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一(上)语文寒假作业(九)一.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1.(2023秋•运城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线分明的团体。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中国,这句话是模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在我们中国“阖第光临”虽则常见,但是很少人能说得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提到了我们的用字,这个“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家门”可以指叔伯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大到数不清,真是天下可成一家。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三千里也不过指其广袤的意思而已。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节选自《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材料二:对于90后的小镇青年来说,已经没有非常完整的乡土生活了。九派访谈:这一代小镇青年的成长经历是怎样的?吕德文:对于90后的小镇青年来说,在他们的成长经历里面,已经没有非常完整的乡土生活了,因为在他们上学的时候,农村已经开始瓦解,村落、乡土社会已经不完整了。而对于80年代初的那部分人来说,小时候还是一个大家族都在一起,左邻右舍也有很多小孩,也会需要参与社区的公共活动、人情往来,邻里关系的爱恨情仇都是可以感受得到的,有温情、也有矛盾,它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社会形态。但是最近十多年的时间,村庄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一个只是居住的地方,它的社会已经不完整了,人口已经空心化了,这个空心化其实在90后成长的时候就开始了。九派访谈:也就是说同一片土地,他们的父辈生活在这里的时候和90后自己生活在这里的时候相比,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吕德文:完全不一样。现在的乡村,只有物理空间的概念,它的社会空间已经改变了。现在乡村的社会空间其实跟城市的社会空间已经非常接近了,虽然不完全是那个模样,但已经相当接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比较理性的,边界感比较清楚了,没有像以前那么相互依赖了。九派访谈:以前乡村人与人之间是不是基本就没有边界感呢?吕德文:以前的中国农村的乡土社会是一个差序格局,从个人到家庭,再到家族,最后再到村落,一圈一圈扩散过去,对很多人来说就不会有边界感,他不会把个人的权利义务和父母的、兄弟姐妹的区分得特别清楚,核心家庭、主干家庭扩散到整个家族成员之间,这个边界感是不太清晰的。而现在的核心家庭就非常清晰,它是一个完整的行动单位,就算是亲兄弟两个人的交往也会计算得很清楚,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九派访谈:那是不是就可以说正是这样的变化影响了现在小镇青年的生活方式呢?吕德文:是的。在城乡融合的过程中,都市化的生活方式在小镇青年身上是体现得非常清晰的。现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都发展起来了,90后、尤其是00后,他们在整个受教育过程中接受的基本都是城市的教育。要么是去城里上学,要么是去城里工作,接受的都是城市体系的影响,他们的生活方式已经被城市塑造了。完整的城市生活经验,让这一部分小镇青年和80年代初的那部分人相比,已经很不一样了,是社会的变迁,也是代际的变迁,是这种变迁塑造了今天小镇青年这么一个独特的群体。亦城亦乡,是小镇青年的一大特征。九派访谈:前面我们讲到小镇青年的消费方式已经都市化了,讲的是他们融入城市的那一面,那么小镇青年的独特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吕德文:亦城亦乡,是这个群体的一大特征。他们虽然生活在小城镇,但都有都市生活的体验,无论是上学还是工作,只是因为各种原因他们选择回到小城镇定居。他们生活的小城镇,可以看作是城市的尾、乡村的头,而这样的地方有个特点,就是亦城亦乡,无论是进城还是回乡,都很方便,一边连着完全都市化的生活,一边连着乡村的老宅产业、和祖辈的人情往来等等,和两边的互动程度都很高。小镇青年亦城亦乡的这种生活方式,和大城市的青年还是很不一样的,大城市里的青年和乡村的往来互动基本是没有的。……(节选自九派访谈《从小镇青年,我们读懂新时代“乡土中国”》)(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到以前乡土社会是差序格局,随着时代变迁,这种差序格局发生了变化,使得农村被瓦解。B.材料一指出中国乡土社会的“家”伸缩自如,所以“阖第光临”这个“第”包括什么人多少人都是很不确定的。C.材料一指出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他们在同一时间所动用的圈子是一定不相同的。D.材料二认为,小镇青年生活的物理空间虽然已彻底远离了乡村,但他们依然保持着乡土社会里的各种人情往来。(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镇青年接受的基本上是城市教育,受城市体系影响较大,生活方式也基本城市化。B.90后所生活的乡村社会空间和他们父辈的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近似城市社会空间。C.小镇青年的一大特征是“亦城亦乡”,“城”主要是指他们后来所选择定居的小城镇。D.大城市的青年和乡村的往来互动基本是没有的,这是他们与小镇青年最大的区别。(3)下列描述的现象不符合乡土社会差序格局特点的一项是A.贾府鼎盛时,贾家的大观园里住着姑表姨表等许多亲属,而被抄家后,树倒猢狲散,宝玉宝钗身边就只剩下一个丫头麝月。B.近年来网络视频直播快速发展,直播间带货成为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主播们在直播时,经常称呼直播间的顾客为“家人们”。C.现代保甲编组以户为单位,设户长,十户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各保只能就该管区域内原有乡镇界址进行编定。D.中国人都很喜欢用微信“朋友圈”,但“朋友圈”所发的信息只有朋友才可看见,而且必须是互为好友的人之间才能互相评论。(4)假如你是一名记者,你认为这篇访谈中有哪些访谈技巧值得借鉴。(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试分析乡土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2.(2023秋•荔湾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福贵赵树理福贵是好孩子,精干、漂亮,十二三岁就学得锄苗,十六七岁做手头活就能抵住一个大人,只是担挑上还差一点。村里有自乐班,福贵也学会了唱戏,唱得很好。福贵长到二十三,他娘得了病,吃上东西光吐,她自己也知道好不了。一天,福贵娘跟东屋婶说:“我看我这病也算现成了,恐怕今年冬天就过不去。死我倒不怕!我就只有一件心事不了:给福贵童养了个媳妇在半坡上滚,不成一家人。只是咱这小家人,少人没手的,麻烦你到那时候给我招呼招呼!”东屋婶满口称赞,又问了日期,答应给她尽量帮办。七月二十六是福贵与银花结婚的日子。银花借东屋婶家里梳妆上轿,抬在村里转了一圈,又抬回本院,下了轿往西屋去,堂屋里坐着送女客,请族长王老万来陪。不论好坏吧,事情总算办过了。将就收罢秋,穰草还没有铡,福贵娘就死了。银花是小孩子,没有经过事,光会哭。福贵也才二十三岁,比银花稍强一点,可是只顾央人抬棺木,顾不得照顾家里。幸亏有个东屋婶,帮着银花缝缝孝帽,挂挂白鞋,坐坐锅,赶赶面,才算把一场丧事忙乱过去。连娶媳妇带出丧,布匹杂货钱短下王老万十几块,连棺木一共算了三十块钱,给王老万写了一张文书。小家人一共四亩地,没有别的指望,怕还不了老万的钱,来年就给老万住了半个长工。银花从两条小胳膊探不着纺花车时候就学纺花,如今虽然不过十六岁,却已学成了纺织好手。小两口子每天早上起来,谁也不用催谁,就各干各的去了。不幸因为上一年福贵办了婚丧大事,把家里的粮食用完了,这一年一上工就借粮,一直借到割麦。十月下工的时候,老万按春天的粮价一算,工钱就完了,净欠郡三十块钱的利钱十块零八毛。三十块钱的文书倒成四十块,老万念其一来是本家,二来是东家伙计,让了八毛利。福贵从此好像两腿插进沙窝里,越圪弹越深,第四年便滚到九十多块钱了。十月里算账,连工钱带自己四亩地余下的粮食一同抵给老万还不够。这年正月初十,银花生了孩子。粮食已经给老万顶了利,过了年就没吃的。银花才生了孩子,一顿米汤只用一把米,福贵自己不能跟她吃一锅饭,又不敢把熬米汤的升把米做稠饭吃,只好把银花米汤锅里剩下的米渣子喝两口算一顿。十五,老领工来找他上工,说今年春浅,掌柜说叫早些上工!晚上,老万打发领工叫他到家,好好教训了他一番,仍叫他给自己住。他说:“住也可以,只要能借一年粮。”老万合算了一下:“四亩地打下的粮不够给自己上利,再借下粮指什么还?不合算,不如另雇个人。”这样一算,便说:“那就算了,不过去年的利还短七块,要不住就得拿出来!”福贵说:“四亩地干脆缴你吧!我种反正也打得不够给你!”人混得没了脸,遇事也就不很讲究了:秋头夏季饿得没了法,偷谁个南瓜找谁个萝卜,有人碰上了,骂几句板着脸受,打几下抱着头挨,不管脸不脸,能吃上就算。这年冬天他出去了。这次不论比哪一次也强,不上一个月工夫,回来衣裳也换了,又给银花送回五块钱来。村里的人见福贵的孩子换了新衣裳,见银花一向不到别人家里支米,断定福贵一定是做了大案,丢了银钱的,失了牲口的,都猜疑是他。来年正月,老万去城里吊丧,听吹鼓手们唱侍宴戏,老万看见有一个是福贵,福贵也看见席上有老万,赶紧把脸扭过一边。这天晚上,老万召集起王家户下有点面子的人来道:“福贵这东西真是活够了!竟敢在城里当起吹鼓手来!”这地方人,最讲究门第清,认为吹鼓手、唱侍宴戏是见不得人的勾当,叫吹鼓手是“忘八”“龟孙子”,因此一听这句话,都起了火,有的喊“打死”,有的喊“活埋”。人多了做事不密,东屋婶不知道怎么打听着了,悄悄告诉了银花,银花跟福贵一说,福贵连夜偷跑了。自那次走后,七八年没音信,银花只守着孩子过。孩子十五了,给邻家放牛,别的孩子们常骂他是小忘八羔子。……区干部打听清楚福贵的来历,便同他说:“老万的账已经算过了,你也是个受剥削的,我们打算把咱村里庙产给你拨几亩叫你种,你看好不好?”福贵跳起来道:“那些都是小事!我不要求别的,只要求跟我老万家长对着大众表诉表诉,出出这一肚子忘八气!”区干部答应了。晚上,借冬学的时间,区干部报告了开会的意义,有些古脑筋的人们很不高兴,不愿意跟忘八在一个会上开会。福贵不管这些人愿意不愿意,就发起言来:“众位老爷们,我从小不能算坏孩子!一直长到二十八岁,没有干过一点胡事!后来坏了!什么丢人事我都干!我知道我的错,这不是什么光荣事!我已经在别处反省过了。可是照你当日说的那种好人我实在不能当!我从二十九岁坏起,坏了六年,挨的打、受的气、流的泪、饿的肚,谁数得清呀?直到今年,大家还说我是坏人,躲着我走,叫我的孩子是‘忘八羔子’,这都是你老人家的恩典呀!幸而没有叫你把我活埋了,我跑到辽县去讨饭,后来那地方成了八路军的抗日根据地,抗日政府在那里改造流氓、懒汉、小偷,把我组织到难民组里到山里去开地。从这时起,我又有地种了、有房住了、有饭吃了!这七八年来,虽然也没有攒下什么家当,也买了一头牛,攒下一窑谷。我这次回来,看见大家也不知道怕我偷他们,也不知道是怕沾上我这个忘八气,总是不敢跟我说句话。我想就这样不明不白走了,我这个坏蛋名字,还不知道要传流到几时,因此我想请你老人家向大家解释解释,看我究竟算一种什么人!看这个坏蛋责任应该谁负?”1946年8月31日(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屋婶是一个热心肠的农村妇女,她帮助福贵娘料理福贵的婚事,在她得知村里人要处置福贵时,偷偷告知银花,使福贵有时间脱身。B.银花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纺花,不过十六岁就学成了纺织好手,福贵走后,她一个人拉扯孩子长大、可见她是一个能干本分的农村妇女。C.银花生了孩子,家里米不多,一顿米汤只能用一把米,福费不能和她吃一锅饭,只能把剩下的米渣子喝两口算一顿,可见生活之艰难。D.区干部算清了王老万的账,考虑到福贵也是被剥削的对象,决定拨几亩村里的庙产给他,他认为这都是小事,说明他不在乎财产。(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福贵的名字代表着父母对其美好的祝愿,但现实生活中的福贵却忍饥挨饿,成了人人喊打的“坏人”,这种强烈的反差令人唏嘘。B.文章开篇便说福贵戏唱得好,这就为后文福贵在城里替大户人家做吹鼓手唱侍宴戏埋下伏笔,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C.本文乡土气息浓厚,完整而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北方农村的生活世界,小说的语言有浓厚的方言土味,地域特色突出。D.文章最后福贵本人的觉醒和新生表明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农民在经济上翻身的保障,还是农民在政治上、思想上翻身的保障。(3)福贵原本是个好人,却又是如何一步步地走向“堕落”呢?请结合文本分析。(4)不少读者在阅读本文时联想到了《乡土中国》中的“礼治秩序”和“长老统治”,并认为本文揭露了“族权”的罪恶,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二.诗歌阅读(共1小题)3.(2023秋•兴庆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读书陆游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①。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②蝇头二万言。读书皮日休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注】①元元,同“黎元”“黎庶”。②课:阅读。(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两首诗题目相同,都把文人读书这件平常之事作为写作的主要内容。B.陆诗中透露出诗人可能年岁已老,“犹课”可看出诗人坚持苦读的情状。C.皮诗中为没能和德才兼备的圣贤处在同一时代、只能神交而感到遗憾悲伤。D.“蠹鱼”“凡俦侣”分别指精神的皈依与世俗的交往,表达了诗人非凡的志趣。(2)这两首诗中,诗人笔下的读书场景不同、读书目的各异,请结合诗句简要概述。三.默写(共1小题)4.(2023秋•运城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句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绘了诗人梦游天姥山登上半山腰时的景象。(2)《赤壁赋》中的“”句写出了曹军战船首尾相接的壮阔气势,《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句则形象描绘了曹军败于赤壁的战争画面。(3)古诗文中,诗人常常借助猿的叫声表达愁苦、悲伤的情感,如唐人的诗句“,”。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5.(2023秋•惠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迁太常博士,寻升丞兼吏部侍右郎官,转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沈师犯南粤,帅师往平之。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遂有大用意,就除提点刑狱。请于潮、惠二州筑外砦,潮以镇贼之渠,惠以扼贼之路。俄以忧去。免丧,召为尚左郎官。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宫僚以得端人相贺。他日读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年八十三。赠光禄大夫,赐谥文节。(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1)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韩侂胄用[A]事[B]欲网罗[C]四方[D]知名[E]士相羽翼[F]尝筑南园[G]属万里[H]为之记。(2)下列对文本相关文化常识、文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诚斋体”因杨万里而得名,诗歌风格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例如《小池》等。B.“出守袁”的“出”与《琵琶行》(并序)中“予出官二年”的“出”意思相同。C.“遗允文书”中的“遗”与《赤壁赋》中“遗世独立”中的“遗”意思不同。D.“侂胄恚”中的“恚”与《陈涉世家》中“忿恚尉”中“恚”的用法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万里兴利除弊,治理有方。在奉新做知县时,他不让官吏下乡催讨赋税,只是把欠税名单张贴在集市中,百姓高兴地自觉缴纳税款,社会得以安定。B.杨万里直言进谏,声誉大振。张栻因论说唐朝宰相张说被贬,杨万里仗义执言,成功留张栻在朝,并以和同之说劝说允文,此事在当时获得高度赞誉。C.杨万里仁勇双全,颇善军事。盗贼沈师进犯南粤,杨万里亲自率兵讨伐进犯的盗贼,并建议在潮惠两州外围修筑寨堡,一为震慑之意,一为阻遏之用。D.杨万里为人耿介,不畏权贵。他宁可丢掉官职也不愿与韩侂胄同流,韩侂胄当权时期,杨万里在家赋闲十五年,因听闻韩侂胄用兵,忧国忧民孤愤离世。(4)请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②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宫僚以得端人相贺。五.语言文字应用(共1小题)6.(2023秋•徐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一段时间以来,“AI(人工智能)换脸”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短视频的二次创作,给社会公众带来了新鲜体验。不少网友感叹,“AI换脸”生成的视频,惟妙惟肖,很有意思。①。群众来信反映,有的地方企业注册需要人脸识别,易被人利用“AI换脸”技术冒名注册,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维权。还有不法分子为了牟利,利用“AI换脸”技术冒充熟人实施诈骗,侵害群众权益。此外,②。近期,浙江杭州萧山区检察院曾对一起利用“AI换脸”技术侵害公民个人信息案向杭州互联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虞某某从互联网公共空间非法获取众多人脸信息,利用“AI换脸”等深度合成技术非法处理、制作视频后,在社交软件上传播并获利,甚至还提供换脸视频定制服务,使不特定群体成为潜在的被侵害对象。最终,杭州互联网法院认定虞某某侵害公共信息安全,还应承担相应的民事侵权责任。③。“为群众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将人们从真实场景中抽离出来,打破了‘人脸即真实’的传统认知和社会共识,造成视觉效果的失真,生物识别信息的真实性被一定程度消融,存在信息安全和人身权利被侵害。”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网络与信息法研究室副主任、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周辉说。(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请写出修改办法,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必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出来)
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一(上)语文寒假作业(九)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1.(2023秋•运城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线分明的团体。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中国,这句话是模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在我们中国“阖第光临”虽则常见,但是很少人能说得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提到了我们的用字,这个“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家门”可以指叔伯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大到数不清,真是天下可成一家。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三千里也不过指其广袤的意思而已。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节选自《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材料二:对于90后的小镇青年来说,已经没有非常完整的乡土生活了。九派访谈:这一代小镇青年的成长经历是怎样的?吕德文:对于90后的小镇青年来说,在他们的成长经历里面,已经没有非常完整的乡土生活了,因为在他们上学的时候,农村已经开始瓦解,村落、乡土社会已经不完整了。而对于80年代初的那部分人来说,小时候还是一个大家族都在一起,左邻右舍也有很多小孩,也会需要参与社区的公共活动、人情往来,邻里关系的爱恨情仇都是可以感受得到的,有温情、也有矛盾,它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社会形态。但是最近十多年的时间,村庄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一个只是居住的地方,它的社会已经不完整了,人口已经空心化了,这个空心化其实在90后成长的时候就开始了。九派访谈:也就是说同一片土地,他们的父辈生活在这里的时候和90后自己生活在这里的时候相比,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吕德文:完全不一样。现在的乡村,只有物理空间的概念,它的社会空间已经改变了。现在乡村的社会空间其实跟城市的社会空间已经非常接近了,虽然不完全是那个模样,但已经相当接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比较理性的,边界感比较清楚了,没有像以前那么相互依赖了。九派访谈:以前乡村人与人之间是不是基本就没有边界感呢?吕德文:以前的中国农村的乡土社会是一个差序格局,从个人到家庭,再到家族,最后再到村落,一圈一圈扩散过去,对很多人来说就不会有边界感,他不会把个人的权利义务和父母的、兄弟姐妹的区分得特别清楚,核心家庭、主干家庭扩散到整个家族成员之间,这个边界感是不太清晰的。而现在的核心家庭就非常清晰,它是一个完整的行动单位,就算是亲兄弟两个人的交往也会计算得很清楚,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九派访谈:那是不是就可以说正是这样的变化影响了现在小镇青年的生活方式呢?吕德文:是的。在城乡融合的过程中,都市化的生活方式在小镇青年身上是体现得非常清晰的。现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都发展起来了,90后、尤其是00后,他们在整个受教育过程中接受的基本都是城市的教育。要么是去城里上学,要么是去城里工作,接受的都是城市体系的影响,他们的生活方式已经被城市塑造了。完整的城市生活经验,让这一部分小镇青年和80年代初的那部分人相比,已经很不一样了,是社会的变迁,也是代际的变迁,是这种变迁塑造了今天小镇青年这么一个独特的群体。亦城亦乡,是小镇青年的一大特征。九派访谈:前面我们讲到小镇青年的消费方式已经都市化了,讲的是他们融入城市的那一面,那么小镇青年的独特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吕德文:亦城亦乡,是这个群体的一大特征。他们虽然生活在小城镇,但都有都市生活的体验,无论是上学还是工作,只是因为各种原因他们选择回到小城镇定居。他们生活的小城镇,可以看作是城市的尾、乡村的头,而这样的地方有个特点,就是亦城亦乡,无论是进城还是回乡,都很方便,一边连着完全都市化的生活,一边连着乡村的老宅产业、和祖辈的人情往来等等,和两边的互动程度都很高。小镇青年亦城亦乡的这种生活方式,和大城市的青年还是很不一样的,大城市里的青年和乡村的往来互动基本是没有的。……(节选自九派访谈《从小镇青年,我们读懂新时代“乡土中国”》)(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B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到以前乡土社会是差序格局,随着时代变迁,这种差序格局发生了变化,使得农村被瓦解。B.材料一指出中国乡土社会的“家”伸缩自如,所以“阖第光临”这个“第”包括什么人多少人都是很不确定的。C.材料一指出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他们在同一时间所动用的圈子是一定不相同的。D.材料二认为,小镇青年生活的物理空间虽然已彻底远离了乡村,但他们依然保持着乡土社会里的各种人情往来。(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小镇青年接受的基本上是城市教育,受城市体系影响较大,生活方式也基本城市化。B.90后所生活的乡村社会空间和他们父辈的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近似城市社会空间。C.小镇青年的一大特征是“亦城亦乡”,“城”主要是指他们后来所选择定居的小城镇。D.大城市的青年和乡村的往来互动基本是没有的,这是他们与小镇青年最大的区别。(3)下列描述的现象不符合乡土社会差序格局特点的一项是CA.贾府鼎盛时,贾家的大观园里住着姑表姨表等许多亲属,而被抄家后,树倒猢狲散,宝玉宝钗身边就只剩下一个丫头麝月。B.近年来网络视频直播快速发展,直播间带货成为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主播们在直播时,经常称呼直播间的顾客为“家人们”。C.现代保甲编组以户为单位,设户长,十户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各保只能就该管区域内原有乡镇界址进行编定。D.中国人都很喜欢用微信“朋友圈”,但“朋友圈”所发的信息只有朋友才可看见,而且必须是互为好友的人之间才能互相评论。(4)假如你是一名记者,你认为这篇访谈中有哪些访谈技巧值得借鉴。(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试分析乡土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答案】(1)B(2)D(3)C(4)①访谈主题要明确集中。②访谈时,提出的问题应围绕主题展开并能逐层深入。③要控制话题,避免对方谈话离题。④交流中要注意倾听受访人的看法,随时给予积极的回应。(5)①农村开始瓦解,人口空心化,村落、乡土社会已经不完整。②乡村只是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已经非常接近城市的社会空间。③人与人之间关系比较理性,边界感逐渐清晰。【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要求,仔细比对各个选项,正确选择。(4)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内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找出与题干相关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解答】(1)A.“这种差序格局发生了变化,使得农村被瓦解”因果颠倒。原文“农村已经开始瓦解,村落、乡土社会已经不完整了”“但是最近十多年的时间,村庄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一个只是居住的地方,它的社会已经不完整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比较理性的,边界感比较清楚了,没有像以前那么相互依赖了”可知,应该是农村瓦解,然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差序格局发生了改变。B.正确。C.“他们在同一时间所动用的圈子是一定不相同的”错。根据原文第三段“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可知,“一定不相同”错,应是“不一定相同”。D.“彻底远离”说法绝对。原文是“他们生活的小城镇,可以看作是城市的尾、乡村的头,而这样的地方有个特点,就是亦城亦乡”。故选B。(2)D.“最大的区别”错,原文“小镇青年亦城亦乡的这种生活方式,和大城市的青年还是很不一样的,大城市里的青年和乡村的往来互动基本是没有的”,没有提及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故选D。(3)C.现代保甲制度是团体格局不是差序格局。差序格局是发生在亲属关系、地缘关系等社会关系中,以自己为中心像水波纹一样推及开,愈推愈远,愈推愈薄且能放能收,能伸能缩的社会格局,且它随自己所处时空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圈子。故选C。(4)①访谈主题要明确集中。如这篇访谈围绕的话题是“对于90后的小镇青年来说,已经没有非常完整的乡土生活了”。②访谈时,提出的问题应围绕主题展开并能逐层深入。如“这一代小镇青年的成长经历是怎样的?”,先由浅层的成长经历入手;“也就是说同一片土地,他们的父辈生活在这里的时候和90后自己生活在这里的时候相比,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追问两代人的乡土生活的变化;“以前乡村人与人之间是不是基本就没有边界感呢?”,再深入探讨变化的具体内容。③要控制话题,避免对方谈话离题。比如对方谈到现在乡村人口已经空心化,为了避免对方顺着这个话题谈下去,访谈者马上抛出第二个问题“也就是说同一片土地,他们的父辈生活在这里的时候和90后自己生活在这里的时候相比,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让话题回到主题上来。④交流中要注意倾听受访人的看法,随时给予积极的回应。如对方谈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比较理性的,边界感比较清楚了,没有像以前那么相互依赖了”,访谈者马上抓住“边界感”这个词进一步追问“以前乡村人与人之间是不是基本就没有边界感呢?”;对方谈到“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访谈者马上给予回应,问“那是不是就可以说正是这样的变化影响了现在小镇青年的生活方式呢?”(5)①材料一中过去的乡土社会是差序格局,“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紧密;而材料二“农村已经开始瓦解,村落、乡土社会已经不完整了”“但是最近十多年的时间,村庄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一个只是居住的地方,它的社会已经不完整了,人口已经空心化了,这个空心化其实在90后成长的时候就开始了”,可见农村开始瓦解,人口空心化,村落、乡土社会已经不完整。②材料二“现在的乡村,只有物理空间的概念,它的社会空间已经改变了。现在乡村的社会空间其实跟城市的社会空间已经非常接近了,虽然不完全是那个模样,但已经相当接近”,可见乡村只是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已经非常接近城市的社会空间。③材料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比较理性的,边界感比较清楚了,没有像以前那么相互依赖了”,可见人与人之间关系比较理性,边界感逐渐清晰。答案:(1)B(2)D(3)C(4)①访谈主题要明确集中。②访谈时,提出的问题应围绕主题展开并能逐层深入。③要控制话题,避免对方谈话离题。④交流中要注意倾听受访人的看法,随时给予积极的回应。(5)①农村开始瓦解,人口空心化,村落、乡土社会已经不完整。②乡村只是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已经非常接近城市的社会空间。③人与人之间关系比较理性,边界感逐渐清晰。2.(2023秋•荔湾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福贵赵树理福贵是好孩子,精干、漂亮,十二三岁就学得锄苗,十六七岁做手头活就能抵住一个大人,只是担挑上还差一点。村里有自乐班,福贵也学会了唱戏,唱得很好。福贵长到二十三,他娘得了病,吃上东西光吐,她自己也知道好不了。一天,福贵娘跟东屋婶说:“我看我这病也算现成了,恐怕今年冬天就过不去。死我倒不怕!我就只有一件心事不了:给福贵童养了个媳妇在半坡上滚,不成一家人。只是咱这小家人,少人没手的,麻烦你到那时候给我招呼招呼!”东屋婶满口称赞,又问了日期,答应给她尽量帮办。七月二十六是福贵与银花结婚的日子。银花借东屋婶家里梳妆上轿,抬在村里转了一圈,又抬回本院,下了轿往西屋去,堂屋里坐着送女客,请族长王老万来陪。不论好坏吧,事情总算办过了。将就收罢秋,穰草还没有铡,福贵娘就死了。银花是小孩子,没有经过事,光会哭。福贵也才二十三岁,比银花稍强一点,可是只顾央人抬棺木,顾不得照顾家里。幸亏有个东屋婶,帮着银花缝缝孝帽,挂挂白鞋,坐坐锅,赶赶面,才算把一场丧事忙乱过去。连娶媳妇带出丧,布匹杂货钱短下王老万十几块,连棺木一共算了三十块钱,给王老万写了一张文书。小家人一共四亩地,没有别的指望,怕还不了老万的钱,来年就给老万住了半个长工。银花从两条小胳膊探不着纺花车时候就学纺花,如今虽然不过十六岁,却已学成了纺织好手。小两口子每天早上起来,谁也不用催谁,就各干各的去了。不幸因为上一年福贵办了婚丧大事,把家里的粮食用完了,这一年一上工就借粮,一直借到割麦。十月下工的时候,老万按春天的粮价一算,工钱就完了,净欠郡三十块钱的利钱十块零八毛。三十块钱的文书倒成四十块,老万念其一来是本家,二来是东家伙计,让了八毛利。福贵从此好像两腿插进沙窝里,越圪弹越深,第四年便滚到九十多块钱了。十月里算账,连工钱带自己四亩地余下的粮食一同抵给老万还不够。这年正月初十,银花生了孩子。粮食已经给老万顶了利,过了年就没吃的。银花才生了孩子,一顿米汤只用一把米,福贵自己不能跟她吃一锅饭,又不敢把熬米汤的升把米做稠饭吃,只好把银花米汤锅里剩下的米渣子喝两口算一顿。十五,老领工来找他上工,说今年春浅,掌柜说叫早些上工!晚上,老万打发领工叫他到家,好好教训了他一番,仍叫他给自己住。他说:“住也可以,只要能借一年粮。”老万合算了一下:“四亩地打下的粮不够给自己上利,再借下粮指什么还?不合算,不如另雇个人。”这样一算,便说:“那就算了,不过去年的利还短七块,要不住就得拿出来!”福贵说:“四亩地干脆缴你吧!我种反正也打得不够给你!”人混得没了脸,遇事也就不很讲究了:秋头夏季饿得没了法,偷谁个南瓜找谁个萝卜,有人碰上了,骂几句板着脸受,打几下抱着头挨,不管脸不脸,能吃上就算。这年冬天他出去了。这次不论比哪一次也强,不上一个月工夫,回来衣裳也换了,又给银花送回五块钱来。村里的人见福贵的孩子换了新衣裳,见银花一向不到别人家里支米,断定福贵一定是做了大案,丢了银钱的,失了牲口的,都猜疑是他。来年正月,老万去城里吊丧,听吹鼓手们唱侍宴戏,老万看见有一个是福贵,福贵也看见席上有老万,赶紧把脸扭过一边。这天晚上,老万召集起王家户下有点面子的人来道:“福贵这东西真是活够了!竟敢在城里当起吹鼓手来!”这地方人,最讲究门第清,认为吹鼓手、唱侍宴戏是见不得人的勾当,叫吹鼓手是“忘八”“龟孙子”,因此一听这句话,都起了火,有的喊“打死”,有的喊“活埋”。人多了做事不密,东屋婶不知道怎么打听着了,悄悄告诉了银花,银花跟福贵一说,福贵连夜偷跑了。自那次走后,七八年没音信,银花只守着孩子过。孩子十五了,给邻家放牛,别的孩子们常骂他是小忘八羔子。……区干部打听清楚福贵的来历,便同他说:“老万的账已经算过了,你也是个受剥削的,我们打算把咱村里庙产给你拨几亩叫你种,你看好不好?”福贵跳起来道:“那些都是小事!我不要求别的,只要求跟我老万家长对着大众表诉表诉,出出这一肚子忘八气!”区干部答应了。晚上,借冬学的时间,区干部报告了开会的意义,有些古脑筋的人们很不高兴,不愿意跟忘八在一个会上开会。福贵不管这些人愿意不愿意,就发起言来:“众位老爷们,我从小不能算坏孩子!一直长到二十八岁,没有干过一点胡事!后来坏了!什么丢人事我都干!我知道我的错,这不是什么光荣事!我已经在别处反省过了。可是照你当日说的那种好人我实在不能当!我从二十九岁坏起,坏了六年,挨的打、受的气、流的泪、饿的肚,谁数得清呀?直到今年,大家还说我是坏人,躲着我走,叫我的孩子是‘忘八羔子’,这都是你老人家的恩典呀!幸而没有叫你把我活埋了,我跑到辽县去讨饭,后来那地方成了八路军的抗日根据地,抗日政府在那里改造流氓、懒汉、小偷,把我组织到难民组里到山里去开地。从这时起,我又有地种了、有房住了、有饭吃了!这七八年来,虽然也没有攒下什么家当,也买了一头牛,攒下一窑谷。我这次回来,看见大家也不知道怕我偷他们,也不知道是怕沾上我这个忘八气,总是不敢跟我说句话。我想就这样不明不白走了,我这个坏蛋名字,还不知道要传流到几时,因此我想请你老人家向大家解释解释,看我究竟算一种什么人!看这个坏蛋责任应该谁负?”1946年8月31日(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东屋婶是一个热心肠的农村妇女,她帮助福贵娘料理福贵的婚事,在她得知村里人要处置福贵时,偷偷告知银花,使福贵有时间脱身。B.银花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纺花,不过十六岁就学成了纺织好手,福贵走后,她一个人拉扯孩子长大、可见她是一个能干本分的农村妇女。C.银花生了孩子,家里米不多,一顿米汤只能用一把米,福费不能和她吃一锅饭,只能把剩下的米渣子喝两口算一顿,可见生活之艰难。D.区干部算清了王老万的账,考虑到福贵也是被剥削的对象,决定拨几亩村里的庙产给他,他认为这都是小事,说明他不在乎财产。(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A.福贵的名字代表着父母对其美好的祝愿,但现实生活中的福贵却忍饥挨饿,成了人人喊打的“坏人”,这种强烈的反差令人唏嘘。B.文章开篇便说福贵戏唱得好,这就为后文福贵在城里替大户人家做吹鼓手唱侍宴戏埋下伏笔,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C.本文乡土气息浓厚,完整而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北方农村的生活世界,小说的语言有浓厚的方言土味,地域特色突出。D.文章最后福贵本人的觉醒和新生表明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农民在经济上翻身的保障,还是农民在政治上、思想上翻身的保障。(3)福贵原本是个好人,却又是如何一步步地走向“堕落”呢?请结合文本分析。(4)不少读者在阅读本文时联想到了《乡土中国》中的“礼治秩序”和“长老统治”,并认为本文揭露了“族权”的罪恶,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艺术特色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3)本题考查内容要点概括的能力。需要联系上下文,将与此有关的所有信息筛选出来,然后分层次整理,精练概括。(4)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思想主题的基本能力。一般是通过描绘故事情节、塑造艺术形象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和观照,主题是否深刻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及内涵的深浅。主题一般通过情节和形象展现出来。【解答】(1)D.“不在乎财产”错误,福贵认为这都是小事,不是不在乎财产,而是更在乎自己的名声。故选D。(2)C.“完整而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北方农村的生活世界”错误,只能说是旧中国北方农村生活的一个缩影。故选C。(3)①结合“连娶媳妇带出丧,布匹杂货钱短下王老万十几块,连棺木一共算了三十块钱,给王老万写了一张文书”可知,因为福贵的婚事和福贵娘的丧事,把家里的粮食用完了,福贵一家还欠了王老万三十块钱,这是福贵苦难“堕落”的开始。②慢慢地在王老万的算计下,福贵越陷越深,小两口起早贪晚一年干活下来,三十块钱的文书倒成四十块,“福贵从此好像两腿插进沙窝里,越圪弹越深,第四年便滚到九十多块钱了。十月里算账,连工钱带自己四亩地余下的粮食一同抵给老万还不够”到了第四年利滚利滚到了九十块,“四亩地干脆缴你吧!我种反正也打得不够给你!”最后把四亩地都缴给了王老万。③结合“人混得没了脸,遇事也就不很讲究了:秋头夏季饿得没了法,偷谁个南瓜找谁个萝卜,有人碰上了,骂几句板着脸受,打几下抱着头挨,不管脸不脸,能吃上就算”可知,在生活的重压下,福贵顾不得脸面,在饿得没办法的时候开始偷东西。④最后,福贵在城里当吹鼓手,结合“这地方人,最讲究门第清,认为吹鼓手、唱侍宴戏是见不得人的勾当,叫吹鼓手是‘忘八’‘龟孙子’,因此一听这句话,都起了火,有的喊‘打死’,有的喊‘活埋’”可知,当地最讲究门第清,忌讳这个,所以大家叫福贵“忘八”,恨不得想“活埋”他,福贵成了他们眼中的“坏人”。(4)《乡土中国》中的“礼治秩序”,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长老统治”指在乡土社会中,长者、老者因其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权威地位,对于社会秩序和决策具有重要影响的一种统治方式。本文中,“七月二十六是福贵与银花结婚的日子……请族长王老万来陪”福贵结婚,要请王老万来作陪,王老万是族长,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体现了“族权”的特点。因为福贵的婚事和福贵娘的丧事,福贵一家欠了王老万三十块钱,慢慢地在王老万的算计下,福贵越陷越深,到了第四年利滚利滚到了九十块,最后把四亩地都缴给了王老万,体现了“族权”的罪恶。“老万召集起王家户下有点面子的人来道:‘福贵这东西真是活够了!竟敢在城里当起吹鼓手来!’”文中福贵为了生计做了吹鼓手,受到了王老万为首的族人的教训,甚至差点被活埋,最后偷偷逃走,离家七八年不敢回。可见作为族长的王老万,具有主导舆论的权力,体现了“族权”的罪恶。答案:(1)D(2)C(3)①因为福贵的婚事和福贵娘的丧事,福贵一家欠了王老万三十块钱,这是苦难“堕落”的开始。②慢慢地在王老万的算计下,福贵越陷越深,到了第四年利滚利滚到了九十块,最后把四亩地都缴给了王老万。③在生活的重压下,福贵顾不得脸面,在饿得没办法的时候开始偷东西。④最后,福贵在城里当吹鼓手,当地最讲究门第清,忌讳这个,所以大家叫福贵“忘八”,恨不得想“活埋”他,因此福贵在他们看来是个“坏人”。(4)①乡土社会中通过礼治来维持社会秩序,在人事范围中,长老保持他们的权力,不容忍反对。②王老万既是地主也是王姓的族长,他在乡土社会拥有无上的权力,惹不起也受人尊敬,福贵结婚家里还得请王老万作陪。③在乡土社会中身为族长的王老万能够名正言顺地剥削族人,这为他剥削福贵提供了便利,直到把他逼入绝路。④作为族长的王老万,具有主导舆论的权力,谁违背礼制,就等于丢了家族的脸,王老万就可以随意教训他,活埋他,福贵的被迫逃走便是一例。二.诗歌阅读(共1小题)3.(2023秋•兴庆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读书陆游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①。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②蝇头二万言。读书皮日休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注】①元元,同“黎元”“黎庶”。②课:阅读。(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两首诗题目相同,都把文人读书这件平常之事作为写作的主要内容。B.陆诗中透露出诗人可能年岁已老,“犹课”可看出诗人坚持苦读的情状。C.皮诗中为没能和德才兼备的圣贤处在同一时代、只能神交而感到遗憾悲伤。D.“蠹鱼”“凡俦侣”分别指精神的皈依与世俗的交往,表达了诗人非凡的志趣。(2)这两首诗中,诗人笔下的读书场景不同、读书目的各异,请结合诗句简要概述。【答案】(1)C(2)场景不同:①陆诗中末两句惟妙惟肖地描写出诗人在孤灯之下,老眼昏花,却仍然奋力阅读蝇头小字的夜读场景;②皮诗中第二联形象地描写出诗人早晨来到书房里,打开书卷,听从书中圣人教诲的晨读场景。目的各异:①陆游表明自己的读书目的是为天下黎民百姓谋福祉。从前两句写归老隐居的志向就算没有那五亩田园也依然如故,读书的本意原在于黎民百姓可见;②皮日休认为读书的目的是让自己的精神变得富有,让自己可以和古今贤能之人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C.理解有误。颈联的意思是:虽然德才兼备的人生活在不同时代,但自古以来他们的内心是互相赞许的。作者并没有因未和圣贤处在同一时代而遗憾悲伤。故选C。(2)读书情景不同:陆诗“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蝇头,比喻字小的和苍蝇头一样。这两句说,在微弱的油灯下看书,眼睛已大不如从前了。但我每天仍然要阅读二万多如蝇头一样字的书籍。描写了诗人在孤灯之下老眼昏花地阅读蝇头小字的情景;皮日休《读书》中的颔联“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可知,作者早晨在房内打开书本,就像与古代圣人对面座谈一般,这是作者表达读书开卷之乐,重点突出作者对读书的情感体验。读书目的各异:陆诗“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归老隐居的志向就算没有那五亩田园也依然如故,读书的本意原在于黎民百姓。表明诗人的读书目的是为天下黎民百姓谋福祉;颈联“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则是说古代那些圣贤虽然和自己不生在同一个时代,因为他们留下了体现他们思想的书籍,通过阅读这些书籍,可以与古代贤人进行精神对话,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学习圣贤精神,并从中获得给养的机会。答案:(1)C(2)场景不同:①陆诗中末两句惟妙惟肖地描写出诗人在孤灯之下,老眼昏花,却仍然奋力阅读蝇头小字的夜读场景;②皮诗中第二联形象地描写出诗人早晨来到书房里,打开书卷,听从书中圣人教诲的晨读场景。目的各异:①陆游表明自己的读书目的是为天下黎民百姓谋福祉。从前两句写归老隐居的志向就算没有那五亩田园也依然如故,读书的本意原在于黎民百姓可见;②皮日休认为读书的目的是让自己的精神变得富有,让自己可以和古今贤能之人进行心灵上的交流。陆诗译文:归老隐居的志向就算没有那五亩田园也依然如故,读书的本意原在于黎民百姓。?灯下读书,眼神已不比从前,却还是规定自己读完了两万的蝇头小字。赏析:陆游的诗歌继承了屈原以来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立足于时代。《读书》虽以读书为题材,但诗人的眼光早已离开书斋这个狭小的空间,他将目光投向于整个人民,所以他所有的读书诗包括《读书》,仍然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仍然流露着对生命的感慨,仍然是活色生香,精力充沛,是文学意味十分浓厚的好诗。同时他的读书诗既有现实主义的精神,使他的诗内容充实,热情横溢,显得既沉郁悲壮,又恢宏雄放。从平凡细微当中觅得诗情,写成活泼生动的好诗,一切都取决于诗人是否有灵心慧性。“归老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这两句直抒胸臆,说自己读书是为了平民百姓,前两句不重情节画面,而是把事实压缩在极其精炼的诗句内,着重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强烈的抒情性。一个“宁无”把诗人内心深处对黎民百姓的牵挂表达的淋漓尽致。也显示诗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情操。在封建时代,能提出“读书本意在元元”,把读书看做是为百姓而读,展现了诗人的可贵。“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这两句是写实,具有二个特点:一是细节的真实性,灯下读书,眼神已大不如从前了。写这首诗时,诗人已是五十三岁,视力减退。透过诗句,诗人灯下读书的形象出现在眼前。二是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一盏青灯为何出现在陆游的诗中,因为是其读书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一件物体,故而成了其读书诗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意象。作者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具体的描写,从作品的场面和情节中自然地体现出作者的忠于人民思想倾向和爱憎感情,尽管明白如话,浅显平淡,但却浅中有深,平中有奇。把诗人在孤灯之下,老眼昏花地阅读蝇头小字的场景,维妙维肖地刻划出来。既是对生活描写,更是对后人告诫,寓意深远。这首《读书》七绝,如同诗人的学习体会,既反映了诗人在年老时仍坚持苦学的情况,又表明了他学习是为平民百姓而并无他求的可贵精神。诗言志,诗歌是诗人对人生的歌咏,这是中国自古以来关于诗歌内容的基本要求。从这个角度出发,凡是属于人生的各类内容,都可以被纳入诗人取材的范围,不应有什么事先划定的禁区。对于主要身份是士人的陆游来说,其生活内容有相当大的部分是在书斋里度过的,读书正是他人生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当他要想写诗歌咏其生活内容,表示其人生感慨时,读书便理所当然成为不可或缺的题材。皮诗译文:家中的财产是些什么,就是那满满一屋的书籍。在环境优美安静的书斋缓缓打开书卷,徜徉书海与圣贤心灵对话。德才兼备的人们虽然没有在同一时代,但自古以来他们却是互相赞许欣赏的。在书桌上看见书的欣喜,胜过与阔别已久的好友相见。赏析:《读书》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直接点明自己最宝贵的“家资”是满屋的书籍;颔联描述诗人清晨在高斋中开卷读书的情景;颈联对古往今来的英贤、士人表达了一种跨越时空的认同感和敬仰之情;尾联说书籍中的蠹虫在诗人眼中胜过凡俗的朋友。这首诗传神地刻画了诗人对书籍的喜爱,展现出他深厚的学养和博大的胸怀;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超脱凡俗、追求理想精神世界的雅怀。三.默写(共1小题)4.(2023秋•运城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两句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绘了诗人梦游天姥山登上半山腰时的景象。(2)《赤壁赋》中的“舳舻千里”句写出了曹军战船首尾相接的壮阔气势,《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樯橹灰飞烟灭”句则形象描绘了曹军败于赤壁的战争画面。(3)古诗文中,诗人常常借助猿的叫声表达愁苦、悲伤的情感,如唐人的诗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答案】(1)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2)舳舻千里樯橹灰飞烟灭(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情境式默写题一般都涉及正确理解文意及句子内涵,因此平时积累时要加强理解性记忆,弄清文章内容及句子内涵,切不可死记硬背。【解答】故答案为:(1)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重点字:壁)(2)舳舻千里樯橹灰飞烟灭(重点字:舳、舻、樯、橹)(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重点字:啸)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5.(2023秋•惠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迁太常博士,寻升丞兼吏部侍右郎官,转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沈师犯南粤,帅师往平之。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遂有大用意,就除提点刑狱。请于潮、惠二州筑外砦,潮以镇贼之渠,惠以扼贼之路。俄以忧去。免丧,召为尚左郎官。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宫僚以得端人相贺。他日读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年八十三。赠光禄大夫,赐谥文节。(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1)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韩侂胄用[A]事[B]欲网罗[C]四方[D]知名[E]士相羽翼[F]尝筑南园[G]属万里[H]为之记。(2)下列对文本相关文化常识、文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A.“诚斋体”因杨万里而得名,诗歌风格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例如《小池》等。B.“出守袁”的“出”与《琵琶行》(并序)中“予出官二年”的“出”意思相同。C.“遗允文书”中的“遗”与《赤壁赋》中“遗世独立”中的“遗”意思不同。D.“侂胄恚”中的“恚”与《陈涉世家》中“忿恚尉”中“恚”的用法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杨万里兴利除弊,治理有方。在奉新做知县时,他不让官吏下乡催讨赋税,只是把欠税名单张贴在集市中,百姓高兴地自觉缴纳税款,社会得以安定。B.杨万里直言进谏,声誉大振。张栻因论说唐朝宰相张说被贬,杨万里仗义执言,成功留张栻在朝,并以和同之说劝说允文,此事在当时获得高度赞誉。C.杨万里仁勇双全,颇善军事。盗贼沈师进犯南粤,杨万里亲自率兵讨伐进犯的盗贼,并建议在潮惠两州外围修筑寨堡,一为震慑之意,一为阻遏之用。D.杨万里为人耿介,不畏权贵。他宁可丢掉官职也不愿与韩侂胄同流,韩侂胄当权时期,杨万里在家赋闲十五年,因听闻韩侂胄用兵,忧国忧民孤愤离世。(4)请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②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宫僚以得端人相贺。【答案】(1)BFG(2)D(3)B(4)①张浚以“正心诚意”之学勉励杨万里,杨万里终身信服其教导,并把自己读书的房间取名为“诚斋”。②太子东宫缺少讲官,皇帝亲自提拔杨万里为侍读,东宫官僚因得到一个正直的人互相庆贺。【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以及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文化常识题的作答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文言实词题的作答,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韩侂胄用事”中,主谓宾齐全,其后断句;“尝筑南园”省略主语“韩侂胄”,“尝筑”是谓语,“南园”是宾语,结构齐全,单独成句,其前后断句。故在BFG三处断句。句子翻译为:韩侂胄专权之后,想要网罗四方的知名人士做他的羽翼,有一次修筑了南园,嘱咐杨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故选:BFG。(2)D.“用法相同”错误。韩侂胄非常生气。恚:愤怒/使尉官愤怒。恚:使动用法,使……愤怒。故选:D。(3)B.“成功留张栻在朝”错误,原文为“栻虽不果留”,意思是“张栻虽然没有留住”。故选:B。(4)①勉:勉励;服其教:听从其教导;名:取名。句子翻译为:张浚以“正心诚意”之学勉励杨万里,杨万里终身信服其教导,并把自己读书的房间取名为“诚斋”。②阙:通“缺”,缺少;擢:提拔;以:因为;端人:正直的人。句子翻译为:太子东宫缺少讲官,皇帝亲自提拔杨万里为侍读,东宫官僚因得到一个正直的人互相庆贺。答案:(1)BFG(2)D(3)B(4)①张浚以“正心诚意”之学勉励杨万里,杨万里终身信服其教导,并把自己读书的房间取名为“诚斋”。②太子东宫缺少讲官,皇帝亲自提拔杨万里为侍读,东宫官僚因得到一个正直的人互相庆贺。参考译文: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动画剧本与分镜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中医药大学《画法几何与土建制图》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1单元第1课时《9加几》教案
- 华侨大学《思想道德修养》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Web应用与开发》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中医药大学《音乐基础理论2》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轻工职业学院《办公空间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万里学院《金融风险分析师(FRM)专题(双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证券投资常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开展课外读物负面清单管理的具体实施举措方案
- 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24版)解读
- 2025年内蒙古包钢集团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企业内训师培训师理论知识考试题库500题(含各题型)
- 2024年山西省晋中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专项训练题试卷(2)含答案
- 2023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5《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
- 小学语文低年级写话 鸽子
- 仁爱英语八年级上册词汇练习题全册
- 报价单模板及范文(通用十二篇)
- 钣金部品质控制计划
- 标准内包骨架油封规格及公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