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教版(2024)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4年人教版(2024)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4年人教版(2024)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4年人教版(2024)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4年人教版(2024)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人教版(2024)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785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1952年,中国开始第一次大规模扫盲运动。扫盲班遍布工厂、农村、部队、学校。1956年以后,扫盲运动又掀起两次高潮。从1949年到1960年,约有1.5亿人参加了扫盲和各级业余学校学习。新中国的扫盲运动()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B.构建了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C.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D.反映了国家政权的根本属性2、美国人类学家博厄斯曾说:“一个社会集团,其文化的进步性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集团的经验。一个社会集团所有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集团;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下列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约公元前1300年赫梯人改进冶铁技术B.3—6世纪形成高潮的欧亚大陆民族大迁徙C.19世纪英国殖民者开始在澳大利亚建牧场D.宋元时期棉花从陆、海两渠道传入内地3、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面对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体现辩证智慧的态度是()A.和而不同B.兼收并蓄C.各美其美D.合理扬弃4、中世纪西欧,修道士不但要在基督教教义方面,而且还要在作为神圣的经典语言和仪式语言的拉丁文方面,指导他们的信徒。他们不得不教授读和写,以及那些为教会事务和仪式所必需的艺术和科学,如书法、绘画、音乐以及年代学和历法知识。这表明中古西欧基督教()A.获取了举足轻重的社会地位B.控制了普通民众的精神生活C.一定程度上传承了传统文化D.有力维护了西欧的封建统治5、我国从1986年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截至2019年7月,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项目已达55项,与意大利并列世界第一。这表明我国()A.遗留的传统文化世界最多B.遗产保护事业的成果较显著C.极力支持世界遗产保护法D.主动承担世界遗产保护责任评卷人得分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6、史实: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

推论:荷马史诗是欧洲第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8分)7、“天下观”的演变自古代至近代;中国的“天下观”发生了巨大变化。

材料一《左传》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孟子》曰:“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汉书》曰:“夷狄之人与中国殊章服,异习俗,饮食不同,言语不通,逐草随畜,射猎为生来则惩而御之,去则备而守之。其慕义而贡献,则接之以礼让。”

材料二(晚明)《利说荒唐惑世》一文称:“近利玛窦以其邪说惑众;士大夫翕然信之。所著《舆地全图》直欺以其目之所不能见,足之所不能至,无可按听耳。真所谓画工之画鬼魅也。毋论其他,且如中国于全图之中,居稍偏西,而近于北,则中国当居正中。”

材料三魏源作《海国图志》时指出: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当代学者研究认为:1860年后;使用“夷”这个词的次数急骤减少;“各国”一词不仅为传教士使用,也成为士大夫对外国的称呼;19世纪末出现“列强”一词。术语的变化,反映了观念的改变。

(1)根据材料一合材料二;概括传统“天下观”的内涵。

(2)根据材料三;概述近代“天下观”演变的背景。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国“天下观”的变化。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题材电视剧是大众喜爱的剧集类型,但其中常有历史错误。材料一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官渡之战前夕,____,袁、曹二军开饭,____材料二在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中,黄蓉(生活于宋朝)去找一灯法师疗伤,遇到了一灯法师的徒弟,____材料三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____从材料中画线部分找出两处不符合史实的表述,写出序号,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9、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印欧人的迁徙延续了很长时间,大体上从公元前20世纪起到公元前7世纪左右,在整个欧亚大陆都出现了一种以东欧平原为中心,向海岸线辐射的民族大迁徙的运动(见下图)。印欧人的迁徙,冲击了所到之处的区域文明,促进了欧亚大陆古代文明的发展与变奏。

——摘编自蓝琪《印欧种人的第一次迁徙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任选两个地区,简述印欧人迁徙的状况和影响。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和谐教育。子路曾经问孔子何谓“成人”,在孔子看来,“成人”的最高标准是“成圣”。所谓圣人,实际上就是有德有为的圣王。到宋代以后,儒家思想家形成了人人皆可学做圣人的观念,周敦颐在《通书》中自问自答:“圣可学乎?曰:可。”朱熹直接继承儒家明人伦的教育观,这对明代王阳明的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王阳明猛烈抨击当时科举制度影响下的学校教育,认为当时的学校为了追逐功利,老师所教,学生所学,都完全失去了“明人伦”的立学本意。明清之际,以顾炎武为代表的儒士感怀山河破碎,明确提出以天下为已任的观点。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和谐教育。子路曾经问孔子何谓“成人”,在孔子看来,“成人”的最高标准是“成圣”。所谓圣人,实际上就是有德有为的圣王。到宋代以后,儒家思想家形成了人人皆可学做圣人的观念,周敦颐在《通书》中自问自答:“圣可学乎?曰:可。”朱熹直接继承儒家明人伦的教育观,这对明代王阳明的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王阳明猛烈抨击当时科举制度影响下的学校教育,认为当时的学校为了追逐功利,老师所教,学生所学,都完全失去了“明人伦”的立学本意。明清之际,以顾炎武为代表的儒士感怀山河破碎,明确提出以天下为已任的观点。——摘编自李斌《论中国古代儒家的和谐教育思想》曹魏正始年间,玄学开始流行。玄学家本意在于批判当时名教虚伪化、形式化的堕落倾向,在思想上致力于儒、道的合流。淝水之战后,儒学逐渐形成了南学与北学,南学主要承袭魏晋玄风,北朝主要承袭东汉之遗风。在佛教盛行的唐代,许多儒家学者不断以儒学理论为基础,或以辨别华夷,或以强调忠孝,或以对社会的实际效果等方面,来反对佛教的.教义。安史之乱后,唐皇室虽已趋于衰落,但仍保持了以儒为本,和合三教的基本格局。材料二曹魏正始年间,玄学开始流行。玄学家本意在于批判当时名教虚伪化、形式化的堕落倾向,在思想上致力于儒、道的合流。淝水之战后,儒学逐渐形成了南学与北学,南学主要承袭魏晋玄风,北朝主要承袭东汉之遗风。在佛教盛行的唐代,许多儒家学者不断以儒学理论为基础,或以辨别华夷,或以强调忠孝,或以对社会的实际效果等方面,来反对佛教的.教义。安史之乱后,唐皇室虽已趋于衰落,但仍保持了以儒为本,和合三教的基本格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儒家和谐教育的目标。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特点。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在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交融,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在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交融,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同种族、同宗教、同习俗”的中国人要“相视如同胞,组织完备之政府,以谋公益而御他族”。孙中山提出:“仿美利坚民族底(的)规模,将汉族改为中华民族,组成一个完全底(的)民族国家”。民国初期,梁启超说:“凡遇一他族而立刻有‘我中国人’之一观念浮于其脑际者,此人即中华民族之一员也。”孙中山也指出:“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同种族、同宗教、同习俗”的中国人要“相视如同胞,组织完备之政府,以谋公益而御他族”。孙中山提出:“仿美利坚民族底(的)规模,将汉族改为中华民族,组成一个完全底(的)民族国家”。民国初期,梁启超说:“凡遇一他族而立刻有‘我中国人’之一观念浮于其脑际者,此人即中华民族之一员也。”孙中山也指出:“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予以说明。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族由古代的“自在的民族实体”逐渐转变为近代的“自觉的民族实体”的原因。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二战以来;欧洲所接纳的移民人数不断增加,这些移民逐渐成为欧洲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早期,欧洲的经济迅速发展,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向欧洲,生产的扩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而二战夺走了欧洲大量的青壮劳力,人口的低出生率又不能及时弥补劳动力缺口。这样,欧洲成为大规模移民运动的目的地之一。对此,欧洲各国政府基本上是欢迎的,并主动到世界劳动力市场上寻找劳工。

材料二1973年以后;招募劳工(不管是外籍劳工还是殖民地劳工)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停止,但欧洲共同体内部的移民,事实上还在继续,技术劳工和高层次人才的移民不断增加。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把欧共体作为一个单一的劳动力市场以及把欧盟内部的流动看作类似于民族经济内部的流动开始成为习惯。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薛永生《战后欧洲移民与移民问题》材料三在社会就业层面上;大量移民对当地劳动力市场也形成了冲击。尽管移民人口的失业率远高于当地人,但许多欧洲人和某些政党依然认为,大量移民的存在明显挤压了本国公民的就业空间。在国家安全层面上,大量移民的存在对国家安全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缺乏有效的一体化社会融合政策,来自北非的移民及其后代,在社会教育;就业、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倍遭歧视,因而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摘编自刘晓平《战后欧洲移民政策与地中海南北移民问题初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早期欧洲移民人数增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73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欧洲移民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后欧洲移民对欧洲社会的影响。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人口数量在世界人口总数中的比例。

。公元年代。

世界人口。

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

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

最高估计数。

最低估计数。

最低估计数。

1

700

1100

1400

1600

1700

1800

3.27亿。

2.07亿。

3.20亿。

3.74亿。

5.79亿。

6.79亿。

11.24亿。

1.70亿。

3.01亿。

3.50亿。

5.45亿。

6.10亿。

8.14亿。

0.60亿。

0.58亿。

1.00亿。

0.75亿。

2.00亿。

1.50亿。

3.40亿。

18.35%—35.29%

27.05%

31.25%—33.22%

20.05%—21.43%

34.54%—36.70%

22.09%—24.59%

30.25%—41.77%

——摘编自葛剑雄《疆域与人口》(1)根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人口在1400~1800年增长的经济因素。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表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材料二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人数达到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期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到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15、文明的联系。

中外交往历史悠久;无数人为之付出了艰苦的努力。

(1)依据提示和所学;完成下列提纲。

A.洋务派B.李大钊C.康有为D.李善兰E.传教士。

(一)古代的中外交往。

(1)张骞凿空西域;丝绸之路开通。

(2)盛唐开放包容;长安成为国际都市。

(3)经济重心南移;海上丝路趋盛。

(4)全球航路开辟;①来华。

(二)近代的西学东渐。

1.思潮的演进。

(1)千年变局;②提出“中体西用”

(2)甲午战败;严复系统介绍进化论。

(3)变法遇挫;革命党宣传共和革命。

(4)共和梦碎;陈独秀倡导新文化。

(5)十月革命;③传播马克思主义。

2.社会的嬗变。

(1)开启新式教育;奕䜣主持设立京师同文馆。

(2)引进近代科技;④传播数理知识。

(3)创办民间社团;⑤助建强学会。

(4)发展近代交通;李鸿章兴办铁路航运。

(5)推进社会变革;孙中山下令革除“旧染污俗”

(2)若研究与提纲(一)直接相关的史事;能选择的原始史料是下列的哪三则?(填写字母)

。A

B

敦煌文书经卷(4—11世纪)

西魏墓葬出土的东罗马与波斯金银币。

D

明万历年间利玛窦进献的《坤舆万国全图》

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3题,共30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类社会的文明史是不断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历史上的诸文明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它本身在不断地运动,同时各文明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文明的交流是指组成文明的诸因素,如语言;宗教、科学、技术、政治经济组织、风俗习惯等,在不断地进行传播和接受,它们在形成文明纵向发展的同时,横向上也在相互运动,这是使文明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期内即为人类共享,而不必再去重新发现,因此使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这是使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原因。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时常要遇到各种阻碍、挫折、冲突,这也就是文明发展进程有时不能快捷反而延缓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结合中国古代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评述材料中马克垚关于人类文明史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展开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7、【街道命名与人文内涵】街巷的命名可以体现一座城市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内涵。表4为我国部分城市街道名及命名原因:。街道名地点名称来源先烈路广东广州在这条不到4公里的先烈路上,分布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等多处纪念场所。延乔路安徽合肥1927年7月4日晚,29岁的陈延年被秘密押赴刑场执行死刑。他拒不下跪,被乱刀杀害。1928年,26岁的陈乔年被杀害于上海龙华。这条路就是为纪念革命烈士陈延年、陈乔年而命名,路的尽头是“繁华大道”。刘家麒路湖北武汉1937年10月,山西忻口保卫战开始,刘家麒亲自指挥部队反复冲锋,战斗十分惨烈。16日,刘家麟在前线督战中英勇殉国。刘家麟生前路过武汉时,他只在武昌的家中与亲人相会了不到两个小时。为纪念这位抗战英雄,将原日租界内一条路命名为“刘家麟路”。金石路陕西西安近年命名的一条新建道路,位于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设有火炸药燃烧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由于火药研制的相关原料在古代也被称为“金石药”,故采词“金石”作为道路专名,同时寓意“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科研精神。夏弦街湖北武汉1966年“围湖造田”产生的汉阳四新国营农场在进入21世纪发展成现代化的宜居新城四新片区。片区有处由春诵街、夏弦街、秋礼街、冬书街组成四季街,多所优质小、初、高学校在此办学,街名源于《礼记·文王世子》里的“春诵夏弦,大师诏之。瞽宗(商代的大学)秋学礼,执礼者诏之;冬读书(指《尚书》),典书者诏之。”

请从材料中选取2个或2个以上城市街道名,围绕“街道命名的人文内涵”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18、阅读材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历史事件(部分)

。时期。

史实。

秦汉。

张骞出使西域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自波斯湾而还。

中国的铸铜和制漆传到朝鲜。

隋唐。

唐朝高丽了盛行玄奘西行胡椒;波斯枣、无花果、开心果等传入中国日本参照汉字草书和楷书的偏旁;创制了自己的文字。

宋元。

设置节舶式管理海外贸易指南针;火药相继传到欧洲刺桐港(泉州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

明清。

郑和七下西洋;远至非洲;红海沿岸传教士利玛窦来华《本草纲目》、《天工开物》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流传海外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明确说明需史论结合。)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3题,共15分)19、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二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20、阅读材料,探讨在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冲击下,中国青少年应该如何把握思想观念的定位。21、美国将选择孔子代表“世界传统的一部分”的合理性何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D【分析】【详解】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新中国初期开展大规模的扫盲运动,可见当时教育面向工农,大力提高人民文化教育水平,说明党和政府对人民教育的重视,反映了国家政权的根本属性即代表人民群众的无产阶级政权,D正确;1958年,党和政府轻率发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1959-1961年的三年经济困难,因此不能说扫盲运动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A排除;仅凭扫盲运动不足以得出构建了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B排除;“科教兴国”的战略于1995年提出,时间不符题意,C排除。故选D。2、B【分析】【分析】

【详解】

题干主旨即各民族之间的“可接近性”或许会对人类文化的发展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公元3—6世纪形成高潮的欧亚大陆民族大迁徙为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交往提供了“可接近性”的机会。他们的行动不仅为农耕世界的社会经济注入了新鲜活力,也使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游牧民族融入农耕世界,从而加快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并对中国和西欧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故B项符合题意;赫梯人改进冶铁技术体现了其生产力的进步,但与“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集团的经验”“相互学习的机会”等信息无关,排除A项;19世纪英国殖民者开始在澳大利亚建牧场,是建立在剥削澳大利亚原住民的基础上的,与题旨不符,排除C项;D项所述体现不出“社会集团”“相互学习的机会”等信息,排除D项。3、A【分析】【详解】

“和而不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主张通过协调“不同”,从而达到协调统一。材料“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面对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可得出我们应该尊重文化多样性,做到和而不同,A项正确;兼收并蓄把内容不同、性质不同的东西都吸收保存起来,各美其美指各自欣赏自己创造的美,合理扬弃指对原有事物既要抛弃其消极因素又要保留、发扬其积极因素,排除BCD项。故选A项。4、C【分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材料可知,中世纪西欧的修道士不仅教授基督教教义,还教授拉丁文、艺术和科学等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了传统文化,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基督教的社会地位举足轻重,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基督教对普通民众精神生活的控制,排除B项;材料反映修道士的教授内容,无法体现西欧基督教维护西欧封建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5、B【分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与意大利并列世界第一”说明我国申报的世界遗产项目较多,也说明我国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成果显著,B项正确;从材料无法得出传统文化最多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世界遗产保护法以及中国的态度,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对自身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未体现对世界遗产的保护,排除D项。故选B项。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6、B【分析】【详解】

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是关于荷马史诗内容的描述,不能得出荷马史诗的地位,因此史实和推论逻辑不符,错误。三、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8分)7、略

【分析】【详解】

(1)据材料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及材料二“且如中国于全图之中,居稍偏西,而近于北,则中国当居正中。”可见中国传统“天下观”认为“中国”文化先进,居“天下”中心;据材料一“夷狄之人与中国殊章服,异习俗,饮食不同,言语不通,逐草随畜,射猎为生”可知,中国传统“天下观”认为“中国”之外的地方各方面都非常落后;据材料一“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可知,中国传统“天下观”认为应“用夏变夷”。

(2)据材料三“魏源作《海国图志》时”;“1860年后;使用‘夷’这个词的次数急骤减少;‘各国’一词不仅为传教士使用,也成为士大夫对外国的称呼;19世纪末出现‘列强’一词。”结合所学知识从列强侵略和民族危机、西方思想传入、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和救亡运动等角度分析近代“天下观”演变的背景。

(3)本小题属于开放性题型,通过阅读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三则材料的时代背景、“天下观”变化的内涵以及原因的角度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中国”文化先进;居“天下”中心;“中国”之外的地方各方面都非常落后;应“用夏变夷”。

(2)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西方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深,侵略者要求使用平等称呼;伴随着西学东渐,国人对“天下”的认知更加客观全面;有识之士在反对侵略的同时主张救亡运动,对“天下”的称呼应时而变。

(3)答案示例:传统到近代,中国“天下观”发生了从天下中心、华夷有别到国家平等、学习西方的自我认知转变;本质上体现了因王朝、国家命运及世界历史交织、冲击而带来的世界观的变化;观念的转变过程伴随着近代侵略的痛苦,也指引国人客观看待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反侵略的同时科学探寻救亡之路。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解答本题时,需根据电视剧中出现的历史元素,结合历史知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历史概念,把握好时空特征。因此可得出②,官渡之战发生于东汉末年,而玉米明朝才传入中国。③,黄蓉生活于宋朝,而《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作品。④,“孝庄”是谥号,而谥号是指人死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给予的评价性文字,人生时不可能用“谥号”自称。【解析】②;官渡之战发生于东汉末年,而玉米明朝才传入中国。

③;黄蓉生活于宋朝,而《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作品。

④,“孝庄”是谥号,而谥号是指人死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给予的评价性文字,人生时不可能用“谥号”自称。9、略

【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在整个欧亚大陆都出现了一种以东欧平原为中心,向海岸线辐射的民族大迁徙的运动(见下图)。印欧人的迁徙,冲击了所到之处的区域文明,促进了欧亚大陆古代文明的发展与变奏”及所学知识可知,印欧人可能起源于东欧平原,他们是游牧民族,驯养了马匹,制造了马拉战车。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整个迁徙过程延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他们凭借马和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或征服迁入地区的居民或与被征服者融合,分别形成和雅利安人,对整个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公元前1500年左右,印欧人迁移到印度河流域,形成雅利安人。雅利安人把马和铁等带到印度,陆续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种姓制度形成。佛教、阿拉伯数字等文化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印欧人迁移到伊朗高原,形成波斯人。波斯人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帝国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和税收系统,修建驿道,在波斯帝国的统治下,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印欧人迁移到小亚细亚地区,形成赫梯人。他们建立赫梯帝国,多次入侵两河流域,与埃及发生争霸战争。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后来这一技术逐渐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巴尔干地区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的希腊人。他们建立城邦制度,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发展出古代民主政体,在哲学、科学、文学、建筑和艺术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就;印欧人迁移到西北欧,形成日耳曼人。日耳曼人各支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于5世纪灭亡了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产生了西欧封建社会等等。【解析】示例。

A:公元前1500年左右;印欧人迁移到印度河流域,形成雅利安人。雅利安人把马和铁等带到印度,陆续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种姓制度形成。佛教;阿拉伯数字等文化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B:印欧人迁移到伊朗高原;形成波斯人。波斯人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帝国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和税收系统,修建驿道,在波斯帝国的统治下,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

C:印欧人迁移到小亚细亚地区;形成赫梯人。他们建立赫梯帝国,多次入侵两河流域,与埃及发生争霸战争。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后来这一技术逐渐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

D: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巴尔干地区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的希腊人。他们建立城邦制度,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发展出古代民主政体,在哲学;科学、文学、建筑和艺术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就。

E:印欧人迁移到西北欧,形成日耳曼人。日耳曼人各支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于5世纪灭亡了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产生了西欧封建社会。10、略

【分析】【详解】

(1)目标:根据“成圣”可得出培养兼具品德和知识的人才(或者“培育圣人”);以礼规范人际关系(或者“明人伦”);根据“儒家思想家形成了人人皆可学做圣人的观念”可得出使儒学融入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或者“世俗化”);根据“明清之际;以顾炎武为代表的儒士感怀山河破碎,明确提出以天下为已任的观点。”可得出致力于服务现实生活和社会(或者“经世致用;学以致用”);结合所学可得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或者实现“天人合一”)。

(2)特点:根据“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和谐教育。”及“孔子”可得出源远流长,从先秦到明清持续发展,与时俱进;根据“玄学家本意在于批判当时名教虚伪化、形式化的堕落倾向,在思想上致力于儒、道的合流。”可得出在坚持核心理念的同时,积极学习与吸取其他文化的长处,强调修养与思辨;根据“淝水之战后,儒学逐渐形成了南学与北学,南学主要承袭魏晋玄风,北朝主要承袭东汉之遗风。在佛教盛行的唐代,许多儒家学者不断以儒学理论为基础”可得出受到政治环境的巨大影响。【解析】(1)培养兼具品德和知识的人才(或者“培育圣人”);以礼规范人际关系(或者“明人伦”);使儒学融入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或者“世俗化”);致力于服务现实生活和社会(或者“经世致用;学以致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或者实现“天人合一”)。

(2)源远流长,从先秦到明清持续发展,与时俱进;在坚持核心理念的同时,积极学习与吸取其他文化的长处,强调修养与思辨;受到政治环境的巨大影响。11、略

【分析】【详解】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交融,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可概括出,中华民族在漫长的时间里交往、交流、交融,逐渐形成了一个多元一体的民族共同体。第二小问,运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发展过程的相关知识进行说明。

(2)根据材料“是近百年来在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可得出,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客观上推动民族意识的不断觉醒;根据材料二中关于梁启超、孙中山的史实可得出,先进的中国人对民族发展、救国道路进行探索;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传统民族观念的反思等因素影响着近代的“自觉的民族实体”的形成。【解析】(1)内涵:中华民族在漫长的时间里交往;交流、交融;逐渐形成了一个多元一体的民族共同体。

说明:早在远古时期;中华文明就呈现出多元一体的分布格局;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华夏认同”观念;秦汉时期,形成了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经过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隋唐再次推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经历辽宋夏金的冲突;交往交融,出现了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统一王朝;随着明清专制集权空前强化,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稳固,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答出其中两个阶段即可)

(2)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客观上推动民族意识的不断觉醒;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先进的中国人对传统民族观念的反思和对救国道路的探索。(答出其中两点即可)12、略

【分析】【详解】

(1)依据材料一中“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早期;欧洲的经济迅速发展,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向欧洲,生产的扩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而二战夺走了欧洲大量的青壮劳力,人口的低出生率又不能及时弥补劳动力缺口。”、“欧洲各国政府基本上是欢迎的,并主动到世界劳动力市场上寻找劳工。”等信息结合所学从经济发展迅速、劳动力短缺、国家政府主动吸引、西欧福利制度的建立等方面说明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早期欧洲移民人数增加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中“但欧洲共同体内部的移民;事实上还在继续,技术劳工和高层次人才的移民不断增加”;“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把欧共体作为一个单一的劳动力市场以及把欧盟内部的流动看作类似于民族经济内部的流动开始成为习惯。”等信息结合所学从高素质人才移民增加、欧共体内部人员流动性增强等方面概括1973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欧洲移民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一中“欧洲的经济迅速发展,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向欧洲,生产的扩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及材料二中“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把欧共体作为一个单一的劳动力市场以及把欧盟内部的流动看作类似于民族经济内部的流动开始成为习惯。”等信息结合所学从弥补了战后欧洲劳动力短缺,促进了战后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强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等方面分析说明战后欧洲移民对欧洲社会的积极影响。依据材料三中“大量移民对当地劳动力市场也形成了冲击”、“大量移民的存在明显挤压了本国公民的就业空间”、“大量移民的存在对国家安全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来自北非的移民及其后代,在社会教育、就业、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倍遭歧视,因而容易走上犯罪道路。”等信息结合所学从社会就业、国家安全等方面分析说明战后欧洲移民对欧洲社会的消极影响。【解析】(1)原因:经济发展迅速;劳动力短缺;国家政府主动吸引;西欧福利制度的建立。

(2)特点:高素质人才移民增加;欧共体内部人员流动性增强。

(3)积极影响:弥补了战后欧洲劳动力短缺;促进了战后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强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消极影响:冲击了欧洲原有的劳动力市场,挤压了欧洲公民的就业空间;造成了移民地国家的人才流失;对欧洲国家安全构成挑战;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13、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材料中的表格信息可知;11800年中国人口有增有减,具有阶段性;总趋势是增长,但增长缓慢;根据表格“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看,中国人口在世界人口总数中占有三分之一左右,人口数量居世界前列。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唐宋时期生产工具的进步,如曲辕犁的发明,使精耕细作技术成熟;唐宋时期江南大规模开发,垦荒与耕地面积的扩大;明清时期美洲等高产农作物的传入和广泛种植;如唐朝的两税法、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等赋税政策变革,使人身依附关系松动等方面回答。【解析】(1)增长缓慢;具有阶段性;人口数量居世界前列。

(2)①生产工具的进步,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②垦荒与耕地面积的扩大③外来农作物的传入和广泛种植④出现赋税政策变革,人身依附关系松动等⑤仅出现经济发展等14、略

【分析】【详解】

(1)趋势:根据表格中人口迁移的地理空间和数量可知;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根据移民的意愿角度分析,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从非洲人口迁移情况看,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

(2)特点:根据“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1500-1850年,欧洲、非洲移民到美洲”得出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根据“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得出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根据“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得出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贡献:结合所学,可从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持全民族的抗战等方面分析总结。【解析】(1)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

(2)特点: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

贡献: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援和投身于全民族的抗战。15、略

【分析】【详解】

(1)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之后,西学东渐,西方传教士来华,进献《坤舆万国全图》,即E;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即A;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即B;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李善兰传播西方数理知识,即D;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创建强学会,即C。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敦煌文书经卷、西魏墓葬出土的东罗马与波斯金银币以及明万历年间利玛窦进献的《坤舆万国全图》都属于原始史料,即A、B、D。【解析】(1)①E;②A;③B;④D;⑤C;

(2)ABD四、论述题(共3题,共30分)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期内即为人类共享,而不必再去重新发现,因此使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这是使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原因”,可提出观点:各文明的交流使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评述:结合所学,可从古代中国文明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汉唐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佛教的发展;明朝西方传教士带来西方科技著作,开阔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眼界,同时儒家思想传入欧洲,成为启蒙思想家反封建的武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成果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推动人类社会的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进程等角度分析论证。

根据“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时常要遇到各种阻碍;挫折、冲突,这也就是文明发展进程有时不能快捷反而延缓的重要原因”,也可提出观点:文明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阻碍、挫折、冲突使人类文明发展进程有时会延缓。评述:根据所学,可从中国古代由于战乱造成“丝绸之路”时断时续,影响了中西方的文明交流;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东西文化交流;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形式和文化心理,对其他文明有排斥不利于中国近代自然科技发展等角度分析论证。其他观点,史实准确,言之有理即可。

【点睛】【解析】示例:观点一:各文明的交流使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

评述:古代中国文明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如汉代的“东亚文化圈”;唐朝的“中华文化圈”:汉唐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先后有佛教传入中原和高僧玄奘缘佛印度求取佛经等,促进了佛教的发展;明朝西方传教士来华,带来西方科技著作,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新的生机,开阔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眼界,同时儒家思想在18世纪大量传入欧洲,成为启蒙思想家反封建的武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成果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推动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推动政治的民主化进程。

观点二:文明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阻碍;挫折、冲突使人类文明发展进程有时会延缓。

评述:中国古代由于战乱,汉代时期形成的“丝绸之路”时断时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西方的文明交流;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东西文化交流,抑制了社会发展活力,导致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历史悠久的农业文明因为长期形成的政治经济形式和文化心理,对其他文明有排斥,如清朝统治者曾把西方的先进技术斥为“奇技淫巧”而拒绝采用,不利于中国近代自然科技发展。(史实准确,言之有理即可)17、略

【分析】【详解】

示例1:依据材料“分布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等多处纪念场所”;“这条路就是为纪念革命烈士陈延年、陈乔年而命名”,“1937年10月,山西忻口保卫战开始,刘家麒亲自指挥部队反复冲锋,战斗十分惨烈”,得出以先烈路、延乔路和刘家麟路为代表的城市街道名称凝结着不朽的革命文化和革命精神。

从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角度入手;列举甲午战后,中国面临的状况,为挽救民族危亡,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起义军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不幸失败;列举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初,有无数像陈延年;陈乔年这样的爱国青年克服万难,甚至以生命的代价为后世开辟出了“繁华大道”;列举九一八事变,民族危机的空前加深,爱国将领们甘愿以身殉国,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而英勇斗争。

最后总结;得出人们通过街道命名来纪念革命先烈,不仅为城市刻下历史印记,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底蕴,更能将革命先烈们爱国;勇敢、坚毅、自强的革命精神薪火相传,不断激励着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示例2:依据材料“近年命名的一条新建道路;位于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设有火炸药燃烧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产生的汉阳四新国营农场在进入21世纪发展成现代化的宜居新城四新片区”,得出金石路;夏弦街等城市街道命名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巨大进步。

从改革开放之前和改革开放之后两个角度分析,得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教育和科技得到重视,城市化进程加快,第三产业迅猛发展。进而得出街道命名折射出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和文化自信,反映出重视科技和教育成为社会良风美俗,起到激励人们积极向上的作用,增强城市文化氛围和浪漫气息,提升城市的魅力。【解析】示例:

示例1:以先烈路;延乔路和刘家麟路为代表的城市街道名称凝结着不朽的革命文化和革命精神。

近代中国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已面临着亡国灭种的现实威胁。为挽救民族危亡,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起义军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不幸失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有无数像陈延年;陈乔年这样的爱国青年克服万难,甚至以生命的代价为后世开辟出了“繁华大道”;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