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手册_第1页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手册_第2页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手册_第3页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手册_第4页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手册TOC\o"1-2"\h\u849第一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概述 2248411.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与意义 215301.1.1背景 269221.1.2意义 2219231.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与任务 3266701.2.1目标 367741.2.2任务 329459第二章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213282.1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现状 328252.2农业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4221472.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426708第三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规划 4126903.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目标 419143.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布局 5101903.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区域特色 531705第四章农业主导产业选择与培育 5202384.1农业主导产业的选择原则 5235854.2农业主导产业的培育与发展 67114.3农业主导产业的扶持政策 616226第五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科技创新 7269685.1科技创新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7142895.2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 7256725.3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824689第六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8193866.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概念与特点 8320656.2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 957516.3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进策略 927041第七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9233457.1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与问题 9120377.2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与政策 10155977.3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 1011833第八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绿色发展 1191458.1农业绿色发展的内涵与目标 11224618.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绿色发展的关联性 11276728.3农业绿色发展的政策与措施 125121第九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品牌建设 12191469.1农业品牌建设的意义与现状 12170379.1.1意义 12204459.1.2现状 13121179.2农业品牌建设的策略与路径 1328519.2.1策略 1360939.2.2路径 1396029.3农业品牌建设的政策支持 13259759.3.1政策引导 1376229.3.2政策扶持 14128019.3.3政策监管 143276第十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组织实施 14234610.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组织体系 141338010.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步骤 141613910.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监测与评估 15第一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概述1.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与意义1.1.1背景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必然趋势。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农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2)国内市场需求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营养价值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3)资源环境约束加剧。我国农业资源相对紧张,生态环境恶化,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4)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撑,有助于提高农业产值和竞争力。1.1.2意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农业产值和效益。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2)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3)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助于农村劳动力从传统农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4)改善生态环境。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资源利用,减轻生态环境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1.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与任务1.2.1目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农产品结构。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提高优质农产品比重。(2)提高农业产值和效益。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农业产值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3)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满足国内市场需求。(4)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导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1.2.2任务为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需要完成以下任务:(1)加强科技创新。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推动产业结构调整。(2)优化产业布局。根据区域特点和资源优势,合理规划农业产业布局,促进产业协调发展。(3)完善政策体系。制定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有力保障。(4)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人才支持。第二章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2.1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现状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经过长期的发展和调整,已经形成了以粮食作物为主体,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和蔬菜、水果等多种作物共同发展的格局。在粮食生产方面,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的产量稳定,能够满足国内消费需求。经济作物如棉花、油料、糖料等也有了较快的发展。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等特色农业的发展也日益显现出其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优势。从区域分布来看,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色。南方以水稻为主,北方以小麦、玉米为主,东北则以大豆、玉米为主。同时设施农业和观光农业的兴起,农业产业结构也在逐步向多元化、现代化方向发展。2.2农业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尽管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科技贡献率不高,导致农业产值增长缓慢。农业产业链条较短,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发展滞后,影响了农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农业生产资源利用不充分,土地、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农业生产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市场需求脱节,部分农产品供大于求,而部分农产品又供不应求。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2.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如资源环境约束、市场需求变化、国际竞争压力等,这些都迫切需要我们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农业竞争力。同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还有助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因此,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第三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规划3.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目标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目标,旨在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具体目标如下:(1)提高农业产值和效益。通过科技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等手段,提高农业产值和效益,使农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按照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提高农业产业链的附加值。(3)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证粮食生产基本自给,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粮食储备和市场调控能力。(4)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民富裕。3.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布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1)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气候条件、市场需求等因素,合理布局农业产业。(2)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各类资源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3)发挥区域特色。发挥各地区农业特色,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格局。具体布局如下:(1)东部沿海地区。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发展设施农业、出口农业、休闲农业等。(2)中部地区。以粮食生产为主,发展粮食深加工和现代农业产业链。(3)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民族特色农业。(4)东北及内蒙古地区。发挥黑土地资源优势,发展粮食、畜牧和林业产业。3.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区域特色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应注重区域特色,以下为各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特色:(1)东部沿海地区。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发展海洋渔业、海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同时利用沿海地区旅游资源,发展休闲农业。(2)中部地区。发挥粮食生产优势,发展粮食深加工、饲料加工等产业;同时利用当地农产品资源,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冷链物流。(3)西部地区。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民族特色农业;同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4)东北及内蒙古地区。发挥黑土地资源优势,发展粮食、畜牧和林业产业;同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第四章农业主导产业选择与培育4.1农业主导产业的选择原则农业主导产业的选择,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核心环节。在选择农业主导产业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资源优势原则。以当地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地理环境为基础,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产业,实现资源合理配置。(2)市场需求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选择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农业产业,保证产业可持续发展。(3)科技创新原则。选择具有较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农业产业,推动产业技术进步,提高农业产值。(4)产业链延伸原则。选择具有较长产业链、较高产业关联度的农业产业,促进产业内部循环和外部拓展。(5)生态环保原则。选择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农业产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4.2农业主导产业的培育与发展农业主导产业的培育与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政策引导。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为产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2)资金投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支持农业主导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3)人才培养。加强农业人才培养,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为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4)科技创新。推动农业主导产业技术创新,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5)品牌建设。加强农业主导产业品牌建设,提升产业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6)产业融合。推动农业主导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4.3农业主导产业的扶持政策为促进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1)税收优惠。对农业主导产业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延期缴纳等优惠政策。(2)金融支持。设立农业产业发展基金,为农业主导产业企业提供融资担保、贷款贴息等服务。(3)科技创新。鼓励农业主导产业企业申报科研项目,给予资金支持。(4)市场开拓。支持农业主导产业企业参加国内外农产品交易会、展览会,拓展市场渠道。(5)人才培养。开展农业主导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提高劳动力素质。(6)基础设施。加大对农业主导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产业发展环境。通过以上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推动农业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提供有力支撑。第五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科技创新5.1科技创新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科技创新起着的作用。科技创新可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有助于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科技创新有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等新型业态,促进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提高农业附加值。科技创新还能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科技创新有利于提升农业产业的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同时科技创新还能提升农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5.2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以下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几个方面:(1)政策支持。应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包括税收优惠、金融支持、人才培养等,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2)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包括农业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研发中心等,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3)人才队伍培养。加大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整体素质,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人才支撑。(4)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国际先进农业科技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5.3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建议:(1)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通过政策引导、市场驱动、企业主体等多种方式,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加大对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力度,保证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3)培育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体。鼓励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发挥其在科技成果推广中的积极作用。(4)提升农民科技素质。通过教育培训、科技示范等方式,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增强农民对农业科技成果的接受能力和应用能力。第六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化经营6.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概念与特点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产业链的延伸、产业环节的整合以及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有机衔接,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竞争力的经营方式。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以下特点:(1)产业链完整:农业产业化经营涵盖了从种子、种苗、种植、养殖,到加工、包装、销售、物流等各个环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2)产业关联紧密: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各环节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形成了紧密的产业关联。(3)规模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往往采用规模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4)科技含量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注重科技创新,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5)品牌化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强调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6)市场导向: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满足消费者需求。6.2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龙头企业带动型:以龙头企业为核心,通过产业链的整合,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2)农户合作型:农户通过合作社等组织形式,共同进行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实现规模经营。(3)产业化联合体:由多个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组成,实现产业链的互补和资源共享。(4)引导型: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手段,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5)市场驱动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合作社等主体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产业结构。6.3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进策略(1)完善政策体系:应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包括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等,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2)优化产业链布局: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规划产业链,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竞争力。(3)强化科技创新: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农业生产技术、加工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创新,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技术含量。(4)培育市场主体: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市场主体,发挥其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引领作用。(5)加强品牌建设:注重品牌培育和推广,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6)拓展市场渠道: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市场占有率。第七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劳动力转移7.1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与问题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如下:(1)转移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逐年上升,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和非农产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转移结构逐渐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由最初的以第一产业为主,逐步转向第二、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比重逐年提高。(3)转移区域逐渐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已从沿海地区逐步拓展至中西部地区,促进了地区间经济均衡发展。但是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劳动力素质不高。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缺乏专业技能,难以适应城市和非农产业的需求。(2)转移渠道不畅。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政策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转移效率。(3)社会保障缺失。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往往面临就业不稳定、社会保障缺失等问题。7.2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与政策为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问题,以下途径与政策:(1)提高劳动力素质。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投入,提高其专业技能,增强其就业竞争力。(2)完善劳动力市场。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提高劳动力市场信息透明度,降低转移成本。(3)改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后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其基本生活权益。(4)优化产业布局。引导农村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特别是发展服务业,提高劳动力就业空间。(5)实施差异化政策。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需求,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7.3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1)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现代化。(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的优化配置。(3)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互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又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了条件。通过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可以更好地把握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第八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绿色发展8.1农业绿色发展的内涵与目标农业绿色发展是指在保障粮食安全、农民增收的前提下,以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基本原则,推动农业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和经营模式的转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绿色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安全。保证农业生产过程中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减少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2)资源高效利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土地、水资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浪费。(3)农产品质量提升。提高农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对绿色、有机、安全食品的需求。(4)农民增收。通过绿色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绿色发展的目标主要有:(1)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2)提高农业的综合竞争力。(3)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生活质量。8.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绿色发展的关联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绿色发展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基础,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业绿色生产方式的形成;另,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具体来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绿色发展的关联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绿色型转变。(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土地、水资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3)改善生态环境。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减少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4)增加农民收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8.3农业绿色发展的政策与措施为了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我国和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1)加强政策引导。明确农业绿色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2)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发挥区域优势。(3)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广绿色生产技术,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4)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完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监管。(5)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手段,支持农业绿色发展。(6)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7)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强农业绿色发展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第九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品牌建设9.1农业品牌建设的意义与现状9.1.1意义农业品牌建设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农业附加值、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农业品牌建设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9.1.2现状当前,我国农业品牌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品牌数量较少,知名品牌占比低;(2)品牌建设投入不足,缺乏系统规划和长远布局;(3)农业品牌保护意识薄弱,侵权现象时有发生;(4)品牌推广渠道单一,市场拓展能力不足。9.2农业品牌建设的策略与路径9.2.1策略(1)提升品牌意识,加强品牌规划;(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挥特色优势;(3)建立健全农业品牌标准体系;(4)加强品牌宣传推广,提高市场占有率;(5)拓展国际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9.2.2路径(1)引导与支持: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制定农业品牌建设政策,为农业品牌建设提供有力保障。(2)企业主体作用:企业应积极参与农业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打造知名品牌。(3)产业链协同:加强产业链各环节的合作,实现产业链增值,提升农业品牌价值。(4)社会力量参与: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农业品牌建设,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9.3农业品牌建设的政策支持9.3.1政策引导(1)制定农业品牌建设规划,明确发展目标;(2)设立农业品牌建设专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