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新起点必修3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人教新起点必修3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人教新起点必修3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人教新起点必修3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人教新起点必修3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新起点必修3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B.上图可反映出激素分泌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C.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D.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哪几项()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能量的输入和散失过程。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照射在生产者上的太阳能。

(3)散失的热能不可以被生产者固定再次进入生态系统。

(4)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指次级消费者摄入到体内的能量。

(5)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小于10%;也不会大于20%。

(6)研究能量流动;可合理设计人工生态系统,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7)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

(8)研究能量流动,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尽可能多的流向人类。A.(1)(3)(7)B.(3)(7)C.(2)(3)(4)D.(3)(7)(8)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循环、泌尿、呼吸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稳态的破坏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的紊乱4、科学研究发现;某些免疫球蛋白具有催化功能,称之为抗体酶。如图表示某新型抗体酶的结构,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抗体酶溶液能与双缩脲发生紫色反应B.一种抗体酶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C.抗体酶与底物结合后,提供了反应过程的活化能,从而提高了化学反应速率D.利用抗体酶特异性识别抗原和催化无活性药物前体的转化反应,可靶向治疗特定疾病(如癌症)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食物链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B.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升高,其自我调节能力增强C.在农作物种植期间要及时除草、除虫,以免因竞争加剧而造成减产D.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某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6、为了探究生长素(IAA)和乙烯(ACC是乙烯的供体)对植物生根的影响,科学家用拟南芥下胚轴插条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促进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为50μmol/LB.两种激素浓度为0时,拟南芥下胚轴插条均有一定的生根量,这与其自身的激素有关C.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细胞中,生长素和乙烯是同时合成并发挥作用的D.ACC对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作用的影响具有两重性7、吹绵蚧是一种严重危害果园生产的害虫;澳洲瓢虫以吹绵蚧为食,可以有效抑制该害虫的数量。科学家研究了吹绵蚧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为防治害虫提供科学依据。下图是吹绵蚧种群数量与被捕食率;补充率的关系模型,其中补充率代表没有被捕食的情况下吹绵蚧增长的比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吹绵蚧种群数量介于m-n点之间时,种群数量会逐渐稳定在m点B.当种群数量超过n点时,会导致吹绵蚧虫害的爆发C.当种群数量超过p点时,吹绵蚧种群数量会稳定在q点D.在果园中适当投放澳洲瓢虫,可使吹绵蚧数量长期稳定在n点8、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下列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措施的是()A.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量B.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以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C.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D.通过喷洒化学药剂杀死玉米熐,提高玉米产量9、小麦秸秆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废弃物,为了解决秸秆降解难题某科研团队将我省当年收获的小麦秸秆切割成小段,于6月下旬开始分别进行露天堆放、水泡和土埋3种方式的处理,3次重复,每隔15天检测一次秸秆腐解残留量,结果见下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翻耕土埋是利用秸秆的合理方法,此过程未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B.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等条件有利于多种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C.如果将处理开始时间延迟30天,则最终秸秆残留量均高于图中数据D.由堆放、水泡2条曲线可以推测好氧型微生物分解能力高于厌氧型微生物10、新型“零废弃生态农业”利用酶催化剂,将鸡粪、猪粪及农田废弃物变为无臭无味溶于水的粉末,随水施撒在土壤里,实现了农田有机垃圾的零废弃、无污染,让农田秸秆和卖不出去的废弃农产品代替化肥改造盐碱地。从生态学角度对“零废弃生态农业”进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零废弃”改变了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酶催化剂提高了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C.废弃物再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D.促进了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并减少环境污染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1、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有内部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率、迁出率;外部因素有气候、_______、天敌、_______等。12、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____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13、根据高中生物学知识,用专业术语将表格补充完整:。生物学现象原理吃熟鸡蛋容易消化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容易_________①中耕松土中耕去除杂草,避免杂草与农作物_________②阳光、水分和无机盐等;增加土壤中氧气含量,促进根部_________③,从而促进无机盐吸收;促进土壤中分解者_________④,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率。棉花打顶解除_________⑤现象,以促进侧芽的发育,从而使棉花多开花、多结果。“果树一草菇”立体农业运用群落的_________⑥原理,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14、生态系统:由_______和它的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15、_______,传递效率为_______。16、目前控制生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_______等。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_______,这其中有些就是利用_______。17、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①一方面要控制对_______,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_______,不应该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②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该实施相应的_______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_______与_______的协调。1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生物学上就把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称为______;另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做_______。19、_______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1题,共2分)20、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2题,共4分)21、为了探究某种复方草药对某种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关;某研究小组将细菌性乳腺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草药灌胃);空白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阳性对照组(免疫增强剂A灌胃),并检测免疫指标。

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这一结果至少可说明该草药增强了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___________。

(2)研究还发现:实验组小鼠的T细胞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近。这一结果说明:该草药可能通过提高小鼠T细胞含量来增强其特异性免疫功能。通常,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在特异性免疫中,T细胞可产生___________因子,收到抗原刺激的___________细胞可在该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___________,参与体液免疫过程。22、土壤盐渍化日益加重,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水杨酸(SA)是一种植物内源激素,在调节植物抗逆性有一定作用。

(1)植物激素通过___________关系共同调节植物生命活动(从以下3个选项中选择)。

a.协同b.拮抗c.协同拮抗。

(2)研究者以小麦种子为研究材料;初步研究不同浓度水杨酸(SA)浸泡种子对盐胁迫(植物生长在高盐环境中收到伤害)下种子萌发率和幼苗茎长度的影响,初步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

(注:NaCl浓度为100mmol/L,SA的浓度单位是mmol/L)

①本实验的对照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知SA可以________盐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胁迫。本实验是预实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研究外源水杨酸(SA)对盐胁迫下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作用机制;研究者对不同处理下种子中淀粉酶的活性;种子吸水能力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结合(2)的实验结果推测,图1、图2中SA的浓度应为_____________mmol/L。

②分析图1可知,SA改变种子的抗盐能力与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③图2表明SA能________________;结合图1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成小分子;进而使种子细胞的渗透压和吸水能力发生相应改变有关。

④其他研究表明:胞内较高浓度的Na+对种子和幼苗有毒害作用。综合上述内容,推测SA增强种子和幼苗耐盐性的可能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1题,共2分)23、北极是地球上仅存的未被大范围开发的土地之一;其弱小的生产力以及简单的营养结构使得北极地区的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环境计划署在《全球环境展望一4报告》中指出:“两极地区不但对环境发展有重大影响,而且直接关系到全球生物多样性及人类的生存”。

(1)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_________(填强或弱)。

(2)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顶级消费者;从上一营养级所获取的能量一部分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形式散失,另一部分能量则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人迹罕至的北极;环境仍受到温室效应和有毒物质的影响,地被植物遭到严重破坏,这是因为物质循环具有___________的特点。北极地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_________渠道进行的。

(4)人类逐渐意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已经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C【分析】【分析】

1、据图分析,a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c表示甲状腺激素,d表示肾上腺素。

2;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详解】

A、据图分析,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要增加产热量,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c甲状腺激素、d肾上腺素要增加,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增加产热,A正确;

B、上图反映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即下丘脑→垂体→甲状腺,B正确;

C、下丘脑有体温调节的中枢,但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C错误;

D、c甲状腺素和d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使得产热量增加,D正确。

故选C。2、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和转化等。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的渠道。

【详解】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1)错误;(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2)错误;(3)散失的热能不可以被生产者固定再次进入生态系统,(3)正确;(4)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指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4)错误;(5)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在10%与20%之间,但也可能会小于10%或大于20%,(5)错误;(6)研究能量流动,可合理设计人工生态系统,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会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6)错误;(7)由于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7)正确;(8)研究能量流动,可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8)正确。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意在强化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能量的吸收、传递和转化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3、A【分析】【分析】

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详解】

A;稳态是机体通过调节;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的,不仅仅是这四个系统,A错误;

B;由于酶促反应需要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所以内环境稳态是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B正确。

C、神经细胞的兴奋与Na+、K+的跨膜运输有关,所以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C正确;

D;内环境稳态失调;会引起酶促反应失调,进而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D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及生理意义,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4、C【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蛋白质;考查对蛋白质功能的理解。具有催化作用的酶和具有免疫作用的抗体的化学本质均是蛋白质,明确酶的作用机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

抗体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与双缩脲发生紫色反应,A项正确;抗体酶与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一种抗体酶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B项正确;抗体酶可以降低反应过程的活化能,从而提高化学反应速率,C项错误;利用抗体酶特异性识别抗原和催化无活性药物前体的转化反应,可将药物运输到特定部位,靶向治疗特定疾病,D项正确。5、C【分析】【分析】

捕食者的存在可以控制被捕食者的数量;从而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资源和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相互影响,共同控制着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强,则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就越低;利用黑光灯诱捕昆虫,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这是物理信息的应用。

【详解】

A.食物链中捕食者的存在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是有利的;A正确;

B.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升高;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也增强,B正确;

C.农作物种植期间要及时除草;除虫;可以降低作物与杂草之间的种间竞争,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农作物,提高农作物的产量,C错误;

D.利用黑光灯诱捕昆虫,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是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在生产中的应用,D正确。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6、B:D【分析】【详解】

A;分析图示可知;促进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在10μmol/L和100μmol/L之间,若进一步探究最适浓度,可以在10μmol/L和100μmol/L范围内缩小浓度梯度,但不能判断50μmol/L是最适宜浓度,A错误;

B;两种激素浓度为0时;拟南芥下胚轴插条均有一定的生根量,说明枝条本身就含有自身产生的生长素,B正确;

C;该实验没有涉及拟南芥胚轴插条细胞中;生长素和乙烯合成时间,C错误;

D;由图中信息可知;与ACC激素浓度为0比较,低浓度的ACC对插条生根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对插条生根有抑制作用,所以ACC对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作用的影响具有两重性,D正确。

【考点定位】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名师点睛】分析题图可知,在柱形图显示的几个浓度中,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插条生根的作用增强,当超过一定的浓度后对插条生根的促进作用减弱;与空白对照实验相比,较低浓度的ACC对插条生根具有促进作用,当超过一定的浓度后,随ACC浓度升高,ACC对插条生根具有抑制作用7、C:D【分析】【分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中显示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为,m点之前种群数量增加,m点之后种群数量下降,逐渐在m点稳定下来,n点时种群数量达到平衡,高于n点之后种群数量增大,p点达到新的平衡点,高于p点之后,种群数量下降,然后在p点稳定。

【详解】

A;当吹绵蚧种群数量介于m~n点之间时;被捕食率大于补充率,因此可推测种群数量会逐渐下降而后稳定在m点,A正确;

B;当种群数量超过n点时;由于补充率大于被捕食率,种群数量会增加,从而可能会导致吹绵蚧虫害的爆发,B正确;

C;当种群数量超过P点时;被捕食率大于补充率,因此种群数量下降,最终稳定在p点,C错误;

D;当种群数量高于n点时;在果园中适当投放澳洲瓢虫,可使吹绵蚧数量长期稳定在n点,D错误。

故选CD。8、A:B:C【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信息种类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主要应用于提高农畜产品产量和控制有害生物,需要考生熟记信息的种类及功能。

【详解】

A;延长对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量是利用光照对动物繁殖的影响,属于物理信息,A符合题意;

B;人工控制作物的光周期;以达到早熟、高产是利用光周期对植物开花的影响,属于物理信息,B符合题意;

C;施放过量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是模拟性外激素的作用,属于化学信息,C符合题意;

D;利用农药杀死害虫不属于利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范畴;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9、A:B:C【分析】【分析】

1;由图可知土埋方式下残留物下降最快;即分解最快,因此该方式是还田后合理的处理方式。

2;微生物分解作用包括体外有机物分解和体内细胞呼吸作用;土壤中一定的空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细胞呼吸。

3;如果处理时间提前;则处理期间的平均温度比原处理的平均温度要高,微生物分解作用强,故秸秆的残留量会呈现下移趋势。

【详解】

A;由图可知;土埋方式秸秆残留量最少,即分解最快,因此是利用秸秆的合理方法。能量多级利用是原本直接流向分解者的,可以再度被利用,如肥料原本直接回田,通过沼气池微生物发酵将一部分能量转换为沼气让人们]再次利用,而此过程未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A正确;

B;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包括体外有机物分解和体内呼吸作用;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等条件有到于细胞呼吸,B正确;

C;将处理开始时间延迟30天;即时间由6月下旬—10月初变成7月下旬—11月初,整个过程温度将变低,温度影响酶的活性,导致分解速率变慢,最终秸秆残留量均高于图中数据,C正确;

D、由堆放、水泡2条曲线可以推测好氧型微生物分解能力低于厌氧型微生物,D错误。

故选ABC。

【点睛】10、A:B:C【分析】【分析】

根据题干可知;“零废弃生态农业”技术是废弃物的再利用,既能减少废弃物的数量,还可以减轻污染,改善环境,增加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

【详解】

A;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并没有发生改变;“零废弃”只是加速了物质循环过程,并且能更加有效地利用该生态系统部分废弃物,A错误;

B;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加速物质的分解,但并不能提高分解者的作用,B错误;

C;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是无法改变的;废弃物再利用属于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C错误;

D;原来的生态系统中;鸡粪、猪粪及农田废弃物是由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进而被植物体重新吸收的;而在“零废弃生态农业”利用酶催化剂,将鸡粪、猪粪及农田废弃物变为无臭无味溶于水的粉末,随水施撒在土壤里,不仅加速了物质循环过程,还能减少环境污染,D正确。

故选ABC。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食物传染病12、略

【分析】【分析】

在自然界中;气候;生物、天敌等均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故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

【详解】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多种群的数量总是处于波动中。

【点睛】

种群的数量不会恒定不变。【解析】波动13、略

【分析】【详解】

高温使鸡蛋中的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

中耕松土能去除杂草;避免杂草与农作物竞争阳光;水分和无机盐等,还能增加土壤的含氧量,促进有氧呼吸,进而促进根细胞对无机盐的吸收,也可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以增加无机盐的含量。

棉花打顶为解除顶端优势;降低侧芽生长素浓度,促进侧芽发育成枝条,使棉花多开花;多结果。

果树和草菇表现出的分层现象属于该群落的垂直结构,立体农业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解析】被蛋白酶水解竞争有氧呼吸分解作用顶端优势空间结构1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生物群落无机环境生物圈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逐级递减10-20%16、略

【解析】①.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机械防治②.生物防治,③.信息传递的作用。17、略

【解析】①.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②.适度③.物质、能量④.结构⑤.功能18、略

【解析】①.抵抗力稳定性②.恢复力稳定性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生物群落四、判断题(共1题,共2分)20、A【分析】【分析】

【详解】

某些植物的花期受光周期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正确。

【点睛】五、实验题(共2题,共4分)21、略

【分析】本题通过某种复方草药对某种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考查了非特异性免疫特点;效应T细胞的作用和体液免疫相关知识;(1)非特异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2)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可识别并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之裂解死亡。(3)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在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作用下增殖分化生成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免疫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解析】(1)机体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2)识别并与被病原体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之裂解死亡。

(3)淋巴B抗体22、略

【分析】【分析】

本题实验探究为背景考查植物激素对生命活动的调节;实验设计基本知识,预实验的作用等知识,要求考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推断,得出相应结论。

分析(2)中图:由I组和V组对照可知;高盐环境抑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存在盐胁迫现象;由V组和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的II;III、IV组对照可知,0.1mmol/L至0.3mmol/L的浓度范围内,水杨酸可提高盐胁迫条件下种子萌发率,增加幼苗茎长度;其中0.2mmol/L的水杨酸提高盐胁迫条件下种子萌发率及增加幼苗茎长度效果较0.1mmol/L、0.3mmol/L水杨酸处理的更明显。

分析(3)中图1:由蒸馏水处理与NaCl处理对比可知;高盐环境下种子中α淀粉酶与β淀粉酶的活性均下降;由NaCl处理与NaCl+SA处理对比可知,SA可稍微提高高盐环境下种子中α淀粉酶的活性,明显提高高盐环境下种子中β淀粉酶的活性。

分析(3)中图2:由蒸馏水处理与NaCl处理对比可知;高盐环境下种子吸水能力指数下降;由NaCl处理与NaCl+SA处理对比可知,SA可提高高盐环境下种子吸水能力指数。

【详解】

(1)植物激素之间的关系有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之间通过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2)①I组和浓度为100mmol/L的NaCl处理的V组对照;探究高盐环境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V组和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的II;III、IV组对照,探究不同浓度水杨酸(SA)浸泡种子对高盐环境下种子萌发率和幼苗茎长度的影响;本实验的对照组是I组和V组。

②由I组和V组对照可知;高盐环境抑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存在盐胁迫现象;由V组和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的II;III、IV组对照可知,0.1mmol/L至0.3mmol/L的浓度范围内,水杨酸可提高盐胁迫条件下种子萌发率,增加幼苗茎长度。故SA可以缓解盐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胁迫。本实验是预实验,预实验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确定SA缓解盐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胁迫的适宜的浓度范围;预实验还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避免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3)①由(2)中预实验结果可知:0.2mmol/L的水杨酸提高盐胁迫条件下种子萌发率及增加幼苗茎长度效果较0.1mmol/L;0.3mmol/L水杨酸处理的更明显;图1、图2中SA的浓度应为0.2mmol/L。

②分析图1可知;由蒸馏水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