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鲁人新版选修1历史下册月考试卷867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加拿大学者哈罗德·伊尼斯在《传播的偏向》中写道:“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下列能印证“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的史实是A.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管理国家事务B.以财产取代出身作为权利分配的标准C.鼓励外国手工业者移居雅典D.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2、南北朝时期,南梁使者陈庆之出使北魏曾感慨道:“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B.魏孝文帝改革C.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D.北方民族融合趋势加强3、俄国思想家赫尔岑在19世纪50年代得知沙皇要进行改革时在杂志上表达了对沙皇的好感,但当他看到“1861年2月19日法令”后,气得当即宣布“人民上当了”。“人民上当了”表现在A.农奴获得人身自由B.农奴支付高额赎金购买土地C.农民获得自己的份地D.地方法庭拥有审判农民权力4、梭伦堪称雅典第一个平民领袖,主要是因为()A.建立了集体统治的法制原则B.形式上承认雅典公民的平等权利C.创立了最早的比例代表选举法D.开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完善时代5、唐朝后期夜市不断发展繁荣,唐诗“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就描写了夜市的繁荣景象。夜市繁荣表明A.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B.江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重心C.对当时“市”的管理提出挑战D.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6、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完善。
(1)确立:公元前6世纪末;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2)发展和完善:公元前5世纪,__________________改革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空前繁荣。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7题,共14分)7、(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28年北伐基本完成后;国民党宣告训政时期开始。根据孙中山的训政思想,国民党陆续制定了各项训政时期的政策,将地方自治作为实施训政的基础工作和重点内容。为此,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许多涉及地方自治的法规,如《区自治施行法》《乡镇自治施行法》等,制订了较为完备的地方自治制度。地方自治主要是县以下的区;乡镇,区和乡镇自治组织主要包括居民大会、自治公所和监察委员会三种,相当于议决、行政和监察三权的分立。其中,居民大会权力最高,地方自治的所有重要事项均由居民大会审议和决定,职权很大,包括选举和罢免自治首领人员、制定和修正地方自治公约、审议和决定地方自治事务等。根据规定各级自治组织的自治事务包括户口调查、土地调查、建筑公共设施、举办教育、推进国民体育和卫生、发展农工商业和垦牧渔猎、风俗改良、举办救济等等,地方上的事务几乎统统包括在内。但由于社会环境的掣肘,多数地方的自治组织不能行使各自的职权,以至于多流于形式,有名无实。
——摘编自黄珍德《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地方自治制度探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国民政府实行地方自治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国民政府推行地方自治的影响。8、(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78年3月;邓小平当上全国政协主席,随后他主持的第一个大会就是“全国科学大会”,并出人意料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6000人大会只有150多人在35岁以下;坐在后排的一个叫任正非的33岁年轻人,刚刚获得全军科技一等奖。此刻他不会料到,10年后他将漂泊到深圳创办一个叫做华为的公司。4月,教育部决定恢复和增设55所高等院校。这一公开,高校招生恢复全国统一考试。根据邓小平批示,高考要“公布全体考生的各科考试成绩”,这一公开;透明的措施,对于转变社会风气、杜绝徇私舞弊的不正之风,发挥了很大作用。当年高考语文第一题是给文字加标点符号:“实现机械化要靠人的思想革命化有了革命化才有机械化,机械化不是一口气吹出来的”
——摘编自吴晓波《激荡三十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科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科教改革的历史意义。9、(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清朝的司法机构基本沿袭了封建旧制;中央设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分掌审判、复核和监察,地方审判权由行政长官兼领。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获得了“治外法权”。19世纪末,清政府已经认识到丧失司法主权的危害性,1902年清廷下诏“著派沈家本、伍廷芳将一切现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改。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1906年,清政府将刑部改为法部,掌管全国司法行政事务,不再具有审判职能,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在法部设置总检察厅,作为最高检察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1907年,在各省设高等审判厅,府(直属州)设地方审判厅,州县设初级审判厅。清政府还引进了西方近现代诉讼制度,承认律师制度的合法性,确定了审判公开、允许辩论等原则,并明确了预审、合议、公判、复审等程序,初步规定了法官、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
——摘编自贾孔会《中国近代司法改革刍议》(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司法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司法改革的原因。10、[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872年;日本参考西方各国的学制,尤其是吸收了法国教育制度的特点,布了以教育机会均等思想为基础的《学制》。从划分学区;各级学校及其课程设置,直到海外留学等有关教育规划作了明确的规定。1879年,重新烦布了以美国教育制度为样板,以自由主义为基础的《教育令》,其特点是中央把教育管理权下放给地方,尊重地方的自治和自由。1886年,日本建立了以小学为基础连贯的学校系统和类似于普鲁士的双规教育制度,企图通过小学教育使大多数国民养成誓死效忠于国家的观念,通过大学和实业学校培养科学技术人才,这样既保证国民对国家的忠诚,又使日本成为一个近代化国家。
——陈时见《中日近代教育改革比较》(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日本近代教育改革的特点。
(2)报椐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日本近代教育改革产生的影响。11、材料自安史之乱以后,李唐王朝的中央集权统治一落千丈,而广大的中原地区亦陷入了深重的灾难,兵燹、天灾使得富庶的中原满目疮痍。这样的局面,激发了中唐士人改革积弊的雄心,从而产生了以维护国家民族统一、变革图强为中心的时代思潮,而多猜忌的德宗去世,比较关心民瘼的顺宗即位,就成为改革的一个契机,而永贞革新最终失败,主要乃在于二王刘柳辈之“躁进”,锐意革新,独得“大名”,打破了当时仕宦“循资渐进”之习俗,“超取显美”,因而官僚阶层采取了“不合作”态度。“会励精图治之顺宗病入膏肓,至易代之际,官僚大多明哲保身,首鼠两端,观望而已。及其败也,则力诋之,以示忠心、明哲于宪宗”,而宪宗为其地位之稳固,亦偏听偏信,甚至明知二王刘柳之冤而大加挞伐,以取得与整个官僚阶层的协调、统一。自安史之乱以后,李唐王朝的中央集权统治一落千丈,而广大的中原地区亦陷入了深重的灾难,兵燹、天灾使得富庶的中原满目疮痍。这样的局面,激发了中唐士人改革积弊的雄心,从而产生了以维护国家民族统一、变革图强为中心的时代思潮,而多猜忌的德宗去世,比较关心民瘼的顺宗即位,就成为改革的一个契机,而永贞革新最终失败,主要乃在于二王刘柳辈之“躁进”,锐意革新,独得“大名”,打破了当时仕宦“循资渐进”之习俗,“超取显美”,因而官僚阶层采取了“不合作”态度。“会励精图治之顺宗病入膏肓,至易代之际,官僚大多明哲保身,首鼠两端,观望而已。及其败也,则力诋之,以示忠心、明哲于宪宗”,而宪宗为其地位之稳固,亦偏听偏信,甚至明知二王刘柳之冤而大加挞伐,以取得与整个官僚阶层的协调、统一。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永贞革新的背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永贞革新失败的原因。——雷恩海《嗟尔既往宜为惩——从永贞革新看中国官僚政体的弊端》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世纪以前,英国警察事务长期由地方教区和城镇管辖。1829年,当时任内务大臣的皮尔提出《都市警察法》,建立都市警察。由内阁大臣负责管理主管全国治安的内务部。1838年王室委员会开始调查在各郡如何建立一支有效的警察力量。1839年在宪章运动高潮时,内务部授权四季法庭法官在郡以下的各区建立一支临时警察,但是临时警察的首领需要内务大臣任命,从各郡征收的地方税中支付临时警察的开支。1869年到1870年,部分选区把警察力量和郡的警察力量统一起来。在在工人阶级的运动威胁政权时,当局甚至曾运用刚刚出现铁路网、无线电报等方式毫不留情地加以镇压。——摘编自沈汉、刘新成《英国议会政治史》
(1)根据材料及所学;概括英国警察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及所学,试评价英国警察制度改革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李世民颁发了《唐律·仪制令》;其中一条规定:“凡行路巷街。戏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后来依据这些原则衍生出一些具体条款:“不得在街市走马”;“不得在人众中走马”的规定,后世演化成为“限达”和“人车分流”等现代交通规定;“以船载客,需事先订价,不得超载”的规定,在现代演化成为“禁止超载”的规定;“不得在中流索价”的规定,演化成为保护乘客交易安全的现代条款。此外,唐代对交通违法的处理十分严厉,《唐律杂律》中亦载:“诸违令者,笞五十,别式减一等。”由此可见,在唐代,我国的交通管理立法原则已经和现令相差无几。
材料二罗马帝国的道路多为军备所设置;骑士们上马首先要从左侧进行,左侧路基会稍高些便于上马,所以演变成为骑士“靠左走”。罗马帝国对外扩张将“靠左走”的“交通规则”带到了整个欧洲。在1300年,罗马教皇卜尼法八世宣称“条条大路通罗马”,同时他还规定,来罗马朝圣者需要靠左侧行走。欧洲的贵族仍大多保持靠左行走的习惯,而农民在赶车挥鞭之时,坐在左边更顺手些,所以更多地选择从下面行驶。欧洲在18世纪中期以前没有明确的交通法律,主要依靠的是欧洲各国的习惯。
——以上材料摘编自《道路交道规则起源》(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交通法规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中西方交通法规特点不同的原因并说明对中西方产生的影响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1题,共4分)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人物的个性作用的发挥要以既定社会条件为舞台;不能造背经济必然性的客观规律,社会总趋势不会因此改变,在这个意义上,没有不可替代的人物及其个性作用:在承认这些的前提下,由承认具有不同个性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确实是不同甚至极其不相同的,在这个意义上,历史人物个性作用又有不可替代的性质。
——《试论历史人物的个性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括并论证材料阐述的观点。(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思路清晰、表达通顺)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1题,共4分)15、请从下面表格列举的改革措施中选择三项;
(1)说明它属于哪项改革(3分);简单解释该项改革措施的内容(3分)。
(2)说明三项改革分别代表的历史发展趋势。(6分)
。序号。
改革措施。
1
军功爵制。
2
因信称义。
3
解负令。
4
废除包税制。
5
易服装;讲汉话。
6
先定论。
7
设京师大学堂。
8
青苗法。
9
土地赎买。
10
殖产兴业。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B【分析】【详解】
从材料“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是指对贵族特权的打击,结合所学可知,梭伦改革中按照财产的多少划分等级,打破了贵族特权专权的局面,B正确。梭伦改革中按财产的多寡划分等级,其中第四等级无权参政,A错误。鼓励外国手工业者移居雅典不符合“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C错误。废除债务奴隶制,而不是废除一切债务,D错误。2、B【分析】【详解】
北魏孝文帝在494年迁都洛阳;通过孝文帝改革,洛阳出现“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的现象。从材料中的“南梁使者陈庆之出使北魏”的时间信息可以看出,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魏孝文帝改革,故答案为B项。A;D项是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但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是孝文帝改革的条件,不是材料中变化的原因,排除C项。
【点睛】
迁都洛阳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迁都洛阳以后,鲜卑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B【分析】【详解】
由材料“人民上当了”可知要选出带有消极影响的措施;只有B项符合题意。AC两项属于明显属于积极方面的措施,排除;地方法庭拥有审判农民权力实际上也就意味着承认了农民的一般公民权,属于积极方面的措施,排除D。
【点睛】
本题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人民上当了”的设问,甄选出消极措施即可。4、B【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梭伦改革内容的理解。根据题干第一个平民领袖,主要是他使公民享有一定的权利。结合而所学知识B项是它的主要原因。所以选B。5、C【分析】材料反映了唐朝后期夜市不断发展的繁荣景象,说明对当时“市”的管理提出挑战,原有“市”的管理制度,即严格的时间限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江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重心,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故D项错误。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6、略
【分析】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划分十个地区部落取代过去的四个氏族部落,以五百人会议代替梭伦创立的四百人会议,创立十将军委员会和陶片放逐法,这些措施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使各级官职向广大公民开放,为贫苦公民参加政权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证,这使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空前繁荣。故答案为“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解析】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三、材料分析题(共7题,共14分)7、略
【分析】【详解】
(1)由材料“1928年北伐基本完成后”;可见国民政府完成北伐,实现形式上统一中国;由材料“根据孙中山的训政思想,国民党陆续制定了各项训政时期的政策”,可见孙中山训政理论的指导;结合所学,国民政府实行地方自治也受西方国家民主理论和实践的影响;而国民政府实行地方自治也符合现代民主国家建设的需要,符合人民群众要求当家作主的愿望。
(2)由材料“居民大会权力最高,地方自治的所有重要事项均由居民大会审议和决定,职权很大”,可见增强国民对民权的认知,为宪政打基础;由材料“户口调查、土地调查、建筑公共设施、举办教育、推进国民体育和卫生、发展农工商业和垦牧渔猎、风俗改良、举办救济”,可见推动地方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民国时期的地方自治的实践活动,有利于社会的现代化转型,还为后来新中国实施基层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经验;由材料“多数地方的自治组织不能行使各自的职权,以至于多流于形式,有名无实”,可见因条件不成熟,地方自治未能有效落实。【解析】(1)国民政府完成北伐;实现形式上统一中国;孙中山训政理论的指导;西方国家民主理论和实践的影响;现代民主国家建设的需要。
(2)增强国民对民权的认知,为宪政打基础;推动地方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有利于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为后来新中国(新时期)实施基层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经验;因条件不成熟,地方自治未能有效落实。8、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1978年科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1978年科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应当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从“文革”的结束和开展思想解放运动,以及邓小平的复出与推动等方面来回答。
(2)1978年科教改革的历史意义;可以根据材料中的“4月,教育部决定恢复和增设55所高等院校”“这一公开;透明的措施,对于转变社会风气、杜绝徇私舞弊的不正之风,发挥了很大作用”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对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事业、社会风气的改善和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的影响来回答。
【点睛】
本大题基本上属于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型材料解析题,此类试题往往材料主题只是一根引线,需要回答的内容从材料中难以归纳得出,主要是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回答。这一类试题必须明确材料的指向,弄清材料主题指向教材的哪一部分内容,再看题目所问,然后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回答。如对于“1978年科教改革的历史背景”的解答,材料没有涉及具体情况,应当根据材料信息指向的历史时期,联系所学当时的社会状况中与本题有关的内容来回答。【解析】(1)背景: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思想逐步解放,科教文化事业百废待兴;邓小平的复出与推动。
(2)有利于科技教育事业拨乱反正,走向大发展;为中国走改革开放之路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风气的改善;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积极贡献。9、略
【分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清末司法改革的主要特点按照材料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材料中的“司法体系的建立;引进了西方近现代诉讼制度、确定了审判公开、允许辩论等原则、规定了法官、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等均是可以作为答案的。
(2)在做此题时需要注意的是清末司法改革的原因主要从“清政府已经认识到丧失司法主权的危害性鸦片战争后;西方近代司法制度传人中国、清政府认识到司法改革的重要性、迫切性”等进行多方面分析。
点睛:选修模块的考题一般都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考生根据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相关分析问题的技巧和方法。所以一般情况下,考查内容均不是选修课本上的基本史实。这就需要考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所学分析问题的方法,将所学相关知识迁移过来回答有关问题。【解析】(1)引进西方司法制度和原则;建立独立司法体系;确立公开公正的诉讼和审判制度;重视司法人员的素质提升。
(2)鸦片战争后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西学东渐,西方近代司法制度传人中国;清政府认识到司法改革的迫切性;清末新政开启近代司法改革。10、略
【分析】【详解】
(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日本参考西方各国的学制;尤其是吸收了法国教育制度的特点”“颁布了以教育机会均等思想为基础的《学制》以自由主义为基础的《教育令》”“其特点是中央把教育管理权下放给地方,尊重地方的自治和自由”“企图通过小学教育使大多数国民养成誓死效忠于国家的观念”等信息即可概括日本近代教育改革的特点。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日本近代教育改革产生的影响;根据材料、结合第(1)和联系所学知识可从积极(培养人才、稳定国家统治、提高国民素质)和局限(武士道精神)等角度分析日本近代教育改革产生的影响。
整体分析:本题引用日本近代教育改革的材料,设置两个问题,涉及改革“特点”“影响”的考查,难度相对简单。一般来说,关于改革史的内容,常见题型是主观题,主要考查学生概括材料、比较不同、说明特点、指出原因、评述/评析观点、思考启示等等。【解析】(1)特点:参考法;美等西方国家的教育制度;政府积极推动;不断调整;注重教育公平;地方具有一定的教育管理权;注重培养科技人才,同时强化国民效忠观念;改革较为系统完善。
(2)影响:为日本资本上义的发展培养了新式人才;巩固了明治维新的成果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完善了教育制度,促进了新式教育的发展,推动日本国民素质的提高;保留了浓厚的军事主义的武士道精神,等等。11、略
【分析】【分析】
(1)
依据材料“自安史之乱以后”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安史之乱后,唐代由盛转衰;依据材料“李唐王朝的中央集权统治一落千丈”“天灾使得富庶的中原满目疮痍”,概括得出中央集权弱化,地方灾害不断;依据材料“激发了中唐士人改革积弊的雄心,从而产生了以维护国家民族统一;变革图强为中心的时代思潮”得出统治集团中兴起改革思潮;依据材料“比较关心民瘼的顺宗即位”得出唐顺宗关心民众,支持改革。
(2)
依据材料“主要乃在于二王刘柳辈之‘躁进’;锐意革新”得出领导阶层急于冒进,措施激进;依据材料“打破了当时仕宦‘循序渐进’之习俗”得出旧有制度的阻碍;依据材料“官僚阶层采取了‘不合作’态度”得出改革未获得官僚集团的支持;依据材料“宪宗为其地位之稳固,亦偏听偏信,甚至明知二王刘柳之冤而大加挞伐,以取得与整个官僚阶层的协调;统一”得出皇帝更替后,改革失去统治者的支持。
【点睛】【解析】(1)背景:安史之乱后;唐代由盛转衰;中央集权弱化,地方灾害不断;统治集团中兴起改革思潮;唐顺宗关心民众,支持改革。(任答3点即可)
(2)原因:领导阶层急于冒进,措施激进;旧有制度的阻碍;改革未获得官僚集团的支持;皇位更替后,改革失去统治者的支持。(任答3点即可)12、略
【分析】【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1839年在宪章运动高潮时;内务部授权四季法庭法官在郡以下的各区建立一支临时警察”可知,警察制度改革与工人阶级斗争密切相关;根据材料“829年,当时任内务大臣的皮尔提出《都市警察法》,建立都市警察”可知,通过立法的方式推进;根据材料“在在工人阶级的运动威胁政权时,当局甚至曾运用刚刚出现铁路网;无线电报等方式毫不留情地加以镇压”可知,运用了工业革命的最新成果;根据材料“但是临时警察的首领需要内务大臣任命,从各郡征收的地方税中支付临时警察的开支”可知,权力由地方逐渐收归中央;根据材料“1838年王室委员会开始调查在各郡如何建立一支有效的警察力量”和警察制度改革进程可知,改革建立在充分调研基础上,逐步推进。
(2)评价:根据警察的职能分析,警察制度的改革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维护社会治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警察制度的改革有助于工业化的纵深发展;根据材料可知,警察制度改革主要是为了镇压工人运动,因此本质上强化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镇压工人运动,具有一定的反动性。【解析】(1)特点:与工人阶级斗争密切相关;通过立法的方式推进;运用了工业革命的最新成果;权力由地方逐渐收归中央;充分调研;逐步推进。
(2)评价: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维护社会治安;有助于工业化的纵深发展;本质上强化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镇压工人运动,具有一定的反动性。1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贱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归纳出礼让为先,尊卑有序;依据“诸违令者,笞五十,别式减一等”归纳出惩罚措施严厉。依据材料二“道路多为军备所设置”归纳出与军事斗争有关;依据“欧洲的贵族仍大多保持靠左行走的习惯”归纳出以习惯为主;依据材料“来罗马朝圣者需要靠左侧行走”归纳出等级差别明显。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和所学从唐朝社会经济发展、国家统一、人口增长以及儒家思想影响回答原因;西方原因结合所学从罗马军事战争、宗教盛行以及传统习俗等角度分析回答;第二小问中国结合所学从教化百姓、净化风俗以及后世道路规则影响回答,西方从天主教会控制以及罗马帝国扩张等角度回答。【解析】(1)特点:中国:礼让为先;尊卑有序(等级秩序森严;封建礼教色彩浓厚);惩罚措施严厉。
西方:与军事斗争有关;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