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寒假作业(六)一.试题(共18小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颁发(bān)溃退(kuì)刹那(chà)悄然不惊(qiāo) B.遗嘱(zhǔ)泄气(xiè)翘首(qiào)一丝不苟(gǒu) C.要塞(sài)咆哮(páo)娴熟(xián)殚精竭虑(dān) D.缅怀(miǎn)澎湃(pài)悼念(diào)辱没真相(mò)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荟萃督战摧枯拉朽世事苍桑震撼人心 B.缅怀颁发从容不迫天翻地覆震耳欲聋 C.笼罩酷似眼花瞭乱恢宏壮丽浮想联翩 D.由衷国殇记忆尤新风华正茂色彩斑斓3.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王泽山做事殚精竭虑,做人淡泊超脱,从这看似矛盾的性格特征中折射出的是一位大科学家的人生格局和精神追求。 B.目前,石油资源短缺情况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C.《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以摧枯拉朽之势赢得了中国各年龄段观众的喜爱。 D.张海绘声绘色地告诉同学们,黑熊发出的振聋发聩的吼声把他吓得转身就跑,连相机都掉了。4.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A.新闻主要是“用事实讲话”,但也可插入深刻的议论和大段的抒情。 B.从结构上看,一篇新闻主要包括标题、导语和主体三个部分。 C.从内容上看,新闻必须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D.《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写的一篇新闻稿。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选出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红军告诉我,除了在川西的经验以外,他们到处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他们大军未到,名声早就已经传到,常常有被压迫农民派代表团来要求他们绕道到他们乡里去“解放”他们。当然,他们对红军的政纲是很少有什么概念的,他们只知道这是一支“穷人的军队”。这就够了。毛泽东笑着告诉我有一个这样的代表团来欢迎“苏维埃先生”!但是这些乡下佬并不比福建军阀卢兴邦更无知,后者曾在他统辖的境内出了一张告示,悬赏“缉拿苏维埃,死活不论”。他宣称此人到处横行不法,应予歼灭!A.选段选自作品《红星照耀中国》,文中的“我”指的是埃德加•斯诺,他是美国著名作家,本书首先在英国出版。 B.这段话中,写的事件是当时红军长征途中的事情,他们沿途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说明共产党的红军的确是人民的军队。 C.这段文字的内容丰富而生动,是由于作者亲身经历了这些事件,目睹了老百姓对红军的拥戴,所以使得读者如临其境。 D.文中的“苏维埃先生”,是指老百姓并不熟悉党的纲领,误认为“苏维埃”是一个姓苏的人。6.下列属于语意重复语病的一项是()A.持续干旱少雨,许多水库的存水量已减少了一倍,节约用水刻不容缓。 B.张桂梅校长虽然身患多种严重疾病,但她无时无刻都牵挂着大山深处的女孩子们。 C.驾驶员一直长时间疲劳驾驶,最终发生了这次令人心痛的交通事故。 D.对于高铁的设计和施工,始终要坚持最小程度破坏自然生态的原则。7.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是()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C.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8.下面是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楷书字体,浑然天成,给人以高雅清新之感。 B.笔法点画多变,形式不拘一格,刚柔相济。 C.隶书字体,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姿态端庄。 D.行笔挥洒自如,从容不迫,潇洒俊逸。9.关于名著的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飞向太空港》这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以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全景式地描绘了我国第一次发射国外商业卫星的全过程,刻画了一群默默耕耘的航天人形象。 B.法布尔的《昆虫记》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这种敬畏生命的情怀,使他被罗曼•罗兰称赞为“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C.《长征》全书以长征的时间推进和地域转换为基本构架,从1934年10月贵州甘溪突围写到1936年10月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完整地展现了分散在不同地域的红军历尽艰险转战大半个中国的历史。 D.《寂静的春天》是一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它第一次对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观念提出质疑,尖锐地指出农药的使用严重地污染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10.(2024秋•景洪市期中)将文后的四个句子依次填入横线上,恰当的一组是(),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你尽可闭目凝神,听莺歌燕语,春水潺潺;,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茶③文学是一幅意境深远的中国画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A.①③④②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1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漫漫长夜,青灯古卷,拂()去时光浮尘,捧读妙言真知,心可接千载情思。吟诵经典,呼吸满卷芬芳,目可见深邃星空。在那历史的长河中,圣贤们所展现的品格、志趣是如此璀càn(),它们穿越时空,直抵我们的心间,给我们心灵以滋养,给我们灵魂以甲,。千年过去,孔子的金玉良言仍在耳畔回响,“学而时习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这些睿()智的话语中,我们感悟到乙的治学与修身之道;愚公人老志坚,挖山不止,让我们感受到古老中华民族不息的奋斗和不凡的追求;周亚夫驻军细柳,治军严谨,zhāng()显了“真将军”的风范。而那一首首或高亢或低缓的诗词,更蕴含着深沉的人生哲理,令人回味无穷:陶潜采菊东篱的悠然,杜甫回望破旧山河的义愤,杜牧对国家兴亡的慨叹,李清照梦境中亦不变的豪情壮志……让我们漫游古典文学世界,丙先贤的思想,体会古人的智慧和胸襟吧。(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①拂去②璀càn③睿智④zhāng显(2)依次填入语段中甲、乙、丙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洗礼精深感知B.洗礼精妙感知C.洗涤精深感悟D.洗涤精妙感悟(3)为语段中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句。12.近期,学校开展了有关“诚信”的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参加。(1)请你写两句与“诚信”相关的名言。(2)班主任希望你能为本次活动设计三项合理而可行的活动形式。(3)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诚信的折扣》,写出漫画的寓意。13.(2023秋•陇西县期末)默写。(1)因一字而境界全出,陶渊明《饮酒》(其五)“,”中“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2)杜牧在《赤壁》中曲折地表达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句子是:“,。”(3)想象成全了古人对太空的遐思,科技则帮助今人实现太空揽胜。古代词人李清照描写想象中的瑰丽雄奇的天空景致的句子是:“,。”(《渔家傲》)如今宇航员通过空间站的舷窗,就可以欣赏到这璀璨的银河美景。(4)爱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爱国是杜甫《春望》中的“,”,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爱国是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通过刻画一位神采奕奕的主将形象,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14.(2023秋•东港市期末)阅读选段,完成下面小题。选段(一):我通常都看见A在梧桐树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选段(二):B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昆虫,即使你没有亲眼见过,也至少听说过它的名字。它的肚子顶端会发出微弱的光亮,就好像是挂了一盏小灯。在宁静的夏夜,你经常会看到它们在草丛中游荡。(1)以上选段出自法国昆虫学家(人名)的《昆虫记》,他通过野外观察和实验揭开了昆虫鲜为人知的奥秘,如选段(一)写出了的生活习性,选段(二)写出了的形态特征,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2)请结合选段内容分析这部著作的语言特色。15.(2023秋•安定区期末)阅读杜甫的《春望》和《月夜》,完成小题。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月夜①今夜鄜州月,闺中②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③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④,双照泪痕干。(注)①天宝十五年春天,杜甫从鄜(fū)州只身奔向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②闺中:指作者的妻子。③云鬟(huán):女子乌黑浓密的头发。④虚幌(huǎng):透明的窗帷。(1)《月夜》中和“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2)以上两首诗都是杜甫困于长安期间所作,请比较这两首诗所表达情感的相同点和表达情感方法的不同点。16.(2023秋•凉州区期末)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识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②。”(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注释】①还(xuán):同“旋”,转身。②炯戒:明显的警戒。(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①媵人持汤沃灌②缀公卿之后③君但识之而不思之④王生惊觉,谢曰(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当余之从师也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B.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北冥有鱼》)C.王生好学而不得其法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D.以昭炯戒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3)翻译下列句子。①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②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4)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谈谈你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获得了怎样的启示。17.(2024秋•滕州市校级月考)阅读回答问题。回忆我的母亲(节选)朱德①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②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③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④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⑤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⑥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a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b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c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d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e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f她自己是很节省的。g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h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⑦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⑧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⑨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⑩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⑪愿母亲在地下安息!(1)从选文②—⑥段看,作者从哪些方面回忆了母亲?请简要概括。(2)母亲具有哪些让作者印象深刻的品格?(3)下列对第⑥段中划有横线的文字进行内容层次划分,合理的一项是A.a|bc|de|fghB.abc|d|e|fghC.a|bcd|e|fg|hD.abcdef|gh(4)结合上下文,品读下列语句,分析其中蕴含了怎样的情感?①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②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5)作者说“我要感谢母亲”,请结合选文内容回答,作者要感谢母亲什么?18.(2023秋•泸县校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苦苦菜李栓林①从我记事,便和苦苦菜结下了不解之缘。②我的故乡位于连绵起伏的吕梁山下、潺潺奔流的汾水东岸,素有“阳曲米粮川”的美称。春日的田野上,阳光普照,明媚清新,禾苗滴翠,小草翠绿,青翠葱茏,美不胜收。再看看我们的“老朋友”——苦苦菜,绿茸茸、嫩生生、鲜灵灵,在清新湿润的晨风中微微摇曳。那“卧”在墨绿色叶儿上的颗颗晶莹透亮的露水珠儿,欲将嫩嫩的菜叶儿压弯,有的在金子般的阳光下缓缓融化。我们几个小伙伴迅速拉开了距离,各扎“营寨”,开始了铲菜。③铲菜时,我们学着大人们薅谷苗时的样子,往地上一蹲,一手握着铲铲,另一只手拎着菜叶,“噌噌”地铲了起来,小手手里很快就是一把,先放在地上,然后再铲。由于铲菜的时间长了,铲铲的面上大部分磨得雪白明亮,被太阳一照,还真晃眼,闪着雪亮雪亮的光泽,一股浓郁清新的泥土气息扑鼻而来。有时,我们会遇到苦苦菜十分浓密的地方,许是水土肥美的原因吧,这一片地里苦苦菜密密匝匝,碧绿油嫩,繁茂丰盛,绿浪汹涌,像绿色的大地毯。我们的心情,就像当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有福同享”,赶紧叫来同伴们。蹲得累了,干脆,双腿跪在软绵绵的黄土上,伸一伸累得酸困的腰,更加麻利地铲着,菜壮根粗,就顺着根往下挖,有的根就有一尺多长。墨绿色的苦苦菜,一把一把,摆在田间,多么惹人喜爱。④当红红的阳婆婆由红变黄,缓缓转向正南,我们已把菜铲满菜篮子了。为了多装菜,我们还要把菜拿出来重放一次。把菜攥紧一把把放进篮子,并使劲地摁呀、摁呀,额上颗颗晶亮亮的汗珠滴在了菜上,整个篮子被菜压得严严实实,很难插入菜铲。再瞧我们的双手,尤其是那只拎菜的小手,染满了密密麻麻、斑斑驳驳的奶点。⑤当我们一个个肩扛满满当当的菜篮子往村里走时,心里那个高兴的劲儿都没法提了,真和大人们在金秋时节赶着马车、推着平车往家里运丰收后的果实一样高兴。回家后,把沉甸甸的菜篮子“啪”地一扔,院子里顿时鸡飞、狗叫、猫惊。我把菜一把把拽出,须臾,嫩绿的苦苦菜堆成一大堆,我跑出去玩了,妈妈才开始忙碌。这是一桩很细的活计,要一根根把菜根上长着的“胡须”拔掉,直瞅得两眼既困又酸,比起铲菜来要费劲得多,更要有耐心。食用时,把菜团子捞出,放到笼布里,挤尽水抖开,调上花椒油、食盐、碎碎的葱花、薄薄一层蒜泥,就着小米干饭和热呼呼的窝窝头,淡淡清香渗着缕缕苦涩,我们吃得津津有味。有时,妈妈还把已经调好的苦苦菜拌到生玉米面里,捏成窝头后,每个上面再摁上两颗红枣,蒸熟出笼后,窝头上面红、黄、绿三色交相辉映,吃起来甘甜、清香、微苦的滋味融合在一块儿,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成为困难岁月里我们家里的一道“名吃”。⑥有着顽强生命力、营养丰富的苦苦菜,不仅伴我度过了我终身难忘的童年、少年时代,更给了我在漫长曲折、坎坎坷坷的人生路上藐视困难、不怕吃苦、一往无前的勇气!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精神激励着我,去开辟人生美好、崭新的未来!(选自《山西日报》)(1)“苦苦菜”是本文的线索,请阅读文章第③~⑤段,概括作者围绕“苦苦菜”记述了哪几件事情。(2)简要分析文章第⑥段的作用。(3)请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再看看我们的“老朋友”——苦苦菜,绿茸茸、嫩生生、鲜灵灵,在清新湿润的晨风中微微摇曳。(4)阅读本文的内容,试着探究本文的主旨。(5)苦苦菜给了作者哪些人生启示?(答两点即可)
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寒假作业(六)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题号12345678910答案CBAACCBCB一.试题(共18小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颁发(bān)溃退(kuì)刹那(chà)悄然不惊(qiāo) B.遗嘱(zhǔ)泄气(xiè)翘首(qiào)一丝不苟(gǒu) C.要塞(sài)咆哮(páo)娴熟(xián)殚精竭虑(dān) D.缅怀(miǎn)澎湃(pài)悼念(diào)辱没真相(mò)【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解答】A.有误,“悄然不惊”的“悄”应读作“qiǎo”;B.有误,“翘首”的“翘”应读作“qiáo”;C.正确;D.有误,“悼念”的“悼”应读作“dào”。故选:C。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荟萃督战摧枯拉朽世事苍桑震撼人心 B.缅怀颁发从容不迫天翻地覆震耳欲聋 C.笼罩酷似眼花瞭乱恢宏壮丽浮想联翩 D.由衷国殇记忆尤新风华正茂色彩斑斓【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解答】A.有误,“世事苍桑”的“苍”应写作“沧”;B.正确;C.有误,“眼花瞭乱”的“瞭”应写作“缭”;D.有误,“记忆尤新”的“尤”应写作“犹”;故选:B。3.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王泽山做事殚精竭虑,做人淡泊超脱,从这看似矛盾的性格特征中折射出的是一位大科学家的人生格局和精神追求。 B.目前,石油资源短缺情况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C.《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以摧枯拉朽之势赢得了中国各年龄段观众的喜爱。 D.张海绘声绘色地告诉同学们,黑熊发出的振聋发聩的吼声把他吓得转身就跑,连相机都掉了。【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解答】A.正确。B.有误,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对象错误。C.有误,摧枯拉朽:摧毁枯草朽木。形容气势盛大,对方不堪一击。对象错误。D.振聋发聩: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望文生义。故选:A。4.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A.新闻主要是“用事实讲话”,但也可插入深刻的议论和大段的抒情。 B.从结构上看,一篇新闻主要包括标题、导语和主体三个部分。 C.从内容上看,新闻必须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D.《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写的一篇新闻稿。【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答】A.有误,新闻中可以有少量的抒情,“大段抒情”说法有误。BCD.正确。故选:A。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选出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红军告诉我,除了在川西的经验以外,他们到处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他们大军未到,名声早就已经传到,常常有被压迫农民派代表团来要求他们绕道到他们乡里去“解放”他们。当然,他们对红军的政纲是很少有什么概念的,他们只知道这是一支“穷人的军队”。这就够了。毛泽东笑着告诉我有一个这样的代表团来欢迎“苏维埃先生”!但是这些乡下佬并不比福建军阀卢兴邦更无知,后者曾在他统辖的境内出了一张告示,悬赏“缉拿苏维埃,死活不论”。他宣称此人到处横行不法,应予歼灭!A.选段选自作品《红星照耀中国》,文中的“我”指的是埃德加•斯诺,他是美国著名作家,本书首先在英国出版。 B.这段话中,写的事件是当时红军长征途中的事情,他们沿途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说明共产党的红军的确是人民的军队。 C.这段文字的内容丰富而生动,是由于作者亲身经历了这些事件,目睹了老百姓对红军的拥戴,所以使得读者如临其境。 D.文中的“苏维埃先生”,是指老百姓并不熟悉党的纲领,误认为“苏维埃”是一个姓苏的人。【答案】C【分析】《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等是书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解答】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掌握和理解。ABD.正确。C.有误,作者是在陕北采访毛泽东时才知道这些事件的,不是亲身经历的。故选:C。6.下列属于语意重复语病的一项是()A.持续干旱少雨,许多水库的存水量已减少了一倍,节约用水刻不容缓。 B.张桂梅校长虽然身患多种严重疾病,但她无时无刻都牵挂着大山深处的女孩子们。 C.驾驶员一直长时间疲劳驾驶,最终发生了这次令人心痛的交通事故。 D.对于高铁的设计和施工,始终要坚持最小程度破坏自然生态的原则。【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积累常见病句类型,掌握每种病句类型的常见设错规律,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注意“抓主干,理枝蔓”。【解答】A.病因是搭配不当,“减少”不能用“一倍”来表示,可把“一倍”改为“一半”。B.病因是否定不当,“无时无刻”后应加“不”。C.病因是语义重复,“一直”和“长时间”表意重复,可删掉其一。D.病因是成分残缺,可删掉“对于”,或在“始终”前加“我们”。故选:C。7.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是()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C.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词类活用。【解答】A.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B.没有词类活用形象。C.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向高处、远处(伸展)。D.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故选:B。8.下面是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楷书字体,浑然天成,给人以高雅清新之感。 B.笔法点画多变,形式不拘一格,刚柔相济。 C.隶书字体,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姿态端庄。 D.行笔挥洒自如,从容不迫,潇洒俊逸。【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字体辨别和赏析。【解答】这幅作品结体较扁,笔画有波磔,是隶书作品。故选:C。9.关于名著的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飞向太空港》这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以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全景式地描绘了我国第一次发射国外商业卫星的全过程,刻画了一群默默耕耘的航天人形象。 B.法布尔的《昆虫记》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这种敬畏生命的情怀,使他被罗曼•罗兰称赞为“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C.《长征》全书以长征的时间推进和地域转换为基本构架,从1934年10月贵州甘溪突围写到1936年10月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完整地展现了分散在不同地域的红军历尽艰险转战大半个中国的历史。 D.《寂静的春天》是一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它第一次对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观念提出质疑,尖锐地指出农药的使用严重地污染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名著的综合阅读。平时课外阅读要扎实,要善于做笔记,对名著中的人物、情节、细节、主旨等进行分类归纳,强加记忆。【解答】ACD.正确;B.有误,《昆虫记》是一篇科普作品,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无愧于“昆虫的史诗”之美誉。故选:B。10.(2024秋•景洪市期中)将文后的四个句子依次填入横线上,恰当的一组是(),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你尽可闭目凝神,听莺歌燕语,春水潺潺;,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茶③文学是一幅意境深远的中国画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A.①③④②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解答】结合空白处的下一句内容,可确定每一处应该填的选项。如第一处空白下一句是“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蓝天白云,飞流急湍”,由此可确定第一处空白应该是第③句;第二处空白的下一句是“你尽可闭目凝神,听莺歌燕语,春水潺潺”,可确定第二处空白是第④句;第三处空白下一句是“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可确定第三处空白是第①句;第四处空白的下一句是“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可确定滴四处空白应该是第②句。故选:C。1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漫漫长夜,青灯古卷,拂()去时光浮尘,捧读妙言真知,心可接千载情思。吟诵经典,呼吸满卷芬芳,目可见深邃星空。在那历史的长河中,圣贤们所展现的品格、志趣是如此璀càn(),它们穿越时空,直抵我们的心间,给我们心灵以滋养,给我们灵魂以甲,。千年过去,孔子的金玉良言仍在耳畔回响,“学而时习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这些睿()智的话语中,我们感悟到乙的治学与修身之道;愚公人老志坚,挖山不止,让我们感受到古老中华民族不息的奋斗和不凡的追求;周亚夫驻军细柳,治军严谨,zhāng()显了“真将军”的风范。而那一首首或高亢或低缓的诗词,更蕴含着深沉的人生哲理,令人回味无穷:陶潜采菊东篱的悠然,杜甫回望破旧山河的义愤,杜牧对国家兴亡的慨叹,李清照梦境中亦不变的豪情壮志……让我们漫游古典文学世界,丙先贤的思想,体会古人的智慧和胸襟吧。(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①拂fú去②璀càn璨③睿ruì智④zhāng彰显(2)依次填入语段中甲、乙、丙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A.洗礼精深感知B.洗礼精妙感知C.洗涤精深感悟D.洗涤精妙感悟(3)为语段中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句。【答案】(1)①fú②璨③ruì④彰(2)A(3)示例:给我们人生以引导【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①“拂去”的“拂”应读“fú”;②“璀càn”的“càn”应为“璨”;③“睿智”的“睿”应读“ruì”;④“zhāng显”的“彰”应为“彰”。耳pàn(畔)睿(ruì)智zhāng(彰)显“拂”字读音为“fú”,常见如“吹拂”;“畔”字注意是“田”字旁;“睿”字读音要注意是四声;“彰”字注意是“章”字加“三撇”。(2)本题考查词义辨析。甲处:“洗礼”是名词,强调经过重大斗争的锻炼和考验,能更好地与“给我们灵魂以”搭配,“洗涤”是动词,不符合此处语境,所以甲处应填“洗礼”。乙处:“精深”侧重于精密深奥、精湛高深,“精妙”侧重于精致巧妙,“治学与修身之道”用“精深”来形容更恰当。丙处:“感知”侧重于感觉,“感悟”侧重于有所感触而领悟,此处强调大体了解,用“感知”更合适。因此,最恰当的一项是A。故选:A。(3)本题考查仿写。按照“给我们……以……”的句式,“鼓舞”一词突出了圣贤的品格、志趣对我们精神方面的积极作用,与前面的“滋养”“引导”等词在意义和结构上相呼应,形成排比,增强语势。【解答】答案:(1)①fú②璨③ruì④彰(2)A(3)示例:给我们人生以引导12.近期,学校开展了有关“诚信”的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参加。(1)请你写两句与“诚信”相关的名言。(2)班主任希望你能为本次活动设计三项合理而可行的活动形式。(3)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诚信的折扣》,写出漫画的寓意。【答案】(1)示例:①言必信,行必果。②一言既出,驷马难追。(2)示例:①开展“诚信”故事宣讲活动②出一期关于“诚信”的黑板报③设计有关“诚信”的手抄报(3)示例:讲诚信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人与人之间缺乏基本的诚信,应当加强诚信教育。【分析】(1)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注意所举名言需与诚信相关。另外还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信不立,不诚不行”“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等名言警句。(2)本题考查活动设计。设计的活动方案既要围绕“诚信”,也要切实可行。示例:寻找身边的“诚信”标兵;开展“为诚信唱一曲颂歌”征文比赛等活动。(3)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这是揭示漫画寓意的题型,可从多个角度出发,答案不唯一,只要可根据画面延伸出来即可。仔细观察图和注释,漫画上的店员正高举钞票验钞,顾客正用放大镜观察特价品,两人都发出“是真的吗”的疑问,由此可以看出她们互相缺乏信任。因此作者意图表现:社会上不诚信之风蔓延,人与人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据此可从为何产生如此现象、如何改变这种现象方面思考作答。【解答】答案:(1)示例:①言必信,行必果。②一言既出,驷马难追。(2)示例:①开展“诚信”故事宣讲活动②出一期关于“诚信”的黑板报③设计有关“诚信”的手抄报(3)示例:讲诚信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人与人之间缺乏基本的诚信,应当加强诚信教育。13.(2023秋•陇西县期末)默写。(1)因一字而境界全出,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2)杜牧在《赤壁》中曲折地表达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想象成全了古人对太空的遐思,科技则帮助今人实现太空揽胜。古代词人李清照描写想象中的瑰丽雄奇的天空景致的句子是:“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渔家傲》)如今宇航员通过空间站的舷窗,就可以欣赏到这璀璨的银河美景。(4)爱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爱国是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爱国是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通过刻画一位神采奕奕的主将形象,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答案】见解答。【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直接性默写,根据上下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注意“篱”的书写)(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注意“郎”的书写)(3)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注意“舞”的书写)(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注意“携”的书写)14.(2023秋•东港市期末)阅读选段,完成下面小题。选段(一):我通常都看见A在梧桐树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选段(二):B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昆虫,即使你没有亲眼见过,也至少听说过它的名字。它的肚子顶端会发出微弱的光亮,就好像是挂了一盏小灯。在宁静的夏夜,你经常会看到它们在草丛中游荡。(1)以上选段出自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人名)的《昆虫记》,他通过野外观察和实验揭开了昆虫鲜为人知的奥秘,如选段(一)写出了蝉的生活习性,选段(二)写出了萤火虫的形态特征,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2)请结合选段内容分析这部著作的语言特色。【答案】(1)法布尔蝉萤火虫(2)行文活泼,语言诙谐,常常以拟人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读来情趣盎然。如“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分析】《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基本知识和内容掌握。这两个段落,写了两种昆虫,分别是蝉和萤火虫。选自《昆虫记》,作者是法布尔。(2)本题考查语言特色的分析。《昆虫记》不仅仅是一部科学巨著,而且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比如选段一,作者主要写他观察蝉歌唱饮水的过程,通篇利用拟人的手法,写得妙趣横生,诙谐幽默,使读者不由自主想跟着他一起去了解这种极平凡的小生命。他还利用比喻、描写等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趣味盎然。答案:(1)法布尔蝉萤火虫(2)行文活泼,语言诙谐,常常以拟人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读来情趣盎然。如“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15.(2023秋•安定区期末)阅读杜甫的《春望》和《月夜》,完成小题。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月夜①今夜鄜州月,闺中②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③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④,双照泪痕干。(注)①天宝十五年春天,杜甫从鄜(fū)州只身奔向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②闺中:指作者的妻子。③云鬟(huán):女子乌黑浓密的头发。④虚幌(huǎng):透明的窗帷。(1)《月夜》中和“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2)以上两首诗都是杜甫困于长安期间所作,请比较这两首诗所表达情感的相同点和表达情感方法的不同点。【答案】(1)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2)情感相同点: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牵挂之情。表达情感方法不同点:《春望》主要融情于景,将对国家败亡的悲痛融于景物描写中,甚至让花、鸟都沾染了悲伤的情绪;《月夜》借助想象,想象妻子思念自己的情形,表达对妻子儿女的思念。【分析】春望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月夜首联想象妻子在鄜州望月思念自己,说透诗人在长安的思亲心情;颔联说儿女随母望月而不理解其母的思念亲人之情,表现诗人想念儿女、体贴妻子之情;颈联写想象中的妻子望月长思,充满悲伤的情绪;尾联寄托希望,以将来相聚共同望月,反衬今日相思之苦。全诗构思新奇,章法紧密,明白如话,情真意切,深婉动人。【解答】(1)本题考查诗句含义的理解与比较。“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李商隐对未来与妻子团聚场景的想象。《月夜》一诗中,“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也是诗人对与妻子团聚场景的想象。(2)本题考查诗歌比较阅读。分析两首诗所表达情感的相同点,首先要分析两首诗分别表达的情感。《春望》表达的情感是忧伤国事,悲己思亲;而《月夜》表达的情感是思念亲人,以及不能同亲人团圆的孤寂、悲伤之情。由此可知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牵挂之情。《春望》中抒情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通过景物描写,运用借景生情、移情于物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月夜》中的抒情句是“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通过想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答案:(1)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2)情感相同点: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牵挂之情。表达情感方法不同点:《春望》主要融情于景,将对国家败亡的悲痛融于景物描写中,甚至让花、鸟都沾染了悲伤的情绪;《月夜》借助想象,想象妻子思念自己的情形,表达对妻子儿女的思念。参考译文:春望国都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月夜今夜里鄜州上空那轮圆月,只有你在闺房中独自遥看。远在他乡怜惜幼小的儿女,还不懂得你为何思念长安。染香的雾气打湿你的鬓发,明月的清光使你玉臂生寒。何时能并肩坐在薄帷帐下,月光照你我尽把泪痕擦干。16.(2023秋•凉州区期末)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识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②。”(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注释】①还(xuán):同“旋”,转身。②炯戒:明显的警戒。(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①媵人持汤沃灌热水②缀公卿之后跟随③君但识之而不思之只,只是④王生惊觉,谢曰道歉(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A.当余之从师也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B.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北冥有鱼》)C.王生好学而不得其法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D.以昭炯戒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3)翻译下列句子。①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②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4)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谈谈你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获得了怎样的启示。【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参考译文:【甲】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现在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乙】王生喜欢学习,却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确实是这样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说的,我全都能记下来,这难道不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所讲的知识,但没有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怎么能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加生气,不回答李生的话转身就跑开了。过了五天,李生特意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优秀的人而跟随他,是希望听到真理啊!我话还没有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想要把人挡在千里之外,难道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有的(态度)吗?学习最忌讳的,没有超过自我满足的,你为什么不改正呢?不这样,等到你年纪大了,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这才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您说得对。请允许我把您的话刻在我座位的右侧,当作座右铭,用来告诫(自己)。【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①句意为:仆人给我灌下热水。汤:热水。②句意为:追随在公卿之后。缀:跟随。③句意为:你只是记住老师所讲的知识,但没有去思考。但:只,只是。④句意为:王生这才醒悟过来,道歉说。谢:道歉。(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把握,注意结合语境理解一词多义。A.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B.介词,比得上/介词,像;C.都是连词,表转折;D.连词,来/介词,凭借。故选:C(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重点字词:寓,寄居;逆旅,旅店;再,第二次;鲜肥,新鲜肥美。句意: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菜肴可供享用。②重点字词:所言,所说的;吾,我;悉,全;识,记。句意:凡是老师所说的,我全都能记下来,这难道不是善于学习吗?(4)本题考查阅读启示。通读全文,把握文意,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明确自己的启示。根据“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的语句中我们应该知道:在学习中,不怕困难,敢于吃苦,勤奋努力;“盖学贵善思”启示我们学习要边学边思;“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启示我们在学习中,勤思好问,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答案:(1)①热水;②跟随;③只,只是;④道歉。(2)C(3)①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菜肴可供享用。②凡是老师所说的,我全都能记下来,这难道不是善于学习吗?(4)①在学习中,不怕困难,敢于吃苦,勤奋努力,不自我满足。②在学习中,勤思好问,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17.(2024秋•滕州市校级月考)阅读回答问题。回忆我的母亲(节选)朱德①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②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③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④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⑤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⑥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a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b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c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d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e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f她自己是很节省的。g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h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⑦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⑧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⑨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⑩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⑪愿母亲在地下安息!(1)从选文②—⑥段看,作者从哪些方面回忆了母亲?请简要概括。(2)母亲具有哪些让作者印象深刻的品格?(3)下列对第⑥段中划有横线的文字进行内容层次划分,合理的一项是CA.a|bc|de|fghB.abc|d|e|fghC.a|bcd|e|fg|hD.abcdef|gh(4)结合上下文,品读下列语句,分析其中蕴含了怎样的情感?①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②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5)作者说“我要感谢母亲”,请结合选文内容回答,作者要感谢母亲什么?【答案】(1)①承担着母亲和农妇的双重负担;②好劳动(出色的劳动能手);③聪明能干;④在家庭里任劳任怨,与家人相处和睦;⑤同情贫苦的人。(2)性格和蔼,任劳任怨;勤劳吃苦,朴实节俭;宽厚仁慈,同情、周济贫苦;母亲既是普通的农妇,也是伟大人民中的一员。(3)C(4)①“看也不看”与“有滋味”形成对比,既表现出作者对地主家奢侈生活的蔑视,也突出了母亲的善持家务、聪慧能干,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②高度赞美了母亲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农妇,为中华民族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将对母亲的深情扩展到对广大人民、对党、对民族和国家的博大情怀。(5)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感谢母亲,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分析】本文是一篇散文。朱德回忆他的母亲,一生勤劳并且好劳动,无论什么重活累活都能干得井井有条,虽然家境贫苦,让母亲和孩子们都受了很多苦,但是母亲聪明能干,总能将贫苦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与怀念。【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概括为:①承担着母亲和农妇的双重负担;结合“母亲是个好劳动”,概括为:好劳动(出色的劳动能手);结合“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概括为:聪明能干;结合“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概括为:在家庭里任劳任怨,与家人相处和睦;结合“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概括为:同情贫苦的人。(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结合“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c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等内容分析,母亲性格和蔼,任劳任怨;勤劳吃苦,朴实节俭;宽厚仁慈,同情、周济贫苦;母亲既是普通的农妇,也是伟大人民中的一员。(3)本题考查层次划分。a总写母亲勤劳。bcd写母亲任劳任怨、性格和蔼。e写母亲同情贫苦的人。fg写母亲很节省,允许父亲吸点旱烟,喝点酒;严格管束“我们”。h写总结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故选:C。(4)本题考查句子情感的分析。①“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指菜籽油拌的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等,“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与“一家吃得有滋味”,形成对比,既表现出作者对地主家穷奢生活的蔑视,也突出了母亲的聪明能干的赞美,还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②“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抒发了对母亲的悼念之情,表达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由爱母亲推广到爱劳动人民,由赞美母亲到赞颂劳动人民,感情升华了,主题深化了。(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概括为: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结合“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概括为:感谢母亲,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结合“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答案:(1)①承担着母亲和农妇的双重负担;②好劳动(出色的劳动能手);③聪明能干;④在家庭里任劳任怨,与家人相处和睦;⑤同情贫苦的人。(2)性格和蔼,任劳任怨;勤劳吃苦,朴实节俭;宽厚仁慈,同情、周济贫苦;母亲既是普通的农妇,也是伟大人民中的一员。(3)C(4)①“看也不看”与“有滋味”形成对比,既表现出作者对地主家奢侈生活的蔑视,也突出了母亲的善持家务、聪慧能干,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②高度赞美了母亲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农妇,为中华民族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将对母亲的深情扩展到对广大人民、对党、对民族和国家的博大情怀。(5)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感谢母亲,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18.(2023秋•泸县校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苦苦菜李栓林①从我记事,便和苦苦菜结下了不解之缘。②我的故乡位于连绵起伏的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平面镜》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 自考财务报表分析重点教学总结
- 电子政务的前景
- 高一化学达标训练: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
- 2024届天一大联考皖豫联盟高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 2024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章末整合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 2024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 2024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边城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 2024高中语文精读课文一第2课2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二课堂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蚜
- 2024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11有机化学基础含解析
- 中南民族大学中文成绩单
-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全套)
- 磷酸铁锂电池工商业储能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建筑节能分部工程质量验收报告(样本)
- 泌尿外科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 危大工程安全管理措施方案
- 英格索兰空压机操作规程
- 简单通用利润表
- PFA管道安装工艺简述
- NB∕T 32004-2018 光伏并网逆变器技术规范
- 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