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精准扶贫作业指导书_第1页
三农精准扶贫作业指导书_第2页
三农精准扶贫作业指导书_第3页
三农精准扶贫作业指导书_第4页
三农精准扶贫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精准扶贫作业指导书TOC\o"1-2"\h\u1999第一章精准扶贫概述 2225661.1精准扶贫的定义与内涵 2240591.2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 231138第二章三农问题与精准扶贫 3107932.1三农问题的现状 3115952.1.1农业发展问题 3184832.1.2农村经济问题 390232.1.3农民问题 312142.2精准扶贫在三农问题中的应用 3262532.2.1精准扶贫与农业发展 4214232.2.2精准扶贫与农村经济发展 492872.2.3精准扶贫与农民问题 4152182.2.4精准扶贫与农村生态环境 4103172.2.5精准扶贫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48986第三章精准扶贫政策体系 495453.1精准扶贫政策的发展历程 4253203.2精准扶贫政策的主要内容 518869第四章农村产业扶贫 6127404.1农村产业扶贫的途径 6291524.2农村产业扶贫的案例分析 68098第五章农村基础设施扶贫 718685.1农村基础设施扶贫的策略 730535.2农村基础设施扶贫的实践 7245465.2.1交通基础设施扶贫 7164905.2.2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扶贫 8173515.2.3电力基础设施扶贫 8236155.2.4信息基础设施扶贫 814042第六章农村教育扶贫 8225136.1农村教育扶贫的措施 8192356.1.1改善农村教育基础设施 8293406.1.2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素质 8111936.1.3实施农村学生资助政策 865836.1.4加强农村教育扶贫宣传 9194406.2农村教育扶贫的成效 9102666.2.1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 9176086.2.2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提升 9322986.2.3农村学生资助政策效果显著 9314726.2.4农村居民教育观念转变 917484第七章农村医疗扶贫 9148177.1农村医疗扶贫的政策 9292027.1.1政策背景与意义 953447.1.2政策内容 9183727.2农村医疗扶贫的实施 1094397.2.1宣传与培训 1054207.2.2资金筹措与管理 10129507.2.3服务体系构建 10163417.2.4监督与评估 115715第八章农村社会保障扶贫 11194778.1农村社会保障扶贫的体系 1190368.2农村社会保障扶贫的运行 121950第九章农村扶贫资金管理 12252099.1农村扶贫资金的来源与分配 12106029.2农村扶贫资金的管理与监督 1316700第十章精准扶贫的评估与反馈 14672310.1精准扶贫评估的方法与指标 141495410.1.1评估方法 142923010.1.2评估指标 142980510.2精准扶贫反馈机制的建立与运行 142316610.2.1反馈机制的建立 152600210.2.2反馈机制的运行 15第一章精准扶贫概述1.1精准扶贫的定义与内涵精准扶贫是指在国家扶贫战略指导下,以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为对象,通过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方式,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贫困地区全面发展的扶贫模式。精准扶贫的核心在于“精准”,即对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制定针对性的扶贫措施,保证扶贫资源的高效利用。精准扶贫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精确识别:通过调查、评估等手段,准确识别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保证扶贫资源精准投放。(2)精确帮扶:针对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的具体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帮扶措施,提高扶贫效果。(3)精确管理:对扶贫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保证扶贫政策的有效实施,防止扶贫资源的流失和浪费。1.2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精准扶贫在我国扶贫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其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扶贫效果:精准扶贫通过精确识别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有针对性地制定扶贫措施,有助于提高扶贫工作的效果,使贫困人口得到实质性帮助。(2)优化资源配置:精准扶贫有助于合理配置扶贫资源,避免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促进社会公平:精准扶贫关注贫困人口的实际需求,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谐。(4)实现可持续发展:精准扶贫注重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实现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5)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精准扶贫通过教育、技能培训等手段,帮助贫困人口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稳定脱贫。(6)推动国家扶贫战略实施:精准扶贫是国家扶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推动国家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奠定基础。第二章三农问题与精准扶贫2.1三农问题的现状2.1.1农业发展问题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农业生产方式相对落后,现代化水平不高,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低,农民增收难度较大。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土地资源退化、水资源短缺、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亟待解决。2.1.2农村经济问题农村经济问题主要体现在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等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较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不足,影响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2.1.3农民问题农民问题是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当前,农民问题主要体现在收入水平低、生活质量不高、社会保障不足等方面。农村社会治理体系不完善,农民合法权益保障不足,也是农民问题的重要方面。2.2精准扶贫在三农问题中的应用2.2.1精准扶贫与农业发展精准扶贫政策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通过对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扶贫,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提高农业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同时精准扶贫政策鼓励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完善。2.2.2精准扶贫与农村经济发展精准扶贫政策关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通过扶贫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条件。精准扶贫政策推动农村金融服务改革,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为农村经济提供有力支持。2.2.3精准扶贫与农民问题精准扶贫政策着重解决农民增收问题,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措施,帮助农民提高收入水平。同时精准扶贫政策关注农民社会保障,加大社会保障力度,保证农民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精准扶贫政策推动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2.2.4精准扶贫与农村生态环境精准扶贫政策注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通过生态补偿、生态扶贫等措施,引导农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精准扶贫政策推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为农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2.2.5精准扶贫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精准扶贫政策关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服务等方式,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同时精准扶贫政策鼓励农村劳动力创业,扶持农村小微企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更多机会。第三章精准扶贫政策体系3.1精准扶贫政策的发展历程精准扶贫政策作为我国扶贫工作的核心战略,其发展历程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当时,我国开始实施大规模的扶贫开发计划,旨在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但是由于扶贫资源分配不均、扶贫措施针对性不强等原因,扶贫效果并不理想。进入21世纪,我国逐步认识到精准扶贫的重要性,开始在扶贫工作中摸索实施精准扶贫政策。2001年,我国启动了农村贫困监测体系,对贫困人口进行精确识别。2004年,我国提出“扶贫开发要与农村低保制度相结合”,开始了精准扶贫的初步尝试。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标志着我国精准扶贫政策进入全面发展阶段。2015年,我国发布《关于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意见》,明确了精准扶贫政策的目标、任务和路径。2018年,我国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细化了精准扶贫政策的具体措施。3.2精准扶贫政策的主要内容精准扶贫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贫困人口识别。通过农村贫困监测体系,对贫困人口进行精确识别,保证扶贫资源精准投放。(2)扶贫措施制定。根据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如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等。(3)扶贫资源分配。按照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结果,合理分配扶贫资源,保证扶贫资金、项目等资源精准到位。(4)扶贫成效评估。建立扶贫成效评估机制,对扶贫政策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扶贫措施。(5)扶贫政策宣传。加强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贫困人口的知晓率,引导贫困人口积极参与扶贫工作。(6)扶贫责任落实。明确各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扶贫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扶贫工作格局。(7)扶贫资金管理。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管理,保证扶贫资金的安全、合规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8)扶贫项目监管。对扶贫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管,保证项目质量、进度和效果。(9)扶贫政策与农村低保制度衔接。将扶贫政策与农村低保制度相结合,形成扶贫与保障相互补充的机制。(10)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将扶贫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第四章农村产业扶贫4.1农村产业扶贫的途径农村产业扶贫是指通过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帮助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一种扶贫方式。以下是农村产业扶贫的主要途径:(1)发展特色农业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如优质粮食、特色果蔬、中药材等,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2)发展农村养殖业结合当地实际,发展农村养殖业,如生猪、家禽、水产等,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3)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如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产业发展条件,如道路、水利、电力等,为农村产业扶贫提供基础保障。(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有利于农村产业扶贫的政策措施,如财政补贴、信贷支持、税收优惠等,激发农村产业发展活力。4.2农村产业扶贫的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些农村产业扶贫的典型案例:案例一:四川省某县发展特色农业四川省某县地处丘陵地区,气候适宜,土壤肥沃。该县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如优质水稻、茶叶、中药材等。通过建立农民合作社、推广农业技术、开展农产品加工等方式,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农村产业扶贫。案例二:贵州省某县发展农村养殖业贵州省某县地处山区,生态环境良好。该县结合当地实际,发展农村养殖业,如生猪、家禽、水产等。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养殖技术、完善市场体系等措施,提高了养殖效益,带动了农民增收。案例三:山东省某县发展农村电商山东省某县地处平原,农产品丰富。该县积极发展农村电商,通过搭建电商平台、开展电商培训、优化物流体系等措施,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案例四:广西壮族自治区某县发展乡村旅游广西壮族自治区某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山水风光、民族风情等。该县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了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同时通过培训农民参与乡村旅游服务,提高了农民收入。第五章农村基础设施扶贫5.1农村基础设施扶贫的策略农村基础设施扶贫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要途径。为了实现农村基础设施扶贫的目标,本文提出了以下策略:(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应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包括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优化投资结构。合理配置各类资金,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3)创新融资模式。通过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拓宽融资渠道。(4)强化项目管理。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制度,保证项目质量、进度和资金安全。(5)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科技含量。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5.2农村基础设施扶贫的实践5.2.1交通基础设施扶贫交通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在实践中,各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农村交通条件。例如,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提高农村公路密度;实施农村客运班线改造,提高农村客运服务水平;推广农村物流配送体系,降低农村物流成本。5.2.2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扶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保障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实践中,各地积极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田灌溉保障能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田质量;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5.2.3电力基础设施扶贫电力基础设施是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在实践中,各地加大农村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例如,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提高农村供电能力;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提高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优化农村电力市场,降低农村电价。5.2.4信息基础设施扶贫信息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实践中,各地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加大农村宽带网络建设力度,提高农村互联网接入能力;推广智能农业技术,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六章农村教育扶贫6.1农村教育扶贫的措施6.1.1改善农村教育基础设施为保障农村教育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要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具体措施包括:新建和改扩建农村学校,提高校舍建设标准;加强农村学校的网络建设,保障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优化农村学校的配套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等。6.1.2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农村教育扶贫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素质。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落实农村教师待遇,提高其工作积极性。6.1.3实施农村学生资助政策为保障农村学生的教育权益,应实施以下资助政策:加大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力度,保证他们不因贫困而失学;完善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高农村学生的身体素质;开展农村学生关爱活动,关注其心理健康。6.1.4加强农村教育扶贫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农村教育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居民对教育扶贫的认识。具体措施包括:利用媒体、网络等平台,宣传农村教育扶贫政策;开展农村教育扶贫主题活动,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6.2农村教育扶贫的成效6.2.1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经过一系列政策扶持,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学校硬件设施逐步完善,网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教育教学资源得到优化,为农村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6.2.2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提升通过加强培训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得到了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为农村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6.2.3农村学生资助政策效果显著农村学生资助政策的实施,有效保障了农村贫困家庭学生的教育权益。资助力度加大,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得到落实,关爱活动深入开展,农村学生的教育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6.2.4农村居民教育观念转变通过加强农村教育扶贫宣传,农村居民的教育观念得到了转变。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农村教育扶贫工作,为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第七章农村医疗扶贫7.1农村医疗扶贫的政策7.1.1政策背景与意义农村医疗扶贫政策是我国为了缓解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旨在提高农村贫困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减轻贫困家庭的医疗负担,助力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7.1.2政策内容(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是我国农村医疗扶贫的核心政策。新农合通过集体和个人共同筹资,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政策规定,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可享受门诊、住院医疗费用的报销。(2)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是对农村贫困人口进行医疗救助的政策。主要包括资助参加新农合、资助住院治疗、资助特殊疾病救治等。救助对象为农村低收入家庭、特困供养人员、孤儿等。(3)农村贫困地区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农村贫困地区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旨在提高农村贫困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政策内容包括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培训农村卫生人才、推广适宜技术等。7.2农村医疗扶贫的实施7.2.1宣传与培训(1)加强政策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如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广泛宣传农村医疗扶贫政策,提高农村居民的知晓率。(2)培训卫生人才加强对农村卫生人才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保证农村居民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7.2.2资金筹措与管理(1)合理筹集资金集体和个人共同筹集农村医疗扶贫资金,保证资金的充足和可持续。(2)规范资金管理加强对农村医疗扶贫资金的管理,保证资金的安全、合规使用,防止浪费和滥用。7.2.3服务体系构建(1)完善医疗服务网络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医疗服务布局,构建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网络。(2)提高服务质量通过推广适宜技术、优化服务流程等措施,提高农村医疗服务质量,满足农村居民的医疗需求。7.2.4监督与评估(1)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农村医疗扶贫工作的监督,保证政策落实到位,及时发觉和解决问题。(2)开展评估工作定期对农村医疗扶贫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为政策调整提供依据。第八章农村社会保障扶贫8.1农村社会保障扶贫的体系农村社会保障扶贫体系是我国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实施的一项重要扶贫政策,旨在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提高其生活质量。该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通过养老保险制度,可以为农村贫困人口提供稳定的经济来源,保障其老年基本生活。(2)医疗保险制度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主要包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有助于减轻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提高其医疗保障水平。(3)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针对农村贫困家庭实施的一项救助政策,通过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保障农村贫困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4)教育保障制度农村教育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等,旨在保障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5)住房保障制度农村住房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村贫困家庭住房救助,通过改善农村贫困家庭的住房条件,提高其生活质量。8.2农村社会保障扶贫的运行农村社会保障扶贫的运行涉及政策制定、资金投入、实施监管等多个环节,以下为具体运行情况:(1)政策制定农村社会保障扶贫政策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农村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保证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政策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调研、论证,保证政策的科学性。(2)资金投入农村社会保障扶贫资金投入是政策实施的基础。各级应加大财政投入,保证农村社会保障扶贫资金的充足。同时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保证资金的安全、合规使用。(3)实施监管农村社会保障扶贫的实施监管是保障政策效果的关键。各级要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对农村社会保障扶贫政策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觉问题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4)政策宣传农村社会保障扶贫政策的宣传是提高农村贫困人口政策知晓度和参与度的关键。各级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形式,使农村贫困人口充分了解政策内容,提高政策利用率。(5)社会参与农村社会保障扶贫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各级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社会保障扶贫工作,形成市场、社会共同推进的良好格局。第九章农村扶贫资金管理9.1农村扶贫资金的来源与分配农村扶贫资金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财政扶贫资金:财政根据国家扶贫开发政策,安排一定比例的财政资金用于农村扶贫工作。(2)地方财政扶贫资金: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根据本地区扶贫开发任务和实际需求,安排相应的地方财政资金。(3)国际援助和捐赠:国际组织、外国及非组织提供的扶贫援助和捐赠资金。(4)金融机构扶贫贷款:金融机构按照国家扶贫政策,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提供优惠贷款。(5)企业和社会各界扶贫捐赠:企业和社会各界自愿捐赠的扶贫资金。农村扶贫资金的分配遵循以下原则:(1)精准分配:根据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保证扶贫资金精准发放到贫困人口手中。(2)公平公正:保证扶贫资金的分配公平公正,避免资金被截留、挪用。(3)效益最大化: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资金用于最需要的地方。9.2农村扶贫资金的管理与监督农村扶贫资金的管理与监督是保证扶贫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健全农村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农村扶贫资金管理制度,明确资金来源、分配、使用、监督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规定。(2)明确责任主体:各级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要明确责任,保证扶贫资金的合理使用和管理。(3)加强资金监管:对农村扶贫资金实行全过程监管,保证资金安全、合规使用。(4)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通过项目筛选、论证和评估,保证扶贫资金用于效益最大化的项目。(5)强化审计监督:审计部门要对农村扶贫资金进行定期审计,保证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效益。(6)发挥社会监督作用: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农村扶贫资金监督,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7)完善激励机制:对在农村扶贫资金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工作积极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