻,西南面与泉州湾相接,

东南向与台湾岛隔海相望。湄洲湾是一深入内陆的半封闭狭长海湾,南北长约35km,东

西最宽30km。湄洲湾湾内北——东北向周边岸线属福建省莆田市,西——西南向周边岸

线属福建省泉州市。

本港址地处湄洲湾北岸莆田秀屿港区。码头使用水域位于秀屿与龙虎屿之间海域,

其西北侧与现有3.5X10’吨级多用途泊位相邻,西一西南隔海与湄洲湾南岸港区沙格作

业区相望。水路北距福州马尾132nmile,南距厦门96nmile,距湄洲湾口约29km,

,

处于整个福建LNG用气市场的中部。港址地理位置E118O59&0”,N25°1240"0

(2)工程概述

施工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LNG主码头泊位;连接LNG码头平台的栈桥;工作船码头;火炬栈桥及塔架基础;

港池、基槽和连接段航道的疏浚;导助航设施;工程量清单和施工图中规定的所有工作。

LNG码头泊位长400m,码头构筑物包括1座工作平台、3个靠船墩和6个系缆墩,

为重力墩式结构。基础为抛石基床;墙身为预制圆沉箱;上部结构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墩

台。

LNG码头栈桥长343.32m,栈桥宽12.5m(含护轮槛等宽度的总宽度),其中人行及车

辆通道宽5m,管线通道宽7.5m。栈桥基础为灌注桩及钢管桩,上部为现浇横梁及预应

力箱梁结构。

工作船码头长105米,宽7.5米,顶标高&6米,为沉箱重力式结构。基础为抛石

基床;墙身为预制方沉箱;上部结构为现浇钢筋混凝土胸墙。

LNG码头港池疏浚198739方,LNG码头基槽挖泥308418方,工作船码头基槽挖泥

21719方,连接水域疏浚485472方。

火炬栈桥采用钢桁架结构,长112m,钢桁架宽3.0m。栈桥基础为钢管桩,上部为

现浇墩台。火炬塔架为高桩墩台结构,基础为钢管桩。

(3)主要工程数量

①LNG码头及栈桥

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

1码头

1.1基槽挖泥m3308418

1.2基槽炸礁m322672

1.310~100kg抛石基床(含夯实、整平)m380417

1.4回填lO^lOOkg块石m365251

1.5抛理100~200kg护底块石m319959

1.6预制沉箱C45高性能混凝土m38496

1.7预制沉箱钢筋制安T1513.66

1.8预制沉箱运输、安装件13

1.9沉箱内填砂nt'18019

1.10沉箱内填lO^lOOkg块石m35257

1.11现浇靠船墩墩台C45高性能混凝土m32154

1.12墩台内回填块石m1453

1.13现浇C45高性能混凝土m39101

1.14SUC2000H一鼓一板标准反力橡胶护舷套3

1.15快速脱缆钩套9

1.16码头栏杆m486.3

2栈桥

2.1钢管桩购制(Q345B)T606.14

2.2钢管桩防腐m22127

2.3钢管桩沉桩(直桩)根1

2.4钢管桩沉桩(斜桩)根24

2.5钢管桩阳极合金块T7.55共50块

2.6钢管桩桩头C45高性能混凝土m327.25

2.761500灌注桩钢护筒(Q235B)T610.03

2.8灌注桩钢护筒防腐m25602

2.961500mm灌注桩成孔m537

3

2.10“1500mm灌注桩现浇C45高性能混凝土m2666.7

2.1161500mm灌注桩钢筋制安T603.54

2.12现浇61000mm立柱C45混凝土m313.2

2.13现浇横梁C45高性能混凝土m3872.0

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

2.14现浇墩台C45高性能混凝土m3683

2.15补偿平台现浇C45高性能混凝土m1594.8

2.16预应力箱梁预制C45高性能混凝土m32545.60

2.17预应力箱梁安装根68

2.18栈桥现浇C45高性能混凝土面层m3623.86

2.19栈桥护轮坎现浇C45高性能混凝土m357.66

2.20镀锌钢管栏杆m421.3

2.21防撞护栏C45高性能混凝土m375.5

3火炬栈桥及塔架基础

3.1水上现浇碎墩台C45高性能混凝土m31589

3.2钢桥安装100t内/桶根2

3.3钢管桩沉桩(①100cm内),斜桩根25

3.4铁桩尖制作安装T32

3.5钢管桩购置T400

3.6钢桥制作(桁架结构),loot内/件T110

3.7钢管桩牺牲阳极块58

3.8钢管桩防腐m22178

3.9钢栏杆制做安装m102

3.10钢栈桥防腐m24180

3.11涂层钢筋加工T191

②工作船码头

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

1岸上卸载m39427

2建槽挖泥m321719

3基槽炸礁m31910

410~100kg抛石基床(含夯实、整平)n?17144

5安放500、700kg护底块石m32168

6他理50~100kg护面块石m3659

7励理200~300kg护面块石m31166

8预制沉箱C45混凝土m31188.4

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

9沉箱安装(200T)件15

10沉箱内填砂m2668.8

11预制垫板C45混凝土m31264.7

12垫板安装(200T以内)件32

13现浇墩台C45混凝土m3414.3

14现浇C45胸墙混凝土m33083.8

15现浇C45护轮坎及灯杆基础混凝土m335

16预制预应力箱梁C50混凝土m375

17预应力空心板安装件89.03m:'/件

18)A-A300H橡胶护舷购安套56

1925OKN系船柱购安个12

20镀锌钢管栏杆m230

③LNG码头港池及连接水域疏浚

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

1LNG码头港池m3198739

2连接水域m3485472

④钢结构人行桥

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

1钢桥安装,251内/根根7

2钢桥制作kg135703

3栏杆m586.4

2

4桥面板m441.6

5球形支座座28

2

6钢结构防腐m3390

辅助靠泊和环境监测系统、助航标志、码头给水、供电和照明略,工程数量清单详

见商务标报价清单。

1.3自然条件

1.3.1地形地貌

(1)地理位置:

湄洲湾地处我国福建省东南沿海中部,东北面与兴化湾相邻,西南面与泉州湾相接,

东南向与台湾岛隔海相望。湄洲湾是一深入内陆的半封闭狭长海湾,南北长约35km,东

西最宽30km。湄洲湾湾内北——东北向周边岸线属福建省莆田市,西——西南向周边岸

线属福建省泉州市。

(2)地形地貌:

湄洲湾受地质构造和岩性的控制,总体上呈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沿岸地势比较

平缓,也有一些伸至海边的岩崖岬角及岩石岛屿,东西两侧有大小不等的湾澳,周围陆

域地质多为花岗岩类和变质岩组成的丘陵及红土台地。湾澳有较宽阔的淤泥滩。

接收站场地自西北向东南的地貌类型大致分为潮间带、水下岸坡、潮汐通道。

拟建接收站位于潮间带内,为泥质浅滩,高潮时为海水淹没,低潮时出露,大致上

自西北向东南平缓倾斜,地面标高约为1.10m〜4.90m。护岸线的南面为水下岸坡,与潮

汐通道相接,岸坡较陡,大致上向南倾斜。

场地南部为码头区,其西南部为龙虎屿浅滩,该浅滩南北面各有一条潮汐通道,受

水流切割形成深槽。两个拟选方案的码头前沿位于上述深槽边上。

在场地外围,其西、北面为陆地,地形起伏变化比较平缓,零星分布有一些剥蚀残

丘,部分地段岩崖岬角较发育,其东面主要为浅滩,零星分布有礁石,部分在高潮时淹

没。

1.3.2水文

(1)潮汐:(最高潮位、最低潮位、平均高潮位、平均低潮位、平均潮位)

①潮汐性质

湄洲湾潮型属于正规半日潮。根据湾内不同测站的观测资料,湾内外高低潮出现时

间儿乎一致,各地潮位基本上同涨同落,高低潮出现时间同步,潮波属驻波型,涨急、

落急出现在中潮位附近,转流出现在高低潮位附近。潮位的变化,高潮位自口外向口内

沿程递增,低潮位则沿程递减,平均潮位自口外向口内递增。

②基面关系

基面关系:见下图

AA黄海平均海平面

2.179m

3.86m21罗星塔零点

1.631m

秀屿理论最低潮面

;;0.05m

崇武假定验潮零点

③潮位特征值(当地理论最低潮面起算)

湾内各潮位特征值如下表所示:

单位:m表2.3T湄洲湾各测站潮位特征值

崇武鲤鱼尾秀屿

最高潮位7.157.678.18

最低潮位-0.030.020.04

平均潮位3.543.864.02

最大潮差6.687.207.59

最小潮差1.852.152.22

平均潮差4.384.875.11

平均高潮位5.576.366.66

平均低潮位1.371.481.55

平均半潮位3.563.924.11

(2)设计水位:(设计高水位、设计低ZK位、校核高水位、彳度核低水位)

设计高水位:7.35m

设计低水位:0.78m

极端高水位(重现期为100年的年极值高水位):8.72m

极端高水位(重现期为50年的年极值高水位):8.61m

极端低水位(重现期为100年的年极值低水位):-0.10m

极端低水位(重现期为50年的年极值低水位):-0.06m

(3)潮流:(流速、流向)

在本海域曾进行过四次海流观测,分别为1984年6月和1990年8月,以及1997

年1月25〜26日(大潮期)和1月30〜31日(小潮期)同步水文、泥沙测验,最近一

次观测是专门为本工程而于2003年3月进行的大潮和小潮的潮流观测和泥沙取样分析。

结合四次测流资料综合分析:湄洲湾因地形控制,湾内基本上是往复流。深槽部位涨落

潮流向基本上与槽向一致,浅滩和湾沃部位,流向略有分散。大潮流速大于小潮流速,

表层流速大于底层流速。

从实测流速资料来看,林齿礁至大生岛附近为最大流速区,最大流速达L78m/s,

黄干岛至剑屿航段流速亦较大,最大涨落急流速达1.12m/s和在剑屿口门一

带,最大涨落急流速均接近L25m/s。斗尾——大竹深槽部位,涨急流速可达2.4m/s,

落急流速达1.75m/s,属涨潮优势流;峰尾——东吴以及肖厝——秀屿的深槽部位,落

潮流速均大于涨潮流速,为落潮优势流,峰尾——东吴断面实测最大流速为2.00m/s,

肖厝——秀屿断面实测最大流速为1.85m/So

为了更好地了解拟建港区的潮流特征,分别于2003年3月20~21日(大潮期)和3

月26~27日(小潮期)在拟建港区的港池前沿及回旋水域近航道的地方分别布设了两个

点,即C1点(N25°12'35.15";E118059'41.06")和C2点(N25°12'22.76”;

E118°59'34.43”),进行了连续28小时的流速、流向及泥沙取样的水文观测。潮流

观测成果见表2.3-2和表2.3-3o实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如下:

①流速

小潮期间,C1站涨潮最大流速为44cm/s,出现在0.2层,垂线平均流速为19cm/s;

落潮最大流速为30cm/s,出现在表层,垂线平均流速为10cm/s。C2站涨潮最大流速为

75cm/s,出现在0.2层,垂线平均流速为32cm/s;落潮最大流速为62cm/s,出现在表

层,垂线平均流速为29cm/so

大潮期间,C1站涨潮最大流速为107cm/s,出现在表层和0.2层,垂线平均流速为

36cm/s;落潮最大流速为56cm/s,出现在0.2层,垂线平均流速为24cm/s。C2站涨潮

最大流速为104cm/s,出现在0.4层,垂线平均流速为48cm/s;落潮最大流速为115cm/s,

出现在0.2层,垂线平均流速为58cm/s。

②流向

拟建工程水域的水流基本上是往复流。小潮期间,Cl站涨潮流向273°,落潮流向

137°;C2站涨潮流向317。,落潮流向137°。

大潮期间,C1站涨潮流向269°,落潮流向130°;C2站涨潮流向302°,落潮流

向132°o

综合分析本次水文测验,还可以得出本水域潮流的如下特点:

•无论大小潮流,一般而言表层流速大于底层流速,最大流速一般出现在表层或

0.2层和0.4层。还可以看出从表层〜0.8H层各层之间流速大小差别不大,说明流速分

层现象不明显。

•大潮期间,潮流流速较大,本次测验的最大流速值出现在C2测点落急时,达到

115cm/s0

•Cl测点无论大潮还是小潮期间,涨潮流速均大于落潮流速。

•C2测点小潮期间,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而在大潮期间则涨落潮流速基本相

当。

•本次测验中,无论大潮是小潮期间,两测点的落潮平均流向均较稳定,落在

130^137°之间。而对涨潮平均流向而言,C1基本上是W向,而C2则基本上是NW向。

即涨潮流流向,C2点较之C1点顺时针向北偏移了约40度。这主要是由于两测点的位置

不同,本次测验C2测点位于涨潮流路的中间而C1测点位于边缘,龙虎屿浅滩起到了一

定的碍流作用。

根据实测海流的转流时刻,计算出3个测站各次潮流的涨、落潮流平均历时,本海

域涨潮流平均历时6:23,落潮流平均历时6:01,涨潮流平均历时比落潮流平均历时

要长22min,本海区存在涨、落潮流不等的现象。

流速:cm/s流向:度表2.3-2C1站流速、流向成果表

项目涨潮落潮

站名、层次最大流平均流平均流最大流平均流平均流

速速向速速向

0层42202633016141

0.2层44202414

cl

0.4层43212772411135

0.6层43211710

0.8层4121148

1.0层3416252128149

垂线41192871710124

0层107402695435126

0.2层97425636

0.4层89412753626124

C10.6层79413321

0.8层76312816

1.0层47192472716141

垂线77362733424122

流速:cm/s流向:度表2.3-3C2站流速、流向成果表

项目涨潮落潮

站名、层次最大流平均流平均流最大流平均流平均流

速速向速速向

0层70252506236129

0.2层75366136

0.4层73352875232138

c20.6层70335128

0.8层64334523

1.0层60292883721143

垂线69323135229135

0层854531410762154

0.2层1005211569

C20.4层1045327410864131

0.6层98549458

0.8层89508852

1.0层81452756640127

垂线92483059658136

湄洲湾海区余流流向较稳定,大多指向流速较大的一方。秀屿、肖厝海域余流流向

东进西出,形成逆时针平面环流。石门澳余流流向北进南出,文甲口南进北出,形成顺

时针环流。余流量值,表层均比中底层大,尤以峰尾附近及湾口口门处最大,表层余流

流速可达25cm/s左右,余流使湾内局部回淤。

1.3.3气象

(1)气温:(年、月、日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气温四季变化情况)

年平均气温:20.3℃

极端最高气温:36.5℃

极端最低气温:1.3℃

最热月平均气温:28.2℃(七月份)

最冷月平均气温:11.9℃(二月份)

多年日最高气温235c的天数:小于Id

(2)风况:(风向、风速、频率、四季变化)

湄洲湾北岸气象局秀屿观测站1985~2001年实测资料统计,本地区常风向为NE向,

多年平均频率为28.9%;次常风向为ENE及NNE向,多年平均频率分别为12.1%和

10.1%0强风向为SSW,实测2分钟最大风速为22m/s;次强风向是NNE及NE向,实

测2分钟最大风速均为18m/so

风向频率有季节变化。据莆田市秀屿区气象局提供的历年各月风玫瑰图,每年9月

到第二年的5月份,NNE〜ENE向风占有绝对的优势;而夏季的6、7、8三个月则盛行

SW~S向风。

湄洲湾北岸气象局秀屿观测站风向频率、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详见表2.2T,秀屿

观测站风玫瑰图见图2.2-lc

表2.2-1秀屿测站分风向风特征值(1985—2001年)

NNNENEENEEESESESSEC

平均值

(m/s)3.23.74.84.83.72.82.93.6

最大值1518181712131515

(m/s)

10.28.12.

频率(%)5.31914.01.22.24.3

SSSWSWWSWWWNWNW

平均值

(m/s)4.74.34.42.82.42.82.62.5

最大值

(m/s)16221210109106

7

频率(%)6.94.24.21.11.32.42.92.0.1

秀屿站风玫瑰图(1985〜2001年资料.)

湄洲湾北岸气象局秀屿观测站统计,风速217.0m/s(8级风)的年均天数为21d,

最多年份为40d,最少为Ido

秀屿站三年大风天数见表2.2-20

秀屿站三年大风统计

26级日数(d)28级日数(d)备注

1978年1449天观测四次,出现一次或

1979年1403以上均以一个大风天计。

1980年1575

根据港址东侧约15km的前沁气象站的风速极值资料,计算得结构设计要求的重现

期为100年的最大平均10分钟设计风速为39.5m/s,重现期为100年的最大平均3秒钟

设计风速为56.8m/s0

(3)降水:(年、月、日平均降水量,年、月、日最大降水量,四季变化)

多年平均降水量:1300.8mm

年最大降水量:1744.4mm

年最小降水量:800.5mm

一日最大降水量:289.6mm

降水以5〜6月为最多,7〜9月为台风影响降雨,10月至次年2月为旱季。日降水

量250mm的天数:最多年份为lid,最少年份为Id,多年平均为5.2d。

(4)湿度: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多年最大平均相对湿度为81.6%,多年最小平均相对

湿度为67.5%,年平均最高相对湿度84%。全年以5~6月份最大,相对湿度达到85%

~86%,秋季最小,为67%~68%。

(5)雾况:(全年雾况,年雾总日数,连续雾日,季节分布)

雾多发生在3〜5月份下半夜至清晨。能见度小于1000m的年平均雾日13.6d,

年最多雾日数为23d,年最少雾日数为5d。

(6)灾害性天气:

在福建省内以及台湾岛登陆的台风,对湄洲湾海域影响较大。自东而西在广东、广

西二省登陆的台风和热带风暴以及自南而北的台风和热带风暴,对本海域也有不同程度

的影响。根据多年统计资料,在福建沿海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2次,其中7〜9月份

登陆的台风约占全年的86%。在闽江口至厦门沿海登陆对本海域造成威胁的台风和热带

风暴,平均每年1次。台风期间海域将出现大风天,如崇武站实测台风期最大极值风速

28m/s,风向偏南。台风可造成本海域的特大增水和减水,如崇武站最大增水可达1.33m,

具有一定的破坏性。

1.4工期和质量要求

(1)工期

本工程于2006年3月25日开工,2007年8月31日竣工,提前一个月完工。

其中在2007年4月1日LNG码头工作平台满足接收站承包商安装上部设施条件,

2007年6月1日LNG码头约345m栈桥满足接收站承包商安装管道、水管等设施条件。

(2)质量要求

单位工程全部达到优良标准。

1.5施工总体安排

1.5.1工程特点及难点

1、结构类型多,施工难度大,工期紧

本工程结构类型多:LNG主码头为圆沉箱重力墩式结构,工作船码头为方沉箱重力

式结构;栈桥基础包括钢管桩、钻孔贯注桩和重力墩式结构。各道工序相互交叉多,施

工管理和技术难度大,需要实雄厚、经验丰富、设备先进的施工队伍才能顺利完成。

2、施工水域狭小,相互干扰大

LNG主码头及栈桥工程海上施工项目多,施工时间短,各种船舶同时进行海上施工

作业,相互干扰大。施工中需合理安排流水和组织交叉作业,才能确保工程顺利完成。

3、海流大,潜水作业影响较大

涨落潮时间海流较大,对潜水作业及基床抛石影响大。潜水作业需避开涨落潮潮流

较大时间,乘平潮或潮流较小时间作业。

4、预制厂选择

本工程工期紧,可利用的码头岸线有限,现场不具备圆沉箱预制条件。我们选用泰

山石化固体码头做为沉箱、箱梁、垫板预制场,LNG码头圆沉箱采用半潜驳出运,工作

船码头方沉箱采用200吨吊船直接起吊;在施工水域水深合适区域设沉箱贮存场。施工

现场码头做为石料出运、拌和船上砂石水泥、上油等用途,后方陆域做为砂石贮存场地。

5、大体积碎施工防裂措施的采取

本工程主体施工中,沉箱上部位现浇混凝土为大体积碎施工,结合我局在多年来施

工中总结的经验,施工中主要加强以下儿方面的控制:

(1)根据不同季节和不同部位施工特性,制定相应的温度控制措施;

(2)严格控制低坍落度,混凝土出机口坍落度按入仓方式确定;

(3)采用“低砂率、低坍落度、掺粉煤灰及掺用高效减水剂”等措施提高混凝土

的性能;

(4)高温季节施工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加大料仓各级骨料的堆料高度,加遮阳蓬;

在拌和用水储水池上搭建遮阳蓬,采用风冷以降低拌和用水温度;

为了减少混凝土出机后至入仓时的曝晒,在运输车辆设备上搭遮阳蓬(车厢焊接钢

筋架,并铺盖彩条布);

浇筑时间尽量安排在早晚和夜间低温时间;

合理安排和调度运输设备,以减少混凝土拌和物积压、等待入仓等现象的发生。

(5)加强混凝土养护,浇筑完成后,仓面应遮盖,以防烈日曝晒或雨淋。根据气

候条件,养生重点须保持混凝土界面湿润,配置专人采用流水作业养护措施,保证洒水

养护具备充足的水源,自终凝开始喷洒雾水,延续养护时间应不小于14d。

1.5.2施工总体安排原则

一、施工总体安排原则

(1)认真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施工总体方案,并在施工过程中,不断优化,采用

先进的施工技术和优选施工工艺。

(2)所有施工技术措施的制订均以各单位工程、分部工程的合同质量、安全要求、

合同控制工期和合同总工期为基础,并保障各阶段工程形象进度如期顺利实现,满足总

体工序的合理搭接,协调平衡。

(3)施工总布置设计充分利用业主提供条件、设施及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

在满足施工要求前提下,节约用地,合理布局。

(4)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贯彻执行各项劳动保护和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

的法律法规和规程,改善劳动条件,保障作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创建文明工区。

(5)统筹安排,合理计划,科学组织,做好人力、物力的综合平衡,努力实现均

衡生产。

(6)采用性能良好的施工船舶机械,按各单项工程高峰期的平均施工强度需要考

虑一定数量的各型设备以作备用,施工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种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工作,

保证设备的出勤率和完好率,确保本合同优质安全按期建成。

(7)顾全大局,服从业主统一协调指挥,服从监理监督,处理好本标工程与其它

标段施工之间的关系,发掘内部潜力消化施工干扰,并尽力为其他承包人提供方便。

二、施工总体安排

根据招标图纸及现场条件,我单位作了优化的施工方案如下:

从平面上,本工程现场施工划分5个区域,分别为LNG码头区、栈桥区、工作船码

头区、火炬栈桥区、预制场区、港池及连接水域疏浚区。

由于现场不具备构件预制条件,我单位决定租用泰山石化固体码头做为沉箱、梁板、

钢管桩等构件加工预制场地。LNG码头圆沉箱采用半潜驳出运,工作船码头方沉箱采用

200吨吊船吊装,并在施工现场水深合适水域设置沉箱储存场。

(1)、开工时可同时施工项目

①2006年3月25日进场,开始办公区建设,4月末完成。

②2006年3月25日进场,开始进行构件预制场建设,5月中旬完成,具备构件预

制条件。

③2006年3月25日进场后立即与业主、监理做好测量控制点交验,进行测量控制

网布设,建立GPS基站系统。测量控制采用全站仪、水准仪和GPS,3月28日完成。

④2006年4月1日,开始进行码头基槽挖泥。

⑤2006年4月1日,开始进行钻孔灌注桩护筒和钢管桩的制作。5月1日开始打桩。

(2)、构件预制

①沉箱预制、安装

2006年3月25日,开始沉箱模板设计、制作。

2006年5月16日,开始LNG码头工作平台圆沉箱及工作船码头方沉箱预制,至12

月末完成全部沉箱预制。

2006年6月15日前完成沉箱储存场建设。

②箱梁、垫板预制

2006年5月15日开始,进行箱梁预制施工,至2006年12月末结束。根据栈桥及

码头施工顺序,进行与安装顺序相对应类型的箱梁、垫板预制。

(3)、LNG栈桥及火炬栈桥施工

①于2006年5月1日开始钢管桩及钻孔贯注桩施工、现浇横梁,至7月末具备箱

梁安装条件。

②2006年8月1日开始箱梁安装、上部碎浇注,11月底栈桥及火炬栈桥主体完成。

③至2007年5月末完成顶部碎浇注,具备在2007年6月1日接收站承包商安装管

道、水管等设施条件。

(4)、LNG码头施工

①码头施工于2006年4月1日开始基槽挖泥、抛石、夯实、整平工作,至7月下

旬具备沉箱安装条件。

②2006年7月26日开始沉箱安装、沉箱内回填、现浇工作平台盖板碎,至11月中

旬完成。

③2007年3月末完成工作平台上部碎施工,具备在2007年4月1日接收站承包商

安装上部设施条件。

④2007年4月末完成墩台碎的浇注,2007年5月1日开始人行桥钢结构安装,至

2007年8月31日完成工程施工。

(5)、工作船码头施工

①码头施工于2006年4月1日开始基槽挖泥、抛石、夯实、整平工作,至8月中

旬具备沉箱安装条件。

②2006年8月16日开始沉箱安装、沉箱内回填,至11月末完成,具备垫板安装条

件。

③2006年11月15日开始工作船码头栈桥基础抛石、垫板安装、现浇支座碎、安装

箱梁。

④2007年4月1日开始胸墙碎的浇注、附属设施的施工,至8月31日工程完工。

(6)、港池及连接水域疏浚

2006年10月1日码头基槽挖泥结束后开始LNG码头港池及连接水域疏浚,至2007

年8月31日完成。

三、施工关键线路及船机设备配置

1、施工关键线路

本工程施工关键线路如下:

♦进场开工一♦预制场建设一*LNG码头基槽挖泥一.LNG码头基槽炸礁清渣一♦

LNG码头基床抛石一.LNG码头基床整平一.LNG码头沉箱安装一.LNG码头沉箱内回填

一♦现浇盖板一♦梁、板安装一♦现浇墩台一♦人行桥钢结构安装一♦附属设施一♦工

不王兀

2、高峰强度分析及船机设备配置

(1)基槽挖泥

LNG码头及工作船码头基槽挖泥工程数量为330137m3,工期为6个月,月最大工程

量55028m:',拟配备2艘8m抓斗式挖泥船,日作业效率按260(^计算。月作业天数按

20天计算,综合月挖泥能力为10.4万满足施工强度要求。设备能力系数1.9。

⑵抛填

水上抛填包括基床抛石、安放护底块石、沉箱内填砂及填石、胸墙内填石等,总抛

填量215000nA高峰抛填量为43400m7月。抛填料均由现场临时码头出运,配备6艘

400t〜1000t方驳+反铲抛石,按每船次抛填平均430m-计算,每日2船次,每月作业天

数按20天计,抛填能力为103200/月,满足抛填能力要求。设备能力系数2.37。

(3)现浇混凝土

根据计划进度,见“现浇碎计划”,水上现浇碎月高峰强度为5500m)配备1艘碎

拌和船,单次装载原材料浇筑能力为600m)每小时实际生产能力40m:',每日实际浇筑

量按400m3计算,每月每艘按浇筑18次计算,拌和船生产能力为7200m:,,满足高峰强度

要求。

(4)现场预制碎

根据计划进度,2006年5月〜12月预制碎方量为13907m3,包括沉箱预制、箱梁预

制、垫板预制等,高峰月碎方量为2550m:

预制场地建设1座HZ90型佐拌和站,实际生产能力为60m7小时,日作业时间按12

小时计算,生产能力720m7天,每月按25日计算,综合生产能力18000m7月,可以满

足高峰强度2550m7月的要求。

1.5.3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队伍安排

我们在认真研究了本项工程招标内容,组织专家分析了本标工程的难点和重点后,

制定了本标优化的施工组织设计,本工程若由我单位承建,我单位将按业主的开工时间

要求,调集我单位精干力量和充足的先进设备,迅速进场。

根据施工需要,按现代企业管理的模式,我单位将成立“福建LNG站线项目港口工

程项目经理部”,选聘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的优秀项目经理。工程采取项目法施工,按管

理层和劳务层分离、人员及设备动态管理的原则,实行“一级管理,二级核算”的管理

体制。工程施工过程中将按本单位《工程项目管理手册》、结合本工程施工特点建立健

全管理制度,包括劳务管理、采购管理、设备管理及项目经理领导班子成员考核办法等

一系列管理办法,并严格实施,确保施工顺利进行。管理组织机构设置见图。

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

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图

1.5.4主要人员设备材料进厂计划

1、施工人员组织

如果我单位中标,我单位将迅速组建项目经理部,组织精干的施工和工程管理技术

队伍,抽调熟练技术工人,投入先进、实用的施工机械设备,按照业主和监理工程师要

求的时间进入施工现场。同时,我单位承诺:选聘公司最优秀的项目经理人担任本标项

目经理代表本单位进驻现场,全身心投入,对项目实施进行全面管理,以确保优质、高

效地完成福建LNG站线项目港口工程。

2、施工进场

我单位将利用业主发中标通知书前的宝贵时间,调动我单位全部力量,进行施工前

的准备工作。如我单位中标,迅速组建福建LNG站线项目港口工程项目经理部,组织精

干的工程管理和施工技术队伍,抽调熟练技术工人,投入先进、实用的施工机械设备进

入施工现场。在签订中标合同书后,由我单位成立的工程项目经理部和本单位相关职能

部门配合,立即组织安排第一批工程管理和施工人员迅速进场,第--批人员和设备在接

到中标通知书后的2天内抵达现场。部分人员、设备将根据本工程施工进度安排和实际

情况,结合我单位本部的人员、施工机械设备调配计划,制定详细的机械设备调遣方案,

分批次进入工程现场。

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主要来自我单位本部。按照本工程机械设备转运

方案:需远距离运送的机械设备由水上及陆上运输至工地;零星设备和物资等通过大型

载重汽车运至工地。

在机械设备转运之前,我单位将按照交通管理部门要求办理各种手续。并在施工进

场车队的车辆上喷涂醒目标志,自觉接受交通部门的统一指挥进入施工现场。根据施工

进度确保各施工项目的机械设备提前15天进场。

3、现场施工准备

施工人员、施工设备和材料的进场后,立即开始编制技术准备计划、施工现场准备

计划,并按照进度计划进行现场的准备工作。

(1)、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踏勘现场,收集地形、水文气象、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等

资料]组织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施工设计,对分部和分项工程将采取专家论证

和方案评估比较,在征求监理工程师意见情况下,以质量最佳和效益为最优方案的前提

下进行工程施工前的内业准备。按《技术条款》的有关规定进行实施阶段施工组织设计,

并在规定的日期前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批。

(2)、迅速组织工程测量人员校测由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测量基准,并按《水运工程

施工测量规范》(JTJ203-2001)和本工程施工放线精度要求测设用于本工程施工的测量

控制网,并将施工控制网资料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批,对测设的网点和增设的控制网点进

行有效的保护。

(3)、按已通过监理工程师审批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