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宁德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宁德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宁德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宁德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宁德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满分:100分作答时间:75分钟)注意: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应在答题卡各题指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距今8000多年的河南贾湖遗址发现10余例刻画符号,刻在龟甲上的有9例,其中的几个刻画符号接近甲骨文“目”“日”“八”“乙”。这表明中华文明具有()A.传承性 B.包容性 C.创造性 D.多元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商朝时期的甲骨文和河南贾湖遗址刻画符号有一定的相似性,说明的是中华文明具有传承性,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传承性,非包容性、创造性和多元性,排除BCD项。故选A项。2.《商君书》载:“金(指货币)生而粟死,粟生而金死……国好生金于境内,则金粟两死,仓府两虚,国弱。国好生粟于境内,则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国强。”这体现了()A.诸侯争霸的激烈 B.重农抑商的思想 C.货币形制的混乱 D.生产工具的革新【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金(指货币)生而粟死,粟生而金死……国好生粟于境内,则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国强。”可知,商鞅认为商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要素之一,商业应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商业要服从农业的发展,强调商业过度发展会导致农业衰退,应以农业为本,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思想,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诸侯争霸激烈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货币形制混乱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生产工具的革新”与铁制农具的使用有关,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3.汉初君臣提倡,君主治理天下,应“处无为之事”,“顺自然之性”。这一理念()A.强化了君主的绝对权威 B.源于对儒家思想的改造C.加速了国家统一的进程 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原因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汉朝初年,社会经济凋敝,为迎合休养生息的需要,统治者采取“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促进了经济的恢复,D项正确;材料与强化君主权威无关,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排除B项;此时国家处于统一的状态,排除C项。故选D项。4.贞观年间,宰相岑文本文辞华美,精通典章制度,皇命文书皆出其手。据此推知,岑文本最有可能供职的部门是()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枢密院【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唐朝时期。根据材料“宰相岑文本文辞华美,精通典章制度,皇命文书皆出其手”及所学可知,唐代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由此推断,岑文本最有可能供职的部门是中书省,A项正确;门下省负责审核,排除B项;尚书省下设六部负责具体的政务执行,排除C项;宋设枢密院与“中书”分掌军政大权,排除D项。故选A项。5.宋代泉州,市舶司官员、地方官员以及皇室成员经常为商舶举行祈风祭海仪式。这可用于说明宋代()A.造船技术较为落后 B.人身依附关系松弛C.民间信仰成为主流 D.政府重视海外贸易【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市舶司官员、地方官员以及皇室成员经常为商舶举行祈风祭海仪式”可知,宋朝时期,政府官员举行祈风祭海仪式说明的是对海外贸易的重视,D项正确;宋朝时期,指南针应用于航海,航海技术先进,排除A项;材料与人身依附关系无关,排除B项;宋朝时期,仍然是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6.明前期,文人对小说、戏曲等市民文学大多持谨慎甚至抵制的态度。明中后期,中上层文人不仅肯定了通俗小说的价值,像李贽、金圣叹、冯梦龙等人还纷纷参与到小说创作、评点和传播中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 B.文化知识的普及 C.社会娱乐的丰富 D.程朱理学的影响【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明朝时期。根据材料“明中后期,中上层文人不仅肯定了通俗小说的价值,像李贽、金圣叹、冯梦龙等人还纷纷参与到小说创作、评点和传播中来”及所学可知,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市民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从而推动了文人对小说等市民文学的重视,A项正确;“文化知识的普及”与题干及史实不符,并且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通俗小说盛行的情况,无法得出社会娱乐丰富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程朱理学强调的是社会伦理道德秩序的构建,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7.清朝徽商葛士巽,少学书,长大后因家贫弃书行贾,“家既饶,因大治茔墓,经田畴,建庐舍而求名师以课诸子甚严”。这反映了()A.地域性商人群体活跃 B.传统观念影响深刻C.徽商勤俭致富的精神 D.科举制度不断完善【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徽商葛士巽因家贫弃书行贾,家境富饶后,又广置田宅,培养孩子入仕,说明的是当时商人仍然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B项正确;仅从徽商个人代表来看,是无法推断整个地域性商人群体活跃的说法,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勤俭致富的精神,排除C项;明清时期的科举制走向僵化,排除D项。故选B项。8.近代某条约规定:划定专予外国人住用的使馆界,并赋予使馆自行管理和“常留兵队,分保使馆”的特权。该条约应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规定,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因此材料与《辛丑条约》有关,D项正确;《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程度加深,排除B项;《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的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排除C项。故选D项。9.图为一幅时事漫画,画中参议院被两个军人撕成两半。这一漫画()A.表达了对政治前景的担忧 B.肯定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C.体现了革命领导权的变化 D.抨击袁世凯复辟帝制行为【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12年的中国。根据材料“画中参议院被两个军人撕成两半”“未来之北京(1912年)”及所学可知,1912年元月中华民国在南京正式建立。随后临时政府迁京,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权建立。画面信息寓意着了参议院制度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面临着军阀撕毁的威胁,表达了作者对民主共和政体的担忧,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革命领导权发生变化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开始了复辟帝制的活动,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0.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与这一认识相关的事件是()A.清末新政 B.新文化运动 C.国民革命 D.黄花岗起义【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和所学可知,与这一认识相关的事件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以民主和科学为主要武器,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往圣先贤”,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有力地打击和动摇了长期以来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B项正确;清末新政是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旨在维护清朝统治,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国民革命的目的是打倒列强和除军阀,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黄花岗起义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活动,其目的在于推翻清朝统治,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B项。11.1920年,邵力子指出:“劳动者应该尽国民监督政治的天职。劳动团体也可以有政治的活动,但劳动团体应当自己起来做一个大政党。”这一言论出现的背景是()A.北洋军阀的统治被推翻 B.的成立C.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D.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1920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劳动者应该尽国民监督政治的天职。劳动团体也可以有政治的活动,但劳动团体应当自己起来做一个大政党”及所学可知,邵力子认为中国的劳动团体应该建立一个大政党,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在中国传播的影响,C项正确;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的成立,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12.1935年,北平各校学生强烈呼吁,反对“华北自治运动”,保障地方领土安全,停止一切内战。这些主张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响应。这()A.表明民族战争已经迫在眉睫 B.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C.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D.促进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35年,北平各校学生强烈呼吁,反对‘华北自治运动’”和所学可知,华北事变爆发后,北平学生进行集会游行,助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B项正确;七七事变爆发后,全民族抗战开始,排除A项;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是在1937年,排除C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在1936年,排除D项。故选B项。13.1941年,面对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强调必须走生产自救的道路。同年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使昔日荒凉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这体现的革命精神是()A.依靠群众,无私奉献 B.开天辟地,敢为人先C.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D.实事求是,勤于专研【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使昔日荒凉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和所学可知,南泥湾精神是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困境中奋起、在艰苦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无私奉献、勤于钻研的说法,排除AD项;开天辟地,敢为人先与红船精神有关,排除B项。故选C项。14.1957年,武汉工业总产值达到12.69亿元,比1952年增长了194%;重工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由1952年的18.32%上升到37.36%。这一发展主要得益于()A.“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B.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D.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信息是:1957年(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1957年,武汉的工业总产值和重工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都比1952年有大幅度提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我国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改善,武汉工业的发展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实现的,C项正确;大跃进运动是1958年开始的,与本题时间不符,排除A项;国民经济全面恢复是1952年底,与本题时间不符,排除B项;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是1952年,与本题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5.下表为不同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在重大节日发表的讲话文本中的高频词,其中①和②对应的历史时期分别是()①“人民”“社会主义”“中国”“斗争”“革命”“建设”②“人民”“中国”“发展”“改革”“现代化”A.抗日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B.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D.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人民”“社会主义”“斗争”“革命”“建设”和所学可知,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发展”“改革”“现代化”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改革开放后,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结合上述分析可知D项正确;抗日战争体现的是民族矛盾,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解放战争体现的是国共两党的阶级矛盾,与材料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16.表中体现出中国时间事件2013年中国军队首次派出安全部队赴马里参与维和2017年国家主席提出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四点主张”2019年由中国倡议并主办的首届“中东安全论坛”在北京召开A.构建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 B.实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C.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大国担当 D.全面提升国防和军队水平【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材料“赴马里参与维和”“提出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四点主张’”“中东安全论坛”可知,在有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领域中,中国积极采取行动,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体现了大国担当的责任,C项正确;“构建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排除B项;“全面提升国防和军队水平”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卷共4个小题,第17题8分,第18题8分,第19题2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两晋及南北朝时期①____的拓展第一节东南区一、农田水利二、农耕区的拓展第二节岭南区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二、农耕区空间扩展的表现第三节长江中游区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二、水利工程的兴建三、农耕区扩展的表现第四节拓展的原因分析……根据材料,填写序号①的内容。参照前三节的格式,结合所学知识补充第四节的目录。【答案】内容:南方农业经济目录:一、北民南下二、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三、统治者的农业政策四、南方农业技术的进步【解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第一小问内容,根据材料“第一节东南区”与“第三节长江中游区”可知,这主要涉及中国的南方地区;再根据材料“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可知,材料主要描述当时农业经济。综合以上可知,①的内容为南方农业经济第二小问目录,根据材料“拓展的原因分析”以及题目“两晋及南北朝时期南方农业经济的扩展”可知,其目录是分析南方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目录内容是:一、北民南下;二、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三、统治者的农业政策;四、南方农业技术的进步。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图1井冈山会师(油画)图2七届二中全会会议纪要根据材料,指出图1和图2的史料类型,并分别说明其对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料价值。【答案】类型:图1是实物史料、图2是文献史料。价值:井冈山会师油画以井冈山革命为主题,描绘了毛主席带领的队伍欢迎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队伍的情景,对于研究当时革命的方向、工作重心、革命道路等具有重要意义;七届二中会议纪要与七届二中全会有关,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召开的唯一的一次中央全会,会议作出的各项政策规定,不仅对迎接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且对新中国的建设事业,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对于研究当时的新中国的宏伟蓝图、大政方针、革命性质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解析】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类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料按照资料的表现形式,将历史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其中油画是实物史料,会议纪要是文献史料。价值:根据材料“井冈山会师油画”和所学知识可知,井冈山会师油画以井冈山革命为主题,描绘了毛主席带领的队伍欢迎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队伍的情景,对于研究当时革命的方向、工作重心、革命道路等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材料“七届二中会议纪要”和所学可知,七届二中会议纪要与七届二中全会有关,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召开的唯一的一次中央全会,会议作出的各项政策规定,不仅对迎接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且对新中国的建设事业,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对于研究当时的新中国的宏伟蓝图、大政方针、革命性质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辽据有幽云地区后,逐步奉“中国”之号。辽人认为“辽之先,出自炎帝”。辽太祖兴建孔庙,奠定了儒学在辽朝的政治地位,辽朝将州县制与部族制相结合,形成了“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二元制。辽朝在保留契丹世选制的基础上,设立科举,提拔了一批肱骨汉臣。——摘编自曹流《辽宋夏金为何共奉“中国”之号?》等材料二顺治皇帝多次指出,“历代帝王,大率专治汉人”,“朕兼治满、汉,必使各得其所,家给人足”。康熙皇帝认为,“朕统一寰区,无分中外,凡尔人民,咸吾赤子”。雍正皇帝也强调,“天下一家,万物一源,如何又有中华、夷狄之分?”——摘编自李治亭《论清代“大一统”与边疆民族问题》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辽朝奉“中国”之号的表现及其统治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统治者的共同主张。结合所学知识,从边疆治理的角度,列举清前中期践行这一主张的措施。(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答案】(1)表现:华夏认同观念增强;兴建孔庙,尊崇儒学;实行南北面官制;推行科举制,选用汉人。特点:因俗而治。(2)主张:不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合为天下一家”。措施:收复台湾,在台湾设府;抗击沙俄对黑龙江流域的侵略,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确立中俄边界;平定噶尔丹、大小和卓叛乱;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制;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册封达赖、班禅,派遣驻藏大臣。(3)作用: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了边疆开发;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解析】【小问1】本题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辽朝(中国)。表现:根据材料“辽之先,出自炎帝”可知华夏认同观念增强;根据材料“辽太祖兴建孔庙,奠定了儒学在辽朝的政治地位”可知兴建孔庙,尊崇儒学;根据材料“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可知实行南北面官制;根据材料“辽朝在保留契丹世选制的基础上,设立科举,提拔了一批肱骨汉臣”可知推行科举制,选用汉人。特点:根据材料“辽朝将州县制与部族制相结合,形成了‘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二元制”可知,辽朝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社会发展状况实施统治或者管理,即因俗而治。【小问2】本题为特点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清朝(中国)。主张:根据材料“朕兼治满、汉,必使各得其所,家给人足”“朕统一寰区,无分中外,凡尔人民,咸吾赤子”“天下一家,万物一源,如何又有中华、夷狄之分?”可知不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合为天下一家”。措施:结合所学清朝边疆治理的措施可知,清朝时期收复台湾,在台湾设府,加强台湾地区的管理;抗击沙俄对黑龙江流域的侵略,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确立中俄边界,加强了对中国东北边境的管理;平定噶尔丹、大小和卓叛乱,同时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制;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册封达赖、班禅,派遣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小问3】本题为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古代(中国)。作用:根据材料中少数民族政权的华夏认同和所学知识可知,这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了边疆开发;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交融和发展,从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对自己的“近代”有着不堪回首的记忆,“落后”“屈辱”“挨打”等受损者心态占据了主线.但我们翻检近代,不乏有精彩、荣耀和辉煌。在21世纪多元文化环境中,应适时地反省中国人的“近代记忆”,“重写近代史”。如《近代记忆: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求富与求强:洋务运动与早期现代化》等,体现了作者对中国近代历史的理解。根据材料,阐释一则晚清时期中国的“近代记忆”,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不得照抄材料中的书名)。【答案】主题:19世纪中后期国家出路的探索。阐释:19世纪中后期,列强侵华是导致民族危机加深、国家呈现颓势与衰败趋向的主导因素,这就决定了救亡图存是社会各阶级抗争与努力的根本出发点;列强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残酷现实,决定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同时必须反封建。为挽救国家颓势,林则徐、魏源等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这对后世有重要的思想启迪作用。洋务派推行了一系列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新政,成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太平天国提出了一系列社会改造方案,但因不能突破封建秩序而归于失败。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但未能实现预期目标。义和团运动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但它所展现出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19世纪末,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正在酝酿之中。综上所述,晚清社会各阶级对中国革命认识的不足,特别是其自身的阶级局限性,使得其反抗斗争与救亡努力均归于失败,但一代代先进中国人不畏强暴、勇于抗争的斗争精神与不懈探索国家出路的爱国情怀,为当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解析】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19世纪中后期中国。首先是拟定合适的学习主题,根据材料信息“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对自己的‘近代’有着不堪回首的记忆,‘落后’‘屈辱’‘挨打’等受损者心态占据了主线,但我们翻检近代,不乏有精彩、荣耀和辉煌”等可以概括主题“19世纪中后期国家出路的探索”。其次结合19世纪中后期先进中国人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进行阐释。如19世纪中后期,列强侵华是导致民族危机加深、国家呈现颓势与衰败趋向的主导因素,这就决定了救亡图存是社会各阶级抗争与努力的根本出发点;列强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残酷现实,决定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同时必须反封建。为挽救国家颓势,林则徐、魏源等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这对后世有重要的思想启迪作用。洋务派推行了一系列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新政,成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太平天国提出了一系列社会改造方案,但因不能突破封建秩序而归于失败。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但未能实现预期目标。义和团运动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但它所展现出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19世纪末,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正在酝酿之中。最后总结归纳:晚清社会各阶级对中国革命认识的不足,特别是其自身的阶级局限性,使得其反抗斗争与救亡努力均归于失败,但一代代先进中国人不畏强暴、勇于抗争的斗争精神与不懈探索国家出路的爱国情怀,为当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满分:100分作答时间:75分钟)注意: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应在答题卡各题指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距今8000多年的河南贾湖遗址发现10余例刻画符号,刻在龟甲上的有9例,其中的几个刻画符号接近甲骨文“目”“日”“八”“乙”。这表明中华文明具有()A.传承性 B.包容性 C.创造性 D.多元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商朝时期的甲骨文和河南贾湖遗址刻画符号有一定的相似性,说明的是中华文明具有传承性,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传承性,非包容性、创造性和多元性,排除BCD项。故选A项。2.《商君书》载:“金(指货币)生而粟死,粟生而金死……国好生金于境内,则金粟两死,仓府两虚,国弱。国好生粟于境内,则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国强。”这体现了()A.诸侯争霸的激烈 B.重农抑商的思想 C.货币形制的混乱 D.生产工具的革新【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金(指货币)生而粟死,粟生而金死……国好生粟于境内,则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国强。”可知,商鞅认为商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要素之一,商业应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商业要服从农业的发展,强调商业过度发展会导致农业衰退,应以农业为本,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思想,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诸侯争霸激烈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货币形制混乱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生产工具的革新”与铁制农具的使用有关,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3.汉初君臣提倡,君主治理天下,应“处无为之事”,“顺自然之性”。这一理念()A.强化了君主的绝对权威 B.源于对儒家思想的改造C.加速了国家统一的进程 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原因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汉朝初年,社会经济凋敝,为迎合休养生息的需要,统治者采取“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促进了经济的恢复,D项正确;材料与强化君主权威无关,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排除B项;此时国家处于统一的状态,排除C项。故选D项。4.贞观年间,宰相岑文本文辞华美,精通典章制度,皇命文书皆出其手。据此推知,岑文本最有可能供职的部门是()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枢密院【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唐朝时期。根据材料“宰相岑文本文辞华美,精通典章制度,皇命文书皆出其手”及所学可知,唐代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由此推断,岑文本最有可能供职的部门是中书省,A项正确;门下省负责审核,排除B项;尚书省下设六部负责具体的政务执行,排除C项;宋设枢密院与“中书”分掌军政大权,排除D项。故选A项。5.宋代泉州,市舶司官员、地方官员以及皇室成员经常为商舶举行祈风祭海仪式。这可用于说明宋代()A.造船技术较为落后 B.人身依附关系松弛C.民间信仰成为主流 D.政府重视海外贸易【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市舶司官员、地方官员以及皇室成员经常为商舶举行祈风祭海仪式”可知,宋朝时期,政府官员举行祈风祭海仪式说明的是对海外贸易的重视,D项正确;宋朝时期,指南针应用于航海,航海技术先进,排除A项;材料与人身依附关系无关,排除B项;宋朝时期,仍然是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6.明前期,文人对小说、戏曲等市民文学大多持谨慎甚至抵制的态度。明中后期,中上层文人不仅肯定了通俗小说的价值,像李贽、金圣叹、冯梦龙等人还纷纷参与到小说创作、评点和传播中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 B.文化知识的普及 C.社会娱乐的丰富 D.程朱理学的影响【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明朝时期。根据材料“明中后期,中上层文人不仅肯定了通俗小说的价值,像李贽、金圣叹、冯梦龙等人还纷纷参与到小说创作、评点和传播中来”及所学可知,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市民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从而推动了文人对小说等市民文学的重视,A项正确;“文化知识的普及”与题干及史实不符,并且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通俗小说盛行的情况,无法得出社会娱乐丰富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程朱理学强调的是社会伦理道德秩序的构建,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7.清朝徽商葛士巽,少学书,长大后因家贫弃书行贾,“家既饶,因大治茔墓,经田畴,建庐舍而求名师以课诸子甚严”。这反映了()A.地域性商人群体活跃 B.传统观念影响深刻C.徽商勤俭致富的精神 D.科举制度不断完善【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徽商葛士巽因家贫弃书行贾,家境富饶后,又广置田宅,培养孩子入仕,说明的是当时商人仍然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B项正确;仅从徽商个人代表来看,是无法推断整个地域性商人群体活跃的说法,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勤俭致富的精神,排除C项;明清时期的科举制走向僵化,排除D项。故选B项。8.近代某条约规定:划定专予外国人住用的使馆界,并赋予使馆自行管理和“常留兵队,分保使馆”的特权。该条约应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规定,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因此材料与《辛丑条约》有关,D项正确;《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程度加深,排除B项;《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的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排除C项。故选D项。9.图为一幅时事漫画,画中参议院被两个军人撕成两半。这一漫画()A.表达了对政治前景的担忧 B.肯定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C.体现了革命领导权的变化 D.抨击袁世凯复辟帝制行为【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12年的中国。根据材料“画中参议院被两个军人撕成两半”“未来之北京(1912年)”及所学可知,1912年元月中华民国在南京正式建立。随后临时政府迁京,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权建立。画面信息寓意着了参议院制度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面临着军阀撕毁的威胁,表达了作者对民主共和政体的担忧,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革命领导权发生变化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开始了复辟帝制的活动,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0.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与这一认识相关的事件是()A.清末新政 B.新文化运动 C.国民革命 D.黄花岗起义【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和所学可知,与这一认识相关的事件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以民主和科学为主要武器,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往圣先贤”,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有力地打击和动摇了长期以来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B项正确;清末新政是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旨在维护清朝统治,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国民革命的目的是打倒列强和除军阀,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黄花岗起义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活动,其目的在于推翻清朝统治,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B项。11.1920年,邵力子指出:“劳动者应该尽国民监督政治的天职。劳动团体也可以有政治的活动,但劳动团体应当自己起来做一个大政党。”这一言论出现的背景是()A.北洋军阀的统治被推翻 B.的成立C.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D.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1920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劳动者应该尽国民监督政治的天职。劳动团体也可以有政治的活动,但劳动团体应当自己起来做一个大政党”及所学可知,邵力子认为中国的劳动团体应该建立一个大政党,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在中国传播的影响,C项正确;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的成立,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12.1935年,北平各校学生强烈呼吁,反对“华北自治运动”,保障地方领土安全,停止一切内战。这些主张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响应。这()A.表明民族战争已经迫在眉睫 B.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C.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D.促进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35年,北平各校学生强烈呼吁,反对‘华北自治运动’”和所学可知,华北事变爆发后,北平学生进行集会游行,助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B项正确;七七事变爆发后,全民族抗战开始,排除A项;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是在1937年,排除C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在1936年,排除D项。故选B项。13.1941年,面对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强调必须走生产自救的道路。同年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使昔日荒凉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这体现的革命精神是()A.依靠群众,无私奉献 B.开天辟地,敢为人先C.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D.实事求是,勤于专研【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使昔日荒凉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和所学可知,南泥湾精神是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困境中奋起、在艰苦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无私奉献、勤于钻研的说法,排除AD项;开天辟地,敢为人先与红船精神有关,排除B项。故选C项。14.1957年,武汉工业总产值达到12.69亿元,比1952年增长了194%;重工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由1952年的18.32%上升到37.36%。这一发展主要得益于()A.“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B.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D.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信息是:1957年(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1957年,武汉的工业总产值和重工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都比1952年有大幅度提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我国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改善,武汉工业的发展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实现的,C项正确;大跃进运动是1958年开始的,与本题时间不符,排除A项;国民经济全面恢复是1952年底,与本题时间不符,排除B项;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是1952年,与本题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5.下表为不同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在重大节日发表的讲话文本中的高频词,其中①和②对应的历史时期分别是()①“人民”“社会主义”“中国”“斗争”“革命”“建设”②“人民”“中国”“发展”“改革”“现代化”A.抗日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B.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D.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人民”“社会主义”“斗争”“革命”“建设”和所学可知,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发展”“改革”“现代化”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改革开放后,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结合上述分析可知D项正确;抗日战争体现的是民族矛盾,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解放战争体现的是国共两党的阶级矛盾,与材料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16.表中体现出中国时间事件2013年中国军队首次派出安全部队赴马里参与维和2017年国家主席提出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四点主张”2019年由中国倡议并主办的首届“中东安全论坛”在北京召开A.构建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 B.实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C.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大国担当 D.全面提升国防和军队水平【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材料“赴马里参与维和”“提出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四点主张’”“中东安全论坛”可知,在有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领域中,中国积极采取行动,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体现了大国担当的责任,C项正确;“构建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排除B项;“全面提升国防和军队水平”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卷共4个小题,第17题8分,第18题8分,第19题2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两晋及南北朝时期①____的拓展第一节东南区一、农田水利二、农耕区的拓展第二节岭南区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二、农耕区空间扩展的表现第三节长江中游区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二、水利工程的兴建三、农耕区扩展的表现第四节拓展的原因分析……根据材料,填写序号①的内容。参照前三节的格式,结合所学知识补充第四节的目录。【答案】内容:南方农业经济目录:一、北民南下二、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三、统治者的农业政策四、南方农业技术的进步【解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第一小问内容,根据材料“第一节东南区”与“第三节长江中游区”可知,这主要涉及中国的南方地区;再根据材料“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可知,材料主要描述当时农业经济。综合以上可知,①的内容为南方农业经济第二小问目录,根据材料“拓展的原因分析”以及题目“两晋及南北朝时期南方农业经济的扩展”可知,其目录是分析南方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目录内容是:一、北民南下;二、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三、统治者的农业政策;四、南方农业技术的进步。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图1井冈山会师(油画)图2七届二中全会会议纪要根据材料,指出图1和图2的史料类型,并分别说明其对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料价值。【答案】类型:图1是实物史料、图2是文献史料。价值:井冈山会师油画以井冈山革命为主题,描绘了毛主席带领的队伍欢迎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队伍的情景,对于研究当时革命的方向、工作重心、革命道路等具有重要意义;七届二中会议纪要与七届二中全会有关,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召开的唯一的一次中央全会,会议作出的各项政策规定,不仅对迎接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且对新中国的建设事业,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对于研究当时的新中国的宏伟蓝图、大政方针、革命性质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解析】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类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料按照资料的表现形式,将历史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其中油画是实物史料,会议纪要是文献史料。价值:根据材料“井冈山会师油画”和所学知识可知,井冈山会师油画以井冈山革命为主题,描绘了毛主席带领的队伍欢迎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队伍的情景,对于研究当时革命的方向、工作重心、革命道路等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材料“七届二中会议纪要”和所学可知,七届二中会议纪要与七届二中全会有关,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召开的唯一的一次中央全会,会议作出的各项政策规定,不仅对迎接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且对新中国的建设事业,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对于研究当时的新中国的宏伟蓝图、大政方针、革命性质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辽据有幽云地区后,逐步奉“中国”之号。辽人认为“辽之先,出自炎帝”。辽太祖兴建孔庙,奠定了儒学在辽朝的政治地位,辽朝将州县制与部族制相结合,形成了“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二元制。辽朝在保留契丹世选制的基础上,设立科举,提拔了一批肱骨汉臣。——摘编自曹流《辽宋夏金为何共奉“中国”之号?》等材料二顺治皇帝多次指出,“历代帝王,大率专治汉人”,“朕兼治满、汉,必使各得其所,家给人足”。康熙皇帝认为,“朕统一寰区,无分中外,凡尔人民,咸吾赤子”。雍正皇帝也强调,“天下一家,万物一源,如何又有中华、夷狄之分?”——摘编自李治亭《论清代“大一统”与边疆民族问题》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辽朝奉“中国”之号的表现及其统治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统治者的共同主张。结合所学知识,从边疆治理的角度,列举清前中期践行这一主张的措施。(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答案】(1)表现:华夏认同观念增强;兴建孔庙,尊崇儒学;实行南北面官制;推行科举制,选用汉人。特点:因俗而治。(2)主张:不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合为天下一家”。措施:收复台湾,在台湾设府;抗击沙俄对黑龙江流域的侵略,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确立中俄边界;平定噶尔丹、大小和卓叛乱;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制;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册封达赖、班禅,派遣驻藏大臣。(3)作用: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了边疆开发;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解析】【小问1】本题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辽朝(中国)。表现:根据材料“辽之先,出自炎帝”可知华夏认同观念增强;根据材料“辽太祖兴建孔庙,奠定了儒学在辽朝的政治地位”可知兴建孔庙,尊崇儒学;根据材料“国制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