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802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下列曲线表示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得的光合作用效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所给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A.当温度一定时;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B.当光照强度一定时;光合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C.当光照强度大于Q时;温度是限制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D.当光照强度小于P时;温度是限制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2、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分析,正确的是()A.利用阳光照射使海水升温得到食盐B.利用机械动力搅拌得到食盐C.利用阳光和风力将水分蒸发得到食盐D.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发生分解反应制得食盐3、下图表示水消毒时所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rm{O_{2}}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D.生成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rm{-1}和rm{+l}4、生活中,为防止疾病,需对河水处理后方可饮用。常用的措施有:rm{垄脵}加热煮沸rm{垄脷}消毒rm{垄脹}过滤rm{垄脺}自然沉降,较合理的顺序为()A.rm{垄脹垄脵垄脷垄脺}B.rm{垄脺垄脵垄脹垄脷}C.rm{垄脺垄脹垄脷垄脵}D.rm{垄脹垄脵垄脺垄脷}5、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两个氯原子rm{2Cl_{2;;;;;}}B.镁离子rm{overset{+2}{Mg}}C.二氧化硫分子rm{SO_{2;}}D.碳酸钠rm{NaCO_{3}}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rm{(}rm{)}A.化学变化过程中可能同时伴随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等现象B.化学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等C.化学变化一定同时伴随物理变化D.用水彩笔给图案涂上颜色,产生了变色的现象,因此这个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7、下列有关氧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g/L;不易溶于水。
B.氧气在氧化反应中能提供氧;具有氧化性。
C.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D.在压强为101kPa时;氧气在-183℃时变成淡蓝色液体。
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8、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依据图中的信息得到的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5
B.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P
D.该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为30.97g
9、下图是水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王强同学从图中获得的下列信息,不正确的是()
A.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之比为1:2
B.水分解的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
C.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D.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10、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硅元素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rm{(}rm{)}
A.硅的相对原子是rm{28.09g}B.硅是一种非金属元素C.硅原子核外共有rm{14}个电子D.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11、美国科学家在真空环境下对镁铝粉进行高压挤压,将空气挤出,得到全透明的铝合金,它比玻璃要强韧得多,能经受沙尘和雨水的侵蚀,可应用于汽车玻璃等。有关全透明铝叙述____的是rm{(}rm{)}A.全透明铝应该属于纯净物B.全透明铝的硬度比纯铝大C.全透明铝也可能应用于手机屏幕D.全透明铝与普通铝粉的化学性质不同12、下图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rm{隆帽}”和“rm{隆冒}”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化合物的是()A.B.C.D.13、某同学在电脑上绘制的表示气体粒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rm{.}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rm{(}rm{)}A.B.C.D.14、某同学观察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后;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其中不合理的是()
A.氯化氢分子和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氯化氢和氨气混合产生白烟是物理变化。
C.氯化氢和氨气反应后有新的气体生成。
D.两瓶无色气体混合后瓶内压强减小。
15、天文学家在研究星系运动方式时发现;人们所观察到的星系其内部的引力仅占“物质”引力总量的1%~l0%,其他是大量的非星系内部引力.这一现象表明,有些“物质”是不可见的,原因是它们不发光也不反射光,因此科学家称这些可能存在的物质为“暗物质”.然而,直到现在人类仍没有探索到“暗物质”存在的任何证据,对此,你认为下列观点不可取的是()
A.“暗物质”是人类虚构出来的;事实上,宇宙中根本就不存在。
B.“暗物质”可能存在;人类应不断地进行探索,一旦发现它存在的证据,将为人类重新认识宇宙开辟一个全新的视角。
C.“暗物质”可能存在距地球十分遥远的地方;科学家可能通过探索“暗物质”产生的粒子的存在而间接证明“暗物质”的存在。
D.人类探索至今;仍未发现“暗物质”,说明“暗物质”是不存在的。
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6、按要求书写下列化学符号或符号意思:
(1)2个氮原子:____;
(2)3个过氧化氢分子:____;
(3)n个镁离子:____;
(4)写出氧化铁的化学式,并标出铁的化合价:____;
(5)2CO2:____;
(6)空气中体积含量最高的气体是:____;
(7)2K+:____;
(8)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后的产物:____.17、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有很多的做法都是在不自觉中运用了金属的某些性质,例如:烧菜用的铲勺是铁制的,但一般都要装木柄,是因为铁具有____性,铁块可以制成铁丝,是利用它的____性.18、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加热时,应先使试管______,为避免试管里的液体沸腾喷出伤人,加热时试管口切不可______.19、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______色、______味的______体,______溶于水;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______.20、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五种微粒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______;
(2)金属、稀有气体、固体非金属是由______直接构成的;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是由______直接构成的;
(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
(4)带正电荷的粒子是______;
(5)带负电荷的粒子是______;
(6)不显电性的粒子是______.21、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rm{(1)}从表中查出镁rm{(Mg)}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rm{(2)11}号元素符号________,属于________rm{(}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rm{)}rm{(3)}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
A.质子数不同rm{B.}中子数不同rm{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中子数不同rm{B.}相对原子质量不同rm{C.}号元素与rm{(4)8}号元素结合的化学式是_______rm{15}22、当前,煤的综合利用措施主要有____、____、____等,煤燃烧后生成的气体中,主要含有____、____、____等三种大气污染物.23、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必须使用____.试管夹应从试管的____套入,夹在____.用手拿住试管夹的____,不要把拇指按在____上.若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试管跟桌面成____,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小心地在试管里液体的____加热,并且不时地____移动试管.为避免试管内的液体沸腾喷出伤人,加热时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____.评卷人得分四、探究题(共2题,共4分)24、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rm{(1)}图rm{1}中rm{a}、rm{b}仪器的名称:rm{a}____,rm{b}____.
rm{(2)}用rm{A}装置制取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若用rm{B}装置来制取气体,要控制反应的速率,应将长颈漏斗改为____________;rm{A}rm{B}两个制取装置,在装入药品前都应先____________.
rm{(3)}实验室制取氢气时,如用rm{E}装置收集rm{H_{2}}则气体应从____________端通入rm{(}填“rm{c}”或“rm{d}”rm{)}.
rm{(4)}用装置rm{C}制取二氧化碳,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若用该装置制备氧气能否起到同样的作用____rm{(}填是或否rm{)}rm{(5)}如图rm{2}所示,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rm{.}因此,二氧化碳可用于____________rm{(}写出一种用途rm{)}.25、用如图实验探究分子的性质,试管中固定一张滤纸条,每隔相同距离滴一滴酚酞溶液,将装有适量浓氨水的小药瓶敞口固定在橡皮塞上,一段时间后能观察到的现象是rm{(1)}______.
【提出问题】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小舒认为是试管内空气中的某种成分;产生上述现象;
小晶认为是浓氨水中散发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
rm{(2)}______;产生上述现象.
【实验探究】为验证两个猜想的正确性;两位同学分别进行了实验:
小舒:取少量酚酞溶液;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
小晶:取少量小药瓶中的氨水;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酚酞溶液变红的现象.
【得出结论】由上述实验探究可知rm{(3)}______的猜想是正确的;
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分子的性质是rm{(4)}______,浓氨水具有rm{(5)}______性rm{.}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2题,共20分)26、填写下列表格中的空白。物质名称组成物质的元素符号化学式构成微粒符号物质类别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2____________氧化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物质分为纯净物和______,纯净物分为单质和______,列举三种单质rm{(}写物质名称rm{)}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C【分析】
A;当温度一定时;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到一定程度是,不再变化,故A错误;
B;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当光照强度一定时,光合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有温度限制,故B错误;
C;据图示可知;当光照强度大于Q时,温度是限制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故C正确;
D;当光照强度小于P时;温度对光合作用效率的影响不大,故D错误.
故选C.
【解析】【答案】由图示可知;当温度一定时,光合作用效率在一定范围内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大,温度越高光合作用的效率越高.
2、C【分析】解:A;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且随温度升高而变大,升温不会使食盐析出,所以A错.
B;搅拌不会影响氯化钠的溶解性;与食盐是否析出无关,所以B错.
C;一般来说;对于任何溶质,蒸发溶剂的方法都能使溶质析出,所以C对.
D;海水是混合物;食盐从中析出不是化学变化,不是分解反应,所以B错.
故选C.
根据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情况去分析;通过对比得出合理答案.
正确理解溶解度的含意以及其影响因素,了解结晶的常见方法,是解题的关键.溶解度知识是溶液部分的重点,也是重要考点.【解析】【答案】C3、D【分析】【分析】本题结合化学反应微观模拟图考查学生对微观结构示意图的理解,基本化学反应类型的判定,元素化合价以及化合物的分类等相关知识。【解答】由题意知,根据反应前的物质和反应后的物质的微观粒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Cl_{2}+H_{2}O=HCl+HClO}
A.由图示可知参加反应的单质为氯气;而不是氧气,故A选项错误;
B.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两种,不符合该特点,不是化合反应,故B选项错误;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rm{HCl}rm{HClO}都不是氧化物;故C选项错误;
D.在氯化氢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rm{-1(}氢元素化合价是rm{+1)}在rm{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rm{+1(}其元素化合价是rm{+1}氧元素化合价是rm{-2)}故D选项正确。
故选D。【解析】rm{D}4、C【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水的净化,可以根据净化水的方法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净化水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解答】自然沉降能除去水中含有的大颗粒不溶性固体,过滤能除去不溶性小颗粒固体,消毒能除去水中的细菌微生物,加热煮沸能减少水中的可溶性固体,所以较合理的顺序是rm{垄脺垄脹垄脷垄脵}。
故选C。rm{垄脺垄脹垄脷垄脵}【解析】rm{C}5、C【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首先;根据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离子还是化学式;然后,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进行解答。
【解答】A.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rm{.}因此两个氯原子表示为:rm{2Cl}故A错误;
B.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rm{1}个电荷时,rm{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镁离子表示为:rm{Mg^{2+}}故B错误;
C.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二氧化硫分子表示为:rm{SO_{2}}故C正确;
D.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步骤,钠元素的化合价为rm{+1}碳酸根的化合价为rm{-2}因此碳酸钠表示为:rm{Na_{2}CO_{3}}故D错误。
故选C。【解析】rm{C}6、D【分析】解:rm{A}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化学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等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是: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有物理变化;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用水彩笔给图案涂上颜色;产生了变色的现象,因此这个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错误,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rm{.}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rm{.}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rm{.}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rm{.}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是: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有物理变化.
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变化的特征,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rm{.}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解析】rm{D}7、B【分析】
A;物质的密度、溶解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为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氧气在氧化反应中能提供氧;具有氧化性,必须通过氧化反应才能表现出来,为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物质的颜色、状态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为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在压强为101kPa时;氧气在-183℃时变成淡蓝色液体,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为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解析】【答案】根据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定义和本质区别进行分析判断;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8、BD【分析】
A;由题意可知;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知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5,故A正确;
B;由汉字名称“磷”;知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B错误;
C;由题目中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该元素的符号是P,故C正确;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没有“克”,故D错误.
故选BD.
【解析】【答案】由题意可知;题目中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依据图中的信息得到的下列认识: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由汉字名称,推测元素种类;可知相对原子质量和元素符号.
9、AD【分析】
由水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可以得出:
A;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故A说不正确;
B;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B说法正确;
C;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C说法正确;
D;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AD.
【解析】【答案】根据水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进行分析;从图示看出: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水分解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一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10、BC【分析】解:rm{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rm{28.0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rm{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硅,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rm{14}表示原子序数为rm{14}根据原子序数rm{=}核电荷数rm{=}质子数rm{=}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rm{14}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rm{C}选项的分析,硅原子核外共有rm{14}个电子,核外有rm{3}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rm{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rm{8}个电子,最外层上有rm{4}个电子;周期数rm{=}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则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rm{BC}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rm{(}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rm{)}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解析】rm{BC}11、AD【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用途以及微粒的特征,掌握合金的组成、应用以及微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解答】A.全透明铝是由镁和铝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A叙述错误;B.全透明铝是合金,其硬度比纯铝大,故B叙述正确;C.全透明铝比玻璃要强韧得多,能经受沙尘和雨水的侵蚀,可应用于手机屏幕,故C叙述正确;D.全透明铝中的铝和普通铝粉都是由铝原子构成的,因此化学性质相同,故D叙述错误。故选AD。【解析】rm{AD}12、CD【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微观粒子模型图的应用,掌握微观和宏观的结合是解题关键。【解答】A.图中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表示物质为纯净物;并且该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为单质的分子;故A错误;
B.图中为两种不同分子;为两种物质的分子,是两种单质,该图所示物质为混合物;故B错误;
C.图中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表示物质为纯净物;并且该分子由两种不同种原子构成,为化合物的分子;图所示物质为化合物;故C正确;
D.图中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表示物质为纯净物;并且该分子由两种不同种原子构成,为化合物的分子;图所示物质为化合物;故D正确。
故选CD。【解析】rm{CD}13、AC【分析】解:rm{A}图rm{A}表示由一种构成的两种物质的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B、图rm{B}表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C、图rm{C}表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D、图rm{D}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rm{C}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rm{.}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rm{.}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和微观图示的辨别,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rm{.}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解析】rm{AC}14、BC【分析】
A;氯化氢分子和氨分子在空中相遇能发生反应产生白烟;说明了氯化氢分子和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抽去玻璃片后产生白烟;而白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说明氯化氢和氨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白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抽去玻璃片后产生白烟,说明氯化氢和氨气反应后有固体生成,不能确定是否有气体生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两瓶无色气体混合后;生成氯化铵固体,反应后瓶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C.
【解析】【答案】根据氯化氢气体和氨气两种气体接触产生白烟的事实;结合分子的基本性质(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等);烟的形成原理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15、AD【分析】
暗物质的存在与否可能是与人类的技术水平或证据不足的原因造成的;存在与否只能是假设,所以不可确定暗物质一定不存在,故AD均错,假设有暗物质的存在,将会开辟一个新的研究空间.
故选A;D
【解析】【答案】从引力的观点确定暗物质的存在虽是假设但只能说暗物质可能存在;原因是找不到存在的证据.
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6、略
【分析】
(1)2个氮原子的符号就是在氮元素的符号的前边加计量数2;符号为:2N;
(2)3个过氧化氢分子就是在过氧化氢化学式的前边加计量数3,符号为:3H2O2;
(3)n个镁离子就是在镁离子符号的前边加计量数n,符号为:nMg2+;
(4)在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写出氧化铁的化学式,在铁元素的符号的正上方标出+3.符号为:
(5)2CO2表示两个二氧化化碳分子;
(6)空气中体积含量最高的气体是氮气,化学式是:N2;
(7)2K+:表示两个钾离子;
(8)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后的产物是四氧化三铁,化学式是:Fe3O4.
故答为:(1)2N;(2)(3)nMg2+;(4)(5)两个二氧化化碳分子;(6)N2;(7)表示两个钾离子;(8)Fe3O4.
【解析】【答案】根据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化合价还是物质的化学式;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准确理解符号的意义.
17、略
【分析】
烧菜用的铲勺是铁制的;但一般都要装木柄,是因为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铁块可以制成铁丝;是利用铁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故答案为:导热;延展.
【解析】【答案】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等)、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18、略
【分析】解: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加热时,应先使试管略微倾斜,为避免试管里的液体沸腾喷出伤人,加热时试管口切不可对着自己或他人.
故答案为:略微倾斜;对着自己或他人.
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与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解析】略微倾斜;对着自己或他人19、略
【分析】解: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是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略大;
故答案为:无;无;气;不易;大.
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本题考查了氧气的物理性质.【解析】无;无;气;不易;大20、略
【分析】解:(1)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所以能直接构成纯净物的是分子和原子;
(2)金属;稀有气体、固体非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是由分子直接构成的;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质子带正电;
(5)电子带负电;
(6)分子;原子、中子不带电.
故答案为:(1)分子;原子;(2)原子;分子;(3)原子;4)质子;(5)电子;(6)分子、原子、中子.
根据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这些微粒的特点来做本题.
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分子、原子和离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分子、原子、中子都不带电.【解析】分子、原子;原子;分子;原子;质子;电子;分子、原子、中子21、(1)24.31
(2)Na金属元素。
(3)A
(4)P2O5
【分析】【分析】
rm{(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来分析;
rm{(2)}依据元素的名称进行判断;
rm{(3)}根据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进行解答;
rm{(4)}根据化学式的写法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熟练掌握应用元素周期表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解答】
rm{(1)}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rm{24.31}故填:rm{24.31}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rm{(1)}故填:rm{24.31}
rm{24.31}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通过归纳,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rm{(2)}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通过归纳,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rm{11}号元素是rm{Na}属于金属元素;故填:rm{Na}金属元素;号元素是rm{(2)}属于金属元素;故填:rm{11}金属元素;
rm{N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rm{Na}即核内质子数rm{(3)}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rm{(}即核内质子数rm{)}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各选项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各选项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rm{(3)}
rm{(}号是磷元素,rm{)}号是氧元素,组成物质为五氧化二磷,化学式为故填:rm{A}故填:rm{A}rm{(4)15}号是磷元素,rm{8}号是氧元素,组成物质为五氧化二磷,化学式为rm{P_{2}O_{5}}故填:
rm{(4)15}【解析】rm{(1)24.31}
rm{(2)Na}金属元素。
rm{(3)A}
rm{(4)P_{2}O_{5}}
22、略
【分析】
当前;煤的综合利用措施主要有: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煤的焦化;煤的主要成分是碳,还含有硫元素、氮元素,所以煤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还有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物,所以煤燃烧后生成的气体中,主要含有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一氧化碳等三种大气污染物.
故答案为: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煤的焦化;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一氧化碳.
【解析】【答案】根据煤的综合利用措施进行解答;煤的综合利用既可以减缓环境污染,又可以提高煤的利用率.
23、略
【分析】
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必须使用试管夹;试管夹应从试管的底部套入,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用手拿住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若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跟桌面成45°,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小心地在试管里液体的中上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避免试管内的液体沸腾喷出伤人,加热时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和旁人.故答案:试管夹底部往上试管的中上部长柄短柄1/345°中下部上下自己或旁人。
【解析】【答案】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基本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解答.
四、探究题(共2题,共4分)24、(1)锥形瓶集气瓶(2)分液漏斗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d(4)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否(5)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灭火【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实验室制取常见的气体的实验装置及二氧化碳气体性质等知识。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解答】rm{(1)}根据图中仪器的图形和用途,rm{a}是锥形瓶,rm{b}是集气瓶;
rm{(2)}用rm{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物是固体,条件是加热,故应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rm{2{KMnO}_{4}overset{?}{=}{K}_{2}{MnO}_{4}+{MnO}_{2}+{O}_{2}隆眉}若用rm{2{KMnO}_{4}
overset{?}{=}{K}_{2}{MnO}_{4}+{MnO}_{2}+{O}_{2}隆眉}装置来制取气体,要控制反应的速率,应将长颈漏斗改为分液漏斗,分液漏斗下端有一个活塞,可随时控制加入液体的量;制取气体的装置,在装入药品前都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rm{B}实验室制取氢气时,如用rm{(3)}装置收集rm{E}由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则气体应从rm{H_{2}}端通入,把空气从rm{d}端排出;rm{c}rm{(4)}制取二氧化碳,该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用装置rm{C}制取二氧化碳,该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rm{C}在反应过程中,用弹簧夹夹住导气管上的橡皮管后,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不能导出,气体压强增大,导致试管内液面下降,使液体与固体脱离接触,反应自行停止,打开弹簧夹,发生又发生;如图所示;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的大。因此,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故答案为:若用该装置制备氧气不能起到同样的作用,因为用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反应,二氧化锰是粉末状固体,不能留置在多孔隔板中;锥形瓶;集气瓶;rm{(2)2{KMnO}_{4}overset{?}{=}{K}_{2}{MnO}_{4}+{MnO}_{2}+{O}_{2}隆眉}分液漏斗;检查装置的气密性;rm{(5)}rm{(1)}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否;rm{(2)2{KMnO}_{4}
overset{?}{=}{K}_{2}{MnO}_{4}+{MnO}_{2}+{O}_{2}隆眉}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灭火。
rm{(3)d}【解析】rm{(1)}锥形瓶集气瓶rm{(2)2{KMnO}_{4}overset{?}{=}{K}_{2}{MnO}_{4}+{MnO}_{2}+{O}_{2}隆眉}分液漏斗检查装置的气密性rm{(2)2{KMn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深圳大学图书馆》课件
- 《电子服务概论》课件
- 2024届安徽省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 2024年辽宁轻工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完整答案
- 单位管理制度集粹选集【人事管理篇】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汇编大全【员工管理篇】
- 单位管理制度合并选集职工管理篇
- 《法国雪铁龙公园》课件
- 单位管理制度分享合集【职工管理篇】
- 单位管理制度呈现大全【职工管理】十篇
- 预约诊疗工作自查自纠报告
- 行业会计比较ppt课件(完整版)
- 新修订《数据安全法》全文ppt
- 各项常规检查前后的注意事项课件
- 2021年推进妇幼健康领域中医药工作总结
- 绿化苗木组织供应及售后服务方案
- YY∕T 0314-2021 一次性使用人体静脉血样采集容器
- 第五章_油样分析
- 储罐受限空间作业方案DOC
- 压力容器耐压试验
- 课程设计---年产5.6万吨乙醇精馏塔的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