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22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构建时空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标解读课程标准素养达标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区域开发1.时空观念: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时间、338年的淝水之战、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等内容。2.史料实证:探究三国与西晋时期的分裂割据、东晋与南朝时期的南北对峙、北魏孝文帝改革。3.历史解释:通过历史资料,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的发展、南方的开发、各民族政权的制度创新。4.家国情怀: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国家分裂和民族交融时期,也是政治、经济、文化变革时期认识汉族与内迁边疆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知识点一
三国与西晋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国号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灭亡魏220年曹丕洛阳司马炎代魏称帝蜀221年刘备成都为曹魏权臣司马昭所灭吴229年孙权建业为西晋所灭二、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1.建立:266年,①_________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
2.统一: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司马炎三、西晋的灭亡
1.背景(1)西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和鲜卑。内迁少数民族卷入西晋宗室的内部争斗。(2)晋武帝死后,宗室诸王展开对中央权力的争夺,演化为内战。
2.灭亡:316年,西晋被内迁的②_______贵族所灭。自此,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比较长的政权分立时期,起初是东晋十六国的割据,后来演变为南北朝的对峙。匈奴研微点误区警示1.魏国的建立者不是曹操,所以曹操不属于三国时期,而属于东汉末年。2.三国代替东汉并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并不是历史的倒退三国鼎立局面出现前,尽管东汉王朝名义上还存在,但其统治实际上已经瓦解,军阀割据混战,国家分裂。三国鼎立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相对东汉末年的割据混战来说是历史的进步。三国鼎立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割据混战的结果,也是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必经阶段。知识点二
东晋与南朝一、东晋南朝更替
1.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2.420年,武将③_______夺取皇位,改国号宋。此后170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四个王朝均定都建康,加上先前在此定都的吴和东晋,又统称为六朝。刘裕二、“士族”的崛起
1.崛起: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
2.地位:逃到南方的几家北方高门④_______先后执掌朝政,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士族三、江南的开发背景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表现农业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影响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交融四、南北对峙
1.东晋:北边的疆域,大致到淮水为止。
2.东晋南朝之交:一度将势力范围扩展到黄河南岸附近,但随后在军事上渐处下风,又退回到淮水一线。
3.陈朝:只能保有长江以南,上游丢掉了四川和荆襄,在南北对峙中处于明显劣势,覆亡大局已定。知教材思考点(教材P28)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提示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既有统治者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经济技术方面的原因,同时又有自然条件、民族交融等因素的作用。[解析]思考角度综合多种因素进行分析,如统治者因素、经济因素、自然因素等。学思之窗(教材P28)根据材料,说说当时南方经济发展的成就。提示江南比较丰饶,一年收获的粮食可满足多个郡中人口的需要,出产的丝帛可供全国人穿用。[解析]思考角度根据中国古代经济的内涵来分析成就,古代经济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种成分,然后得出结论。知识点三
十六国与北朝一、十六国政权更替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最主要的有15个,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民族关系(1)内迁少数民族政权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2)在长期混战中,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之间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3)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前秦(1)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2)由于内部各族尚未充分交融,统治基础脆弱,强大的前秦政权在⑤___________后迅速崩溃,曾经稍显缓和的民族矛盾又加剧了淝水之战二、北朝
1.统一北方: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于⑥______年统一北方。
2.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间5世纪后期内容迁都都城从平城迁到⑦_______改籍贯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易服装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讲汉话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439洛阳内容改汉姓改鲜卑姓为汉姓定门第等级仿照魏晋以来汉族社会的士族阶层,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通婚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影响这些改革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续表
3.北魏的分裂: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稍后,东魏和西魏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五个王朝合称⑧_______。
4.北朝的覆灭:北周内政修明,逐渐占据优势,灭掉北齐。不久,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史料阅读(教材P30)理解《魏书》中对孝文帝的描述史料解读史料主要反映了《魏书》对北魏孝文帝的评价,一方面高度赞扬了孝文帝的汉文化修养,如“史传百家,无不该涉”“诗赋铭颂,任兴而作”等;另一方面又高度赞扬了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如“帝王制作,朝野轨度,斟酌用舍,焕乎其有文章,海内生民咸受耳目之赐”。北朝研微点误区警示1.十六国并非指的是北方出现的16个政权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但是并不是通俗说的“十六国”,因为这些割据政权除了北方最主要的15个政权外,还包括西南地区的成汉。2.(教材P29)东晋十六国形势图教材将十六国标在同一张图上是为了方便说明,并非表明这些政权同时存在。唯物史观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1)进步性: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孝文帝改革后,北魏社会接受了汉族的先进制度与文化,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交融。(2)局限性:全面推行汉化,使鲜卑族丧失作为一个民族的独立性、主体性;失去了尚武的民族精神,削弱了军事力量。知识归纳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的特点(1)朝代更替频繁,多个政权并立,南北对峙。(2)小统一、大分裂,在分裂中民族交融逐步加强。(3)大一统和局部统一时间短,分裂时间长,但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图解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朝代更迭探究点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
史料一平城“虽富有四海”,但只是“用武之地”,很难“移风易俗”。迁都后(孝文帝)又说:“若永居恒北,复值不好文之主,不免面墙尔。”同时孝文帝明确地认识到只有迁都“王里”洛阳,才能“光宅中原”。——摘编自尚志迈《也谈魏孝文帝拓跋宏的迁都——兼评王仲荦先生的迁都原因说》
史料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不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随着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异质文化汇入汉族社会,在对传统文化造成剧烈冲击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实际上正是由于文化交融的多元格局,特别是得益于突破国家、民族、地域限制的“丝绸之路”的畅通,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摘编自阴法鲁、许树安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史》读史指导史料一“很难‘移风易俗’”“复值不好文之主”“光宅中原”表明了迁都的原因;“不免面墙尔”“‘王里’洛阳”表明了激发其改革的因素史料二“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反映了民族文化交融的影响(1)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孝文帝迁都的意图。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激发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因素。提示意图:实现统一大业;减少改革阻力,革除鲜卑旧俗;巩固北魏王朝统治。主要因素:孝文帝关注鲜卑族长远利益;孝文帝认识到汉文化的优越性。(2)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文化交融对中国历史造成的影响。提示影响: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问题思考多元视角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角度内容内涵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等趋向一致原因(1)根本原因:在共同生活的地域内,各民族之间密切交往,互相影响(2)具体原因:先进文化的吸引力,战争因素的影响,统治政策的强力推进角度内容形式(途径)(1)民族迁徙,即东汉以来周边少数民族的大量内迁,这是民族交融的一种重要方式(2)友好交往,即北方其他各族逐渐改变以前的游牧生活,学习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而汉族也学到其他民族的畜牧业经验(3)联合斗争,即在反抗各族统治者剥削压迫的斗争中,各族人民加强联系和友谊(4)某些少数民族统治者进行的改革也起到推动民族交融的作用(5)民族之间的战争在客观上有助于民族交融续表角度内容表现(1)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2)东汉至魏晋时,西、北边陲的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内迁的民族长期定居,和汉族互相影响(3)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大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交融,推动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实质(1)社会发展角度——封建化(2)社会生产角度——农业化续表[2020安徽亳州利辛一中高一期中]东晋南朝时期,北方面食在南方非常流行,甚至为朝廷规定的祭品。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
)A.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B.商品经济的发展C.民族交融的影响 D.南方社会相对安定C[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北方面食在南方非常流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北民南迁把北方的一些饮食习惯带到南方的结果,体现了当时南北方的民族交融,故C项符合题意。课时归纳总结知识联网史论术语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势力发展的结果。西晋短暂统一后,国家又陷入分裂状态,但从全局来看,社会经济曲折发展,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分裂中孕育着统一。2.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地向内地迁徙,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交融。3.士族阶层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淝水之战使东晋王朝的统治得以稳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为后来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提供了必要的契机。4.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东晋的门阀政治没有东汉的世家大族就不可能出现魏晋的士族。世家大族虽然带有世代承袭的性质,但其身份地位与具有法律保障的世袭封君毕竟有所不同。无论东汉的世家大族,抑或魏晋的士族,其成员大都已经变换。促成这一变换的原因主要在政治方面:一是社会大动乱,二是频繁的易代纠纷。东晋士族——门阀士族的当权门户,有琅邪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在当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形成门阀政治。东晋只有皇室司马氏与王氏共治天下,平衡和秩序才得以维持,于是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暂时局面,并被皇室与士族共同接受,成为东晋一朝门阀政治的模式。——摘编自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2020海南海口四中高一期中]东晋时期,琅邪王氏家族位高权重,与皇室势均力敌。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材料主要说明东晋门阀政治(
)A.取代皇权政治 B.是对皇权政治的有益补充C.确保政权稳固 D.一定程度上分散了皇权D[解析]根据材料“王与马,共天下”可知,东晋时期门阀士族势力强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皇权,故D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了“共天下”,而不是取代皇权政治,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东晋时期门阀士族势力对皇权具有一定威胁,而不是对皇权政治的有益补充,故B项错误;东晋门阀士族势力强大、独立性强,不利于维护政权的稳定,故C项错误。题组一三国与西晋1.[2020北京丰台高一期中A卷]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年代尺的空白处应填写(
)A.三国鼎立 B.西晋完成统一C.前秦统一北方 D.隋朝建立B2.[2020湖北恩施利川五中高一期中]西晋初期,晋武帝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个同姓王,改郡为国。之后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诸王可自行选用国中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晋初的做法旨在(
)A.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 B.促进诸侯国经济迅速发展C.拓展西晋统治的版图 D.利用分封诸王以屏藩帝室D题组二东晋与南朝3.[2020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一期中]东晋初期,为了仰仗随司马氏南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现象,上层士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这一时期成为门阀政治的代表时期。这反映出当时(
)A.豪强大族对政治的影响 B.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C.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 D.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A4.[2021浙江湖州高一期末]《宋书》记载了南朝前期南方经济发展的情况: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杜(鄠、杜,均为古代关中地区县名)之间,不能比也。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长期以来基本处于和平环境B.拓跋宏推行民族交融的政策C.自然条件优越,具备良好的开发基础D.人口南迁,带来的先进技术和劳动力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拓跋宏是在北方黄河流域进行改革的,与材料中的南方经济发展无关,B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项。题组三十六国与北朝5.[2020吉林长春第二实验中学高一期中]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六国中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它们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这有利于促进(
)A.人口增长 B.区域扩大 C.民族交融 D.互相敌视C[解析]“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说明这些内迁的少数民族政权积极学习汉民族的文化,这种行为有利于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交融,故选C项;学习汉民族文化不一定有利于人口增长、区域扩大,排除A、B两项;学习统一的文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敌视,排除D项。6.[2020辽宁盘锦高一期末]北魏大臣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说:“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问题 B.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C.防止少数民族骚扰 D.肃清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B[解析]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只有一个,即巩固统治,特别是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B项正确。7.[2020安徽安庆桐城中学高一期中]人口迁徙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占领巴蜀地区之后,实施了从秦本土往蜀地移民的措施。“戎伯尚强,乃移秦民万家实之”,“秦惠文、始皇克定六国,辄徙其豪侠于蜀,资我丰土”。……公元前213年,秦始皇迁徙50万人戍守五岭,与越人杂居。秦始皇收复河套南北的广大地区后,为了巩固在这些地区的统治,迁3万户居民到河北、榆中,垦田生产,开拓边疆。——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二西晋末年永嘉之乱,中原人民在阶级和民族的双重压迫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0MW独立储能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范文)
- 2025年5月10日二级建造师《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试题(网友回忆版)
- 风险管理工具在企业合规中的作用试题及答案
- 2025年JAVA学习的动力来源试题及答案
- 2025年C语言高效学习试题及答案
- C语言中的抽象数据类型试题及答案
- 深入了解2025年计算机二级ACCESS试题及答案
- 逻辑错误辨识与试题及答案
- 2025年JAVA基础编程试题及答案
- 逻辑在法律判断中的角色试题及答案
- 体检报告单入职体检模板
- 8D报告标准模板
- 法洛四联症课件
- 酒店客房管理制度
- DB13T 3030-2022 客运索道运营使用管理和维护保养规范
- 华为的国际化
- 自制饮品操作流程
- 项目验收ppt目录课件
- ASME第八卷第一册2015培训资料
- 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含2022年修订部分)
- 经肛门微创手术(TME)(课堂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