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教版必修3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沪教版必修3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沪教版必修3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沪教版必修3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沪教版必修3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教版必修3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28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1859年;一位英格兰农场主将欧洲兔带到澳大利亚草原放养,后来对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胁。生态专家先后采用引入狐狸(y1年)和粘液瘤病毒(y2年)等手段进行防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引入狐狸防治欧洲兔效果不佳的原因可能是狐狸捕食较多的袋鼠B.引入的病毒能防治欧洲兔但对袋鼠影响不大,原因是病毒的专性寄生C.0—y1年欧洲兔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y1年时为防治的最佳时间D.若调查中被标记的部分个体标志物脱落,则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大2、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蝗虫的捕食会改变水稻的丰富度B.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3、火炬树原产欧美,果穗呈火炬状,秋后叶变红,是绿化和观赏植物。在肥沃土壤和瘠薄土壤中均能生长,抗寒性、抗旱性极强。曾有人建议将其用于北京城市绿化。对于引入火炬树等国外物种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量引进火炬树等国外物种,一定能增强当地生态系统稳定性B.在引入之前,需充分评估国外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C.将火炬树与其多种天敌同时引入,就可避免出现生物入侵现象D.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能力,无须关注火炬树对当地物种的影响4、下列有关动物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比率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地影响种群密度B.保持替补出生率的人类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C.自然增长率主要由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D.各种种群的年龄金字塔都有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三个年龄组5、下列哪一个实验处理过程不能使用吲哚乙酸A.处理扦插的月季枝条,促使加快生根B.处理去掉雄蕊的番茄花蕾,育出无子果实C.处理青色的生香蕉,加速转变为成熟的黄香蕉D.处理切去胚芽鞘尖端的燕麦幼苗,使其继续生长6、A;B两个灵敏电表接在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M、N两点;如图甲所示,由于M和N两点距离较近,电刺激神经纤维上某一点测得两表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若改用一个灵敏电表C接在M、N两点,如图丙所示,在相同位置用相同强度的电刺激,则测得电位变化为()

A.B.C.D.7、下表是实际测得的某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的三项生理指标的数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甲进食后时间/h0.51.01.52.02.5血糖浓度/(mmol/L)5.916.155.824.965.455.45乙测量时间69121518体温/℃36.736.83737.236.936.9丙测试物胃液唾液血液肠液胰液pH1.86.87.47.78.08.0A.丙的各项指标测的是人体不同体液的pHB.三项生理指标的调节过程中,下丘脑都直接参与了调节C.进食后的1小时内血糖浓度升高的原因是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D.该运动员从炎热环境中突然来到寒冷环境时,身体产热量减少,散热量增加8、中国的古诗词中蕴含着很多生态学的知识,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的空间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传递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分解者可以将能量传递给生产者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该诗句中包含了生态系统的所有成分9、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J.m-2.a-1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10、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如下左、中、右三图所示的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发生弯曲现象的是(箭头代表光照方向)()

A.左图中的①B.中图中的②C.中图中的③D.右图中的甲乙丙丁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生物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都是通过内环境来实现的B.代谢废物完全由泌尿系统排出C.O2从红细胞进入组织细胞中发挥作用的部位至少要经过6层生物膜D.内环境从外界得到营养物质要通过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结构12、某人因急性肾小球肾炎而出现了全身水肿,同时伴有尿血、尿蛋白和少尿等症状,检查发现该患者肾小球水盐滤过率降低、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被确诊为肾炎性水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患者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导致其内环境水盐含量上升B.患者血浆蛋白含量逐渐下降,也会加重组织水肿C.患者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其组织细胞内液渗透压保持不变D.若使用利尿剂增加尿量、改善肾小球通透性,可缓解患者病情13、如甲图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表2两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在b;d中点c给予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乙图、丙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表1记录得到丙图所示的曲线图B.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说明d点处于未兴奋状态C.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丙图曲线正处于④点D.丙图曲线处于⑤点时,甲图a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14、在野外试验站,研究棉蚜发生期开放(用网眼较大的透明罩罩住,棉蚜及其天敌能钻过网眼)和封闭(用网眼极小的透明罩罩住)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头/叶和20头/叶)的棉蚜种群密度变化,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群数量均在达到K值时开始衰退B.开放与封闭、不同的初始密度是本实验的自变量C.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衰退,可能与迁出有关D.棉蚜种群内部的种内竞争是影响棉蚜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生物因素15、假设在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的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种群增长速率为甲时,该家畜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种群增长速率为乙时,该家畜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C.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家畜,可以在丙点时适当捕获D.种群增长速率为丁时对应的种群数量可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16、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有()。选项实验名称实验操作A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制作临时装片,用低倍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的大小B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先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C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先用低倍镜找到需要观察的叶绿体,再换用高倍镜,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情况D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将加入金属网的无底花盆放在吸虫器上,打开电灯,利用避光性、避热性采集土壤小动物

A.AB.BC.CD.D17、某地生态农业模式如图1所示;某同学绘制的碳循环模型如图2,其中甲~戊表示生态系统成分,数字表示相关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1中的水稻、鸭分别属于图2中的甲、丁B.图1中的有机物碎屑为水稻提供肥料,提高了能量利用率C.田鱼属于第二、第三营养级,田鱼与浮游动物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种间竞争D.图2中①②③④⑦过程碳主要以CO2的形式存在,⑤⑥过程碳以有机物形式存在18、下列关于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的湿度、盐碱度及光照强度等因素会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都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种间关系不会发生变化D.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9、______________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0、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有内部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率、迁出率;外部因素有气候、_______、天敌、_______等。21、雀科某种鸟有9个地理隔离的种群;其中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研究人员为了拯救A种群,在繁殖策略;遗传性状保持、野生种群恢复等方面开展了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拯救A种群时,应在其他地理隔离群中选择与6只雄鸟遗传性状相近的雌鸟作母本,与这6只雄鸟进行_________来繁殖后代,在子代中选择与A种群表型相近的雌鸟继续与6只雄鸟繁殖后代,并按类似的方法继续进行下去。上述做法的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______能够传递下去。

(2)将通过上述方法建立的“人工A种群”放归原栖息地的时候,考虑到某些种间关系会对弱小种群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通常要采用人工方法对A种群的______者和_______者的种群数量进行控制。在放归一段时间后,若要估计“人工A种群”的密度,可以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22、请补充完成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填空。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概念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功能繁殖和____的基本单位____特征具有____和空间特征_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开放性、自我调节性

①_____________②____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23、目前控制生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_______等。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_______,这其中有些就是利用_______。24、某地经过开垦后;荒山变为树林,注地成为鱼塘。下图表示某鱼塘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为3种鱼,丁为1种水鸟,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1)山顶和山脚种植了不同的树木;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结构。树林中,A和B两种生物之间存在互利共生关系.互利共生通常指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乙同化的能量去向有_______________(答出3点)。

(3)若鱼塘的环境条件不变;经过捕捞后,某种鱼的环境容纳量将__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鱼塘生态系统需要人工不断地添加饲料以维持其正常功能,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角度说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2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相对稳定的能力。26、根据《必修三》所学内容填空:

(1)______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给需要进行移植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2)出生率是指_____的比率。

(3)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_____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4)_____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5)对一只试管中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用_____的方法。

(6)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_____;二是_____。

(7)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_____,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1题,共2分)27、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4题,共24分)28、研究发现;蓝光和赤霉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都能起调节作用。科研人员以拟南芥为实验材料进行了系列实验。

(1)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方面,蓝光和赤霉素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_。

(2)实验证实,在拟南芥发育过程中,赤霉素能和___________结合,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与R蛋白结合并使其降解,抑制了相关基因表达,引起细胞伸长、植株增高。科研人员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野生型拟南芥和蓝光受体缺失突变体拟南芥相同时间后,再用蓝光照射,分别检测R蛋白的含量,如下图所示。

分析该实验结果,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R蛋白含量变化的原因;科研人员用药物阻断了野生型拟南芥赤霉素的合成途径,并以之为材料进行了分组实验。实验结束后,对各组细胞裂解液中与蓝光受体抗体结合的物质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条带深浅表示两种受体的数量多少)。

请思考回答:

①分析3组实验结果,蓝光受体和赤霉素受体结合受__________影响,和__________无关。

②1组中检测不到赤霉素受体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

(4)综合以上信息分析,蓝光处理的野生型拟南芥R蛋白含量较黑暗处理组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29、甲图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状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请回答:

(1)由甲图可知;对于不同的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不同;对于同一器官来说,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a侧生长素浓度大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ol/L。

(3)根的向地弯曲生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为验证在单侧光照下;丙图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B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帮助其完成下列有关实验过程:

I.实验材料及用具:燕麦胚芽鞘;一侧开孔的硬纸盒、薄云母片、光源等。

Ⅱ.下图表示的是该实验过程。

Ⅲ.实验结果及解释。

装置①内胚芽鞘___________生长;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②③内胚芽鞘_________生长,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研究发现胰岛素除发挥调节血糖的作用外;还能减轻缺糖缺氧对神经元造成的损伤。研究人员将生理状态良好的大鼠皮质神经元随机均分为3组,并作如下处理:

A组在适宜条件下培养1.5h;

B组先在适宜条件下培养1h;再置于缺糖缺氧条件下培养0.5h;

C组先在适宜条件下用含适宜浓度胰岛素的培养液培养1h;再置于缺糖缺氧条件下培养0.5h。

3组神经元分别经过上述处理后;同时在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继续培养24h。得到以下数据。

各组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存活率(%)比较表。

。组别。

0h

6h

12h

24h

A

98

96

95

94

B

85

78

71

62

C

88

83

78

74

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是促进组织细胞________________。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相互________________(填“拮抗”或“协同”),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胰岛素发挥作用的过程中是如何体现反馈调节机制的?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设置A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根据表中的数据能否说明胰岛素能减轻缺糖缺氧对神经元造成的损伤?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31、北大西洋沿岸某水域生活着多种海藻和以藻类为食的一种水虱以及水虱的天敌隆头鱼。柏桉藻在上世纪末被引入;目前已在该水域广泛分布,数量巨大,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为探究柏桉藻成功入侵的原因,研究者进行了系列实验:用三组水箱模拟该水域的环境,水箱中均放入柏桉藻和甲;乙、丙三种本地藻各0.5克,用纱网分区(见图1)三组水箱中分别放入0、4、8只水虱/箱,十天后对海藻称重,结果如图2。

(1)图2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A.水虱对本地藻有更强的取食作用B.随水虱数量的增加柏桉藻的数量逐渐增加C.水虱不捕食柏桉藻D.在没有水虱情况下,乙种本地藻生长最快(2)为研究不同海藻对隆头鱼捕食水虱的影响,进一步开展如下实验:该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___,因变量为__________。在盛有等量海水的五个水箱中分别放入相应的实验材料,其中对照组应放入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检测结果如图3,该实验结果说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一步研究发现;柏桉藻含有一种能引起动物不适的化学物质,若隆头鱼吞食水虱时误吞柏桉藻,会将两者吐出,因此水虱更偏好附着在柏桉藻上。

(3)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柏桉藻成功入侵的原因是:柏桉藻能为水虱提供庇护场所,有利于水虱种群密度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从而减少本地藻的种群密度,因此柏桉藻能够成功入侵。

(4)假设该水域中只生活着海藻乙和以海藻乙为食的一种水虱以及水虱的天敌隆头鱼,画出该水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六、非选择题(共3题,共27分)32、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如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激素乙的名称是__________;若给正常小鼠饲喂激素乙,激素甲的含量将________(填“增加”或“下降”或“基本无变化”)。

(2)发热前期;由于下丘脑调定点上移,人会感到_________(填“冷”或“热”),人体明显地出现血管收缩反应,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

(3)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__________(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散热量。

(4)机体深部的温度感受器;能接受机体内;外环境温度变化的刺激,当体温下降时,机体主要以出汗增加散热,试写出对应的反射弧路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5)下丘脑是内分泌腺的最高统帅,除了作为体温调节中枢,还可作为_________(填两点)调节中枢。33、如图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物质,数字代表结构或过程,丙和丁代表不同细胞,且图中抗体l或抗体2只与相应的受体结合。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血糖浓度升高时;机体进行神经调节涉及的反射弧是_____(用图中汉字;数字及箭头表示)。

(2)分析图示可推测;图中丙细胞代表_________,D代表_____,丙分泌C的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某人血液中存在抗体1或抗体2时,可判定其患有糖尿病;其中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达到降低血糖效果的糖尿病是由_________(填“抗体1”或“抗体2”)引起的;从免疫学的角度看,该糖尿病属于_____病。34、某农场中;由四个物种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1)该生态系统中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____。在“玉米→牛→人”这条食物链中,人与牛的种间关系是___。如果牛食用玉米秸秆,鸡食用玉米籽粒,那么牛与鸡之间__(填“有”或“无”)竞争关系。

(2)若该农场生产“绿色食品”,使人们能吃上放心的粮食、蛋、奶,可适当减少___的使用,增施____形成的有机肥,对农业害虫实行____防治。

(3)假如人的食物1/4来自牛、1/4来自鸡、1/2来自玉米,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20%,则人增加Xkg,需要消耗的玉米为Ykg。X与Y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Y=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C【分析】【分析】

【详解】

引入狐狸后,袋鼠的种群数量下降,因此可以推测袋鼠和狐狸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因此引入狐狸防治欧洲兔效果不佳的原因可能是狐狸捕食较多的袋鼠,A正确;引入的病毒能防治欧洲兔但对袋鼠影响不大,说明病毒的专性寄生于欧洲兔,B正确;0—y1年欧洲兔的数量不断增加,说明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y1年时欧洲兔的种群数量已经非常多,而防治的最佳时期应该其数量快速增长之前,C错误;若调查中被标记的部分个体标志物脱落,导致第二次捕捉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则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大,D正确。2、D【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捕食能降低被捕食者的数量;但不可能全部把被捕食者杀死,因此不能改变水稻的丰富度,故A错误;

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变化呈J型增长,故B错误;

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状态;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也发生改变,故C错误;

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和群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B【分析】【分析】

生物入侵的危害:

其实每一个地方的生态系统都是平衡的;这都是长期发展而形成的规律,一旦一个新物种出现的话就会造成一些无法逆转的危害,造成生物之间的系统的紊乱。生物入侵会严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有一些物种会加速灭绝,还会破坏生态的平衡,除此之外,外来入侵生物有可能携带一些微生物,会有一些疾病出现,这个问题直接就危害到了人类的健康,所以生物入侵是不是一个小事情,它是一种危险性质的存在。

【详解】

A;大量引进火炬树等国外物种;不一定能增强当地生态系统稳定性,也许会导致生物入侵出现的生物多样性锐减的问题,A错误;

B;由于有过生物入侵带来危害的实例;故在引入之前,需充分评估国外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B正确;

C;将火炬树与其多种天敌同时引入;可能会加重不良引种的危害,不一定能避免出现生物入侵现象,C错误;

D;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若要引种,需要关注火炬树对当地物种的影响,D错误。

故选B。

【点睛】

易错点:抵抗力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一般成正比,但不能盲目引进外来物种,可能会导致外来生物入侵。4、A【分析】【详解】

性比率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地影响种群密度;A正确;教材中指出“稳定型预示着只要保持替补出生率(一个家庭生两个孩子)人口就会保持零增长”,但保持替补出生率的种群不一定是稳定型,如需考虑到一代人所生孩子成长为做父母之前将有部分死亡的可能,而这种可能又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B错误;种群的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故自然增长率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而不同动物的出生率主要受到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C错误;种群常分为三个年龄组,即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有些昆虫,生殖前期特别长,生殖期特别短,生殖后期为零,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有关动物种群的基本特征,意在考察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和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5、C【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考查对相关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的识记和理解。

【详解】

A;生长素能够促进插条生根;所以常用生长素或类似物处理扦插的月季枝条,促使加快生根,A错误;

B;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用生长素处理因去掉雄蕊而不能授粉的番茄花蕾,可获得无子果实,B错误;

C;用乙烯处理青色的生香蕉;加速转变为成熟的黄香蕉,C正确;

D;生长素能够促进细胞伸长而促进燕麦幼苗的生长;D错误;

故选C。

【点睛】

生长素作用的总结:促进果实发育;促进插条生根;促进茎的生长;防止落花落果;促进发芽。6、A【分析】【分析】

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详解】

由图甲到图丙的变化是将电极从膜内外改变到只连接膜外;故电流表的变化从甲中只发生2次方向相同的偏转到丙中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故选A。7、C【分析】【分析】

本题主要是根据表格数据分析甲;乙、丙三项指标来判断相关稳态的维持;要求掌握体温调节、血糖平衡的调节和酸碱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据此答题。

【详解】

A;体液包含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分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胃液、唾液、肠液和胰液属于消化液,是细胞的分泌物,不属于体液范畴,A错误;

B;下丘脑可以直接参与血糖调节和体温调节,不直接参与pH的调节;B错误;

C;进食后的1小时内由于食物中的糖类被消化和吸收进人血液,导致血糖升高;C正确;

D;运动员从炎热环境中突然来到寒冷环境时,散热量增加;身体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血糖平衡的调节和酸碱平衡调节这三个调节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表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8、B【分析】【分析】

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

(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

3;生物群落: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营养方式。

自养。

异养。

异养。

主要生物。

绿色植物。

动物。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地位。

生态系统的基石。

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

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分。

作用。

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

分解有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详解】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属于同一个种群,其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结构,A错误;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由于地势高,山中的温度一般比平原低,所以山中的桃花开得比外面晚,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传递,B正确;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此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生物是分解者,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再供给生产者利用,此过程没有能量的传递,C错误;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该诗句中包含了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等成分,不含分解者,D错误。

【点睛】

注意:分解者分解有机物形成无机物,植物吸收无机物只是作为营养物质,不能为其生长发育作为能源物质。9、B【分析】【详解】

图中最长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幽蚊幼虫→太阳鱼→鲈鱼;所以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A错误。

该食物网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两者同化量的比值;即(4200+3780)/31920=25%;B正确。

太阳鱼的同化能量除去自身呼吸作用消耗部分外;其他用于生长发育繁殖,本题只有太阳鱼和下一个营养级鲈鱼的同化量,无法计算出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量;C错误。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共同组成,食物网中的生物只包括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少了必要成分分解者;D错误。

【考点定位】

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和能量流动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10、B:D【分析】【分析】

题图分析:左图中由于旋转的作用使得a、b两个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相同,所以①中的胚芽鞘会直立生长,中图中,②由于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了一侧,故胚芽鞘会向对侧弯曲(由于没有尖端,此时单侧光不起作用);③中虽有单侧光,由于感光部位尖端被锡箔小帽套住,导致单侧光不起作用,故③直立生长;右图中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在尖端部位发生了横向运输,故a中生长素的含量高于b中;尽管有单侧光照射;但是由于旋转器的作用,使得c;d中的生长素含量相同,故右图中的结果是:由于琼脂块都放在了切去尖端胚芽鞘的一侧,由于其中含有生长素,故都会向对侧弯曲。

【详解】

A、左图中切去尖端胚芽鞘上a、b两个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相同,故左图中的①不弯曲,A错误;

B;中图中的②②由于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了一侧;故胚芽鞘会向对侧弯曲,B正确;

C、中图中的③中虽有单侧光,由于感光部位尖端被锡箔小帽套住,导致单侧光不起作用,故③直立生长,C错误;

D;右图中的甲乙丙丁;琼脂块都放在了切去尖端胚芽鞘的一侧,且其中含有生长素,故都会向对侧弯曲,D正确。

故选BD。11、C:D【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个体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单细胞直接与外界交换物质,动物通过内环境完成。代谢废物的排出,营业物质的获取。

【详解】

A;不是所有生物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都是通过内环境来实现;例如单细胞直接和外界交换物质,A错误;

B;代谢废物不仅由泌尿系统排出也可由肺部、汗腺排出;B错误;

C、O2从红细胞中出来并进入肌肉细胞被利用;穿过红细胞出来(1层);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2层)、进入组织细胞(1层),进入线粒体(2层),共6层生物膜,C正确;

D;内环境从外界得到营养物质要通过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结构;D正确。

故选CD。

【点睛】

考查生物与外界物质的交换,包括营养的获取和代谢废物的排出。12、C【分析】【分析】

全身水肿说明组织液增加;尿血说明血细胞通过肾小球过滤到了肾小囊中;尿蛋白说明肾小球的滤过性增加,导致血浆中大分子蛋白质会被过滤到肾小囊中。

【详解】

A;患者肾小球水盐滤过率降低;产生少尿症状,排出的水盐减少,而人体每天从食物和饮水中不断地获取水盐,因此会导致内环境水盐含量上升,A正确;

B;患者血浆蛋白含量逐渐下降;直接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血浆中的水分进入组织液增加,加重患者局部组织水肿,B正确;

C;患者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会影响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因此组织细胞内液渗透压会出现波动,其实在正常情况下受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也不是保持不变,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C错误;

D;若使用利尿剂;患者尿量增加,可增加水盐随尿液的排出量同时改善肾小球通透性,直至恢复正常滤过功能,水盐、蛋白等物质滤过恢复正常,有利于水盐平衡和血浆渗透压平衡,可缓解患者水肿病情,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以肾炎性水肿患者肾小球滤过率、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血浆蛋白含量改变为情境考查水盐平衡调节、内环境渗透压和细胞内外液关系等相关知识,考查理解能力、综合应用能力,体现了生物学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素养。13、A:C:D【分析】【分析】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

(1)静息电位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产生原因: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

(2)动作电位受到刺激后,细胞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产生原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

(3)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了局部电流。将兴奋向前传导,后方又恢复为静息电位。

【详解】

A;丙图表示先后形成两个方向相反的动作电位;由图可知,表1可记录得到丙图所示的双向电位变化曲线,A正确;

B;由图可知;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动作电位达到最大值,说明d点处于兴奋状态,B错误;

C;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动作电位达到最大值,此时丙图曲线正处于④点,C正确;

D;丙图曲线处于⑤点时;甲图a处处于静息状态,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D正确。

故选ACD。

【点睛】

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4、B:C:D【分析】【分析】

根据题图分析可知:在一定时间内;无论是开放条件下还是封闭条件下,+20头/叶的种群密度增加的幅度均大于+1头/叶的种群,说明相同条件下,初始密度越大,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越大;与封闭条件下相比,开放条件下存在种群的迁入和迁出,据此可推知: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比封闭条件下更早衰退的原因可能与天敌数量多;迁出率高等有关。

【详解】

A;由于每组放置的棉叶的规格和数量是相同的;因此,开放与封闭条件下的K值也应是相同的;由题图可知:只有开放+20头/叶组在达到K值时开始衰退,其余都是在未达到K值时就开始衰退,A错误。

B;对比4个实验组可知;开放与封闭、不同的初始密度是本实验的自变量,B正确。

C;封闭条件与开放条件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能否阻断种群的迁入和迁出,在初始密度相同的条件下,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竞争加剧,开放条件下容易在种群密度比较大时出现迁出现象从而导致种群数量减少,C正确。

D;当棉蚜种群数量较多时;种内竞争加剧,种群数量会发生变化,D正确。

故选BCD。15、A:C:D【分析】【分析】

1;据图分析;曲线中的两个关键点:乙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它意味着种群的繁殖力最强;丁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这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小,它意味着出生率与死亡率或迁入率与迁出率接近于等值。

2;“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在K/2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详解】

A、种群增长速率为甲时,该家畜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说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A正确;

B;种群增长速率为丁时;该家畜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值;在乙时,该家畜种群的数量为K/2,B错误;

C;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家畜;可以在丙点时适当捕获使种群增长速率维持在乙点附近,能达到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家畜的目的,C正确;

D;种群增长速率为丁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即环境容纳量,种群数量可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D正确。

故选ACD。16、A:C【分析】【分析】

诱虫器采集小动物的原理是大部分土壤小动物都是避光;避热、趋湿的;采集小动物时,将收集的土壤放在无底花盆的金属网上。

【详解】

A;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制作临时装片后,用低倍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的大小,A正确;

B;在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先进行低温处理,诱导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再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进行观察,B错误;

C;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的实验中;应先用低倍镜找到需要观察的叶绿体,再换用高倍镜,C正确;

D;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将加入金属网的无底花盆放在诱虫器上,打开电灯,利用避光性、避热性采集土壤小动物,D错误。

故选AC。17、A:B:C【分析】【分析】

图2为碳循环模型图,其中甲~戊表示生态系统成分,数字表示相关过程,故甲为生产者,戊为大气中的CO2;乙为初级消费者,丙为次级消费者,丁为分解者;①为光合作用,②③④⑦均为呼吸作用,⑤⑥为捕食。

【详解】

A;图1中的水稻为生产者;鸭为消费者,2为碳循环模型图,其中甲~戊表示生态系统成分,数字表示相关过程,故甲为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丙为次级消费者,丁为分解者,故图1中的水稻、鸭分别属于图2中的甲、乙(丙),A错误;

B;图1中的有机物碎屑可以被土壤中的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无机盐);故图1中的有机物碎屑为水稻提供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实现了物质循环,但不能提高能量利用率,B错误;

C;结合图1中的食物关系;构建部分与鱼有关的食物链,水生杂草→田鱼,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田鱼,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生动物→田鱼,田鱼分别处于第二、三、四营养级,C错误;

D、图2中,①为光合作用,②③④⑦均为呼吸作用,故图2中①②③④⑦过程中碳主要以CO2的形式存在;⑤⑥为捕食;在生物之间的摄食过程中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D正确。

故选ABC。18、A:B【分析】【分析】

1;群落的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

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都是沿食物链(网)进行的。

3;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而不是禁止。

【详解】

A;群落的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A正确;

B;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都是沿食物链(网)进行的,且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B正确;

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的种类会发生变化,而生物种类的改变可能会导致种间关系发生变化,C错误;

D;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而不是禁止,D错误。

故选AB。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9、略

【分析】【分析】

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详解】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点睛】【解析】内环境稳态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食物传染病21、略

【分析】【详解】

(1)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因此只能通过与遗传性状相近的其他地理隔离群中6只雌鸟杂交来繁殖后代。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基因能够传递下去。

(2)建立的“人工A种群”属于弱小种群,应采用人工方法控制对A种群的竞争者和捕食者的种群数量。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使用标志重捕法。【解析】①.杂交②.基因③.竞争④.捕食⑤.标志重捕法22、略

【分析】【详解】

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具有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

群落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其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解析】进化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数量物种组成23、略

【解析】①.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机械防治②.生物防治,③.信息传递的作用。24、略

【分析】【分析】

通过图中能量流动的方向示意图和不同营养级所构成的能量金字塔;来回答相应的生态学习题。生物群落中不同的生物分布在不同的位置的现象称作群落的结构,分为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群落中不同生物之间形成不同的种间关系: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寄生等关系;能量的流动过程中,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呈现相对平衡时,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详解】

(1)在不同水平位置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称作群落的水平结构,山顶和山脚是不同的水平位置,因此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获利,彼此对对方有利的生物关系。

(2)根据能量输入和输出的过程分析;对于一个生物的同化量(乙)而言,其能量的流动方向有:细胞呼吸以热能形式散失,流向下一个营养级(流向丙和丁),还有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除此以外部分的能量未被利用。

(3)种群S型增长的K值称作环境容纳量;影响S型增长的因素是环境因素(包括食物;水、天敌、栖息地空间等),与此时种群的种群密度无关,因此若环境不变捕捞前后环境容纳量基本不变。

(4)鱼塘生态系统中因捕捞造成大量鱼类生物输出;因此对于输入的能量和物质都要增大,持续不断地添加饲料为鱼塘提供能量和物质来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点睛】

本题是生物的生态学知识点的考察,通过能量金字塔来完成生态系统,种群、群落的相关问题,难度适中,多为一般性的概念考察,在做题时需要通过题干与知识点结合来处理具体的问题。【解析】水平(空间)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传递给丙和丁、用于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流向分解者不变环境条件不变,该种鱼的环境容纳量不变由于捕捞造成池塘生态系统能量和物质的输出大于输入,所以要不断添加饲料为鱼塘提供能量和物质以维持生态系统正常功能25、略

【解析】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26、略

【分析】【分析】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包括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抽样检测法、黑光灯诱捕法等;不同的生物采用的调查方法不同。

【详解】

(1)免疫抑制剂可以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器官移植的难点之一就是免疫排斥现象,应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点。

(2)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3)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4)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环境条件改变,K值随之改变。

(5)对一只试管中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利用血细胞板计数法进行计数。

(6)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7)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点睛】

本题考查教材必修3最基本的知识,熟悉并理解教材的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免疫抑制剂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抽样检测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全球气候变化四、判断题(共1题,共2分)27、A【分析】【分析】

【详解】

某些植物的花期受光周期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正确。

【点睛】五、实验题(共4题,共24分)28、略

【分析】【分析】

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

【详解】

(1)根据题干信息;在自然界中,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衰老,等等,都会受到光的调控。植物的向光性生长,实际上也是植物对光刺激的反应。蓝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赤霉素是植物激素。蓝光和赤霉素都能起调节作用,两者的共同之处是都能传递信息(信号)。

(2)赤霉素素首先与生赤霉素受体特异性结合;引发细胞内发生一系列信号转导过程,进而诱导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产生效应。实验结论需要分析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蓝光和蓝光受体,因变量是R蛋白的相对含量,因而实验结论是蓝光受体被蓝光激活后,能抑制R蛋白降解。

(3)蓝光受体抗体能结合蓝光受体;是利用了抗原-抗体反应,但2组和3组检测到赤霉素受体,很可能的原因是赤霉素受体和蓝光受体发生了结合。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会发现是蓝光,而赤霉素没有影响因变量,故而蓝光受体和赤霉素受体结合受蓝光照射影响,不受赤霉素影响。

(4)结合两个实验,分析R蛋白的含量变化,蓝光照射后蓝光受体和赤霉素受体结合,不能再和R蛋白结合,也不能降解R蛋白。【解析】(1)都能传递信息(信号)

(2)赤霉素受体(特定受体)蓝光受体被蓝光激活后;能抑制R蛋白降解。

(3)蓝光(照射)是否施加赤霉素(赤霉素)蓝光受体没有被激活;不能和赤霉素受体结合。

(4)蓝光处理野生型拟南芥,蓝光受体和赤霉素受体结合后,不能再结合并降解R蛋白29、略

【分析】试题分析:分析甲图:图示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生长的影响,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生长素促进根、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分别是10-10mol/L、10-8mol/L。分析乙图:由于受到重力因素的影响,a点的生长素浓度高于b点。“验证在单侧光照射下;丙图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B段”,可对燕麦胚芽鞘进行三种处理:阻断A段,阻断B段,不阻断任何部位以做对照。

(1)据图甲分析可知;对于不同的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不同,对于同一器官来说,生长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超过这一范围则抑制生长。

(2)(3)图中根对生长素浓度敏感性强,近地侧a的生长素浓度高,大于10-8mol/L;抑制了根的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了根的生长。因此根的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4)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在单侧光照射下;丙图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B段”,可对燕麦胚芽鞘进行三种处理:阻断A段,阻断B段,不阻断任何部位以做对照,即①是实验组:胚芽鞘的尖端有云母片,它阻断了生长素在尖端的横向运输,使得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分布均匀,所以胚芽鞘直立生长;②③两组是对照组:胚芽鞘的尖端没有云母片,而在尖端发生了横向运输,使得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比向光侧浓度高,所以背光侧生长的比较快从而导致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于甲图的分析,明确同一植物不同器官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以及同一生长素浓度对不同器官的作用。【解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超过这—范围则抑制生长10-8两重性直立胚芽鞘的B段没有发生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弯向光源胚芽鞘A段发生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30、略

【分析】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相关知识点;解题要点是对血糖调节过程的识记,并能完成对实验设计方案的完善和补充。

(1)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岛素有降血糖作用,胰高血糖素有升血糖作用,两种激素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胰岛素发挥作用的过程体现了反馈调节机制:高浓度血糖刺激胰岛B细胞,使胰岛素分泌增多,从而使血糖降低,而血糖降低又使胰岛素分泌减少。

(2)根据实验目的分析;A组为对照组,B;C为实验组;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在各测定时间中C组细胞存活率均高于B组,两者的差异是有无用适宜浓度胰岛素的培养液培养,因此可以说明胰岛素能减轻缺糖缺氧对神经元造成的损伤。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点:1.识记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作用机理;2.对实验设计方案的完善和补充:a.根据实验目的找出自变量(有无适宜浓度胰岛素处理)、因变量(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存活率);b.根据自变量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c.遵循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控制好实验无关变量;d.观察实验结果(检测因变量);e.得出实验结论。【解析】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拮抗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血糖降低,血糖降低又使胰岛素分泌减少作为对照能(在各测定时间)C组细胞存活率均高于B组31、略

【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的过程。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生物摄入的能量一部分被同化;另一部分以粪便的形式被分解者利用;被同化的能量一部分被用于自身生长和繁殖,另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出;被用于自身生长和繁殖的能量一部分以遗体、残骸的形式被分解者利用,另一部分以被下一营养级摄入。

【详解】

(1)A;由图2可知;与没有水虱相比,有水虱的本地藻甲、乙重量增加值比柏桉藻重量增加值要低,甚至本地藻丙重量增加值为负值,本地藻丙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说明水虱对本地藻有更强的取食作用,A正确;

B;4只水虱组和8只水虱组柏桉藻增加值几乎不变;因此不能得出随水虱数量的增加柏桉藻的数量逐渐增加,B错误;

C;图中与没有水虱相比;有水虱的本地藻增加值比柏桉藻重量增加值要低,能得出水虱对本地藻有更强的取食作用,但不能得出水虱不捕食柏桉藻,C错误;

D;图中在没有水虱情况下;乙种本地藻增加值最大,说明乙种本地藻生长最快,D正确。

故选AD。

(2)本实验研究不同海藻对隆头鱼捕食水虱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为海藻的种类,因变量为水虱的生存率,故实验的对照组应不放海藻,直接放入隆头鱼和水虱,观察统计水虱的生存率。水虱的天敌是隆头鱼,根据实验结果,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可知,海藻的加入,水虱的生存率提高,降低了隆头鱼对水虱的捕食,比较几组实验组可知,加入柏桉藻组,水虱的生存率最高,说明对水虱的存活率影响是最大的。

(3)物种成功入侵的原因大致包括食物;空间资源充足;天敌少,物种之间竞争弱,由于柏桉藻含有一种能引起动物不适的化学物质,柏桉藻能为水虱提供庇护场所,隆头鱼对附着在柏桉藻上的水虱捕食少,导致水虱种群密度增加,又因为水虱更喜欢捕食本地藻,导致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