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市州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元月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附答案_第1页
湖北省部分市州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元月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附答案_第2页
湖北省部分市州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元月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附答案_第3页
湖北省部分市州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元月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附答案_第4页
湖北省部分市州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元月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密★启用前湖北省部分市州2024年元月高三期末联考历史试卷本试卷共6页,1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天亡簋》铭文大意:武王来到管地,率领诸侯登太室山祭祀皇天上帝。后下山,在宗庙遍祭先王。文王德高闻于天帝,武王继承其大业,推翻商王朝,终止了商王祭天的权利。武王还举行了祭社大礼。天亡因护卫有功被赏赐爵橐礼器,(天亡)造簋铭文以颂扬王的休美。这反映了西周A.宗族因素影响政权稳定B.政权宗教色彩愈加浓厚C.王权受到多种因素影响D.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2.图1为1979年四川出土的一件石田塘模型。一侧凿出两块水田,一块田里积有堆肥,另一块田里两个农夫正俯身劳作;另一侧凿出水塘,塘中置一小船,还有鳖、青蛙、田螺、莲蓬等,这就是汉代陂池稻田模型。这反映当时A.劳动者积极性空前高涨B.多种经营方式已经出现C.精耕细作农业走向成熟D.铁犁牛耕得以广泛推广3.武则天主持修定《姓氏录》,其基本标准是“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书成之后,“缙绅士大夫多耻被甄叙,皆号此书为勋格”。这说明A.武则天执政遭遇普遍抵制B.门阀世家与皇权分庭抗礼C.统治基础扩大的趋势明显D.士族的衰微并非一蹴而就高三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4.宋代的立法出现了一种新的体例“编敕”。“敕”是皇帝发布的涉及国家管理的各种事项的指示、决定等文书。“编敕”就是将皇帝的敕令进行分类编纂并且发布天下,对各级政府机关在未来的行政管理起到调整、协调的作用,是宋代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编敕”的出现A.提高了地方政府行政效率B.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C.促进了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标志古代法律走向成熟5.《皇清职贡图》是乾隆年间皇帝命沿边总督、巡抚将所辖境内不同民族的衣冠状貌,绘其图像,集结而成的古代大型民族志图册。图册绘图三百种,以男女别幅,共计六百数,并有文字题记,简要说明其分布地区、历史沿革、服饰饮食、社会生产及向清政府贡赋数额。这反映了清代A.边疆治理有较大提升B.统一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C.开放包容的帝国形象D.“中华天下观”的最终形成6.某外国学者在“新全球史”著作中,把晚清历史放在第六部分(如图2所示)“革命、工业和帝国的时代”这个全球大背景下,标以“处在十字路口的社会”历史节点,以“被围攻下的中华帝国”审视晚清社会,这种叙述方式有利于理解A.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B.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源C.晚清改革失败的原因D.晚清政府衰败的表现7.“清末新政”是清政府在清末十多年间实施新政的约称,其涵盖的时间,通常指自1901年至1911年,涉及的范围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多方面。表1为新政举措及结果。根据表1可知新政表1新政举措新政中的新群体武昌起义后独立都督的身份废除科举、鼓励地方兴办新学堂、鼓励民间留学;预备立宪,中央设立资政院,地方设立咨议局;各省编练新军;设立陆军部,统帅全国陆军;设立度支部,宣布只有中央才有对外借款及铸造发行货币权。学堂学生、留学生;立宪派(地方绅士、新兴资产阶级);新军。新军将领13个、巡抚2个、布政使1个、提督1个、参议1个、咨议局议长3个。A.重塑了政府的中央集权B.促进了政治权力继续下移C.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D.直接推动辛亥革命的爆发高三历史试卷第2页(共6页)8.《新青年》杂志的文章涉及到了众多的社会话题,包括“孔教、欧战、白话文、世界语、注音字母、女子贞操、偶像破坏、家族制度、青年问题、人口问题、劳动问题、工读互助团、易卜生主义、罗素哲学、俄罗斯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宣传与社会主义讨论”等,由此可知A.民主与科学观念深入人心B.民主共和制度得到巩固C.传统文化地位被彻底动摇D.国人迫切探索救亡新路9.图3为20世纪30年代红军在南靖县和西镇斗米村云水坑的宣传标语:“欢迎靖卫弟兄们(国民党地方武装)回家打土豪分田地、反对日本出兵东三省、打倒蒋介石的走狗、反对地主”等。该宣传标语A.激发了广大农民的抗日热情B.表明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C.有利于扩大红军的政治影响D.体现出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0.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完成国家现代化和实现民族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百年来,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探索出不同的现代化道路。表2为某一历史阶段现代化道路的特征,据此可知该阶段为表2总体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发挥着总体指导作用建设目标强调全面现代化建设重点由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信息密集型产业升级体制依托深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成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资源配置明确为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对外关系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过渡时期B.社会主义建设时期C.改革开放初期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11.亚历山大东征后,留下很多以“亚历山大”命名的城市,位于阿富汗的阿伊哈努姆是其中之一。城里有体育场、宫殿和圆形剧场,还出土了希腊雕塑、大量希腊样式的钱币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手稿等文物。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亚历山大东征A.促进了不同文明的碰撞交流B.扩展了希腊人的活动范围C.加强了东西方经济贸易往来D.强化对被征服地区的控制12.对许多人来说,中世纪就是“黑暗时代”,是契入古罗马和文艺复兴之间的一个巨大错误。由于种种原因,对中世纪的这种不公道的观点持续了整整500年。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中世纪B.中世纪的黑暗迟滞了欧洲发展C.文艺复兴促进欧洲思想解放D.中世纪孕育了社会转型的力量高三历史试卷第3页(共6页)13.直到12世纪前后,欧洲的艺术还未涉及儿童,也没有表现他们的意愿。15、16世纪,意大利出现了很多表现儿童天真、可爱的世俗画,儿童逐渐被发现。17世纪以后,孩子被看作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关注子女教育成为当时英国的新风气。材料旨在说明A.教育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B.经济发展促进思想解放C.思想解放促进儿童地位提高D.儿童权利日益得到重视14.从1750年到1850年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0%提高到了50%。1861年,全英国人口超过了10万的城市就已经有16个。到了1911年,人口过10万的城市增加到了42个。材料反映了英国A.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伴随B.城市发展具有自发性C.城市化的区域分布不均D.城市化促进了工业化15.波峰、波谷反映一个周期内经济增长的幅度,通过综合比较不同时间段内经济周期的波峰、波谷、落差可以明显看出经济波动的剧烈与平缓状况。总的来说,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经济周期的波动比以前更加温和,有的学者称之为“被烫过了的曲线”(如图4),其主要原因是A.凯恩斯主义在美国发挥作用B.美国国际金融的主导地位C.二战使美国成为世界的霸主D.新的货币贸易体系的建立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中国古代财政监督制度】(14分)材料一《周礼·天官》所记载的“宰夫”和“司会”有财政监督的权力,而且有一定的分工:“宰夫”重在审查各级官署财用出入的合法性,“司会”则要把官府的收支和它完成的事功联系起来进行考核。《礼记·王制》中提出“量入以为出”,对财政收支实行预算控制。《周礼》中规定:财赋的出入必须经过几个人的审核,内外互相考核,出入互相考核。战国李悝《盗法·杂法》中规定:遗失记载官物的帐薄以致财物数量有错误的,要按不揭发盗窃论罪。材料二秦代已有相当严密的财政监督制度。会计记录不正确,对财物保管不认真均会受到惩罚。此外还注重对新旧官吏交接的监督。西汉对于财政收支的具体监督,既加强对上计簿的审查,还大力严惩贪污舞弊和贿赂行为。隋朝以前有财政监督的制度,却没有专管机构。隋唐时刑部下专设比部,“职掌内外赋敛、经费、俸禄、公廨、勋赐、赃赎、徒役课程、通欠之物及京师仓库,三月一比”北宋对于各级官署支用的财物要进行事前的和事后的审计,高三历史试卷第4页(共6页)到南宋初设审计院。明、清以户部所属的“清吏司”来执行财政监督。十三个清吏司根据各省一年一报的文册进行审查核销。清前期大体延袭明制,均按监督的对象,作具体的分工。—以上均摘编自赵友良《我国历代财政监督(审计)制度考略》(1)根据材料一,列举我国财政监督早期发展的表现。(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财政监督的演进趋势及影响。(10分)17.【救国与救人】(14分)材料一“国民性”,亦可作“民族性”,是由日语引入的名词,意为一国或一民族的全体成员所共同具有的心态文化特征。晚清以来的思想家多借用它来指喻中华民族在特殊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思想、情感、意志特征的总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与西方民族接触、对抗过程中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与屈辱,痛苦地启发了中国思想家渐次深入地从民族思想、心理这一最隐秘的层面上去寻找落后、挨打的根本原因。—冯天瑜《中国文化史》材料二辛亥革命时期和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改造国民性的思想项目辛亥革命时期新文化运动时期侧重点“今日欲挡列强之民族帝国主义,惟有我行我民族主义之一策”。“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陈独秀说:“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名与个人主义相冲突,实以巩固个人利益为本因也。”内容“国民者,以国为民之公产公物也”。“知有公德,而新道德出焉矣,而新民出焉矣”。“自由云者,团体之自由,非个人之自由也。”“社会国家没有自由独立的人格,就如同酒里少了酒曲,面包里少了酵,人身上少了脑筋,那种社会国家决没有改良进步的希望。”“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摘编自汤奇学陈宝云《救国与救人——辛亥革命时期与新文化运动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比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性”改造思潮的实质,并分析其兴起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个时期“国民性”改造思想的不同点。(6分)18.【文化宣传与冷战】(15分)材料一美国学(AmericanStudies)是对美国历史和文化进行跨学科与综合性研究的学术领域。制度性、成规模的美国学最早出现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在知识冷战(In-tellectualColdWar)的视域下,美国试图通过传播“致力于理解、定义和宣扬美国文化”的美国学,来达到维持自身知识霸权的目的。日本和印度是最早接受美国学的亚洲国家,对美国学在亚洲的后续铺展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在亚洲构建美国学,客观上促进了亚洲知识阶层对美国文化的学术研究,但从根本上看,其目标主要为散播美国价值观念和改善美国对外文化关系,反映了美国尝试掌握学术话语主动权的强烈意愿。材料二冷战在为美国学海外传播提供动力的同时,也推动美国学成为同苏联争夺学术主导权的工具。在美国学向亚洲传播的早期历程中,美国政府和私人机构通过课程设置、学高三历史试卷第5页(共6页)者互访、建立研究中心和举办学术论坛等方式,不仅打开了美国资金、思想和人力资源侵入亚洲知识界的大门,亦将美国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