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静脉留置针发生堵管的原因及预防对策(综述)_第1页
浅谈静脉留置针发生堵管的原因及预防对策(综述)_第2页
浅谈静脉留置针发生堵管的原因及预防对策(综述)_第3页
浅谈静脉留置针发生堵管的原因及预防对策(综述)_第4页
浅谈静脉留置针发生堵管的原因及预防对策(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静脉留置针发生堵管的原因及预防对策(综述)第一篇:浅谈静脉留置针发生堵管的原因及预防对策(综述)浅谈静脉留置针发生堵管的原因及预防对策(综述)摘要:良好的封管技术是降低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率,延长留置针时间的关键,对减少患者穿刺的痛苦,治疗疾病,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文总结了近年国内同行对静脉留置针降低堵管率的一些研究。以保证在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尽可能减少的发生堵管的情况。从发生堵管的原因分析、预防对策方面来进行综述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堵管原因;对策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应运而生。在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质地柔软,对血管刺激小,可减少液体外渗,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在使用静脉留置针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发生静脉留置针堵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针对这些原因提出预防对策,以保证在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尽可能少的发生堵管的情况。1.1静脉留置针发生堵管的原因分析1.1.1封管操作不当导致的静脉留置针堵管在封管操作不当方面,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在进行封管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正压封管的方法,也就会导致无法达到正压封管的情况。同时在进行封管的过程中,全部将封管针头插入到套管中,同时封管液在推注完成后再将针头退出,也就会造成患者的血液随着拔针的过程会随着负压的原因流入到套管腔中,而血液会凝固,也就会造成凝血堵管。如果护理人员的封管不及时,会让血液回流凝固,造成堵管的情况。1.1.2静脉输入高营养液/刺激性药物冲洗不彻底导致静脉留置针堵管由于患者输入高营养液或是刺激性药物后没有彻底冲洗导致的静脉留置针堵管,主要是因为患者需要输入如脂肪乳等高浓度液体,但是在注入这些高浓度液体后,如果没有彻底的将输液管道冲洗干净,液体中的高分子颗粒就会留在管壁上,从而引起了留置针堵管的情况。而且如果为患者输入了刺激性药物,液体的浓度会比较高,同时物质颗粒也比较大,极易粘附在管壁上,如果患者经过治疗后没有及时的使用生理盐水来对管壁进行冲洗,就会产生药物微粒堵管管壁以及血液回流凝固堵管管壁的情况。1.1.3留置时间过长导致的静脉留置针堵管由于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过长导致的静脉留置针堵管,主要是因为导管在留置的过程中,会与血管壁粘连,从而发生回抽的过程中没有回血或是回血量很少的情况。而正是由于这种情况,和其他各种导管堵管的因素的累积作用,会导致管的内壁沉积物逐渐增加,如果时间过长,那么堵管的几率会增加。1.1.4封管液剂量不足导致的静脉留置针堵管由于封管液剂量不足导致的静脉留置针发生堵管,主要是因所使用的封管液种类为125u/ml的肝素钠,剂量为1~2ml,但是1~2ml的125u/ml肝素钠较少,无法较好地实现封管的目标。在以往的研究过程中,一些学者提出,125u/ml肝素钠的使用剂量最好为5ml。当使用了5ml的125u/ml肝素钠后,就能够十分有效的减少静脉留置针的堵管情况。1.1.5穿刺手臂过度用力或活动量过大发生堵管有静脉留置针的肢体经常用力下垂,会使静脉压升高,回血不畅,远静脉血流缓慢,造成血液反流,引起导管堵塞1.1.6凝血功能异常导致的静脉留置针堵管由于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导致的静脉留置针堵管,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血液黏稠度很高,因此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血液粘附在留置针管壁上的情况,如果时间过长,就会产生静脉留置针堵管的情况。1.1.7穿刺方法不正确,及选择血管不好发生堵管护士选择血管时没有充分评估,选择的血管太细或没有避开静脉瓣,还有就是进针的角度过小,引起堵管。2.1解决静脉留置针发生堵管情况的对策2.1.1使用正确的封管方法在进行封管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脉冲式正压封管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主要可以使用肝素稀释液或是等渗盐水进行封管。在实际的封管时,可以使用边推注边退出的方式来帮助封管液充满整个管腔中,同时也可以使用套管来保证正压,而且使用脉冲式正压封管的方法也能够较好地避免血液回流从而导致堵管的现象。脉冲式冲管的方式也能够帮助冲管液在导管以及导管附近的血管中形成小漩涡,小漩涡冲击管壁就可以冲刷掉管壁中的附着物,也可以减少刺激药物在血管中的停留时间,减少刺激情况,也可以减少堵管的情况。2.2.2在输入高浓度液体后及时进行冲管在对患者输入了脂肪乳、血浆、白蛋白等高浓度液体后,护理人员需要立即为患者进行导管的彻底冲洗。在对导管进行彻底的冲洗后,就能够帮助导管壁上不会有过多的附作物。而在为患者注入脂肪乳时,可以将脂肪乳和氨基酸、葡萄糖溶液进行混合,将脂肪乳稀释,减少脂肪微粒吸附在管壁的情况。而如果需要为患者注入刺激性药物,也可以先为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20ml,在使用肝素盐水进行正压封管,延长套管针的留置时间。2.2.3留置时间需要保证在正常范围内,如果静脉留置时间超过了96h,会很容易让患者产生炎症的情况,同时机化血栓也会明显增加,易导致患者静脉留置针发生堵管的情况。因此留置时间不宜过长。2.2.4对静脉留置针患者做好健康宣教,告知患者避免过度活动及局部肢体受压和封管肢体下垂,以防血液回流阻塞,每次输液前后检查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热,痛及静脉硬化情况,询问患者有无不适。2.2.5护士在选择血管时,应充分评估,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一般来说,能扎上肢,不扎下肢;能扎健側,不扎患侧。另外穿刺时应选择较粗,弹性较好,走向直,清晰的血管。尽可能选择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大隐静脉。避免选择靠近神经、韧带、关节、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2.2.6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正确指导患者保护和放置有留置针侧的肢体,是防止导管发生堵塞和置管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操作前加强护患沟通,充分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和合作,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详细的解释,说明使用留置针的优点和配合护士操作的注意事项,如何保护和放置使用留置针的肢体,使患者掌握留置针的保护方法。告知患者不在置管侧臂部测血压或扎止血带;不使穿刺侧肢体过度弯曲;睡眠时注意不要压迫穿刺处的血管。3.1小结通过此次研究总结,静脉留置针发生堵管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与封管液剂量不足,静脉输入高营养液及刺激性药物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回血堵管,封管夹位置过远,药物性质,健康宣教不到位,凝血机制异常有关。护理人员应加强培训穿刺及封管技术,加强管道的维护,加强病房巡视和健康宣教,从而减少静脉留置针发生堵管的发生率,最终减轻患者的痛苦。参考文献:[1]刘艳,毛善平,沈晶,等.Q-syte分隔膜密闭式无针接头静脉留置针封管时间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13,28(17):39 ̄40.[2]谭业葵,刘雪梅,梁仕香,等.应用可来福无针接头防止静脉留置针堵管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4,22(6):132 ̄133.[3]张媛,郭小利,康沛,等.静脉留置针发生堵管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5):3052 ̄3053.第二篇:浅谈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与预防题目:浅谈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与预防学校: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姓名:姚思颖专业:护理学年级:2013级学号:20130611105指导老师:郭蕊浅谈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与预防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产生并发症的原因以及相关预防措施。方法通过2017年4月在神经外科132例使用留置针患者所发生的并发症以及相关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所观察的132例留置针患者使用过程中,有5例发生管路堵塞、2例液体渗漏、2例皮下血肿、4例局部静脉炎,3例穿刺部位的局部感染。结论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有管路堵塞、液体渗漏、皮下血肿、局部静脉炎以及穿刺部位的局部感染,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与护理人员的穿刺技术、所输液体的浓度、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都有关系。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ausesandpreventivemeasuresofcomplicationsofvenousindwellingneedle.ByApril2017inthemilitarysursery,132casesoccurredinpatientswithcomplicationsofindwellingneedleandnursingmeasures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Resultsintheobservationof132casesofpatientswithindwellingneedleintheprocessofusing,therewere5casesofpipelineblockage,leakageoffluidinthecaseofthe2cases,subcutaneoushematomain2cases,localphlebitisin4cases,localinfectionofthepuncturesitein3cases.Conclusionthecommoncomplicationsofvenousindwellingneedleusedinpipelineblockageandleakageofliquid,subcutaneoushematoma,localphlebitisandpuncturesiteinfection,thecomplicationandnursingpuncturetechnique,thetransfusionliquidconcentration,indwellingneedleindwellingtimehavearelationship.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原因预防Keywordsveincathetercomplicationoccurrencereasonpreventive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已经更加广泛地应用于护理操作中,静脉留置针于1958年应用于临床,作为头皮针的替代品,它不仅仅减少了穿刺时为患者带来的疼痛次数,也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但是静脉留置针作为血管内的异物同时也与外界相通,也会对人体造成一些不良反应,护理人员的穿刺技术、护理工作中的操作不当、长期滴注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都会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对于产生并发症的原因自己相关的预防措施进行了如下的总结。1.方法与观察1.1操作方法1)护理人员根据医嘱,转抄医嘱后进行核对无误,进行初次查对,核对的具体信息为患者的姓名、床号、药名、浓度、剂量、实施时间、药品的有效期以及用法。向患者解释说明达到有效沟通。2)用物准备:治疗盘内的用物有压脉带、棉签、安尔碘、输液器、根据病人的血管情况准备的合适的留置针以及敷贴。3)再此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所使用的药物以及给药的方式剂量等。4)根据病人的情况以及所输的液体选择合适的静脉和留置针型号、先排尽输液器的空气、将钢针插入留置针的肝素帽内再次排尽留置针内的空气(在接触留置针的时候注意不要污染例肝素帽)、扎止血带(穿刺点上方10cm)、用安尓碘棉签以穿刺点为中心环形消毒2次(顺时针和逆时针个一次,消毒面积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8cm);5)拔开护针帽,旋转松动套管针芯,并使针尖斜面向上;6)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拇指和食指夹紧针翼,与皮肤呈15~20°进针,见套管针尾部有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再进针少许以保证软管在静脉内;7)左手持V型接口,右手撤出针芯少许(约0.5cm),持针座将针芯与套管一起全部送入静脉。8)撤出针芯,松开止血带,打开输液器,调节滴数,密闭式固定透明敷贴,可使用输液贴再次固定留置针,并注明穿刺日期、时间、操作者的姓名;1.2观察与结果本组患者132例,男78例,女54例,年龄19-82岁。在患者使用留置针的治疗过程中,大多数病人所输注的液体中含有钾之类的对血管有刺激性的液体,以及脂肪乳、人血白蛋白、复方右旋糖酐40注射液等高浓度的液体,通过观察以及回顾性的分析在100例留置针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5例管路堵塞,占3.79%,2例液体渗漏,占1.52%,2例皮下血肿,4例局部静脉炎,占1.52%,3例穿刺部位,占2.27%。平均留置时间3-5天。2.并发症产生的原因与相关的预防2.1管路堵塞的产生原因与预防患者在输液的过程中输注了人血白蛋白、复方右旋糖酐40、脂肪乳等高浓度的液体,是否将管内高浓度的液体冲干净,护理工作着使用的封管液的稀肝素的浓度自己患者本身的凝血功能都会导致管路的堵塞。在输入过程中,输入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后应用生理盐水进行冲管,对药物进行充分的稀释,并对点滴的速度进行控制。管操作。2.2液体渗漏产生的原因与预防留置针额外套管为四聚氟乙烯制成,弹性好,套管尖端与裹紧的穿刺针外径一致,穿刺部位漏血机会少,【2】【1】封管时选择合适的封管泽浓度和量,正确规范的进行封与穿刺点血管衔接紧密,因此不易损伤血管壁【3】而引起渗漏。据报道套管针渗漏仅为4%。工作者在穿刺时进针的角度不准确,进针长度太多,固定不当,也有患者自身的原因例如烦躁不安、血管条件的影响,这些因素都是造成液体渗漏的原因,导致患者出现局部组织肿胀、疼痛,为了减少或者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护理工作者应当更加熟练地掌握穿刺技术并且妥善固定,同时正确的评估患者的情况,选择血管条件好的部位进行穿刺,针对烦躁不安的病人必要时在征得病人家属同意后可给予一定的限制患者穿刺部位肢体的活动。2.3.皮下血肿产生的原因与预防皮下血肿是由于血管壁受损,使血液从血管内渗出到血管外面。根据穿刺过程中的观察以及回顾性分析皮下血肿多由于在穿刺过程中进针的角度比较大,穿破了所选血管的对侧血管壁造成的。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前,应该选择好血管,熟练的掌握穿刺技术,并要根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动作要做到轻、巧、准、稳,【4】针对这种现象,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是非常重要的,选择血管条件好的血管进行穿刺,在操作的过程中合理的评估环境、患者的情况以及其他可能会有的影响因素,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操作不当。2.4.局部静脉炎产生的原因与预防静脉炎是使用留置针中易发生的一种并发症,表现为红肿热痛,重者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色条纹,触诊静脉无弹性,如绳索般硬、滚、滑,针眼处甚至可挤出脓性分泌物,有时伴有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5】静脉留置针常被认为是导致感染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导管在皮肤上的插入部位和导管的管芯是细菌寄殖的主要部位,也是继发相关感染的主要来源【6】。静脉炎产生的原因有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液体,留置针留置的时间比较长,引起化学性或机械性局部静脉炎。因此为了减少此类并发症的发生在输注浓度比较高的液体时我们应当先用生理盐水引导注射,输注完后用生理盐水彻底冲管,严格无菌操作,同时也要防止药物外渗,留置针留置的时间也不宜过长,3-5天比较合适,一般不超过7天。2.5.穿刺部位的局部感染产生的原因与预防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痒等症状。导致这种并发症的原因会有没有严格执行手卫生,无菌操作原则,穿刺部位的消毒不彻底,患者自身的抵抗力低下等。洗手是阻断细菌传播、预防医院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在整个穿刺的操作过程中应当注重手卫生,彻底消毒穿刺部位,到认真负责。结论:静脉留置针在现代的医疗工作中变得十分的普遍,它的使用不仅仅为患者减少了多次穿刺的痛苦,同时也减轻了护理工作者的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也因为留置针的使用引起了一系列的并发症。置管时间在留置针的护理中是个很重要的问题,置管时间过长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过短则会增加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正常情况置管时间为3d-5d。以5d为常规留置针留置时间。每两天更换一次静脉留置针敷贴,进针处用碘伏擦拭消毒。由此对于留置针的合理使用,正确规范的操作,能够正确地观察留置针留置情况并做出判断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熟练的穿刺技术,严格的无菌操作,留置针留置的时间一般情况下留置3-5天,不超过7天。液体的浓度,输液的速度,液体中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我们应当持有严谨、慎独、负责的工作态度,从而减少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参考文献【1】李清,曹长英,朱远见,等.应用留置针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0,16(27):130-131.【2】张淑兰.静脉输液临床应用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1,9(9):572.【3】张虹,胡旭东.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和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1994,10(2):3【4】宋玉磊,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体会[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6):418-419【5】苗宏,万建军.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使用的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0):1551-1552.【6】林珍,张定涛,史军霞,等.外周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细菌学调查分析[J].四川医学,2004,25(12):1375第三篇:静脉留置针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学习目标:认识静脉留置针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封管使用静脉留置针注意事项使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及处理一、认识静脉留置针静脉留置针又叫套管针,由生物材料组成,柔韧性好,管壁光滑,对血管刺激性小,保留时间长,可用于小儿、老人输液,也可用于静脉采血,能有效的减轻病人的痛苦,有利于治疗和抢救,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作为一项新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留置针由针头部和肝素帽两部分组成。它是由钢制针芯软的套管及塑料针座组成。穿刺时将外套管和针芯一起刺入血管中、当套管送入血管后,抽出针芯,仅将柔软的外套管留血管中进行输液的一种输液工具。针头部为软硅胶管,后接硬塑回血栓,内有不锈钢针芯,针芯尖端突出于软硅胶导管的针头部。肝素帽前端是硬塑活塞,后端有橡胶帽封闭,帽内有腔和中空管道,可容纳肝素。二、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方法操作要点1、仪表:仪表端庄,服装整洁。2、评估:⑴确认医嘱及输液卡片:患者床号、姓名、输入的药物、液量、液体滴速等。⑵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诊断、目前治疗以及药物过敏史等。⑶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方法、注意事项、配合要点,取得患者的合作。⑷评估患者局部皮肤及血管情况:穿刺部位有无瘢痕、硬结、炎症;一侧肢体如有静脉液路应选择对侧肢体。3、操作前:⑴个人准备:应用六部洗手法清洗双手,戴口罩。⑵用物准备:①同静脉输液物品;②静脉留置针(20G/22G/24G)一个;③透明贴膜;④适量肝素溶液(生理盐水250ml+肝素钠12500~25000U);⑤输液卡片、笔;⑥必要时备正压接头4、操作中:⑴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药物等;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⑵常规消毒药液瓶塞;检查输液器的有效期,查看有无破损、漏气等、并将输液管和通气管针头分别插入瓶塞直至针头根部,关闭调节器,在次核对所用药液无误后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排尽输液管内空气。⑶检查留置针有效期、包装有无破损、漏气,打开留置针外包装,取出留置针。⑷将已排净空气的输液器头皮针插入留置针肝素帽中。⑸将治疗巾置于穿刺部位下方,放好止血带,选择静脉;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面积8cm×8cm,待干;备透明胶贴。⑹再次进行核对;扎止血带,嘱患者握拳,排净留置针内空气,针尖斜面朝上,手持蝶翼进行穿刺,见回血后再将导管推入少许,嘱患者松拳,松开止血带、打开调节器,一手固定蝶翼,一手将针芯从导管中抽出。.穿刺时,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翼在血管上方进针,直刺血管,进针速度要慢,同时注意观察回血腔。⑺见液体滴入通畅后,用无菌透明贴膜作封闭式固定,并在贴膜上注明穿刺日期和时间⑻根据患者病情、药物性质、年龄调节滴速。⑼操作后再次进行核对,并在输液卡上记录输液时间、签全名。⑽整理用物;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将呼叫器置于患者伸手可及处。告知患者如出现疼痛、肿胀,应及时通知护士,并对患者的配合表示感谢⑾输液结束,将输液器头皮针从留置针肝素帽中拔出,消毒肝素帽或正压接头,用一次性10ml注射器抽取肝素盐水5-10ml脉冲式正压封管,封管完毕,将注射器置于弯盘内;固定好留置针延长管,整理用物。⑿告知患者保留期间的注意事项:注意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保护使用留置针的肢体,尽量避免肢体下垂姿势及用力过猛,以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导管。5、操作后:⑴对物品进行分类处理:将棉签、纱布、输液器(剪掉针头)、注射器(去掉针头后)等物品放入医疗垃圾筒内;针头等锐器物放入锐器收集器内;止血带等浸泡于含氯消毒液中;弯盘放在污染区待消毒;其他未污染物品放归原处。⑵按六部洗手法彻底清洗双手;在治疗单签执行时间与全名;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穿刺日期、时间、输注药液、患者反应等,并签名。三、封管(1)目的将残留的刺激性药液冲入血流,避免刺激局部血管保持静脉通路(2)封管液种类:生理盐水,用量5-10ml,6-8小时冲管一次稀释肝素溶液,每毫升含肝素10-100单位,用量2-5ml。抗凝作用持续12小时以上(3)正压封管方法(脉冲式封管)1.注射器直接封管法:输液完毕,关闭输液器的调节器,将针头与肝素帽分离,消毒肝素帽,用抽有封管液的注射器直接刺入肝素帽内,边推注药液边退输液器针头,直到针头完全退出,使封管液充满整个管腔及肝素帽内,夹闭关闭夹。2.注射器间接封管法:输液完毕,关闭输液器调节器,断开输液器针头和输液器的连接,将抽有封管液的注射器(除去针头),接在输液器针头上,边推边退,正压封管。由于治疗及多次穿刺肝素帽,造成回血堵塞,导致留置时间短,如用间接封管法可减少穿刺肝素帽的次数,也减少了消毒肝素帽这个有可能导致污染的中间环节,显著降低了导管回血、堵管率、感染率,延长了留置时间。间接封管优于直接封管法(4)封管的技术A、封管时应缓慢推注封管液,封管液推入过快,用力过猛可使血管内压力剧增,管壁通透性增加,容易引起外渗、肿胀。B、封管过程中先将针头拔出至仅剩针尖,推注封管液剩0.5ml后,一边推一边拔出针头,使留置针腔内充满封管液,避免了血液返流,凝固阻塞针头。C、留置针的小开关关闭位置一定要靠近套管针延长管的起始部,这样就不致使血管内血液倒流至套管针内,避免凝血堵管。输液过程中液体输入不畅时,应用注射器抽取肝素封管液2~3ml连接输液,回抽凝血块,切勿直接推入或用力挤压输液管,以防小凝血块挤入血循环而发生栓塞四、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注意事项一、使用留置针进行输液时,应严格掌握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而且每周需更换透明敷料2次,同时进行皮肤消毒,由内向外作圆周状消毒,保持足够的消毒时间,勿用手触摸穿刺部位以防感染。发现穿刺针眼处如有渗血、渗液时,应该立即重新消毒,更换敷贴。勿用手触摸穿刺部位以防感染。针眼处红肿,局部有渗液,患者主诉穿刺处发痒等不适应立即拔除。二、穿刺留置针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一般来说,能扎上肢、不扎下肢;能扎健侧、不扎患侧,因为下肢静脉瓣多,远端血液回流缓慢,以及局部血液循环不良会导致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三、留置针在血管内留置时间一般以7d为宜,太长可导致留置针机械损伤血管壁而形成血栓等不良反应。四、对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充分稀释,同时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保护血管。五、留置针封管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套管的长度,选择适量封管液量。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淤血斑;鼻腔、齿龈有无出血。六、保护好留置针肢体,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防血液回流阻塞,每次输液前后检查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热、痛及静脉硬化情况,询问患者有无不适。五、留置针的并发症静脉炎液体渗漏导管堵塞局部皮肤过敏脱管静脉血栓形成(1)静脉炎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细菌性:无菌观念不强,消毒范围小及不彻底有关;拔管后静脉炎与拔针后针眼没有消毒处理造成感染有关机械性:导管材料、穿刺技术化学性:长期输入刺激性较强、浓度较高的药液表现预防及处理A.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在进行静脉穿刺时要严格无菌观念,穿刺处消毒范围不可<8cm。贴薄膜贴时要擦干局部皮肤处的消毒液,在使用留置针的过程中如果薄膜贴被汗液、液体、水浸湿,要及时消毒穿刺部位,更换薄膜贴。B.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并防药液外溢;在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如甘露醇、碳酸氢钠、β-七叶皂甙钠等时,要选择头静脉、贵要静脉及前臂正中静脉,对使用刺激性小的药物可选择指掌静脉、手背静脉等。C.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D.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95%乙醇或50%硫酸镁热湿敷;F.超短波理疗或中药治疗,合并感染者按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2)液体渗漏原因:穿刺不当,患者躁动,针头固定不牢或组织缺氧,末梢循环不良等。处理:普通的无刺激性药物的渗漏可热敷或抬高肢体。化学药物渗漏可抬高肢体,局部冰敷,必要时行普鲁卡因局部封闭。高渗性药物渗漏可用50%硫酸镁湿热敷(3)导管堵塞原因:与静脉输入高营养液体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选择不当或封管方法不合理,病人的凝血机制异常有关。处理:①静脉输入高营养液体后彻底冲洗管道;②选择合适的封管液,一般用肝素钠封管液3.5ml,对肝素钠过敏者,可用生理盐水封管,生理盐水剂量为20ml;③封管方法正确,封管时边推注封管液边退针(4)局部皮肤过敏原因:与患者出汗多,胶布不透气及胶布粘胶物质对皮肤刺激有关。处理: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日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如出现胶布范围红,有渗液,应立即更换胶布,严重者更换穿刺部位,局部涂百多邦软膏.(5)脱管原因:患者躁动,固定不牢。处理:完全脱管者消毒按压即可。部分脱管消毒后将打折处拉直,重新固定,无菌纱布敷盖,待输液完毕后拔除。(6)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多见血流缓慢的静脉内。据报道,久病卧床患者发生在下肢静脉的血栓比上肢静脉血栓多3倍。另外,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使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导致血管壁损伤,也是血栓形成的促发因素。为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穿刺时尽可能首选上肢粗静脉,并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能过长第四篇:静脉留置针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不断完善,静脉留置针是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它已逐步取代了传统的钢针。如何更好更熟练的掌握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方法,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目的。静脉留置针的优点操作简单,减轻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减少液体外渗,同时保证合理用药时间,为输血和输液提供方便保留了一条开放的静脉通路,便于抢救工作,而且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适合于长期输液患者、老年人患者及无自主意识的患者,特别是危重患者,可随时打开静脉通道及早用药,提高抢救成功率静脉留置针的缺点1、处理不当易产生全身性或局部性的感染。2、药物过量或滴注过快,易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3、持续性的过量输注,易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电解质失衡。4、医源性疾病的增多方法。操作前的心理护理神志清醒的患者,操作前应向其说明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配合方法,消除患者的顾虑、紧张及恐惧感。使患者主动积极配合治疗神志不清的患者,应向其陪护解释清楚具体的使用目的及方式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方式首次进针:根据患者病情、治疗、年龄及血管情况的需要分别选择18G~24G等型号,选择粗、直、血流量丰富、有弹性、无静脉窦且远离关节、活动方便、易于固定的血管,对能下床活动患者不宜选用下肢静脉。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在穿刺点上方10~15cm处扎止血带,以进针点为中心,皮肤常规消毒,直径为6~8cm,穿刺前检查好留置针,严格无菌操作,松动留置针外套管,操作者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拇指、示指持留置针柄与皮肤呈15°~30°角进针,直刺静脉,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退针芯1~2mm至外套管内,再将外套管缓慢送入血管内,松开止血带,拔出针芯,穿刺成功后,将透明的无菌贴膜固定在穿刺部位,使留置针固定更牢固。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及时沟通转移患者注意力。将输液器一端与肝素帽连接,根据患者病情调节滴速,观察局部有无渗漏,输液是否通畅。常见并发症及预防1、皮下血肿: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术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往往容易使置管针穿过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根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2、液体渗漏: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病人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进入血管内或血管壁接触面积过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外漏。护理人员除加强训练外,应妥善固定导管,嘱病人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嘱病人保持输液肢体与心脏平齐或抬高,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避免影响局部血液回流。并加强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合理选择血管,尽量选择较粗,弹性较好的血管,避免在靠近神经、韧带关节的手腕和手背肘窝部位的血管输液,不用末梢循环差的血管;避免在患侧肢体上进行穿刺;严格掌握输液速度和方法,对于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如“氯化钾”、血管活性药物等,输液速度要慢;如输入粘稠度较大的药物,如20%甘露醇、脂肪乳等,输入前后均要用生理盐水冲管,一般液体输液速度可稍快。3、导管堵塞: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高营养输液或导管冲洗不彻底、管液种类量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以及病人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因此,在静脉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毕要正确封管,需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有研究说明,缓慢推注堵管率明显低于快速推注。因此,在输液过程中导管堵塞是常困扰护士和病人的主要问题。4、静脉炎: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护理人员应注意各操作环节的严格无菌,选择静脉尽量从远端开始,力争一次穿刺成功。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发现静脉炎患者应立即拔管,嘱患者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血回流缓解症状。同时在肿胀部位用硫酸镁或土豆片湿敷20min/次,4次/天效果较好。5、静脉血栓的形成:静脉血栓多见于血流缓慢的静脉内。根据报道,久病卧床病人发生在下肢静脉的血栓比上肢静脉的血栓多3倍。另外,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的血管壁损伤,也是血栓形成的促发因素。为防止静脉血栓形成,对长期卧床的病人应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能过长,常规留置时间为5天。封管液的配置及使用方法1、肝素盐水封管法:生理盐水250ml+1.25万单位肝素(1支)。配置1:50肝素液,输液完毕后用注射器取5ml肝素液从肝素帽处缓慢注入正压封管,当药液剩余1ml左右时,边推注边夹闭留置针活塞,抗凝时间12h。应用肝素液封管时,应严格掌握剂量,肝素稀释溶液24小时更换,超过24小时严禁使用。有出血倾向者严禁使用肝素液封管。2、生理盐水封管法:用注射器抽取10~20ml生理盐水,从肝素帽处缓慢正压注入,可维持6-8小时,因生理盐水能维持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与体内钠水平衡及血液循环密切相关,将生理盐水充于留置针内,可防止血栓的形成,且无需配置,方法简单。尤其适用于有出血倾向、凝血机制障碍和肝肾功能不全等不宜应用肝素液封管的病人。3、已封管留置针的启用:常规消毒肝素帽,以生理盐水10ml冲管,速度不能太慢,当遇阻力时,应给予拔管,不能强行冲击,以免引起栓塞。冲管通畅后,将连接输液装置的头皮针刺入肝素帽即可。留置时间在使用留置针的护理中,其留置时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留置时间过长,可使病人发生局部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留置时间过短,则增加病人的药费及多次穿刺带来的痛苦。留置针留置时间一般为3~5天,但临床有报道,留置时间最长为27天。平均留置天为8~9天,病人静脉炎通常发生在置管后6~7天,而5天内静脉炎的发生率为零,5天应作为常规留置时间。注意事项1、使用前,应先检查留置针的失效期、包装是否完好、产品的完整性及针尖斜面有无倒勾、导管边缘是否粗糙。2、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3、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局部情况。每次输液前后,均应检查穿刺部位及静脉走行方向有无红肿,并询问患者有无疼痛与不适。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拔除导管并作相应处理。对仍需输液者应更换肢体另行穿刺。造成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的原因穿刺时角度过大,穿透血管见回血后没有压低角度进针少许,使套管未达到血管3见回血后进针太多而刺破血管壁4穿刺前未松动套管,撤针芯时将套管带出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的护理1、在行留置针前应对患者和家属说明置管的目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合作。2及时更换无菌敷料,若渗血不止给予拔管,局部按压、3操作技术要熟练,使用套管针进行输液时,穿刺前检查好套管针,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4、留置套管针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穿刺时应选择较粗的血管,避免选择靠近神经、韧带、关节、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5、套管针在血管内留置时间我国尚没有统一标准,一般以3~5天为宜,有的报道认为只要没有发生堵管和渗漏,留置7天是完全可行的,太长可导致套管针机械损伤血管壁而形成血栓等不良反应。对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充分稀释,同时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保护血管。6、使用静脉留置针连接输液器或输血器务必压住针前端,以防止静脉因吸气产生负压引起气栓,也可避免将管带出静脉。7、凡留置套管针的患者应加强巡视,进行床头交接班,每日2次用碘伏棉球消毒穿刺部位的皮肤,更换无菌贴膜,注意观察局部有无红肿、触痛等现象,注意沿静脉走向有无静脉炎的发生。注意观察患者体温有无变化,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如有异常疼痛及时拔管。8、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肢体应妥善固定,尽量减少肢体的活动,避免被水沾湿。如需要洗脸或洗澡时应用塑料纸将局部包裹好。能下地活动的患者,静脉留置针避免保留于下肢,以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导管。9、每次输液前先抽回血,再用无菌的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如无回血,冲洗有阻力时,应考虑留置针导管堵管,此时应拔出静脉留置针,切记不能用注射器使劲推注,以免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造成栓塞。10、告知患者不输液时尽量避免肢体下垂姿势,以免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血管。总结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以以书面及口头的方式双重宣教,讲解有关留置针护理知识,对长期输液患者,指导其自行保护血管。在用药结束后要经常轻轻按摩四肢末梢血管和轻搓手背、足背。做手部伸握动作、局部进行热敷等,以增加血液循环及血管弹性,减低脆性等。长期静脉营养治疗、危重及随时抢救的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可减少静脉炎和静脉硬化,同时患者可自由活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未来的输液理念中,静脉留置针将以其给药迅速、刺激性小、疗效快等优势,在挽救病人生命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积极作用日。静脉留置针将有更为广阔的前景。因此严格执行护理操作常规,做好周密预防措施,改进和创新护理技能是静脉留置针技术普及应用和质量的保证。避免护理差错发生,保证输液安全、快捷、有效,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使其早日康复。第五篇:静脉留置针及封管技术探讨儿科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行唐县人民医院儿科———康冉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其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近几年来,国内一些医院已相继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并且范围不断扩大,尤其在抢救危重患者、输注化疗药物、长期静脉输液和静脉高营养治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的主要优点是:保护血管、材料柔软,不易对血管造成损伤,可留置3—5天,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有的留置针有多个接头,还可提供多条通道,减少护理人员静脉输液的工作量,减少针刺伤,避免由针刺引起的交叉感染等优点,静脉留置针的应用给儿科护士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减少了频繁穿刺给患儿带来的伤害,在儿科临床实际工作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但如果临床不注意操作技术及术后护理观察,会给患儿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与此同时,怎样封管使留置时间延长,且不易堵管成为儿科护士关心的首要问题。封管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封管的效果,封管效果好能够较长时间保证管道不堵塞,减少护士工作量,而封管效果的好坏与静脉留置针的堵管有直接关系。因些,怎样减少并发症,降低堵管率成为当前护理人员研究的内容。一、静脉留置针技术(一)一般资料2009年10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儿科静脉留置针应用的325例患儿,年龄为新生儿至3周岁以内,其中堵塞58例,静脉炎30例,渗液28例。(二)操作方法1、留置针的选择选择合适血管粗细的留置针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应根据患儿不同年龄及病情选择相应型号的静脉留置针,婴幼儿一般选用套管较细的24G,而手术及较大年龄的患儿可选用24G、22G的留置针。2、安全留置部位的选择小儿静脉留置针可选择留置的部位较多,有头皮静脉、四肢浅静脉,腋静脉,颈外静脉、腹股沟静脉等,不同的留置部位留置时间有明显的差异。新生儿、婴幼儿静脉穿刺首选头皮静脉,其次为上肢静脉,但有颅内出血、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为了减少搬动,防止出血加重,应尽量避免头皮穿刺。3、选择合适的血管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起初难度较大,无菌要求严格,因此,护士应熟练掌握普通静脉穿刺,操作前护士心里应保持镇静。选择血管时宜选择近端、粗直、弹性好的,操作过程中适当控制输液的速度,减少对血管壁的侧压,以减少对血管的机械性损伤,使静脉留置针发挥其最好的功能,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在护理工作中应加强责任心,细心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才能做好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工作。不能离关节太近,否则易在活动时发生渗漏,进针角度以15——30度角为易,进针速度易慢。当针头进入血管见回血后不再进入少许,而是先用手固定,再抽出针芯,先试推液体,如针头部位不肿起,再边推注液体边送管。因小儿血管较直的部分短,见回血再进针易刺破血管。4、各部位静脉穿刺方法四肢浅静脉穿刺法:选择粗直、弹性好且活动方便的血管,距穿刺点10cm扎止血带,使肢体远端的静脉充盈度达最佳状态是穿刺成功的关键。消毒穿刺部位后,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以15°~30°角进针,见回血后右手固定针芯,左手推入外套管,松开止血带固定。头皮静脉穿刺法:头皮静脉是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常用部位。操作者右手拇指与中指握住套管回血腔两侧,食指轻按在外套管上面,无名指、小指与患儿头皮接触固定,以15°~30°角缓慢进针,直刺血管,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进入1~2mm。拇指、中指固定针芯,以食指背侧面轻轻弹送外套管,直至全部置入血管内。右手将长约4cm的3M透明胶带,以穿刺点为中心平整粘贴,透明胶带上缘在外管针翼一半处,右手拇指与食指持肝素帽,左手食指、中指按外套管尖端处,即食指紧贴透明胶带下缘按压,以阻断回流血为宜。右手无名指与小指夹针芯退出,拇指、食指迅速将肝素帽对口旋上外套管,双手拧紧肝素帽,再次固定。在留置针的棱角处用少量棉花铺垫后用3M膜固定,再用皮肤外伤固定用5号弹力网套套进患儿头部,能有效地延长留置时间,由于弹力网套的弹性好透气性能好,不会给患儿带来不适。小儿血管细,压力低,小儿头皮套管针细小、柔软,穿刺后不易回血或不回血,使穿刺判断失误。如果使用负压穿刺,既用10ml注射器的生理盐水,针头与套管针连接,施以负压使针头进入血管后尽快见到回血,避免盲目进针穿破血管。颈外静脉穿刺法:该静脉具有离心脏近、官腔粗大、位置表浅、易充盈辨认等特点。操作方法:患儿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暴露颈外静脉,常规消毒,右手食指和拇指持套管针针翼,左手转动针芯,使针尖斜面朝向右手大拇指后折叠针翼,左手食指固定和压迫颈外静脉,拇指拉紧穿刺处皮肤,以胸锁乳突肌中点为穿刺点,与皮肤呈15°~30°角进针,入皮后呈10°~15°角沿静脉方向行走,见少许回血即降低穿刺针角度,沿血管前行1~2mm,右手固定针芯,左手将外套管全部送入静脉内,右手缓缓抽出针芯,连接输液器上的T型连接管,自粘性无菌敷料固定。股静脉穿刺法:股静脉管腔粗大,血流量大,血管固定,走行直,远离心脏,呈正静脉压,不易导致空气误入,静脉周围无重要结构,并发症少,且操作简单,穿刺成功率高,特别是抢救危重患者时可很快建立静脉通道,积极发挥作用。操作方法:患者下肢伸直并略外展外旋,局部消毒,在腹股沟韧带下方2~3cm,股动脉内侧0.5cm处,用16G粗针刺一小口,直达皮下,右手持接20GA的Vialon管内针的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针干与皮肤呈30°~45°角指向脐部刺入。在进针过程中保持注射器内轻度持续负压见内针有暗红色血液通畅流出时,右手固定内针不动,左手将外套向前进2mm,再将针干压低至约15°角,捻转外套管向前进入股静脉这样可避免外套管打折,提高穿刺成功率。5、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为了保证留置针的安全应用,在留置针穿刺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用2%碘伏棉球环形或平行消毒皮肤2遍。消毒范围的直径要大于8cm。每日输液前用2%碘伏棉球消毒肝素帽及留置针栓部2遍后,取下肝素帽连接输液器。输液完毕后,严格按无菌操作技术用肝素盐水3ml(1∶100)冲管扣上肝素帽,然后用无菌纱布将肝素帽边同套管针翼部包扎固定。穿刺部位皮肤每日用碘伏或碘酊、酒精消毒一次。并盖以透明的无菌敷贴,标明置管日期和时间,连续输液者应每天更换输液管1次,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换一次。(三)静脉留置针输液常见并发症及护理措施1、导管堵塞是静脉置管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过临床实践通常导管堵塞有五种可能:①封管液剂量不足导致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率为4.8%。所以确保封管液剂量准确。②封管操作不当:由于封管时没有严格执行正压封管的手法,导致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率为5.3%。所以采用正压封管方法是确保封管成功的关键。③留置时间过长发生静脉留置针堵管率为3.6%。留置时间为3—5天,最好不超过1周。④凝血功能异常导致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率为1.2%。⑤患儿穿刺手臂用力或活动过度引起静脉血液反流,出现回血堵塞留置针,发生率为3.4%。2、静脉炎。静脉炎30例,发生率为9.2%。①静脉炎的发生与静脉穿刺部位有关:静脉炎下肢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上肢,其可能与下肢静脉瓣多,远端血液回流缓慢,血液滞留在血管内,易形成血栓有关。②静脉炎的发生与输入药物的性质及液体量有关:输入刺激性药物以及高渗性液体,容易引起静脉炎。刺激性药物或高渗性液体进入静脉后刺激血管收缩与痉挛,病人感到疼痛、麻木,以致静脉变硬、成条索状,严重时出现血栓性静脉炎。③静脉炎的发生与套管针留置时间有关:套管针的留置时间与静脉炎的发生率有明显关系,即套管针留置时间越长,静脉炎的发生率越高。美国输液护理学会将留置针的保留时间规定为3天,我国尚无统一规定。据报道[1],套管针可留置5~7天,在注意保持穿刺部位的相对无菌及周围皮肤清洁的情况下,只要没有发生堵管和渗漏,留置7天是完全可行的。由于套管针在穿刺时对血管壁造成了一定损伤以及套管针在血管内来回移动,机械损伤血管内皮,使血小板在受伤部位及管尖端聚集,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血栓形成,发生静脉炎。3、药液外渗:临床静脉输液的药液外渗是常见并发症,渗液28例,发生率为8.6%,特别是有些药物刺激性强,给患儿带来痛苦较大,如果出现此种现象给予以下措施处理:①局部封闭,减轻疼痛,促进吸收,取0.9%生理盐水10ml+2%利多卡因5ml+氢化可地松0.5g混合液局部浸润封闭;②取土豆切成片状贴敷于皮肤红肿部位;③局部物理疗法。因此,在正确使用静脉留置针前提下,尽量避免增加静脉炎风险的因素,在选择血管是尽量选择近端、弹性好的血管,操作过程中适当控制输液的速度,减少对血管壁的侧压,以减少对血管的机械性损伤,使静脉留置针发挥其最好的功能,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在护理工作中应加强责任心,细心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才能做好静脉置管的护理工作。(四)护理要点对于烦躁好动的小儿需加强看护,尤其是在蓝光箱中未穿衣服的新生儿,可用纱布将手包裹成拳头并略加固定,使其不会在哭闹中抓落留置针;对于油汗较多的小儿,除了多加长胶布固定外,必要时可用小绷带沿留置针环行包裹头部,以免脱落。护士对每一位患儿的病情都应该了解,对于因病情导致静脉血粘稠度浓缩,处于高凝状态的患儿应尽量选择表浅粗直的血管,如患儿血管实在太差,我们尽量不用留置针。对于3岁以下的小儿一般采用稀释肝素5~10U/ml或生理盐水3~5ml封管,一方面不影响患儿的凝血机制,一方面可注入较多量的封管液以保证封管成功。使用套管针的护理中,其留置时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留置时间过长,可使病人发生局部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注意观察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热痛,防止针眼感染,拔针的时候往往见针眼较大,应该消毒覆盖部位,以防感染。留置时间过短,则增加病人的药费及多次穿刺带来的痛苦。套管针留置时间为3~5天。而5天内静脉炎的发生率为0,5天应作为常规套管针留置时间。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置管期间应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禁止淋浴,以便积极配合,发现异常,及时拔出套管,给予处理。静脉留置针由于其可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感,保持患者良好状态,维持血管通路,对血管刺激性小,并且可随血管形状弯曲,不易脱出血管,便于肢体活动;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减少护士穿刺次数,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等优点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同时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