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介孔复合绝热材料》_第1页
《纳米介孔复合绝热材料》_第2页
《纳米介孔复合绝热材料》_第3页
《纳米介孔复合绝热材料》_第4页
《纳米介孔复合绝热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81.080

CCSQ40

CASME

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团体标准

T/CASMEXXXX—XXXX

纳米介孔复合绝热材料

Nano-mesoporouscompositeinsulationmaterial

(征求意见稿)

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  发布

T/CASMEXXXX—XXXX

纳米介孔复合绝热材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纳米介孔复合绝热材料的分类和标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

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纳米介孔复合绝热材料的生产和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5464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

GB8624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T10294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

GB/T10299绝热材料憎水性试验方法

GB/T11835绝热用岩棉、矿渣棉及其制品

GB/T17393覆盖奥氏体不锈钢用绝热材料规范

GB/T17430绝热材料最高使用温度的评估方法

GB/T17911耐火纤维制品试验方法

GB/T21650.2—2008压汞法和气体吸附法测定固体材料孔径分布和孔隙度第2部分:气体吸附法

分析介孔和大孔

GB/T34336纳米孔气凝胶复合绝热制品

YB/T4130耐火材料导热系数试验方法(水流量平板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介孔MesoporousMaterials

孔宽介于2nm和50nm之间的孔。

[来源:GB/T21650.2—2008,3.12]

4分类和标记

分类

产品按导热系数分为Ⅰ、Ⅱ、Ⅲ、Ⅳ型。

标记

4.2.1产品标记由产品名称、产品技术特征和执行标准号三部分组成。

4.2.2产品技术特征包括:

a)导热系数类型:Ⅰ、Ⅱ、Ⅲ、Ⅳ型;

b)标称体积密度,单位为Kg/m3;

c)标称尺寸:长度×宽度×厚度,单位为mm;

d)标称燃烧性能等级,按GB8624的规定;

e)其他标记,放在燃烧等级后,如憎水型等。

1

T/CASMEXXXX—XXXX

示例:标称体积密度为180Kg/m3、长度、宽度和厚度分别为20000mm、1000mm、10mm,燃烧等级为A(A1)的Ⅰ

型憎水型介孔复合绝热毡标记为:介孔复合绝热毡Ⅰ180-20000×1000×10A(A1)憎水型T/CSTM00XXX-202X。

5技术要求

外观

表面应平整,边缘整齐,没有妨碍使用的伤痕、污迹、破损。

理化指标

产品的理化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理化指标

指标

项目

Ⅰ型Ⅱ型Ⅲ型Ⅳ型

平均温度150℃≤0.028———

平均温度300℃≤0.050≤0.042≤0.051—

导热系数W/(m·K)

平均温度500℃—≤0.072≤0.079—

平均温度800℃———≤0.092

加热永久线变化,%(650℃,24h)≥-2.0≥-0.5≥-5.0

振动质量损失率,%≤1.0≤0.5

燃烧性能等级A1级

憎水率,%≥98≥99

体积密度偏差,%≤20≤8.5

压缩回弹率,%(100KPa5min)≥90≥92

横向≥200≥210

拉伸强度,KPa

纵向≥200≥210

试样内部最高温度,℃不用超过热面温度90℃

最高使用温度(650℃)厚度变化率,%-5.0~5.0

外观变化除颜色外无显著变化,试样无熔融、烧结、降解等现象

ω(Cl-)

-2-+--

ω(F)ω(SiO3)+ω(Na)=0.0106%时,ω(Cl)+ω(F)

可溶出性离子含量,%2-

ω(SiO3)≤0.0032%

ω(Na+)

腐蚀性

5.3.1覆盖奥氏体不锈钢

用于覆盖奥氏体不锈钢时,应符合GB/T17393的要求。

5.3.2覆盖铝、铜、钢

用于覆盖铝、铜、钢材时,按GB/T11835中附录F的规定,采用90%置信度的秩和检验法,对

照样的秩和应不小于21.

6试验方法

外观

在光照明亮的条件下进行目测检验。

理化指标

6.2.1导热系数

Ⅰ型、Ⅳ型按YB/T4130的规定进行,Ⅱ型、Ⅲ型按GB/T10294的规定进行。

2

T/CASMEXXXX—XXXX

6.2.2加热永久线变化

按GB/T17911的规定进行,Ⅰ、Ⅱ、Ⅲ型的试验温度为650℃,Ⅳ型的试验温度为1200℃,

保温时间为24h。

6.2.3振动质量损失率

按GB/T34336的规定进行,使用振筛机和试验筛模拟产品在运输、施工过程中所受的碰撞及摩擦,

观察质量损失情况,在规定时间内振筛试样,计算质量损失率。

6.2.4燃烧性能等级

按GB/T5464、GB8624的规定进行。

6.2.5憎水率

按GB/T10299的规定进行,将试样与水平呈45°角放置,试样中心位于喷头下面给定的位置,

用一定流量的水喷淋试样至规定时间后,通过测量喷淋前后试样质量的变化,从而计算出试样中未被水

所占体积的体积百分率。

6.2.6体积密度偏差

按GB/T34336的规定进行,卷状产品随机抽取一卷进行尺寸、密度测试,抽样时可随机裁取600

mm长试样3块,宽度为试样幅宽;块状产品随机抽取3块进行尺寸、密度测试。使用电子秤分别称

量试样的质量,精确1g。使用钢卷尺测量样品的长和宽,测量位置为距边缘100mm处及中心位置,

各测3个,测量时应保证样品平整不卷曲。在每块试样对角及中心位置切取(200±1)mm×(200±1)

mm试件3块,尽量避开卷曲、褶皱严重的部位。使用测厚仪分别测量3块试件的厚度,应确保压板

与试样对齐,百分表垂直测量其中心位置。

6.2.7压缩回弹率

按GB/T34336的规定进行,使用测厚仪测量样品初始厚度h0,精确至0.01mm。试验机压缩速

度2mm/min,将样品压至(100±5)KPa时停止压缩并使试验机保持该位置(5±0.5)min取出恢复

(5±0.5)min,使用测厚仪测量样品恢复厚度h′,精确至0.01mm。

6.2.8抗拉强度

按GB/T17911的规定进行。

6.2.9最高使用温度

按GB/T17430的规定进行。

6.2.10可溶出性离子含量

按GB/T17393的规定进行。

腐蚀性

用于覆盖奥氏体不锈钢时,按GB/T17393的规定进行;用于覆盖铝、铜、钢材时,按GB/T11835

附录D的规定进行。

7检验规则

检验分类

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组批与抽样

7.2.1组批

3

T/CASMEXXXX—XXXX

以同一原料、配方、同一生产工艺稳定连续生产的同一种产品为一检验批,但最多不超过3200m2。

7.2.2抽样

以每卷作为一个样本单位,每个样本单位中全部制品视为完全相同的材料,从每个样本的单位中抽

取一块作为样品,抽样方案见表2。

表2抽样数量及判定组

批量(N)样本大小(n)合格判定数(Ac)不合格判定数(Re)

≤90512

91~150823

151~2801334

281~5002056

出厂检验

7.3.1产品出厂需经工厂检验部门逐批检验合格,方能出厂。

7.3.2出厂检验项目为外观、导热系数、振动质量损失率、体积密度偏差。

7.3.3判定规则

样本中发现不合格数小于等于表2规定的接收数(Ac),则判定该批产品合格;若样本中发现的不

合格数大于等于表2规定的拒收数(Re),可用备用样品或在原批次中加一倍抽样,进行复检,复检结

果合格的,该批次判为合格,复检结果仍不合格的,该批次判为不合格。

型式检验

7.4.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生产工艺或原材料有较大改变时;

b)正常生产每年进行一次;

c)停产一个月以上,恢复生产时;

d)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e)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机构提出型式检验时。

7.4.2型式检验项目包括技术要求中的全部项目。

7.4.3型式检验应从出厂检验合格产品中随机抽取,抽取数量应满足检测要求。

7.4.4判定规则

当型式检验结果全部符合本文件要求时,判型式检验合格。若检验中出现任何一项不符合,允许加

倍重新抽取样品进行复检,复检后,若全部符合本文件要求时,判型式检验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标志

8.1.1在标志上应说明:

a)产品标记、商标;

b)生产企业名称、详细地址;

c)产品的净重或数量;

d)生产日期或批号。

8.1.2包装箱上的包装储运图示标志按GB/T191的规定选择使用。

包装

应用纸板端盖保护两端后装入PE袋,开口端用扎带封口,并用厚木板将或其它材料与地面隔离,并

做好防潮和防尘措施。

4

T/CASMEXXXX—XXXX

运输

8.3.1预制保温部件或外护层的运输,必要时应用牛皮纸或毛毡等措施予以保护和隔离,以防相互撞

击和永久性划伤。

8.3.2产品的吊运,应用袋或箱装运,禁止单用绳索捆运、禁止损坏产品。

8.3.3运至现场的产品、部件的标识应完整,外形完好,并应放置在枕木或隔板上,露天施工时,应

备防雨布或阻燃布。

贮存

8.4.1应存放在干燥、平整、清洁和通风良好的地方,并做好防外界气候影响的措施。

8.4.2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应做好防潮、防风措施,并防止卤素(氯化物和氟化物)的污染。

8.4.3在贮存过程中,应保证包装的完整性,防止产品的污染和损坏。

5

团体标准

《纳米介孔复合绝热材料》

编制说明

团标制定工作组

二零二四年四月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根据2020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大力推动实施标准化战略,

持续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提升引领高质量发展

的能力。为响应市场需求,需要制定完善的纳米介孔复合绝热材料标

准,满足高质量发展需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以及

《团体标准管理规定》相关规定,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决定立项并

常州优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相关单位共同制定《纳米介孔复合绝

热材料》团体标准。

(二)编制背景及目的

绝热材料在如火电、石化、水泥、钢铁、窑炉、建筑等领域中,

对节能发挥着巨大作用,而选用节能效果更加优异的绝热材料对各类

高能耗的管道、设备、设施进行隔热保温,可以有效的降低能源的损

耗,节约能源,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对实现“碳达峰”

和“碳中和”的目标,有着巨大的社会意义。目前的绝热材料主要分

为传统绝热材料和节能效果更优异的纳米孔绝热材料,其中纳米孔绝

热材料又分为传统无序的纳米孔绝热材料和新型有序的介孔复合绝

热材料。

传统的绝热材料按材质分类,可分为无机绝热材料和有机绝热材

料,无机绝热材料主要包括硅酸铝纤维、陶瓷纤维、矿棉、硅酸钙、

膨胀珍珠岩等;有机绝热材料主要包括发泡聚氨酯、EPS、XPS等材

料。有机类绝热材料虽然导热系数较低,但是通常不能在超过100℃

的高温下使用,易燃,且强度较低、易老化,使用寿命较短等不足。

正因为传统绝热材料有各种各样的不足,因此,无机纳米孔绝热

材料在近十余年前进入市场后,便逐渐崭露头角,在越来越多的领域

开始应用,并取得客户好评。介孔材料绝热复合制品采用功能有序介

孔材料作为绝热核心组分,并辅以无机纤维来制备,其技术特点为:

节约能源、节省空间、节约辅材、维护成本低、同时经济性好,安全

性好,市场应用场景广泛。

本项目旨在对纳米介孔复合绝热材料的生产、检验等过程进行规

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管理,提高纳米介孔复合绝热材料的质量、安

全和卫生水平,推动国内企业将纳米介孔复合绝热材料丰硕的基础研

究成果转化为高竞争力的产品。

(三)编制过程

1、项目立项阶段

填报《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团体标准制定修订项目建议书》,

成立团体标准工作组,申请标准立项,等待审批。

2、理论研究阶段

工作组对国内外纳米介孔复合绝热材料产品和技术的现状与发

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同时广泛搜集和检索了纳米介孔复合绝热材

料技术资料,并进行了大量的研制、试验及验证。

3、标准起草阶段

2024年04月,常州优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按照“中国中小商

业企业协会关于《纳米介孔复合绝热材料》团体标准立项的公告”要

求,召开专家研讨会,从标准框架、标准起草等角度广泛论证,从理

论完善和实践应用方面提升标准的适用性和实用性。经过理论研究和

方法验证,明确和规范纳米介孔复合绝热材料的技术要求,在此基础

上编制了《纳米介孔复合绝热材料》标准草案。

4、标准征求意见阶段

于2024年04月提交《纳米介孔复合绝热材料》标准征求意见稿

及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拟定于2024年05月网上公示征求意见稿,

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

5、专家审核

拟定于2024年06月召集专家审核标准,汇总专家审核意见,进

行修改、完善。

6、发布

拟定于2024年06月发布标准并实施。

(四)主要起草单位及起草人所做的工作

1、主要起草单位

常州优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2、工作内容

所做的工作:标准工作的总体策划、组织;立项及协调工作组

工作;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起草和编写;协助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

的编写;对国内外相关标准的调研和搜集;对纳米介孔复合绝热材料

产品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的测试及验证等。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一)标准制定原则

本文件的制定符合产业发展和市场需要原则,本着先进性、科学

性、合理性、可操作性、适用性、一致性和规范性原则来进行本文件

的制定。

本文件起草过程中,主要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进行编写。本文件制定过

程中,主要参考了以下标准或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5464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

GB8624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T10294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