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5年高考生物复习新题速递之免疫调节(2024年9月)一.选择题(共18小题)1.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致敏B淋巴细胞表面含有抗原受体及白细胞介素﹣2受体 B.效应B细胞失去增殖能力,其表面不含受体分子 C.同一个体的B淋巴细胞与T淋巴细胞所含MHC分子相同 D.巨噬细胞、辅助性T细胞受到刺激后都能分泌蛋白质作用于其他细胞2.携带病毒的蚊子叮咬人时,会将含有病毒的唾液注入人体皮肤,随后病毒感染叮咬处的皮下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病毒在这些细胞中扩增后释放入血液,引起全身性感染。研究人员分别评估了伊蚊唾液中32种唾液蛋白对寨卡病毒增殖的影响,发现其中唾液AaVA﹣1蛋白可以显著地促进寨卡病毒感染哺乳动物。课题组利用“小鼠蚊”传播模型对AaVA﹣1蛋白的功能进行实验探究,机理如下:AaVA﹣1蛋白能够与抑制免疫细胞自噬的LRPPRC蛋白结合→激活免疫细胞的自噬过程→促进病毒感染机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研究AaVA﹣1蛋白作用的过程中,需将伊蚊32种唾液蛋白分别与寨卡病毒混合注入小鼠观察其感染情况 B.LRPPRC蛋白激活免疫细胞自噬的过程,与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裂解靶细胞的过程相同 C.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具有摄取、加工处理抗原的功能,并将抗原信息暴露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 D.课题组揭示了宿主—媒介—病毒之间的关系,阐明了伊蚊通过唾液影响相关病毒传播的分子机制3.研究发现,TSLP在诱发过敏反应中有重要作用,其作用机理如图。酮替芬可通过稳定肥大细胞的细胞膜,有效抑制抗体对肥大细胞的吸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a、c分别是指细胞毒性T细胞和浆细胞 B.TSLP作为信息分子能间接促进细胞b增殖 C.细胞b的激活需要过敏原和细胞因子的共同刺激 D.酮替芬可有效治疗TSLP诱发的过敏反应4.为了评价甲、乙和丙3种抗体检测试剂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诊断价值,某科研人员分别对SLE组和其他自身免疫病组进行检测,统计出各组阳性数量并计算出相关指标,结果如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试剂SLE组(45例)其他自身免疫病组(39例)SLE灵敏度SLE特异度甲441597.78%61.54%乙7215.56%94.87%丙291164.44%71.79%注:灵敏度=阳性数/SLE患者人数,特异度=非阳性数/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人数A.SLE形成的原因是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 B.其他自身免疫病中阳性数越多则该试剂的特异度越低 C.受试者用乙试剂检测呈阳性,说明患SLE的概率较低 D.检测SLE最有价值的试剂要求灵敏度和特异度都很高5.白细胞介素12(IL﹣12)是介导肿瘤清除的重要细胞因子。临床治疗时多采用静脉多次给药,但会导致IL﹣12在到达肿瘤部位前刺激、活化免疫细胞,产生副作用。研究人员利用患者自身体内IL﹣12天然受体设计了一种封闭IL﹣12活性的药物pro﹣IL﹣12,该药物在外周无活性;某些细胞特异性表达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可切割pro﹣IL﹣12,释放IL﹣12的生物活性,发挥特异性抗肿瘤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毒性T细胞接受肿瘤细胞的抗原刺激后在胸腺增殖、分化 B.对患者静脉多次进行IL﹣12给药的操作属于主动免疫疗法 C.患者免疫系统会将pro﹣IL﹣12识别为外来抗原而将其清除 D.基质金属蛋白酶应为肿瘤细胞特异性高表达的蛋白质6.病原体感染可引起人体产生免疫反应。如图表示某人被病毒感染后体内T细胞和病毒的相对数量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a﹣b期间辅助性T细胞增殖并分泌细胞因子 B.b﹣c期间细胞毒性T细胞大量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C.病毒与辅助性T细胞接触为B细胞的激活提供第二个信号 D.细胞毒性T细胞损伤异体移植的器官或细胞属于细胞免疫7.调节性T细胞(Treg)是一类具有显著免疫抑制作用的T细胞亚群,能抑制其他细胞的免疫反应。Treg的抑制调节如图所示,CD39和CD73为细胞表面蛋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D39和CD73接受腺苷刺激后抑制T细胞的活性 B.抑制Treg细胞的功能,可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 C.TGF﹣β/L﹣10与溶菌酶、抗体等蛋白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D.Treg细胞中TGF﹣β/L﹣10和颗粒酶B的释放方式为主动运输8.进行器官移植手术后,机体的免疫细胞会参与破坏移植的细胞和器官,影响器官的存活。人体内的调节性T细胞(TReg)可以通过分泌细胞因子IL﹣10等,调节抗原呈递细胞的功能以及T细胞的活性,从而提高机体对移植器官的耐受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细胞在骨髓中由造血干细胞分化产生且继续发育成熟 B.对移植器官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抗体的攻击 C.抑制TReg功能可能会导致免疫功能失调引发自身免疫病 D.细胞因子IL﹣10通过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来提高免疫力9.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病。研究人员分别测定了多名健康志愿者和RA患者血清中四种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有些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促进免疫炎症反应;而另一类细胞因子则抑制免疫炎症反应。糖皮质激素(GC)是治疗RA的药物之一,GC的分泌调节与甲状腺激素类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因子主要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 B.增加靶细胞TNF﹣α受体或使用抑制剂能达到治疗RA的效果 C.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能会引发类风湿关节炎 D.RA患者长期大剂量使用GC,容易导致肾上腺皮质萎缩10.科学家研究发现,给膀胱癌患者注射结核杆菌制剂,患者的免疫系统会被激活并清除膀胱癌细胞。如图显示了免疫系统被激活清除癌细胞的部分过程,甲、乙、丙、丁表示细胞,A、B、C表示免疫活性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所示的过程既有体液免疫也有细胞免疫 B.结核杆菌制剂进入机体后发挥抗原作用 C.物质A和物质B都是细胞因子 D.甲、乙、丙、丁四种细胞都能识别抗原11.人体被细菌M感染的早期,细菌M的脂多糖、荚膜多糖等非胸腺依赖性抗原,可以直接激活B细胞产生IgM抗体。该免疫过程不需要辅助性T细胞的协助,也不会产生相应的记忆B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溶酶体合成的溶菌酶参与构成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 B.该免疫过程产生的IgM抗体能作用于人体细胞内外的抗原 C.二次免疫时,细菌M会刺激人体快速产生大量的IgM抗体 D.用脂多糖制备的疫苗主要通过诱发机体产生抗体来预防感染12.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见于儿童。婴幼儿期两次接种麻疹疫苗可有效预防麻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麻疹病毒侵入机体时,吞噬细胞可发挥非特异性免疫作用 B.麻疹病毒侵入的细胞可被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接触和裂解 C.麻疹病毒侵入细胞后,机体通过细胞免疫即可完成特异性免疫反应 D.两次接种麻疹疫苗能有效增加麻疹病毒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数量13.登革热病毒与寨卡病毒结构相似。为探究登革热病毒抗体是否可以特异性结合寨卡病毒,科研人员用血清与病毒进行抗原﹣抗体杂交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d两组为对照组,a、c两组为实验组 B.血清稀释度足够高时,相应抗原与抗体不会发生特异性结合 C.实验结果说明登革热康复者血清中的抗体能够与寨卡病毒结合 D.实验结果说明寨卡病毒抗体能够与登革热病毒结合14.甲型H1N1亚型流感病毒导致的流行性感冒易在春季高发,人体首次和再次感染该病毒后会出现图示免疫过程,图中数字序号代表相应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细胞①具有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作用 B.细胞②和③具有相似的生理功能,即接触抗原后能迅速产生抗体 C.细胞⑤作用于靶细胞会引起靶细胞裂解,继而导致靶细胞坏死 D.根据图示免疫过程研发流感病毒疫苗有利于预防流行性感冒的高发15.科研人员以小鼠为实验对象,分别用普通饲料和高脂肪低糖类(KD)饲料对小鼠进行饲喂,以研究KD饮食的小鼠抵御甲型流感病毒(IAV)感染的效果。饲喂小鼠7天后再用一定浓度的IAV感染小鼠,统计小鼠的生存率,以及效应T细胞和γT细胞(一种新型T细胞)的相对数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普通饲料饲喂的小鼠对IAV的抵抗体现了免疫系统具有防卫功能 B.感染约3天后的结果说明KD饮食可以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的能力 C.两组效应T细胞的数量差异不显著,说明其在针对IAV的免疫中没有发挥作用 D.γT细胞在KD饮食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的能力方面发挥主要作用16.机体过度的炎性反应会引发脓毒症。为研究黄芪多糖(APS)对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机制,科研人员选取90只雄性小鼠随机均分为5组,操作如下表所示,LPS为脂多糖,可诱发小鼠发生炎性反应而患脓毒症。腹腔注射LPS12h后,取小鼠外周血测定炎症因子浓度和T淋巴细胞亚群中Th1、Th2的水平,部分实验结果见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组别操作白细胞介素﹣2(IL﹣2,抑炎因子)(ng/L)白细胞介素﹣4(IL﹣4,促炎因子)(ng/L)Th1(%)Th2(%)Th1/Th2假手术组连续7d腹腔注射适量生理盐水88.9345.8021.432.179.87模型组连续6d腹腔注射适量生理盐水,第7d注射10mg/kg的LPS16.09208.6611.525.861.96APS低剂量组连续6d腹腔注射等体积100mg/kg的APS,第7天注射10mg/kg的LPS40.04155.2215.334.633.31APS中剂量组连续6d腹腔注射等体积200mg/kg的APS,第7天注射10mg/kg的LPS57.27110.3516.883.804.45APS高剂量组连续6d腹腔注射等体积400mg/kg的APS,第7天注射10mg/kg的LPS74.6183.3919.253.076.27A.人体的免疫系统由T细胞等免疫细胞和白细胞介素等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B.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外周血中T细胞水平和白细胞介素均增加 C.APS处理后的小鼠与假手术组相比,促炎因子含量增加,抑炎因子含量也增加 D.APS处理可调节小鼠Th1/Th2的水平,同时还可以抑制脓毒症小鼠体内的炎症水平17.伤寒沙门氏菌的抗原直接与B细胞结合就能激活B细胞,但不产生记忆细胞。脂多糖(LPS)是该类细菌的主要致病毒素。研发伤寒沙门氏菌LPS疫苗过程中,为初步鉴定多肽A、B模拟LPS抗原特征的相似程度,研究人员利用抗LPS抗体进行检测,部分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如图。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胸腺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是两类淋巴细胞成熟与集中分布的部位 B.再次感染伤寒沙门氏菌后,人体产生的反应更快、抗体水平更高 C.图1步骤c中LPS与抗体结合后的复合物会被消洗掉 D.据图2可知,用多肽A模拟LPS的抗原特性的效果更好18.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卡塔琳•考里科与德鲁•韦斯曼两位科学家,表彰其“在核苷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使得开发有效的针对新冠病毒的mRNA疫苗成为可能”。mRNA疫苗的免疫应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新冠病毒进入人体会引起免疫反应,这体现了免疫监视功能 B.mRNA疫苗进入人体后作为抗原既能激发体液免疫,也能激发细胞免疫 C.注射mRNA疫苗后,人体会产生与该mRNA特异性识别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D.mRNA疫苗不能在人体内稳定存在,使用时需多次注射二.解答题(共2小题)19.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美国科学家卡塔林•卡里科和德鲁•魏斯曼,以表彰他们在核苷酸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利用该成果使尿嘧啶转化为假尿嘧啶,可使合成的mRNA进入人体后引起的免疫反应强度降低,同时能增加其翻译效率,从而开发出有效的mRNA疫苗。mRNA疫苗在控制单链RNA病毒X(宿主为动物细胞)流行期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图是mRNA疫苗工作原理。回答下列问题:(1)树突状细胞将内环境中未经碱基修饰的mRNA识别为,进而被激活。树突状细胞被激活后,会吞噬并处理mRNA,将其呈递给,上述过程涉及人体免疫系统的第道防线,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功能。(2)mRNA疫苗的制备的大致过程是:①获取病毒的单链RNA;②以病毒的RNA为模板合成cDNA;③切割cDNA以获取控制S蛋白的DNA片段;④以控制S蛋白的DNA片段为模板合成mRNA;⑤碱基修饰;⑥脂质纳米粒包装;⑦成药。②过程需要的酶是酶。③过程切割cDNA以获取控制S蛋白的基因片段时要注意保留基因前端的片段,理由是该片段是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3)制备X病毒灭活疫苗时,需要将提纯的X病毒接种在VERO细胞中,获得大量活病毒后对其进行灭活处理。VERO细胞一定来自动物,理由是。在培养VERO细胞时,培养液中要加入一定量的牛血清,作用是;培养的气体环境是。科学家普遍认为针对RNA病毒的灭活疫苗很容易失效,不能起到预防病毒感染的目的,理由是。20.肿瘤细胞表面有大量PD﹣L1蛋白可与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结合,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实现免疫逃逸。研究者对PD﹣L1抗体无响应的肿瘤免疫逃逸新策略进行探究。(1)肿瘤组织中的树突状细胞(DC)可肿瘤细胞释放至胞外的凋亡小体(含有肿瘤抗原),随后将凋亡小体降解并呈递肿瘤抗原至细胞毒性T细胞使之活化,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能肿瘤细胞。(2)S蛋白在DC中可从高尔基体运至溶酶体发挥作用。①研究者将野生型小鼠(WT)和S基因敲除鼠(SKO)来源的DC培养在含有M肿瘤凋亡小体的培养液中一定时间,更换为不含M肿瘤凋亡小体的培养液后,检测DC胞内凋亡小体数目,结果如图。由图可知。②进一步检测发现SKO来源DC表面的M肿瘤抗原复合物量显著,证实S蛋白促进DC抗原呈递过程。(3)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中的转化生长因子(TGF﹣β)含量升高,TGF﹣β作为信息可提高细胞中糖基化酶活性。研究者进一步发现肿瘤通过TGF﹣β使肿瘤组织中的DC胞内S蛋白糖基化水平提高从而使其活性下降,请完善下列实验方案(从选项中选择)以验证上述机制。对照组:WT鼠注射一定量M肿瘤细胞构建肿瘤小鼠实验组:鼠注射与对照组等量M肿瘤细胞构建肿瘤小鼠检测指标:a.TGF﹣β受体特异性敲除鼠b.DC的TGF﹣β受体特异性敲除鼠c.DC中S蛋白糖基化水平d.DC表面M肿瘤抗原复合物量(4)研究者制备靶向DC的S蛋白并将其与PD﹣L1抗体联合使用,可有效抑制对PD﹣L1抗体无响应的肿瘤免疫逃逸,综合上述研究结合细胞免疫过程解释联合使用抑制肿瘤免疫逃逸的原因是:联合使用时,,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分化能力增强,进而提升清除肿瘤细胞能力。
2025年高考生物复习新题速递之免疫调节(2024年9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8小题)1.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致敏B淋巴细胞表面含有抗原受体及白细胞介素﹣2受体 B.效应B细胞失去增殖能力,其表面不含受体分子 C.同一个体的B淋巴细胞与T淋巴细胞所含MHC分子相同 D.巨噬细胞、辅助性T细胞受到刺激后都能分泌蛋白质作用于其他细胞【考点】免疫系统的组成.【专题】正推法;免疫调节.【答案】B【分析】【解答】解:A、致敏B淋巴细胞能接受抗原刺激,致敏B淋巴细胞表面含有抗原受体,白细胞介素﹣2为细胞因子受体,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致敏B淋巴细胞表面含有白细胞介素﹣2受体,A正确;B、效应B细胞已经高度分化,失去了增殖能力,其表面不含抗原的受体分子,但是还含有其他的受体分子,B错误;C、同一个体所含的基因相同,B淋巴细胞与T淋巴细胞表达的MHC分子相同,C正确;D、巨噬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都是免疫细胞,受到刺激后可以分泌蛋白(免疫活性物质)作用于其他细胞,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携带病毒的蚊子叮咬人时,会将含有病毒的唾液注入人体皮肤,随后病毒感染叮咬处的皮下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病毒在这些细胞中扩增后释放入血液,引起全身性感染。研究人员分别评估了伊蚊唾液中32种唾液蛋白对寨卡病毒增殖的影响,发现其中唾液AaVA﹣1蛋白可以显著地促进寨卡病毒感染哺乳动物。课题组利用“小鼠蚊”传播模型对AaVA﹣1蛋白的功能进行实验探究,机理如下:AaVA﹣1蛋白能够与抑制免疫细胞自噬的LRPPRC蛋白结合→激活免疫细胞的自噬过程→促进病毒感染机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研究AaVA﹣1蛋白作用的过程中,需将伊蚊32种唾液蛋白分别与寨卡病毒混合注入小鼠观察其感染情况 B.LRPPRC蛋白激活免疫细胞自噬的过程,与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裂解靶细胞的过程相同 C.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具有摄取、加工处理抗原的功能,并将抗原信息暴露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 D.课题组揭示了宿主—媒介—病毒之间的关系,阐明了伊蚊通过唾液影响相关病毒传播的分子机制【考点】免疫系统的功能.【专题】正推法;免疫调节.【答案】B【分析】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解答】解:A、为验证是AaVA﹣1蛋白发挥作用,可分别将32种唾液蛋白与病毒一同注射到小鼠体内,预期结果为AaVA﹣1蛋白组的小鼠出现相应病症,A正确;B、AaVA﹣1蛋白能够与抑制免疫细胞自噬的LRPPRC蛋白结合,从而激活免疫细胞的自噬过程,而细胞毒性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裂解靶细胞,是因为靶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二者过程不相同,B错误;C、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是抗原呈递细胞,具有摄取、加工处理抗原的功能,并将抗原信息暴露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C正确;D、有题干分析可知,课题组揭示了宿主—媒介—病毒之间的关系,阐明了伊蚊通过唾液影响相关病毒传播的分子机制,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研究发现,TSLP在诱发过敏反应中有重要作用,其作用机理如图。酮替芬可通过稳定肥大细胞的细胞膜,有效抑制抗体对肥大细胞的吸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a、c分别是指细胞毒性T细胞和浆细胞 B.TSLP作为信息分子能间接促进细胞b增殖 C.细胞b的激活需要过敏原和细胞因子的共同刺激 D.酮替芬可有效治疗TSLP诱发的过敏反应【考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免疫失调.【专题】模式图;正推法;免疫调节.【答案】A【分析】1、过敏反应是指已经发生免疫的细胞,在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2、分析题图可知:细胞a为辅助性T细胞,细胞b为B细胞,细胞c为浆细胞。【解答】解:A、细胞a(产生细胞因子作用于B细胞)、细胞c(能产生抗体)分别是指辅助性T细胞和浆细胞,A错误;B、TSLP能激活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能够产生细胞因子作用于B细胞,促进B细胞的增殖,B正确;C、由图可知,细胞b(B细胞)的激活需要过敏原和细胞因子的共同刺激,C正确;D、酮替芬可通过稳定肥大细胞的细胞膜,有效抑制抗体对肥大细胞的吸附作用,故酮替芬可有效治疗TSLP诱发的过敏反应,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以题图在载体,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过敏反应的原理,从而结合题图信息对本题做出正确判断。4.为了评价甲、乙和丙3种抗体检测试剂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诊断价值,某科研人员分别对SLE组和其他自身免疫病组进行检测,统计出各组阳性数量并计算出相关指标,结果如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试剂SLE组(45例)其他自身免疫病组(39例)SLE灵敏度SLE特异度甲441597.78%61.54%乙7215.56%94.87%丙291164.44%71.79%注:灵敏度=阳性数/SLE患者人数,特异度=非阳性数/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人数A.SLE形成的原因是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 B.其他自身免疫病中阳性数越多则该试剂的特异度越低 C.受试者用乙试剂检测呈阳性,说明患SLE的概率较低 D.检测SLE最有价值的试剂要求灵敏度和特异度都很高【考点】免疫失调.【专题】数据表格;免疫调节.【答案】C【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免疫缺陷病是指因为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解答】解;A、SLE是一种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A正确;B、特异度=非阳性数÷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人数,若其他自身免疫病中阳性数越多则该试剂的特异度越低,B正确;C、乙试剂的SLE特异度最高,受试者用乙试剂检测呈阳性,说明患SLE的概率较高,C错误;D、如果检测SLE的试剂灵敏度和特异度都很高,说明该试剂又灵敏准确,对检测SLE应最有价值,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白细胞介素12(IL﹣12)是介导肿瘤清除的重要细胞因子。临床治疗时多采用静脉多次给药,但会导致IL﹣12在到达肿瘤部位前刺激、活化免疫细胞,产生副作用。研究人员利用患者自身体内IL﹣12天然受体设计了一种封闭IL﹣12活性的药物pro﹣IL﹣12,该药物在外周无活性;某些细胞特异性表达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可切割pro﹣IL﹣12,释放IL﹣12的生物活性,发挥特异性抗肿瘤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毒性T细胞接受肿瘤细胞的抗原刺激后在胸腺增殖、分化 B.对患者静脉多次进行IL﹣12给药的操作属于主动免疫疗法 C.患者免疫系统会将pro﹣IL﹣12识别为外来抗原而将其清除 D.基质金属蛋白酶应为肿瘤细胞特异性高表达的蛋白质【考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专题】材料分析题;免疫调节.【答案】D【分析】主动免疫是指通过给予人体疫苗等免疫制剂使其产生抗体或激活自身免疫系统来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主动免疫可以是主动获得的,也可以是主动应答的。主动获得包括接种疫苗、接触抗原等,主动应答则包括自然免疫、获得性免疫等。被动免疫则是指把经过免疫的血清、抗体、免疫细胞等不同的免疫制剂注入人体,达到防病目的的一种免疫方法。被动免疫产生的免疫效果相对较快,但也不够持久。【解答】解:A、细胞毒性T细胞接受肿瘤细胞的抗原刺激后会增殖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成熟为T细胞,A错误;B、主动免疫就是经过抗原刺激,使机体自身产生免疫力,被动免疫是机体被动接受抗体、致敏淋巴细胞或其产物所获得的特异性免疫能力,对患者静脉多次进行IL﹣12给药的操作属于被动免疫疗法,B错误;C、pro﹣IL﹣12是利用患者自身体内IL﹣12天然受体设计了一种封闭IL﹣12活性的药物,患者免疫系统不会将pro﹣IL﹣12识别为抗原,C错误;D、某些细胞特异性表达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可切割pro﹣IL﹣12释放IL﹣12的生物活性,发挥特异性抗肿瘤效果,说明基质金属蛋白酶应为肿瘤细胞特异性高表达的蛋白,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6.病原体感染可引起人体产生免疫反应。如图表示某人被病毒感染后体内T细胞和病毒的相对数量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a﹣b期间辅助性T细胞增殖并分泌细胞因子 B.b﹣c期间细胞毒性T细胞大量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C.病毒与辅助性T细胞接触为B细胞的激活提供第二个信号 D.细胞毒性T细胞损伤异体移植的器官或细胞属于细胞免疫【考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专题】坐标曲线图;正推法;免疫调节.【答案】C【分析】图中a﹣b段病毒入侵并增殖,同时机体开始进行特异性免疫,T细胞数量增加;随后b﹣c段病毒数量减少,T细胞数量也减少并趋于稳定。【解答】解:A、a﹣b期间病毒入侵,导致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A正确;B、b﹣c期间细胞毒性T细胞大量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进而使病毒暴露出来,通过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使病毒数量减少,B正确;C、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C错误;D、异体移植的器官或细胞属于抗原,引发机体细胞免疫,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识别并与之接触,使其裂解,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从而结合题图信息对本题做出正确判断。7.调节性T细胞(Treg)是一类具有显著免疫抑制作用的T细胞亚群,能抑制其他细胞的免疫反应。Treg的抑制调节如图所示,CD39和CD73为细胞表面蛋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D39和CD73接受腺苷刺激后抑制T细胞的活性 B.抑制Treg细胞的功能,可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 C.TGF﹣β/L﹣10与溶菌酶、抗体等蛋白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D.Treg细胞中TGF﹣β/L﹣10和颗粒酶B的释放方式为主动运输【考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专题】模式图;免疫调节.【答案】C【分析】分析题图:图为Treg细胞的抑制调节机制,其中CD39、CD73为Treg细胞表面蛋白,可催化ATP水解为三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和腺苷。TGF﹣β/L﹣10、颗粒酶、腺苷对T细胞均有抑制作用。【解答】解:A、依题图可知,CD39和CD73为Treg细胞表面蛋白,可催化ATP/ADP水解为AMP,进而被CD73水解为腺苷抑制T细胞的活性,A错误;B、Treg细胞是一类具有显著免疫抑制作用的T细胞亚群,提高Treg细胞的功能,能降低免疫排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抑制Treg细胞的功能会降低移植器官的成活率,B错误;C、据图可知,TGF﹣β/L﹣10属于抑制性细胞因子,细胞因子与溶菌酶、抗体等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正确;D、TGF﹣β/L﹣10和颗粒酶B均为蛋白质,其释放方式为胞吐,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免疫调节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将所学免疫系统组成和作用、特异性免疫过程等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是解决问题的要点。8.进行器官移植手术后,机体的免疫细胞会参与破坏移植的细胞和器官,影响器官的存活。人体内的调节性T细胞(TReg)可以通过分泌细胞因子IL﹣10等,调节抗原呈递细胞的功能以及T细胞的活性,从而提高机体对移植器官的耐受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细胞在骨髓中由造血干细胞分化产生且继续发育成熟 B.对移植器官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抗体的攻击 C.抑制TReg功能可能会导致免疫功能失调引发自身免疫病 D.细胞因子IL﹣10通过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来提高免疫力【考点】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失调;免疫学的应用.【专题】正推法;免疫调节.【答案】C【分析】进行器官移植手术后,免疫系统会把来自其他人的器官当作非己成分进行攻击,这是器官移植容易失败的原因。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组织相容性抗原,也叫人类白细胞抗原,简称HLA。如果将别人的器官或组织移植过来,白细胞就能识别出HLA不同而发起攻击,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着和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解答】解:A、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A错误;B、对移植器官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来自细胞毒性T细胞的攻击,B错误;C、抑制TReg的功能可能会导致细胞因子IL﹣10分泌减少,机体免疫功能失调,免疫功能过强而引起产生自身免疫病,C正确;D、器官移植发生的免疫排斥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结合题意可知,TReg分泌的细胞因子IL﹣10能够调节抗原呈递细胞的功能以及T细胞的活性,从而提高机体对同种异体移植物的耐受,说明细胞因子IL﹣10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来降低细胞免疫,从而降低免疫能力,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免疫调节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将所学免疫系统组成和作用、特异性免疫过程等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是解决问题的要点。9.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病。研究人员分别测定了多名健康志愿者和RA患者血清中四种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有些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促进免疫炎症反应;而另一类细胞因子则抑制免疫炎症反应。糖皮质激素(GC)是治疗RA的药物之一,GC的分泌调节与甲状腺激素类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因子主要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 B.增加靶细胞TNF﹣α受体或使用抑制剂能达到治疗RA的效果 C.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能会引发类风湿关节炎 D.RA患者长期大剂量使用GC,容易导致肾上腺皮质萎缩【考点】免疫失调.【专题】坐标曲线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答案】B【分析】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题图分析,RA患者体内的INF﹣α和IL﹣6的含量较高,即INF﹣α和IL﹣6可能是促进RA患者免疫炎症的细胞因子,而IL﹣4和IL﹣10可能抑制炎症反应。【解答】解:A、细胞因子主要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且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起作用,A正确;B、由图1可知,RA患者体内的INF﹣α和IL﹣6的含量较高,即INF﹣α和IL﹣6可能是促进RA患者免疫炎症的细胞因子,而RA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造成的,因此,设法减少靶细胞TNF﹣α受体或使用抑制剂能达到治疗RA的效果,B错误;C、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病,是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导致的,C正确;D、糖皮质激素(GC)是治疗RA的药物之一,GC的分泌调节与甲状腺激素类似,则GC的使用,会通过负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使垂体分泌的相应促激素减少,因而容易导致肾上腺皮质萎缩,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免疫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科学家研究发现,给膀胱癌患者注射结核杆菌制剂,患者的免疫系统会被激活并清除膀胱癌细胞。如图显示了免疫系统被激活清除癌细胞的部分过程,甲、乙、丙、丁表示细胞,A、B、C表示免疫活性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所示的过程既有体液免疫也有细胞免疫 B.结核杆菌制剂进入机体后发挥抗原作用 C.物质A和物质B都是细胞因子 D.甲、乙、丙、丁四种细胞都能识别抗原【考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专题】模式图;免疫调节.【答案】D【分析】1、分析图示细胞从产生抗体的细胞丁入手,丁是浆细胞;图示细胞甲为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乙为B淋巴细胞,细胞丙为记忆B细胞,A物质和B物质都是细胞因子,C物质是抗体。2、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使之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与致敏淋巴细胞等,并能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物质。【解答】解:A、分析图示细胞从产生抗体的细胞丁入手,丁是浆细胞,进而判断甲为细胞毒性T细胞,所以图中所示的过程既有体液免疫也有细胞免疫,A正确;B、结核杆菌制剂进入机体后引起机体产生了如图所示特异性免疫反应,因此从免疫学角度说结核杆菌制剂发挥了抗原作用,B正确;C、物质A和B都是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一细胞因子,C正确;D、细胞甲为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乙为B淋巴细胞,细胞丙为记忆B细胞,丁是浆细胞,其中丁浆细胞不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11.人体被细菌M感染的早期,细菌M的脂多糖、荚膜多糖等非胸腺依赖性抗原,可以直接激活B细胞产生IgM抗体。该免疫过程不需要辅助性T细胞的协助,也不会产生相应的记忆B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溶酶体合成的溶菌酶参与构成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 B.该免疫过程产生的IgM抗体能作用于人体细胞内外的抗原 C.二次免疫时,细菌M会刺激人体快速产生大量的IgM抗体 D.用脂多糖制备的疫苗主要通过诱发机体产生抗体来预防感染【考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免疫学的应用.【专题】正推法;免疫调节.【答案】D【分析】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解答】解:A、溶酶体不能合成溶菌酶,A错误;B、该免疫过程产生的IgM抗体能作用于人体细胞外的抗原,细胞内的抗原需经细胞免疫裂解释放后再发挥作用,B错误;CD、脂多糖等非胸腺依赖性抗原,直接激活初始B细胞使其产生IgM抗体,不需要辅助性T细胞的协助,不会产生相应记忆B细胞,注射这类疫苗只能通过诱导机体产生抗体来预防感染,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12.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见于儿童。婴幼儿期两次接种麻疹疫苗可有效预防麻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麻疹病毒侵入机体时,吞噬细胞可发挥非特异性免疫作用 B.麻疹病毒侵入的细胞可被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接触和裂解 C.麻疹病毒侵入细胞后,机体通过细胞免疫即可完成特异性免疫反应 D.两次接种麻疹疫苗能有效增加麻疹病毒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数量【考点】免疫学的应用.【专题】正推法;免疫调节.【答案】C【分析】体液免疫:病原体可以直接和B细胞接触,树突状细胞作为抗原呈递细胞,可对抗原进行加工、处理后呈递至辅助性T淋巴细胞,随后在抗原、激活的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双信号刺激下,B淋巴细胞活化,再接受细胞因子刺激后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和病原体结合。【解答】解: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可以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不具有特异性,因此,麻疹病毒侵入机体时,吞噬细胞可发挥非特异性免疫作用,A正确;B、靶细胞(麻疹病毒侵入的细胞)可被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接触和裂解,将病原体暴露出来,B正确;C、机体通过细胞免疫可将侵入细胞的病原体暴露出来,若想彻底消灭病原体,还需借助体液免疫和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C错误;D、两次接种麻疹疫苗相当于二次免疫,能有效增加麻疹病毒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数量,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熟记相关知识点,能结合题意分析作答,属于理解与表达能力的考查。13.登革热病毒与寨卡病毒结构相似。为探究登革热病毒抗体是否可以特异性结合寨卡病毒,科研人员用血清与病毒进行抗原﹣抗体杂交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d两组为对照组,a、c两组为实验组 B.血清稀释度足够高时,相应抗原与抗体不会发生特异性结合 C.实验结果说明登革热康复者血清中的抗体能够与寨卡病毒结合 D.实验结果说明寨卡病毒抗体能够与登革热病毒结合【考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专题】坐标曲线图;免疫调节.【答案】C【分析】体液免疫过程:①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为激活B细胞提供第一个信号;②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病原体,而后对抗原进行处理,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③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④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⑤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解答】解:A、本实验中,b、c、d三组均为对照组,设置b、d两个对照组可以说明发挥作用的物质不是血清,而是血清中的抗体,A错误;B、血清稀释度足够高时,单位体积的血清中抗体很少,几乎检测不到相应抗体与抗原结合,而不是“抗原与抗体不会发生特异性结合”,B错误;C、据实验结果抗原抗体结合后下降曲线可知,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登革热康复者血清中的抗体能够与寨卡病毒结合而发挥免疫作用,C正确;D、实验中没有探究寨卡病毒抗体是否能够与登革热病毒结合,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有关实验数据曲线图,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特异性免疫的具体过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14.甲型H1N1亚型流感病毒导致的流行性感冒易在春季高发,人体首次和再次感染该病毒后会出现图示免疫过程,图中数字序号代表相应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细胞①具有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作用 B.细胞②和③具有相似的生理功能,即接触抗原后能迅速产生抗体 C.细胞⑤作用于靶细胞会引起靶细胞裂解,继而导致靶细胞坏死 D.根据图示免疫过程研发流感病毒疫苗有利于预防流行性感冒的高发【考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专题】模式图;免疫调节.【答案】D【分析】第三道防线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因而具有特异性,叫做特异性免疫。【解答】解:A、由图可知,细胞①为辅助性T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辅助性T细胞在免疫调节过程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如参与B细胞和T细胞的活化,但不具有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作用,A错误;B、依据题图可得,细胞②为浆细胞,细胞③为记忆B细胞,两者的生理功能存在差异,浆细胞不具有识别抗原信息的能力,但可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记忆B细胞可以识别抗原信息,但在接触抗原后,需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抗体,B错误;C、细胞⑤为细胞毒性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后,靶细胞会裂解、死亡,而这种细胞死亡方式为细胞凋亡,并非细胞坏死,C错误;D、根据人体的特异性免疫研发出相应疫苗,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可预防流感的高发,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5.科研人员以小鼠为实验对象,分别用普通饲料和高脂肪低糖类(KD)饲料对小鼠进行饲喂,以研究KD饮食的小鼠抵御甲型流感病毒(IAV)感染的效果。饲喂小鼠7天后再用一定浓度的IAV感染小鼠,统计小鼠的生存率,以及效应T细胞和γT细胞(一种新型T细胞)的相对数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普通饲料饲喂的小鼠对IAV的抵抗体现了免疫系统具有防卫功能 B.感染约3天后的结果说明KD饮食可以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的能力 C.两组效应T细胞的数量差异不显著,说明其在针对IAV的免疫中没有发挥作用 D.γT细胞在KD饮食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的能力方面发挥主要作用【考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专题】坐标曲线图;免疫调节.【答案】C【分析】1、免疫系统三大功能:①免疫防御,针对外来抗原性异物,如各种病原体。②免疫自稳,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③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2、三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等;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特异性免疫,也即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解答】解:A、用普通饲料饲喂的小鼠对IAV的抵抗体现了免疫系统具有防卫功能,A正确;B、分析左图结果可知,IAV感染3天后,实验组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饮食方案可以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的能力,B正确;C、两组效应T细胞的数量差异不显著,说明KD饮食对效应T细胞的影响不大,但其在针对IAV的免疫中发挥作用,C错误;D、由右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效应T细胞的数量无明显变化,而γT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加,据此推测γT细胞在KD饮食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能力方面发挥主要作用,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免疫调节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将所学免疫系统组成和作用、特异性免疫过程等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是解决问题的要点。16.机体过度的炎性反应会引发脓毒症。为研究黄芪多糖(APS)对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机制,科研人员选取90只雄性小鼠随机均分为5组,操作如下表所示,LPS为脂多糖,可诱发小鼠发生炎性反应而患脓毒症。腹腔注射LPS12h后,取小鼠外周血测定炎症因子浓度和T淋巴细胞亚群中Th1、Th2的水平,部分实验结果见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组别操作白细胞介素﹣2(IL﹣2,抑炎因子)(ng/L)白细胞介素﹣4(IL﹣4,促炎因子)(ng/L)Th1(%)Th2(%)Th1/Th2假手术组连续7d腹腔注射适量生理盐水88.9345.8021.432.179.87模型组连续6d腹腔注射适量生理盐水,第7d注射10mg/kg的LPS16.09208.6611.525.861.96APS低剂量组连续6d腹腔注射等体积100mg/kg的APS,第7天注射10mg/kg的LPS40.04155.2215.334.633.31APS中剂量组连续6d腹腔注射等体积200mg/kg的APS,第7天注射10mg/kg的LPS57.27110.3516.883.804.45APS高剂量组连续6d腹腔注射等体积400mg/kg的APS,第7天注射10mg/kg的LPS74.6183.3919.253.076.27A.人体的免疫系统由T细胞等免疫细胞和白细胞介素等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B.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外周血中T细胞水平和白细胞介素均增加 C.APS处理后的小鼠与假手术组相比,促炎因子含量增加,抑炎因子含量也增加 D.APS处理可调节小鼠Th1/Th2的水平,同时还可以抑制脓毒症小鼠体内的炎症水平【考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专题】数据表格;免疫调节.【答案】D【分析】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构成,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有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细胞有B细胞和T细胞,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B细胞在骨髓成熟,T细胞转移到胸腺成熟,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解答】解:A、人体的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A错误;B、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外周血中Th1细胞水平和白细胞介素﹣2减少,B错误;C、与假手术组相比,APS处理后小鼠促炎因子IL﹣4的血清含量增加,抑炎因子IL﹣2血清含量降低,C错误;D、APS处理可提升脓毒症小鼠Th1水平,降低Th2水平,使Th1/Th2提升,同时还可以降低脓毒症小鼠体内促炎因子IL﹣4,升高抑炎因子IL﹣2,抑制脓毒症小鼠体内的炎症水平,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能从题目表格数据中获取关键信息。17.伤寒沙门氏菌的抗原直接与B细胞结合就能激活B细胞,但不产生记忆细胞。脂多糖(LPS)是该类细菌的主要致病毒素。研发伤寒沙门氏菌LPS疫苗过程中,为初步鉴定多肽A、B模拟LPS抗原特征的相似程度,研究人员利用抗LPS抗体进行检测,部分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如图。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胸腺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是两类淋巴细胞成熟与集中分布的部位 B.再次感染伤寒沙门氏菌后,人体产生的反应更快、抗体水平更高 C.图1步骤c中LPS与抗体结合后的复合物会被消洗掉 D.据图2可知,用多肽A模拟LPS的抗原特性的效果更好【考点】免疫学的应用;免疫系统的组成.【专题】正推法;免疫调节.【答案】D【分析】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解答】解:A、胸腺在免疫系统中属于免疫器官。在胸腺中发育的淋巴细胞是T淋巴细胞或T细胞,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A错误;B、由题意“伤寒沙门氏菌的抗原直接与B细胞结合就能激活B细胞,但不产生记忆细胞”可知,首次感染伤寒沙门氏菌后,由于不产生记忆细胞,故再次感染伤寒沙门氏菌后,人体产生的反应不会更快、抗体水平不会更高,B错误;C、图1步骤c中与多肽结合的抗体会被洗脱掉,而LPS固定在检测板上,LPS与抗体结合后的复合物不会被消洗掉,C错误;D、多肽模拟LPS抗原特征的相似程度越高,其与LPS竞争抗体结合位点的能力越强,与多肽结合的抗体会被洗脱掉,而未被洗脱的抗体因与LPS结合而残留在检测板上,未被洗脱的抗体越少的多肽效果越好,图2显示加入多肽A的清洗后检测板上检出的抗体数量比加入多肽B的少,因此模拟LPS效果更好的多肽是多肽A,D正确。故选:D。【点评】考查免疫的相关知识。18.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卡塔琳•考里科与德鲁•韦斯曼两位科学家,表彰其“在核苷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使得开发有效的针对新冠病毒的mRNA疫苗成为可能”。mRNA疫苗的免疫应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新冠病毒进入人体会引起免疫反应,这体现了免疫监视功能 B.mRNA疫苗进入人体后作为抗原既能激发体液免疫,也能激发细胞免疫 C.注射mRNA疫苗后,人体会产生与该mRNA特异性识别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D.mRNA疫苗不能在人体内稳定存在,使用时需多次注射【考点】免疫学的应用;免疫系统的功能.【专题】模式图;免疫调节.【答案】D【分析】疫苗属于抗原,常见的疫苗有减毒活疫苗、灭活病毒疫苗、重组蛋白疫苗、重组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解答】解:A、对外来病原体发生免疫反应属于免疫防御功能,A错误;B、mRNA疫苗进入人体后合成蛋白质作为抗原,B错误;C、注射mRNA疫苗后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可与mRNA指导合成的蛋白质抗原结合,C错误;D、mRNA不稳定易降解,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免疫学的应用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二.解答题(共2小题)19.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美国科学家卡塔林•卡里科和德鲁•魏斯曼,以表彰他们在核苷酸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利用该成果使尿嘧啶转化为假尿嘧啶,可使合成的mRNA进入人体后引起的免疫反应强度降低,同时能增加其翻译效率,从而开发出有效的mRNA疫苗。mRNA疫苗在控制单链RNA病毒X(宿主为动物细胞)流行期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图是mRNA疫苗工作原理。回答下列问题:(1)树突状细胞将内环境中未经碱基修饰的mRNA识别为抗原,进而被激活。树突状细胞被激活后,会吞噬并处理mRNA,将其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上述过程涉及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三道防线,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2)mRNA疫苗的制备的大致过程是:①获取病毒的单链RNA;②以病毒的RNA为模板合成cDNA;③切割cDNA以获取控制S蛋白的DNA片段;④以控制S蛋白的DNA片段为模板合成mRNA;⑤碱基修饰;⑥脂质纳米粒包装;⑦成药。②过程需要的酶是逆转录酶(和DNA聚合)酶。③过程切割cDNA以获取控制S蛋白的基因片段时要注意保留基因前端的启动子片段,理由是该片段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3)制备X病毒灭活疫苗时,需要将提纯的X病毒接种在VERO细胞中,获得大量活病毒后对其进行灭活处理。VERO细胞一定来自动物,理由是X病毒的宿主是动物细胞,所以只能用动物细胞培养X病毒。在培养VERO细胞时,培养液中要加入一定量的牛血清,作用是提供细胞所需的目前尚未研究清楚的营养物质;培养的气体环境是95%空气和5%CO2。科学家普遍认为针对RNA病毒的灭活疫苗很容易失效,不能起到预防病毒感染的目的,理由是RNA病毒的遗传物质一般是单链RNA,容易发生变异,导致前期注射灭活疫苗产生的特异性抗体,不能与变异后的病毒抗原结合。【考点】免疫学的应用;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与过程;免疫系统的功能.【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免疫调节;克隆技术.【答案】(1)抗原辅助性T细胞三免疫防御(2)逆转录酶(和DNA聚合)启动子RNA聚合(3)X病毒的宿主是动物细胞,所以只能用动物细胞培养X病毒提供细胞所需的目前尚未研究清楚的营养物质95%空气和5%CO2RNA病毒的遗传物质一般是单链RNA,容易发生变异,导致前期注射灭活疫苗产生的特异性抗体,不能与变异后的病毒抗原结合【分析】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当给机体输入外源抗原时,免疫系统能够产生反应,而且这种反应具有特异性。mRNA疫苗通过疫苗中的mRNA进入人体细胞后表达出病原体的某种抗原蛋白,从而使机体产生强烈的免疫应答。【解答】解:(1)树突状细胞会把内环境中未经碱基修饰的mRNA识别为抗原。树突状细胞吞噬抗原,并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的过程,涉及第三道防线,体现了免疫系统免疫防御的功能。(2)②过程以病毒的RNA为模板合成cDNA要用逆转录酶(和DNA聚合),扩增cDNA需要DNA聚合酶。③过程切割cDNA以获取控制S蛋白的基因片段时,要注意保留基因前端的启动子片段,理由是该片段是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在转录时与RNA聚合酶结合。(3)X病毒的宿主是动物细胞,所以培养X病毒所用的细胞也是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时添加牛血清的作用是提供细胞所需的目前尚未研究清楚的营养物质。培养时的气体环境是95%空气和5%CO2的混合气体。科学家普遍认为针对RNA病毒的灭活疫苗很容易失效,不能起到预防病毒感染的目的,理由是RNA病毒的遗传物质一般是单链RNA,容易发生变异,导致前期注射灭活疫苗产生的特异性抗体,不能与变异后的病毒抗原结合。故答案为:(1)抗原辅助性T细胞三免疫防御(2)逆转录酶(和DNA聚合)启动子RNA聚合(3)X病毒的宿主是动物细胞,所以只能用动物细胞培养X病毒提供细胞所需的目前尚未研究清楚的营养物质95%空气和5%CO2RNA病毒的遗传物质一般是单链RNA,容易发生变异,导致前期注射灭活疫苗产生的特异性抗体,不能与变异后的病毒抗原结合【点评】本题考查免疫调节和动物细胞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0.肿瘤细胞表面有大量PD﹣L1蛋白可与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结合,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实现免疫逃逸。研究者对PD﹣L1抗体无响应的肿瘤免疫逃逸新策略进行探究。(1)肿瘤组织中的树突状细胞(DC)可摄取肿瘤细胞释放至胞外的凋亡小体(含有肿瘤抗原),随后将凋亡小体降解并呈递肿瘤抗原至细胞毒性T细胞使之活化,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接触并裂解肿瘤细胞。(2)S蛋白在DC中可从高尔基体运至溶酶体发挥作用。①研究者将野生型小鼠(WT)和S基因敲除鼠(SKO)来源的DC培养在含有M肿瘤凋亡小体的培养液中一定时间,更换为不含M肿瘤凋亡小体的培养液后,检测DC胞内凋亡小体数目,结果如图。由图可知S蛋白不影响DC摄取肿瘤凋亡小体,但能促进DC降解肿瘤凋亡小体。②进一步检测发现SKO来源DC表面的M肿瘤抗原复合物量显著下降,证实S蛋白促进DC抗原呈递过程。(3)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中的转化生长因子(TGF﹣β)含量升高,TGF﹣β作为信息可提高细胞中糖基化酶活性。研究者进一步发现肿瘤通过TGF﹣β使肿瘤组织中的DC胞内S蛋白糖基化水平提高从而使其活性下降,请完善下列实验方案(从选项中选择)以验证上述机制。对照组:WT鼠注射一定量M肿瘤细胞构建肿瘤小鼠实验组:b鼠注射与对照组等量M肿瘤细胞构建肿瘤小鼠检测指标:cda.TGF﹣β受体特异性敲除鼠b.DC的TGF﹣β受体特异性敲除鼠c.DC中S蛋白糖基化水平d.DC表面M肿瘤抗原复合物量(4)研究者制备靶向DC的S蛋白并将其与PD﹣L1抗体联合使用,可有效抑制对PD﹣L1抗体无响应的肿瘤免疫逃逸,综合上述研究结合细胞免疫过程解释联合使用抑制肿瘤免疫逃逸的原因是:联合使用时,S蛋白提高肿瘤组织中DC抗原呈递能力,使细胞毒性T细胞被激活,PD﹣L1抗体解除肿瘤对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分化能力增强,进而提升清除肿瘤细胞能力。【考点】细胞免疫;免疫学的应用;细胞的癌变的原因及特征.【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免疫调节.【答案】(1)摄取;识别、接触并裂解(2)S蛋白不影响DC摄取肿瘤凋亡小体,但能促进DC降解肿瘤凋亡小体(3)b;cd(4)S蛋白提高肿瘤组织中DC抗原呈递能力,使细胞毒性T细胞被激活,PD﹣L1抗体解除肿瘤对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分析】细胞免疫的过程:【解答】解:(1)树突状细胞(DC)具有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作用,肿瘤组织中的DC可摄取肿瘤细胞释放至胞外的凋亡小体,随后将凋亡小体降解并呈递肿瘤抗原至细胞毒性T细胞使之活化,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与肿瘤细胞识别、接触,并最终将肿瘤细胞裂解。(2)①分析柱形图可知,随时间推移,WT组小鼠每个DC中凋亡小体数目逐渐减少,而SKO组小鼠每个DC中凋亡小体数目不变,说明S蛋白不影响DC摄取肿瘤凋亡小体,但能促进DC降解肿瘤凋亡小体。②若进一步检测发现SKO来源DC表面的M肿瘤抗原复合物量显著下降,说明S蛋白可促进DC对抗原的呈递过程。(3)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验证肿瘤通过TGF﹣B使肿瘤组织中的DC胞内S蛋白糖基化水平提高从而使其活性下降,则实验组的自变量是TGF﹣B的有无,可通过敲除实验进行验证,因变量是S蛋白糖基化水平和肿瘤情况,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单一变量原则,故可设计实验如下:对照组:WT鼠注射一定量M肿瘤细胞构建肿瘤小鼠。实验组:DC的TGF﹣B受体特异性敲除鼠鼠注射与对照组等量M肿瘤细胞构建肿瘤小鼠。检测指标是DC中S蛋白糖基化水平和DC表面M肿瘤抗原复合物量。(4)分析题意,研究者制备靶向DC的S蛋白并将其与PD﹣L1抗体联合使用,可有效抑制对PD﹣L抗体无响应的肿瘤免疫逃逸,综合上述研究结合细胞免疫过程解释联合使用抑制肿瘤免疫逃逸的原因是:联合使用时,S蛋白提高肿瘤组织中DC抗原呈递能力,使细胞毒性T细胞被激活,PD﹣L1抗体解除肿瘤对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分化能力增强,进而提升清除肿瘤细胞能力。故答案为:(1)摄取;识别、接触并裂解(2)S蛋白不影响DC摄取肿瘤凋亡小体,但能促进DC降解肿瘤凋亡小体(3)b;cd(4)S蛋白提高肿瘤组织中DC抗原呈递能力,使细胞毒性T细胞被激活,PD﹣L1抗体解除肿瘤对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的过程,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考点卡片1.细胞的癌变的原因及特征【知识点的认识】1、细胞癌变的定义: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的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2、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分裂增殖:永生不死细胞;2)形态结构变化:扁平球形;3)细胞物质改变:如癌细胞膜糖蛋白减少,细胞粘着性降低,易转移扩散。癌细胞膜表面含肿瘤抗原,肝癌细胞含甲胎蛋白等;4)正常功能丧失;5)新陈代谢异常:如线粒体功能障碍,无氧供能;6)引发免疫反应:主要是细胞免疫;7)可以种间移植。3、致癌因子:1)物理致癌因子;2)化学致癌因子;3)病毒致癌因子。【命题方向】题型:细胞癌变的特征典例:(2014•徐州模拟)下列有关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细胞内酶活性降低,则说明该细胞已衰老B.癌细胞不能进行正常的分化,机体清除癌细胞与细胞凋亡有关C.受精卵中的所有基因均被表达,因此受精卵具有全能性D.不同种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同,同种细胞的细胞周期相同分析:衰老细胞中酶活性降低,但细胞中酶活性降低细胞不一定是处于衰老过程。癌细胞是正常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细胞凋亡可以清除体内癌细胞。受精卵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其含有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全部基因。不同种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间不同,同种细胞的细胞周期在不同阶段细胞周期不同。解答:A、衰老细胞中酶活性降低,但细胞中酶活性降低细胞不一定是处于衰老过程中,如温度、pH等因素都能影响酶的活性,故A错误;B、癌细胞是正常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细胞凋亡可以清除体内癌细胞,故B正确;C、受精卵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其含有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全部基因,不是因为受精卵中基因都被表达,故C错误;D、不同种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间不同,同种细胞的细胞周期在不同阶段细胞周期不同,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生命历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解题思路点拨】记住癌细胞的特点。2.免疫系统的组成【知识点的认识】【命题方向】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抵御病原体的三道防线都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共同构成的B.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C.抗原就是指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D.免疫器官互相不联系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解答:解:A、第一道防线由皮肤、黏膜构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A错误;B、淋巴细胞主要包括T细胞(在胸腺发育成熟)和B细胞(在骨髓发育成熟),主要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B正确;C、大多数抗原是蛋白质,少数抗原不是蛋白质,C错误;D、免疫器官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D错误。故选:ACD。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防卫功能,掌握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能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第几道防线,再做出准确的判断。【解题思路点拨】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2、免疫细胞: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吞噬细胞等。3、免疫活性物质:各种抗体和细胞因子等,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由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3.免疫系统的功能【知识点的认识】免疫系统的功能有:(1)免疫防御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2)免疫自稳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3)免疫监视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命题方向】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免疫防卫、免疫清除和免疫监控B.免疫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吞噬细胞等C.抗体、溶菌酶是免疫活性物质,能特异性识别抗原D.脾脏是人体的免疫器官,是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中心分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解答:A、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防卫功能指的是第一、二、三道防线,监控并清除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A正确;B、免疫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吞噬细胞等,B细胞和T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吞噬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B正确;C、抗体、溶菌酶是免疫活性物质,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溶菌酶不能识别抗原,C错误;D、脾脏是人体的免疫器官,是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的主要场所,所以脾脏是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中心,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免疫系统组成和功能基础知识的识记与辨析,整体较简单。【解题思路点拨】免疫系统的功能:①免疫防御:这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如人体三道防线。②免疫自稳: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③免疫监视: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4.细胞免疫【知识点的认识】细胞免疫的过程:【命题方向】白三烯是过敏性鼻炎的一种炎性介质,在诱导鼻过敏反应方面,白三烯的作用比组胺强1000多倍。辅助性T细胞(Th)分泌的细胞因子能促进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白三烯,引发过敏反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细胞免疫过程中,Th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B.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C.白三烯能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使用白三烯拮抗剂可缓解过敏症状D.辅助性T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分裂和分化的能力分析:过敏反应指的是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这样的免疫反应称为过敏反应。解答:A、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需要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A正确;B、由于过敏反应是机体接触过敏原才发生的,因此找出过敏原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B正确;C、白三烯是一种类似于组胺的物质,白三烯能刺激血管壁,并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引发过敏性鼻炎,因此可用白三烯拮抗剂可缓解过敏症状,C正确;D、辅助性T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后,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题思路点拨】掌握细胞免疫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5.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特异性免疫的类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1)类型:抗原→进入人体→(2)体液免疫过程:(3)细胞免疫过程:(4)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作用对象没有进入细胞的抗原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靶细胞)作用方式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①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②效应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进细胞免疫的作用效应细胞效应B细胞效应T细胞关系若细胞免疫不存在,体液免疫也将丧失.另外,对外来病原体进行免疫的时候并不是单一的起作用,而是两者结合起来起作用,只不过在起作用的时候分主次关系罢了.6.免疫失调【知识点的认识】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当免疫功能失调时,可引起疾病,如免疫功能过强时,会引起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免疫功能过低时会引起免疫缺陷病.(1)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的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2)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3)免疫缺陷病:机体免疫功能缺乏或不足所引起的疾病.分为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具体有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等.【命题方向】题型一:免疫缺陷病类型的判断典例1:(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称为溶血性贫血;(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亦可导致严重发病;(3)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它们依次属于()①过敏反应②自身免疫病③免疫缺陷.A.②③①B.①③②C.①②③D.③①②分析:根据题干分析,(1)中的抗体可以作用于正常红细胞,故属于自身免疫病;(2)中该儿童不能接触病原体,说明有免疫缺陷病;(3)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腹泻,故属于过敏反应.解答:由题意可知,(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版标准股权转让协议范本版B版
- 2024年铁路货物装运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2025版全面保障二婚离婚财产协议书
- 2024年碳排放交易合同:企业间碳排放权买卖与减排目标
- 2024年环保设备维修工程师聘用合同协议3篇
- 2025年跨境消费贷款合同示范文本3篇
- 2024年葡萄采摘与生态旅游开发合作合同3篇
- 2025年度IDC数据中心智能监控服务协议3篇
- 2025年度新材料研发项目劳动者二零二五版劳动协议合同3篇
- 2024年新型电力设备安装服务协议模板版B版
- 工程施工安全交底
- 中班听课记录15篇
- GB/T 8750-2022半导体封装用金基键合丝、带
-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2023天津市和平区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 校园艺术节比赛评分表
- 挖机租赁协议(通用6篇)
- 院内按病种分值付费(DIP)专题培训
- 有机磷中毒专家共识
- 2023-2024学年辽宁省调兵山市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通关试题
- 地方公务员考试:2022西藏真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